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资本帝国 潜伏16家上市公司
巨人集团的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案例分析工商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1402孙宇琦一、背景案例陈述巨人集团的创始人史玉柱先生,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硕士学位,有着相当专业背景,敢于在那时辞去公职单干创业,是件很不容易的决定。
89年,史玉柱承包了深圳科技工贸公司电脑部,并利用买者信息不对称大打市场广告,很快就取得了成功,也为创业巨人集团奠定了基础。
随后91年,他创业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借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大肆利用广告推销,利用买者缺乏选择性、判断性和比较性的环境,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到93年,巨人就很快成长起来成为“巨人”企业,年销售额近5亿元,引起了国家领导的关注和重视,随后史就成为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
93年是中国电脑行业遭受“外敌入侵”的一年,随着西方10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解散,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的禁令失效,COMPAQ、HP、AST、IBM等世界著名电脑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94年史玉柱进行第二创业,跳出电脑行业,走多元化发展的扩张之路。
四大方面:电脑、房地产、保健品、药品四个方向。
95年,发动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战役,大规模的闪电战术创造出了奇迹,30多个产品上市后15天内,订货量就突破了32亿元,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
96年,开始建造巨人大厦,同时伴随着保健品市场的普遍下滑,导致资金短缺,天灾原因,没有能按合同完成大厦20层,4000万楼花成为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债主上门。
同时巨人员工停薪两个月,一批骨干离开公司,整个公司人心惶惶。
接着舆论哗然,巨人集团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
二、史玉柱创业的成功之处1,抓住了市场需求,敏锐的嗅到了国内市场上缺乏一种中文操作系统,从而推出了汉卡。
2,营销成功,将身上所有资金投入广告,气魄宏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善于整合资源,巨人集团创立之初,家小底薄。
史玉柱便邀请全国的电脑经销商座谈,让利推销产品。
使其产品迅速销往全国,公司规模急剧扩大,迎来了巨人集团的第一次腾飞。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二、多元化经营的陷阱何在?(一)多元化生产经营的理论基础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于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是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
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但存在于证券与证券之间的共同风险则无法分散。
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分散的个别证券风险,称为可分散风险(或者非系统风险)。
至于那些无法用多角化投资分散的风险,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者系统风险)。
当这一原理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即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
然而,证券组合投资具有其特定的条件,如果不加分析地盲目应用,必然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阶一丧失核心竞争能力、资金短缺和协调艰难、财务失控。
(二)多元化经营与核心竞争能力的矛盾运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分散风险的要点之一在于,惟独非彻底相关的证券所构成的投资组合方可分散部份投资风险。
这项原理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时,就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抛却部份原有业务(甚至可能是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从事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目生业务。
