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课标高考历史复习讲义:选修三_战争与和平模块[1]文库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知识整合
(3)主要影响。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②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统治秩序。 ③带来了不稳定的和平。 2.国际联盟 (1)成立过程。 ① 一战后期, 威尔逊在“ 十四点和平方案〞 里提出了建立国 际联盟的建议。 ② 巴黎和会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知识整合
③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平安。 (3)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4)解散:二战期间,国际联盟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 国际联盟宣告解散。 (5)主要活动。 ①恢复战后欧洲经济。 ②1924年缔结了?日内瓦议定书?。 ③“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进展调查,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却要对东 北实行国际共管。
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1)战争重心:西线 第一阶段 1914 年 9—12 月 (2)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军速战速决的“施里
芬计划”破产
知识整合
〔续上表〕
(1)战争重心:1915 年在东线,1916 年在
第二阶段
西线
1915—1916 年 (2)1916 年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
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主动权
核心探究
【主题2】?非战公约?的作用
材料一 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展辩论时,说它 是“ 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街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 无花朵之花冠…… 无菜肴之餐桌〞 。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材料二 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 伦堡)审判过程…… 在审判过程中,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 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求助于?非战公约?…… ?非战公约?所倡导的原那么 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

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版)

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版)

04
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 和平
一 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形势 二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 成 三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05
专题五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专题五 烽火连绵 的局部战争
一 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 二 频繁的地区冲突 三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06
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 题
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 界的时代主题
一 争取人类和平
二 追求共同发展
学习与探究之一 二战主题影视歌 曲演唱欣赏
学习与探究之二 我心目中的“战 争与和平”——模仿战地记者
学习与探究之三 “走向多极的世 界”演讲赛
感谢聆听
一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02
专题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专题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二 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03
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三 第二次世 界大战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 大战的新阶段 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五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人民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专题一的和平
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 冷战与和平 专题五 烽火连绵的局部 战争 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01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专题一 第一次世 界大战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全册课件【完整版】
目录Biblioteka 0002页 0034页 0062页 0113页 0141页 0220页 0306页 0335页 0374页 0415页 0512页 0556页 0613页 0615页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专题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二 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二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一 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 三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一 争取人类和平 学习与探究之一 二战主题影视歌曲演唱欣赏 学习与探究之三 “走向多极的世界”演讲赛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 争与和平全册课件【完整版】
一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 争与和平全册课件【完整版】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学案(含解析)(选修3)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学案(含解析)(选修3)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5)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

2.过程(1)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

(2)第一阶段:1914年8月至1916年底。

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主动权。

(3)第二阶段: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

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4)结束:1918年11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3.后果和影响(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3.国际联盟(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

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

(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知识点总结: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

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欧洲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

2.(1)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德、意、澳;协约国:英、法、俄(2)法德、英德、俄澳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3(4)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巴尔干火药桶(1)1912年秋,由巴尔干同盟发动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次民族解放战争(2)1913年,第三次巴尔干战争——为抢夺胜利果实(3)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婓迪文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1)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练习题: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世界被瓜分完毕是在()A. 19世纪70年代B. 18世纪晚期C. 20世纪初D. 20世纪20年代中期2.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1)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2)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3)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4)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 1、2、3B. 2、3、4C. 1、3、4D. 1、2、3、43.(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能消极的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高考历史复习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知识集锦

高考历史复习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知识集锦

战争与和平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世界格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3)亚洲诸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

2.实力变化: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1)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2)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3)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4)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3.军事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1)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2)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爆发(1)引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2)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2.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

西线是决定性战场3.阶段4.评价(1)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2)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全部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全部知识点

大事年表知识框图
重点问题整理
Q1:两次世界大战的启示?A:和平来之不易,各国间要加强友好往来,促进共同
发展;各国应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能纵容侵略
如何认识战争与和平?A:“战争”与“和平”是要话题,它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但“战争”与“和平”不是简单的对立。

