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果园中耕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果实采摘机械手的设计与仿真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1.3 国内研究成果及现状 .......................................................................................... 65
1.4 主要研究的内容 .................................................................................................. 65
果实采摘机械手的设计与仿真
摘要:果实采摘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较低的自动化程度,目前国内水果的采
摘工作主要靠手工完成。21 世纪是农用机械化向智能自动化机械过渡的关键时期,
工业智能自动化对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化、多样化和精确化十分重要。本文针对小
型柑橘进行采摘机械手的设计,实现果实的全程自动化采摘。
本文通过对果实采摘机械手的采摘环境和采摘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六自由
manipulator, and puts forwards to a six-degree-of- freedom small citrus picking series
manipulator.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ree kinds of end executor mechanical structure,
果园生产机械的选型与配备

果园生产机械的选型与配备优质果品生产工艺复杂,要求精耕细作,劳力消耗多,包括耕整、施肥、中耕除草、植保、灌溉、采摘、运输、藤干掩埋等主要环节。
现阶段,应积极推广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技术,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在机具的选型配备上,要坚持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1、耕作动力机械动力机械是田间作业机具的配套主机,是实现机械化生产的关键,选用的主机要一机多用,要有较高的机具配套比。
根据果园生产空间狭小(行距1.5~3.0m)和本区土壤盐碱粘重(土壤比阻1.0~1.2kg/cm²)的特点,适宜选用机身小巧,相对动力大、操作灵活的园田微型耕作机(简称微耕机),其外形尺寸≤1500×500×1100mm,配套动力为6~7马力汽油机或柴油机,整机重量≤100kg,并能依需要调节扶手的高低左右位置,配套相关机具能完成多项作业(机具配套比1:6以上)。
本区推选机型为中韩合资沈阳产金牛―6型微耕机和天津产禾丰―6型微耕机,其配备标准为单机负荷面积50亩。
2、耕整作业机具土壤耕整的作用是抗旱保墒、疏松土壤、消灭杂草、残株、恢复地力、提高土壤肥力。
耕整采用旋耕、犁耕均可,其耕深10~15cm,旋耕采用阻力式或后置式旋耕机,耕幅为60~100cm;犁耕机具为1L―220型单铧犁或双向犁,其配套动力均为6马力微耕机,行间耕宽以不损伤果树根系为宜。
其生产率为旋耕0.8~1.2亩/小时,犁耕0.4~0.5亩/小时。
3、化肥深施机具在葡萄及其它果树生长期要根据其长势及土壤肥力情况,经常适时地追施化肥或专用肥,以满足正常生长需要,达到高产稳产。
为提高肥效和节约肥料,要求深施化肥。
对于葡萄种植,采用机械深施化肥,开沟、施肥、覆土一次完成,施肥深度6~12cm,作业时不能损伤根系,为根侧深施肥。
常用机型为与微耕机配套的单行施肥机,其生产率为6~8亩/小时。
4、中耕除草机具中耕除草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铲除杂草,蓄水保墒,防止土壤板结碱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避免杂草的争肥、争水,以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
手扶式轻型多功能旋耕机设计

张伟等.农业机械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李宝筏.农业机械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上、下).农业出版社
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应符合学校教务部门规定的质量、数量、格式等方面的要求。
三、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欧阳振中.怎样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赵秀珍,杨小玲.科技论文写作教程.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钱绍昌编著.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概要.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
3、总体设计;
4、结构总装图设计;
5、零件工作图设计;
6、设计计算说明书;
7、使用说明书;
8、毕业答辩。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应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研究、解决工作、生活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备独立思考和组织协作能力;能正确地检索、查阅、参考、引用中外科技文献和学术资料(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3篇);积极采用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途径,努力提高效率和论文质量;能用一种外国语撰写200-300字的论文内容提要;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勤奋的工作作风,充分地发挥创造力。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桑正中.农业机械学(上、下).中国农业出版社。
R.A凯普勒编,崔引安译.农业机械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日)田中孝.旋耕机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徐灏.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第2版;
其他相关参考文献
多功能果园行走机械的结构设计

动力传给储肥箱 l , l拨动肥料下落到土壤里。 如果不施肥 , 可将
储肥箱 l关闭 。 1
( 转 第3 页 ) 下 8
技 术 研 发
T C oL E HN oGY A D RK N m ET
Vo .9No5 2 1 1 1 .,0 2
技术 , 以为了整体业务水平的连续性 , 所 工作人员不适宜做频
巡视 维 护 。
繁变动。这有利于骨干人员的培养 以及变 电站的发展 。
3 沙 头 角 变 电 站设 备 改 造 与 维护
31 沙头 角变 电 站设 备 运 行 现 状 .
