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运动员机能水平与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是否适宜以及运动训练后恢复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进行运动员机能评定一定要考虑到上述因素。
运动员机能评定主要采用血液指标、尿液指标等,目前应用唾液指标进行机能评定尚不成熟。
一、脉搏、血压和体重脉搏、血压和体重的测定是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在早晨起床前后的基础状态下进行测量,需经常进行检查。
如运动量适宜,晨脉变化每分钟不超过正常的3-4次;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减少低于0.5Kg。
数日内如有脉搏、血压明显的持续上升,而体重明显下降则说明运动员对训练量不适应,有疲劳积累的征兆。
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中国普通人群安静时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男性为120-160克/升,女性为110-150克/升。
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判断贫血的标准是:6个月-6岁低于110克/升、6-14岁低于120克/升、成年男女分别低于130克/升和120克/升。
常人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和贫血诊断数值也适用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的最常用指标。
当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可观察到血红蛋白值降低,这种由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下降被称为运动性贫血。
在运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运动员上强度和上量训练时,血红蛋白下降,由此引起运动员运动能力下降。
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持续下降超过 10%以上,就应采用提高血红蛋白的恢复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训练负荷。
大量运动实践研究证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身体对训练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训练和比赛可出现较好的运动成绩。
因此,在监测中常采用清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
三、血尿素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评定指标。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血尿素浓度相对稳定,其安静值约在1.8—8.9毫摩尔/升。
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毫摩尔/升,原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
运动员身体机能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

运动员身体机能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运动员身体机能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如下:
1. 明确评价目的:在开始综合评价之前,需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评价的具体对象。
2. 收集信息:收集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指标数据,包括身高、体重、BMI、体脂率、身体成分等。
3. 运动能力评估:通过一系列运动测试来评估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和协调性等。
4. 身体机能评估: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血压、肺功能等手段,评估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
5. 综合分析:将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和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运动员的优点和不足,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6. 制定训练计划: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
7. 实施训练计划: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并对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8. 再次评价: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进行再次评价,以评估训练效果。
9. 调整训练计划:根据再次评价的结果,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以适应运动员的训练需求。
10.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为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提供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综合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并不断调整和完善。
同时,综合评价也需要结合运动员的个人情况和训练目标来进行,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运动员机能水平与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是否适宜以及运动训练后恢复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进行运动员机能评定一定要考虑到上述因素。
运动员机能评定主要采用血液指标、尿液指标等,目前应用唾液指标进行机能评定尚不成熟。
一、脉搏、血压和体重脉搏、血压和体重的测定是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在早晨起床前后的基础状态下进行测量,需经常进行检查。
如运动量适宜,晨脉变化每分钟不超过正常的3-4次;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减少低于0.5Kg。
