广西土地资源概况
广西农业概况

广西农业概况2007年06月20日一、自然资源优势广西土地资源概况(一)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特征广西在区域上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1.山地山地是广西主要的土地资源类型。
1995年末统计,海拔在400米以上的中低山山地面积为932.5万公顷,占广西土地面积的39.4%(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山地占23.5%;400米~800米的低山占15.9%)。
广西山地以山高、坡陡(坡度30°~40°)、切割深、光照少为特征,主要分布于广西东北和西部;在土地利用上,以林、牧业为主,是广西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基地和牧草地,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大。
2.丘陵地丘陵地海拔为200米~400米,面积为684万公顷,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28.9%,是仅次于中低山以外的主要山地资源类型。
其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地边缘及主干河流两侧;以桂东南、桂南、桂中一带较为集中。
这类土地与中低山地相比,有坡度缓(坡度5°~25°)、土层厚、谷地宽、光照条件好、人类活动频繁等特点;在利用上多宜性较突出,诸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尤以林地、旱坡草地为主,土地利用上有较大潜力。
目前制约因素主要是缺水,土壤较贫瘠,生态脆弱,如利用不当,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不易恢复。
3.石山广西是中国主要的岩溶发育区,石山分布面积为435.4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4%是广西比较特殊的土地资源类型;主要分布于桂西、桂中、桂西南、桂东北及桂西北局部地区。
石山山地以山高、坡陡、植被少、土层稀薄、蓄水性差为显著特征,素有“九石一土”之说,是人类生活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目前广西606万贫困人口,136万特困人口中的大部分就分布在这一类山地中。
在土地利用上,以灌杂术和旱地为主,旱、涝频繁,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
4.台地台地海拔在200米以下,面积为149.1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
主要分布于桂南、桂中、桂西南、桂东南一带。
广西地理 桂东地区

郁江—浔江平原
优 越 的 自 然 条 件
气候 桂东地区被回归线贯穿, 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湿润,冬短无 严寒,夏长而多雨。 年平均气温 19.2~28.7℃,最高温 度为39.5℃,最低温度 为-3℃。年降雨量为 1450~2000mm.良好的 水热配合为亚热带作物 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了有 利的条件。
广西龙眼、荔枝的产量占 全国的28%,其中我们桂 东地区的产量占广西的 56%
工业 第二产业工业发展现状:工业所有制结构协 调,混合型经济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 乡镇工业为主体,国有、集体、个体、外 商投资企业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协调发展 的格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工业 。
贵港航运枢纽
贵港航运枢纽工程位于贵港 市城区西郊,是目前南宁至 广州854公里航线上最大、 也是广西最大的航运枢纽工 程。 打通了大西南地区水运出海 通道,基本形成铁路、公路、 水陆联运的运输网络,对广 西及大西南地区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光明水电站位于贺县(今贺州市八步区)黄田 镇下排村白岩屯,始建于1943年(民国32年)。
桂东地区
区域概况
105°E 110由梧州、贵港、玉林、 贺州四市组成,其中包括了22 个县、市、区,位于北纬 21°38′~25°09′、东经 109°11′~112°04′之间。 东至广东省西部交界,南至钦 州市、北海市,西与南宁、柳 州相邻,北接桂林市和湖南省, 是广西的东大门。 其面积为4.78×104 KM,占广西 总面积的20.25%。
桂平西山以"石奇、树 秀、茶香、泉甘"著名
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产业的发展现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 早,发展速度快,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处于初级 发展阶段。有些刚刚起步,但发展速度快,效益 显著,有些已经成为牵动一方产业发展的、实力 雄厚的龙头企业。 今后发展的重点是:优质谷、特种经济林和工业 原料产品、亚热带优质水果、优质畜牧产品、养 殖珍稀优质水产品。
1 广西概况

1 广西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因桂江而简称桂,首府南宁市,下辖有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地级市代管),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中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
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从东至西分别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接壤,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广西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也是2014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举办地。
区内聚居着以壮、汉、瑶、苗、侗、京、回等民族,壮语方言有黑衣壮语、桂北壮语、南壮、红河土话等,汉语方言有粤语、西南官话(桂柳话)、客家语、平话、湘语、闽语六种,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有苗语、瑶语等。
广西的大陆海岸线长约1595千米,区内交通便利。
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尤其盛产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主要品种有火龙果、番石榴、荔枝、金桔、蜜橘、龙眼。
中文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外文名称: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别名:桂、八桂行政区类别:自治区所属地区:中国华南下辖地区: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玉林、防城港、钦州等14个地级市政府驻地:南宁市民生路2号电话区号:0770-0779 邮政区码:530000地理位置:中国华南西部,北部湾之滨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人口:4754万人(2014年常住人口)方言:粤语、桂柳话、壮语、客家话、平话、湘语、闽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桂林山水、德天瀑布、北海银滩、白浪滩、桂平西山、左江花山等机场: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等火车站:南宁站、南宁东站、柳州站、桂林站、桂林北站等车牌代码:桂区内名校: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重要城市: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等首府:南宁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GDP:15672.97亿元(2014年)2 历史沿革据考古发现,今广西地域早在80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
