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1 白鹭(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白鹭》【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白鹭》【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白鹭》【优质教案】一、课文内容概述1. 课文主要内容《白鹭》是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白鹭在湖边觅食的生动场景。

2. 教学目标1.了解白鹭的生活习性;2.学习描述动物的方法和技巧;3.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描述动物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白鹭的生活习性有具体的了解;2.学生能够描述动物的方法准确、生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本《白鹭》•多媒体设备2. 教学环境•教室3. 教学工具•课件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白鹭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激发学生思考。

2. 学习课文第一段学生认读课文,老师逐句解释,注重生字解释和段落整体理解。

第二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带领学生分析文字描写的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通过课文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4. 作文训练要求学生以白鹭为主题,写一篇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文,以展现学生对白鹭的了解,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作文,并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及时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做出改进。

以上是对《白鹭》这一优质教案的详细分析,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学实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白鹭》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白鹭》教学设计教案

1.白鹭【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鹭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

5.了解作者开头和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以及开头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一)动物世界是一个奇妙世界,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了解吗?(二)我们将一同走进动物世界,阅读郭沫若的《白鹭》,感受白鹭的奇妙吧。

(三)板书课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顺课文。

(一)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小组汇报交流。

(三)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指名回答)1.关于生字,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2.多音字辨析。

3.理解词义。

精巧、悠然、铿锵4.关于内容。

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与优雅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文章的脉络:第一部分(1~3):概括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4~8):具体描写了白鹭的美丽色彩和优雅的姿态。

第三部分(9):总结全文,赞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三、再读课文。

(一)学生自读、质疑问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二)小组讨论交流。

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文章结构紧凑,更突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一)听写生字,理解词语。

(二)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

二、朗读、欣赏。

(一)学生自读、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白鹭?突出白鹭的哪些特点?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汇报。

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描写白鹭。

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白鹭的特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通用9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通用9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通用9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篇1教材理解《白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材的精致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到处都表现了郭沫若先生对它的宠爱。

针对对这堂课的教学,旨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教给学生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写作中能敏捷运用。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白鹭的美,感受语言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酷爱。

设计理念统编教材注意不仅仅是学问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驾驭,以及看法、情感和价值观的培育形成。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语用,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练习说话,并让学生实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运用多种手段切实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感悟美、观赏美、表达美,最重要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让学生驾驭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能敏捷运用。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 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酷爱。

4.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1.(课件出示白鹭图片)同学们,你们喜爱鸟吗?喜爱哪种鸟呢?为什么?2. 图片上的鸟你们相识吗?它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鸟。

叫白鹭,你们看到它的第一感觉是什么?3.这节课我们一起观赏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专心走近白鹭、感受白鹭!(板书课题)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致美”1.白鹭这种很常见的鸟,在郭沫若眼中却是一首----“精致的诗”。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教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白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

课文插图采用中国水墨画风格,图文相得益彰,意蕴隽永,再现了白鹭钓鱼时的闲适、闲立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空灵,展现量白鹭如诗如画的美。

插图与课文描绘的已经极为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鹭之美。

《白鹭》这篇散文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过于夸张的渲染,但是正是运用了一些朴素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开始,先拿白鹭与白鹤、朱鹭和苍鹭作对比,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突出白鹭独特的美;接着引用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相同句式“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来说明白鹭的颜色与身形完美无瑕,恰到好处;三处白鹭活动的场景描写,又把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和谐、灵动的世界,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值得注意的是贯穿全文始终的是“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从外表的完美之态到内在的高洁之性,从悠然超凡的静到灵巧雀跃的动,字字饱含深情,句句蕴含浓意,值得引导学生想象、领悟、回味。

【学习目标】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读准“宜”;会写“嫌、框、匣”等11个字。

借助图片、相关知识介绍理解“蓑毛、分、忽”的含义。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排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2.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白鹭》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白鹭》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白鹭》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课文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文中的描写细致入微,从多个角度展现了白鹭的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中平凡而美好事物的独特观察与感悟。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

正确读写“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 借助文中的描写,在脑海中构建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认识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鹭的美。

2. 学习作者描写白鹭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 体会作者对平凡事物中蕴含的美的独特发现与感受,并能在生活中发现类似的美。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语速、重音等,如描写白鹭外形美的段落,读的时候语速可稍慢,重音落在表现白鹭精巧特点的词语上。

2.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讲解白鹭觅食、栖息、飞行的段落时,播放相应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白鹭的动态美。

3. 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白鹭的美的?”“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1《白鹭》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1《白鹭》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1《白鹭》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白鹭》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描绘了一幅白鹭捕鱼图,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学习《白鹭》,使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能够感知到文章所描绘的景象。

但是,对于文章中一些优美的语句,可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外,学生可能对白鹭这种鸟类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了解白鹭的生活习性,增加他们的生物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了解白鹭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了解白鹭的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感受散文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音乐等手段,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白鹭图片、相关音频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用具:准备教材、教案、听课笔记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白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白鹭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白鹭》》教案+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白鹭》》教案+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白鹭》》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白鹭》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

