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氨基酸的使用
精氨酸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精氨酸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精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医学应用价值。
下面是使用精氨酸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精氨酸的剂量应遵循医嘱或产品说明。
根据个体情况、疾病状态和治疗目的的不同,精氨酸的剂量可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常用的精氨酸剂量范围为每日5-40克。
按推荐剂量使用精氨酸,可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精氨酸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虽然精氨酸属于非毒性物质,但高剂量使用或过敏个体可能会出现肠胃不适、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精氨酸时应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此外,精氨酸不宜与亚硝酸盐类食物一同摄入。
亚硝酸盐可与精氨酸反应生成亚硝基精氨酸,进而代谢为亚硝胺,亚硝胺是强致癌物质。
因此,精氨酸使用者应避免大量摄入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如腌制肉类制品、熏制食品等,以减少亚硝胺的形成。
另外,精氨酸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需谨慎使用。
例如,精氨酸对应激、重症疾病和肾脏功能损害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在这些患者身上使用精氨酸时,应谨慎评估潜在风险与益处的比例,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精氨酸的应用方式也有一定影响。
精氨酸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途径给药。
一般来说,口服精氨酸更为常见。
但对于肠道吸收不良的患者或者在特殊治疗中需要更高剂量的情况下,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精氨酸可能更为适用。
在使用不同给药途径时,应根据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和监测。
最后,精氨酸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应慎重购买和使用。
市面上存在各种精氨酸产品,其中有些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虚假宣传。
因此,在购买精氨酸产品时,应选择正规的品牌和信誉较好的渠道,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另外,精氨酸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且不应滥用或长期过量使用。
总结起来,使用精氨酸时应注意剂量的准确控制,避免过量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出现。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与亚硝酸盐类食物一同摄入,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的潜在风险。
氨基酸营养输液

氨基酸营养输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说明书【化学名】【英文名】【成份】【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作用类别】【药理毒理】(1)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为支链氨基酸,进入体内后能纠正血浆中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氨基酸失衡,防止因脑内芳香氨基酸浓度过高引起的肝昏迷。
(2)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减少蛋白质分解,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并可改善低蛋白血症。
(3)直接在肌肉、脂肪、心、脑等组织代谢,产生能量供肌体利用。
【药代动力学】【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性脑病、重症肝炎以及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
亦可用于肝胆外科手术前后。
【用法和用量】静脉滴注一日250~500ml或用适量5%~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缓慢滴注。
每1分钟不超过40滴。
【不良反应】输注过快可致心悸、恶心、呕吐、发热等反应,故滴速不宜过快。
【禁忌】【注意事项】(1)详细检查药液,如有浑浊,切勿使用。
输注时应一次用完,剩余药液切勿保存再用。
(2)使用本品时,应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3)重度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使用本品时,应控制输注速度和用量,以防静脉压过高。
(4)病人有大量腹水、胸水时,应避免输入量过多。
(1)本品输注过快。
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应及时减低给药速度,滴注速度宜控制在每分钟不超过40滴。
(6)本品遇冷易析出结晶,宜微温溶解后再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药物过量】【规格】【贮藏】密闭,置凉暗处保存。
【包装】【有效期】复方氨基酸注射液(6AA)说明书【化学名】【英文名】【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1000ml含: L-缬氨酸(C5H11NO2) L-亮氨酸(C6H13NO2) L-异亮氨酸(C6H13NO2) L-精氨酸(C6H14N4O2) L-谷氨酸(C5H9NO4) L-门冬氨酸(C4H7NO4)【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作用类别】【药理毒理】1. 药理本品为氨基酸类药,主要含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三种支链氨基酸。