广西概况

三、矿产资源
五、区位优势
• 广西是华南、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 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 出海通道。 • (一)沿海 • 1、由东到西:铁山港、廉州港、三娘港、 钦州港、防城港、珍珠港等,形成“天然 港群海岸”。 • 2、万吨以上泊位港口5个:北海、防城、 珍珠、铁山、钦州
防城港
• 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北岸,始建于1968 年3月22日,当时作为援越物资的起运港, 被誉为“海上胡志明小道”。1983年7月国 务院批准对外开放。 • 是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的深水良港,也是 广西沿海最大的港口、华南第三大港和全 国12个主枢纽港之一。
• • • • • • •
3、流域和水系 (1)四大流域:珠江、长江、红河、滨
海 (2)五大水系: 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水系 长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 红河流域的百南河水系 滨海流域独流入海的桂南沿海诸河水系
• 4、主要江河 • (1)红水河 • 被誉为“中国水电的富矿”,为全国优先 开发的三大水电建设基地之一。 • (2)西江 • 货运“黄金水道”:指南宁至广州航道, 与长江干线并列为我国高等级航道体系的 “两横”。是目前广西最繁忙的航道。
(二)沿边
• 广西与越南接壤,现有边境口岸12个。 其中凭祥、友谊关、东兴、水口、龙邦5个 为国家一类口岸。 • 平而、岳圩、平孟、垌中、爱店、科甲、 硕龙7个为二类口岸。 • 沿边独特的优势,造就了特有的边关风 貌,成为广西重要特色旅游资源之一。
(三)沿江
• 广西水系发达,其中珠江水系的西江 流经梧州、贵港、柳州、南宁、桂林、白 色等地市,运输能力仅次于长江。 • 西江水道是连接云、贵内河通向广东及港 澳地区以至东南亚的一条重要水道,被誉 为“黄金水道”。
பைடு நூலகம்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广西地理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广西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
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广西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
东南与广东省省界线长约931公里,东北与湖南省省界长约970公里,北面与贵州省省界长约1177公里,西面与云南省省界长约632公里。
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线长约637公里。
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
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47%。
东西最大跨距约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634公里。
广西地形广西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
盆地边缘多缺口,桂东北、桂东、桂南沿江一带有大片谷地。
广西地貌属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分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石山6类。
中山为海拔800米以上山地,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7%;低山为海拔400~800米山地,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占16.5%;丘陵为海拔200~400米山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占10.6%;台地为介于平原与丘陵之间、海拔200米以下地区,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占6.3%;平原为谷底宽5公里以上、坡度小于5度的山谷平地,面积约4.9万平方公里,占20.7%;石山地区约4.7万平方公里,占19.9%。
中山、低山、丘陵和石山面积约占广西陆地面积的70.8%。
石灰岩地层分布广,岩层厚,褶纹断裂发育,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地区。
广西的山系主要分盆地边缘山脉和盆地内部山脉两类。
广西土地整治工作方案

广西土地整治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西部陆海相连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界,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广西土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改善土地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广西自治区制定了土地整治工作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
1. 目标,通过土地整治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
2. 任务,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土地整治方案,包括土地退化治理、土地复垦和改良、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内容。
三、主要措施。
1. 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建立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土地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推进土地退化治理,采取合理的耕地轮作制度,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技术,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质量。
3. 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水库、水渠和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的灌溉率和抗旱能力。
4. 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土地整治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财政投入,提高土地整治工作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宣传土地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整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土地整治的良好氛围。
