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系列课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七:文化作用和民族精神(共25张PPT)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七:文化作用和民族精神(共25张PPT)
活的知识加以分析。
17年卷三: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12年全国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1.考查频率:频次高,每年都会考查。 2.素材特点:一种是现象级事件,如中国高铁走出去、传统村落等; 一种是先进人物、团队等,如科技领航者群体、袁隆平、甘祖昌 等。今年特别关注由医务工作者、解放军 战士、基层工作人员组成的抗及新冠肺 炎群体 3.类型上:大宏观、隐形宏观、
发展的纽带+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凝聚力 ②对人:影响人、塑造人+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正确三观 ③对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综合国力 ④辩证看: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 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议程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8.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17年卷二: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特 定文化的作用,A对B
16年卷二: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 一经验的合理性。
13年卷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18年卷三: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文?运用文化生

5.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
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6.文化多样性: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
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7.传统文化:①对社会:经济、政治、国力+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

3-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政 治 新 课 标 版
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 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
( )
中所起的作用。
专题三
文化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及其作用。回答本题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政 治 新 课 标 版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政 治 新 课 标 版
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中
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
专题三
文Hale Waihona Puke 生活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中华 文化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 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智力支持。 文化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与社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会 ③中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对中华文 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 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①中华文化能够影响人:影响人们的交往活动和 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 文化 维方式,呈现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与人 ②中华文化能够感染人: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 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政 治 新 课 标 版
专题三
文化生活
(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方向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 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 性。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 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第11课时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第11课时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
安徽省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更因历代文人墨客的 足迹而灵动而闪光。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是中华民族山水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 山水画灵感的源泉。唐代诗仙李白游历安徽十余次, 写下140多篇诗作。宋代文豪欧阳修在滁州琅琊山写 下的《醉翁亭记》,成为中国散文的典范和士大夫们 的楷模。国人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典故也都出自这里, 如十面埋伏、望梅止渴、卷土重来、打草惊蛇、班门 弄斧等。
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使徽文化的发
展与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
又体现时代性。
6
1.黄梅戏是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 的大剧种。清道光前后,由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 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 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 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 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黄梅 戏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 )
1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区域性的认识。 ②反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③ 反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符合题意; ①④表述错误。故选C。
15
【解析】本题以树立海洋意识为背景,考查关于中 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属于分析型主观题。首先要 掌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相关知识;然后依据此问所赋 分值分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求同存异,二是兼收并蓄; 最后结合材料与教材原理分析论述。若学生没有掌握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不会从求同存异、兼收并 蓄两个方面分点作答,从而导致失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安徽丰富 的文化资源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财 富,为旅游强省建设构筑起重要的资源支撑。
4

1.说明安徽丰富的文化资源蕴涵的中华文化特征。 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许多成语典故的出现、悠久的 传统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 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独特的徽派文化,多 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精彩纷呈, 成果享誉国内外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体现了中华文化 的包容性。

高考专题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课件
3)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民族之魂 4)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5)民族精神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古代文化、救 国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考点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⑴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是核心
团结统一: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爱好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 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自强不息: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鞭策中华 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练习
1.下列关于汉字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C.我国各民族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D.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
C
练习
2.下列选项可以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①文学艺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科技成就 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③地方文化各具风采 ④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①③ B. ①④
文化 思想
促进了 统一的 民族文 化的发 展 在中华 文化史 上具有 划时代 的意义
儒家 学说 确立 至尊 地位 儒家 思想 成为 正统 思想
在中华 对早期 文化发 中华文 展史上 化产生 的影响、 了深刻 作用 的影响
逐渐形 成了古 代中华 文化思 想的雏 形
中国 传统 文化 面临 冲击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
【考点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3、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所以,爱 国主义是具体的,必须把爱国主义放在一定的历史条 件下进行考察。
4、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 国主义的主题。

高三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课件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必修3)

高三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课件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必修3)
1.关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基本 特征
源远 流长 具体体现 ①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②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 创文化的辉煌,续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①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等显示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 骚,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独特性) ②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 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 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区域性) ③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 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民族性)
中华文 化与民 族文化
3.关于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类型 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 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 就是民族这一共同体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 的文化形式,表现为中 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 区 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 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 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 别 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 传统的结晶。 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 总和。 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 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 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渗透在民 联系 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 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 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中华文化与中华民 族精神的关系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系列课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共18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系列课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共18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系列课件中华文化 与民族精神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课件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必修3)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课件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必修3)

