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心梗溶栓合理用药

(4)替奈普酶(TNK-tPA):TNKபைடு நூலகம்tPA 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的多点变异产物,半衰期延长,纤溶蛋白特异性增加,极少消耗纤维蛋白原,对形成较久的血栓具有明显的溶栓效果。TNK-tPA 半衰期较长(18 ~ 20 分钟),可单次注射。TIMI10B 试验表明 TNK-tPA 40 mg的疗效和安全性与rt-PA相似, 对于早期患者, TNK-tPA 30 天死亡率较 rt-PA 降低。我国既往研究显示,对于 STEMI 发病 6 小时内患者,TNK-tPA 溶栓治疗 90 分钟 TIMI 3 级血流率、30 天病死率、 中重度出血发生率与 rt-PA 相似。 用法用量 :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30 ~ 50 mg 溶于 10 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如体重< 60 kg,剂量为 30 mg ;体重每增加 10 kg, 剂量增加 5 mg,最大剂量为 50 mg),后继续维持肝素静脉滴注 48 小时左右。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
STEMI 多为完全堵塞冠状动脉的红血栓所致,而红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蛋白,溶栓药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原)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 ,进而能够降解纤维蛋白(原) ,促进血栓的裂解并达到开通冠状动脉血管、 恢复心肌灌注的目的。 按对纤溶酶激活的方式分类, 可以分为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 (urokinase, UK) 、链激酶(streptok inase,SK)]及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ecom 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 、尿激酶原(Pro-urokinase,Pro-UK) 、 瑞替普酶(reteplase,r-PA) 、替奈普酶(tenecteplase, TNK-tPA)]。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敬请指正!
溶栓的适应症(二)
心源性休克者如无PCI或CABG条件,或明显延迟,则可 给予溶栓治疗 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常合并低血压,尽管溶栓的疗效 不确切,如不能行PCI,仍可考虑溶栓治疗 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溶栓可能无效 年龄>75岁的患者,建议首选PCI,如选择溶栓治疗,应 慎重选择剂量并密切注意出血并发症。
常用溶栓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1.尿激酶或链激酶:%0.9NS 100ml + 150万U ivgtt,30~60min内 。溶栓开始后12h, 皮下注射7500IU 肝素, 之后每12 小时皮下注射 7500 IU 持续3~5d。(目前常用低分子肝素) 2. rt-PA ,先给予肝素5000U静脉滴注:
LOGO
崔永亮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溶栓的适应症(一)
明确诊断为STEMI • 胸痛>30min;ECG2个胸前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mV或肢 体导联ST段抬高≥0.1mV或新出现(或推测出现)左束支传导阻 滞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发病12h就诊,120min内无法行PCI,无禁忌症 • 发病12-24h进行性缺血性疼痛和至少2个胸前导联或肢体导 联ST段抬高> 0.1mV,无PCI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发病≤3h,溶栓开始与行PTCA相差60min,或FMC至PTCA >90min,优先考虑溶栓 • 再梗死患者,症状发作60min内无法行CAG及PCI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尤其是颅内出血(ICH),一旦患者在开始治疗后24h内出现神经状态变化 ,应怀疑ICH,并应积极采取措施: 1)停止溶栓、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2)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ICH 3)请神经科和(或)神经外科和血液学专家会诊 • (1)ICH患者应当输注冻干血浆、鱼精蛋白、血小板或冷沉淀 物; • (2) 一旦明确脑实质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出血或硬膜 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给予10单位冷凝蛋白质,新鲜冰冻血浆 可以提供Ⅴ因子和Ⅷ因子,并能增加血容量; • ( 3)使用普通肝素的患者,用药4h内可给予鱼精蛋白(1mg鱼 精蛋白对抗100U普通肝素); • (4)如果出血时间异常,可输入6~8U的血小板; • (5)使用甘露醇、气管内插管和高通气降低颅内压力; • (6)考虑外科抽吸血肿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静脉溶栓治疗

