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伍子胥谏

合集下载

不纳谏的昏君例子

不纳谏的昏君例子

不纳谏的昏君例子
●不纳谏的昏君例子——吴王夫差
勾践带领越国群臣朝拜夫差,献上丰厚贡礼,夫差大喜。

只有伍子胥心中担忧,说:“这是要让吴国灭亡啊。

”于是劝谏吴王说:“越国近在腹心之地,现在我国虽能战胜齐国,好比石头田地,没有用处。

而且《盘庚之诰》说,乱妄之人只有消灭干净,商王朝才能兴旺。


夫差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把自己的儿子委托给齐国鲍氏,回报夫差王。

夫差闻说,大怒,赐给子胥属镂之剑令其自杀。

伍子胥临死时说:“你们在我坟上种上梓树,让他们生长到可以制器的时候吴国就要灭亡了。

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都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怎样灭掉吴国。


●不纳谏的昏君例子——商纣王“比干被挖七窍心”
《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怒于比干的劝谏,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

”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

《列女传》称,比干是因帝辛宠幸妲己而进谏的,却被帝辛认为是口出妖言。

妲己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

”于是将比干剖胸挖心。

《封神演义》对史书记载进行了进一步的演绎,在第二十六回《妲己设计害比干》中叙述了妲己与胡喜媚联手,以索取玲珑七窍之心(七窍玲珑心)为名,逼比干剖开自己的胸膛的故事。

伍子胥传(高中文言文阅读)

伍子胥传(高中文言文阅读)

伍子胥传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

员父曰伍奢。

员兄曰伍尚。

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伍胥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

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四年,吴伐楚,取六与灊。

五年,伐越,败之。

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

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

后二岁,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

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

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后五年,伐越。

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闾指,军却。

阖闾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亲?”夫差对曰:“不敢忘。

”是夕,阖闾死。

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

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

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

吴王将许之。

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

今天不灭,后必悔之。

”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

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

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

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

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

愿王早图之。

”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

”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

”伍子胥仰天叹曰:“嗟呼!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

我令若父霸。

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

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

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

”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乃自刭死。

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

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节选自《史记》)灊:音qián,古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霍山县。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越绝书-勾践伐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越绝书-勾践伐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越绝书·勾践伐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曰:“伐吴有九术。

”王曰:“何谓九术?”对曰:“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美女,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

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况于吴乎?”越王曰:“善。

”于是作为策楯、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

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

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财,再拜献之大王。

”吴王大悦。

中胥谏曰:“不可。

王勿受。

昔桀起灵门,纣起鹿台,阴阳不和,五谷不时,天与之灾,邦国空虚,遂以之亡。

大王受之,是后必有灾。

”吴王不听,遂受之而起姑胥台。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

高见二百里。

行路之人,道死尸哭。

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曰:“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洿下贫穷,不敢.当,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

”吴王大悦。

中胥谏曰:“不可。

王勿受。

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

桀易汤而灭纣易周文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

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竞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

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

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缔绤,是人不死,必为利害。

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

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已,周亡于褒姒。

”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①。

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

(节选自《越绝书》)【注】①夫差派人送一把宝剑给申胥(即伍子胥),令其自杀。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中国通史论文--伍子胥

中国通史论文--伍子胥

我心目中的英雄——伍子胥摘要:从小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英雄,看着电视剧里的南慕容北乔峰的侠义心肠,我觉得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但事实呢?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正英雄?他帮助别人灭了自己的祖国,也预言了吴国的灭亡;他又因几番劝谏吴王不可保留越国,结果被奸臣所害。

他会将杀害自己父兄的楚平王鞭尸三百。

然而他也会为了救渡自己的渔夫而放弃攻打郑国。

他有张弓拒捕,桀骜不驯的一面;也有忍辱负重,虽困病交加、中途乞讨也不忘郢都仇恨的一面。

他有政治眼光,有远见,有头脑,他为吴国率兵打仗,为吴王称霸一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在我看来他却比英雄更胜。

关键字:英雄仇恨智谋忠臣正文:英雄原来是指英雄原来指品质优秀,无用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

为什么说伍子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呢?首先就品质优秀这一条,就足够引来无数非议。

“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

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

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

”据太史公所言,伍子胥的兄长伍尚更品质优秀,明知此去凶多吉少毅然选择前往,够勇敢够无私令人敬佩,而伍子胥却选择逃走,如果还说他是品质优秀,怎么也说不过去。

然而,谁又能说他的选择错了呢?他逃走是怕死吗?不是。

他只是怕“俱灭,无为也”,他想的是“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难道不对吗?我想尚与员这对兄弟正如司马迁所说“皆贤”,但是尚更符合英雄之说。

而我个人则更倾向于员,因为他有抱负并且有能力实现他的抱负,也许为人所诟病,但我觉得这样做更有现实的意义。

所以,对于伍子胥的行为,我的评价是:不是英雄胜似英雄。

我想伍子胥不能成为英雄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仇恨。

连太史公都说“怨毒之於人甚矣哉!”谁说不是呢,如果不是仇恨的支撑,伍子胥便不会逃走,可以说因为仇恨才会有后来的伍子胥。

楚国牛人:伍子胥

楚国牛人:伍子胥

楚国牛人:伍子胥今天九爷给大家讲一个春秋时期楚国的牛人——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你可以叫他伍员(念yun)也可以叫他伍子胥(念xū,音同:嘘)好记吧?相传伍子胥的祖先叫伍胥,没错,他俩只差一个字。

