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运动医务监督指标

运动医务监督常用指标及意义运动医务监督常用指标及意义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应是一个多指标、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综合评定,可根据评定的目的和测试对象的年龄、运动专项、训练水平等具体情况选择测试指标,并依据运动生理生化原理,对测试结果做出客观的、全面的、科学的综合评定,从而更科学地掌握和指导运动训练过程,更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
多年来,国内外运动生理生化学者对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指标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推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实用生理生化指标和方法。
目前,适用于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生理生化指标涉及心血管、内分泌、免疫、氧转运及利用、骨骼肌及组织损伤、物质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能力、神经系统等各个方面,评定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愈来愈高。
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加强运动员机能评定,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已成为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综合评定时,应根据评定的目的、项目特点、运动员训练水平等情况,以及测试条件来选择和确定指标。
综合评定的各项生化指标应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能从不同的侧面较敏感地反映运动负荷或机能的变化;还应具有最佳的指标组合,既简单实用,又可相互补充,以便得出较全面的评价。
例如,血乳酸能够评定运动负荷强度;血尿素能够评定负荷量和机能状态;而心率、尿蛋白等既与负荷强度有关,又与负荷量有关,还与身体机能状况有关。
如果同时采用心率、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既可较为全面地评定运动负荷的大小,又可客观了解机体对负荷的适应和恢复情况。
因此,通过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与分析,能够较为客观地诊断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对科学安排训练、预防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脉搏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发现,在运动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脉搏与吸氧量、与人体的做功能力呈线性相关。
因此,在运动过程中脉搏的快慢能反映运动强度的大小;在安静状态下,脉搏反映反映机体的恢复程度。
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常把脉搏作为反映运动机能状态的窗口,而广泛使用。
运动员身体机能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

运动员身体机能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运动员身体机能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如下:
1. 明确评价目的:在开始综合评价之前,需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评价的具体对象。
2. 收集信息:收集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指标数据,包括身高、体重、BMI、体脂率、身体成分等。
3. 运动能力评估:通过一系列运动测试来评估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和协调性等。
4. 身体机能评估: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血压、肺功能等手段,评估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
5. 综合分析:将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和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运动员的优点和不足,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6. 制定训练计划: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
7. 实施训练计划: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并对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8. 再次评价: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进行再次评价,以评估训练效果。
9. 调整训练计划:根据再次评价的结果,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以适应运动员的训练需求。
10.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为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提供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综合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并不断调整和完善。
同时,综合评价也需要结合运动员的个人情况和训练目标来进行,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运动员机能水平与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是否适宜以及运动训练后恢复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进行运动员机能评定一定要考虑到上述因素。
运动员机能评定主要采用血液指标、尿液指标等,目前应用唾液指标进行机能评定尚不成熟。
一、脉搏、血压和体重脉搏、血压和体重的测定是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在早晨起床前后的基础状态下进行测量,需经常进行检查。
如运动量适宜,晨脉变化每分钟不超过正常的3-4次;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减少低于0.5Kg。
数日内如有脉搏、血压明显的持续上升,而体重明显下降则说明运动员对训练量不适应,有疲劳积累的征兆。
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中国普通人群安静时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男性为120-160克/升,女性为110-150克/升。