国家四类新兽药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动态本栏目主要是及时报道国家批准 的新兽药和企业内部研制的新产話{包 括原料药、成岛药、疫苗及各种检测 试纸),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新的兽药信 息,着重介绍药物的特点、作用机理、 作用用途及临床应用效果"欢迎来稿! E — mail: sysc.zn@ 163. com 引领兽药市场/直面兽药销售/沟通兽药产销/探索营销之道国家四类新兽药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陈淑芳 河北科星药业公司I 三日根据谏善药符合蜕定.准予注龄,中华人址共和国新用药注册证店fffl ««.辑解* 4坤北斡■腐蠱林央珥.科啪時僅生榊域林金邛.aiFVIlMf^■芳从*IR 全邛.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由19种氨基酸组成输液类氨基酸营养液,2020年通过农业部审批获得国家四类新兽药证书(2020新兽药证字68号)。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的各氨基酸在能量供给充足下 可进入组织细胞,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获得正氮平衡,并生成酶类、激素、抗体、结构蛋白,促进组织愈合,恢复动物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新药动态EI 一、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主要成分为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 酸、鑛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賀酸、苯丙氨酸、氨酪酸、盐酸组氨酸、盐酸赖氨酸、色氨酸、盐酸精氨 酸、脯氨酸、盐酸半胱氨酸。
用于奶牛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及奶牛产后体弱的辅助治疗;用于犬营养不 良、低蛋白血症及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及犬细小病毒感染的辅助治疗。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在人药复方 氨基酸注射液处方基础上进行研究,其处方标准在人药临床广泛的应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得到验证,在此基 础上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添加了氨酪酸(GABA ),其可通过调控采食中枢促迸饮食、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和抗应激等机制提高动物生长性能。
编辑部电话:0311-8 5151289_______业务微信131****1261编辑微信alili108913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产品特点(一)原料选择,是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話质的基石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氨基酸均选用医药级氨基酸原料,符合中国药典相应质量标准,严格把控每种原料的质量,是我们生产出品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基石,为质量安全提供可靠地支持。
补充不同剂量支链氨基酸对运动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及其前体的影响

1 . 2 . 2大鼠一次性力竭游泳 负荷的确定 游泳运动条件:在 1 2 0 c mX6 0 c m×1 0 0 c m ( 长 ×宽 × 高 )的水池中注入 2 8~ 3 2 ℃的水 至水深为 6 0 c m ( 此长度
为 大 鼠身 长 的 1 . 5~ 2 . 5倍 ) , 并维 持 此 水 温 。 分 别 从 4个 实 验 组 中 各 随 机 取 1只 大 鼠, 共 4只 ( 体
每 日上 午 八 点 进 行 一 次 BC AA 鼠粮 喂 养 ,在 喂 含 B CAA
L ; Na HC 0 3 :5 . 0 mmo l / L ;V c :0 . 6 mmo l / L;P H = 7 . 4 )以
鼠粮 时将 大 鼠单 笼饲养 ,并派专人观 察其是 否吃完 ,以确 保大 鼠每 次吃尽 。每周 6次 ( 周 日暂停 ),补充 时间从适
在 大 鼠食 物 中添 加 B CAA[ 6 ] , 其 中小 剂 量 组 鼠粮 按 1 . 2 5 g /
mL / 2 0 0 g体重 进行皮 下注射 麻醉。于脑 立体 定位仪 ( 美 国s t o t i n g公司)上进行大 鼠下丘脑定位 ( 坐标为 AP : + 0 . 0 3 mm、M L :+ 0 . 0 8 mm、DV:. 0 . 6 7 mm) , 平 衡 2 h [ 9 ’ l O l 后
周后随机分成为 4组,每组 8 只大鼠。各组大鼠体重见表 1 。经 S P s S 1 3 . 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各组大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
表 1 实验各组大 鼠体重 ( 单位 :g )
T a b l e I R a t We i g h t o f t h eDi f e r e n t E x p e r i me n t Gr o u p s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说明书--卡文

增加以及基础值设计的。
为满足患者全部的营养需求,应考虑添加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
按患者体重计葡萄糖的最大输注速率为按体重一小时0.25g/kg,氨基酸的输注速率按体重不宜超过一小时0.1g/kg,脂肪按体重则不超过一小时0.15g/kg。
本品输注速率按患者体重不宜超过一小时3.7ml/kg(相当于0.25g葡萄糖、0.09g氨基酸、0.13g脂肪/kg)。
推荐输注时间为12~24小时。
为避免可能发生的静脉炎,建议每日更换输液针刺入的位置。
【不良反应】本品与所有高渗性输液一样,如采用周围静脉输注有可能发生静脉炎。
