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2.4免疫调节
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 功能。
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这时的感染者被叫艾滋病(AIDS)患者, 他们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每一个免疫细 胞的细胞核内有可能被几百个病毒占据; 这时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 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 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 肌体就会无法控制,此时,艾滋病患者一 般在6---24个月内死亡。
艾滋病
2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 的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吞噬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人体的三 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 功能。

增殖、分化

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抗体结合
吞噬细胞消化
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
1)感应阶段: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
呈递抗原
使抗原隐 藏的抗原 决定簇暴

T细胞
(识别)
细胞免疫
2)反应阶段: T细胞
增殖和分化
受抗 原刺 激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免疫调节(第1课时)一、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能力目标: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学生:免疫调节。

播放视频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教师:这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历程中又一个历史镜头——在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温总理专程前往阜阳,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也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艾滋病正在对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发出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而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学生:根据艾滋病资料的搜集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交流讨论:(1) 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 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 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4) 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2(5) 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学习。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优秀版)word资料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优秀版)word资料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优秀版)word资料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为本课的。

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理解水平的内容,其中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学生初中就已经涉及,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2、本节的重点是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

3、首先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即以艾滋病为例,说明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然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学习来解决之前的问题。

2.4免疫调节-1课件PPT课件

2.4免疫调节-1课件PPT课件

四、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的应用 2.疾病的临床检测 3.器官移植
要想成功的进行器官移植,你认为应该解决好 哪些问题?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 统的发育和功能; 如甲状腺激素(能影响中枢神经
系统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提高神经系 统的兴奋性)
(3)相互协调,神经调节为主,激素调节为辅。
2、意义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 内环境的稳态,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
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 严格消毒;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 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其他因素而 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 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一 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 破坏,表现为本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 在体内,HIV专门攻击人的淋巴细胞,使人体丧 失免疫能力。并且可以整合进靶细胞的DNA,长 期潜伏于靶细胞中,以逃脱免疫系统对它的攻击。 其遗传物质是RNA,变异能力强 。
• 在体外,HI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一般高 温、干燥及常用消毒液都可以将其杀灭。
资料分析 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2.4免疫调节-1课件
(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
寒冷
刺激
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的分析综合
神经—体液调节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 量减少→散热减少
皮肤立毛肌收缩, 产生“鸡皮疙瘩”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产热量增加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 素增加→代谢增强→ 产热量增加

2.4 免疫调节(Ⅰ)

2.4 免疫调节(Ⅰ)

2.4.1 免疫调节[目标导读] 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理解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难点击] 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①组成:骨髓、________、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作用:免疫细胞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

(2)免疫细胞①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分别在胸腺和 中成熟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3)免疫活性物质①组成:抗体、________________、溶菌酶等。

②来源:________细胞或其他细胞。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种类项目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区别来源 遗传而来,________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____________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无特异性、作用____、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________、时间长 基础 ____________防线(皮肤、黏膜)和____________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____________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联系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问题探究1.结合下面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分析:(1)T 细胞的来源及分化:造血干细胞在________中分化形成T 细胞,转移到外周淋巴器官,经抗原刺激形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B 细胞的来源和分化:造血干细胞在________中分化形成B 细胞,转移至外周淋巴器官,受抗原刺激形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幻灯片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幻灯片

自主学习(一)
• 学习内容:
课本P35“免疫系统的组成”及P36“免疫系统的防 卫功能”
• 学习目标: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认识人体的三道防线组成
• 达标要求:
1.说出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在各组成部分中 又具体有哪些内容。
2.人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分别是由什 么组成的,尝试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这三道 防线的作用。
展示精讲(一)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吞噬细胞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展示精讲(一)
人体的三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的保护作用
非 第一道防线
特 (皮肤和黏膜组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异 成)
性 免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疫 (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组成)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1)感应阶段: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
刺激
呈递抗原
使病原体 特有的抗 原暴露
T细胞
B细胞
(识别)
淋巴因子
展示精讲(二)体液免疫
2)反应阶段:B细胞增殖和分受原激化抗刺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 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 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B细 胞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记忆细胞
浆细胞
抗体与抗原结合
抗体
本节小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 人体三 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物质基础 特点
物质基础 特点
免疫系统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理解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仔细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免疫调节的过程。