沙头角变 电站是 10k 变 电站 , 1 V 户外 型变 电站 , 一次设备
断路器是S 6 F ,开关 机构为充油机构和弹簧储能机构混 用 , 其
43 喷 药 .
来源 , 配备相应农机具 , 可进行耕地 、 施肥 、 割草 、 果树林喷洒农
药、 采摘平 台和果 园运输等多种作业 , 提高了效率 。 本机基本采
在牵引架6 处悬架拖车8 ,用皮带将小带轮4 的动力传给喷 雾机 , 带动喷雾剂工作 , 实用喷头1 完成喷药工作 。 0
44 采 摘 .
源侧 , 将造成电源侧短路 , 使上一级断路器Q O  ̄ , 大了事 F D闸 扩
故停 电范 围。若先拉负荷侧隔离开关 Q 2 则弧关短路点在 断 S,
点, 优化管理制度 , 引进先进 的通信和微 机技术 , 改造 电网, 更 新设备将会促进变电站更稳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
路器 的负荷侧 , 保护装 置动作使断路器 。 1 闸, F跳 其他设备 可
32 设备巡视方面 .2 . 由于设备 自动化程度低 , 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设备巡视 , 巡检人员要根据设备巡视记 录表的项 目, 按照制 定的巡视路线 进行巡视 , 做好详细记录。在沙头角 , 月为鸟患期 , 并 3—5 沙头 角变电站构架或主变的一些构架上容易出现鸟筑巢 , 需要加强
机械农耕设计方案范文

机械农耕设计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越来越重视机械化农耕。
传统的人工劳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机械化农耕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机械化农耕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机械化农耕的意义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机械化农耕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
农民在使用机械设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实现“一人多机”、“一机多用”的效果。
2. 降低劳动成本。
机械化农耕可以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传统的农耕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而机械化农耕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破坏,保护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机械化农耕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设备技术水平低。
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往往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农民对高效、精准农耕的需求。
2. 机械化农耕服务水平不高。
我国的农机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民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往往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无法充分发挥农机设备的效益。
3. 农机设备更新换代缓慢。
我国的农机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农机设备更新不及时,导致农机化水平无法有效提升。
四、机械化农耕的设计方案为了提高机械化农耕的效率和水平,我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机械化农耕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新型机械设备。
针对传统的农机设备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一套新型的机械设备,包括播种机、收割机、翻地机、除草机等。
这些设备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能够满足农民对高效、精准农耕的需求。
2. 建设农机化服务体系。
为了提高机械化农耕的服务水平,我还设计了一套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包括设立农机化服务站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农机设备维修和保养等服务。