可满足这一要求的结果有时不仅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
这与多元化经营的目的相矛盾。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利润、市场份额、竞争优势、核心能力等因素中,对企业影响最深远的是核。
动竞争能力,即企业面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一项竞争优势资源和企业发展的长期支撑力。
它可能表现为先进的技术,或者一种服务理念,其实质就是一组先进技术和能力的集合体。
尽管企业之间的竞争通常表现为核心能力所衍生出来的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市场之争,但其实质归结为核心能力之间的竞争。
企业惟独具有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否则,只能“昙花一现”。
企业一时的成功并不表明企业已经拥有了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要靠企业的长期培植。
在企业的经营中,获取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本途径有:内部管理型战略和外部交易型战略。
数名商界巨星出狱后重新创业 多数人保持低调

数名商界巨星出狱后重新创业多数人保持低调 2009年12月14日13:46 中国周刊中国周刊2009年第9期封面商海博弈难免几经沉浮老兵归来这是一组昔日商界枭雄们的新传。
故事的主人公是:吴炳新、胡志标、仰融、孙宏斌、管金生、赵新先、郑俊怀、阚治东、黄宏生、张国庆、褚时健……他们对应的关键词是:三株口服液、爱多VCD、华晨汽车、顺驰地产、万国证券、三九胃泰、伊利牛奶、申银与南方证券、创维电视、君安证券、红塔烟……这些姓名熟悉而陌生。
熟悉,是因为他们曾经在中国商海中叱咤风云,甚至成为时代之标杆;陌生,是因为他们曾经作为“中国式大败局”的主角,并由此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若干年后的今天,当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他们的时候,他们纷纷重披战袍,杀入江湖。
他们有的坚守着原有行业,希图东山再起;有的认识到市场之变,开始新的征程。
有的低调隐身,想尽一切办法躲避记者;有的高调霸气,唯恐世界听不到他的声音。
有的仍自称英雄大佬,有的则回归平实,认为“钱少点,更幸福”。
无论以什么样的姿态,总归,他们回来了。
尽管不一定再有什么“神话”,也不一定能够续写新的传奇,但老兵不死的精神,足以令人们充满崭新的期待。
老兵重披战袍以前,他们是各自领域里的“霸主”;现在,他们卸下光环,重做市场新兵。
中国周刊记者宋合营综合报道曾经的商界巨星再度出山,旧部重集,江湖风云再起……经典港片曾经屡试不爽的桥段,如今一波接一波地上演真人版。
12月3日,顺驰地产创始人孙宏斌重新回到公众面前,他带着名下的房地产公司融创中国赴港路演,并定于12月18日在香港挂牌。
令人感慨的是,这位内地地产界的传奇人物,在香港市场却少为人知,孙宏斌当天没有接受媒体的采访,香港地区的研究人员称,单从推介会内容看,孙宏斌的这家新公司没什么亮点。
11月,沉寂三年多的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复出消息终于被证实,在他开金口之前,沸沸扬扬的各种消息已经在乳业市场传了大半年。
7月,创维前董事局主席黄宏生提前获释出狱,围绕着他如何与创维再续情缘的猜测,至今尚无确切答案。
仵凤清《领导学》第2版案例分析

案例一张瑞敏在颠覆中前进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海尔在全球大型家电市场份额方面排名第一,连续两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这个“中国制造”最成功的典范,已超越欧美老牌企业,引领全球家电业进入“中国时代”。
从1984年那个资不抵债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发展到今天,海尔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目前品牌价值高达855.26亿元,并且实现了从“中国第一”到“全球第一”的目标。
但海尔的领导者张瑞敏从来没有满足。
这位62岁的山东汉子坚信:“企业是时代的产物,必须与时俱进。
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会被淘汰。
而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则需要颠覆自己传统的观念。
因此,海尔一直在颠覆中前进。
”用创新穿过面前的“墙”2010年12月22日,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公布“全球十大创新公司”名单,海尔是唯一入选的全球家电企业。
创新,是海尔的企业精神,也是张瑞敏管理思想的核心和根本。
“人类被束缚在地球上,不是因为地球引力,而是因为缺乏创造力。
”张瑞敏非常喜欢这句话。
他相信,只要有创新力,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正如佛教禅宗的一句话——“凡墙都是门”,只要你创新,所有竖在你面前的墙都可以通过;如果不创新,即使你面前是一扇门,也过不去。
张瑞敏认为,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但没有真正意义上创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