①战争与和平是表征人类社会安全状态的两大社会现象。

②战争与和平不是非此即彼的安全状态,在它们之间有非战非和,正如水有三态一样,战争与和平是两种不断运动变化的社会现象。

③战争是野蛮的天性,和平则是文明的产物。

④不能简单地判断战争与和平的是是非非。

Q3:重要的国际组织或联盟?
Q4: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

中国人民 作 解放军军 比较类、 2014 年卷 二战、 远征 事科学院 用(意义) Ⅱ 军 《中国抗 类 日战争史》 与 其 他 章节 内 二战及二 容 有 一 定的 关 2015 年卷 战后戴高 戴高乐 《战 原因类、 归 联; Ⅰ 乐、 法国抗 争回忆录》 纳类 战与复兴 ( 俄) 二战后, 苏 背景类、 说 2015 年卷 亚· 维· 菲利 联与原子 明类、 作用 Ⅱ 波夫 《俄罗 武器 类 斯现代史》
2.过程 (1)20 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 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2)一战爆发后,从马恩河战役到凡尔登战役进入旷日持久的 消耗战。 (3)一战以欧洲为主战场,主要形成了三条战线:即西线、东 线和南线。
(4)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 (5)美国于 1917 年参战 ,苏俄因为爆发十月革命,苏维埃政 府坚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6)1918 年,德奥集团在协约国的总攻下失败,一战结束。第 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核心考点 核心考向
[全国卷考情分析] 试题来源 考查主题 材料出处 设问视角 凯恩斯 《和 一战后的 约的经济 2012 年 德国赔款 问题 后果》 (1919 年 12 月) 命题分析 (1) 从材料出处 看, 以原始性文 材 比较类、 原 字材料为主, 因类 料 出 处 以国 外 著作为主。
二战后, 联 2014 年卷 合国与 《不 Ⅰ 扩散核武 器条约》
叙述性文 比较类、 原 字材料无 因类、 作用 出处 中国人民 类 (4) 与教材的关 联度, 与选修 3 教 材 中 第三 单 用(意义) 类
2014 年卷 二战、 远征 Ⅱ 军
解放军军 比较类、 作 元密切相关, 事科学院 《中国抗 日战争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 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新课标高考历史复习讲义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模块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原因: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

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过程: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德、奥、意结盟,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是其中的核心;1892年法俄结盟,英国于1904年、1907年分别与法、俄结盟,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③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过程:①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

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三次陆战和一次海战,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大战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③第二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

3、性质: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体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目的决定的。

而各帝国主义参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4、影响:①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③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体系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丹尔赛体系”。

其中最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演变均为丹尔赛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

2、华盛顿体系建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构筑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影响: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②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③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④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经济: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

政治:《洛伽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

外交:《非战公约》的签订,使20世纪出现了暂时的和平。

4、国际联盟成立: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计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巴黎和会上起草了国联盟约,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

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

宗旨: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操纵国:英法(美国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其不利,拒绝参加)。

解散: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

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

活动: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国联进行调查,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却要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②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原因:①根源: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

②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④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⑤绥靖主义政府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⑥苏联客观上的绥靖主义作用。

⑦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2、二战的局部战争:①对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没有采取真正的制裁措施。

②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的国联不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对意大利的禁运范围;英国掌控下的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

③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谓的不干涉政策;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政策;美国执行《中立法》,利利于叛军。

④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⑤二战爆发后:英法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史称“奇怪战争”。

3、二战的全面战争:①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②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

③转折:中途岛海战、期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④胜利: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原因:①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威胁到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威胁到英、美资本主义大国的利益,法西斯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

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将苏、美两个大国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过程:大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放大。

美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改变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

同时,美、英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

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主要活动:①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美、英、苏、中四大国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在政治上互相协作。

②为了发挥同盟国家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四大盟国在经济上互相支持。

③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战场,以苏联为中心的苏德战场和美苏盟军支持的北非战场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共同打击法西斯势力。

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过程。

5、二战的影响:①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③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④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6、二战的启示:①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

②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

③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④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进行合作。

⑤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昌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

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雅尔塔体系概念: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期,美、苏、英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为战后设计的新的世界秩序。

形成条件:①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德国沦为战败国;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实力消耗极大。

②美国的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③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实质:按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

内容:①惩治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③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所占领地区的疆界;④建立联合国等等。

评价:①雅尔塔休系的积极作用:它倡导和平、民主、使世界顺利地实现了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带来的发展和胜利,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②雅尔塔体系的消极作用: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重划国界、分裂国家,形成和保持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的根源。

2、冷战含义:“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表现:①资本主义阵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②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与之对抗。

原因:①意识形态的差异。

②东、西方进行争夺的因素。

3、和平①战后初期的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a、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反思战争给人类留下的教训。

b、二战后,美国挑起“冷战”,威胁着人类的和平生活。

c、核战争的乌云给人类自下而上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d、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

新特点及其原因:a、核武器毁灭性的后果以及美苏军备竞赛,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反战和平运动更多的是以核运动为中心。

b、由于美苏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更由于美苏的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几十次,全人类都面临着战争和核灾难的威胁。

因此,反战和平运动吴现出广泛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c、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战争特别是核战争已是全人类面临的问题。

因此,和平运动越来越趋向国际化。

作用:a、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对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反战和平运动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原因: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霸权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进行战略调整。

表现: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后,针对当时的情况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了“尼克松主义”。

4、联合国标志:1945年12月25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等。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原则: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作用:①在成立初期为美国所把持操纵,一度成为其称霸世界的工具,70年代后由于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联合国逐渐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

②作为当代世界最大、最权威和最有影响的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时的缓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它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方面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由于某些大国缺乏诚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影响:①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

韩国跟随美国加入了资本主义阵营,朝鲜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②对美国的影响:在朝鲜战争中,新中国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进行了三年的战争,打破了盖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了。

③对中国而言,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支持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对中美两国而言:两国关系彻底破裂,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⑤对东北亚的苏联、日本而言:东北亚地区暂时处于相对和平状态,美国的东北亚地区对苏联的压力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