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生物演化

合集下载

古生物学(地大)第四生物演化

古生物学(地大)第四生物演化

多细胞生物的起源问题
吴庆余, 2002
早期生物演化
早期生物演化的4次重大事件
从非生物的化学进化发展到生物进化
最早化石记录35-38亿年
生物分异
22-24亿年前大气开始充氧
从原核生物演化到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出现于21亿年前,繁盛于10亿年前
后生动物出现
Ediacara动物群(5.6亿年)
Tong & Shi, 2008
生物个体之间的变异,有些对生存有利,有些对生存 不利。在生存斗争中(争夺食物、生存空间、配 偶),具有利变异的个体得到保存,具不利变异的个 体受到淘汰 自然选择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地质时 代),通过遗传把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一代一代地积累 起来 自然选择的实质就是使种内居群的遗传物质朝着更有 利于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
42 29
小进化microevolution
变异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上,也表现在内部结构上 变异所以能够遗传,是由于有遗传的物质基础。这种 物质基础存在于染色体中的遗传因子,即基因(gene) 生物遗传内容(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型 (genotype),它是肉眼看不见的,但是遗传的实质 相应地,外表上可以看到的是表现型(phenotype),它 是生物性状的总和,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 相同的基因型在相似的环境下,表现型基本上是相似 的。但相同的表现型却不一定有相同的基因型
演化古生物学
evolutionary paleontology
是研究生物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的科学 也即生物进化论(theory of biotic evolution)
42
1
evolutionary paleontology 达尔文首次对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作了 科学和较系统的说明 杜布赞斯基把居群遗传学应用到进化论, 使进化论更加充实和完善 进化论是研讨生物进化的模式和机理

古生物演化知识点总结

古生物演化知识点总结

古生物演化知识点总结古生物演化是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的交叉领域,通过研究古代生物种群的化石和遗传物质,揭示了生物演化的历史和过程。

在这片文章中,我们将概括古生物演化的主要知识点,从古生物的起源到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特征。

起源和进化古生物学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生命起源的动态过程。

根据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和化石记录,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包括生命的起源可能发生在海洋中,也可能源自外星生命体。

通过分析早期生命形式的遗传物质和化石,科学家们试图探索生命是如何从简单的有机分子发展成复杂多样的生物系统的。

古代生物的化石记录显示了生物演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古代生物化石的分类、比较和研究,揭示了古代生物的形态、行为和生态环境。

古生物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包括古代生物的起源、演化历史和遗传变异。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基因组演化、群体动态和生态环境的变迁。

生物演化的模式和机制涉及到基因组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种群演化。

地质时代和生物演化地质时代的演变对地球上的生物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这些变化对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地质记录和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地球上生物的演化历史和地球环境的变迁。

地球的形成和地质时代的划分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地球的形成和地质学变迁影响了地球生物的起源和演化。

通过对不同地质时代的化石记录和地层地质的研究,古生物学家们可以还原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和过程。

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地质时代有很多重要事件,如生命的出现、陆地生物的起源、大规模灭绝事件和生物的爆发性演化。

这些事件对地球上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生物的演化和多样化。

古代生物的形态和生态适应古生物学通过研究古代生物的形态和生态适应,揭示了生物演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古代生物的形态和功能适应反映了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适应性变异。

古生物学还原古代生物的演化历程

古生物学还原古代生物的演化历程

古生物学还原古代生物的演化历程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古代生物的学科,通过对化石的收集、分类和分析,以及对地质变迁的研究,可以还原古代生物的演化历程。

古生物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揭示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进化规律。

1. 古生物学的起源与发展古生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当时科学家开始在地质剖面中发现化石,他们意识到这些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迹。

随着化石学的发展,古生物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涉及生物分类学、地质学和进化论等多个领域。

2. 化石与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采集、保存和分析,可以还原古代生物的外貌、骨骼结构、生活习性等信息。

常见的化石类别有化石植物、化石动物、微体化石等。

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的测量、对比和鉴定,逐步建立了古生物分类系统,为还原古代生物的演化历程提供了基础。

3. 古生物学对古生态环境的重建古生物学不仅关注生物的形态和分类,还致力于对古生态环境的重建。

通过对某个时期的化石群落进行研究,可以推测当时的气候、地质环境和生态位的分布情况。

例如,古生物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古代鱼类的化石来还原当时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4. 古生物学中的进化模式与机制古生物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生物的进化模式与机制。

通过对不同地质时期的化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生物在演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物种起源和灭绝等现象。

