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证券监管理论面临的现实挑战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当前,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监管缺失、市场交易异常、内幕交易等方面。
监管缺失和监管能力不足是当前监管面临的重要问题。
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失职失责情况,监管规则执行不到位,导致监管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市场交易异常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比较严重。
市场中存在大量的违法违规交易行为,造成市场秩序混乱,投资者利益受损。
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市场公平公正。
监管科技应用不足以及监管部门监督不足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监管科技应用不足已经成为一个较大的问题,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对科技的应用力度。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现状仍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加强整改与完善。
1.2 问题的严重性在当今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证券市场监管不严重会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市场乱象丛生,甚至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由于监管缺失和监管能力不足,市场交易异常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
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市场的不公平性和不透明性。
监管科技应用不足更是制约了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力度。
监管部门监督不足更是让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无法及时得到查处和制止。
这些问题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会破坏市场的健康发展,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严重的不稳定因素。
解决国内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的严重性迫在眉睫,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和改进。
【字数已达要求,此处修改内容】2. 正文2.1 监管缺失和监管能力不足监管缺失和监管能力不足是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监管部门的存在并不等于有效监管。
一些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导致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情况,容易导致市场乱象和违法行为的泛滥。
监管部门在监管能力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
由于证券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监管部门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才能有效监管。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监管问题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不断曝出的各类违规行为和丑闻事件,让市场监管问题愈发备受关注。
证券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问题的存在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权益,也会阻碍市场的正常运转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
下面我们将就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频发。
诸如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然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严重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监管体制不够完善。
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并不畅通,监管职责不清晰,监管工作效率亟待提高,监管手段和手段相对滞后。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监管漏洞和盲区的存在,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3.监管技术和手段滞后。
当前的监管技术手段和手段相对滞后,很难及时发现和打击各类市场操纵行为和欺诈行为,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4.投资者教育亟待加强。
投资者教育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力措施,但目前我国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一些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和相应的理财知识,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
5.监管部门人才储备不足。
目前监管部门的人才储备还不够充分,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复杂化。
二、对策1.建立健全监管体制。
应当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2.加强监管技术手段建设。
应当加大对监管技术手段的投入,引入先进的监管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对市场的监控能力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和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3.提高监管力度。
对于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应当依法严厉打击,加大对违法分子的处罚力度,让市场有一片清净的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4.加强投资者教育。
应当加大对投资者教育的投入,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和理财知识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减少不法分子的机会。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在我国,证券市场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体经济的融资和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披露不透明、市场操纵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给投资者权益保护和市场稳定带来了诸多挑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本文将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1. 信息披露不透明。
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存在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的情况,投资者难以获取真实的、全面的信息,造成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2. 市场操纵现象突出。
市场操纵是指通过恶意炒作股票价格,控制和左右证券市场交易,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违法行为。
市场操纵严重损害了正常交易秩序,导致市场失衡,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巨大风险。
3. 监管体制滞后。
由于证券市场监管部门总体设置不够完善,而且监管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导致监管工作不力,对市场乱象的监管和处置不够及时和有效。
4. 执法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证券市场执法监管力度不够,监管部门对市场违法行为的处罚缺乏威慑力,违法成本低,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增加了市场风险。
5. 投资者权益保护不力。
证券市场存在一些不法行为,如欺诈发行、内幕交易、造假等,对投资者权益造成损害,而投资者的维权渠道又相对狭窄,难以有效维权。