数日内如有脉搏、血压明显的持续上升,而体重明显下降则说明运动员对训练量不适应,有疲劳积累的征兆。
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中国普通人群安静时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男性为120-160克/升,女性为110-150克/升。
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判断贫血的标准是:6个月-6岁低于110克/升、6-14岁低于120克/升、成年男女分别低于130克/升和120克/升。
常人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和贫血诊断数值也适用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的最常用指标。
当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可观察到血红蛋白值降低,这种由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下降被称为运动性贫血。
在运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运动员上强度和上量训练时,血红蛋白下降,由此引起运动员运动能力下降。
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持续下降超过 10%以上,就应采用提高血红蛋白的恢复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训练负荷。
大量运动实践研究证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身体对训练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训练和比赛可出现较好的运动成绩。
因此,在监测中常采用清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
三、血尿素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评定指标。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血尿素浓度相对稳定,其安静值约在1.8—8.9毫摩尔/升。
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毫摩尔/升,原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
运动员机能评定

2.1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磷酸原供能能力的生化评定主要是测定全身肌肉 中ATP和CP的含量以及ATP酶、CK等的活性。直 接测定肌肉中的ATP、CP的方法虽多,如肌肉活 检法、核磁共振法等。但由于或是方法复杂、或 是经费昂贵、或是运动员难接受,故较少用。目 前,评定磷酸原供能系统的常见方法是尿肌酐系 数测定、定量负荷法、30m冲刺法等间接方法。
1.6血清睾酮
睾酮为雄性激素中的一种。由于它具有增强合成代 谢的功能,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
睾酮在耐力性运动项目评价运动员的训练量。对于 负荷量的反应非常敏感和准确。
雄激素是含有19个碳原子的类固醇激素的总称,人 体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有三种分泌型雌激素:睾酮、 雄烯睾酮和去氢二雄酮,睾酮活性最高。男子由睾 丸间质细胞分泌,女子由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卵巢 的基质细胞分泌。
• 尿蛋白测定时间选择:
1、一次激烈运动后,尿蛋白排泄量在训练课后15min 后达到最高。应在运动后15min取尿测试。
2、训练后4h或次日晨可以再测一次蛋白尿。评价恢复 情况。
3、测试时应结合尿液比重进行分析。
4、寒冷天气、精神集中、情绪激动都会影响结果。
1.4血红蛋白
• 血红蛋白也称血色素,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红 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载体,又有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故能直接影响体 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从而影响人体的身 体机能及运动能力。血红蛋白与运动负荷关 系密切,大运动负荷,血红蛋白下降。因此, 血红蛋白也可作为评定运动负荷的一个生化 指标。
• 应用血尿素评定运动量,除看运动前后血尿素变化值 外,还应结合血尿素的疲劳阈值。金特曼研究报道, 清晨空腹安静时血尿素达50mg% (8.83mmol/L)时为过 度训练,林文弢等研究发现,当运动员安静血尿素值 为7.5-8mmol/L已达过度疲劳。所以,当运动后血尿 素达到或超过8mmol/L时,又比运动前升高约 2mmol/L左右,则可认为运动量大。
运动员机能评定

1.2血清肌酸激酶(CK)
CK只存在于骨骼肌、心机和脑中,骨骼肌占96%。
运动中缺氧 供能不足 酸性产物堆积 肌细胞反复牵拉损伤
血液CK水平升高
• 应用肌酸激酶做机能评定时,一般认为可2-3天取 血测定一次,一般在负荷后经常处于100-200国际单 位/升,如果超过300国际单位/升就是运动强度过大, 身体尚未恢复,这时就要调整运动强度。
• 尿蛋白测定时间选择:
1、一次激烈运动后,尿蛋白排泄量在训练课后15min 后达到最高。应在运动后15min取尿测试。
2、训练后4h或次日晨可以再测一次蛋白尿。评价恢复 情况。
3、测试时应结合尿液比重进行分析。
4、寒冷天气、精神集中、情绪激动都会影响结果。
1.4血红蛋白
• 血红蛋白也称血色素,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红 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载体,又有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故能直接影响体 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从而影响人体的身 体机能及运动能力。血红蛋白与运动负荷关 系密切,大运动负荷,血红蛋白下降。因此, 血红蛋白也可作为评定运动负荷的一个生化 指标。
③评价无氧供能能力 • 个体耐乳酸能力是评价无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 • 最大血乳酸浓度与运动成绩相关
④评价有氧供能能力 • 采用乳酸阈评价有氧运动能力
• (引自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 个体乳酸阈用于评价运动员有氧供能能力,采用递增 负荷运动方法
A点为最后一级负荷后即刻血乳酸浓度,与恢复期曲线 交于B点,由B点向负荷曲线做切线,交于C点,即为个 体乳酸阈
