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病

合集下载

04沙门氏菌病

04沙门氏菌病
不良因素刺激的猪群,甚少发病,即使发病, 亦多呈散发性,反之,则疾病常成为地方流行 性。

发病诱因:下列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环境污 秽、潮湿,栅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水供 应不良;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内
寄生虫和病毒感染。
三、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

断乳到4月龄猪发病。仔猪发病初期多为 急性,体温升至 41 ℃ 以上,食欲不振,精 神萎靡,喜藏于垫草内,寒颤,鼻、眼有粘 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出淡黄色恶 臭的稀粪,但有时不见腹泻。在鼻端、耳、 颈、腹部及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紫斑,此时 病猪迅速消瘦,行走不稳,呼吸困难,衰竭 而死亡。病程 3 - 5 天,死亡居多。

6、抵抗力:沙门氏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 强,在干燥的环境中经 4 个月不死,在粪便、 土壤中可存活 10 个月,在浸于 10 % - 19 % 氯化钠中的腌肉内存活 75 天。但在 60 ℃ 高 温时, 20 分钟可迅速杀死。一般消毒药常用 消毒浓度均可很快杀死
二、流 行 病 学
七、防 制 1、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 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等。 2、在常发地区和猪场,对仔猪坚持接 种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用于1月龄以 上哺乳或断断乳仔猪,口服或注射均 可。(在用苗前3天和用苗后7天应停 止使用抗菌素) 3、发病猪尽早治疗。同圈猪群采用饲 料中中饲喂抗菌素预防,对慢性病猪 应及早淘汰。


流行病学

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猪在多 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成年牛多于夏季放牧时
发生,马多发生于春(2~3月)、秋(9~11月)两季, 育成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早秋发病,孕羊则主要
在晚冬、早春季节发生流产。
流行病学

沙门氏菌病课件

沙门氏菌病课件
沙门氏菌病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沙门氏菌病概述 02. 沙门氏菌病的预防 03. 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04. 沙门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1
沙门氏菌病概述
病原体介绍
沙门氏菌:一种 常见的食源性致
病菌
传播途径:通过 食物、水、接触
等方式传播
感染症状:腹泻、 发热、呕吐等
易感人群:儿童、 老人、免疫力低
下者等
4
勤洗手:饭前便后、 接触生肉后都要洗

保持厨房清洁:定 期清洁厨房,避免 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食物煮熟:食物要 煮熟煮透,避免生
食或半熟食
生熟分开:生熟食 物分开存放,避免
交叉污染
疫苗接种
疫苗类型: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重组疫 苗等
接种时间:根据疫苗 类型和接种对象,确 定合适的接种时间
接种对象:易感人群, 如儿童、老人、孕妇 等
接种效果:预防沙门 氏菌病,降低发病率
3
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01
抗生素的选择: 根据病情和细 菌种类选择合 适的抗生素
02
抗生素的剂量 和疗程:根据 病情和细菌种 类确定合适的 剂量和疗程
03
抗生素的副作 用:注意抗生 素的副作用, 如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等
04
抗生素的耐药 性:注意抗生 素的耐药性, 避免滥用抗生 素
传播途径
01
食物传播:食 用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食物
02
水源传播:饮 用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3
接触传播:接 触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物品
04
空气传播:吸 入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空气
临床表现