导致静脉炎的因素很多,包括输液管类型、直径与长度、输注时间长短、液体的pH和渗透压、感染/静脉被穿刺的次数。
因此建议已输注本品的静脉不再用于其它输液或添加剂注射使用,并建议每日更换输液针刺入的位置。
输注英脱利匹特(脂肪乳注射液)可能会引起体温升高(发生率<3%),偶见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率<1%)。
另有输注过程中出现肝功能酶一过性升高的报道。
输注英脱利匹特产生其它不良反应更为罕见。
超敏反应(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呼吸症状(如呼吸急促)、高/低血压、溶血、网织红细胞增多、腹痛、头痛、疲倦、阴茎异常勃起少见报道。
脂肪超载综合症:脂肪廓清受损后会出现脂肪超载综合症,脂肪超载综合症也会出现在虽以推荐剂量速率输注,但由于临床情况突然发生改变的患者(如肾功能损伤与感染)。
脂肪超载综合症表现有高脂血症,发热,脂肪浸润,肝肿大,脾肿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凝血机制障碍,昏迷。
若停止输注所有症状通常均可逆转。
【禁忌】·对鸡蛋或大豆蛋白或处方中任一成份过敏者·重度高脂血症·严重肝功能不全·严重凝血机制障碍·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严重肾功能不全且无法进行腹透与血透者·急性休克·高糖血症(胰岛素治疗超过6单位/小时)·血电解质(指本品处方中所含有的)水平出现异常升高·其它一般禁忌(如急性肺水肿,水潴留,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低渗性脱水)·吞噬血细胞综合症·疾病状态处于非稳定期(如严重创伤后期,失代偿性糖尿病,急性心梗,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败血症,高渗性昏迷等)【注意事项】须经常检测脂肪廓清能力。
液态氨基酸的用量计算公式

液态氨基酸的用量计算公式在农业生产和动物饲养中,氨基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可以帮助动物更好地吸收蛋白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
而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正确计算氨基酸的用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液态氨基酸的用量计算公式,希望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使用氨基酸。
液态氨基酸的用量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饲料中氨基酸含量来计算用量,另一种是按照动物的体重和氨基酸需求量来计算用量。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的计算公式。
第一种情况是按照饲料中氨基酸含量来计算用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饲料中氨基酸的含量,以及动物每天需要摄入的氨基酸量。
假设饲料中氨基酸的含量为X%,动物每天需要摄入的氨基酸量为Y克,那么液态氨基酸的用量计算公式为,液态氨基酸用量(克/吨)= Y / (X/100)。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氨基酸需求量和饲料中氨基酸的含量来计算出液态氨基酸的用量。
第二种情况是按照动物的体重和氨基酸需求量来计算用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动物的体重和每公斤体重需要摄入的氨基酸量。
假设动物的体重为Z公斤,每公斤体重需要摄入的氨基酸量为W克,那么液态氨基酸的用量计算公式为,液态氨基酸用量(克/吨)= Z W 1000。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体重和氨基酸需求量来计算出液态氨基酸的用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计算公式只是一个基本的计算方法,实际使用时还需要考虑到饲料中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动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性能等因素。
因此,在使用液态氨基酸时,最好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结合饲料配方和动物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合理的用量。
总之,正确计算液态氨基酸的用量对于农业生产和动物饲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使用,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节约成本,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希望本文介绍的液态氨基酸的用量计算公式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使用氨基酸,实现可持续发展。
早期不同剂量氨基酸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速度的影响

早期不同剂量氨基酸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速度的影响发表时间:2019-11-28T16:57:56.2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0期作者:黄菊枫[导读]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补充高剂量氨基酸可以有效的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安全性高。
(沭阳县中医院江苏沭阳 223600)【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不同剂量氨基酸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对生长速度的影响。
方法:以2017年2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营养治疗的2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早产儿11例。