例如,古生物学家研究化石恐龙的标本,可以揭示恐龙的演化历程、体型大小的变化以及与鸟类的关系。

5. 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与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通过对化石的时代和地层分布进行分析,帮助地质学家研究地壳运动和岩层的演化。

同时,古生物学的结果也可以为生物学家研究物种的起源、进化和适应性提供重要线索。

结论古生物学通过对化石的收集、分类和分析,以及对地质变迁的研究,可以还原古代生物的演化历程。

生物工程知识:古生物学——探究生命的演化历程

生物工程知识:古生物学——探究生命的演化历程

生物工程知识:古生物学——探究生命的演化历程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到今天多样化的生命形式。

古生物学为我们研究这个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本文将介绍古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发现,以及它们对于我们对生命演化历程的理解的贡献。

一、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古生物学是研究化石和化石记录的学科。

化石是古生物学家获得有关生命演化历程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它们是地球上过去生命的遗迹和痕迹。

古生物学家使用多种技术来研究化石,包括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放射性测年和遗传学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古生物学家确定化石的年代、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物演化的关系等信息。

化石记录是由地球上过去的生命遗骸所组成的,包括化石、化石遗址和化石记录。

这些记录提供了对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演化历程至关重要。

二、古生物学的重要发现1.生命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地球的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古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在地球的演化早期,生命形式相对单一,只有原核生物和古菌。

这些生物形态简单,没有真核细胞中的器官和细胞器,并且没有进化成更复杂的生物。

2.最古老的生命形式通过对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记录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已经确定了许多最古老的生命形式。

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大多数为原核生物,包括蓝绿藻、硫细菌和氧化亚铁细菌等。

3.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演化古生物学家对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演化也做出了贡献。

多细胞生物、软体动物、脊椎动物、恐龙和人类都是地球上生命演化的重要阶段。

这些生物的演化通过不断的自然选择和进化适应环境来实现。

4.物种灭绝和生命的重建经过漫长的时间和多次物种灭绝,生命形式在不断的变化和重建。

古生物学家对过去的物种灭绝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引起人们对未来的生态危机的关注。

此外,古生物学家还关注生命的重建,为为人们提供启示。

三、结论在人类探索宇宙和发现新的生命蓝图的进程中,古生物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古生物学研究与生物进化历程

古生物学研究与生物进化历程

古生物学研究与生物进化历程生物进化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研究的是生物物种的起源、演化和多样性的形成。

古生物学是生物进化的一个子学科,主要是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来揭示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古生物学主要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收集和研究,以及对地层中的微化石、古地理和古气候的分析,来推断古生物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态习性和演化历史。

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古生物化石的采集和分类古生物学家根据地质学的知识,在野外或化石产地进行采集工作,将发现的化石进行分类和记录。

通过对不同层位和地理位置上的化石进行比较,可以推断生物群落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2. 古生物形态学的研究古生物形态学是古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古生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解剖特征。

通过对化石的形态学特征的描述和比较,可以揭示古生物的演化关系和进化趋势。

3. 古生物地理学与古生态学的分析古生物地理学研究古生物在地理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揭示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演化。

古生态学则关注古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古生物的生活习性、食性和生态位。

通过对古生物地理与古生态的分析,可以推断生物群落的形成、演化和灭绝的原因。

4. 古DNA和古蛋白质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生物分子技术的发展,古DNA和古蛋白质的研究成为古生物学的热点之一。

通过从古生物化石中提取和分离出DNA和蛋白质,可以研究古生物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成,揭示古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二、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发现古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许多重要发现,深化了我们对生物演化历程的理解。

1. 古生物群落的演化古生物学通过对不同地质时期的化石群落的研究,发现了多种生物群落类型的演化。

例如,奥陶纪时期的古海洋中,出现了大量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形成了众多的化石脊椎动物群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地上逐渐出现了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生物群落也逐渐变得复杂。