[ ]我 国制 订 的静 脉 溶 栓 治 疗 急 性 心 梗 的适 应 证 按
脉溶 栓 做 为有 效 的治疗 方 法 ,已得 到 了广 泛 应 用 , 发 从
展趋 势 看 , 应 用场 所将 进 一 步 扩 大 ,故 各 级 医 院 的 内 其
科 急诊 医 师应 熟悉 和 掌握 这一 方 法 ,才 能提 高 急 性 心梗
的抢 救 成 功率 。笔者 现 将静 脉溶栓 治 疗急 性 心 梗 应 注 意 的几个 问 题结 合 典型 病例 分 析如 下 , 同行 参 考 。 供
收缩 , 全 性 右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V ~V4导 联 由前 次 心 完 2
电 图的 R 改 为 V s 2呈 rr ,V3 S’ ~V4呈 QS型 ,V3 ~V 4 导联 S T段 弓背 向上抬 高 0 2mV, ~v 联 T波 呈 . V, 导 正 负 双 向 。心 肌 酶 :C 和 C K K—MB均 明显 升 高 ,诊 断 为 急性 前 间 壁心 梗 ,立 即 给 予 溶 栓 、扩 张 冠 脉 、抗 凝 吸 氧 、纠正 心 律失 常 等治 疗 , 4h后 颈 部疼 痛 消失 。
有冠 心病 完 全 性 右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室 性 期 前 收 缩 史 l 0 余 年 ,高 血压 、脑梗 死 史 2年 。入 院查 体 :T3 . 6 4℃ ,P
6 0次/ n B 7 1 1 P ( 2 / 5mmHg , 苦 面容 , mi, P1 . /0k a 1 8 7 ) 痛 神清 ,面 色灰 白 、 肤 、 膜 无黄 染 , 3—4椎 体 处 压 皮 巩 颈
及 湿 哕音 ,心率 1 0次 / n 3 mi,频 发室 早 ,可 闻 及第 4心 音 ,心尖 部 收缩 期 杂音 3级 。心 电图 示 v】 ~v6 联 S 导 T 段 弓背 向上 抬 高 0 2 . ~0 3 . mV,Ⅱ,I , v l a F导联 S l T段 弓背 水 平 型 压 低 0 2mV。C 4 L,C —MB 1 0 . K 6 0U/ K 1 U/ ,肌 钙蛋 白 ( L +) ,即予 镇 静 、吸 氧 、扩 张 冠 脉 和 抗 凝 等治 疗 ,并 于 4h后 予 链 激 酶 10万 加 入 生 理 盐 水 5 10mL内快 速静 脉点 滴 溶 栓 。静 脉溶 栓治 疗 1 0 h后心 电 图S T段 明显 回降 ,动 态 观 察 心 肌 酶 峰 值 提 前 ,提 示 冠 状动 脉再 通 。心 肌梗 死后 3周 行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检 查 , 示 冠 状动 脉血 管 病 变 。对 左前 降支 闭 塞 处行 球 囊 扩 张 术 并 置 入冠 状动 脉 内 支架 , 情 稳定 后 出 院 。 病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最有效措施[1,2]。
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46例发病时间在6h内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溶栓前后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41~76(58.2±3.6)岁,发病6h内就诊,均符合STEMI诊断标准[3],无溶栓禁忌症。
梗死部位:前壁、前间壁18例,广泛前壁8例,下壁10例,前壁合并高侧壁6例,前壁合并下壁2例,下壁合并右室2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静脉给药溶栓法:根据医嘱将尿激酶120~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 中静脉滴注,按要求30min内输完。
溶栓前给肠溶阿司匹林300mg口服,溶栓后24~48小时要给予抗凝治疗,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连用5~7天。
1.3 溶栓疗效判断: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临床指标[4]判断再通。
2 护理与康复指导2.1 溶栓前准备:所有患者入院后,记录18导联心电图以备溶栓后对比,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在患者进行无创血压检测的对侧上肢快速建立双静脉通道,其中一条选择较大的血管,以确保溶栓药物按时输入;另一条可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方便补液及加用其它抢救治疗药物。
尽快准备溶栓药物。
用药前急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指标及血型。
给肠溶阿司匹林300mg口服。
2.2 溶栓过程的护理配合:2.2.1 症状及体征观察:经常询问患者胸痛情况,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皮下、口腔黏膜出血、鼻腔出血、黑便、血尿、呕血等出血倾向,如有出血现象,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并适当备用止血剂,大出血时即停溶栓治疗。
