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实词整理一字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意动使动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7、《训俭示康》(字词答案).doc

《训俭示康》一、重点字词:1.吾本骞家________ 清贫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世以清白相承_________________ 一代一代,世世代代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世以清自相承______________ 廉洁、朴素的家风4.吾性不喜华靡______ 豪华奢侈___________5.辄羞澈弃去之______ 因害羞而脸红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 辄羞赧弃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丢弃,去掉(同义复词)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黍科名辱(谦语,意思是自己列名在内,使同列的人有辱)&回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 ____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9.____________ 乃簟一袪—把花插在帽檐上(簪,名作动,把……插在帽檐上)-10.平生衣取嚴寿_______ 御寒,抵御寒冷__________11.食取充腹_______ 填饱肚子__________1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____ 违背世情_________1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各_____ 追求名誉(干,求)________14.众人皆以着靡为荣_______ 奢侈浪费_________15.吾心独以像黍为美_______ 节俭朴素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皆嗤吾固陋 ________ 嘲笑(嗤笑)17.人皆嗤吾回胆_____ 固执不大方____________1&吾不以为痣 ________ 缺陷__________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称肯茅不型也亍回,___ 与其骄纵,毋宁固陋____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曰,纠约失乙着鮮矣’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很少—21•又曰,士质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___ 有志于探求真理______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養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陋_____23.手尼与议也_________ 不值得________24.今人乃以俭桶诟病_______ 副词有指代作用,代指节俭的人_____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人乃以俭相逅疥_________ 讥议、嘲骂,认为是缺点__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_____ 嘻,异裁!________真奇怪呀27.走卒类士服_ —差役,吏卒,小吏(走卒:当差的人)一2&走卒类士服_________ 大都__________29.农夫陵丝履_______ 踩,这里作“足穿”讲_________30.农夫蹑线履_______ 丝织品做的鞋__________31.客至未尝不覃消_____ 备酒_____________32.取三行五行_______ 有时__________33.或三石五行_______ 行酒,给客人斟酒__________34.________________ 酒酣于市________________ 通“沽”,买酒35.果生于梨、栗、枣、柿之类____ 只,仅仅__________36.肴止于脯、醯、菜羹.37.肴止于脯、醯、菜羹. 3&肴止于脯、輕、菜羹. 39.肴止于脯、醯、菜雲.下酒的菜_________干肉__________.肉酱_________40.人不楫非也_______ 互相 __________41.会繫而礼勤_______ 多次 __________42.会数而礼勲_______ 礼意殷勤 __________43.物轉而情厚_______ 微薄,不丰盛 __________44.酒非内迭_________ 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 ________45.果肴非远方珍异_______ 珍贵奇异之品 _________46.常数月曹攀_________ 营谋聚集________47.然后敢发丰_________ 请客的帖子________4&以为鄙吝__________ 鄙陋,没见过世面 __________49.以为鄙斉_________ 舍不得花钱 ________50.故不幅俗靡者盖鲜矣_______ 跟着习俗顺风倒_________51.风俗埶弊如是_________ 败坏 ________52.届位考虽不能禁_______ 居高位有权势的人 ___________53.居位者里不能禁_______ 即使 __________54.紹助3乎_________ 忍心助长这种坏风气吗 ________55.迨居第于封丘门内_____ 修筑 ____________56.治届第于封丘门内_____ 住宅 ____________57.听事前仅容旋马—亦作“厅事”,指处理公事、接待宾客的厅堂(听:听取,处理)5&听事前仅容噸号_______ 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过身____________59.或言其太陵_________ 狭窄________60.±0:“卿为清舉宣 ________ 清高有名望的官_________61.___________________ 家傅饮于酒肆____________ 为什么(怎么)62.奈何饮于酒竽_______ 酒馆__________63.自率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_____ 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________64.两耒或规之曰_________ 亲近的人 ________65.所亲或那之曰_________ 劝告 ________66.公虽自信痘约_________ 清廉节俭 ________6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圳讥评,讥议6&公宜少从众_________ 稍微 __________69.顾人之常情_______ 只是 __________70.一旦异于今日_______ 有一天__________71._________________ 不能顿俭 _ 立刻72.必致失所_______ 导致__________73.________________ 必致失所________________ (饥寒)无所依74.木负之深谋远虑_______ 有高尚道德和杰出才能的人 __________75.岂庸人所及哉______ 常人,凡人____________76.岂庸人所厦哉______ 比得上___________77.像,寧乙茨也;.修,番3木也。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训俭示康

导读
本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 本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告诫儿子洁 身自好,不受侈靡的社会风气影响,并指出“ 身自好,不受侈靡的社会风气影响,并指出“由俭 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生活哲理,阐述了“ 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生活哲理,阐述了“以俭 素为美”的思想。文章紧紧围绕着“成由俭, 素为美”的思想。文章紧紧围绕着“成由俭,败由 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 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 旁征博引,对儿子进行了耐心细致、 旁征博引,对儿子进行了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教 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诲,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中对俭与侈 的分析,很有道理,今天读来, 的分析,很有道理,今天读来,仍可以受到不少启 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融古今实例、 发。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融古今实例、古人 名言于一炉。例子多,而不觉累赘;训诫严, 名言于一炉。例子多,而不觉累赘;训诫严,而不 觉古板。 觉古板。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因勤 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 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 (唐代李商隐《咏史》) 唐代李商隐《咏史》 唐代李商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说,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 意思是说,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用俭朴 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做不到恬静寡欲就 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 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潜心专一就无法达到 远大的目标。 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训俭示康
北宋·司马光 北宋 司马光
八年级上册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上册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一)通假字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核舟记》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核舟记》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
《核舟记》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核舟记》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大道之行也》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
《望岳》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三峡》(二)词类活用:类型例句出处解释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到诧异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以……为亲人、以……为子女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神奇、秀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受惊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坠落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散步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观潮》用银、用玉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穷尽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变白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雪》客居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在夜里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训俭示康

第五段:列举古今人物的正反事例,证明上段 “俭”、“奢”与事业成败的利害关系。
此段可分为几层? 古人因俭得到的结果
以俭立名
三层 (达人、忠) 小器、出亡 倾家、死 穷困 训汝 训汝子孙
古今之人因奢得到的后果
以奢败家
举以上7例的目的及希望
文章用了大量例证,是否显得重复累赘,空 洞说教?