这些年,张瑞敏一直在潜心研究互联网时代海尔商业模式的创新。
他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此彻底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进而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观念。
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互联网的终端,拥有自己的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精神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每个人都是自己这个世界的中心,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个小小的世界。
世界变‘碎’了。
”张瑞敏向全球客户承诺:在变“碎”了的未来世界,海尔也应是“碎”的。
每一个自主经营体都是一个自主决策的小“海尔”,潜心捕捉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第一时间为客户送上最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史玉柱裸退背后:盘根错节的16家上市公司

史玉柱裸退背后:盘根错节的16家上市公司
罗秋云
【期刊名称】《IT时代周刊》
【年(卷),期】2013()9
【摘要】相比于脑白金、《征途》的热闹与喧嚣,"巨人"史玉柱退居幕后多少让人感觉有些落寞。
但事实是,史玉柱并未真正走远。
【总页数】2页(P22-23)
【关键词】上市公司;盘根;《征途》;资本市场;脑白金;金融
【作者】罗秋云
【作者单位】<IT时代周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6
【相关文献】
1.史玉柱“弃权”民生银行背后 [J], 劳佳迪
2.“马云史玉柱们”的乐退必修课 [J], 马文剐;
3.史玉柱光荣“乐退” [J], 海光;
4.史玉柱凭什么——史玉柱神话的较完整版本以及对史玉柱核心企业家能力的分析[J], 李甬
5.史玉柱裸退背后:盘根错节的16家上市公司 [J], 罗秋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史玉柱的三落三起之创业史简介

史玉柱简介史玉柱,安徽人。
研究生毕业后1989年“下海”,在深圳研究开发M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获得成功。
1992年成立巨人高科技集团,注册资金 1.19亿元,被1995年7月号《福布斯》列为中国大陆富豪的第8位,而且是惟一高科技起家的企业家。
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如果经商也是一场游戏,史玉柱玩了一场大翻盘,表现可圈可点。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史玉柱无疑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之一。
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再到身家数十亿的资本家,史玉柱演绎的真实故事,情节之丰富、命运之跌宕,超乎财经小说的想象发挥。
在民营企业家命运沉浮变幻的序列中,史玉柱再次崛起的故事,突显出“执著与毅力”的魅力与价值。
2001年,史玉柱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史玉柱大事年表1962年生,安徽怀远人。
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
1989年1月,毕业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为软科学硕士。
随即下海创业。
1989年夏,史自认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作为产品已经成熟,便用4000元承包下天津大学深圳电脑部。
该部虽名之为电脑部却没有一台电脑,仅有一张营业执照。
当时深圳电脑价格最便宜一台也要8500元。
史以加价1000元的代价获得推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赊得一台电脑。
史以软件版权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先做广告后付款,推广预算共计17550元。
1989年8月2日,史在《计算机世界》上打出半个版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
”。
到第13天,史收到汇款单数笔。
至当年9月中旬,史的销售额就已突破10万元。
史付清欠账,将余钱投向广告,4个月后,M-6401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这是史的第一桶金。
此后,史又陆继开发出M-6402,直到M-6405汉卡,4个月后营业收入即超过100万元。
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
