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备考指导复习1
2010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考试内容要点)

2010年高考地理考试内容要点第一部分地球、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地球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世界时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球和地图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第二部分自然地理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简易天气图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4.自然灾害与防治(1)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应对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方法或应急措施。
2010年高考地理解题技巧方略

图为沿85° 图为沿85°E地形剖面
7、甲乙两区域均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主要输出方式应采用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内河运输 D管道运输 时间 农作物种植 6月—9月 玉米 9月——次年6月 小麦 6月—9月 玉米
1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B 地形、水源 C 旱涝、盐碱 D 光照、风沙
图为32°N的8月份海水盐度和温度分布图
5、形成大洋东西两岸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寒暖流流经 B陆地径流注入 C海区封闭性 D降水量和蒸发量
⑥找关键词
9、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 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 ①缓解运输压力 ②减轻大气污染 ③降低运输成本 ④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关键词是对本省的有利影响,大气污染没有 减轻。
读下图——位于入海口附近的一段河流,回答10题: 位于入海口附近的一段河流,回答 题 读下图 位于入海口附近的一段河流 10.仅仅考虑渡船能够顺利靠岸,下列那一条 .仅仅考虑渡船能够顺利靠岸, 是渡船的航线: 是渡船的航线: A、甲丁 B、甲丙 、 、 C、乙丙、 D、乙丁 、乙丙、 、
②看图识字
⑤背书
7.一般说来,天然气埋藏的地质条件通常为 .一般说来, A.向斜构造 B.断层构造 . . C.褶皱构造 D.背斜构造 . .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题至少有 分左右 分左右,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题至少有20分左右, 所以一定要背书里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所以一定要背书里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储水构造: 储水构造:向斜 储油构造: 储油构造:背斜
北纬30°附近四个地区图
分析:30°N是很多大河的入海口,有尼罗河、两河流域、钱塘 江、密西西比河。 尼罗河:位于埃及、地中海气候、亚利山大港、地中海、红海 两河流域:伊拉克、热带沙漠气候、巴士拉港、波斯湾 钱塘江:中国、亚热带季风气候、杭州、杭州湾、东海 密西西比河:美国、亚热带季风气候、新奥尔良 1、四个城市气候特征相似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0年地理高考复习海水的运动——洋流

B D H F
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顺时针
逆时针
规律一: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反气旋型 大洋环流;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
规律二: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气旋型大洋环流; 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
规律三:40oS附近海区,由于陆地面积狭小形风、盛行西风、
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高考 回顾
(09全国卷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 区的大洋环流规律,以及 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 (寒、暖流)。
属于北大西洋中低 纬度海区,大洋环 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
能力 提升
下图所示区域在2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L的流动方向。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 和T1, 其温度值关系为T1> T1,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简述洋流L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能力 提升
课堂 小结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4、密度流
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 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又无 大河流入,海水盐度高,密 度大,水面降低;与地中海 相邻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 中海低,密度小,水面比地 中海高。于是,大西洋表层 海水便由直布罗陀海峡流入 地中海,地中海底部海水由 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
请分析曼德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向。
基础 练习
读世界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洋流中,属于风海流的是 a 和 c , 它们分别是 西 风带和东北信 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环流。 2、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区海水盐度由高到低排序为: ②①④③ 。 3、若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有利条件乘帆船远航,从A到B, 再返回到A,请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航行方向,并写出从A到B再到A依次 利用的盛行风名称及顺次利用的洋流名称。
2010年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精要

2010年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精要D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
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º到23.5º间变化。
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和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1.太阳回归运动轨迹图12。
黄赤交角的变化与五带13.地球公转轨迹图判断依据: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一致;地轴北轴倾向太阳—夏至日,夏至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1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5.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6.回收场的选择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
17.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8.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终日太阳高度不变太阳始终位于正南,③每年9月23日-次年3月21日(北半球冬半年)除发生极夜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④根据日出、日落的方位可以判断日出、日落的日影朝向。
19.发生极昼地区日出时刻的太阳高度:发生极昼地区日出时刻的太阳高度并非都为0,只有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处日出时刻太阳是从地平线上升起的。
2010年高考地理备考:全面解析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2010年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010年高三复习备考汇总

都载有经纬线或经纬度的信息。
六、突出区域定位前提下的实 践能力的考查。
全国Ⅰ卷的36题,要求考 生运用农业区位选择原理、流 水沉积地貌形成原理以及鹅卵 石对土壤水分和气温的影响原 理,解决实际问题。
◆对2011届高考地理复习的启示: 1.潜心研究考试大纲规定
的能力要求、考核目标、考查形
四、坚持一个“长期培养”———— 培养地理学科能力:
(一) 形成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 构,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 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的学科 ,高考地理复习应将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 锐觉察力作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一项核心内容。 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是在观察确定地球 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展开范围和空 间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 质,是认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基 本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
教学方式
记住率 5%
教师 讲授
学生阅读
10%
20% 30%
视听并用 教师演示
学生讨论 学生实践
50% 70%
学生教别人
95%
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的 比率却与之相反: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
采用率
95%
80%
学生阅读
视听并用
70%
教师演示
学生讨论 学生实践 学生教别人
程等基本类型。
由于一些地理现象或发生在地 球内部(如地质过程),或空间范 围广大(如水循环、人口迁移), 或经历的时间尺度长(如地壳运动 、岩石风化),该类教学内容的学 习,需要想象、需要猜测、需要类 比,因此可以用来作为训练学生分 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的载体。
2010年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一:地球(1)(新课标)

第一讲地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3.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4.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本讲重点:(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本讲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考点点拨: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表1—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见图1—1)表1-2:经度与纬度的比较表5.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图1-1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2010年高考锦囊:高中自然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2010年高考锦囊:高中自然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