2.2.2 生命体征监测:在血栓溶解、冠状动脉血流再通的瞬间,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明显。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静脉溶栓疗法在临床上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方法:选择入住本医院的患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共100例。
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只接受常规的治疗,即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治疗组的患者则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同时辅助以静脉滴注尿激酶。
在此溶栓治疗的过程持续12小时之后开始开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至少要持续一周。
结果:治疗组的患者血管再通率达到了74%,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仅为46%。
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
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死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与对照组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发现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
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在提高老年人的血管再通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溶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19-01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国内外广泛采用,是治疗ami 的重要措施之一[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因此对老年ami患者的急救工作就更为重要[2]。
及早、持续、充分的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主要的治疗原则[3]。
1 基本的临床资料与方法1.1 患者的基本资料:所有的患者均来自本医院在20077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一共有100例。
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即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患者出现了三十分钟以上的持续性胸部疼痛,并且在服用硝酸甘油之后症状得不到缓解。
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至少有两个相邻的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
或者胸导联st段抬高>0.2 mv。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溶栓适应证,如起病时间小于12小时,心电图持续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的 ST段抬高。
2. 评估有无溶栓禁忌证,如出血性脑卒中病史、重度高血压、近期(2~4 周)活动性内脏出血、有无外科大手术史或创外史。
3.评估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及心理状况。
4.评估急救用物是否齐全,溶栓前检查是否完善。
二、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治疗的目的及配合要点,安抚患者,取得配合。
2.溶栓前先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血型。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溶栓药物,注意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低血压、出血等,一旦出血,应紧急处理。
4.溶栓疗效观察
(1)胸痛两小时内基本消失。
(2)心电图 ST段于两小时内回降>50%。
(3)两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等。
(4)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cTnl或cTnT峰值提前至发病后 12小时内。
上述4项中,(2)和(4)最重要。
三、健康教育
1.嘱患者胸痛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
2.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发现任何异常,如胸痛、皮肤青紫、牙龈出血、大小便颜色异常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3.告知发病后4~12小时宜流质饮食,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严重的临床类型,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治疗的根本在于早期恢复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