2. 知识总结:学生以小组形式,总结免疫调节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列出关键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3. 实验设计:根据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模拟人体免疫过程的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4. 免疫问题解答:针对课后练习题和补充资料中的免疫相关问题,学生进行解答,加深对免疫调节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需学生独立完成,不得照抄他人答案。

2. 小组合作:第二项作业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5-6人,共同总结免疫调节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作业需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遵守实验室规则,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4. 提交时间:请学生在课后一周内提交所有作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纸质形式提交。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作业,是否独立思考,是否积极寻求答案。

2. 知识总结:评价学生对免疫调节基本知识的总结是否准确、全面,能否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3. 实验设计: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能否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4. 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于免疫相关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五、作业反馈对于学生的作业反馈,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反馈:在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直接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2. 小组反馈:对于小组完成的第二项作业,教师将抽取部分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优秀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3. 个别交流: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将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其解决问题。

4. 集体讨论:教师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免疫调节的相关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 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

二、教学重难点1.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机制。

2.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用于诠释和演示。

2. 准备免疫调节的实验材料,如抗原、抗体、细胞等。

3. 设计互动式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制作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案例等素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调节机制,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机制,并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免疫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的干系。

一、导入新课:起首,我们会提出一些关于免疫系统的问题,例如:“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免疫失调会导致哪些疾病?”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新课的探索欲望。

二、讲授新课: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然后,我们会详细讲解免疫调节的机制和原理,包括抗原的识别、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观点,我们会应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三、实验探究:学生将有机缘亲自观察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如淋巴细胞和脾脏等。

他们需要记录观察结果,并尝试诠释这些器官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方式。

四、小组讨论:在学生对免疫调节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们会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的干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见名师伴你行课后练习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D )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 脏 ACD 2、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多 选) 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 D、溶菌酶 E、淋巴细胞 3、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 )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疑难辨析
(l)溶菌酶杀菌若在口腔内进行,属第一道防线(在外界 环境中完成都属该防线);若在体液中进行,则属于第二道防 线。二种情况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吞噬细胞在体液中吞噬病原微生物并将其杀灭,应为 非特异性免疫;若仅仅暴露抗原决定族并呈递给T细胞或吞噬 抗原抗体结合物应界定于特异性免疫。 (3)效应B细胞是唯一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该细胞核糖 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较多;也是免疫反应中唯一没 有识别抗原能力的细胞。 (4)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相对较短,而记忆细胞可长期存 在或终生存在。解题时若感染或注射疫苗后短时间发挥作用为 抗体,长时期应考虑记忆细胞。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人体的三道防线
组成 第一道 皮肤、黏膜 类型
体液中的各种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 作用的物质)
• 1.淋巴细胞起源于哪种器官? • 2.由何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 3.在什么器官完成分化?分化的结果是?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人体的三道防线
组成 第一道 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二道 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 第三道 免疫细胞
机体是怎样实现免疫的呢?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疫 系 统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迁移到胸 腺中成熟
B淋巴细胞 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淋巴结 脾脏
扁桃体
胸腺 胸腺
淋巴结
骨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人体内的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细胞 分化 不分化 (多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造血干细胞
有丝 分裂
吞噬细胞 B细胞
淋巴细胞
…… T细胞 效应 T细胞
在骨髓中发育
在胸腺中发育
(多能) 造血干细胞
转移 抗原刺激
浆细胞 (效应B细胞)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你知道 每天你的手上 有多少细菌吗?
• 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 • 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 • 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
细菌无处不在!!
第4节 免疫调节
二 目标导学
• 免疫系统的组成(重点) •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难点)
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随时可能受 到细菌、病毒的入侵,体内自身也可能产生衰 老、破损、死亡、异常的细胞。
9)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C

10)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 C ) A、破伤风 B、百日咳 C、肺结核 D、天花 11)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 )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结
免 疫 的 类 型
特异性免疫 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 (获得性免疫) 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无效。(专一性)
1、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前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稳态的维持呢? 这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发生作用吗?
那该生命体又该如何应对了?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 功能。免疫反应的功能,包括:免疫防护,自身 稳定,免疫监视。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 “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 稳定!
概念: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 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功能。
第一道防线 一、 人体三 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物质基础 特点
物质基础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特点 感应阶段
免疫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体液免疫 三、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细胞免疫
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反应阶段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 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
效应阶段
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 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二道 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 第三道 免疫细胞
非特异性 免疫
特异性 免疫
3、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 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 御功能。 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 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 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