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儿的护理体会
发热患者护理心得体会

发热患者护理心得体会发热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合理的发热患者护理不仅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在进行发热患者护理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在接收到发热患者后,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发热原因。
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感冒、流感、肺炎等,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只有了解了发热的原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护理计划。
其次,我们要正确评估患者的体温变化。
体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可以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
我们要时刻监测患者的体温,可以通过体温计测量腋下、口腔或肛门的体温,也可以使用无接触体温计来测量额头或耳温。
在评估体温时,要注意测量方法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偏差。
如果患者的体温升高超过了正常范围,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降温,防止高热对身体的损害。
接下来,我们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温变化,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我们在给药时要按照医嘱的要求进行,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等。
在给药过程中,还要注意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解释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提醒患者按时服药。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发热患者往往会出现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的清洁和安静。
同时,要鼓励患者适当进食,保证营养摄入,促进身体的康复。
在饮食方面,我们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刺激性食物和易消化食物。
此外,还要关注患者的水分摄入,保持良好的水平衡。
最后,我们要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
发热患者往往具有传染性,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感染的风险。
首先,要注意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穿戴无菌衣物等。
其次,要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病房的清洁和通风。
儿科护理心得体会11篇

儿科护理心得体会11篇儿科护理心得体会1在儿科实习的日子里,每天都是既热闹又很闲。
这一切都源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
只要一走进儿科的病房,少不了听见“哇哇”的哭声和嘻哈的笑声。
还记得儿科老师在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儿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科室。
因为儿童本身都疾病较敏感,一旦有任何不适,就会表现出来。
儿科疾病本来就急,病程短,治愈的效果好。
儿科的病种较单一,小儿肺炎和小儿腹泻是在科室比较常见的疾病。
它主要的用药是消炎,抗病毒,保肝,营养心肌,保护胃粘膜之类。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小儿用药,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不同年纪的儿童对药物反应也不同;因此,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准确。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更加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凡事多想想,多看看,如有疑问及时询问,不可揣着糊涂装明白。
在儿科最困难的一件事莫过于静脉穿刺。
也许在其他科室,我们实习生静脉穿刺的操作能力强,但是在儿科也只能在旁边看看。
由于现在一家一个孩,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或者小少爷,父母都舍不得让实习生来练手。
另一点是,小儿的手背静脉较深,只能选择头皮静脉。
在穿刺过程中,小儿不停地动,这又增加穿刺的难度。
在儿科,家长们评论护士能力强否都在于是否一针见血。
这就要求我们护生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在静脉穿刺上不断精益求精,同时掌握与小儿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儿科实习的日子里,看着老师们细心地照顾每一个孩子,内心觉得暖暖的。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也会觉得累,但是看见小儿的一笑,瞬间身上也轻松了不少,我想这就是儿科的魅力。
儿科护理心得体会2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
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
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
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发热患儿的护理体会

刘 爱玲
【 献 标 识 码】 文 A 【 章编 号 ] 6 2 3 8 ( 0 0 1 - 0 6 -0 文 17 - 7 3 2 1 )0 0 8 1