血红蛋白的百分含量变化范围较大,除受年 龄、性别的影响外,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训 练季节、所处的环境以及膳食中蛋白质的含 量均影响血红蛋白的含量。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运动员机能水平与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是否适宜以及运动训练后恢复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进行运动员机能评定一定要考虑到上述因素。
运动员机能评定主要采用血液指标、尿液指标等,目前应用唾液指标进行机能评定尚不成熟。
一、脉搏、血压和体重脉搏、血压和体重的测定是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在早晨起床前后的基础状态下进行测量,需经常进行检查。
如运动量适宜,晨脉变化每分钟不超过正常的3-4次;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减少低于0.5Kg。
数日内如有脉搏、血压明显的持续上升,而体重明显下降则说明运动员对训练量不适应,有疲劳积累的征兆。
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中国普通人群安静时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男性为120-160克/升,女性为110-150克/升。
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判断贫血的标准是:6个月-6岁低于110克/升、6-14岁低于120克/升、成年男女分别低于130克/升和120克/升。
常人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和贫血诊断数值也适用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的最常用指标。
当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可观察到血红蛋白值降低,这种由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下降被称为运动性贫血。
在运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运动员上强度和上量训练时,血红蛋白下降,由此引起运动员运动能力下降。
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持续下降超过 10%以上,就应采用提高血红蛋白的恢复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训练负荷。
大量运动实践研究证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身体对训练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训练和比赛可出现较好的运动成绩。
因此,在监测中常采用清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
三、血尿素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评定指标。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血尿素浓度相对稳定,其安静值约在1.8—8.9毫摩尔/升。
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毫摩尔/升,原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运动员机能水平与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是否适宜以及运动训练后恢复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进行运动员机能评定一定要考虑到上述因素。
运动员机能评定主要采用血液指标、尿液指标等,目前应用唾液指标进行机能评定尚不成熟。
一、脉搏、血压和体重低于的运动成绩。
因此,在监测中常采用清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
三、血尿素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评定指标。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血尿素浓度相对稳定,其安静值约在1.8—8.9毫摩尔/升。
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毫摩尔/升,原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
血尿素指标在运动时可用以评定运动员负荷量。
运动中血尿素浓度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时间30分钟以上,绝大多数血尿素升高出现在运动持续时间40—60分钟左右。
若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超过8毫摩尔/升,是训练负荷过大的表现。
若在训练或比赛次日晨测定血尿素浓度,可以评定恢复状况,血尿素值低表示代谢平衡恢复,即运动负荷适宜,身体机能良好。
运动次日晨或第三日晨血尿素值仍超过正常值水平,则表示机体对训练负荷不(1(2(3ATP、运动后密切关系。
血清肌酸激酶主要来自骨骼肌和心肌,正常安静值范围:男子10—100单位/升;女子10—60单位/升。
运动训练可引起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其原因可能与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或肌肉损伤有关。
运动强度和负荷量对血清肌酸激酶活性都有影响,一般认为,负荷强度的影响大于负荷量,当负荷强度和量都大时,其酶活性升高最明显。
杨则宜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通过大量的测试数据,将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安静值定为:男子CK<500U/L;女子CK<300U/L。
他们发现,举重运动员在上强度的训练期休息一天后的CK安静值一般在200-500U/L,大强度训练日的晚上CK值可以高达1500-1600U/L,训练次日晨可回落到300-400U/L。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运动员机能水平与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是否适宜以及运动训练后恢复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进行运动员机能评定一定要考虑到上述因素。
运动员机能评定主要采用血液指标、尿液指标等,目前应用唾液指标进行机能评定尚不成熟。
一、脉搏、血压和体重脉搏、血压和体重的测定是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在早晨起床前后的基础状态下进行测量,需经常进行检查。
如运动量适宜,晨脉变化每分钟不超过正常的3-4次;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减少低于0.5Kg。