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 观点: • 从范围上说,有自身,有长辈;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 有优有劣,角度不一。 • 从论证方面来看,有正例有反例,自家事迹用作正例,李文 靖公等三例用以说明居高位大贤之深谋远虑,最后七例说明 以俭立名、以侈败家的后果问题。 • 就事迹而言,李文靖为居室角度,鲁参政为饮食角度,张文 节则是行事作风角度,各有侧重,其余同类事迹莫不如此。 • 就叙述而言,有详有略,有言有行还有言行并举。 • 故而繁而不赘,博而不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 文中论证也不只是多角度的引经据典、空洞说教,而是运用 大量材料,将俭与奢、不同作风和不同结果对比,不仅以此 示儿,也对当时社会奢靡的流俗有针对性,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段:将先公待客与近岁风俗加以对 照,慨叹“风俗颓弊”。
作者分几层来论述? 总说今年社会上豪奢风气 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
对 比
近日社会风气的奢靡败坏情况
第三段:例举本朝高官崇尚节俭的言行, 赞扬崇尚节俭朴素的美德。 举了哪几个事例?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论 证?作者选取这三个例证有何用意? 1.李沆之例,居室角度。 2.鲁公之例,饮宴角度。 3.张文节之例,行事作风角度。
重点字词
1辄羞赧弃去之 因害羞而脸红 2二十忝科名 谦辞,辱,愧 3以矫俗干名 求取 4吾不以为病 毛病,缺点 5 枉道速祸 招致 6季文子相三君 辅佐 7聊举数人 姑且 8汝非徒身当服行 不只,不但,不仅 9顾人之常情 只是,不过,而 10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句末语气词,表这段话 的结束,无实义
训俭示康

第四段:援引御孙语,从道理上阐明俭、侈的 不同结果。 此段是怎样的结构? (总分)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 俭, 俭,德 有德 俭则 物,可以直道而行 德 之共 者皆 寡欲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 之 由俭 共 节用,远罪丰家 来 君子多欲则贪慕 居官 侈, 侈则 富贵,枉道速祸 必贿 恶 侈,恶 多欲 小人多欲则多求 居乡 之 之大 妄用,败家丧身 必盗 大 引用 阐发道理 导致结果 结论
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
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 同角度来论述观点。从范围上说,有自身,有长辈; 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有优有劣,同是达人 君子又有崇俭、贵侈之分,角度不一。从论证方 面来看,有正例有反例,自家事迹用作正面范例, 李文靖公等三例用以说明居高位大贤之深谋远 虑,最后七例是说明以俭立名、以侈败家的后果 问题;就事迹而言,李文靖为居室问题,鲁参政为 饮食问题,张文节则是待遇不因升官而提高,各有 侧重,其余同类事迹莫不如此;就叙述而言,有详 有略,有言有行还有言行并举。故而繁而不赘,博 而不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
1、世以清白相承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3、以约失之者鲜矣 4、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5、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因勤 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 (唐代李商隐《咏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二段:将先公待客与近岁风俗加以对 照,慨叹“风俗颓弊”。
作者分几层来论述的? 总说今年社会上豪奢风气 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
对 比
分三层
近日社会风气的奢靡败坏情况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 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 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 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 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 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 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 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 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 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 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文言文司马光《训俭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训俭示康①司马光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卷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②: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③: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o古人以俭为美徳,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 闻昔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淸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④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箸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席人所及哉!御孙⑤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則寡欲。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徳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⑥憊粥以糊口,孟倍子⑦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仓粟,君子以为忠。
石崇⑧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⑨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有删节)(注释)①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
②与其不逊也宁固: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与其骄傲,无宁固陋。
③以约失之者鲜矣:语出《论语•里仁》。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特殊句式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特殊句式1.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通假字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2、古今异义词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指“罪过”或“乖张”.)经纶世务者(古义为为“筹划,治理”,今常指“政治规划”.)3、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猿则百叫无(动词,停止.)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上边,上面)百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急湍甚箭(副词用作动词,快)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向高处伸展.