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纱钩处纺纱张力动态分析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与评价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与评价纱线张力一直是纺织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机织、纺纱和针织方向均受到持续关注,纱线张力的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控制[1]。
在经编领域,纱线张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经编机的不断提速、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对经编短纤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都对更准确的经编动态纱线张力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手持式的张力测量方法和仅采用平均值为评价指标,已经难以满足动态纱线张力的研究,探求高精度的张力测试方法和全面科学的张力评价方法是进一步经编纱线张力深入研究与精确控制的重要基础。
本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为经编纱线张力的测试与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首先,本课题基于经编纱线张力高频测试的需求和特点,探讨了经编动态纱线张力进行稳定高频测试的方法。
科学进行硬件选择和软件设置,搭建稳定的张力高频测试系统,综合硬软件及数据处理效率等因素确定了1kHz的测试频率,对测试步骤和实验条件控制进行合理安排和规范,通过张力稳定性检验,实现可靠的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
其次,结合实测张力曲线的特征和张力理论计算结果,对经编纱线张力的分析方法的确定与主要影响因素的选择进行探讨。
针对高频测试的结果,对张力曲线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从需纱量入手对张力进行理论计算,通过分析经编织造过程中的纱线路径,理论计算需纱量,由需纱量与实际瞬时送纱量的差异分析经编纱线动态张力波动因素。
根据张力曲线的特点和理论分析结果,为经编纱线张力分析方法的确定提供参考,为主要影响因素的选择提出合理建议。
再次,基于经编动态纱线张力的特征,提出从张力大小水平、张力整体波动情况和波峰区域骤变程度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方法。
科学计算离散型变量评价张力大小,以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张力的整体分布特征,合理选择函数对波峰区域进行曲线拟合分析骤变情况,寻找合适的指标对经编纱线动态张力提出较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
卷绕与张力

2+ 2 d e= D− 4 2
第三节 圆柱形卷绕
一、 卷绕方程 (一)卷绕运动 园柱螺旋线卷绕长度
ds = πd F n F dt
∴nB − nt =
dFnF h 2 ) dB 1+( πdB
h << πd B
d F nF nB − nt = dB
(二)往复(升降)运动
VH = h(nB − nt ) = h ⋅ dB
(3)一落纱过程纺纱张力变化
(5)气圈形态 气圈形态是张力大小的外部表现。在气圈高度相 同时,气圈大则张力小,气圈小则张力大。气圈 大,缓冲作用好,可调节张力突变,气圈平直, 弹性差。 小纱:气圈高度大,气圈膨胀,易撞隔纱板,钢 丝圈运行不稳,楔住,飞圈而断头。 中纱:气圈形态适中,张力小而稳定,断头少。 大纱:气圈平直,失去对突变张力的调节能力, 气圈顶部易于与筒管头摩擦而增加断头。
三、细纱卷绕 由锭子、纲领、钢丝圈完成加捻卷绕,卷绕速度等 于锭子速度与钢丝圈速度之差。
∴ t =ns −nw n c =ns − dB
四、纺纱张力与断头 1、细纱断头规律 当某时刻纱的强力低于所受的张力时,断头发生。
2、纺纱张力与气圈 (1)张力形成:纱线拖动钢丝圈回转要克 服钢丝圈与钢领间的摩擦力,同时还要克 服导纱钩和钢丝圈给予的摩擦阻力,气圈 段在回转时要克服空气阻力等形成张力。
粗纱伸长一般控制在1~2.5%,前后排张力差不大于1.5%。
第四节 圆锥形卷绕
一 、卷绕方程 (一)卷绕运动 园锥螺旋卷绕长度
⎛ h ⎞ ⎛ h⎞ 2 θ ds= ⎜rB − θ⋅tgr +⎜ ⎟ secrd ⎟ ⎝ 2π ⎠ ⎝2π ⎠ ⎛ h ⎞ ⎛ h⎞ 2 π = ⎜rB − θ⋅tgr +⎜ ⎟ secr⋅2 (nB −nt )dt ⎟ ⎝ 2π ⎠ ⎝2π ⎠
涤纶高强力丝纺纱时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涤纶高强力丝纺纱时的动力学行为研究涤纶高强力丝是一种常用的合成纤维材料,在纺织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在纺纱过程中,了解涤纶高强力丝的动力学行为对于提高纺纱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研究涤纶高强力丝纺纱时的动力学行为,并探讨影响其性能的因素。
在纺纱过程中,涤纶高强力丝的动力学行为主要包括牵伸、拉伸和捻合等过程。
其中,牵伸过程是指将纱线从纺锭上拉伸并形成所需的线密度;拉伸过程是指将拉伸过的纱线捻合,使其具备所需的抗拉强度和柔韧性。
涤纶高强力丝的动力学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纤维的物理性质,如纤维的长度、直径和强度。
较长的纤维可以提高纱线的拉伸性能,而较细的纤维则有利于增加纱线的柔软度。
其次是纤维的化学性质,比如纤维的熔化温度和熔融流动性。
熔化温度较高的涤纶高强力丝在纺纱过程中更容易形成稳定的纱线,而具有较好熔融流动性的纤维则更易于形成细丝纺纱。
此外,纺纱工艺参数的选择也会对涤纶高强力丝的动力学行为产生影响,如纺纱速度、牵伸倍率和捻向等。
研究表明,涤纶高强力丝的纺纱动力学行为与纺纱速度和纺纱张力呈正相关关系。
纺纱速度的增加会导致纱线在牵伸过程中的延伸量增加,从而提高纱线的线密度。
而纺纱张力的增加则可以提高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
但是,在设置纺纱张力时需要注意不要过高,否则会导致纱线断裂或产生过多的纺纱卷曲。
因此,合理控制纺纱速度和纺纱张力对于保证涤纶高强力丝纺纱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除了纺纱速度和纺纱张力,牵伸倍率也是影响涤纶高强力丝动力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牵伸倍率是指纺纱时纱线受到的拉伸倍数。