推出M-6403。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兴衰一、史玉柱当年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在当时那个年代,国内竞争压力很小,软件电脑产业处于新兴产业,外来企业无法进入导致了环境的宽松,这个了史玉柱很大的机遇,也同时降低了他创业的难度,这说明首先是那个时代造就了他。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史玉柱首先在大学就经历了电脑及数学的专业培训,在此领域他很熟悉也擅长此道。
这说明自身的实力也造就了他,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
很好的战略眼光,在销售方面具备很强很远的眼光,排版系统及广告的铺天盖地,是他成功发现市场的目光成就了他,更重要的是他敢拼敢冲敢闯的不服输的劲造就了他,也是他前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巨人集团的第二次创业属于何种战略,它是否与其核心资源相匹配,答:(1)巨人集团最核心的资源就是领先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的技术使他们有了第一笔创业资金,奠定了创业的基石;其次,是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班子,他们抓住了市场的需求,并在成长期将供应链迅速扩大,抓住客户,使企业资金快速增长。
(2)第二次创业巨人集团将其形象地成为“三大战役”,走向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采取了多元化战略。
(3) 采取多元化战略与其资源不相匹配:a、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必须与其核心竞争能力紧密联系,并以培植公司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中心,从而有助于维持和发展公司的竞争优势,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b、确保公司有限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从而在资金上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
C、公司集团化必须与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保持同步发展,集团公司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整合集团。
而财务控制制度建设是集团公司整合的重要而关键的一个环节。
三、运用SWOT理论,对多元化初期的巨人集团进行分析,从你的分析来看,他此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答:多元化的利弊:近年来,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
史玉柱成长线路图

行 脑。了、敛固 盒。”己的魂的晶 业 金 解快穆 ”自自 能财 更 豢 做 名 ■
,
是史玉}成 功的前提。 圭
,- 一
1 - (人 倒 掉 : 性 冒 头 的 代 价 赌
9 3年 . 出 H 6 0 、 x 笔 记 丰 电脑 、 又 手 写 电 9 盎 4 5中 中
脑 筝 多 种 产 品 , 中 仅 中文 手 写 电脑 和 软 件 其
维普资讯
文, 姜继玲
成 功 转 型 : 资 家 史 玉柱 投
2 0 皇 1 . 玉 柱 通 过 珠 海 士 安 公 司 收 赡 巨 人 大 厦 楼 01 月 里
花 还 惯 . 本 还 清 碌 巨 人 集 团 遗 留 债 务 , 立 巨 人 投 资 . 董 基 成 任
糕 队 谨 覃 溧 1 璺 仕 堂 管 辔 幂 遍 冬 【
{ 削蓦额
企业。
即i
36 亿元 巨人成为 中国第 1 种保健 品 数雄 ,告 I亿 2
无 圭 硅 《布 为 陆 豪 8 , 。 玉 被福 斯列 大 富 第 位,
19 9 7年 t 一 连 阜 盲 目扩 张 的 决 策 失误 和 兴 跫 巨 人 大 园
事 壬。 人 投 资 出资 1 元 参 腔 四 通 E 光 3 % 授 。 A 主 青 巨 亿 2脞 后 岛 重括 c 健 特 生 物 ) 现 。 2 0 年 底 , 1 6 卖 掉 “ 白盒 ” 标 所 有 顿 。 02 以 . 亿 4 脑 商 2 0 年 以 6 港元 现金 加 7己 03 亿 元可 转债 券卖 出 “ 臼金 “ 脑 与
爱造成资 金链断裂而导致巨人 集团轰然倒塌. I .亿 欠] 2 5
的 企业 失败 案例 。 史玉 柱 的 经 营 长 项 是 对 市 场 的 了 解 . 钱 多 了 花 不 掉 而 时 , 凭 盛 觉 的 史 玉 柱 开 始 傲 “ 徒 其 多 元 化 的 代 价 就 只 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玉柱资本帝国潜伏16家上市公司2013年04月11日 12:15 时代周报史玉柱本报记者韦杏伶发自广州4月9日晚间,史玉柱[微博]辞去巨人网络[微博]CEO,仅保持董事会主席职务,一时业界震动。
从巨人大厦到脑白金,从富豪榜到负债2.5亿元,再到荣升富豪榜,1989年便下海创业的史玉柱号称回归“屌丝生活”。
然而,只要稍微转换视角,史玉柱不是归隐,更不是归去,只不过从实业家向资本家过渡,又精准地迈出了一步。
巨人网络总裁刘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巨人网络的日常管理工作他(史玉柱)基本淡出了,但大的发展方向还是他在把控。
”相比脑白金、征途这些台面上的喧嚣,几经沉浮的史玉柱,终将选择隐居幕后,金融资本,也成为这个市场运作奇才宿命般的终极舞台。
