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爆买客攻陷日本”让谁不高兴了
中国科学家励志故事

中国科学家励志故事中国科学家从古至今已经让我们数不可数,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出现了很多的科学家,不说古代,只说现代就已经数不过来,并且这些科学家都有自己的励志故事需要我们去学习,去领会。
并且他们的成就也将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科学家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中国科学家励志故事: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
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
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
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
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
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
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
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J/ψ粒子。
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
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
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此外,通过高能正负电子对撞的物理实验,丁肇中在1979年夏发现了三喷注现象,为胶子的存在和量子色动力学提供了实验依据。
九一八东北沦陷的悲剧

九一八东北沦陷的悲剧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市制造了一起袭击事件,成为了中日两国关系日后急剧恶化的导火索,也开启了日本对东北地区的侵略行动。
这起事件导致了中国东北沦陷的悲剧,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苦难。
一、事变始末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关东军将一辆列车炸毁于沈阳南关铁路线上,随后据称发现了一个已经引爆的重炮弹。
关东军以此为借口,宣称中国士兵袭击了日本队伍,并对沈阳城内的中国驻屯部队展开了进攻。
在之后的几天里,关东军占领了沈阳,随后向整个东北地区延伸进攻。
二、日本侵略行动日本的侵略行动并未止步于沈阳,他们很快占领了东北地区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大连、鞍山、丹东等。
随后,日本开始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成立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东北的沦陷悲剧。
三、中国民众的苦难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东北地区陷入了无边无际的苦难之中。
日本军队采取了残酷的统治手段,大规模屠杀中国人民,强征劳工,掠夺资源。
许多中国人民被迫背井离乡,成为难民,流离失所。
战争给中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他们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权益,身心遭受着巨大的摧残。
四、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抵抗在日军的残暴统治下,中国东北的人民组织起东北抗日义勇军,进行坚决的抵抗。
抗日义勇军组织了游击战,给日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并且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情绪。
东北抗日义勇军为中国东北的抗日斗争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五、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不仅仅是中国东北沦陷的起点,也是整个中日关系剧变的标志。
事变之后,中日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贸易往来急剧恶化,激化了两国之间的矛盾。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催化剂,也为中国全面抵抗日本侵略奠定了基础。
六、九一八事变对世界的影响九一八事变不仅仅影响了中国和日本两国,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事变之后,日本的侵略行动逐渐扩大到整个东亚地区,进一步引发了二战的爆发。
中国人在日本的爆买现象及其原因

对中日最近关注度极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分析通过购物狂潮现象中国人对日本态度和印象的转变,发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与中国消费转型升级未能同速同步的问题。
5)论文结构
はじめに
1 爆買い
1.1爆買いとは
1.2爆買いに関する報道
2 爆買い生起要因
2.1中国経済の発展
2.22015年前後日本経済の背景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吉田陽介.愛国心より日本製を選ぶ中国人の爆買い心理[J].2015.10.
[2]日本で爆買いに走る中国人観光客から見たデザインの魅力[N].人民網日本語版.2015.10.
[3]謝勇.訪日の中国人観光客爆買い日本の問題[N].新華新聞第03版2015.2.
[4]立彪.日本人にも爆買いする[J].品質新聞第006版育成推進.2015.2.
中国人在日本的爆买现象及其原因毕业论文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从2014年开始,赴日旅游和购物的浪潮汹涌澎湃。在不断增长的外国人观光客中,中国人一枝独秀。他们在药妆店、电器店、百货店等,大手笔扫货“爆买”现象震惊了日本社会,引起了国外高度关注。本选题根据国外媒体对“爆买”现象报道所提供的相关数据,和评论家的评论剖析引发这次“爆买”现象的主要原因。
二、研究容
1)主要研究容及观点
本选题为《引起中国人在日本购物狂潮及其原因》。首先,介绍“爆买”一词的由来和基本意思,阐述购物狂潮这一现象的具体情况。接着分析引起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中原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发生“爆买”现象时2015年春节前后日本的经济背景、发生“爆买”现象时2015年春节前后日本的政治背景、日本产品的优点、日本商家为扩大“爆买”采取的策略。通过对这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后,阐述以下四个观点和结论:总结这次“爆买”现象实际带给日本的经济效益、预测“爆买”现象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人购买对象的改变带给中国企业的启示、发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与中国消费转型升级未能同速同步的问题
中国游客海外“爆买清单”及其背后原因分析