3.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
,又具有各自的
和 。
。各族
,显示了中华民族
三、中华文化的力量
1. 原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 有的 ,即 和 。
2. 地位: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 的 的 答案:二、3。共性 ,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 。 民族特性 认同感 归属感 文化底蕴 民族凝聚力
D.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征
解析:这首诗是对珠江文化形成的生动描绘,珠江文化是在长期历 史发展中,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借 鉴中形成的。A是对不同区域文化关系的错误理解。C、D没体现。 答案:B
3. 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
从而形成了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
②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③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④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③说法错误。
答案:C
2. 清代魏源写过一首诗来形容珠江文化形成二重奏:“濠镜羊城水气
氲,华夷估舶自成群。门前潮汐家家海,檐际榕棉寺寺云”(注:估 舶意为商船)。这说明珠江文化 ( )
A. 带着自己明显的区域特征,与其他区域文化完全不同
B.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文化交融而成的 C. 是珠江人在珠江地区创造的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展示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 事”“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等关键信息,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 是世界的,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A正确;B、C、D均与题意不符,不 选
10.(2014天津文综,4分)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
族 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认同感 和归属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 文化底蕴 和强大的 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 (1)内容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 和睦相处 。 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 吸收、借鉴 其他民族文化 的 积极成分 。 (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 和睦 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 自身文化 的认同和对 其他民族文化 的理解。
各地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工作,这是因为地方志( )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能够丰富中华文化的史料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①说法错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排除;②说 法错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故排除。根据材料“全面 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 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可以判断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017年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揭晓。“冬梦”将中 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 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 体。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 ) ①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 藏
时代性和先进性。 时代性和先进性。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 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挥“主心骨”的作用。 主心骨”的作用。
高效知能检测


知识体系总览
政治


考点梳理整合 社会热点透析 高考真题体验 高效知能检测


考点梳理整合 灿烂的中华文化
政治
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 的特点, 的特点,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包容性。 包容性。
隐 藏
考点梳理整合 社会热点透析 高考真题体验 高效知能检测

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政治
提示:(1)抽象的是指笼统的、撇开具体的形式, 提示:(1)抽象的是指笼统的、撇开具体的形式,是不能具体体 抽象的是指笼统的 验到的;具体的是指把理论结合到特定的人或事物上。 验到的;具体的是指把理论结合到特定的人或事物上。 (2)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 (2)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具体内涵,应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 具体内涵,应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 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政治
3.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它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它有什么作用? 提示: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提示:(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 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
考点梳理整合 社会热点透析 高考真题体验 高效知能检测


[要点提示 要点提示] 要点提示
政治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提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 提示:(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 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和现 今所共同创造的能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今所共同创造的能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 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化 隐 藏 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 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 考点梳理整合 (3)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既有文化精 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也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 华,也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 社会热点透析 (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 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 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高考真题体验 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效知能检测
考点梳理整合 社会热点透析 高考真题体验 高效知能检测


政治
(2010年高考江苏卷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 年高考江苏卷)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 年高考江苏卷 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 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 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 活动。2009年 10日 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 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 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 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政治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 . 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

化的积极成分。 化的积极成分。 藏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考点梳理整合 社会热点透析
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 高考真题体验
高效知能检测 化的理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化的理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

考点梳理整合 社会热点透析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 (3)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必须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审 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

否则, 视,否则 很难得出正确结论。 高考真题体验 ,很难得出正确结论。
高效知能检测


政治
4.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提示:(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提示:(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 最重要的是发挥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隐 藏 (4)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系列课件
政治

考点梳理整合 社会热点透析 高考真题体验 高效知能检测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藏 单

专题复习导航
政治
依据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与热点的关联度, 依据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与热点的关联度,高考对本专题主要 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大特点、 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大特点、民族精神的地位和 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 要性及措施等。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要性及措施等。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的考查内容主 要集中在民族精神这一部分。预计2011年高考还会延续这一趋势。 年高考还会延续这一趋势。 要集中在民族精神这一部分。预计 年高考还会延续这一趋势 本专题知识与历史、现实联系紧密,在复习备考中, 本专题知识与历史、现实联系紧密,在复习备考中,应联 隐 藏 系相关的史料及区域地理环境的知识感悟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原 考点梳理整合 要结合有关大陆和台湾密切往来的相关资料, 因;要结合有关大陆和台湾密切往来的相关资料,如运用中华文 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分析大陆和台湾同心协力玉树救灾等; 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分析大陆和台湾同心协力玉树救灾等;紧 社会热点透析 密联系当前的时政热点,运用民族精神的作用, 密联系当前的时政热点,运用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 高考真题体验 精神的途径、意义等相关知识分析具体事件。 精神的途径(2010年高考江苏卷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 年高考江苏卷)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 年高考江苏卷 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 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 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 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隐 C.①②④ 藏 解析】 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 【解析】 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 考点梳理整合 多种因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错误。 多种因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③错误。不同 社会热点透析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流传至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当选。 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当选。“这些文化成果都 高考真题体验 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亦即它们既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亦即它们既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又具有 高效知能检测 中华文化共性, 当选;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中华文化共性,①当选;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② 当选。 因此选C。 当选单 因此选 。 。 菜 答案】 【答案】 C
2.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 . 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 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