适当的牵伸倍率可以提高纱线的延伸和牵伸强度,从而改善纱线的线密度和强度。
然而,过高的牵伸倍率会导致纱线断裂或形成不均匀的纺纱结构。
因此,在牵伸倍率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纤维的性质和所需的纱线性能。
此外,捻向也是涤纶高强力丝动力学行为的重要参数。
捻向是指纱线中纤维单丝在纺纱过程中沿纱线轴线方向的扭转程度。
适当的捻向可以增加纱线的抗拉强度和柔软度,还可以增加纱线的韧性和耐磨性。
纱线张力动态测试方法

纱线张力动态测试方法Dynamic Testing M ethod for Y arn Tension庾在海 吴文英 陈瑞琪(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0051)摘 要 论述了各种纱线张力动态测试装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锭纺纱张力测试方法,利用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对纱线张力进行动态检测和实时控制,为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途径。
关键词 环锭纺纱 纱线张力 测试 传感器A bstract Vari ous d ynamic tes t d evices of tarn tension are described comprehensively and a ne w type of testin g method for rin g s pi ndle spinnin g tension is proposed.The yarn tension is d ynamic detected and controlled i n real ti me b y adopti ng transducer technology and com puter system.The method offers the path to process automation and enhance mnet of quality of products.Keyw ords Ring spindle spinnin g Yarn tension Test Transd ucer0 引言在纺织加工过程中,纱线张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张力的大小和稳定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
张力过大,会使纱线弹性伸长,强力受到损失,增加断头;张力过小,会影响卷装成形。
此外由于纱线张力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波动量,因此有必要对纱线张力进行动态测试。
1 纱线张力测试方法概述1.1 电阻应变式图1 双孔梁传感器结构图2 结构图组成电阻应变式纱线张力测试装置的核心器件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碳纤维编织机携纱锭子编织过程纱线张力分析

W ANG Ha n,M ENG Zh u o, S UN Yi z e, CAO Mi n g mi n g
( C o l l e g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D o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6 2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h i s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d t he c o mp o s i t i o n o f t h e y a r n c a r r i e r o f c a r b o n ib f e r a nd t h e p a t h o f t h e y a r n;t h e n a n a l y z e d t h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y a r n,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d y n a mi c e q ua t i o n s o f t he y a r n, us i n g t h e M ATLAB s o f t wa r e t o s o l v e o u t a n d g e t t h e y a r n t e n s i o n c u r v e s ;Fi n a l l y a n a l y z e d t h e i n lu f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y a r n t e n s i o n,a n d p r o v i d e d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d e s i g n o f t h e c a r r i e r y a r n. Fo r c a r b o n f i b e r h a s ma n y a dv a n t a g e s ,s u c h a s l i g h t we i g h t ,h i g h t e ns i l e s t r e n g t h, c o r r o s i o n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i mp 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h a s b e e n wi d e l y us e d i n a l l wa l k s o f l i f e . Ca r b o n f i b e r b r a i d i n g ma c h i n e wa s a d e v i c e t h a t wo v e n c a r b o n ib f e r i n t o t h e p r e f o r me d b o d y o f c o mpo s i t e ma t e r i a 1 . Ya r n c a r r i e r a s t he e n d me mbe r o f c a r bo n ib f e r b r a i d i n g, wh o s e r o l e wa s t o c a r r i e r y a r n a nd ma ke y a r n o b t a i n a c e r t a i n t e ns i o n t o WO V e .