主投民生银行史玉柱近几年很少和外界谈起他的投资策略,曾经多次接触他的李翔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最近一次谈到投资应该是在2011年,“我最近一次见史也是好几年前了”。
而2011年是史玉柱不断增持民生银行股份的一年,据统计,自2011年3月至今,史玉柱通过上海健特共增持民生银行80多次,耗资55亿元左右。
数据来源:本报记者韦杏伶整理周伟制图如以今年2月5日民生银行A股11.71元、H股12.08港元计算,史玉柱因增持可获得约54亿元的浮盈,也因此被网友称为“2012年最佳投资家”。
目前,史玉柱共拥有民生银行A股8.096亿股,港股3.495亿股。
史玉柱目前投资的银行有两家,分别为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10.17,0.03,0.30%)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银行”),但他最偏爱民生银行,也许这跟他与之结缘甚早有关。
外界多认为史玉柱结缘民生银行是出于帮朋友冯仑解围,其以1.43亿元的白菜价购买冯仑手中1.43亿股民生银行原始股的故事广为人知。
然而据相关报道:“史玉柱是民生银行的十二名发起人之一,他甚至出了初始费用的三分之一。
但后来股东出资的时候,珠海巨人危机爆发,史玉柱没钱了。
直到万通上市,冯仑为了明确主业,将自己所持的民生银行股份卖给史玉柱,他才重新跟民生银行发生关系。
”民生银行的发起设立时间是1996年,那时候正是史玉柱在珠海的巨人资金告急的时侯,这个节点想必会让史玉柱难忘。
上世纪90年代末复出后的史玉柱不止一次对外表示其实自己很胆小,经历过一次资金链断裂的他“绝对不会让公司负债率到10%”。
他曾于2008年和2009年对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进行大量减持,并对外解释这是“抱着现金过冬”。
2008年9月,史玉柱减持民生银行2201.96万股,套现约8895.92万元。
2009年初,他再次减持5.78亿股,套现约27.57亿元。
此外,还同时从华夏银行套现约5856万元。
但自2011年到2012年,史玉柱便频频增持民生银行,目前持股比例达2.85%。
他曾发微博称,“我们增持民生,非投机性买卖,属长线战略性投资”。
这次童话般投资幕后,曾被演绎出诸多猜测,也让史玉柱从玩票到职业的资本运作,开始为人关注。
潜伏16家上市公司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除了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近年来史玉柱还通过巨人投资和上海健特分别涉足新华联(5.02,-0.03,-0.59%)、西藏天路(8.01,-0.34,-4.07%)、珠海中富(2.42,-0.01,-0.41%)、生益科技(4.37,-0.04,-0.91%)、金宇集团(17.73,-0.14,-0.78%)、中弘股份、南天信息、飞乐股份(4.67,0.00,0.00%)、升华拜克(6.45,-0.10,-1.53%)以及*ST吉纤(3.57,0.03,0.85%)、厦门钨业(32.06,-0.54,-1.66%)、珠江实业(11.27,0.06,0.54%)、南洋股份(4.78,0.02,0.42%)、杭州解百(6.46,-0.18,-2.71%)、广东明珠(7.23,-0.06,-0.82%)、闽东电力(9.41,0.14,1.51%)等16家上市公司,广泛涉及房地产、土木工程、塑料塑胶、金属、电子及能源等多个行业。
2009年7月,史玉柱和泛海集团的董事长卢志强以及科瑞集团的董事长郑跃文作为战略投资者一起被新华联控股(3.22,0.04,1.26%)有限公司(简称“新华联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傅军引入旗下的北京新华联置地有限公司(简称“新华联置地”),当时巨人投资花8000万元以增资方式获得新华联置地3.39%股权。
一个月后,新华联控股受让首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黑龙江圣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为新华联不动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联”)8725.56万股股份,成为新华联的第一大股东。
当年11月新华联控股将主营房地产的新华联置地注入到上市公司,新华联进行重组,其向新华联控股、科瑞集团、泛海投资、巨人投资、长石投资、合力同创发行12.86亿股股份为对价购买新华联置地100%股权,作价29.2亿元,巨人投资得以持有新华联4360.7万股增发股,持股成本约为1.83元/股,股份锁定期为3年。
2013年4月8日新华联收盘5元/股,巨人投资账面浮盈达1.3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联控股、长石投资和合力同创属于傅军实际控制的一致行动人,而科瑞和泛海都参与过民生银行的创立。
科瑞的五个创始人中有四位来自农行与建行,其董事长郑跃文又为谋办民生银行立下过汗马功劳,曾于1995年担任民生银行筹备组副组长。
后科瑞因参与华夏银行改制,并成为常务董事单位而没能入选民生银行的发起人。
而泛海则是民生银行发起人之一。
巧的是,史玉柱目前投资的银行就有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两家,而且在上述持有新华联的过程中几乎与卢志强同进退,泛海投资同样持有新华联4360.7万股股份。
巨人投资还曾于2007年8月23日参与西藏天路的定向增发,以8.84元/股发行价持股800万股,2008年送转后持股数变为1600万股。