以上问题给证券市场监管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二、问题原因分析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内部控制不到位,导致信息披露不及时、不真实。
监管部门对于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大,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作用;而且,监管流程不够畅通,导致对信息披露不透明行为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市场操纵现象突出的原因,也源于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对于市场操纵违法行为处罚不足以形成有效的威慑。
市场操纵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大不大还取决于监管部门的监管技术手段是否跟得上、监管流程是否畅通等。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1. 引言1.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工作。
我们也不可否认,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
在证券市场中存在着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监管部门在监管力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监管模式相对单一,对新型违规行为的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监管技术手段不够先进,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还不够广泛。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点对策建议。
第一,应该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加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提高监管效果。
第二,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强化监管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有效提升监管水平,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 正文2.1 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分散,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监管力量分散,导致监管缺乏效果。
二是监管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规不够完善,法制建设滞后,监管规则不够明确,容易被规避。
三是监管手段不足。
监管机构缺乏先进的监管技术手段,对于证券市场中的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的发现和打击手段,导致监管难度加大。
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对市场风险的预警能力不足、监管对新型金融产品监管不到位等方面。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监管的预防和惩处效果,加大对市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力度,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监管技术手段和监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证券市场监管的效力和专业水平。
2.2 监管模式存在的不足1. 监管机构之间的分工不清。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由多个机构共同参与,包括中国证监会、银监会、证券业协会等,但各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监管盲区和监管脱节现象频发。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证券市场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投资者对此的热情参与,也带来了诸多监管问题。
本文将就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监管环节存在的问题1.1 市场信息不透明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存在许多问题,企业财务信息普遍存在虚假、误导性认定等问题,违规事项的公告滞后,针对投资者的风险提示不够全面等问题,导致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获取最新、最全、最真实的市场信息成为了很大的难题。
1.2 监管法律制度缺失多部监管法规相互矛盾并且未能完善监管制度,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公司和交易所对于监管不重视,同时加重监管机构的处罚事项难度,给市场带来极大的风险。
1.3 交易所业务运作混乱当前市场上证交所和深交所的监管较为混乱,监管的要求不统一、业务规范不严格,给市场带来更大的风险,也增加了市场投资者的不信任感。
二、对策2.1 强化信息披露透明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于信息披露的监督,通过加强对公司财务信息的审核,遏制虚假、误导性信息的流通,保障投资者权益。
同时,应积极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向公众展示一切市场信息。
2.2 完善监管法律制度和制度执行效果反垄断法、公司法、证券法等多部法规在现有情况下共同监管证券市场,但相互矛盾甚至存在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因此,需在法律制度的完善中注重各条法规之间的协调。
同时,也应进一步完善软硬体设备,提高市场监管的技术质量。
2.3 加强交易所监管应鼓励交易所健康成长,对于违纪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从行业主管的角度出发,聚焦行业规则,督促交易所业务运作更加规范,增强市场的健康和安全。
总的来说,国内证券市场监管的问题与证券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
监管问题的缓解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齐心协力,通过加强监管手段,从法律、市场、行业等方面打造一个安全、繁荣的证券市场,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投机炒作、违规融资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市场的不公平和不稳定,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
要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方面的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的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及时、准确地向市场披露相关信息,增加信息公开的透明度。
加强对重大事项的监管,及时研究、发布相关政策,加大对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要加强对内幕交易的监管。
加强对内幕交易的监测和调查,建立健全的内幕信息检测机制,加大对内幕交易的追究力度,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行为,增强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保护。
建立内幕交易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其他监管机构的合作,形成协同监管的力量。
要加强对市场操纵行为的监管。
加大对市场操纵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市场操纵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加强对市场操纵行为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布警示信息,预防和遏制市场操纵行为的发生。
对于市场操纵行为的违法者,要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威慑。
第四,要加强对投机炒作行为的监管。
加强对投机炒作行为的监测和识别,及时发布风险警示,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加大对投机炒作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保护市场的公平和稳定。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理性投资能力,减少投机炒作行为的发生。
第五,要加强对违规融资行为的监管。