对照组患儿在出生后24h内予以小剂量氨基酸0.5g/(kg·d),逐日递增0.5g/(kg·d);观察组予以大剂量氨基酸2.0g/(kg·d),逐日递增1.0g/(kg·d),两组患儿的最大剂量为3.5g/(kg·d)。
比较两组患儿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体重、头围及身长变化;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体重、身长以及头围等指标相比均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大剂量氨基酸静脉营养有助于促进患儿恢复正常出生体重,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的生长,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氨基酸;生长速度【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0-0118-02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新生儿重症医学的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临床上的存活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存活后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
中央或周围-复方氨基酸的静脉输注

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05 复方氨基酸静脉输注的发 展趋势与展望
复方氨基酸静脉输注的研究进展
复方氨基酸静脉输注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近年来,复方氨基酸静脉输注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其在治疗营养不良 、消化系统疾病、创伤、烧伤等多种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复方氨基酸静脉输注的药理学研究
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复方氨基酸静脉输注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及不良反应 等方面,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非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的作用
作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参与 构成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维持 生命活动。
人体可以自行合成,不一定要从食物 中摄取,如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 酸等,它们在体内可以起到调节作用。
复方氨基酸的组成与特性
复方氨基酸的组成
由多种氨基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而成,通常包含必需氨基酸和非 必需氨基酸。
慢性疾病
重症患者
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如肝病、肾病等,复 方氨基酸可以提供必需氨基酸,帮助患者 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
对于重症患者,如烧伤、感染等,复方氨 基酸可以作为支持治疗的一部分,帮助患 者渡过危险期。
02 静脉输注的方法与注意事 项
静脉输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用于不能经口摄取或摄取不足的患者 ,如昏迷、吞咽困难、严重烧伤、危 重疾病等。
禁忌症
对复方氨基酸溶液过敏的患者,以及 严重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酸中毒 及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静脉输注的步骤与操作
准备溶液
选择合适的复方氨基酸 溶液,检查有无沉淀、
浑浊或过期。
准备输注器具
选择合适的静脉,消毒 注射部位,准备好输液
管、针头等器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的优点显而易见,感染的发生率与外周静脉置管比较无差异。
[5]它解决了外周静脉置管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为治疗与能量供应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
相信不断提高置管水平,加强日常护理,许多常见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护理手段解决。
PICC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可减轻病人的痛苦,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病人提供静脉通道。
[1]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几周内无法从胃肠途径获得足够的营养,由于各种并发症的存在,常常需要输注有刺激性的药物,反复的静脉穿刺有可能引起缺氧、体温不恒定或感染,本科室自1999年起将PICC 2.近年来随着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开展,因其可减少对患儿的疼痛刺激,降低对病人的干扰,并能准确、及时地完成输液计划,保障抢救用药的顺利执行,保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胃肠道外营养的进行,给工作带来便利等诸多优点,十分适用于早产儿入院期间的静脉输液。
本文将对PICC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优势进行综述。
