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这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首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是显著的。

过去,中国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限制了土地的有效利用。

而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使得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专业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或企事业单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流转还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实施科学种植技术、高效农业机械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提高了农田的产出。

其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去,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导致了农户土地权益不清晰,缺乏积极性。

土地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参与大规模的农业经营,提高了农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农村土地流转还促进了农民转产、转业,推动了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促进了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

最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往,农村土地的不能有效流转限制了农村资金的回报,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困难。

而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使农民能够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获得稳定的土地经营收益,提高了土地的价值。

另外,土地流转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农村新产业的兴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全面的。

其通过推动土地利用的提高、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增收。

认清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意义,发挥其正向推动作用,将是未来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浅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三次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释放出了巨大的制度效应。

然而,按照当时基本国情所设计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综合形势的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认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受阻的根源在于现行土地制度和劳动力转移制度不合理,主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束缚、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交易费用过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还有待完善,农村的土地制度和其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要想解决其中之一,必须二者皆顾。

最后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土地集约利用;劳动力转移1、引言我国耕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再加上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用地不断被非农业建设用地挤占,耕地资源变得尤为紧缺。

面对耕地日益减少的现状,如何提高我国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关乎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虽然我国实行了非常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仅仅从“保护”入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耕地资源紧缺的问题。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通过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必然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如何妥善转移和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关乎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

近年来,学术界和实践界对农村土地有效利用的研究给与了广泛重视,过往的研究大都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有效转移等方面进行研究,很少从制度层面和剩余劳动力转移两方面同时来探讨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

本文则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构建一个分析框架,以此框架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受阻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途径。

2、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基本概念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下半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流派,它是以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为基础来研究制度以及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通过假定制度的选择是有成本的,着重考虑不同的制度安排对经济当事人行为的影响[1]。

劳动力转移文献综述

劳动力转移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原因的文献综述【摘要】劳动力转移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本文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中国复杂的国情变化,对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多角度有特色地进行归纳,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地定性评价。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收入行政综述Abstract:Labor transfer is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China's complex national situatio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has drown the characteristic conclusions from the factors that are affecting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China , and then evaluated the reasons simply and qualitativly.Keywords:labor transfer income administration policies literature review 中国的劳动力转移也是逐步形成的,实行工业化战略、户籍制度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和统购统销制度等体制解体后,打破了原有的劳动力结构模式,出现了劳动力初步转移的现象,起初劳动力转移主要是被乡镇企业吸纳,转移数量少,范围小,影响面也不大,逐渐随着经济增长,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促使农业人口剩余的与日俱增;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大量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因素,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就形成了大量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现状、热点及展望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现状、热点及展望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现状、热点及展望 目录 一、内容概览................................................2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3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4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5 二、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背景与现状......................6 2.1 历史背景.............................................7 2.2 现状分析.............................................8 2.3 存在问题............................................10 三、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热点问题...........................11 3.1 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12 3.2 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13 3.3 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14 3.4 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效应................................16 3.5 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17 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未来展望...........................19 4.1 发展趋势............................................20 4.2 挑战与机遇..........................................21 4.3 政策建议............................................23 4.4 实践案例分析........................................24 五、结论...................................................25 5.1 主要观点总结........................................26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28 一、内容概览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本文档将对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展望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现状:首先,我们将梳理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理论探讨、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等方面。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总结,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热点:其次,我们将关注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热点问题,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区域差异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望:我们将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政策调整、技术支持和社会环境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的研究综述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的研究综述

7 3 . 8 , 年下 降率 为0 . 5 。 r 。农业就 业份 额下 降严重滞 后于农 业 产值 份额 下 降 , 导 致 我 国就业 结 构 的转 换大 大
收稿 ! E l 期: 2 0 1 1 — 0 6 2 0 ; 改 回 日期 : 2 0 1 3 — 0 2 — 2 6 基金 项 目: 澳 大 利 亚 国 际农 业 研 究 中心 ( L MR 一 2 0 0 7 — 1 9 1 ) 资助 。
供 参考 。 1 我 国农 业 劳动力 转移劳动力 转移 以改革 开放 为界线 大致可 以分为 2个大 的阶段 。 新 中 国成 立之初 , 我 国农 业 以小农 经济 占主导地 位 , 生 产力发 展水平 很低 , 为快速恢 复经济 , 我 国进入 了大规 模、 优先 发展重 工业 的工业建 设 时期 。依靠计 划经济 强大 的资源 动员能 力所积 累的资金 , 我 国在人均 收入水 平很 低 的条件 下 , 较 早达 到 了相 对高 的工业 化水平 , 到了 1 9 7 6年 , 进入“ 半工 业化 ” 国家 。但 由于工 业 结构 严 重倾 斜 , 重 工业 发展 比例远远 大于 轻工业 , 而重 工业部 门往往 资本一 劳动 力 比率 很高 , 相 对轻工 业部 门创造 的就业机会 少 很 多_ _ 2 - ] 。这一 时期 的工业 发展并 没有推 动农业 人 口向其 他部 门的转 移 ( 除了 1 9 5 8 1 9 6 3年“ 大跃 进 ” 时期, 经 济
3 O O~ 3 O6