中国游客海外“爆买清单”及其背后原因分析作者:邱书钦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6年第7期邱书钦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海外旅游、海外消费的热潮持续升温,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消费国。
如果说国内旅游是以休闲娱乐为主,那么出境游不管是商务旅行,还是购物消费,都只有一个不变的主题:买买买!全球到处闪现中国游客“扫货”的壮观场面,这样的场面也一次次的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刷新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外流,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反思。
一、中国游客爆买全球的表现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消费支出超过1万亿人民币。
2016年猴年春节期间中国公民出境游达到600万人次,人均消费达到1.5万元,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达到900亿元的新记录。
以日本为例,每逢中国假日,在日本的各大超市卖场内,都会涌入大量的中国游客,各种免税店里面密密麻麻都是中国游客。
2015年全年中国内地游客为日本经济贡献了将近800亿元的消费额。
虽然中国游客不到访日外国游客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消费额却占据了一半,人均消费达到了1.6万元人民币,比其他国家游客在日平均消费高出5590元,高居购物消费榜首。
中国游客在日本疯狂购物的现象,也频频成为日媒报道的热点。
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上,中国游客疯狂购物的照片也频频“刷屏”,还出现了一个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的新词“爆买”。
事实上中国游客“爆买”的现象不仅发生在日本,中国游客正在“爆买”全球,韩国、美国、阿联酋、澳大利亚、英国、法国都留下了中国游客疯狂抢购的场面。
中国游客海外“爆买”的现象已经成为全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国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欢迎中国人去旅游,争先恐后抢夺商机。
在美国,中国游客去得多的大型超市和卖场都配备华人导购,就算是“老美”偶尔也会来几句中文;为了吸引中国游客,商家推出各种刷卡返现的促销活动,优惠幅度从五十美元到一百美元不等;在日本,各大商家甚至纷纷打出“庆中秋”、“喜迎国庆”、“欢度春节”的中文招牌,不少商场也配备了懂汉语的导购,有的商场还支持微信支付;在韩国,设立中国游客欢迎日,确定每年的10月6日为“中国游客欢迎日”;在英国,各大卖场针对中国的春节推出特有的优惠措施,各种奢侈品,比如名牌的皮包、珠宝首饰等售价只有平时的七折到八折;在西班牙,为了中国游客的方便,大部分旅游景点的星级酒店都布置带有中文的标志和说明,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还特意推出鸡肉面等中式餐饮,考虑的可谓细致入微。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世仇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世仇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满洲事变”为借口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事件。
这一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深深埋下了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世仇。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影响等方面细致探讨九一八事变对中日两国的影响和世仇的形成。
一、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前,中国正处于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的奋斗阶段,而日本已逐渐崛起为亚洲的霸权国家。
日本的财力、军力迅速增强,对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
同时,中国政府的腐败和内部分裂,也给了日本入侵的契机。
二、事件经过九一八事变发生在沈阳,事发当天,日本陆军在预谋已久的计划下,炸毁了沈阳附近的一个铁路桥梁,并以中国军队袭击日本驻沈部队为借口,全面侵占了沈阳。
此后,日军迅速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
三、中日两国关系的恶化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日两国关系的彻底恶化。
中国政府对日本的侵略表示强烈抗议,但由于国内形势的动荡,中国政府无力采取有效的对抗措施。
此后,日本陆续发动了霸占中国其他地区的侵略行动,中日之间的敌对情绪逐渐加剧。
四、九一八事变对中日两国的影响1. 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普遍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感,人民群众投身到反日斗争中。
同时,九一八事变也对中国国土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2. 日本: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军队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和资源利益。
然而,这也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中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五、世仇的形成九一八事变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伤痛记忆,事件导致了中日两国的长期对立和敌对关系的形成。
九一八事变不仅使中日两国的民众感到愤慨和屈辱,也在两国之间埋下了世代仇恨的种子。
由于后续的侵略战争和战争罪行,中日两国的关系在二战后更加恶化,世仇之隔也更加加深。
六、走向和平与友谊的努力尽管中日两国之间存在世仇,但是在历史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友好合作的迹象。
中日签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等国际协议,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友好做出了积极努力。
“爆买”日本解读