2建立持续有效安全的静脉通路对危重症早产儿的重要性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对象多为病情危重的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开放静脉是治疗早产儿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由于早产儿的特殊性:静脉非常表浅,血管壁薄,周围静脉难以长期保留;血管顺应性差,血浆渗透性高,输液的渗透压受到限制,药液外渗,易造成局部坏死;病情危重要随时保证静脉畅通,便于抢救用药;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完善,需要严格控制液量液速,均匀输入;血压低,需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无法从胃肠道获得足够的营养,需24小时持续输入高渗营养液以支持生命;由于肝脏功能不全,水电解质易失衡等原因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存在,常常需要输注有刺激性的药物;免疫功能低下,反复穿刺等侵入性操作会大大提高感染机率,疼痛刺激,使其舒适度降低,哭闹剧烈时易致缺氧、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入院期间为早产儿建立持续有效安全的静脉通路对保证其顺利治疗与能量供应至关重要。
··PICC:,,外周静脉穿刺一样,是在可见的血管进行,成功高,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经过培训护士可独立成。
由于导管尖端位于中心静脉,血管壁厚,血流大,能迅速降低液体的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减少了物对血管的刺激,可长期输入高渗药物,保留时长。
导管椭圆型的圆盘使其能安全舒适的固定在手上,以厘米做的刻度标记使得修剪导管时既准确又易,定在皮肤外的零点刻度参考线使导管定位准确能清楚地显示活动和移位的情况,易于观察和护理PICC同时配用可来福帽封管避免了导管的堵塞及栓形成,因可来福为正压封管,导管内压力大于血内压力,使血细胞不易在管口集聚形成栓子。
罗先等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作外周静脉穿刺与PICC临床用的对照研究, PICC组感染率为12·5%,与外周脉穿刺无明显差别说明并不增加感染3讨论早产儿生后开始数日限制蛋白摄入而仅接受葡萄糖可每天丢失储存蛋白质的10%[12],研究表明早产儿若接受1.5~2.5 g/(kg·d)的氨基酸即足以避免内源性蛋白质分解,予3 g/(kg·d)可达到与宫内相似的蛋白质增长速率[10]。
但是,早产儿的适中初始蛋白摄入量尚未定论,主要是考虑到在早期的研究中,给早产儿大剂量的氨基酸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肾功能损害、生长受限等[13]。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使用的氨基酸溶液是针对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含有较高浓度的小儿必需氨基酸,其中有组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含量较低,以防血氨过高。
因此,早产儿应用氨基酸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肾功能损害的机会减少[14]。
美国Clark等[15]在对24 371例早产儿的研究中发现,在出院时以纠正胎龄的百分位数进行评价,分别有28%、34%和16%的早产儿体重、身高、头围低于第十百分位,提出了“宫外生长迟缓”的概念,并且指出早产儿的宫外生长迟缓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宫外生长迟缓明显与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听力障碍以及长期的医疗问题有关[16]。
因而,大量的临床RCT研究希望通过早期氨基酸的提供来减少宫外生长迟缓早产儿的发生,目前在早产儿生后第1天分别给予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和极高剂量的氨基酸的RCT表明,代谢性酸中毒、血糖、血电解质、血生化指标在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随着早期氨基酸用量的增加,BUN的浓度也随着增加,他只能看作是高剂量的氨基酸氧化的结果[7],不能看作是早产儿氨基酸不耐受的一个标志物[17],同时,这些血BUN的浓度都在人脐动脉血BUN参考值的正常范围内(7.5~14.3 mmol/L)[7]。
这些多中心的研究支持早期大量氨基酸给予的安全性的同时,早产儿早期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时间明显缩短,血浆中的氨基酸浓度普遍增加,更容易赢得一个正氮平衡,从而使抵抗力增加,住院时间缩短。
早期氨基酸营养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在18个月进行随访时,体重和生长比较上无明显区别,早期组的头围较晚期氨基酸组比较有明显增加,但是在神经发育障碍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在18个月时并不能预计更后期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建议在30个月和学龄期再进行比较,可能更有意义。
目前国内也逐渐重视早产儿早期氨基酸的营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最近也进行了调整,并发表了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18],氨基酸的初始用量和时间较以前的标准[19]明显提前,推荐在生后12~24 h即可使用氨基酸,可以从1.0~2.0 g/(kg·d)开始。
不难看出,目前对于早产儿的静脉营养,时间有逐渐提前、剂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国内目前尚未进行系统的早期不同剂量的氨基酸的临床RCT研究。