2008年9月5日这些股份上市流通,解禁后巨人投资逐步抛售,至2008年12月31日减掉550万股,到2009年3月31日已不在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
若以这两次日期的均价(4.12元/股和6.69元/股)计算,耗资7072万元的持股成本全部套现后可赚2218万元的投资回报。
随后的2010年是巨人投资和上海健特频繁投资的一年,当年6月30日至9月30日,巨人投资分别进出珠海中富(600.08万股)、生益科技(420.74万股)及金宇集团(318.59万股),以当时均价计算,分别获利546万元、1064万元及1121万元。
全部转手抛空后,巨人投资又于当年9月30日至12月31日买卖中弘股份(150万股)、南天信息(500万股)、飞乐股份(340万股)及升华拜克(365万股),按均价计算,分别可获利748.5万元、465万元、-119万元和401.5万元。
与此同时,上海健特于2010年6月至9月进出*ST吉纤(515万股)、厦门钨业(458.64万股)及广东明珠(507.24万股),按当时均价估算,可分别获利约581万元、7200万元和1075万元。
同年9月至12月,上海健特还进出珠江实业(400万股)、杭州解百(600万股)和南洋股份(230万股),分别获利340万元、-198万元和1453万元。
该公司紧接着于2010年12月进驻闽东电力,持1000万股成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为1.15亿元左右。
后2011年3月底便从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消失,按彼时均价11.8元/股计算,最多获利300万元左右。
通过这些非银行类的A股上市公司,史玉柱目前在新华联的账面浮盈有1.38亿元,而且在2009年及2010年间通过套现所参股上市公司已经共获利1.72亿元。
史玉柱的玩家谱系前述接近史玉柱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投资并非史玉柱的新业务,而是他之前在珠海就有的。
其实在复出后,史玉柱便得到诸多好友兼贵人的指点甚至帮助,在他的资本帝国里,段永基、卢志强、冯仑等人俨然同行。
从1997年开始复出后史玉柱靠脑白金孕育了一批公司,这些公司大多都不是以他个人名义注册,直到2001年他才以自己注册的巨人投资从幕后走到前台。
1999年7月上海健特成立,法定代表人是魏巍。
股东是刚成立4个月的怀远宏强商贸有限公司(简称“怀远宏强”)和黄山康奇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黄山康奇”)。
而魏巍同时是黄山康奇的法人代表,据消息称魏巍还是史玉柱的老部下。
且黄山康奇与史玉柱当时在珠海已经注册的公司—珠海康奇有限公司(简称“珠海康奇”)同有“康奇”标志。
2000年3月上海健特和黄山康奇分别收购无锡华弘集团药业有限公司60%和40%的股权,并将它更名为无锡健特。
2001年4月,巨人投资成立,史玉柱持有95%的股份。
成立三天后,怀远宏强便将所持上海健特90%股份转让给巨人投资;不久黄山康奇跟着将持有的上海健特10%股份转让给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聚鑫有限公司(简称“左旗聚鑫”),而自称“为了史之权益而以信托形式持有其于巨人投资之权益”的左旗聚鑫实际几乎受史玉柱控制。
当时珠海康奇拥有脑白金的生产许可证,而无锡健特是生产厂家,上海健特是全国总经销,巨人投资则是商标的最初注册人。
于是,两个健特,两个康奇,都在做脑白金,相安无事。
这可以说是史玉柱的第一步棋。
2000年9月一家名为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华馨”)的公司成立,同样,出资人不是史玉柱,而是高洪英和王建平。
有媒体报道此两人是史玉柱安徽怀远老乡,且时代周报记者发现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名字刚好也叫王建平。
记者向民生银行董秘万青元[微博]求证上海华馨的出资人王建平是否为史玉柱老乡,对方表示,“他是湖南人。
”但对其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行长王建平是否为同一人并没有给予回答。
后来的事实表明,上海华馨的成立几乎只是为了把生产脑白金的无锡健特注入到一家当时名叫青岛国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国货”,现名为民生投资(5.54,-0.06,-1.07%)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民生投资”)的上市公司中。
上海华馨成立不久便成功收购无锡健特全部股权,并在2002年将之转让给ST国货。
自此,史玉柱的资本之棋似乎告一段落,而他的巨人投资此时成立刚满一年左右。
2002年11月,上海健特以1.46亿元向无锡健特出售脑白金商标权。
有人计算,仅关联交易和分红,上海华馨与上海健特共获得高达3.43亿元的收入。
当大家都在疑惑为什么史玉柱把亲手培育的脑白金卖掉的时候,史玉柱实际上赚了3亿多元,而且还和上海华馨、民生投资等这些脑白金买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实自史玉柱踏入资本市场的第一天起,段永基就与他站在了一起。
就在上海华馨收购ST国货完成之后,段永基便以独立董事身份出现在ST国货新的股东会名单中。
此外,从2002年起,段永基的中关村(5.23,0.03,0.58%)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停留在ST国货的前十大股东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