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三维建模CAD图纸)

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三维建模CAD图纸)1 绪论?1.1?插秧机发展历史中国传统的插秧工具秧马和莳扶, 已有近千年的使用历史。
宋代苏轼曾作“秧马歌” ,叙说了湖北农民使用秧马的情景。
使用莳扶可以代替手工分秧, 并将秧苗梳入泥中定植,直至 20世纪 50年代,某些地区仍在使用。
中国水稻插秧机的研制工作始于1953 年。
1956 年在莳扶分秧方式的启发下,首次提出群体逐次分格取秧、直接栽插的秧苗分插原理,从而在水稻插秧机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研制出水稻拔取苗移栽的第一代样机。
到 1960 年,各地推荐生产上使用的人力、畜力插秧机已达 21种。
1967 年,第一台自走式机动插秧机“东风-2S”型通过鉴定定型并投入生产,每天可插秧 15~20 亩。
日本于1898年,发表第一个水稻插秧机专利;意大利于1915年开始研究拔秧苗的水稻插秧机,至 50年代已有拖拉机配套的商品出售,但都由于结构复杂、造价高,作业时需用辅助劳力多而未能推广。
日本于 60年代研制带土小苗的栽植技术和相应的水稻插秧机。
1966 年后,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研制成功,促进了插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
?1.2?发展趋势插秧机的研究应该根据各国土质和人口等地区因素,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插秧机,此外,插秧机也要向提高作业效率,提高对秧苗的适应性,提高使用操作性能方向发展。
为了克服漏插、漂秧和钩伤秧等缺陷,今后将通过对送秧、分秧、插秧等工作机构的改进与创新,继续提高插秧质量和对各种秧苗的适应性,同时要研制适用于每穴一株杂交水稻秧苗的新型插秧机;研究提高工作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如实现自动装秧及故障自动停机等的途径;进一步完善包括育秧在内的水稻全套种植机械化体系,提高非插秧季节水稻插秧机的综合利用程度。
2 插秧机总体介绍?2.1? 插秧机总体结构和设计原理类型水稻插秧机按适应秧苗的状态分拔洗苗型、带土苗型和两用型。
按动力分为人力插秧机和机动插秧机两类。
手持级速采果机械臂的设计探索

手持级速采果机械臂的设计探索何雨龙(四川农业大学,重庆402260)摘要:采摘水果是费时费力的劳动活。
从节约劳动成本、优化采果效率上来说,开发水果采果机械是十分必要的。
如能在采摘过程中同时完成称重,避免对果实造成二次伤害,那将是果农最期望的。
经过反复试验探索,运用HX711模块对应变电阻输出模拟电压信号变化和模数转换来达到控制机械爪开合和固定悬臂梁称重感应平台单片机数字处理,形成采摘、计重同步完成,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小巧方便,极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手持;机械臂;设计作者简介:何雨龙(1996-),男,重庆江津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技术。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水果消费国。
果树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果园机械的市场需求。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具有称重功能的水果采果机械。
传统的人工采摘并分步称重,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容易造成果实损害。
因此,研制具有称重功能的采果机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采果机械臂设计方案1.1采果机械臂工作流程当采果机系统启动时,通过摄像头将伸缩杆伸向目标果实,机械爪抓取果实,同时通过称重感应平台单片机完成称重,及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目标果实重量。
1.2机械臂组成及工作原理采果机的硬件主要由机械爪、显示屏、摄像机镜头、电子感应平台、伸缩杆等组成。
机械爪有闭合爪和钳爪,通过单片机控制舵机通电实现机械爪角度增减变化,张合角度0~180可实现对任何果实的抓取与释放。
其原理是:舵机控制信号为周期是20ms 的脉宽调制(PWM )信号,脉冲宽度从0.5~2.5ms 呈线性变化。
也就是说,一定的脉冲宽度决定了其输出轴保持的相应角度。
同样,舵机内有一个基准电路,产生周期20ms ,宽度1.5ms 的基准信号,由比较器将外部信号和基准信号加以比较,判断出信号的方向和大小,实现电机任意方向旋转。
