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树立唯物辩证的联系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联系四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法交流展示五自主学习:1、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联系的含义(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学习。
2、本课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3、个人问题清单六学习内容探究(一) :(1)请你列举几个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
(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图画。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这句名言说明了什么哲学观点,应如何理解?(3)思考: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能否将其理解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必然存在着联系?探究(二):(1)课堂探究(P55):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2)“联系是客观的”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关系探究(三):(1)课堂探究(P55):废旧电池是通过哪些环节危及人类健康的?(2)对联系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班级:姓名:七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学习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主学习】1.联系的普遍性①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和相互作用。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任何事物都处在_________之中。
世界是一个__________的有机整体。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③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的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的联系和的联系。
③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把握事物,切忌。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
3.联系的多样性①.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事物处在各种各样的联系之中)③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a.要求我们既要把握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更要把握间接的、体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b.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和为转移。
三.易混易错点:1.①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③事物都是联系的。
2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3.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的联系,改造世界,造福人类4。
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5.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6.尊重事物的客观联系是人们作出正确行为选择的前提。
哲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课标要求】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及其方法论要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运用:能结合生活的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联系的特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难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课前预习】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________ ________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______,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_______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____________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表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前者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他们当然不以___________为转移;后者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______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2)联系客观性对我们的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______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
(离开事物的_____________,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_________的一个重要特征。
)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_____的联系,改变事物的______,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形式世界上的事物有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生活与哲学学案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从事物之间来看:②从事物内部来看:③从整个世界来看:(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两类:(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知识拓展】1.联系的普遍性侧重强调一事物总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系;联系的客观性侧重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侧重强调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
2.正确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联系的观点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的客观性的否定。
这两种认识之所以错误,是因为:(1)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但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联系的。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把普遍联系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并不是说联系永恒不变,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或创造出新的联系,这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7.1世界是普遍联系__导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导学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②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整个世界)(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1)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1)要求我们。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板块一:知识目标及重、难点提示一、知识技能目标识记:(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运用:(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从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教学难点: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法、讨论法板块二:课前预习及思考,并就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填写并举例说明1、联系含义联系是指 以及 的 2、联系普遍性原理、方法论要求:原理:联系的普遍性主要包含几方面的内容?(要求课上每一内容各举一例)(1)(2)(3)方法论:【合作探究一】判断正误 【学生讨论回答】(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3、联系客观性原理、方法论要求:原理:(1)联系的客观性?(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合作探究二】学生讨论回答并举例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不是也是客观的呢?为什么?就如美轮美奂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大元宝?方法论:联系是客观的,它要求我们:(1)(2)4、联系多样性原理、方法论要求:原理:【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原因:2、联系的多样性含义: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作用多种多样,各有自身的特点3、形式:等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课后作业】通过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呢?请同学们课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回答此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编写人:谷城三中王苗使用时间:2012年3月14日班级:小组:姓名:【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1.课前15分钟,完成【自主学习】。
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
【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2.懂得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取得成功的关键。
3.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下面填空请在上课前预习时完成)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和。
(2)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①世界上事物都与有着的联系。
②每一个事物是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的,不以为转移。
(2)表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关系说,可以分为的联系和的联系。
它们都是的。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改变事物的,调整,建立。
3、联系的多样性(1)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的。
(2)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 ,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 ,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 ,又要重视事物的;总之.要一切以。
【背景感悟】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空山竹语》视频。
【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材料一:2012年3月11日,日本政府当天在东京国立剧场举行“3〃11”大地震一周年追悼仪式。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通联系的一、考点突破1. 联系的含义;2.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3.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二、重难点提示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2.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导课: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故事:《可怕的惩罚》(一位猎人与妻子的一段对话)我的早餐呢?粮食没有了。
怎么没有了?虫子太多了。
虫子为什么那么多?鸟都死了。
鸟怎么都死了?全被你打死了。
请同学们思考:猎人打鸟与早餐是什么关系?要点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要点2:联系的普遍性【核心突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外部)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内部)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整体)例: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核心归纳】(抄到课本上)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误区点拨】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那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系是普遍性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世界上每一个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例:李强同学与珠穆朗玛峰存在着联系吗?李强与珠峰都是具体事物,所以他们之间的联系需要一定的条件。
假如李强去攀登珠峰,那二者就有联系;如果没给任何条件,那么就无法判断二者有无联系。
所以,认为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要点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学科)导学案执笔:高二政治组授课人:授课时间:学案编号:班级:姓名:小组:
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识记一个概念:联系的含义
2.理解三个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3.把握一对关系:事物的客观联系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重点难点】1.联系的特点
2.联系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
3.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二、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
2.分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三、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
2.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四、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方法论要求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