五、预期效果。
1. 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田灌溉率明显提高,农作物产量稳定增加。
2. 土地退化得到有效治理,土地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3.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特色农产品和生态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广西土地发展情况汇报

广西土地发展情况汇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的地方。
近年来,广西土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土地发展情况,本文将对广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广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就。
广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锡、锰、铝、锌等,其中锡矿储量居全国第一,锰矿储量居全国第二。
同时,广西还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在土地利用方面,广西加大了对土地的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次,广西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
广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优质高产作物品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与此同时,广西还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服务业,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在城乡建设方面,广西加大了对城镇化进程的支持力度,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优化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最后,广西注重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如热带雨林、珍稀植物和动物资源等,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广西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土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总的来说,广西土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等问题。
未来,广西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广西概况

广西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位于中国南部,总面积为23.6万平方公里,人口4925万(截至2005年底);世居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京、水、仡佬等十二个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
现设14个市,108个县(市、区),首府为南宁市。
历史由来: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属百越的一部分。
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和象郡,其中桂林郡和象郡包括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广西称“桂”由此而来。
宋初,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路,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
元朝,设置“广西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的雏形。
明朝,广西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称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
清朝,设广西省。
自广西设省起直至民国时期,省会绝大部分时间在桂林,仅1912~1936年曾一度迁到南宁。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
解放初期设广西省,省会在南宁。
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
此后,广西境内的行政区划虽时有变动,但自治区一级的建置未改变。
1978年起,将12月11日(右江苏维埃和红七军成立日)定为自治区成立纪念日。
人口情况:| 广西是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之一。
世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主要民族,另有25个其他少数民族成分。
汉族人口约302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1.46%;少数民族人口1898多万人,占38.54%。
其中壮族人口1605多万人,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的84.57%。
地理情况:广西地处祖国南部,位于北纬20°54′~26°23′,东经104°29′~112°04′。
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西南与越南人民共和国毗邻。
陆地区域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5%,居各省区市第9位。
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沿海、沿江、沿边的省区;广西位于中国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处于横贯中国东部、南部、西部的泛珠江三角区域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两大市场的结合部和中心位置,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唯一有陆地和大海相连的省区,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土地资源概况广西土地资源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06-07-17来源:【字体:大中小】土壤是指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面,是土地资源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
由于气候、地形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广西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及相应的分布规律。
根据对1615.19万公顷土壤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按在同一生物条件下,具有独自的成土过程和共同特征及属性的一类土壤归做一个土类,广西土壤分14个土类,25个亚类。