2晶体振动电路设计2.1晶体振荡器电路设计STC89C52中有一个构成内部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晶振电路由晶体振荡器y 1和电容器C 1和C 2组成(为了便于叙述,用字母数字加以指代,下同)。
耕地机毕业设计

耕地机毕业设计耕地机毕业设计一、引言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专业技能的考验。
本文将探讨一个有关耕地机的毕业设计,旨在展示设计的过程和思路,以及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二、设计背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耕地机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耕地机存在一些问题,如效率低下、能耗高、操作复杂等。
因此,设计一种高效、节能、易操作的耕地机成为了当务之急。
三、设计目标1. 提高耕地机的耕作效率:通过优化设计,减少耕作时间,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2. 降低耕地机的能耗: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简化耕地机的操作:优化控制系统,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降低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
四、设计方案1. 选用合适的动力系统:通过分析不同动力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最适合耕地机的动力系统,如内燃机、电动机等。
2. 优化耕地机的结构:通过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重量,降低机械摩擦,提高机器的效率和稳定性。
3. 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耕地机的自动化控制,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4. 应用新型材料:采用轻质高强度材料,降低耕地机的重量,提高机器的操控性和耐用性。
5. 设计人性化的操作界面:通过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操作界面,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五、设计实施1. 确定设计所需的材料和零部件,并进行采购。
2. 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时间表,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
3. 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组装,测试各个部件的工作情况。
4. 进行实地试验,对设计的耕地机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5. 完善设计的细节,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修复和调整。
6. 撰写设计报告,总结设计过程和成果。
六、设计成果通过以上的设计和实施,我们成功地开发出一种高效、节能、易操作的耕地机。
该耕地机在实际使用中,耕作效率提高了30%,能耗降低了20%,操作简单方便,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是完成手扶果园中耕机的设计。
采用落料拉深、胀形整形、冲孔挤边工艺。
设计中分析了旋转中耕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中耕机运动分析、中耕机总体设计、传动系统设计、离合器、旋耕刀轴总成、消除传动箱下部漏耕的机构,并绘制了pro/e零件图和装配图,同时绘制了CAD零件图和装配图。
关键词:手扶;果园;旋转中耕机;pro/eAbstract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achieve walking orchard cultivator design. Using blanking、deep drawing、bulging plastic、punching side process. Analysis in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ocess of the rotary cultivator, cultivator movement analysis, overall design, transmission system design, cultivator of the clutch, rotary tillage cutter shaft assembly, mechanism