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判断贫血的标准是:6个月-6岁低于110克/升、6-14岁低于120克/升、成年男女分别低于130克/升和120克/升。
常人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和贫血诊断数值也适用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的最常用指标。
当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可观察到血红蛋白值降低,这种由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下降被称为运动性贫血。
在运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运动员上强度和上量训练时,血红蛋白下降,由此引起运动员运动能力下降。
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持续下降超过 10%以上,就应采用提高血红蛋白的恢复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训练负荷。
大量运动实践研究证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身体对训练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训练和比赛可出现较好的运动成绩。
因此,在监测中常采用清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
三、血尿素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评定指标。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血尿素浓度相对稳定,其安静值约在1.8—8.9毫摩尔/升。
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毫摩尔/升,原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可编辑版
2
一、机能评定的生化原则
1、指标的选择及原理 代谢产物:血、尿、汗、唾液
血乳酸可反映运动时糖酵解供能情况;血氨、血尿素可反映运 动时蛋白质代谢情况;尿酮体可反映运动时脂肪代谢情况。
功能性物质:血红蛋白、运动性蛋白尿 代谢调节物:血清睾酮、皮质醇含量反映
机能状态
可编辑版
3
2、生化指标的可测性与易测性
运动
负荷
生化 评定
一、血尿素(Bu)
血尿素是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终 产物。当运动时,糖大量动用,引起体 内能量平衡遭到破坏,蛋白质、氨基酸 代谢加强,尿素生成增加。
可编辑版
20
运动
负荷 生化
(一)血尿素正常值
评定
常值(安静空腹):20-42mg%(3.2-7mmol/L)
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mmol/L;原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 代谢旺盛。
骨骼肌的运动引起骨骼肌中物质的变化 分离骨骼肌细胞技术较难,活检技术具有损
伤性,运动员难以接受。 骨骼肌中的某些物质可释放入血,也可随尿
排出。 测试方法简单快捷。 需掌握测试时间。
可编辑版
4
3、生化评定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多指标、跟踪测试
可编辑版
5
二、人体机能生化评定的意义
1.运动员选材 2.评定、监控运动员机能状态
可编辑版
17
运动 负荷
生化 三、血清肌酸激酶与身体机能
评定
运动引起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测定血清肌 酸激酶也可以作为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及 运动后身体恢复状态。
可编辑版
18
运动
负荷 生化
负荷量的生化评定
评定
一、血尿素(Bu) 二、血红蛋白(Hb) 三、血睾酮(T) 四、尿胆原(URO)
人体机能评定及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血红蛋白与血尿素共同使用来评估负荷量更为科学
因为当机体出现运动疲劳时,会造成红细胞破坏,而释放出 来的血红蛋白的蛋白质会成为血氨的重要来源,由此造成血尿素 的升高。
Page ▪ 15
图.用血尿素和血红蛋白综合评定运动量
血清肌酸激酶、尿蛋白和血红蛋白经常结合在一起评定训练负荷 强度
注意: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即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呈 良好的线性相关,但是当以同样的强度持续运动超过2-10min后,心率就停留在一个稳 定状态,并且在短暂的强度改变后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当心率超过这个范围就只 能作为评定负荷强度的辅助指标了。
Page ▪ 13
目前训练常见的生理生化指标
运动能力在运动员身上表现为竞技能力,在运动训练学中,竞技能力由 体能、技能、战术能力、智能和心理能力等构成。但运动能力的最终关键是 能量产生和动员要达到最佳状态,因为能量是运动训练中所有活动的基础。 一般讲,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最佳运动能力的障碍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生理学 障碍、心理学障碍和生物力学障碍。生理学障碍限制了能量的产生,心理学 障碍限制了对能量的控制,生物力学障碍限制了最有效的使用能量。
医务监督 健康检查
生理学障碍
生理生化 检测与评定
心理测试与评定
心理学障碍
生物力学障碍
技术分析与诊断
图1.运动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及训练监控的主要组成部分
Page ▪ 7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是训练监控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利用生 理生化的原理和方法,测定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 以评价运动员训练时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以及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信息、恢复效果等,从而帮助教练员了解训练 效果,正确评价和调整训练方案。
赛前运用血红蛋白评定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

中国体育教练员2020年第28卷第2期运动生化监控赛前运用血红蛋白评定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薛曹叶',林文殺2,方彩华',黄森',石幼琪',李品芳2(1.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2;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摘要运动员赛前良好的身体机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血红蛋白是评价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状态的重要生化指标。
探讨赛前运用血红蛋白评定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的优缺点,探索更为科学、准确的评价方法,以保障优秀运动员的科学训练,使其比赛时更好地发挥竞技水平。