其中8个主要土类分述如下:水稻土:是广西最大的一类耕作土壤,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
共有164.8O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10.2%。
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谷地、盆地,溶蚀平原及坡、台阶地,南宁、贵港、玉林等地面积较大。
砖红壤:面积24.99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l.6%。
分布于北海和钦州、防城港市南部地区。
适宜发展热带作物,是广西最宝贵的土地资源。
赤红壤:面积485.35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30.1%。
是广西主要土地资源,适宜于南亚热带作物以及部分热带作物生长。
大致分布于北纬22°00´—24°30´之间,海拔35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台地。
红壤:面积564.52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35.0%,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的中亚热带丘陵、谷地,桂林、柳州、河池三市及梧州、百色二市北部,适于多种林木、果树和农作物发展。
黄壤:面积127.45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7.9%,分布在海拔800米—1000米以上的山地,以桂林、百色二市面积较多,是广西最重要的林业土地资源。
石灰岩土:面积81.90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5.1%,分布于桂北、桂西、桂西南、桂中的喀斯特地区,以河池、百色、南宁三市面积较大。
这类土壤土层薄,保水能力差,宜封山育林,合理耕作放牧,恢复植被。
紫色土:面积88.54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5.5%,主要分布于梧州、南宁、桂林、玉林的低丘缓坡紫色岩区。
宜于发展果、茶、桑、蔗。
潮土:面积7.14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0.4%,分布于河流阶地和河谷地带,以贵港、玉林、北海等地较多,适种性广,宜于耕作,但要注意防洪排涝。
广西土地面积共2367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3.47%。
2001年底广西人口为4788万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50公顷,低于全国人均占有土地0.74公顷的水平。
人多地少,是广西土地资源的显著特点。
广西土地类型齐全。
广西地貌周高中低,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交错,南部临海。
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域等土地类型俱全。
其中山地(海拔400米以上)面积约9.43万平万公里,占全区面积39.7%;丘陵(海拔200—400米)约2.4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10.3%;台地(海拔200米以下)约1.50万平万公里,占全区面积6.3%;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约4.89万平万公里,占全区面积20.6%;石山约4.6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19.7%;水域面积约0.8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3.4%;山地、丘陵和石山面积共占69.7%。
岩溶石山面积之大,全国少见。
广西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桂东南与桂西北区域差异大。
桂西北山地多,山体高大,坡陡土薄,其间又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土少石多,易旱易涝,土地适宜性差,土地生产率低,土地综合利用率不到70%。
桂东南多为低山丘陵和盆地、平原,水利条件好,土地肥沃,交通方便,耕作精细,土地生产率高,土地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广西土地资源有明显的优势。
广西地域位于祖国南部,南邻越南和北部湾,直接面对东南亚;东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是祖国西部与东部、中部经济的结合带,又是西南的出海通道,具有沿边、沿海、沿江的区位优势。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生物物质循环活跃,气候生产潜力高。
广西复杂的地形地貌造成土地类型多样性,加上光、热、水分配的差异决定了广西农业生态的多样性,利于大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做到地尽其利,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
广西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上也有制约因素,主要是岩溶石山面积大,石山地区石多土少,土壤资源少,蓄水能力低,土壤及植被难于恢复,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
广西土地利用的现状是林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少。
2001年全区宜林地面积1645.4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9.3%;全区耕地面积264.85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11.15%,人均耕地面积0.055公顷,低于全国人均0.103公顷的水平,而且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全区2001年土地利用八大地类的变化情况,林地、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的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而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减少。
广西土地开发历史悠久,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已开始了农耕。
先秦时期,广西大地还是森林莽莽,森林覆盖率达91%;到汉代,果园开发已相当兴盛;以后人口逐年增加,大片森林被垦为耕地。
到20世纪30年代,耕地面积已占到土地总面积的8.64%,森林覆盖率则降到了23.3%。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西的耕地经历了扩大、缩减、恢复,再缩减的过程,1985年以后,强化了耕地管理,制订了耕地保护政策,虽然城镇扩大,工业、交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占用了大量耕地,仍然保持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
广西林地则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持续增加,到2001年达98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3%。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西部大开发对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广西各类用地面积在不断调整和优化配置,土地利用正在从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