数日内如有脉搏、血压明显的持续上升,而体重明显下降则说明运动员对训练量不适应,有疲劳积累的征兆。
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中国普通人群安静时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男性为120-160克/升,女性为110-150克/升。
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判断贫血的标准是:6个月-6岁低于110克/升、6-14岁低于120克/升、成年男女分别低于130克/升和120克/升。
常人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和贫血诊断数值也适用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的最常用指标。
当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可观察到血红蛋白值降低,这种由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下降被称为运动性贫血。
在运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运动员上强度和上量训练时,血红蛋白下降,由此引起运动员运动能力下降。
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持续下降超过 10%以上,就应采用提高血红蛋白的恢复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训练负荷。
大量运动实践研究证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身体对训练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训练和比赛可出现较好的运动成绩。
因此,在监测中常采用清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
三、血尿素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评定指标。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血尿素浓度相对稳定,其安静值约在1.8—8.9毫摩尔/升。
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毫摩尔/升,原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运动员正确选材的科学依据
二、科学控制运动负荷的重要环节
三、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客观指标
四、及早诊断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
五、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据
六、解决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手段
一、运动员正确选材的科学依据
运动员正确选材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首要 环节。研究证明,人体机能水平、代谢能 力的高低,既受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疾 病以及 运动训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也受 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
一、血乳酸与负荷强度
(一)乳酸生成与负荷强度 (二)血乳酸在评定负荷强度中的应用
(一)乳酸生成与负荷强度
在有氧或无氧负荷强度运动时,机体都 有乳酸生成,但其生成量的大小取决于负荷 强度的大小。
负荷强度增大
机体缺氧增加
丙酮酸、NADH+H+堆积
乳酸
因此,乳酸负荷强度
(二)血乳酸在评定负荷强度中的应用
负荷强度的生化评定
当今,体育竞赛日趋激烈,要求训练中的负荷强度也越来越 大,但是,强度不是越大越好,超过运动员承受能力的强度 会损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科学评定运动训练 中的强度是运动训练的一个关键环节。 用于评价训练负荷强度的指标大多是在大强度训练中变化显 著的指标,目前主要有血乳酸、血清CK、尿蛋白、血红蛋 白(有些项目)等,还有心率。
项目差异—训练手段不同引起。
(四)评定时注意的事项
3、年龄与环境
年龄小 年纪大
寒冷 温暖,高原 平原
4、情绪 比赛 训练
血清肌酸激酶(CK)与运动强度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约占全身 总量96%),随着运动强度增大,肌酸激酶从 骨骼肌细胞释放入血液增加。因此,测定血 清肌酸激酶可用以评定运动强度和运动员身 体机能。 一、血清肌酸激酶正常值
(一)血尿素正常值
(二)血尿素与运动负荷量
(三)膳食对血尿素的影响
(一)血尿素正常值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 平衡,血尿素浓度相对稳定。 常值(安静空腹):20-42mg%(3.2—7mmol/L) 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mmol/L;原 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
心率和血乳酸结合是目前训练中应用最普 遍的强度监控手段,他们能够在一次动作 完成之后即刻测定机体对训练强度的反应, 或者有目的的发展运动员某种能量代谢系 统的功能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监控
二、尿蛋白与负荷强度 尿蛋白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运动时尿中 蛋白排出的数量和组分与运动强度和量有关。 因此,测定尿蛋白可评定负荷强度。 (一)尿蛋白正常含量 (二)运动性蛋白尿 (三)尿蛋白量变与负荷强度 (四)评定时注意的事项
运动 负荷 生化 评定
三、血睾酮(T)
睾酮是雄激素活性最高成分(还有雄烯二酮和去氢异 雄酮两种),除具有促进第二性征发育外,可促进蛋白质 合成,使肌肉壮大和体重增加;可刺激红细胞生成,加速 血红蛋白合成;加速体内抗体形成,增强免疫功能和抗感 染能力,训练期血睾酮稳定(或升高有助于运动后恢复过 程加速,即能提高。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 研究表明,大负荷量运动训练,血睾酮浓度下降,皮质醇 浓度上升,因此血睾酮的变化与负荷量有一定的关系。
(引自冯连世,2002)
若在运动次日晨测定,则可用以评定机体 的恢复状态。
(四)评定时注意的事项
1、采样时间
不能超过15-20分钟。运动后15分钟尿 蛋白达最高值,20分钟尿蛋白开始下降,4 小时内基本恢复,时间延长说明机能下降。 2、两个差异——个体差异和项目差异
个体差异一般3—4倍,个别可达10倍。
二、血清肌酸激酶与运动强度 三、血清肌酸激酶与身体机能
一、血清肌酸激酶正常值
