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为你打开一扇门》精品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1苏教版

为你打开一扇门预习:一、按照要求读课文:1、初读课文,标注节次,生字注音。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三读课文,在笔记本写上疑难问题。
二、完成预习书面作业:1、抄写词语2遍憧憬、裨益、诠释、潜移默化、危言耸听、千姿百态2、打开文学这扇门,里面的世界有哪些新奇美妙的风景?摘录原文词句回答。
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文学的魅力和作用2、分析文章巧妙的结构教学方法:朗读、赏析教学课时:两课时。
流程设计:一、导入。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打开它们,走进去,就能发现大自然和人世间许许多多奇妙的景象,文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扇大门。
(板书)关于这篇课文,有人说过这样三句话:这篇文章的语言是多么美妙啊!这篇文章描述的门里的世界是多么奇妙啊!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是多么巧妙啊!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三句话来学习课文。
二、这篇文章的语言是多么美妙啊!1、积累一批雅词。
迷醉探求凝聚憧憬结晶风景线新奇美妙潜移默化危言耸听大有裨益2、欣赏一个文题。
课文的标题《为你打开一扇门》,特别吸引人,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讲析: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你”第二人称,亲切自然;“门”,还是全文的线索。
3、品读一个美句。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结合学生的阅读积累,讲析。
如:《三国演义》就反映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历史……分析修辞及作用,明确:比喻,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排比,增强语言表达的气势。
三、这篇文章描述的门里的世界是多么奇妙啊!主问题:打开文学这扇门,里面的世界有哪些新奇美妙的风景?走进文学这扇门,你将得到什么收获?要求:用摘录原文词句方法回答问题。
讲析:摘录课文中现成的词语或者句子来回答问题,是一种解答问题的方法,要注意摘录时的完整。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为你打开一扇门》精品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字词,提高朗读水平培养语感,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求真、向善、审美的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生的重大意义,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难点理解文学在作者笔下的内涵,感悟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生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由门导入,教师出示门的图片:这是一扇什么门?(学生可能答:教室的门,家里的门,图书馆的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如打开家里的门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打开教室的门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去感受学习的快乐……,然后再由现实的门启发学生联想到其他抽像的门如艺术的门等。
2.揭题质疑:看了“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你觉得以这个为题有什么好处?3.认识作者。
二、揭示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熟读课文。
2.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自学指导一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每人把课文读两遍,读完后把本课中遇到的生字词用笔在文中圈画出来,再反复把这些生字词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借助书下注释或词典自己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准备向同学或老师提问。
四、词语积累。
徘徊、诠释、憧憬、裨益、危言耸听、潜移默化、风俗画、智商、野蛮人(读写,说一说词语意思)作业与练习①抄写词语②朗读课文,选择优美的语句背诵积累。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揣摩语言文字,探究笔下的文学世界五彩缤纷。
2.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积累佳句。
2.过程与方法在品读中探究作者笔下的文学世界五彩缤纷,赏析语句,在有感情的诵读中积累好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文学作品对人生的意义,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苏教版★任务分析本是一篇精美短,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精妙的采,因此教学本,要着重通过朗读和揣摩理解作者对学独到而精辟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领略学的魅力,接受学的熏陶,从而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另外要让学生细细品味散诗般的语言,从而感受学的作用和价值,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启示。
还要创造一定的条和环境,让学生积累中丰富的词汇,体会用语准确灵活,多用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等特点,促进学生怀着满腔的激情去打开学之门。
★教学目标⒈能通畅地朗读,并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学的特征、内涵和价值。
⒉能结合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说说对中“高智商的野蛮人”含义的理解。
⒊能说出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并模仿中语句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理解学的价值,说出自己对学的感悟。
模仿中排比句独立写作。
★前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了解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前朗读。
★时安排1时★教学内容理解内容,说出学的特点和作用,能结合作者阐述的观点谈出自己对学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世界上有各种各种的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每扇门里都有一个神奇的小小世界。
推开家里的门,我们能感受到家的温馨;推开博物馆的门,琳琅满目的古代陈列物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化的博大精深。
今天让我们学习赵丽宏”>习赵丽宏先生的一篇——《为你打开一扇门》,看看他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
二、熟悉作者。
⒈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赵丽宏”>赵丽宏先生。
哪位同学介绍一下?补充:赵丽宏,散家,诗人。
上海市人,191年出生于上海。
“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系,1982年初毕业。
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集、诗集、报告学集等共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台湾和国外出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3 苏教版

教学内容《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完成生字词的辨识以及成语的积累。
2.感知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的语言。
3.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增强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通览全书。
今天,是我们进入中学的第一堂语文课,我看到在座一个个聪明可爱的新同学大家都捧着崭新的语文课本,我们每个人都很愉快。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语文这个五彩缤纷、美妙而广阔的天地里快乐地遨游吧!请同学们翻开第1页《目录》,仔细浏览后思考:(1)这本语文书分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2)每个单元里又分设了一些不同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明确:(1)计6个单元,分别是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
(2)每个单元除了课文,还有诵读欣赏、写作、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名著阅读与推荐等。
通过目录的浏览,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本薄薄的语文书所包含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初中语文呢?请同学们翻开扉页,朗读《致同学》这一段文字,在文中划出你想要的答案。
(学生朗读文字)二、文题解密,初步识文。
1、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为我们所传颂,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游园不值》就是这文学瑰宝中的一株奇葩。
哪位同学愿意为全班同学吟诵这首诗呢?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①(如果有学生吟诵就让学生吟诵,并给予肯定)那你能为大家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吗?②(如果没有学生吟诵,老师自己吟诵)这首诗讲的是,诗人穿着木屐,沿着长满青苔的小路,来到花园门口,轻轻的扣着柴门,但门始终没有打开,所以诗人没能进入花园里去欣赏满园的春色,他有点怅然,正要转身回去,突然望见一枝鲜艳夺目的红杏伸到墙外来,本来失望的他感到些许的安慰,由衷地感叹到:“高高的院墙是挡不住春色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1《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苏教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目标:1、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学习运用这些修辞方法。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文学作品中优美丰富的语言,学习做好语言的积累。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语言文字蕴含的丰富内容,学习文中修辞手法和对话方式的运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世博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门,现在同样有一扇大门向大家敞开着,大家想不想踏进这扇大门呢?(想)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翻开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跟随作家赵丽宏一起走进一片神奇快乐的大门。