关键词赛前;血红蛋白;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血红蛋白是反映运动员竞技状态的重要指标,对运动员能否取得佳绩至关重要。
一个训练阶段结束后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低,则机体易出现疲劳状态,导致比赛成绩下降;反之,血红蛋白高,则机能状况良好,通常能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⑴。
然而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测试单次血红蛋白通常采用统一的贫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本文拟研究运用血红蛋白评定优秀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的关键点,探索更为科学、准确的身体机能评定方法,对促进运动员科学训练,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状况,更好地发挥竞技水平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单次测试血红蛋白评定身体机能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直接影响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与运动能力关系密切,其测试方法简单、快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评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
测定血红蛋白通常用比色法的原理。
据文献报道,各运动队测定血红蛋白的手段呈多元化。
早期,血红蛋白的测定多采用氧化高铁法⑵,该方法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国际标准参考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但本测定法试剂中的KCN有剧毒。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全自动仪器的开发,血红蛋白的测定逐步以仪器取代了手工法,各种型号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被广泛应用于运动队[5-410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使得血红蛋白的检测更加简单、快速,同时还可获得多项其他血细胞参数,为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提供了更多参考指标。
运动员机能评定

2.1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磷酸原供能能力的生化评定主要是测定全身肌肉 中ATP和CP的含量以及ATP酶、CK等的活性。直 接测定肌肉中的ATP、CP的方法虽多,如肌肉活 检法、核磁共振法等。但由于或是方法复杂、或 是经费昂贵、或是运动员难接受,故较少用。目 前,评定磷酸原供能系统的常见方法是尿肌酐系 数测定、定量负荷法、30m冲刺法等间接方法。
1.6血清睾酮
睾酮为雄性激素中的一种。由于它具有增强合成代 谢的功能,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
睾酮在耐力性运动项目评价运动员的训练量。对于 负荷量的反应非常敏感和准确。
雄激素是含有19个碳原子的类固醇激素的总称,人 体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有三种分泌型雌激素:睾酮、 雄烯睾酮和去氢二雄酮,睾酮活性最高。男子由睾 丸间质细胞分泌,女子由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卵巢 的基质细胞分泌。
• 尿蛋白测定时间选择:
1、一次激烈运动后,尿蛋白排泄量在训练课后15min 后达到最高。应在运动后15min取尿测试。
2、训练后4h或次日晨可以再测一次蛋白尿。评价恢复 情况。
3、测试时应结合尿液比重进行分析。
4、寒冷天气、精神集中、情绪激动都会影响结果。
1.4血红蛋白
• 血红蛋白也称血色素,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红 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载体,又有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故能直接影响体 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从而影响人体的身 体机能及运动能力。血红蛋白与运动负荷关 系密切,大运动负荷,血红蛋白下降。因此, 血红蛋白也可作为评定运动负荷的一个生化 指标。
• 应用血尿素评定运动量,除看运动前后血尿素变化值 外,还应结合血尿素的疲劳阈值。金特曼研究报道, 清晨空腹安静时血尿素达50mg% (8.83mmol/L)时为过 度训练,林文弢等研究发现,当运动员安静血尿素值 为7.5-8mmol/L已达过度疲劳。所以,当运动后血尿 素达到或超过8mmol/L时,又比运动前升高约 2mmol/L左右,则可认为运动量大。
运动生物化学 第10机能评定

▪ 长期恢复不好会导致过度疲劳。目前公认, 评定运动训练过程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是
一个很好的监察过度训练、疲劳恢复状况 的灵敏指标。
▪ 评定方法是:
▪ 测定运动次日晨或训练周期晨起血清睾酮/ 皮质醇比值,当比值变化与原比值相比下 降值大于30%时是过度训练的警戒值。注 意在测定前排除外源性睾酮,以免掩盖身 体内自身的实际变化。
红蛋白合成。 ▪ ④刺激抗体形成,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
感染能力。 ▪ ⑤增加肌糖原贮量
▪ 因此,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血睾酮保持高 水平,有助于运动后恢复过程加速,提高 机能水平。而当血睾酮下降,成年男性低 于100ng/dL,成年女性低于10ng/dL,则 运动员承受大强度负荷的能力降低,恢复 功能下降,易发生运动疲劳。
▪ 表13-1在不同血红蛋白水平时运动能力和运氧能力
指标
正常
血红蛋白(克/升) 极量运动时
摄氧量(升/分) 毫升/千克体重/分 心率(次/分)
有氧代谢运动(*LT4) 速度(千米/小时) 心率(次/分) VO2max%
摄氧量 毫升/千克体重/分
145±1.0
4.59±0.7 59.7±6.0 186±9
▪ 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评定 运动 负荷量安排
运动后恢复状态
训练效果
▪ 机能状态评定是通过对血液、尿液中某些生化 指标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完成的。
▪ 目前常采用的指标有
▪ 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 ▪ 血清ALT、AST、 睾酮/皮质醇
▪ 尿蛋白、尿胆原、尿肌酐系数等
(一)血红蛋白(Hb)
▪ 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代号Hb。 ▪ 是红细胞中重要的含铁蛋白。 ▪ 占成熟红细胞湿重的32%,干重的97%。
因此,上述大运动量训练期间Hb变化的 三种类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尿蛋白正常含量
正常成年人尿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其浓 度在10mg%以下,日排出总量不超过150mg。 运动员安静状态下尿中蛋白质含量很少,采 用一般方法检查不出来,故称为阴性尿。
(二)运动性蛋白尿