血清肌酸激酶主要来自骨骼肌和心肌,在正常生理活动 情况下,其数量很少且无重要催化作用,正常安静值范围: 男子10-100IU/L;女子10-60IU/L;即小于100IU/L。
部分项目运动员安静血清 Ck 测试值 项目 举重 田径 柔道 性别、人次 男 16 男 14,女 32 男 12 女 12 武术 速滑 女 男 女 84 CK(U/L) 398.18±280.44 63.81±10.78 222.67±119.99 129.50±37.70 97±73 109.5±85.5 108.61 项汉平,2000 田毓斌,1992 报道者 封文平,2000 李协群,1990 林文韬,1998
五、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据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现,除 了与技术动作、战术要求等有关外,更 与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运动某些生化指标来预测运动成 绩,已被逐渐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和运 动训练中。
六、解决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手段
合理营养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 因素之一,合理营养有助于运动能力的 提高和运动后体力的迅速恢复。运动员 营养的合理与否,需要通过一系列生化 指标来评定。
(二)血红蛋白与负荷量
训练初期如Hb下降 Hb下降超过10%以上
负荷量大或身 体机能下降 调整训练负荷或采 取其他针对性措施
负荷量适宜 机能状态较好
经适应后,血红蛋白量变的因素
影响因素
身体机能 负荷量 高原环境 膳食
年龄
Hb 量 变 情 况 机能下降时, Hb下降;机能好转时, Hb回升 大运动量开始时, Hb下降;适应时, Hb上升 高原低压低氧条件,使机体产生适应 性的生理补偿作用,使Hb含量增加 机体摄入蛋白质或铁不足时,会使血红 蛋白的含量下降 男性成年高于同年龄的女性;新生儿及 儿少相对较高
ý Ã È û Ô Ë ¶ ¯ Ô ±Ô Ú Ä ³ Ò » Ñ µ Á ·Ö Ü Æ Ú Ö Ð ´ Î È Õ ³ ¿ Ñ ª ò Ë Ä × µ Ä ± ä » ¯
评定:
A:说明运动负荷强度量小,未能引起机体 足够的应激。 B:说明负荷量足够大,但机体能适应。
C:说明运动量过大,身体还未恢复,这时 应注意运动负荷量的控制,否则易造成过度 疲劳。
(二)血尿素与运动负荷量
血尿素指标在运动时可用于评定运动负荷量。 运动中血尿素浓度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30分钟。
1、一次运动课训练量的评定 (1)在正常范围内: 增加1mmol/L,训练量小 增加2mmol/L,训练量中 增加3mmol/L,训练量大 (2)超过7.5-8mmol/L: 增加1mmol/L以上可认为训练量大。
二、科学控制运动负荷的重要环节
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在训练中所完成的身 体负荷量。不同的运动负荷对运动员机体可产 生不同的影响,而相同的运动负荷对不同运动 员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此,运动负荷是否适 宜,可以通过生化指标来评定机体适应情况, 故在训练中应用生化指标评定运动负荷具有重 要的意义。
由于运动负荷大小引起运动员身体的生 化变化大小的程度是一致的,因此,通过测 定生化指标变化便可客观地评定运动负荷水 平。 如血乳酸、尿蛋白、肌酸激酶可作为负 荷强度评定指标。
(一)血红蛋白正常值 (二)血红蛋白与负荷量 (三)影响血红蛋白量变的因素
(一)血红蛋白正常值
正常人:男性为120-160g/L(12-16g%) 女性为110-150g/L(11-15g%) 运动员与正常人值相近,或位于正常值高 限,有氧耐力项目运动员可高达170-180g/L。
贫血: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05g/L, 14岁以下儿童,男女均低于120g/L。 理想值:160g/L(最适宜的血球压积数值45%)
三、血清肌酸激酶与身体机能
运动引起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其原因可能与肌细 胞膜的通透性增大或损伤有关,运动员身体机能 状态决定其承受负荷强度的大小,因此测定血清 肌酸激酶也可以作为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及 运动后身体恢复状态。
血清肌酸激酶、尿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一 般用来评定一堂训练课后,该堂训练课或者 该训练日的总体训练负荷强度,科研使教练 员了解该堂训练课或者改日训练课的训练负 荷强度是否合适,同时还利用这些指标监控 运动员疲劳程度和恢复状况。
负荷强度/负荷量的生化评定
负荷量是指负荷的数量它是由练习的持续时间、练习的 组数与次数所构成的. 负荷强度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说法一般可理解为运动员成 功地完成练习所必须的各种器官、系统活动的紧张程度 体育词典的定义: 负荷强度定义:指反映练习单位(如单个练习)中用力值、 功能紧张度和作用力度,以及某一时间内训练作业总程度 的物理量 负荷量定义 : 反映练习单位(如单个练习)中训练作业总数 的物理量。
2、小周期运动量评定
研究某一训练周期训练时血尿素变化情况时发现, 血尿素的变化可概括出三种类型:
A、在训练整个周期中 血尿素含量变化不大 B、在训练周期开始时 上升,到中后阶段达 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恢复至原水平。 C、在训练周期中始 终处于高水平。
Ñ Ä ª ò Ë × (mg%)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 2 3 4 5 6 7 Ì ì ¼ × Ò û ±
二、血清肌酸激酶与运动强度
一般认为,负荷强度的影响大于负荷量,当负荷强 度和量都大时,其升高最明显。 目前认为,运动强度小,持续时间短时,血清肌酸 激酶活性变化不大,较大强度运动后可增至100200IU/L;极量运动后可达500-1000IU/L。当运动 后达500IU/L以上时,同时出现血清GOT(谷草转氨 酶)活性升高。
(一)尿蛋白正常含量
正常成年人尿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其浓 度在10mg%以下,日排出总量不超过150mg。 运动员安静状态下尿中蛋白质含量很少,采 用一般方法检查不出来,故称为阴性尿。
(二)运动性蛋白尿
运动会引起某些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 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为运动性 蛋白尿。
与病理性蛋白尿不同的是,运动性蛋白尿 在运动后能迅速地自行复原。
(三)尿蛋白量变与负荷强度
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无氧供能为 主的运动,血乳酸值较高,尿蛋白质排出量相 应较多。也就是说,尿蛋白排出量随强度的增 大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