古生物地史学03

古生物地史学03

1.伦吉虫(海鳃类)
2.前寒武虫(分类位置
不明) 3.拟水母(腔肠动物)
4.枝沙蚕(环节动物)
5.环轮虫(原生动物)
三、显生宙生物的演化(掌握)
1、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
时代:Z(震旦纪)末 门类:小壳动物群(海生无脊椎动物) 特点:无壳→有壳
2、生物大爆炸 时代:寒武纪初期(5.4亿年) 门类和特点: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出现 附注: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澄江动物群:
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在体形上变得相似。
(3)适应辐射:如果其一类群的趋异向着两个以上的 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各种生活条件,称为适应辐射。
(4)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 结 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变异,
5、相关律和重演律
相关律: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 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 生新的适应。 重演律:生物总是在其个体发育的早期体现其祖先的特征, 然后才体现其本身较进步的特征,个体发育是系统 发生的简单重演。
二、生物演替(succession)
1、绝灭的概念(extinction):所有个体全部死亡。
2、种系代谢:旧种被子种所代替而衰退灭亡的过程。 3、生态代替:一些生物缩小和丧失生态领域、而另一些生 物占领和扩大生态领域的过程。 4、背景绝灭(background extinction):地史上绝大部分时 期具较低的平均绝灭速率的绝灭方式。
古生物地史学
(供地质2007级使用)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学院 李守军 2009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演化
辐射或陨石
第一节
一、生命的起源(一般掌握) 外星起源说:外星有机分子→地球 地球起源说: 分为3个阶段

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

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

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是研究地球上古代生物及其环境演化的学科,它是理解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地球历史的重要窗口。

本文将从古生物学和古生态演化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的基本概念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历史时期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古代生物的学科。

通过对古代生物的遗骸、化石以及其他化石记录等的研究,可以了解它们的生命特征、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进而推断出它们的进化关系、地理分布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古生态学则侧重于研究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和古生物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演化等。

二、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的研究方法1. 化石记录:通过对化石的发掘、采集和分类研究,可以了解古生物的特征和演化历程。

化石记录包括动物和植物的遗骸、化石孢粉、微化石等。

2. 碳同位素分析:通过对古生物体内所含的碳同位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古生物的生活方式、生态位以及古环境的变化等信息。

3. 氧同位素分析:通过对古生物化石中氧同位素的测定,可以了解古生物所处环境的气候条件及水分条件等。

4. 分子遗传学:利用DNA或蛋白质等分子的遗传信息,对古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过程进行研究。

5. 古地理学:通过对地形、地貌、地层的研究,可以重建古地理环境,进而分析古气候、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演化。

三、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1. 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古生物学和古生态演化揭示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历程,拓展了我们对生命起源和多样性的认识。

2. 重建地球历史:通过对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的重建,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演化以及大规模灭绝事件等重要事件。

3. 解释生物适应机制:通过对古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古生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揭示出生物在面临环境变化时的生存策略。

4. 提供资源勘查依据: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为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生物进化的古生物学证据

生物进化的古生物学证据

生物进化的古生物学证据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上古代生物的学科,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规律。

在长达几亿年的地质历史中,地球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而这些古代生物化石为我们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古生物学证据。

古生物化石记录了生物物种的演化过程。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它们是过去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在地质时间长河中被保存下来。

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研究,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物种的起源、演化和灭绝。

例如,皮肤鳞片化石的发现表明了鱼类起源于古生代,而鸟类起源于恐龙。

这些化石记录了生物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揭示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古生物化石提供了生物进化的时间线索。

地质时间的划分是根据古生物化石的出现和消失来进行的。

例如,三叠纪时期的化石大量出现,标志着古生代的终结和中生代的开始。

这些化石的年代测定为我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时间线索,帮助我们了解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的起源和演化速度。

古生物化石还揭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进化策略。

生物进化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进行的,而古生物化石记录了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策略。

例如,马的化石显示了马类动物在从森林到草原的环境变化中,逐渐进化出长腿和特化的牙齿以适应奔跑和以纤维素为食的环境。

这些化石为我们揭示了生物在适应环境中的进化过程和策略。

古生物学还通过比较现代生物和古生物化石,揭示了生物的共同祖先和进化关系。

通过对化石和现生物种的形态、遗传和分子特征的比较,我们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例如,古生物学家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恐龙化石和现代鸟类的比较研究,推断出鸟类是恐龙的后代。

这一发现证实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并为我们揭示了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古生物化石还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生物地理分布和古环境的重要线索。