第 2 2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ACTA PR AT ACU I T U RA E SI NI CA
Vo I . 2 2 , No . 2

浅析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浅析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浅析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摘要】土地和劳动力是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显著。

本文将深入分析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促进和制约关系,来揭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和措施来更好地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关系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产生的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以及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都影响着土地流转。

因此,土地流转制度必须为农村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我国土地流转现行局势主要基于以下三点:首先,土地流转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需求;其次,它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失;第三,它是农业规模化种植的急切诉求。

通过这些决定和意见来改善我国土地流转的进程,把细碎化的农地集中起来对它进行规模化经营,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劳动力的转移的目的。

1.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1.1土地流转对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土地流转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先前条件,也是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

土地流转对劳动力转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与人口之间存在的矛盾。

土地转包给其他农户,外出劳动力又有了一些收益也可以安心出去打工,不再为土地的荒废或无人耕种而担心也解决了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土地流转之后,把零碎的土地集中在种田能手的手中,就可以把土地集中经营,扩大经营规模,也有利于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以致更多的劳动力闲置,从而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促进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速度。

(3)土地流转可以给劳动力带来非农收入。

农民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广,可以从流转的土地中获得一些收入,也可以从非农产业中得到一部分收入。

因此,土地流转不仅提高农业生产率,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的促进作用劳动力转移是土地流转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制度变迁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制度变迁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制度变迁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由农田转移到城市,农民日渐成为城市的主要劳动力来源。

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变迁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变迁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农村户籍制度中,农民的籍贯和户口一直限制着他们在城市就业和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显现,我国逐渐开始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

农村劳动力得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城市,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空间。

这种改革让很多农村劳动力得以在城市谋得更好的发展,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动力。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土地制度改革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过去,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土地制度的限制,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民转移至城市。

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承包关系逐渐明晰,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和经营呈现出多种模式。

这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农民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也可以选择在城市就业,这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就业的相关政策,比如城市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等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这些政策的推出,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人力资源。

信息化的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这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发展机会。

很多农村劳动力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岗位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技能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生产力提高、耕地减少及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就业,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行业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

然而,城乡户籍制度、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及权益保障等多重问题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文章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借此希望能够推动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健康转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就业对策一、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一)耕地的减少耕地面积的减少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用于建设,从而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这种农田面积的减少意味着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会减少,因此部分农村劳动力可能会失去工作,形成剩余劳动力。

此外,耕地面积的减少还可能导致农民的生活来源受到威胁,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转移就业,以寻找新的生活来源。

同时,农村的非农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也在推动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领域。

然而,耕地的减少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等,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另一个关键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高的收入可能性。

城市的建设、制造业的扩展以及服务业的发展,都对农村劳动力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此外,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资源以及生活条件的优越性,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愿意流向城市。