2015年国庆“黄金周”,也成为了许多日本商家的“黄金周”。
中国游客在日本的“疯狂抢购”,从医药品到电器数码产品“无所不买”。
对“日本制造”的信任,对“日式服务”的青睐,或许才是促成“爆买”的关键。
E-mail文化传播网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伴随出境游的持续升温,邻国日本成为中国游客的主要海外目的地之一,也让“爆买”这一形容中国游客强劲购买力的新词引发热议。
图为当地时间10月4日,日本东京,银座,旅游大巴停靠在路旁,一些中国游客正在上车。
2015年以来,中国赴日游进入“新高潮”。
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至8月访问日本的中国大陆地区游客人数达到约335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7%,已经大幅超过去年全年的240万访日人数,在访日外国游客中居于首位。
图为当地时间10月4日,日本东京,原宿药妆店门口,中国游客在此购物。
在东京,中国游客常光顾的地区包括具有日本繁华商业区新宿、高档商业区银座,以及被视为流行文化发祥地的涩谷等地。
图为当地时间10月4日,日本东京,涩谷区原宿,刚刚买完药妆的中国游客。
根据日本富士电视台对中国游客的街头随机采访显示,电器、首饰、贵金属、手表、药品、化妆品成为最受青睐的商品。
同时,在消费预算的调查中,中国游客的一般预算在2万到5万元人民币(约合37万日元到95万日元)之间。
图为当地时间10月4日,日本东京,银座苹果店,大批中国人在店内选购。
赴日游客的“疯狂扫货”也引起了日本媒体对中国“购物客”的关注。
图为当地时间10月4日,日本东京,银座,日本媒体街头采访及拍摄中国游客购物场景。
为了更大限度的扩大购买商品的容纳空间,许多中国游客选择带行李箱购物,力图“随买随装随走”,不少游客为了节省时间,甚至当街开箱整理“战利品”。
图为当地时间10月4日,日本东京,银座,一名中国游客手拎多个行李箱过马路,引起旁边日本记者的关注。
商店内拖着行李箱的中国游客随处可见。
图为当地时间10月5日,日本东京,BIC Camera新宿店,店内游客拖着行李箱“扫货”。
日本最怕的三个中国人

日本最怕的三个中国人
日本最怕的三个中国人如下:
第一个中国人就是号称“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虽然“三一八惨案”使得他在国内的名声十分不堪,但不可否认的是,段祺瑞在任期间,致力于开放思想,造就了很多后来名震天下的人才,另一方面,他也是有着民族气节的一个人。
第二个中国人就是东北的张作霖,张大帅了。
张作霖穷苦人家出身,因为在乱世活不下去了,只好无奈做了土匪,凭借自己的能力,他在土匪圈子中越做越大,以至于被当时的清政府收编。
有了正式身份的张作霖,继续稳扎稳打,最终成为了“东北王”。
第三个中国人,也是日本人最恨的,他就是袁世凯。
大家都知道,袁世凯作为一个军阀还不够,甚至还想称帝,结局自然是失败了,自然而然,他在国内的名声可谓是很臭。
但袁世凯在对待日本人这件事上,却不含糊。
九一八事变中国民众的反日情绪