运动会引起某些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 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为运动性 蛋白尿。
与病理性蛋白尿不同的是,运动性蛋白尿 在运动后能迅速地自行复原。
二、科学控制运动负荷的重要环节
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在训练中所完成的身 体负荷量。不同的运动负荷对运动员机体可产 生不同的影响,而相同的运动负荷对不同运动 员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此,运动负荷是否适 宜,可以通过生化指标来评定机体适应情况, 故在训练中应用生化指标评定运动负荷具有重 要的意义。
由于运动负荷大小引起运动员身体的生 化变化大小的程度是一致的,因此,通过测 定生化指标变化便可客观地评定运动负荷水 平。 如血乳酸、尿蛋白、肌酸激酶可作为负 荷强度评定指标。
(引自冯连世,2002)
若在运动次日晨测定,则可用以评定机体 的恢复状态。
(四)评定时注意的事项
1、采样时间
不能超过15-20分钟。运动后15分钟尿 蛋白达最高值,20分钟尿蛋白开始下降,4 小时内基本恢复,时间延长说明机能下降。 2、两个差异——个体差异和项目差异
个体差异一般3—4倍,个别可达10倍。
一、血乳酸与负荷强度
(一)乳酸生成与负荷强度 (二)血乳酸在评定负荷强度中的应用
(一)乳酸生成与负荷强度
在有氧或无氧负荷强度运动时,机体都 有乳酸生成,但其生成量的大小取决于负荷 强度的大小。
负荷强度增大
机体缺氧增加
丙酮酸、NADH+H+堆积
乳酸
因此,乳酸负荷强度
(二)血乳酸在评定负荷强度中的应用
(三)尿蛋白量变与负荷强度
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无氧供能为 主的运动,血乳酸值较高,尿蛋白质排出量相 应较多。也就是说,尿蛋白排出量随强度的增 大而增加。
运动员训练后尿蛋白测定参考值 N 短跑运动员 自行车运动员 12 16 小训练量 16.5±4.0 27.2±18.4 大训练量 21.6±6.4 36.6±37.4
五、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据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现,除 了与技术动作、战术要求等有关外,更 与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运动某些生化指标来预测运动成 绩,已被逐渐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和运 动训练中。
六、解决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手段
合理营养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 因素之一,合理营养有助于运动能力的 提高和运动后体力的迅速恢复。运动员 营养的合理与否,需要通过一系列生化 指标来评定。
三、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客观指标
四、及早诊断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
五、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据
六、解决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手段
一、运动员正确选材的科学依据
运动员正确选材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首要 环节。研究证明,人体机能水平、代谢能 力的高低,既受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疾 病以及 运动训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也受 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
、年龄与环境
年龄小 年纪大
寒冷 温暖,高原 平原
4、情绪 比赛 训练
血清肌酸激酶(CK)与运动强度
第一节 身体机能的生化评定意义
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是建立在运动生化 原理基础上的,运用生物化学技术从分子 水平揭示运动对机体的影响,具有准确、 灵敏、针对性强等有点,已经逐步成为制 定训练方法、掌握适宜的运动负荷、评定 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 益。
一、运动员正确选材的科学依据
二、科学控制运动负荷的重要环节
负荷强度/负荷量的生化评定
负荷量是指负荷的数量它是由练习的持续时间、练习的 组数与次数所构成的. 负荷强度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说法一般可理解为运动员成 功地完成练习所必须的各种器官、系统活动的紧张程度 体育词典的定义: 负荷强度定义:指反映练习单位(如单个练习)中用力值、 功能紧张度和作用力度,以及某一时间内训练作业总程度 的物理量 负荷量定义 : 反映练习单位(如单个练习)中训练作业总数 的物理量。
负荷强度的生化评定
当今,体育竞赛日趋激烈,要求训练中的负荷强度也越来越 大,但是,强度不是越大越好,超过运动员承受能力的强度 会损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科学评定运动训练 中的强度是运动训练的一个关键环节。 用于评价训练负荷强度的指标大多是在大强度训练中变化显 著的指标,目前主要有血乳酸、血清CK、尿蛋白、血红蛋 白(有些项目)等,还有心率。
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体内的有氧和无氧 代谢,乳酸是这个代谢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
Bla
1、血乳酸变化 与动用能量系 统关系
14 10 4
有氧氧化供能,乳酸生成少 乳酸能供能,乳酸生成多 ATP-CP供能,乳酸生成少
2、血乳酸积累值与负荷强度
运动后血乳酸在4 mmol/L左右时,强度低; 血乳酸在10mmol/L左右时,强度中等; 血乳酸大于12mmol/L时,强度较大。
如血尿素、血红蛋白、睾酮和尿胆原可作 为负荷量评定指标。
三、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客观指标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对科 学安排训练负荷至关重要。只有在运动 负荷量和强度足够大、机体能够承受和 处于最大应激状态,才能有效的提高运 动能力。
四、及早诊断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不仅达不到训练强度和技术动作 要求而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还容易造成运 动损伤或运动性疾病。通过多项生化指标的 测定与综合,可正确地诊断运动性疲劳的程 度及机能恢复情况,对防治过度训练和运动 损伤有积极意义。
心率和血乳酸结合是目前训练中应用最普 遍的强度监控手段,他们能够在一次动作 完成之后即刻测定机体对训练强度的反应, 或者有目的的发展运动员某种能量代谢系 统的功能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监控
二、尿蛋白与负荷强度 尿蛋白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运动时尿中 蛋白排出的数量和组分与运动强度和量有关。 因此,测定尿蛋白可评定负荷强度。 (一)尿蛋白正常含量 (二)运动性蛋白尿 (三)尿蛋白量变与负荷强度 (四)评定时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