邈,争着向远处伸展)《五柳先生传》1、古今异义词因以为号焉(古义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两个词,今常用作一个词,认为)或置酒而招之(古义为“有时”,今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造饮辄尽(古义为“往,到”,今常指“创造,制作”等)2、一词多义如亲旧知其如此(动词,像)晏如也(名词,……的样子)得家贫不能常得(动词,得到)忘怀得失(名词,得到的(东西))3、词类活用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马说》1、通假字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通“耶”,吗)食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2、古今异义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为“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执策而临之(古义为“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一词多义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4、词类活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名词帮作动词,用鞭子打)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尽,竭尽)《送东阳马生序》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能“披”,披着)2、古今异义词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为“问”,今常指“敲”等)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为“热水”,今常指“汁水”等)略无慕艳意(古义为“欣羡”,今常指“鲜艳,艳丽”等)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常指“又,再次”等)3、一词多义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故故余虽愚(连词,所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质援疑质理(动词,询问)非天质之悲(名词,资质)至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动词)4、词类活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用作代词,此,这)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挂)《小石潭记》1、古今异义词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2、一词多义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见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明灭可见(动词,看见)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明灭可见(副词,可以)差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岳阳楼记》1、通假字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嘱托)2、古今异义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义为“做州郡的太守”,今常指“守卫、守护”等)越明年(古义为“到”,今义为“超过”)越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常指“今年的下一年”)则有去国怀乡(去,古义为“离开”,今常指“到,往”.国,古义为“国都,京城”,今常指“国家”)至若春和景明(古义为“日光”,今常指“风景、景色”等)沙鸥翔集(古义为“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常指“聚集、集中”等)微斯人(古义为“无,没有”,今常指“微小、略微”等)3、一词多义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相当于动词,是,就是)然则北通巫峡(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就)极北极潇湘(动词,尽,到达)此乐何极(动词,穷尽)一在洞庭一湖(无实义,起强调作用)一碧万顷(数词,一片)而或长烟一空(副词,全)4、词类活用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太守)用做动词,做州郡的长官,即做太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动词用做名词,景象)《醉翁亭记》1、古今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时,代词 有人,代词
• 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 聊举数人以训汝
全,形 列举,动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举贤荐能
尽,副词 推荐,动
• (白起)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攻占,占领 郢
• 顾人之常情 • 致使于晋,顾反 • 顾吾念之 •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 致使于晋,顾反 • 必致失所 • 遂脱剑致之嗣君
(6)卿为清望官
(判断句)
(7)俭,德之共也 (8)侈,罪之大也 (9)共,同也。
(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10)有德者皆由俭来 (判断句)
(11)人莫之非 (12)何患不能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13)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被动句)
一词多义(意义、词性)
•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破衣服,形做名
败家丧身
败,使……破败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饘粥,名做状
妾不衣锦,马不食粟;布被
管仲镂簋朱紘 镂簋,朱紘,名词做动词。使用
山节藻棁 山节,藻棁,名词做动词。使用
何曾日食万钱
日,每一天,名做状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 冠,称第一,名做动 至孙以骄倾家 倾,形使动,使……倾覆
(介宾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有议也
• 终苟免而不怀仁 • 苟或不然
只是,副词 还,动 但,副词 回头,动词
达到,完成,动 导致,动 奉献,动
苟且,副词 如果,连词
• 风俗颓弊如是
败坏,形做动
• 耻恶衣恶食者 • 侈,恶之大也 •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差,形 罪恶,名 却,竟,副词
• 乃簪一花
才,副词
•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
这样,代词
• 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但是,连词
• 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 公虽自信清约
即使,连词 虽然,连词
• 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 • 所亲或规之曰
(介宾结构后置句)
(2)一旦异于今日
(介宾结构后置句)
(3)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介宾结构后置句)
(4)得于酒家
(介宾结构后置句)
词类活用
平生衣取蔽寒
衣,名做动,穿衣
食取充腹 食,名做动,吃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病,名做动,嘲骂*
走卒类士服士服,名做动,穿士人的服装
人争非之
非,形做意动,认为……不正确
锦衣玉食 衣,食,名做动
二、词法句法
1、古今异义
(1)同年曰 (2)吾不以为病
2、词类活用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 缺陷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意动,以…….为耻
(2)远罪丰家
使动,使……远离.使……富裕
(3)听事前仅容旋马 使动,让……转身
(4)故就酒家觞之
名作动,请人喝酒,招待
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名称
(1)奈何饮于酒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