这种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村劳动力优化配置,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强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当前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 外 相 关 研 究
D x n (9 0 认 为 人 口转 移 是 土地 的 函数 , io 1 5 )
土地担 当着 维持生 存 的必需 品及 心理文 化财 产的 双 重角色 ,这二 者 正是生 活标准 的两个方 面 ,同时也 是 人类 迁 徙 的 直 接 或 间 接 动 力 机 制[ 舶 ’ 2 “ ,可 ]
向 :城 市 土地 资产 管 理及 城 乡土 地 利 用 统 筹 。 卢 新 海 ( 95 ) 1 6一 ,男 , 湖北 洪 湖 市 人 ,教授 ,博 士 生 导师 ,博 士 ,研 究方 向 :土 地 管理 、城 市 管 理 。
第1 0卷 第 5期
黄 善 林 ,等 :土 地 制 度 对 农 村 劳动 力 转 移 影 响研 究 综 述
第1 O卷 第 5期 21 年 9 00 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社
J un l f iaUnv riyo o ce c s( o ilS in e i o ) o r a n ie st fGe s in e S ca ce csEdt n o Ch i
Vo1 O N O .1 .5
移 的影 响 。然 而 ,现 有 研 究 在 研 究 结论 上存 在较 大 分 歧 ,且 缺 乏 对 分 歧 出 现 原 因 的 深 入 研 究 ,并 在 研
究 内容 上 缺 乏 系 统性 。
关 键 词 :土 地 制 度 ;农村 劳动 力 转 移 ;研 究 综 述
中 图分 类 号 :F 0. 31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l 7-19 2 1 ) 50 2-6 6 10 6 (0 0 0 —0 20
中国农村 土地 制度改 革使得农 民获得 土地 承包
经 营权及农 业生 产 自主权 ,在很大 程度上 促进 了农
见 土地与人 口流 动之 间具 有密 切联 系 。土地 与劳动 力及 资本构 成农业 生产 的三大 要素 ,这是经典 劳动 力转 移模 型中构建效 用最 大化 方程 的理论前提 ,同 时也 表明 了农 村土地 对农户 农业 生产及 劳动力 配置 的重 要性 。对 于农村 劳动力 及农 户而 言 ,土地 既是 家庭财 产 ,又可 以为农 村劳 动力 提供就业 机会 ,同 时还是 农 户 家 庭 的一 种 投 资 品[(n 3 ] 。土 地状 况 及与其 相关 的土地 制度是农 户家庭 劳 动力转移决 策 的重要决 定 因素之一 。国外 学者 主要从 以下三个 方 面分析 土地 制度 对农 村劳 动力转移 的影 响 : ( 一) 土地 禀赋 及 土地条件 状 况 土地禀 赋对农 户家庭 劳 动力配置 及转移决 策 的 影 响是多方 面的 ,拥 有不 同土 地禀赋 的农户具 有不 同的劳动力转 移动机 。一 方 面 ,土地 资源是农 业生 产 的物质基础 ,为农 村劳 动力提 供就业 机会 。农 户 家庭土 地禀赋状 况直 接决定 了农业 生 产对劳 动力 需 求 的多寡 ,因此 ,土地禀赋 与劳 动力 向非农 业 ( 或 城 镇 )转 移 的概 率 、工作时 间及农 户家庭 向非农业 ( 城 镇 ) 转 移 的 劳 动 力 数 量 成 负 相 关 关 或
外 ,为 弥补农 村 资本 市场 的缺 陷 ,拥有较 多 土地 的 农 户可通 过转 移获 取 土地投 资 的资本 。可见 ,土 地
方 面 ,土 地 资源 是 农 户 家庭 的一 笔财 富 和 收入 来
源 ,可 以为 劳 动 力 向城 镇 转 移 初 期 提 供 支持 ;另
收稿 日期 :2 1 —40 0 00 -1
作者 简 介 :黄 善 林 ( 9 3 ) 1 8一 ,男 ,安徽 含 山县 人 。讲 师 ,华 中科 技 大 学 与澳 大 利 亚 新 南 威 尔 士 大 学 联 合 培 养 博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系 一 [[ P ’] 6一 2。 9P 一 另 一 ] 5 5 ]2 一。 [‘ )]] 2 。 P ] 。 。 P 。 [[ ‘ "。
业生 产力 ,将大 量农 民从农 业生产 中解放 出来 而不 断参 与非农 就业 及跨 区域 流动 ,推 动 了中国农村 劳 动力 的乡城 转移 及城 镇化 、工业化进 程 。然而 ,并 没有 出现大 规模 的农村 劳 动力永 久定 居城镇 ,而 只 是家庭 部分 劳动 力的季 节性转移 、循环 性转 移等短 期转移 。这 充分 说明 了中 国农村 劳 动力转移及 城镇
化过程 的非持 久性 ,同时也是 中国农村 劳 动力转移
不顺 畅 、不 合 理 的 表 现 ,这 与 制 度 缺 陷 密 不 可
分 一 。
农村 土地 制度作 为农 村社会经 济制度 最重 要 的 内容之一 ,对 劳动力 转移决 策产生 重要影 响 。本 文 通过 国 内外相关 文献 检索 ,归纳有关 土地 制度对 农 村劳 动力转 移 的影 响机制 ,并 对其进 行评 述 ,为 今 后 的深入研 究提 供参 考 。

要 :农 村 土 地 是 农 民重 要 的 收 入 来 源 和 生 活 保 障 。农 村 土 地 制 度 对 劳 动 力 乡 城 转 移 决 策 具 有 重 要 的影 响 。
当前 , 国 内外 学 者 主要 从 土地 禀 赋 、土 地 产 权 、 土 地 产 权 流 转 等 方 面 研 究 了 土 地 制 度 对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S p. 01 e 2 0
土 地 制度 对 农 村劳 动力 转 移影 响研 究综 述
黄 善 林 ,卢新 海
( . 北 农业 大 学 资 源 与 环境 学 院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10 3 1东 500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华 中科 技 大 学 国土 资 源 与 不 动 产研 究 中心 ,湖 北 武 汉 40 7 ) . 30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