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华大基因董事长)
致敬改革开放40年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

深商领袖致敬改革开放40年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在全国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致敬深商领袖,彰显深商责任,弘扬深商精神,树立深商标杆,激励更多的深商不断创新进取、再创辉煌。
深商总会、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携手深圳商报社,隆重举行“致敬改革开放40年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活动,旨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激励更多的深商企业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攀高峰,为深圳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功勋深商领袖袁庚 蛇口工业区前常务副董事长上承百年招商,下启当代深商。
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二十世纪一代革命者的典型代表,百年招商局的优秀领导者,无可争议的“深商先驱”。
王殿甫 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前董事局主席中国电子行业拓荒牛。
中国改革十大杰出人物。
先后担任赛格集团董事长、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临危受命,屡创新局。
王之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长兼总裁领导研发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PC企业,中国IT业“教父”级人物,第一个让Bill Gates停下脚步的中国人。
短短十年间,王之带领长城集团从一个只有300万债权的小型企业发展成为国内著名高科技企业集团。
马福元 深圳赛格集团创始人、前董事长我国第一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深圳赛格集团创始人,为深圳乃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在马福元的带领下,赛格集团资产、产值、利润、创汇均成几倍至十几倍的增长,成为我国工业企业中的姣姣者。
马明哲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是中国金融业在改革创新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之一,带领中国平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以1441.9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世界500强第29名,为推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世桢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行长招商银行首任行长,突破计划经济思维,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经验,率领招商银行成为1991年美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颁布以来,首家准入美国市场的中资银行。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借资本的力量让情怀”变现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借资本的力量让“情怀”变现7月5日,华大基因正式申购发行,发行总数4010万股,网上发行1200万股,申购价格13.64元。
此举也被视为国内基因测序行业资本化的里程碑事件。
作为精准医疗领域的龙头,华大基因被誉为“基因界的华为”,拥有传奇的成长经历,曾代表中国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任务,令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望尘莫及。
而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被称为“基因狂人”、“土匪科学家”。
从最早栖身于中科院的一个小小研究机构,到迅速崛起为当今的基因界巨头,华大基因走过了怎样的路径,它的愿景与前途究竟如何?根据深交所公布的数据,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只有12家净利润超过3亿元。
这意味着,2016年净利润已达到3.33亿元的华大基因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即属前列。
关于资本的力量,汪建有着清醒的认识。
1999年,他砸锅卖铁,把公司抵押给资本,“用钱说话”曾是那道不可触碰的伤疤。
华大基因经历一波三折后登陆创业板,汪建占股42.42%作为实际控股人,试图借资本的力量让自己的“情怀”变现。
大胆“造反”,意外获得政府出资过队、留过学,在美国读书工作期间汪建就开始接触基因科研领域。
1990年在得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后,他开始想象自己和它的关系。
到了1999年,回国创业的汪建和杨焕明等伙伴决定创立华大。
但当时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没有启动,整个市场处于资金人才两缺的状况。
为了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汪建和杨焕明干了一件至今看来都十分出格的事件:在没有得到政府授权的情况下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五次会议上宣布,代表中国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任务。
这一做法被当时的媒体比喻为“造反”,汪建也自此给外界留下了一个“土匪”的形象。
不过这次“造反”的结果是,有关部门为此出资5000万元,杨、汪等人也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团队一起得到领导人的接见。
基因科技是一个“烧钱”的项目,前期尤其如此。
因此,如何谋求政府庇佑成为成立之初华大基因的重要功课。
高中议论文素材:科技民工 汪建