加强对违规融资行为的监测和审查,严格控制违规融资行为的发生,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违规融资行为的机构和个人,要依法进行查处和追责,形成风险防控的有效机制。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监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目前国内证券市场监管仍面临一些问题,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对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到位近年来,尽管证券监管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但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
其中,重点是一些公司虚增业绩,欺骗投资者,并在证券市场上谋取暴利。
这些行为给证券市场造成了严重损失,并严重践踏了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
对策:一是严格监管制度。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证券公司、证券分析师的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建立完善的处罚机制。
二是提高监管能力。
加强对证券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管能力,提高证券市场的监管水平。
二、证券交易所市场竞争不平衡中国证券市场现有两个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SSE)和深圳证券交易所(SZSE)。
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SSE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而SZSE则处于弱势地位,市场竞争不平衡。
一是引入外部力量。
可以考虑引入外部投资者进行投资,带动SZSE市场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
二是激励内部机制。
加强对证券交易所之间业绩考核的监管,推进业绩考核与市场竞争相结合,提高SZSE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证券市场信息不透明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尤其是在公司治理、业绩、财务状况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这不利于投资者决策,更不利于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运行。
一是加强信息披露制度。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强企业信息公示的强制力,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二是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提高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意识,引导投资者合理投资。
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证券市场监管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给投资者带来不小的风险。
为此,本文将从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对策,以期改善国内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
1.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不足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主要由中国证监会负责,而地方政府也参与了证券市场的监管工作。
由于各级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导致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部分监管部门在专业能力和信息获取方面也存在不足,难以有效监管整个证券市场。
2.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现象严重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是证券市场监管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一些上市公司内部人员利用其掌握的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或者利用市场操纵手段操纵股价,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3.信息披露不透明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信息披露是其义务,而监管部门也有义务对信息披露进行监管,以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准确完整的信息。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问题,甚至篡改、隐瞒财务数据,给投资者带来误导,导致投资者无法有效地获得真实的信息。
为了解决监管部门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应当加大对监管部门的投入,提高其专业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要优化监管体制,加强监管部门间的协调,避免监管“盲区”的出现。
加强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违法者,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应当建立健全巡视检查机制,加大对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
应当加大对信息造假、欺诈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
4.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保护,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应当建立健全投资者保护体系,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加大对投资者维权的支持力度。
5.加强市场监管的科技支持加强市场监管的科技支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市场是现代金融的基础,是资源配置的引擎,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国经济的“晴雨表”,证券市场能够融通资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是缺乏有效监管的证券市场也是诱发各类危机的温床,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欺诈、内幕交易、权贵交易、虚假买卖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严重侵害投资者权益。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巨大动荡,经济陷入低迷,美国证券业在此次危机中损失高达2万亿美元。
危机后,各国都意识到加强金融监管尤其是证券监管的重要性,推行各种证券监管改革举措。
我国现代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至今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为指导而逐步发展起来,为国有企业改革、中小企业融资,试论我国证券监管理论面临的现实挑战丁建臣,孙晓杰,庞小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29)摘要:文章基于传统证券监管理论面临各种现实困境的实际情况,对证券监管理论进行了分析与梳理,报告了我国证券监管理论面临的现实挑战。
通过理论联系现实的方法,得出了证券监管理论中的公共利益论、监管俘获论、监管经济论、监管辩证论以及监管激励论的渊源与精髓;分析了我国证券监管理论面临的主要挑战:监管寻租挑战公共利益论,投资者权益受损挑战监管俘获论,监管力度不足挑战监管经济论,监管滞后挑战监管辩证论,吹哨人制度缺失挑战监管激励论。