伍胥是上古时期轩辕氏黄帝手下的一名大臣。

而楚国国姓“芈”,相传源于黄帝,黄帝第七世孙季连是楚国国君的祖先。

楚平王和伍子胥,分别是黄帝的后裔,和黄帝的大臣的后裔,所以他们是君n代和官n代了。

讲伍子胥之前,先说说他爷爷伍举和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之间的一个典故:一鸣惊人话说楚庄王熊侣刚坐上王位的前三年,天天过着糜烂淫乐的生活,从来不过问朝政,三年时间没发出一项政令,也没有取得任何政绩。

左司马伍举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楚庄王讲了一段谜语,说:“有一只鸟停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默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楚庄王对伍举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

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

你放心,我知道了。

”半年后,楚庄王亲理朝政,终于创下了“问鼎中原”、“饮马黄河”、“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大败齐军、围攻宋国,成为春秋时期毫无争议的五霸之一。

楚国国土面积也翻了好几番,成为春秋时期最大的国家。

做了这些铺垫后,接下来正式开撸了。

伍子胥出生在一个高干子弟家庭,他爹名叫伍奢,还有个哥哥叫伍尚。

伍奢是楚国大夫、楚平王儿子太子建的老师,楚平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孙子。

话说公元前528年,楚平王即位后,便立建为太子,武奢为太子太傅(二品),费无极为太子少傅(从二品)。

楚平王要想联秦制晋,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527年),平王就派费无极替太子建到秦国迎接秦女孟赢来和太子结婚,由于这个秦女孟赢长得实在太美了,费无极就劝楚平王取了这个准儿媳妇,(孟赢后来生了个儿子叫珍,为楚昭王,楚国中兴之王)费无极也从伺候太子建转而伺奉楚平王。

中考语文复习之-课外文言文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1)

中考语文复习之-课外文言文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1)

专题01 课外文言文(一)一、(2020·广东)二、阅读(二)(9分)(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

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

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龙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

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选自《旧唐书·文苑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循.法度(遵照)B.恩宠不可恃.(倚仗)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D.以及.于此(比得上)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11.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3分)二、(2020·江苏扬州)(三)文言文阅读。

(13分)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

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

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

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

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①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

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

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

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

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注)①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延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9.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4分)①灾异数发___________②悉在党中___________③诏下郡县_________④变服易形入山中_________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伍子胥简介《伍子胥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伍子胥简介《伍子胥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伍子胥简介《伍子胥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伍子胥。

春秋末期的吴国大夫。

军事家。

名员。

字子胥。

楚国人。

周景王二十三年,因楚平王怀疑太子作乱。

于是迁怒于伍子胥之父伍奢和兄长伍尚。

将他们骗到郢都杀害。

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伍子胥到吴国后受到阖闾重用。

发兵击败楚国。

破楚首都郢;子胥掘楚王墓。

鞭尸三百。

报父兄之仇。

中文名,伍子胥列传。

出自,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作者,史学家司马迁。

时期,西汉。

作者简介。

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

文学家。

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人。

父司马谈。

学问广博。

汉武帝即位。

谈为太史令。

元封元年。

司马谈在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续自己的事业。

撰写史书。

3年后。

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

开始在国家藏书处“金匮石室”阅读。

整理历史资料。

20岁时。

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

河南等地。

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

经沅水和湘水流域。

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

在曲阜。

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

回长安后任郎中。

35岁时二次出游。

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

武帝天汉三年。

李陵孤军深入匈奴。

败降。

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

意在待机报答汉朝。

因此触怒武帝。

致罪下狱。

受宫刑。

司马迁为完成《史记》。

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令。

继续发愤著书。

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人称《太史公书》。

简介。

一篇大传。

以吴国。

楚国为主。

兼涉鲁。

晋。

郑。

秦诸多国家。

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以伍子胥为主。

又兼涉太子建。

白公胜。

太宰嚭。

申包胥。

夫概等诸多人物。

其中光杀父之仇就有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一对不解之仇;伍子胥与平王的一对深仇大恨;郧公与平王的杀父之仇;白公与郑王。

子西的生死之恨。

相互穿插。

节奏紧凑。

有条不紊。

诚如太史公所说。

怨毒对于人来说实在是太厉害了。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左传吴许越成》《左传子西论夫差》《说苑正谏》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左传吴许越成》《左传子西论夫差》《说苑正谏》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左传吴许越成》《左传子西论夫差》《说苑正谏》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①因吴太宰嚭②以行成。

吴王将许之。

伍员③曰:“不可。

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

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弗听。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节选自《左传·吴许越成》)材料二: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④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

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夫先自败也,安能败我?”(节选自《左传·子西论夫差》)材料三:吴将复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