最年轻院士候选人背后有“伯乐”——汪建:基因世界里的“独立团团长”楚天金报讯图为:汪建图为:王俊图为:李英睿上周,中科院增选院士候选人揭晓,37岁的王俊成为最年轻的候选人。
王俊,是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CEO、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领导着当今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
他的杰出毋庸置疑,不过,如果没有华大创始人汪建,也许他不会这么快走进公众视野。
59岁的汪建,参与了20世纪三大科技创新之一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却不喜欢“科学家”的称呼,自称“土匪”;他领衔的华大基因贯穿产学研链条,2012年营收11亿元,却拒绝被称为“老板”或“CEO”。
“琢磨怎么能做好蛋炒饭、做好了自己吃,这个就是科学研究。
做得好,几个朋友AA制,这叫科技合作;做好了,给不认识的人吃,这叫产业。
”一条路走到黑的成名之战汪建的名片上只有几个汉字,“华大基因”、“汪建”、“深圳,梧桐山”,另加上一个邮箱和网址。
如果你对基因行业没有概念,这张名片跟废纸差不多。
汪建出生于湖南沅陵,从湘雅医学院考上北京中医药大学,1988年赴美。
1990年,当美国总统老布什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汪建动心了。
1994年,他率先回国“探路”,但国内科技界对此并不感兴趣。
为了生存,他创办了GBI 公司作为试验基地,生产艾滋病诊断试剂。
当时美国一个试剂盒4000多元,而汪建的产品只需400元。
“当时就像是印钞票一样,钱‘刷刷’地进。
”他笑言自己也曾赚过大钱。
1998年,为了实现当初回国的想法,汪建放弃赚钱,加入中科院参与创办基因组中心。
但始料未及的是,几乎国内科技界都不支持该项计划,汪建和同事杨焕明甚至大闹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办公室。
接下来,似乎与李云龙有着类似基因的汪建开始犯“牛脾气”,1999年,他与杨焕明、于军、刘斯奇另行创办华大基因,并“擅自”跑到伦敦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战略讨论会,在没有国家授权的情况下,代表中国正式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
这四位从美国回来的科学家狠了心一条路走到黑。
“科学狂人”再获IPO,华大400 亿智造之路

BUSINESS在与因美纳的诉讼中胜诉并获赔3.25亿美元后,华大智造迎来最佳IPO 时点,并于9月9日登陆科创板。
其上市首日收盘市值高达413亿元,收获第二个IPO 的“科学狂人”汪建,身家亦达270亿元。
华大智造近年业绩飞涨,主要受益于新冠疫情后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大爆发;而其基因测序仪销售额虽有回暖,但仍未恢复至2018年水平,全球市占率仅为3.5%。
在研发、营收、市场份额等方面与全球龙头仍有不小差距的华大智造,发行市盈率高达75倍,远超因美纳与赛默飞世尔。
其将来能否实现弯道超车?王嘉敏/文“科学狂人”再获IPO,华大400亿智造之路华大智造、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商业 BUSINESS21世纪是基因的世纪。
产前无创唐氏筛查、癌症早筛、确定新冠病毒株型……随着基因测序技术走进千万普通人的生活,这一行业也涌现出华大基因(300676)、达安基因(002030)、贝瑞基因(000710)、迪安诊断(300244)、诺禾致源(688315)、金域医学(603882)等多家中国上市公司,行业总市值超千亿元。
近两年新冠疫情爆发,它们的营收也水涨船高。
然而,它们的上游,技术壁垒和毛利率更高的基因测序仪行业,依然由欧美几大巨头把控。
根据2020年Grand View Research 发布的报告,2019年,全球基因测序行业上游市场规模约为41.38亿美元,因美纳(Illumina,ILMN.O)的市占率约为74.1%,相关业务收入为30.68亿美元;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TMO.N)的市占率约为13.6%,相关业务收入为5.63亿美元。
而来自中国的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为10亿元,全球市占率约为3.5%,相对国外龙头,份额仍较低(图1)。
2022年9月9日,华大智造(688114)成功上市,发行市值超过360亿元,收盘报100元/股,涨幅15%,市值高达413亿元。
以此计算,其市占率为Illumina 的1/20,估值则达到了Illumina的1/5。
华大汪建预防第一 基因科学将提供精准预测