of leakage from lower transmission case, and draw the pro/e detail drawings and assembly drawings, and drawing the CAD detail drawing and assembly drawing.Keywords: W alking The orchard Rotary cultivator pro/e目录摘要 0Abstract (1)1 引言 (4)2 旋转中耕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 (5)2.1 旋转中耕机的类型与一般构造 (5)2.2 旋转中耕机的工作过程 (5)2.3 旋转中耕机的主要工作部件 (6)3 旋转中耕机运动分析 (7)3.1 旋耕刀运动方程 (7)3.2 耕作深度 (8)4 中耕机总体设计 (9)4.1 类型与动力机的选择 (9)4.2 耕幅 (9)4.3 前进速度与刀轴转速 (9)5 传动系统设计 (11)5.1 使用条件分析 (11)5.2 选择蜗杆、涡轮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 (12)5.3 确定传动参数 (12)5.3.1 确定作用在蜗轮上的转矩 (12)5.3.2 确定使用系数 (12)5.3.3 确定材料系数 (12)5.3.4 确定接触系数 (13)5.3.5 确定许用接触应力 (13)5.3.6 计算中心距 (13)5.4 蜗杆与蜗轮的主要参数与几何尺寸 (13)5.4.1 蜗杆 (13)5.4.2 蜗轮 (14)5.4.3轴 (14)6 自动接合式离合器 (16)6.1 离合器的功能 (16)6.2 离心式离合器 (16)6.3 自动接合式离合器构成 (16)7 旋耕刀轴总成 (16)7.1 刀轴总成 (16)7.2 旋耕刀的排列 (17)8 消除传动箱下部漏耕的机构 (18)参考文献 (20)致谢 (21)1 引言中耕作业是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果树生长期间创造有利的条件是保证高产、稳产不可缺少的有效措施。
果园中耕作业主要包括:松土、表土破板结、间苗、除草、追肥及行间开沟培土等。
中耕作业用工量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果园中耕作业占总用工量的比例很大。
果园采用机械中耕,不仅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在于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果园的深中耕、培土、追肥等项中耕作业,由人、畜力进行往往因无法达到作业质量好、管理及时的要求而影响产量。
因此,中耕机的研究,是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生产的需要。
2 旋转中耕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2.1 旋转中耕机的类型与一般构造旋耕机按旋耕刀轴的位置可分为横轴式(卧式)、立轴式(立式)和斜轴式;按与拖拉机的连接方式可分牵引式、悬挂式和直接连结式;按刀轴传动方式可分为中间传动式和侧边传动式。
侧边传动式又分为侧边齿轮传动和侧边链传动两种形式。
图1 总体结构三维图旋耕机主要由机架、传动系统、旋转刀轴、刀片、耕深调节装置、罩壳等组成。
旋耕刀轴由无缝钢管制成,轴的两端焊有轴头,用来和左右支臂销连。
轴上焊有刀座或刀盘,刀座按螺线排列焊在刀轴上供安装刀片;刀盘周边有间距相等的孔位,便于根据农业技术要求安装刀片。
机架是由中央齿轮箱、左右主梁、侧边传动箱和侧板等组成。
侧边传动箱多配置在左侧,因为旋耕机一般在拖拉机上为偏向右侧悬挂,这样两边重量较均衡。
传动系统是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传来的动力经万向节传给中间齿轮箱,再经侧边传动箱驱动刀轴回转,也有直接由中间齿轮箱驱动刀轴回转的。
目前,我国旋耕机系列采用齿轮一链轮和全齿轮传动两种方式。
悬挂架同悬挂犁上的相似。
除此之外,还配有挡泥罩和平土板,用来防止泥土飞溅和进一步碎土,也可保护机务人员的安全,改善劳动条件。
2.2 旋转中耕机的工作过程动力经汽油机输出后传至离合器,离合器在高速运转时将动力传至中间减速箱,中间减速箱将汽油机输出动力改变方向并减速后传递给旋转中耕机的刀轴,并降速到刀轴所需的转速。
旋耕机工作时,刀片等速直线运动。
刀片在切土过程中,先切下圡垡,抛向并撞击罩壳与平土拖板细碎后再落回地表上。
机组不断前进,刀片就连续不断地对为耕地进细碎。
2.3 旋转中耕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刀轴和刀片是旋耕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刀轴主要用于传递动力和安装刀片。
常见的刀片有弯形、凿形和直角刀片。
弯形刀片(分左弯和右弯)有滑切作用,不易缠草,具有松碎土壤和翻土覆盖能力,但功率消耗较大,国内生产的旋耕机大多配有弯形刀片。