针对严峻现实问题,提出了加快证券监管转型步伐,健全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大证券执法力度,加速证券监管手段创新,适时引入吹哨人制度等政策建议,对提升我国证券监管效率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证券监管;金融监管;资本市场;信息公开;金融创新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16)01-0078-05On the Real Challenges of Security Supervision Theory in ChinaDING Jian-chen,SUN Xiao-jie,PANG Xiao-feng(School of Finance,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ecurities regulation theories,which are facing the realistic challenges,the securities supervision theories are analyzed,and the practical challenges are reported.Through combining theory with reality,the core and source of the securities regulation theories are concluded,including public interest theory,regulatory capture theory,economic theory of regulation,supervision the origin and essenc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regulation incentive theory.Then,the main challenges are analyzed,including the challenging the public interest theory from supervision and rent-seeking,damaging the inves-tors'interests to challenge the regulatory capture theory,being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on economic challenges,lagging regulation to challenge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being lack of incentive regulation to challenge whistle system theory.To deal with the grim reality of the challenge,the recommends are provided,including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ecurities supervision,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protection for investors,strengthening the securities law enforcement,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introducing whistle blowing system timely.These recommendations contain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securities regulatory.Key words:Security supervision;Financial regulation;Capital market;Information disclosure;Financial innovation收稿日期:2015-09-12基金项目:201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3YJA790011)。
作者简介:丁建臣(1962-),男,黑龙江牡丹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监管、公共政策等研究;孙晓杰(1986-),男,山东烟台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监管、公共政策等;庞小凤(1984-),女,山西吕梁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监管、公共政策等。
提供了有力支撑,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和居民投资方式,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
但是,我国证券监管相对不足,证券黑幕不断。
从早期的“3.27国债期货风波”到2015年的“中信证券高管集中被查”以及“证监会高层内幕交易”等,都拷问着我国证券监管的有效性。
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末,我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2797家,股票总市值达60多亿,上证综指由2015年年初的3350点,上涨到6月份5178点,涨幅达54.6%,后经过两周跌至3373点,股市暴跌,证券投资者损失巨大,证监会多次出台救市政策,配合公安部打击股市做空,限制高管抛售。
股市暴跌对证券监管理论提出了更多挑战。
作为典型的新兴转轨市场,我国证券市场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仍面临监管理论研究不足、制度支撑不够和人才储备不足等诸多现实挑战。
传统证券监管理论的公共利益论、监管俘获论、监管经济论、监管辩证论和监管激励论难以回答监管寻租、投资者权益受损、监管力度不足、监管滞后、吹哨人制度缺失等现象。
践行证券市场“三公”原则,适时填补监管真空,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提高监管效率,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证券监管理论的渊源与精髓1.公共利益论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自由主义盛行并占据统治地位,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备受推崇。
以古典经济学为代表,他们主张“看不见的手”的魔力与市场机制的完美结合,信奉金融业的自由经营。
然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给西方国家造成巨大冲击,给金融业鸣响警钟,证券监管理论关注的方向和重点也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溯源于庇古等有关福利经济学的公共利益论始终是主流的监管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具有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特征,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难以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监管是有效的,政府有能力代表公共利益,通过监管干预微观金融主体的活动,弥补市场现实条件与理想条件之间的差距,控制交易成本,减少市场摩擦,防止垄断、市场操纵和欺诈等行为来解决市场失灵等问题。
该理论的精髓是政府是利他主义者,可以以很低或零成本对证券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弥补市场失灵,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公共利益理论虽然肯定了在市场失灵下监管的原因和目的,但公共利益的范围很难界定且将监管者自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故政府能否真正代表公共利益、管制是否有效等一直备受质疑。
监管者是有限理性的,证券监管者往往会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监管不公平与监管效率下降相互交织,并不能完全有效地保护公共利益。
传统政府管制理论的精髓在于,虽然肯定了政府干预市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政府管制成本是否为零、能否真正代表公共利益等一直备受质疑。
经济现实无情地驳斥了该理论,比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反映出证券监管往往不够理性,监管机构与相关利益集团勾结,导致证券市场“道德风险”频发,无法有效保护公共利益,即使体现“公共利益”也是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公共利益,例如美国金融危机中让雷曼兄弟破产,而高盛等却能够获得政府资助,甚至扭亏为盈。
2.监管俘获论根据公共利益论,监管应致力于实现抑制垄断、降低外部成本,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等目的。
为此监管应主要集中在垄断程度高、外部性强的领域。
但实证调查表明受到监管的行业基本不是垄断行业。
此外,该理论并没有解释监管的具体执行过程,也没能够反映出监管部门与被监管单位之间关系密切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鉴于现实中监管机构并不能真正维护公众利益,监管政策效力日渐微弱,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监管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了监管俘获论。
其中,斯蒂格勒(Stigler)基于供求分析模式,探讨了政治市场上的管制行为,利益集团通常控制和利用大量的资金和专用技术,对政府和公众施加影响,迫使监管者成为俘虏对象,扭曲了监管格局。
监管俘获论的精髓是监管与公共利益无关,监管仅仅是被监管者俘获的产物。
受监管的利益集团对监管者有特殊影响力,监管者存在各种利己动机,成为监管俘虏论的现实理论基础。
至此,在维护公共利益的旗帜下,监管变成利益集团攫取自身利益的工具。
与该理论相近,夏特夫(R.Chatov)提出了监管生命周期模型,它将监管生命周期分为产生期、青春期、成熟期和老化期四个阶段。
在产生期,公众迫切要求监管者管制有损公共利益的现象,监管由此产生;在青春期,监管机构忠于职守但随着时间推移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冲突凸显,监管机构往往因为严格监管而孤立无援;在成熟期,监管者不断按照利益集团指令行事,以缓和与被监管者关系,监管者逐渐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在老化期,监管者完全将公共利益抛之脑后,监管机构最终被俘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