因此,如果在借鉴国外早期使用大剂量氨基酸的临床实验的基础上,对国内NICU中住院早产儿的氨基酸的使用时间和剂量进行研究,为国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使用合适剂量的氨基酸提供临床依据,将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1]Thureen PJ.Early aggressive nutrition in the neonate[J]. Pediatr Rev,1999,20(9):e45-55[2]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nutrition. Nutritional needs of low-birth-weight infants[J].Pedi- atrics,1985,75(5):976-986.[3]Poindexter BB,Langer JC,Dusick AM,et al.Early provi- sion of parenteral amino acids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relation to growth and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J].J Pediatr,2006,148(3):300-305.[4]Van Goudoever JB,Colen T,Wattimena JL,et al.Im- mediate commencement of amino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preterm infants:effect on serum amino acid concentra- tions and protein kinetics on the first day of life[J].J Pediar,1995,127(3):458-465.[5]Rivera A Jr,Bell EF,Stegink LD,et al.Plasma aminoacid profileds during the first three days of life in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effect of parenteral amino acid supplementation[J].J Pediatr,1989,15(3):465-468.[6]Rivera A Jr,Bell EF,Bier DM.Effect of intravenous amino acids on protein metabolism of preterm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three days of life[J].Pediatr Res,1993,33(2):106-111.[7]te Braake FW,van den Akker CH,Wattimena DJ,et al. Amino acid administration to premature infants directly after birth[J].J Pediatr,2005,147(4):457-461.[8]van den Akker CH,te Braake FW,Wattimena DJ,et al. Effects of early amino acid administration on leucine and glucose kinetics in premature infants[J].Pediatr Res, 2006,56(5):732-735.[9]Ibrahim HM,Jeroudi MA,Baier RJ,et al.Aggressive ear- ly total parental nutrition in low-birth-weight infants[J].J Perinatol,2004,24(8):482-486.[10]Thureen PJ,Melara D,Fennessey PV,et al.Effect oflow versus high intravenous amino acid intake on very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in the early neonatal period[J]. Pediatr Res,2003,53(1):24-32.[11]Porcelli Jr PJ,Sisk PM.Increased parenteral amino acid administration to extremely low-birth-weight infants du- ring early postnatal life[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02,34(2):174-179.[12]Anderson TL,Muttart CR,Bieber MA,et al.A con- trolled trial of glucose versus glucose and amino acids in premature infants[J].J Pediatr,1979,94(6):947-951.[13]Johnson JD,Albritton WL,Sunshine P.Hyperammone- mia accompanying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newborn infants [J].J Pediatr,1972,81(1):154-161.[14]Helms RA,Christensen ML,Mauer EC,et pari- son of a pediatric versus standard amino acid formulation in preterm neonates requiring parenteral nutrition[J].J Pediatr,1987,110(3):466-470.[15]Clark RH,Thomas P,Peabody J.Extrauterine growth res- triction remains a serious problem in prematurely bornneonates[J].Pediatrics,2003,111(5 Pt1):986-990.[16]Heird WC.The importance of early nutritional manage- ment of low-birth-weight infants[J].Pediatr Rev,1999,20(9):e43-44.[17]Ridout E,Melara D,Rottinghaus S,et al.Blood urea ni- trogen concentration as a marker of amino-acid intole- rance in neonates with birthweight less than 1250 g[J].J Perinatol,2005,25(2):130-133.[18]蔡威,汤庆娅,陶晔璇,等.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8):692-395.[19]李凤项,陈自励.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静脉营养应用[J]. 临床儿科杂志,2003,21(2):73-75.(收稿日期:2006-12-06)3早期静脉营养治疗方案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于出生后12h内给予静脉营养,连续治疗观察5d并逐步过渡到经口胃肠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