导纱钩处纺纱张力动态分析

导纱钩处纺纱张力动态分析抓纺纱的研究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研究,它关系到纺织行业的高效生产。
导纱钩处纺纱张力动态分析不仅涉及抓纺纱技术本身,而且还涉及纺织品质量的问题,因此研究导纱钩处纺纱张力动态分析对提高纺织加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导纱钩处纺纱张力动态分析的过程中,常见的实验方法是用纤维光学显微镜实验,通过分析纤维的形状、尺寸等特征,从而对纤维的形变进行分析。
使用纤维光学显微镜实验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安装实验装置,与控制系统进行联系,然后使用实验装置进行抓纺纱实验。
在实验装置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调整机械装置的灵活性和高精度,以满足纤维形变精度要求,并使实验数据能够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中。
纤维光学显微镜实验在纤维形变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它存在一些劣势,例如,整个实验过程耗时长,测量的精度有限,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采用更先进的测量技术。
例如,利用力学测试仪,可以在处理细微形变时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此外,利用视觉测量仪,通过视觉捕捉系统来测量纤维形变,并且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数据。
结合以上测量技术,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对导纱钩处纺纱张力动态分析进行模型分析,从而得出抓纺纱技术的优化解决方案,从而获得更高的纺织品质优势。
这种数据处理软件的科学应用目前正在受到技术界的广泛重视,而在实践中,它也日益得到纺织加工行业的应用。
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来研究导纱钩处纺纱张力动态分析,势必会促进纺织技术的进步,为人们提供更加质优的纺织产品,进而有利于提高纺织行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研究导纱钩处纺纱张力动态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纺织行业的生产质量,而且还能够提高纺织加工行业的科技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环锭纺细纱机导纱动程的探讨_李德州

数除一组为 0. 7外, 其余都很小, 即两者不相关。 当导纱动程增大到 15 mm ~ 18 mm 时, 前后胶辊 的握持力均能保持平稳, 满足牵伸要求。
3 调整前后质量比较
选择 7个品种, 将导纱动程由 6 mm ~ 9 mm 调整到 15 mm ~ 18 mm, 进行两种动程成纱质量 跟踪对比, 结果见表 2。
3
0. 37~ 0. 56 14. 08
6
0. 93~ 1. 12 14. 08
6
6
19
4. 10
16. 2
7
8
17
4. 21
16. 1
7
19
52
3. 19
12. 8
17
17
49
3. 17
表 1 须条在胶辊表面不同位置时胶辊握持力的测定结果
边距 b /mm
4. 0 6. 5 9. 0 11. 5 14. 0 16. 5 19. 0 21. 5 24
前胶辊握持力 /N 后胶辊握持力 /N
(邵尔 A 80度 ) (邵 尔 A80度 )
11. 17
11. 22
11. 56
11. 30
11. 61
第 38卷 第 1期 2010年 1月