二、检查预习1、注音:诠释(quán shì)憧憬(chōng jǐng)裨益(bì yì)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2、注释:诠释:说明,解释。
诠,详尽解释、阐明。
憧憬:向往。
裨益:益处。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其他方面的影响、感化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三、朗读训练1、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要求: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开展朗读比赛。
要求:同学们用心倾听,评选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同时教师对没有获胜的选手要予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四、解题1、标题中的“你”指的是谁?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大门?明确:青少年读者。
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
2、这篇课文的标题特别吸引人,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这篇课文的标题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①标题醒目;②恰当运用了比喻;③设计了悬念;④用“你”表示亲切地对话。
五、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课文的题眼是“打开”二字,围绕它,文章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明确:“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2、课文共五段,可分为几个部分?请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大意。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为你打开一扇门》精品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阐述道理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本文丰富多彩的词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理解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
2.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二、导入:提到文学,大家应该不会陌生。
当你还在摇篮中时,便听过妈妈讲述的《小红帽》《丑小鸭》……其实从那时开始你就与文学牵上了手,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已经能自己断断续续的讲述故事,会专注于一个个精彩的动画片,会用稚嫩的嗓音朗诵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会迷恋于一本本大部头……文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请问你看过什么文学书籍?给你印象最深刻文学作品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文学形象是谁?小结:名人名作家,无不是从小就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真切地感受文学的力量和魅力。
当读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情不自禁的产生写作的欲望,由读到写的一个飞跃。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和作家赵丽宏先生一起来推开这扇文学之门,真切的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初读,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2.教师范读或全班齐读思考:题目中的“你”是谁?“门”指什么?这个标题好不好?你能不能再换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题:为青少年打开一扇文学之门,让青少年登堂入室,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
(比喻:“窗”透过窗,我们能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但“窗”不能象门是供人进出的,而只能站在旁边眺望,倘若跳窗而入,就是小偷了;“长生果”侧重于书对人的成长的作用;“阶梯”,促进人,社会的发展进步;“面包”精神食粮,侧重对人成长的作用。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篇结构一(1—2)由门谈起,引入话题。
1、由“门”引出话题。
2、由门能打开及如何打开。
二(3—4)论述打开文学之门的意义。
三(5)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5课《为你打开一扇门》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运用拓展(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揭示了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敦促人们要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自觉地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地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
阐明了文学的神奇和圣洁,把对文学的认识深入一步,勉励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文学,告诫人们切不可将文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
4.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形象地把人们生活的时间、空间比做舞台,把不同的人生比做是这个舞台上演出的一幕幕悲喜剧……文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了五彩的人生,把人生的种种意韵一幕幕地诠释出来,让我们在笑声中、在热泪中感受生活、融入生活,感悟生活的真理,扬起生活的风帆。
同样现在有扇门非常重要的门向大家开着,这就是作家赵丽宏给大家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引领大家徜徉文学这块神奇快乐的园地。同学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态度呢?(启发学生思考)
(2)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分钟)自探提示:1.打开了一扇怎样的门?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展示
评价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2.教师拨或精讲。A、:课文围绕一个“门”字,先议论大门(1-2段):各种各样的大门。再初识文学之大门(3-4段):缩小范围,介绍自己对文学之门的理解,认识文学之门。最后打开大门(5段):明确打开文学大门,便会有所收获。这三层逐层深入,使读者渐入佳境。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为你打开一扇门》精品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五为你打开一扇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文学作品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习本文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述道理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2.学习本文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述道理的方法。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
确实,门是神奇的东西。
我们总是对门后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一旦打开必得到一个新的天地。
今天,我们将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赵丽宏,散文家、诗人。
现为某某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某某和国外出版。
2.了解背景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和某某教育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言的节录。
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
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
这套文库2000年已出版。
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
3.关于体裁序言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
序,也叫作“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
它一般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
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作“后序”。
二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
4.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无聊.(liáo)诠.释(quán)缩.影(suō)裨.益(bì) 帷.幕(wéi) 凝.聚(níng)徘徊..(chōng jǐng)..(pái huái) 憧憬5.解释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为你打开一扇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文学作品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习本文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述道理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2.学习本文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述道理的方法。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