华大汪建:预防第一基因科学将提供精准预测2015年03月21日18:42 来源:中国经济网手机看新闻原标题:华大汪建:预防第一基因科学将提供精准预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于2015年3月21日—3月23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网全程直播报道。
图为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发言。
中国经济网彭金美摄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1日讯(记者袁志丽)“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今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健康管理与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分论坛上称,现在中国依然面临着重要的疾病挑战,从科学研究来说,是把预防放在第一位的。
基因科学,基因诊断能够为健康和疾病防控提供特殊的手段,希望基因科学能够在准确预防和诊断感染性疾病上作出新的贡献。
>>>以下是文字实录:我们跟四位大药厂的老板有很长远的合作经历。
十几年前我们还是做农业的时候,和辉瑞、礼来、诺华等就有很多科研项目的合作,我们从中学到很多,特别是对中国未来的医学和健康事业的发展,经过长时间的科研服务,现在我们已经转到了医学服务。
现在中国依然面临着重要疾病的挑战,首先是传染病性疾病,这在发达国家已经不是重要问题了。
中国还有3%的人丙肝阳性,现在能够治疗了,但是费用多数老百姓承担不起。
中国的出生缺陷依然有将近6%,依然是社会发展和家庭幸福的重大挑战。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涉及到中国20%到30%的人口,是中国第一大杀手,也是国家在医药保险上付出的最大一笔资金。
肿瘤则是中国疾病死亡率第二大杀手。
所以从我们的科学研究来说,怎么样跟四位医药大佬形成互补合作,而不是竞争关系,就是把预防放在第一位。
基因科学,基因诊断能够为健康和疾病防控提供特殊的手段。
两个月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精准医学,希望在糖尿病、出生缺陷和肿瘤上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福利。
华大基因公司董事长汪建:活到100岁是可以的,信我的跟我来。

华大基因公司董事长汪建:活到100岁是可以的,信我的跟我来。
作者:卜祥来源:《财经天下周刊》2014年第20期《财经天下》周刊=EW汪建=WJEW:听说你只要看到华大员工在公司里打领带,就要上去揪掉,为什么?WJ:打领带和留辫子、穿长袍马褂一样,是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发展外延的一种现象。
西装代表过去,中山装、列宁装也代表过去,唐装、长袍马褂更代表着过去。
过去的东西我一般都说不反对,但是我绝对不会碰。
领带是法国和英国骑兵杀来杀去时戴的围巾,马跑起来围巾拎上去,不跑的时候弄下来,后来慢慢变成一个带子,是随着工业革命兴起时的一个服饰变化。
我认为,今天的世界需要生物经济,我们要突破工业经济思考模式,就从服饰外延表现开始。
EW:你会鼓励大家做一些超常规的事吗?WJ:鼓励。
有一段时间,女孩子要是剃光头就给8000块钱现金奖励,男人戒烟就给5万块。
EW:你倡导的生物经济必须和工业经济、商业社会有所区隔吗?WJ:包括你们,很多人一张嘴都是工业革命以来的思维,现在已经从工业革命向生物经济过渡。
生物经济以人为本。
从猎人、牧人、农民、工人,到信息时代,都是衣食住行,吃喝拉撒。
工业经济发展到今天,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已经过剩。
过剩的同时,人们对生老病死、健康长寿,却只能听天由命。
生物经济要改正这一点,以人为本,我的健康我作主,生老病死在我手中,这是人类最高境界。
把最高境界变成商业模式,就把我们变成高大上反面了。
我们想站着也把钱挣了。
EW: 1990年代你们决定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很有前瞻性。
WJ:当时想过,可能不会赢。
需要那么多钱,国家不给,我们可能会有负债,甚至会坐牢。
我做事情往往会考虑最坏情况,想失败后怎么办?最好的结果就是可能只会留下一篇像《荷塘月色》那样的文章,留下点名。
后来,中华世纪坛里面有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记录,就是堪比《荷塘月色》。
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由美国人提出,美国人答应研究成功出来后免费公开,英国政府就犹豫,要不要投入,就出现著名的buy one or get one free的争论,意思是花钱参与还是坐等其成?英国当时有一个富人决定资助本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研究。
深圳四大骗子公司是哪四大

深圳四大骗子公司是哪四大
G启、H大、R宇、Y必选就是经常被网友冠以“深圳四大骗”的4家公司;据我目前查到的资料,这4家公司有2家已经成功上市,有2家目前在挣扎中、奄奄一息。
有时候我在想,市场上为什么总是会出现一些在获得补贴、奖励后,市场转化率很低,甚至是零的“高科技”公司?
这类高科技公司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有高学历背景的明星创业团队。
当然了,既然说了是高科技公司,如果团队里没有高学历人才,面上就高不起来。
比如华大基因的董事长汪建、CEO尹烨都是高学历背景。
根据目前查找到的资料,2016-2018年间,华大基因分别获得了3803万元、3369万元、3855.7万元的政府补贴。
或许是因为有不少产业,我们落后于其它国家;人人都梦想着能够追赶、甚至超过这些国家,于是期待着“英雄”出现,把希望寄托在这些“英雄”的身上,通过他们能够实现“产业梦”。
商业并不仅仅是学历高、有支持就一定能够成功!但是为了鼓励发展,政府又得拿出一些实际行动出来;难免会有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这也会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
1。
成功人士励志演讲稿