发 热 是各 种 疾 病 的 常见 症 状 , 温 升 高 有 利 于 发 挥 的 防 养 丰 富 易 于 消化 的食 物 , 体 已增 加 营 养 , 高抵 抗 力 。 同时 给 病 提 御 功 能 , 持 续 高 热 会 增 加 心 脏 负 担 和 机 体 耗 氧 量 , 脑 缺 人 接 触 大 自然 的机 会 , 人 在 发 热 时 , 得 较 长 时 间 卧 床 , 但 致 病 不 否 氧 、 水 肿 和 神经 细 胞 的 坏 死 。 因此 采 取 积 极 有 效 地 降 温 措 则 往 往会 有 幽 闭 与 沉 闷 的感 觉 。 因此 , 热退 以后 , 脑 在 如果 病情 施 , 于 缓解 病 情 、 少 重 要 脏 器 的损 伤 及 至 挽 救 生 命 具 有 非 允许 的话 , 对 减 护士 可 伴 随 患 儿 外 出 户 外 活 动 , 吸新 鲜 空 气 , 呼 观 常重 要 的意 义 。 赏花 草 树 木 , 对 康 复 体 力 与舒 畅胸 怀 是 很有 力 的 。 这
儿童发烧护理工作总结

儿童发烧护理工作总结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健康是每个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
然而,儿
童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健康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发烧。
发烧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是对于家长来说却是一件让人十分担心的事情。
因此,对于儿童发烧护理工作的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儿童发烧护理工作,最为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
一旦发
现儿童出现发烧的症状,家长们首先要冷静下来,然后用体温计测量孩子的体温。
如果体温超过了38.5℃,则需要及时给孩子降温,并且及时就医。
在给孩子降温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用温水擦浴或者用冷毛巾敷额头等方法,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受凉。
其次,对于儿童发烧护理工作,家长们还需要重视孩子的饮食和休息。
在孩子
发烧期间,家长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饭、面条、蔬菜汤等,同时要保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
此外,家长们还要让孩子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便让孩子的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应对疾病。
最后,对于儿童发烧护理工作,家长们还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如果
孩子的发烧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症状,比如呼吸急促、皮肤出现紫斑等,就需要及时就医。
在就医的过程中,家长们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同时要给孩子充分的关心和爱护,让孩子在疾病期间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关怀。
总之,儿童发烧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家长们需要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
孩子的发烧症状,同时要重视孩子的饮食和休息,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能够尽快康复,健康快乐地成长。
探讨120例发热患儿护理体会

探讨 1 2 0例 发 热 患儿 护 理体 会
邢晓霞 ( 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0 3 )
[ 摘
要] 目的 : 探讨 高热患儿 的护理 。方法 : 回顾性分析 收治的 1 2 0例患 儿 的临床 资料 , 总结 高热护理 体会。结果 : 通过
对高热患儿的正确护理 , 使患儿得到有效治疗 , 避免 了不 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 通过对 高热患儿 的合理 护理 , 预后 良好 , 降低 了高
应注意患儿休息 , 多饮水 , 同时进 易消化 、 清淡 、 流 质饮 食和液
体补充 。
3 降 温
高热是一种急症 , 必 须迅速作 出病因鉴别 , 以便及时对症
处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鼓励患 儿及家属消 除不 良情绪 , 保
持最佳心理状态 , 接受各 种治疗 和护理 。不必急 于用退 热剂 ,
2 发 热 患 儿 的 护 理
观察患儿 的生 命体 征 , 注意 观察 一般精 神状 态、 面色 、 神
志等变化 , 药物及 物理降 温后 3 0 a r i n测 体温 、 呼吸一次 , 如 有
异常及时发现和处理 。
7 家 长 的 心 理 护 理
2 . 1 分析发热 的原 因: 判 断是感染所致 的发 热还是其他因素 导致的发热。应根据病史、 临床表现特点和伴 随其他症状、 临床
一
般情况下 , 如果 只是发热而没有其 他明显的不适 , 不服用退
3 . 1 药物降温 : 方法简单易行 , 退热效 果较好 , 但是服用退 热
热剂反而更好 , 这样 既可 以使 医生 通过 了解热 型及 发热程度 ,
剂以后 , 患儿会大量出汗, 因此应严格掌握退热剂的剂量, 以
小儿高热的中医护理体会

小儿高热的中医护理体会关键词小儿;高热;中医护理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小儿常因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一旦高热,易致惊厥,严重时可造成缺氧性脑损伤,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引发癫痫。
因此,做好小儿发热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收治高热患儿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5个月至11岁,高热惊厥多发生于三岁以内儿童,经及时救助及护理,均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2一般护理2.1病室环境室内空气流通,光线适度,舒适安静。
2.2注意饮食宜清淡、有营养、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
高热时予鲜果汁、稀粥、菜汤,暑天高热可以西瓜汁、绿豆汤、银花露等酌情服。
饮时当少饮频服(小儿暑热症或伴泄泻发热者给予葛根汁、酸梅汤皆可)。
切记若饮水过多,水停胃脘诱发不适。
热退后口苦或舌淡无味宜吃些稀粥、豆腐脑,风寒感冒发热者,姜葱、淡面叶也可,爽口舒适增进食欲。
2.3口腔护理饭前饭后淡盐水漱口,口苦者用银花甘草汤,口臭者用藿佩饮,口唇干裂者用增液汤频频漱口,麻油涂口唇也可。