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王信用嘉之计。

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疾,今信其游辞伪诈而贪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

愿王释齐而先越,不然,将悔之无及也已。

”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

子胥谓其子曰:“吾谏王,王不我用,吾今见吴之灭矣。

女与吴俱亡,无为也。

”乃属.其子于齐鲍氏,而归报吴王。

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今王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佯病不行,王不可不备。

且臣使人微伺之,其使齐也,乃属其子于鲍氏。

夫人臣内不得意,外交诸侯,自以先王谋臣,今不用,常怏怏。

愿王蚤图之。

”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

”乃使使赐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

”子胥曰:“嗟乎!谗臣为乱,王顾反诛我。

我令若父霸,又若立时,诸子弟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

若既立,欲分吴国与我,我顾不敢当。

然若之何听谗臣杀长者..!” (节选自《说苑·正谏》)[注]①种:全名文种,越王的谋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伍子胥谏
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
……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益疏子胥之谋。
计谋
率领
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
(pǐ)。即伯嚭,吴国大夫, 后任太宰。
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
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
【译文】然而,吴国即使能够攻占齐国,也好像得到了一块石田,毫无用 处。况且《盘庚》之诰说过:‘有叛逆不顺从的,就把他们彻底地消灭掉, 让他们断子绝孙,决不许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种下祸根。’这正是商朝能够 兴盛起来的原因。希望大王能放下齐国而先攻打越国;如果不这样去做, 以后悔恨就来不及了。”但吴王仍然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临 行之前,对他的儿子说:“我屡次劝谏我们的大王,但大王不肯听从我的 意见,我现在就看到吴国的灭亡了。你和吴国一起灭亡,那是没有什么意 义的。”于是,便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自己回到吴国交差。
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
挖出,剜出。
,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选自《伯嚭,吴国大夫,后任太宰。②有颠越不恭, 劓殄(yìtiǎn)灭之,俾(bǐ)无遗育:有不顺从的,要彻底消灭,不留 下后代。③鲍牧:齐大夫,鲍叔牙之后。④器:这里指棺材。⑤抉:挖出, 剜出。
A.大败齐师于艾陵 舜发于畎亩之中
B.乃率其众以助吴 以其境过清
C.悬吴东门之上 其反激之力
D.而吴王不听
隶而从者
【解析】A.介词,在/介词,从;B.连词,来/连词,因为;C.助词,的;D. 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并列,并且。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
吴王“亲小人,远贤臣”,亲信收受越国贿赂的太宰嚭,不听伍子胥的劝告。
【译文】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位,新立的国君地位虚弱, 便出动军队北上攻打齐国。伍子胥劝谏……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仍 然)进攻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从此以后)吴王就更加不听伍子胥 的计谋了。 此后四年,吴王准备北伐齐国,越王勾践采用了子贡的计谋,率领他的军 队协助吴国作战,又给太宰嚭进献了贵重的宝物。太宰嚭已经数次接受越 国的贿赂,便越来越信任和喜欢越国,一天到晚在吴王面前替越国说好话。 吴王十分信任嚭,采纳他的计谋。伍子胥劝谏道:“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 患,现在却偏偏相信他们虚伪的谎言和骗人的行为,又贪图伐齐的功利。
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
同“嘱”, 齐大夫,鲍叔牙
托付
之后。
乃属其子于齐鲍牧,而还报吴。
毁谤
没有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吴王曰:“微子之言,吾
亦疑之。”吴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
。”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
……”
这里指棺材。
信任
祸害,祸患
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
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
劓殄(yì
ǎn),俾(bǐ)。有不
顺从的,要彻底消灭,不留下后代。
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
。’
这样
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
”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
【译文】吴太宰嚭早就与伍子胥有嫌隙,于是毁谤子胥……吴王说:“你 不说这些话,我也早就在怀疑他了。”于是,吴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 属镂宝剑,说:“你用这把宝剑自杀吧!”伍子胥仰天长叹道:“啊!奸 臣嚭在作乱了,大王却反而要杀掉我……”伍子胥便告诉他的舍人说: “(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上梓树,让它长成之后能够做棺 材,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侵略者灭掉吴 国。”说罢便自刎而死。
(计谋) (计谋) (信任) (祸害,祸患) (这样) (同“嘱”,托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C
A.益疏子胥之谋
香远益清
B.王乃反诛我
遂反溯流逆上矣
C.乃告其舍人曰
王乃反诛我
D.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析】A.更加;B.反而;C.于是,就/竟然;D.看。
4.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
(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上梓树,让它长成之后能够做棺材。
(2)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侵略者灭掉吴国。
7.阅读短文,结合上文中的故事情节,分析一下吴王犯了什么错。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课内加点的词。 (1)乃聚室而谋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讲信修睦 (4)病树前头万木春 (5)然则天下之事 (6)属予作文以记之
(谋划,商议) (率领) (诚信) (枯萎) (如此)
(同“嘱”,嘱托)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 (2)乃率其众以助吴率领 (3)吴王信用嚭之计 (4)腹心之病 (5)若不然 (6)乃属其子于齐鲍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