九一八事变中国民众的反日情绪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假借东北铁路爆炸事件为借口,占领了东北三省,随后将其改为伪满洲国。
这一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引发了广大中国民众强烈的反日情绪。
本文将分析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民众的影响以及反日情绪的表现。
一、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民众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中国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九一八事变加深了中国人对日本侵略意图的认识。
之前的南京倭寇案等事件已经让中国人对日本有一定的警惕,但九一八事变以其规模和严重性进一步揭示了日本对中国的野心。
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不信任感以及对侵略行为的愤怒进一步加深。
其次,九一八事变导致了东北地区的沦陷。
这一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区和粮食产区,日本占领后剥削资源,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一大批中国的知识分子、工商业者和普通工人被迫流亡他乡,使得中国各地流亡者大增。
这样的沦陷局面进一步激发了中国民众的反日情绪。
最后,九一八事变引发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民众团结起来,表现出了坚定的爱国情怀。
各地举行了示威游行、抗议活动,爱国情绪在中国各个阶层中广泛传播。
无论是学界、文化界,还是农民、工人,都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强烈的愤怒与抵制。
二、反日情绪的表现九一八事变激发了中国民众强烈的反日情绪,在各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表现。
首先,在文化和宣传领域,中国民众通过文字、绘画、戏剧等形式抒发对日本侵略的不满和愤怒。
许多爱国作家和艺术家以其作品传达了民众的情绪,将抗日的火种传遍大江南北。
其次,在经济领域,中国民众通过抵制日货来表达对日本侵略的反抗。
一些中国商家主动拒绝销售日本商品,呼吁民众不要购买日本货物。
这种反日行动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经济紧张关系,对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的军事追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此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中国民众积极参与抗日运动。
许多年轻人放弃学业,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参加了中国军队和游击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日本的不满和抵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长假,中国游客在全世界买买买,有日本商家为了向中国游客示好,贴上中文海报“喜迎国庆”。
一度人手一个的日本马桶盖,今年则热度急降,感冒药等物品受追捧。
一组标题为“中国旅游购物者全面‘攻陷’日本”的图片也在网上热传。
日语里还出现了一个新词:“爆買い”,就是疯狂购买的意思。
其实这一词汇也算是为了买买买的中国游客造出的新词汇,诠释了中国游客的消费力惊人。
中国人又“爆买”了!网友纷纷预备了新一轮吐槽:“就为省这么点钱,还要不要脸了”,“嘴上说着抵制日货,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关键是国货不争气。
”如何看中国游客在日本的“爆买”现象?今日,央视发表评论员杨禹文章《“中国爆买客攻陷日本”让谁不高兴了》。
以下为原文:
国庆假期首日,大批中国游客涌入日本购物的照片刷屏。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各大商场严阵以待,在国庆来临之前就备好货,并推出针对中国游客的微信支付等功能,“喜迎”中国国庆。
有人在微博上发了一组中国旅游者在日本各大商场抢购的图片,配文:新宿已拿下!秋叶原已拿下!涩谷已拿下!池袋已拿下!……11区基本已被我方人员团控制!这组图片被不少网站以“中国旅游购物者全面‘攻陷’日本”为标题争相转载。
中国客愿买、日本商愿卖,有啥不正常?
只要彼此没有强买强卖,只要明码标价,只要该掏钱的掏钱、该纳税的纳税,这样的买卖就是市场经济里的寻常事。
如果连这个常理都不能接受,那还真保不齐会有个别奇葩人士,再整一篇《别让中国游客买了》,言外之意,多丢人啊。
购买力旺盛是兜里有钱的客观反映
虽然中国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转型难题;虽然中国社会不同人群的收入水平还有差距,但中国社会群体平均收入的多年持续增长是不争事实。
你甭管中国游客跑到日本买什么,肯把钱拿出来消费,就是好事情,不仅说明兜里钱比过去多了,还说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生活观念有改进。
国人海外扫货,并非聚焦日本
国人国庆假期海外扫货所覆盖之地域,并非仅聚焦于日本,而是涉及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
实际上,近两年来,海外购物已经成为80后、90后的生活潮流之一。
相比于英法等国,国人赴日旅游购物的总量占比和增速并不离谱。
那为什么“中国爆买客攻陷日本”成了刷屏的新闻呢?……在我国消费趋势已发生解构性变化的当下,动辄对海外购物者诉之道德批判,显然太过苛刻了。
“爆买客”很正常,但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们要从这“正常”里看出些“不正常”。
国货当自强!把购买力拉回来
一个国家的公众有了更强购买力,这是好事;但如果大家都把这购买力释放到海外市场上,这就不见得全是好事了。
要支撑住一个大国的经济,需要投资,更需要消费。
部分公众掀起海外购物潮,实质上是在倒逼两件事情:一是倒逼中国产业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生产出更多符合本国主流人群购买意愿的好东西;二是倒逼中国关税等政策的调整,营造公平竞争的进出口环境,把部分过高关税降下来,把消费者留在国内。
今年4月底曾开过一次跟此事相关的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上的几项决定,恰好能回应“爆买客”们的关切——对国内消费者需求大的部分国外日用消费品,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完善服饰、化妆品等的消费税政策;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免税购物额,方便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进一步推进境外旅客购物通关和退税便利化;加快推进中国产品品牌提升工程,严打假冒伪劣,促进优胜劣汰,让消费者能就近舒心、便捷购物。
“纪念抗战胜利”不能矮化为“抵制日货”
少数人持有狭隘的政治观点,把“纪念抗战胜利”矮化为“抵制日货”。
这种心态和声音在互联网舆论场上时常可见,其显然混淆了三件事:当年发动战争的是军国主义者,而非日本人民;而今不能正确认识历史的,主要是某些日本政治家,而非日本大众;促中日关系走上正轨,不能靠所谓“抵制日货”,而恰恰需要中日民间、大众之间有更正常、密切的文化交流、经济交往。
互联网舆论场自身浮躁
互联网舆论场自身的浮躁,常无事生非、把正常事渲染成不正常。
诸如“攻陷”这样的标题用语,看似做客观报道,实则已夹带主观私货,试图把一个总体上比较正常的现象,用网络思维、春秋笔法,渲染成一桩大事。
其背后,无非是对点击率、发行量等的畸形追求在作祟。
难得七天长假,大家尽可继续逍遥。
除了中国经济政策制定者、深化改革推进者,应审慎、严谨、专业地分析“爆买客”现象,其他各位男女老少,别被“攻陷”之类刷屏语言干扰,您该干嘛还干嘛。
只要您守法知礼,就是咱当今中国的好国民,就请继续您大大方方的金秋之旅、购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