2.4注意休息必要时加床档,加强情志护理,小儿发热不退或发生惊厥,常常使家长极为恐慌,应及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抢救和护理。
2.5注意补液维持水电平衡。
退热期患儿出汗多,饮白开水助之。
汗出衣湿,及时擦干汗液,换衣要避风,防止虚脱及受凉。
3降温3.1首选物理降温把体温控制在38°C以下。
温水擦浴时水温32~34°C ,酒精擦浴时用30%~50%的浓度,用纯棉毛巾轻擦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腘窝等体表大血管处,擦至皮肤发红,时间一般15~20分钟。
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项,因为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擦浴时注意观察患儿意识、脉搏、呼吸有无异常,有无寒战,如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
遇有持续39~41°C高热不退者头枕冰袋,若效果不佳应配合药物降温,常用复方氨基比林或赖安比林穴位注射或口服柴胡冲剂等退热剂。
儿科护理心得体会(8篇)

儿科护理心得体会(8篇)儿科护理心得体会1儿科护士工作从心做起,听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如何才能够从心出发把工作做得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们全心投入,真诚相待。
记得在我的孩提时代有着这样的记忆:因为生病,心急如焚的父母把我送进了医院,本来就对医院有恐惧感,刚一进医院大门,就一直哭嚷着要回家,医生还说需要打针,于是在爸爸妈妈软硬兼施的诱逼下,来到了打针的地方,就见有位阿姨穿立脚点白大褂,戴着白口罩,头上还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全身上下都是白色,一手举着针,一手拿着棉签,面无表情地来到了我的面前,我越发害怕,吓得一直往后退,虽然被父母强行按住身体,但还是不停地扭动,就这样,折腾了老半天,那阿姨急了,大嚷道:“你再动,再动就给你多打几针!”还边责令母亲将我按得动弹不得,现在想来,如果当时那个护士不是那么凶,而是微笑症鼓励我,也许我就不会那么害怕了吧!随着时光的推移,我慢慢地长大了,面对人生选择时竟然也戏剧化地做了一名护士,成了人们眼中的“白衣天使”,当我成为儿科护士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说:既然我也是一名儿科护士,就一定要用我的微笑来面对生病的孩子,改变我孩提时脑海中那面无表情,看上去让人生畏的护士形象。
前不久,有一位6—7岁的小男孩的一句话让我更坚信我这样做是对的。
第一次给这个小男孩做治疗的时候,我就像平时一样面带微笑一样走进病房,他就总是盯着我看,到了第二年,他哭吵着奶奶要找我给他打针,听他奶奶说本来有护士准备给他打针的,可他硬是不肯,握着小拳头不让人碰,偏要找我,于是我就去了,他看到我之后竟然不哭了,只是乖乖地伸出两只小手由我挑选,我很诧异,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会有这样的举动,但当时没有问,只是在思考,接下来几天的治疗都由我为他进行的,可由于工作忙,打完了他的针,我便忙着我自己班上的事儿去了,好久没看到我,他就说打针的部位很痛,要奶奶找我去看他,我去了之后,边微笑着轻轻抚摸,边细声问道:还痛吗?他眨眨眼望着我说:不痛,其实一点都不痛。
浅谈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

2 . 1心理 护理 有很 多患 儿家 长 , 一 旦 小儿 发 热 , 惊 慌失 措 , 不 知应 该怎 么办 , 作 为 我们 应 该首 先 取 得
患儿 家长 的信任 , 稳定 患 儿 家长 的情 绪 , 关 心 体 贴 患儿 , 取得 家长 的配合 , 从 而 保证 各 项 治疗 与 护 理 工作 的顺 利进行 。 2 . 2卧床休 息 休 息 可 保 护 大 脑 皮 层 , 减 少 能量 消 耗, 有 利 于健 康恢 复 , 保 持 病 房 内空 气 新 选 , 避 免
中药熏蒸 疗效肯 定 , 无并发 症的发 生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7—1 8
・
3 6 0・
第 2 6卷
第 4期
工 企 医刊
T HE ME DI C AL J OURN AL OF I ND US T RI AL E NT E RP R I S E
Vo 1 . 2 6 No . 4
2 0 1 3年 8月
J u n. 2 0 1 3
3 讨 论
高热 虽然 是 小儿 科 的常 见病 , 以婴 幼儿 多见 , 主要 是 因为d x J L 大 脑 皮 层 功 能发 育 未 完 全 , 中枢 兴奋 容易扩 散所 致 , 临床 护 理及 时 恰 当 , 直 接 关 系 到患 者病情 的进 展 , 我们 应 以高 度 的责 任 心 , 和 蔼 的态 度 , 精湛及 到位 的护理技术 , 减 少 患 儿 的 痛 苦, 让 患儿 早 日康 复 。
对流 风 。
2 . 4新 生儿 要解 开 包 被 , 有利 于散 热 降 温 , 也 可用 温水擦 浴 , 或者酒 精擦 浴 以物 理 降 温 , 及 时更 换衣 服, 保 持皮 肤清 洁 , 避 免汗腺 堵塞 。 2 . 5严 密 观 察 病 情 变 化 , 发 热 患 儿 每 日测 体 温 4 次, 有 变化 者随 时测 量 , 同 时注 意 患者 神 志 , 脉搏 , 大便 性质及 有 无 出血 倾 向 , 协 助 医 师 正 确 做 出 诊 断。 2 . 6鼓励 患J L , f i l l 漱 口者饭后 漱 口, 能刷 牙者 及 时刷 牙, 较 重者 或婴 幼儿 可用 生 理盐 水 棉球 擦 拭 口腔 , 每 日 3— 4次 , 有霉 菌感 染者 , 用 1 % 双氧 水擦 拭 口 腔, 口唇干 裂着涂 石蜡 油 。 2 . 7保 持 病房 内湿 度 4 5— 5 5 %, 同 时保 持 病 房 内 床铺 整洁 , 干燥 , 无污物 , 密 切 观察 患儿 皮 肤 有 无 发红 及破溃 情况 , 防 止皮肤感 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患儿的护理体会陈晓红(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1450)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发热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期提高护理水平,提高诊治效果。
方法 对我院儿科收治的伴有发热症状的2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 本组220例患儿在进行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下,在治疗后90min及120min后可获得较好的降温效果。