禽病学-沙门氏菌病病

禽病学-沙门氏菌病病
成年鸡,肝、脾、肾充血肿胀,有出血性或坏 死性肠炎、心包炎及腹膜炎,产卵鸡的输卵管 坏死、增生,卵巢坏列、化脓。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
断。确诊须做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和血清学反应即 采鸡的血液或血清做平板凝集试验。
临床上注意与禽霍乱、鸡新城疫的区别,禽伤寒的肝 脏和脾脏极度肿大,肝且经常出现古铜色的色泽变化 及肝表面常见散在的灰白色小坏死点,而禽霍乱和鸡 新城疫主要表现病禽的显著的全身性出血现象。
禽伤寒:多发于成年鸡,小鸡也有时发生,可垂直传播。
禽副伤寒:多发于2周内雏鸡,死亡率很高,可垂直传播。
• 传染源:病禽和带菌者。 • 传染途径:经消化道感染健家禽 • 易感动物:幼龄禽
临床特征
1、鸡白痢:
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 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鸡白痢的发病 随着传染的方式,病菌毒力的强弱,感染的日龄,雏 的易感性以及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其证状表现亦异。
雏鸭感染本病常见颤抖、喘息及眼浮肿等症状。 突然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
病变
急性者常见肝、肾充血肿大。 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特征病变是肝肿大呈现青铜
色,肝和心肌有灰色粟粒大坏死灶。
死于鸡副伤寒的雏鸡,最急性者无可见病变。 病期稍长的,肝、脾充血,有条状或针尖状出 血和坏死灶,肺及肾出血,心包炎,常有出血 性肠炎。
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 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伤寒。由有鞭 毛能运动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统称为 禽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统称为禽副伤寒。
病原
沙门氏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 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 的。
流行病学
• 流行特点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猪在
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成年牛多于夏季放牧 时发生;马多发生于春(2~3月)、秋(9~11月)两 季;育成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早秋发病;孕羊则 主要在晚冬、早春季节发生流产;家禽多见育 雏季节。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流行形式: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有
沙门氏菌的毒性质粒能抵抗血清补体介导的
杀菌作用、免疫抑制、细胞内生存和生长以 及刺激脾脏肿大。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猪沙门氏菌病(猪副伤寒)
主要由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伤寒沙门氏杆 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 起。 急性(败血型):体温41~42℃左右,精神 不振、食欲废绝,下痢、呼吸困难。耳和 四肢末端、腹下皮肤紫绀。多数病程2~4d, 病死率高。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禽伤寒:潜伏期一般为 4~5 天。本病常发生
于中鸡、成年鸡和火鸡。 在年龄较大的鸡和成年鸡,急性经过者突然 停食、精神萎顿、排黄绿色稀粪、羽毛松乱、 冠和肉髯苍白而皱缩。体温上升1~3℃,病鸡 可迅速死亡,但通常在5~10 天死亡。病死率 在雏鸡与成年鸡都有差异,一般为 10~50% 或更高些。雏鸡和雏鸭发病时,其症状与鸡 白痢相似。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目录
本章
本节
结束
禽沙门氏菌病病理变化
雏鸡白痢病程长者,心肌、肺、肝、盲肠、大肠
有结节或坏死灶,胆囊肿大。输尿管充满尿酸盐。 盲肠中有干酪样堵塞物,常有腹膜炎。肺有灰黄 色结节。育成鸡肝肿大表面有坏死灶,表面有血 凝块。

沙门氏菌及检验

沙门氏菌及检验

沙门氏菌及检验人沙门氏菌病有四类综合症:沙门氏菌病;伤寒;非伤寒型沙门氏菌败血症和无症状带菌者。

沙门氏菌胃肠炎是由除伤寒沙门氏菌外任何一型沙门氏菌而所致,通常表现为轻度,长久性腹泻。

伤寒实际上是由伤寒沙门氏菌所致。

未接受过治疗的病人致死率可超过10%,而对经过适当医疗的病人其致死率低于1%,幸存者可变成慢性无症状沙门氏菌携带者。

这些无症状携带者不显示发病症状仍能将微生物传染给其他人(传统的例子就是玛丽伤寒)。

非伤寒型沙门氏菌败血症可由各型沙门氏菌感染所致,能影响全部器官,有时还引起死亡。

幸存者可变成慢性无症状沙门氏菌携带者。

一、致病性沙门氏菌胃肠炎,埋伏期一般6-72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发热寒颤头痛。

病程一般1-2天或更长。

感染剂量为15-20个菌,死亡率达1-4%。

最易感群体是年幼儿童、虚弱者、年长老人、免疫缺陷者等。

污染源主要是人和家畜的粪便,沙门氏菌常存在于动物中,特殊是禽类和猪。

在很多环境中也有存在。

从水,土壤,昆虫中,从工厂和厨房设施的表面和动物粪便中已发觉该类细菌。

它们可以存在于多类食品中,包括生肉,禽,奶制品和蛋,鱼,虾和田鸡腿,酵母,椰子,酱油和沙拉调料,蛋糕粉,奶油夹心甜点,顶端配料,干明胶,花生露,橙汁,可可和巧克力。

沙门氏菌属也是嗜温性细菌,在中等温度,中性pH,低盐和高水活度条件下生长最佳。

生长最低水活度为0.94。

兼性厌氧,对中等加热敏感。

同样,该菌属能适应酸性环境。

通过卫生以防止二次污染;蒸煮;巴氏消毒等掌握。

正常家庭烹调,个人卫生可以防止煮熟食品的二次污染,以及掌握时间和温度一般都能充分防止沙门氏菌病的发生。

二、检验因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细菌病原体,因此在本节中重点介绍沙门氏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是食物传播病原菌中讨论最活跃的细菌。

从食品中分别和鉴定沙门氏菌,当前通用的方法学分5个步骤:1.前增菌-第一步使食物样品在含有养分的非选择性培育基中增菌,使受损伤的沙门氏菌细胞恢复到稳定的生理状态。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