静脉溶栓治疗仍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多年内治疗AMI最主要手段之一,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的使梗死血管相通。
溶栓后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对于溶栓的成功非常重要。
现就与溶栓有关的护理问题作简要综述如下。
一、溶栓的基本药物及其疗效目前国内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 S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等,溶栓的机理为以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完善冠状动脉内的血栓。
UK及SK均为第一代溶栓药物,SK为最早使用的溶栓药物,是C链B溶血链球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抗原性,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常用剂量为150万U溶入生理盐水100 ml于30~45 min内静脉输入。
SK由于可引起致热原反应及过敏反应等,目前已较少使用,逐步被r SK代替,r SK较SK纯度高,溶栓作用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欧美使用较为广泛,国内则较少使用。
尿激酶是我国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为自然的溶酶原激活剂,从成人的新鲜尿液中提取,经30余年的临床治疗评价,认为具有作用快,强度高,无变态反应,血栓复发率低的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AMI患者。
被大多数临床医师接受的剂量和方法是将尿激酶1.5×106u溶入生理盐水100 ml于30 min内静脉输入,前10 min进入总量的2/3,后20 min进入总量1/3。
于娜娜等[1]报道按Blus法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47例高龄AMI患者,体重≤50 kg 者使用200万~250万IU,50 kg者使用300万IU,先半量20 ml 生理盐水稀释,5 min内静脉滴注,另半量100 ml生理盐水稀释于25 min内滴完,用后辅以肝素治疗,结果完全及部分再通为33例(71%)。
心梗患者抢救溶栓流程

半量给药法:50mg 阿替普酶溶于50ml 专用溶剂,首先静脉 注射8mg,之后将 42mg于90分钟内静
脉滴注完毕。
全身给药法:静脉注射阿替普酶15mg,随后以
0.75mg/kg在30分钟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
不超过50mg),继之以0.5mg/kg于60分钟持续
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35mg),总剂岁,不
5. 冠状动脉造影是判断溶栓是否成功的金标准:TIMI血流分级Ⅱ级或Ⅲ级,其中TIMI 血流分级Ⅲ级为完全性血管再通。失败的定义为溶栓后90分钟造影时梗死相关血管的持 续性闭塞(TIMI血流分级0~Ⅰ级)。
成功
失败
2-24h行CAG
补救性PCI
STEMI患者拟采取溶栓策略
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血型、配血等
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筛查 签署知情同意书
口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或替格瑞洛180mg,年龄大于75岁不需要负荷剂量
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000U(50~70U/kg),继以12U/kg·h静脉滴注。维持48小时左右,应监测 APTT至对照值的1.5~2.0倍(APTT为50~70秒)
溶栓血管成功的临床评价指标包括:
1. 60-90minn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
2. cTn峰值提前至发病12小时内,CK-MB峰值提前至14小时内。
3.溶栓2h内 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4. 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房室传 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不伴低血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超过100mg。
年龄大于75
经慎重权衡缺血或出血利弊后考虑减量或半量溶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素预防。中国人有链球菌感染者 较
多。由于 S K是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 剂,故可以引起垒身纤维蛋白原降低。
也可从人肾胚细胞提取。作用机制为直
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 ,半衰期 1 ̄2 n 2 mi,作用可持续 1 ̄ 4 。由于 8 2 2 h