结论 对发热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服务可以缓解家长们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的积极性,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用药安全,在降低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发热;小儿;护理中图分类号:R441.3 文献标识码:B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自然防御反应,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是各种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若治疗不及时,可发生高热惊厥,严重者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患儿发热或出现高热时,除对症治疗外,患儿的护理工作也极为重要。
笔者2009年1月-2010年5月对儿科病房收治的伴有发热症状的患儿,给予精心的护理照顾后,效果显著。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儿科2009年1月-2010年5月220例发热患儿,男104例,女116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年龄(4.2±1.1)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3例,肺炎89例,麻疹8例,重症手足口病20例,腹泻12例,烧烫伤3例,高热惊厥5例;体温在37.8-40.2℃,其中发热持续时间1-2d者108例,3-4d 者58例,5-7d者35例,7d以上者19例。
1.2护理方法患儿入院后即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注意询问患儿的病情变化,重点是体温变化情况,发热持续的时间,观察发热时有无皮疹、腹泻、黄疸等伴随症状,注意有无新症状、体征出现,如神志改变、皮疹、呕吐、腹泻等。
对于出疹患儿应注意观察皮疹颜色、大小、性状及发展变化情况,同时注意有无惊厥征兆发生。
保证充足睡眠也是不可忽视的[1],因为充足的睡眠可使患儿身体得到营养的供给,可消除疲劳,弥补耗损。
1.2.2降温治疗护理:常用的降温方法有冷敷、药物降温、温水酒精擦浴等。
在进行降温前要评估患儿一般情况,掌握每种降温方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如:冷敷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冷敷,以防局部冻伤。
用37℃的温水擦洗四肢,腋窝、肘窝,用力不要过大,要反复多次,擦至皮肤发红,血管扩张,有利于散热,同时注意保暧[2]。
1.2.3心理护理:患儿家长缺乏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面对发热的患儿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而护士往往只是执行医嘱,观察患儿病情,如果护理人员忽视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容易出现医患之间的纠纷。
1.2.4出汗护理:病室创造舒适、安静、清洁、凉爽、通风的环境,利于患儿休息。
患儿高热无汗时宜解衣或减衣,以利于散热,用退热药后患儿往往出汗较多,甚至汗出淋漓,应认真观察患儿出汗量、面色、神情、精神状态、活动情况和行为变化,及时擦拭汗液、更换汗湿的衣物,避免汗出当风。
1.2.5饮食护理:饮食要求少量多餐、易于消化,多饮温热开水及清淡汤汁,给患儿进食米汤、米糊和稀粥为宜,按需喂食,应补给足量的温水,防止患儿脱水;忌食辛辣、煎炸、刺激性强的食物,忌食冰凉食品和生冷水果。
1.2.6口腔护理:发热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缺乏维生素,大量细菌会在口腔中繁殖,易发生口腔炎,选择合适的漱口液能预防口腔炎的发生,促进溃疡面的早起愈合,可告诉患儿在饭前、饭后、睡前用生理盐水漱口。
1.2.7烧烫伤护理:在烧、烫伤情况下,机体的防御机能降低,更容易出现高热,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创面的感染。
发热时首选物理降温,用30%-50%酒精擦浴,以减少脑细胞耗氧量。
第二加强营养,营养摄入要均衡,以达到增强体质有利于烧伤创面修复,第三遵医嘱早期、正确、足量使用抗菌药物。
1.2.8高热惊厥护理:高热惊厥患儿接诊后要迅速控制惊厥,立即针刺人中、合谷、十宣、涌泉穴。
防止舌头咬伤,用牙垫或纱块包裹压舌板置于上、下臼齿之间,要及时开通静脉通道,为输液做好准备。
清除口鼻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改善脑缺氧。
1.3疗效判定体温下降≥1℃为显效,体温下降≥0.5℃为有效,体温下降<0.5℃为无效。
分别在治疗后60min、90min和120min测量体温。
2 结果220例患儿治疗60min后显效21例,有效70例,无效129例;治疗90min后显效43例,有效94例,无效83例;治疗120min后显效47例,有效125例,无效48例。
3 讨论发热是各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体温升高有利于发挥自身防御功能,但持续高热会使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尤其是高热,可使机体代谢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和机体耗氧量,导致大脑缺氧、脑水肿[3]。
使心率加快,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产生烦躁、惊厥,影响患儿消化吸收,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症状。
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对于缓减病情、减少重要脏器的损伤乃至挽救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患儿的表达能力不强,特别是婴儿,只能以哭闹来表示不舒服,要求我们护士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耐心。
另外,有些患儿家属心中焦躁情绪明显,要求我们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反复做解释工作的耐心[4],要理解家长由于孩子生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使其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让其耐心等候。
与患儿家长沟通中,需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说话要和蔼可亲、耐心、细心、贴心。
只有这样,家长才愿意与护士沟通,护士才能迅速准确地了解病情,为患儿提供专业的护理。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高热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可能导致高热惊厥的发生。