If you enter, you will live in peace and your ambitions will be fulfilled. If you retreat, you will live in peace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repair your failure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成功人士励志演讲稿成功人士励志演讲稿篇一大家好!自信是什么?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
有了它,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
苏格拉底也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和自信励志演讲稿_成功者励志演讲稿_学会时刻自信_永不言败_追逐目标励志演讲稿_成功者励志演讲稿_学会时刻自信_永不言败_追逐目标。
”总之,自信是指向胜利的导航塔,是前进的不竭动力。
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敌人日搜夜捕,陈毅“屡不得脱”时,他满怀自信,高唱“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开遍自由花”!陈毅的《梅岭三章》就是撼人心魄的自信之歌、胜利之歌!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说得好:“只有自信,才能让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工作,而不致被怀疑吞食你的想象力”。
自卑却与自信背道而驰。
自卑者往往对别人的优点看得过多、过重,而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足,只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又不想去努力赶上,于是沉重的心理压力使这些人唯唯诺诺,裹足不前。
自卑者的心理障碍限制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坐失成功的良机,最终一事无成励志演讲稿_成功者励志演讲稿_学会时刻自信_永不言败_追逐目标演讲稿。
只要走出了自卑的阴影,迎接我们的就是一片艳阳天。
无论是《千手观音》还是舞动奇迹中的《追光》,演员们都以强者的信念与命运抗争,战胜了自卑,他们震撼的演出博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深受人们的喜爱。
可见,战胜自卑,培养自信,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自负者与自信者也格格不入。
自负与自卑都是极端心理,自负者在取得一些成绩后沾沾自喜,甚至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励志演讲稿_成功者励志演讲稿_学会时刻自信_永不言败_追逐目标励志演讲稿_成功者励志演讲稿_学会时刻自信_永不言败_追逐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建(华大基因董事长)
汪建,华大基因创始人之一,现任华大基因董事长,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名誉院长,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4年
学历研究生
研究经历华盛顿大学高级研究员
汪建,湘西人。
插过队,留过学,学了西医,又习中医。
当过研究员,做过院长,正任董事长。
半生献身科研,半生投身产业。
不惑之年,回国创业,1999年为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部分)创建华大基因,基础研究、产业应用和教育实践并行发展,循着科研服务、科技服务、医学服务、人人服务的发展轨迹,追寻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梦想。
喜欢挑战,创新至上;不守规矩,热爱冒险。
登山、滑雪、风帆,热爱挑战各种极限。
56岁时带领“最年长团队”登顶珠穆朗玛顶峰,顺带完成首个高原适应性基因研究。
倡导“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健康我做主”,要“消灭几种病,延长几岁命”;常说中国太小、宇宙太大、地球刚好,要先为人民服务,再让人民币等各国货币自动为我们服务。
被称“土匪”,但讲究策略;无所畏惧,但严肃对待生命科学。
在他
的带领下,年轻的华大团队2007年完成绘制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2008年后陆续启动炎黄计划、千人基因组计划及人类胃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等研究工作。
2010年,华大基因斥巨资购建全球最大基因组平台,测序业务进入大扩张时期,当年营收过10亿。
并与盖茨基金会、自闭症之声等公益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关注环境及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
2011年,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
2013年,排除万难将硅谷的Complete Genomics公司纳于麾下,成为中国第一个收购美国上市公司的民营机构,被国际大佬、国外媒体纷纷冠以“中国创新的典范”。
但这远非终点,在汪建心中,已经竖起了新的目标……
2登顶珠峰
编辑
2010年5月22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陈芳博士等数名深圳登山者向
珠穆朗玛峰顶峰发起冲击并成功登顶。
他们不仅把上海世博会的旗帜首次带上世界最高点,还刷新了国内登顶珠峰"最年长团队"的纪录。
3个人荣誉
编辑
2001年获北京市第一届留学人员创业奖
2001年获国家八六三计划十五周年先进集体:1%人类基因组计划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