Co tton Textile Techno logy
13
13
适当调小导纱动程, 降低导纱横动速度, 以免引起 质量水平的恶化。实际生产中, 导纱横动线速度
的计算可根据各类细纱机所配导纱横动机构的传 动情况进行计算, 作为调整依据。
表 2 导纱动程调整前后成纱质量对比
后胶辊握持力 /N (邵尔 A 65度 )
纺纱原理与设备的细沙工序(五)

二、减低成纱重量不匀率
• 1.前纺工序: 提高梳理前道半成品的均匀度;降低生条重 量不匀率;降低熟条重量不匀与重量偏差; 控制粗纱重量不匀率。 • 2.细纱工序:
三、减少成纱棉结、杂质
1.合理配置原棉; 2.选择合理的清、梳工艺,减少棉网棉结、杂质; (1)合理分配清梳落棉; (2)增强分梳和充分排杂; (3)减少搓揉; 3.提高棉网清晰度,减少后工序棉结的增长; 4.严格控制生条短绒率,减少浮游纤维; 5.加强温湿度管理,减少结杂; 6.提高纤维的平行伸直度,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
纺纱张力Ts和纺纱强力Ps的变化
三、气圈形态与断头 (一) 气圈方程
R sin ax y sin2 aH m
t
a
2
Tx
式中:R-纲领半径;H-气圈高度;
气圈形态为正弦曲线 气圈的高度H<λ/2(为气圈波长,λ= 2π/a)
一落纱气圈形态变化(张力变化): 小纱:高胖,张力大 中纱:适中,张力适中 大纱:矮瘦,张力大
(二)影响气圈形态的因素
1. 气圈角速度没有影响。 2. 3. 4. 5. 纱条线密度大,气圈凸形变大。 钢丝圈重量大,气圈凸形变小。 钢领半径R大 ,气圈凸形增大。 气圈高度H: 一落纱由小纱到大纱,气圈高 度H随之缩小,气圈凸形变小。
6. 纱线张力Tx小,凸形大,张力大,凸形小。
(三) 稳定气圈形态,减少细纱断头 气圈凸形过大或过小都不利。小纱易过大,大纱易过小。 可通过如下方法控制气圈形态: 1.导纱钩采用变程升降; 2. 采用气圈控制环
第六节
传动与工艺计算
一、细纱机的传动系统 P314 图8-29 二、细纱机的工艺计算 1. 锭速:ns 2. 牵伸倍数和牵伸变换齿轮 (1)机械牵伸倍数 (2)牵伸效率和牵伸配合率 (3)牵伸倍数和牵伸变换齿轮的确定 3.捻度和捻度变换齿轮 4.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O・ 1
纺 织科技 避展
20 年第 5 07 期
导 纱 钩 处 纺 纱 张 力 动 态 分 析
韩 惠民, 艳琴 , 沈 韩 玲
( 西安 工 程 大 学 , 西 西 安 70 4 ) 陕 10 8
摘
要 : 用计算机辅助测试 系统研 究导 纱钩 处纺纱张 力的动态特性 , 出了一 落纱过程 e 采 得 e张力变化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领板 位置
硬 件 框 图如 图 1所 示 。
选用 AS 1 型细纱机作为测试对 象 , 51 所用 细纱机 工艺参数
见 表 1 。
表 1 测试 条 件
图 1 纺 纱 张 力 测试 框 图
12 软 件 组 成 .
测试 软件用 Mal t b编译 完成 , 行环 境在 Widws系统 a 运 no 下进行 。主要功能有 : 时采集数 据、 据储存 与读 出、 据处 定 数 数 理、 打印输出等 功能 。本 软件对数据 的采集 最大可 达到每 秒采 集 50 0Hz 0 个数据 的能力 。软件测试框图如图 2 所示 。
.
维普资讯
20 年第 5 07 期
纺织科 技 避展
・ 1 1・
空气阻力增大 , 故引起纱 线 的张力增 大。在 中纱 时气 圈高 度适 中, 凸形适 中, 引起 的离心力 和空气 阻力较 小, 张力 冲而使 增大 。
Z
() 2 在管底成 形过程 中, 纱线 的气 圈长, 圈 回转 的空气 阻 气 力大 , 主导作用 , 起 且卷绕 直径偏 小 , 张力大 。随着 钢领板 上 故 升, 张力 有减小趋势 。管底 成形完成 后, 卷绕 直径 变化起 主 导作用 , 故张力在钢领板每一 升降 过程 中有较大 的变化 。在 大
13 测 试 原 理 .