.
发病急,病情变化快 ,如不积极正确治 疗 ,病死率高。 目前已知A 是 由于冠状动脉内新 MI 鲜血栓 形成 、导致冠脉血 流中断而 引 发。而在适当时间内使冠脉血流恢复可 以减少心肌坏死的范 围.从而改善预 后。因而再灌注治疗是 A 的最重要措 MI 施, 也是 A 治疗的最重要进展。 M1 近年 来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进展及广泛使 用,临床研究证实,A 时直接冠脉血 MI 管成形术及支架置人术可以明显提高雹 脉再通率 ,改善预后 但此对医院条件 及人员设备的要 求均较高 ,目前多数医 院尚不能够真正诎到 2 进行直接介入 4h 治疗使冠肪 再灌注。而静脉溶栓治疗简 : 单有效 ,可以在诊断确立后即刻进行 , 目前仍然是 国内最 为常用的再灌注措
本文仅就静脉溶栓用药的有关问题
进行 概述 。
PIV oI3 o 1 N 2 ・2002
活物( P A 是 可以静脉推注使 用的 A S C)
单链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c。A 有 suP )
维普资讯
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两种形式存在 ,由小鼠杂交细胞产生的 糖基形式( b t7 I 7 及大肠杆菌产 Ab o一4 ) 8 生的非糖基形式(au ls) S rpae,前者具有 较高的纤维蛋白特异性及稳定性 使用 含糖基的前尿激酶的二 期临床试验证 实,冠脉再通效果满意。应用非糖基的 尿激酶 Srpae aals的试验中,2 0mg 推注 后 ,6 0mg n冠脉 T MI2及 3级血 流 为 0Ii l I 一
A 溶栓治疗包括: MI 适应证的选择 , 使用合适的溶栓剂 ,再灌注与否的临床 判断,溶栓相关药物的使用,再灌注失 败的判断及其补救措施等多方面 内容 静脉溶栓治疗是经静脉给溶栓剂,临床 上所用的各种溶栓剂均是纤溶酶原激活 剂。 这些 纤溶酶原激活剂通过直接或间 接的形式激活体内的纤溶酶原变为纤溶 酶,使新鲜的血栓溶解,达到血管再通
施。
1 链激 酶( K . S )
s K至夸仍然是国外最为常用 奉 卫作者 祖脏 生 孙 先 的非特异性溶栓剂。s K不直接激活纤 溶酶原 ,它先与纤溶酶原结合形成链激 酶一纤溶酶原复合物 ,间接的激活纤维 蛋白溶解系统 , 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 6 n静 脉注 射 ,其 清 除半 衰期 约 0mi 2 i。注射后很快在体内产生抗体 , Or n a 并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因而,它半年内 不能重复使用。因链球菌感染而在体内
7 48%,高于 S K的 4 8%; au ls 与 Srpae
to fS r tg e n - A o cu e i no ta e isa d tP f rOc ld d
内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 总量 < 0 g 1 0m ) 或单剂量 T — A 3 ̄ 0rg根据体重 NK t 0 5 ( P a 调整) 0d ,3 的病死率 分别为 61 .8%及 6I 5%,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09 % .3 与 09 . 4%,差异均无显著性。T K tA N — P 的建 议剂 量为 3 - 0mg 0 5 ,静脉 注射
的 目的 。
国内使用 s K较 国外少。GIS—研究 SI I 中 , K 10 S 5 万U溶栓治疗后随访 1 年、 O 溶栓治疗对死亡率的益处仍然存在 ,并
且治疗越早,1 年时的存活率越高。 0 近年来 ,国内外对基因重组型链激
它是人体 内的一种酶 ,所以并无抗原 性。 国内已有多家药厂生产, 价格低。 不 同药厂尿激酶的效价存在差异。每次给
药的剂量为 10 3 0 5  ̄ 0 万U,注射时间为 3-0 n 0 6 mi。国内常用剂量为 10万U, 5
酶(s ) r K的研究及使用增多,使用方祛 —
与s K相似。2 世纪 9 年代后期,国内 O O
静脉注射 3 i。尿激酶是国内最常用 0rn a
的静脉溶栓剂之一,但在北美等国家 已
■
溶栓剂 ,常用剂量为 3 0u( m = 1 g1 U, 3 g 0m 约含 10 万U的S ) 其半衰期约 1 K, 为 9 n 0 mi。早期临床试 验结果 显示冠 脉再通率与 s K相 同或略高。但再后来 似 ,颅内出血的并发症与t A相似 ,高 - P 干S K,由于以上 原因, P A A S C在临床 上并未广泛使用。
酶 。常用剂量为 lO 3 O万 U,3  ̄ 的 II一 一O 5 0 SS3试验中冠脉再通率与 S K相
产生的抗体可与部分s K结合,以致过 2 尿 激酶 ( r kn s ,UK ・ U o ia e )
敏反应,引起皮疹、发热、低血压等症
状 ,所以输注前可以静脉给肾上腺皮质
U K是从人屎中提取畿从肾细胞培
维普资讯
专
栏
响群嘲— ■舅嘲_瓣 一 l 一
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再灌注
国 梗见影老 . 堡 剂 点 性康M管, 一 同 的 、 身 死心响年 鎏 体 常是中 垦 栓 心的I疾它 不溶 特 踺A 肌(血病 )
的经验示临床再通率达7 0%。 也有研究 者采用6 mi静脉点滴方案, 0mn 0 n 9 i再
通率达 8 1%。 乙酰基纤溶 酶原链 激酶激活剂复
较少使用,仅限于冠脉内给药。国内冠 脉造影资料提示 ,9 i再灌注率为 0r n a
5 3%。 前尿激酶(ru o iae或重组型 Po r k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