作者郭沫若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白鹭图,表现了白鹭的美,同时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进行语言训练和情感教育的良好教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散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表达、欣赏散文语言美方面还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对自然界的生物,特别是鸟类,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一定的预习和准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会生字词,会用“清闲”“钓鱼”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感受白鹭的美,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怀,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欣赏散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世界。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情感。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白鹭的特点,搜集有关白鹭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教学用具:课件、图片、音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白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白鹭的美。

提问:“你们觉得白鹭怎么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作者为什么喜欢白鹭?”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5篇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5篇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课文详细描述了白鹭的外貌、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结构,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白鹭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白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白鹭的特点。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导生字词的正确读音。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白鹭的特点。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是如何描绘白鹭的?白鹭与人类的关系如何?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白鹭的特点。

3.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只白鹭,你会怎么向人们介绍自己?答案:1. 抄写生字词略。

2. 示例:白鹭是一种高贵的鸟类,它的羽毛洁白如雪,身材修长,生活在湖泊、沼泽地带。

3. 示例:大家好,我是一只白鹭。

我生活在美丽的湖泊边,喜欢在晨曦中翩翩起舞。

我的羽毛洁白如雪,身材修长,是人们喜爱的观赏鸟类。

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本单元以“花鸟”为主题,包含《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 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所选的 4篇课文通过描述不同的事物,寄寓了不同的情感。

教学时以读为主,边读边理解,感受并积累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和句子。

“口语交际”教学要关注“讨论”和“汇报”,培养听众意识。

习作是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写写它的样子,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心爱之物等,写出自己对这一事物独有的感受。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比较、背诵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积累古诗词。

3.正确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感受诗人1 白鹭1.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及“精巧、配合、身段”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喜欢的段落。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5.了解作者通过写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重点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难点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表达。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初读。

教师要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嗜”是翘舌音;“嫌”是前鼻音,“框”是后鼻音;“宜”是二声,不要读成四声;“匣”的读音是“xi á”,不要读成“jiá”。

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生读通、读顺,如“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读完之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每一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楚各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要会概括6~8自然段描写白鹭生活的三幅画面内容。

品读重点句段,理解作者的喜爱之情。

根据五年级的阅读要求,要联系全篇,充分理解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前后呼应的写法。

3.表达运用。

借物抒情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事物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作者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美、生活画面美,抒发了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效仿学习。

1.预习提纲(1)搜集与白鹭有关的资料和古诗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自己喜欢的地方标注出来。

(4)抄写生字并组词。

2.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赏读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美。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让学生说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2)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背一背)你从这两句诗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也叫鹭鸶,腿很长,全身羽毛雪白,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

3.课件出示杜牧的诗句: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请学生自由朗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预设:白鹭身穿雪白的衣裳,长着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

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

突然,它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青山,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白鹭》。

(齐读课题)出示图片让学生在感性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介绍诗文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白鹭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家眼里的白鹭形象,为全文的品读打下基础。

尤其是对杜牧诗句的介绍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气氛,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本课生字词。

鹭嫌黛嵌匣嗜适宜白鹤嫌弃朱红嵌入玻璃框镜匣哨子恩惠韵味(2)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

预设:“嫌、韵”是前鼻音,“框”是后鼻音;“宜”是二声,不要读成四声;“匣”的读音是“xiá”,不要读成“jiá”。

(3)齐读生字词。

(4)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5)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读好这两个句子。

相机指导学生读书,并通过带读、齐读等方式,读好排比句、反问句。

这篇文章生字词较多,所以认识生字、新词不能轻视,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三、走近白鹭,感悟“精巧”美。

过渡: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走近白鹭,看看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为什么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的诗)1.读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朗读第1~5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2.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1)课件出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①引导学生抓住“色素”“配合”“身段”“适宜”这几个关键词,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图片,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②第2自然段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2)课件出示: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白鹤朱鹭苍鹭①观察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图片,抓住“生硬”“太不寻常”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

②在朗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③第3自然段对比描写: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较,突出其独特的精巧美和寻常美。

(3)课件出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①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结合课文“雪白”“流线型”“铁色”“青色”这几个关键词语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个排比句,说出白鹭的外形美。

②在朗读中体会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③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巧夺天工!小结:是呀,难怪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如诗一般的精巧美。

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的外形美。

无须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赘述,从课文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白鹭外形的美丽。

着重紧扣第5自然段中具体描写白鹭外形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品词析句,在图文结合中,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受白鹭美在色彩搭配和谐,美在身段大小适宜。

这样,学生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

四、布置作业。

1.认清生字的字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分,如:“宜”字下面是“且”,不要多写一横。

2.描红、临写生字。

注意生字的笔顺规则,“嫌”的笔顺是“”;“匣”的笔顺是“”,最后一笔是竖折。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通过描红、临写生字,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第2课时课时目标1.给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画面起个名字;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

2.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朗读课文第6~8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并给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分别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总结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认真读一读第6~8自然段,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巩固高年级的阅读要求,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

二、朗读课文,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师范读课文第6~8自然段。

(配轻柔的音乐,约1分钟)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2.指名交流:此刻,你仿佛看到了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3.哪个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读,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共读共悟。

示例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时恬静安详,如诗一般迷人!(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啊,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水田觅食)(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比喻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捉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示例2: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在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望哨吗?(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

的确,作者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

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

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示例3: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