凿形刀片入土和松土能力较强,功率消耗小,但易缠草,适用于土质较硬或杂草较少的旱地耕作。
直角刀片的性能同弯刀相近,国内生产和使用的较少。
3 旋转中耕机运动分析3.1 旋耕刀运动方程旋耕机工作时旋耕到一面旋转,一面随旋耕机前进,因此刀片的绝对运动是刀轴旋转和旋耕机前进两种运动的合成,其运动轨迹是摆线。
以卧式正旋转耕机为例,摄刀轴旋转中心为坐标系原点,x 周正向与旋转机前进方向一致,y 轴正向垂直向下,开始时刀片端点位于前方水平位置与x 轴正向重合,则旋耕刀端点运动方程为cos mt x R t ων=+sin y R t ω=式中R ——旋耕刀端点旋转半径;ω——刀耕旋转角速度;mt ν ——旋耕机前进速度;t ——时间。
刀片端点在x 轴与y 轴方向的分速度为/sin mt dx dt R t νωω==-/cos mt dr dt R t νωω==刀片绝对速度υ为υ==其中,p R ων=是旋转耕刀片端点的圆周线速度,令,//p m m R λννων== ,λ称为旋耕速度比,λ的大小对旋耕刀运动轨迹及旋耕机工作状况有重要影响。
因/m R λων=故sin (1sin )x m m R t t ννωωνλω=-=-如λ<1,即 p m νν<,则不论旋耕刀运动到什么位置,均有0x ν>,即刀片端点的水平分速度始终与旋耕机前进方向相同,起运动轨迹是短摆线,这时旋耕刀不能向后切土,而出现刀片端点向前推土的现象,使旋耕机不能正常工作。
如果1λ>,则当旋耕刀转动到一定位置时,就出现 0x ν<,的情况,即刀片端点绝对运动的水平分速度与旋耕机前进方向相反,其运动轨迹为余摆线,旋耕刀能够向后切削土壤。
只要刀片在开始切土时0x ν<,整个切土过程刀刃上切土部分各点的运动轨迹都是余摆线,即其圆周速度p ν 应大于旋耕机前进速度m ν。
3.2 耕作深度设旋耕机旋深为H,由《农业机械学》图2-34和式(2-9)可知sin y R H R t ω=-=则sin ()/t R H R ω=-代入式(2-10),得sin ()x m R t R H ννωω=---要使 <0,必须()m R H νω<-即/m H R νω<-或(11/)H R λ<-4 中耕机总体设计旋转中耕机的总体设计包括类型的选择、中耕机耕幅的确定、前进速度、刀轴转速等内容。
4.1 类型与动力机的选择卧式正转中耕机具有良好的碎土、覆盖绿肥功能和水田适应性耕后地表平整,消耗功率较小,所以使用较为普遍,此旋转中耕机也采用这种类型。
旋转中耕机选择4马力汽油机作为本机的动力。
该机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灵活、机动性强、工作可靠性高。
4.2 耕幅耕幅与拖拉机的功率有关,并影响中耕机与拖拉机的配置方式。
行间中耕机的工作幅宽,一般采用 1.2、2.8、4.2、5.4(5.6)、8.4等,同时中耕的行数为4、6、8 或12行。
行间中耕机也可根据播种时的作用方法,采用联接器进行多台联接作业。
中耕作物的行距是根据各种作物的农业技术要求确定的因此行间中耕机的行距调节范围应能适应所进行中耕的作物要求。
根据果园植物要求,设计机组工作四行,则初步选取工作幅宽 B =60cm。
图2 汽油机参数4.3 前进速度与刀轴转速由于各种作业机械只能以一定范围的速度工作,才能获得较好的作业质量,所以机组的作业速度受农业技术要求和作业机械适宜速度范围等条件的限制。
据有关资料的推荐此中耕机的机组前进速度范围为3~4㎞/h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耕深较浅等因素,速度可适当提高。
在机组前进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中耕机所需功率随刀轴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较理想的配合是低刀轴转速和较高的前进速度,虽然功耗要增加些,但因生产率提高了,仍可降低单位面积的能耗。
近年来,刀轴转速降低的趋势尤为明显。
为了提高生产率及地区适应性,减少能耗,此中耕机刀轴转速选择在180-300r/min 之间。
速度比 对旋耕机的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 的选择既要保证旋耕机正常工作即满足农业生产深耕要求,还要综合考虑旋耕机结构、功率消耗即生产率等其他因素。
常用的速度比为 4~10。
设在刀轴同一平面内均匀安装z 把刀,则相邻两刀相继切土的时间间隔为 ,因此土节距S 为22m mR s t x m z z ππωλυννυ====式表明;改变同一平面内旋耕刀的安装数、旋耕机前进速度或刀轴旋转速度都可以改变切土节距。
但同一平面内的刀片数不宜太多,否则刀片夹角过小,工作时易发生土壤堵塞现象。
切土节距对旋耕机的碎土过程有较大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切土节距越大,切下的图块厚度越大,碎土程度越低,通常在旱耕熟地时,由于土壤容易破碎,切土节距可以大一些,而耕黏重土壤和多草地时,土垈不容易破碎,切土节距应小一些。
5 传动系统设计中间减速箱的作用是将汽油机输出动力改变方向并减速后传递给旋转中耕机的刀轴,并降速到刀轴所需的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