长期 以来细纱机性能 的评价主 要是依据 车速 、 捻度 、 速、 锭 气 圈、 纺纱 张力 、 纱线 断头率、 噪音等指标 , 而细纱张力动态 测试 提供 了接近实际的纺纱张力变 化 , 它不仅对研 究纺纱 张力 与纺 纱部件的关系提供了最直接 的依据 , 而且 极 大地丰 富了评价 细 纱机的综合性能指标 。 纺纱张力对纱线质量 有着直接 的关 系, 会对织造 过程产 并
收 稿 日期 :0 70 — 1 2 0 — 72
( ) 纺 纱 过 程 中张 力 的 变 化 趋 势 是 : 纱 > 大 纱 > 中 纱 。 1在 小 作 者 简 介 : 惠 民 (9 0)男 , 西咸 阳人 , 安 工 程 大 学 纺 织 与 材 料 学 院 韩 1 6一 , 陕 西 工程师 , 主要从事计算机及纺织测试技术研究工作。 从理论 分析看 , 由于在小纱时气圈纱段 长气圈凸形大 , 离心力和
1 测试 系统
11 硬 件 组成 .
动态纺纱张力的测试是 由计算机控 制采 集数据 、 数据 转换
2 测试 条件和 方案
2 1 测 试 条 件 .
及处理等部分实现的 。它由 P C计算机 、 / 数转换板 、 A D模 电压
放 大器 、 电阻应变仪 、 电阻式传 感器 、 针式 打印机 等组成 。测 试
的 关 系 , 研 究 纺 纱 张 力提 供 了新 的途 经 。 为
关键 词 : 纱 钩 ; 领 板 ; 纱 张 力 ; 态测 试 导 钢 纺 动
中图分类号 : S 0 . 1 T 13 1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6 3 3 6 2 O )5 O O 2 1 7 一O 5 (O 7 O 一O 1 —O 对 A/ D模 数转 换 板用 Mal t b程序设 定试 样 采 集频 率 为 a 1 0 0 / , 0  ̄200Hzs数据处 理程序 可对 一组 数据 进行处 理 , 时 同 也可对多个数据同时处理 , 程序单 元有 : 大器检测 、 大器通 放 放 道检测 、 试样采集 、 数据 滤波 、 数据 统计 及屏幕 绘图等 组成 。数 据输 出方式有 : 图仪 、 绘 打印机及屏幕拷 贝。
也较 小。
,● II 舢 州 l J
而大纱时 , 由于 气 圈 过 于 平 直 , 丝 圈 对 纱 线 的 拉 力 无 法 得 到 缓 钢
生 严 重 的 影 响 。细 纱 机 在 不 同状 态 下 张 力 会 有 所 变 化 。用 测 试 技 术 对 纺纱 过程 的研 究 , 以 掌 握 在 纺 纱 不 同状 态 下 张 力 变 化 可 的 规 律 , 以 了解 与 之 相 关 的设 备 部 件 对 纺 纱 张 力 影 响 程 度 及 可 其 相关 性 。
为 了便 于分析所测数据 , 所采 集的动态数据经 计算机处理 , 将每组测得 的张力数据按 大纱 、 中纱 和小 纱 的落纱过 程中导纱
图 2 测试 软 件 框 图
钩 张 力 变 化 平 均 值 , 同 一 坐 标 轴 中 分 别 画 出 三 组 曲线 ( 图 在 见
3 。在 数据 曲线 图上 可以发现 以下规律 : )
一
2 2 测试 方 案 .
为 了对 一 落 纱 全 程 进 行 分 析 , 定 在 前 罗 拉 到 导 纱 钩 间 对 制
落纱过程中采用 自动定 时每 60ms采集一 组数据 。并 同时 0
得 到 不 同 时 间段 的 大 、 、 纱 时 的 张力 变 化 。 中 小
3 测试 结 果分析
纺纱 张力测试采用悬臂梁 , 固定端采用细纱 机上叶子板 , 悬 臂梁受力端用细纱机上 的导纱 钩代替 , 的特点是尽 可能 与纺 它 纱过程保持一致 。传感器采用半桥连接 。纺纱张力经 电阻传感 器将力转换成 电信号 , Y 2 经 D-1动态 电阻应变仪 放大输 出成 电 压信号 , 输出信号 再经 电压 放大器放 大( 衰减 ) A/ 成 D模数转 换 板所需 的电压幅值后 , A/ 由 D转换板将模拟 量转成换数字量 供 计算机处理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