据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区土地总面积2375.58万公顷,其中农用地总面积为1789.14万公顷,建设用地总面积为90.97万公顷,未利用地为495.47万公顷。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424.71万公顷,园地面积为50.88万公顷,林地面积为1161.47万公顷,牧草地面积为72.76万公顷,其它农用地面积为79.32万公顷,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67.87万公顷,交通用地面积为8.2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4.88万公顷,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面积451.84万公顷,其它土地43.63万公顷。
全区土地分类构成比例如图1所示:一、农用地广西农用地总面积1789.1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31 %。
1、耕地构成及分布2005年广西耕地面积为424.71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3.74%,其中灌溉水田面积204.75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8.21%;旱地204.49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8.15%;望天田、水浇地和菜地共15.4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64%。
全区耕地面积较多的依次为南宁、百色、崇左、桂林、贵港、河池等市,耕地较少的为防城港、北海、贺州、梧州等市。
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贺州、玉林等8个市灌溉水田比重大于旱地比重。
广西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山区及中部干旱地区的百色、河池、来宾、柳州、崇左、南宁等6个市则为旱地多于灌溉水田。
我区耕地从2002年至今逐年减少,至2005年全区人均耕地0.086公顷,低于全国人均耕地0.093公顷的水平。
我区的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我区耕地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坡耕地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建设占用耕地。
耕地减少走势见图2。
2、园地构成及分布全区园地面积为50.88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84%,其中果园面积43.16万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84.84%,桑园、茶园、橡胶园和其它园地面积为7.71万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15.16%。
园地在广西的地域分布差异较大。
园地面积较多的为桂林、南宁、玉林、钦州等市,4个市的园地面积约占全区园地总面积的60%;面积较少的是来宾、北海、贺州、防城港等市,占广西园地总面积的比重均在3%以下。
1996年至2005年广西园地逐年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农用地结构调整。
广西在积极发展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农业,其它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由群众自发调整为收益较高的园地的情况较多。
3、林地构成及分布全区林地面积为1161.47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4.92%,其中有林地772.18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6.48%,其它林地389.29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3.52%。
林地面积较多的有百色、桂林、河池、柳州等市,面积较少的为北海、防城港、贵港、来宾等市。
1996年至2005年广西林地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
4、牧草地构成及分布广西牧草地面积为72.77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07%,其中天然草地72.49万公顷,占牧草地面积的99.62%。
牧草地面积较多的有河池、百色、来宾等市,3市牧草地面积约占广西牧草地总面积的70%,面积较少的为北海、梧州、钦州、防城港等市,各市牧草地面积均占广西牧草地总面积的1%以下。
1996年至2005年广西牧草地缓慢减少,牧草地持续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农用地结构调整以及草场重牧轻养、草地退化严重。
5、其它农用地构成及分布其它农用地包括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及晒谷场等用地。
全区其它农用地面积为79.32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4.43%,其中田坎46.93万公顷,农田水利用地9.01万公顷,农村道路8.49万公顷,养殖水面8.18万公顷。
其它农用地面积较大的有河池、南宁、百色等市,面积较少的为梧州、防城港、北海等市。
二、建设用地广西建设用地面积90.9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3 %。
1、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构成及分布全区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67.87万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4.61%。
其中:城镇用地4.73万公顷,占6.97%;城市建成区为4.60万公顷,占6.78%;农村居民点用地46.47万公顷,占68.48%;独立工矿用地8.91万公顷,占13.13%;特殊用地2.65万公顷,占3.91%;盐田0.50万公顷,占0.73%。
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较多的有南宁、玉林、桂林、贵港、柳州等市,面积较少的为防城港、贺州、梧州等市。
由于广西经济的发展,全区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996年至2005年迅猛增加,如下图所示。
2、交通用地全区交通用地面积为8.22万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9.04%,其中铁路用地0.99万公顷;公路用地7.01万公顷,民用机场用地0.12万公顷,港口码头用地0.09万公顷。
交通用地面积较多的有南宁、百色、来宾、河池、柳州等市,面积较少的为防城港、梧州、北海、贺州等市。
3、水利设施用地广西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4.88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16.36%,其中水库水面14.07万公顷,水工建筑物0.81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