确实,门是神奇的东西。
我们总是对门后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一旦打开必得到一个新的天地。
今天,我们将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赵丽宏,散文家、诗人。
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台湾和国外出版。
2.了解背景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言的节录。
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
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
这套文库2000年已出版。
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
3.关于体裁序言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
序,也叫作“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
它一般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
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作“后序”。
二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
4.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无聊.(liáo)诠.释(quán)缩.影(suō)裨.益(bì) 帷.幕(wéi) 凝.聚(níng)徘徊..(chōng jǐng)..(pái huái) 憧憬5.解释词语。
浏览:大略地看。
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由于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诠释:说明,解释。
诠,详尽解释、阐明。
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特征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风俗画:用当时社会风俗以及日常生活做题材的绘画。
憧憬:向往。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6.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2):由门谈起,引入话题。
第二部分(3~4):论述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5):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
三、合作探究(一)理解题目课文题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义?明确:题目“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即文学这扇大门,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
用“门”来比喻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总体来看,“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字面意思是为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青少年由此进入文学殿堂,尽情领略文学这一领域的无限风光。
(二)分析结构本文层次清楚,前后照应,请结合标题说说课文的结构特点。
明确:“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题眼是“打开”二字。
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
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由“门”谈起,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描绘门内的新奇美妙。
第三、四自然段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和魅力,使青少年对文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激起青少年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最后一个自然段鼓励他们去打开这扇门。
这样,在内容上相辅相成,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可谓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三)探究写法1.文章是如何巧设悬念,引人入胜的?明确:文章开头由“门”引入话题。
首句“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给人一个疑问——哪来那么多的门,为什么这些门都关闭着?由此激发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
紧接着“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给人第二个疑问——世界上有哪些未知的领域,都是什么?这激起读者探究的欲望,然后用“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第三个疑问——二者所产生的感受和结果竟会截然相反,这是为什么?这种种疑团无疑会深深打动青少年读者的心灵,激起他们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的强烈愿望。
这种层层设疑、巧设悬念的技法,可谓妙笔生花。
2.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找出来。
明确: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3.细读中心句,结合前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的。
明确:作者先从反面阐述,指出对文学一无所知的人,不管他的学位有多高,“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道出了对文学一无所知的人的本质特征。
然后从正面说明了文学与每个现代人的切身联系及其巨大作用,为青少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板书设计门——文学之门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由门打开文学鼓励人们走谈起之门的意义进文学的大门五、课外拓展请在下边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①我想叩开文学之门,因为它可以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想叩开________________之门,因为它可以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成为文明人②科学掌握科学知识,造福人类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
2.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
课文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技巧。
二、自主预习作者与青少年的对话运用了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何好处?明确:作者以和青少年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便于直接抒情,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合作探究(一)品析语言1.本文作者是当代散文家,善用修辞,文采飞扬,整篇文章生动形象,产生“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艺术效果。
请就文中比喻、排比两种修辞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1)比喻:“为你打开一扇门”,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并且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给人一种神秘感,产生探究的欲望。
(2)排比:“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
2.本文的词汇丰富多彩,用语灵活多变,这些是怎样体现的?明确: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
如“世界”一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内涵,“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前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后一个“世界”则指领域。
又如,第二人称代词“你”在课文中指代青少年读者,语气亲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品味情感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作者是当代散文家、诗人,对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喜爱和感悟。
用文学的语言来描绘文学,关键在于对文学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的实质又在于作者对青少年读者的关心和信赖,由此而转化为亲切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使青少年读者爱不释手,备受鼓舞。
四、板书设计词汇丰富多彩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亲切的语气真挚的情感文学的魅力五、课外拓展文学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陶醉、沉迷。
那么作者的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共鸣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用文学作品实例来帮助理解。
明确:课文第四自然段开头两句,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优秀文学作品同“历史”“时代”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上古文学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认识;《水浒传》是一部社会生活画卷,让我们了解了我国历史上农民从起义到失败的经过及起义失败的原因,看到了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目睹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感受了北宋末年市民阶层的社会理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