小儿患病本身对患儿家属就收稿日期:2012-11-23临床研究・ ・ (下转第163页)管性病变,经介入栓塞治疗20例实现即时止血,其余4例联合手术治疗后止血。
大多数患者仍需手术。
恶性肿瘤持续生长、复发也是引起出血复发的原因,因此还要结合手术对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年纪较大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手术死亡率高,可考虑重复灌注或栓塞治疗控制出血。
栓塞治疗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出血部位、血管解剖变异、插管技术难度、介入治疗时机以及栓塞剂的选择和操作者的临床经验等。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中,介入放射联合手术治疗相比单纯介入止血具有良好的完全止血效果,复发率显著降低,在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 考 文 献[1] 胡庭杨,俞文强,毛颖民,等.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术前介入治疗的策略和临床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12):936-940.[2] 方海中,蔡忠,徐小东,等.介入治疗在腹部外科术后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10):735-736.[3] 刘向东,吕鹏飞,梁玉龙,等.介入放射学在外科治疗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病变中的价值[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1):65-66.[4] 毛健,张振岳,吴林霖,等.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对于消化道出血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6(2):142-146.(杜原刚 编辑 )瘘。
另一种诱因是食管的病变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病变,致使患者产生吞咽困难。
由于胃溃疡和溃疡病手术后,会产生各种原因引起胃与肠管形成粘连或内瘘。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穿透性溃疡的发生,使胃与其邻近器官发生粘连,这种粘连形成的瘘也可称之为内瘘,例如胃溃疡时穿入结肠会产生胃-结肠瘘。
综上,脾切除术的并发症胃瘘是脾切除术的极其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早期及时保守的治疗有利于避免产生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参 考 文 献[1] 王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后并发胃瘘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2):36.[2] 姜宇.脾切除术后并发胃瘘8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4(23):72.[3] 付强.脾切除术致胃胸腔瘘二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10):591.[4] 徐向东,巴宁.脾切除术后胃支气管胸膜瘘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3):474.(杜原刚 编辑 )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如果降温效果不好出现高热惊厥可导致患儿舌头咬伤、误吸、窒息等发生,严重者可导致永久性脑损伤,成为影响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智能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有效的物理降温是减少惊厥发生的重要措施。
对发热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服务可以缓解家长们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的积极性,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用药安全。
参 考 文 献[1] 陆琴,韩萍.涌泉穴外敷中药在发热患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29-3731.[2] 史先美.护理干预在小儿发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141-142.[3] 潘秋菊.高热患儿35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1866.[4] 陈梅,李海珠,周开江.发热过程的心理表现及护理策略[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6):88.(杜原刚 编辑 )为91.67%。
由此可知采用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超声检查能够对瘢痕早期妊娠的位置、范围、子宫肌层的厚度以及血供情况等进行清晰地显示,这对与剖宫产瘢痕早期妊娠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对其予以关注。
参 考 文 献[1] 刘良华,梁桂玲.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1)66-67.[2] 卢先艳,韩克,凌静娴.子宫下段瘢痕处早期妊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2(35):4978-4980.[3] 焦光琼,凌梅立,钱尚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中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9,13(21):216-218.[4] 丛杰,韩冰,李美佳.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图像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4(25)354-356.[5] 黄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24):332-333.(杜原刚 编辑 )(上接第158页) (上接第159页) (上接第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