生物地理分布是指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而古生物化石记录了过去生物地理的变化。

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范围和迁徙情况,推断古地理环境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合成 多分子体系呈现出 原始生命现象。所以说:
• 生命现象的实质是多分子体系具有与
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性质,是物质运 动的最高形式。
§1.3细胞的起源和演化
• 细胞的起源
多分子体系的的独立整体就是细胞。 最早的原生动物就是由细胞组成的。
• 细胞的演化过程具体为:
多分子体系中含有团聚体演变为前细胞阶段产生 细胞膜 团聚体作用 先后形成两类细胞
一类是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细胞(大多为植物 细胞)
一类是具有被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的真核细胞 (大多为动物细胞)
•原核细胞:有原生质体和细胞壁 •真核细胞:核为真核,但没有原生质体和细胞壁 •所以细胞壁的存在是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本质的区别之
一。
•原生动物:是微小的真核单细胞或单细胞集成群 体生
物。细胞的功用没有分化,无组织器官,多为异养,有 的自养,也有兼能自养和异养者,无性或有性生殖。
1. 物种的形成:遗传 变异 隔离 自然选择 2. 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
传给下一代。即基因遗传,如长相等
3. 变异:指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形态和生理特征
的差异。
4. 隔离:同种的不同居群因生活在不同地区形成
地理隔阂,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从而导致隔 离的各居群间产生不同方向的变异。
5. 自然选择见下页。
化石的意义
➢这种分布规律说明了什么? 证实了现代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 质年代逐渐进化面来的; 揭示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 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返回
1. 物种形成方式:一种是渐变方式形成(渐变论)另 一种是间断平衡理论即突变方式形成(跳跃性进化 论)
2. 宏观进化的方式:复式进化(全面进化)即进步性 发展、特化式进化(特异适应)即适应和特化与适 应辐射和适应趋同、简化式进化(简单进化)
•后生动物:由单细胞动物演化出的多细胞动物。细胞
分化,有组织器官,全为异养,是消费者。
•侧生动物:是由原生动物演变而来,但有没有发展成
其他的类别,所以代表生物演化的一个侧支,故称为侧 生动物,以区别后生动物。
海洋概况
海洋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8%,地球上的水约有 97%存在于海洋中,在地质历史中,沧海桑田、海 陆变迁,占陆地表面75%的沉积岩中绝大部分是海 洋沉积形成的,因此海洋的地质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云南龙
❖ 食性( Diet )→植食 ❖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长7米
恐龙化石及化石复原图
通过以上展示得出以下结论
•生物进化的阶段性:如演化的上升前进
性、进化的不可逆性、长期渐变的连续 性与短期内突发的突变乃至灾变的阶段 性相交替,便是地史时期生物界演化的 基本途径。
本章结束语
思考题
▪ 你知道鱼类的出现和演化吗? ▪ 你知道爬行动物的出现和演化吗? ▪ 恐龙为何被称为“古生物皇帝”?
泥盆纪时鱼类开始出现并日趋繁盛,称为鱼类的时代。从发展演 化看,早泥盆世的鱼类以无颌类为主,他们的头部披着骨板组成的 骨甲,没有上下颌的分化,是一类很低等的鱼形动物,继续发展演 化为各种鱼类。有上下颌,具偶鳍。

海水的化学成分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以可溶性盐类为主。世 界各大洋的一般含盐度为33-38‰,盐分的多少随地区的气候不同 而变化。
2.海水中含有Au、Ag、Ni、Co、Mo、Cu等数十种微量元素,很多国 家正在进行提取开发实验。
3.此外,海水中还含有一定量的O2、CO2气体。
海水的透明度和颜色
地球形成初期的形状--早期地核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 地慢
外核 内核
地质调查(包括寻找化石)的主流程包含的主要环节
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 恩格斯曾经指出: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 实现的。 生命现象最初是在海洋中完成的化学合成过程。
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生物界是前进性发展的,生物进化历史 又是新陈代谢的历史,旧类型不断死亡, 新类型相继兴起,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 能回复祖形,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 现,这就是进化的不可逆性。
属无颌纲
沟鳞鱼:这种怪模怪样的鱼在泥盆纪时曾是地球上分布最广 泛的鱼。
加拿大沟鳞鱼: 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因其化石最初发掘于加拿大而得名。 是一种小型盾皮鱼类。身体的前部有一个六边形头盾,后面是体盾。眼睛长在头 盾顶面,口小,位于腹部。胸部还有一对尖长的附肢,生活在河底。
恐鱼 全长10米--12米,比现在的大鲨鱼还要长些。头骨很大, 上下颌都可以活动,因此嘴可以张得很大,宽度超过1米,一个 成年人可以轻易地爬进爬出。
6.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为
•水生 陆生 :生物由水中生存到适应陆地生存 •简单 复杂 :由无脊椎到脊椎有组织器官动物 •低级 高级:由低等生物进化到高等生物 •生物进化的阶段性:如演化的上升前进性、进化的不可逆性、
长期渐变的连续性与短期内突发的突变乃至灾变的阶段性相交 替,便是地史时期生物界演化的基本途径。
长鳞鱼属甲胄鱼:它的头部有图饰复杂的小鳞片,身上覆盖 着鳞片和骨板。无偶鳍和上下颌,显然还只是一种鱼形动物,
算不上是真正的鱼,属无颌纲。
半环鱼: 虽称为鱼,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原始的水生鱼形脊椎动物,体 长一般为30厘米。这种无颌鱼类栖息在古大陆的河流和湖泊中,用吸 盘状的口吸食细小食物。头部包裹着一块结实的硬壳,身体也有骨板 保护,如同浑身都披有甲胄。尾部有鳍,但上叶小下叶大,呈歪尾。
海与洋
海和洋构成了海洋。一 般来说,近陆为海、远 陆为洋,水体相通,均 为海水。但两者有着根 本性区别:

形成时间晚:第三纪、第四纪 海底大多数为大陆型地壳 水浅,一般<3000米,多为数百米 范围局限,受陆地轮廓直接影响

形成时间早:中生代已出现 洋底为大洋型地壳 水深,一般>3000米 面积广阔,不受陆地影响
自然选择:又称最适者生存,生活于自然界的生物 普遍具有个体差异,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些变 异对生物的生存有利而被保存,有些变异对生物的 生存有害而被淘汰。达尔文把生物在生存竞争中有 利变异的保存和有害变异的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证据很多,如:古生 物学方面、胚胎学方面、比较解剖学 方面、生理学方面、生物化学方面、 遗传学方面、生物地理学方面……
杯椎龙
扁鯺鱼龙属一般为5米,最大可达7米。
巢湖龙 :龟山巢湖鱼龙是一种小型鱼龙,活着时也只有半米左右 长。它的头是三角形的,有尖的吻,有一对大而圆的眼睛。嘴内有 许多异型牙齿,前面的牙齿小而尖,略微向后弯,后面的牙齿呈丘 形,好像钮扣。脊椎骨的椎体较长,两端多少有些凹,已接近双平 型。后肢小于前肢,前肢的指骨还保留着原始的四足类动物的指式, 后肢趾都已变成鳍状的鳍脚。这种鱼龙发现于安徽巢县龟山,时代 为三迭纪早期。这是迄今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鱼龙类化石。此后, 在巢县又发现过一个完整的鱼龙,被定名为巢县陈龙。
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胚胎学上的证据
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总结
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古生物学上的主要证据是化石, 是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之一。
化石 马的进化
始祖鸟
种子蕨
返回
化石的含义
化石,就是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遗体、遗迹或遗物。
➢它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
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 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 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第二章 生物演化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与有机体的发展
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各类 生物丰富多样,要探索生命的起源可能要追溯 到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生命物质的出现。
(先了解地球的起源)
思考题
❖ 你知道太阳系吗?知道九大行星吗? ❖ 你知道地球的起源吗?星云假说恒星假说? ❖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是如何形成的?
鱼龙 属
真鼻龙 (长2米)
喜马拉雅鱼龙
名称: 西藏喜马拉雅鱼龙 体重: 3吨
食物: 肉食性 生存年代: 三叠纪晚期 生存地点: 中国珠峰地区海拔4800m的摄拉木 辨认要决: 尾鳍呈竖立的月牙状,吻部细长
大眼鱼龙:这是侏罗纪晚期中等体型的肉食性鱼龙,生活在广大的 海洋,它可能在靠近水面的地方捕食,鱿鱼是它的美味佳肴。为胎 生动物,并只有在生产时才会靠近岸边。它们的游泳速度可能相当 快,并以没有牙齿的长嘴追捕乌贼和鱼类,大眼鱼龙的每个眼窝直 径大约有10厘米,每个眼球周围都有眼眶,能防止眼睛在水的压力 之下塌陷。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欧洲。3.5米长,类别:鱼龙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按其 生活方式大致分为三种:
1.浮游生物
2.游泳生物
3.底栖生物
第二节 生物的微观进化
• 生物的微观进化又称为微演化,它
是研究种级以下的变化,是指种内个 体和种群以上的进化。通常以现存的 生物种群和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在 短时间内的进化。
• 生物的微观进化是进化的基础。
第三节 生物的宏观进化
态的分化,以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分歧现 象,也成为“同物异形”。 适应趋同:又称趋同,指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由于长期 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使其体型即运动器官 外形上变得相似的现象,也成为“异物同形”。
4.绝灭问题:常规绝灭和集群绝灭。
5.进化的不可逆性:生物界是前进性发展的,生物进化历史又 是新陈代谢的历史,旧类型不断死亡,新类型相继兴起,已演 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形,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 这就是进化的不可逆性。
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
➢神创论
神创论者认为:在宇宙 历史的某一特殊时刻,由上 帝一次性创造出各种生物, 最初有多少种,现在就有多 少种,各种生物之间没有任 何的亲缘关系。
➢进化论
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 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 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各 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