预防措施
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食品;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 。 沙门氏菌不耐高温,食物的中心温度达70℃以上,持续5分钟一般都可以杀死包括沙门氏菌等常见食源性致 病菌。家庭中一般的热处理烹调方式都可有效杀灭该菌。
检测方法
1
前增菌
2
增菌
3
分离
4
抗体检测
5
核酸法
前增菌
称取25g(mL)样品放入盛有225 mL BPW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 000 r/min~10 000 r/min均质1 min~2 min,或置于盛有225 mL BPW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若样品为液态,不需要均质, 振荡混匀。如需测定pH值,用1 mol/mL无菌NaOH或HCl调pH至6.8±0.2。无菌操作将样品转至500 mL锥形瓶中, 如使用均质袋,可直接进行培养,于36 ℃±1 ℃培养8 h~18h 。
分布
分布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特别是家禽、家畜及宠物的肠道中。主要污染的食品有:肉 和肉制品、蛋和蛋制品、奶和奶制品等。由于沙门氏菌不分解蛋白质,食物被其污染后表面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变 化.
感染症
症状
治疗
预防
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腹部绞痛等症状,通常在发热后72小时内会好转。婴儿、老年人、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则可能因沙门氏菌进入血液而出现严重且危及生命的菌血症,少数还会合并脑膜炎或骨髓 炎。
如为冷冻产品,应在45 ℃以下不超过15 min,或2 ℃~5 ℃不超过18 h解冻 。
增菌
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1 mL,转种于10 mL TTB内,于42 ℃±1 ℃培养18 h~24h。同时, 另取1 mL,转种于10 mL SC内,于36 ℃±1 ℃培养18 h~24 h 。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沙门式菌病(Salmonellosis)指由伤寒、副伤寒杆菌以外的沙门式菌属所引起的疾病。

主要因进食被大量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也可通过性生活而传播,可见于同性恋的男性中,经肛门-口的途径,由于摄入由粪便污染了的皮肤和粘膜上的沙门氏菌而致病。

[病原体]沙门氏菌属是一群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沙门氏菌长1-3微米、宽0.4-0.6微米,无荚膜,无芽孢,具有鞭毛,能运动。

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37`C,最佳ph为6.5-7.5。

沙门氏菌种类很多,在国内较常见的有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卑沙门氏菌及鸭沙门氏菌等。

这类杆菌能产生内毒素。

本菌在污染的水和土壤中可存活数日至数月。

耐低温,在冰冻家禽中可存活12个月以上。

对热及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56摄氏度-60摄氏度30分钟即可杀死,煮沸立即死亡。

5%石碳酸或1∶500升汞仅2-5分钟即被杀死。

消毒钦水含氯0.2-0.4毫克/升时迅速死亡。

[临床特点]1.潜伏期一般为8-24小时。

2.起病较急,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为主,可伴有畏寒、发热(38摄氏度-39摄氏度左右)。

3.腹痛程度不一。

腹泻每日数次至20-30次不等,多呈水样便,草黄色或深绿色,常有恶臭。

大便中常含有未消化食物及少量粘液,偶带少量脓血便。

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酸中毒。

4.一般病人在3-5天内可自行恢复。

5.有进食可疑食物史,同食者在食后24小时内大批发生急性胃肠炎症状。

6.患者的粪便、呕吐物和可疑食物在普通培养基中可分离出病原菌。

[鉴别诊断]1.霍乱及副霍乱:有接触史,先泻后吐,吐泻物为黄水样,初期无腹痛,脱水严重,不发热,检出霍乱弧菌即可确诊。

2.细菌性痢疾:高热,腹痛,有明显下腹压痛及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量较少,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

[治疗]1.短期禁食。

2.腹痛较重者给复方颠茄片1-2片,每天3-4次,或皮下注射阿托品0.5毫克。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4、发病机理
沙门氏菌对人的动物的致病与一些毒力 因子有关,已识有毒力质粒(VP),内 毒素以及肠毒等等,主要诱发肠道炎症。 毒力质粒可增强细菌对寄主肠黏膜上皮 细胞的黏附与侵袭作用,提高细菌在网状 内皮系统中存活和增殖能力,并且与细菌 的毒力呈正相关.内毒素中的脂类A成分 具有内毒素活性,可引发沙门氏菌性败血 症:动物发热,黏膜出血,白细胞减少继以 增多,血小板减少,肝糖消耗,低血糖症,最 后应休克而死亡.而肠毒素制措施:首先可选用菌苗免疫,但最好 应用自本场或当地分离菌株,则成单价灭活菌, 效果会比较好,对于目前尚无有效菌苗的禽沙 门氏菌病,应严格消毒检疫,一旦发现病鸡, 立即捕杀,将阳性鸡和可疑鸡全部剔除淘汰,使 鸡群净化。为了防止本病从畜禽传染给人,病 畜禽应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屠宰检验, 肉类一定要充分煮熟,此外,灭鼠工作也很重 要。 3、治疗:本病的治疗可选用经药敏实验有效的 抗生素,如土霉素,氯霉素等,并辅以对症治疗.呋 喃类(如呋喃唑酮)和磺胺类药物也有效. 4、 人食物中毒的治疗一般为口服氯霉素,樟脑 酊,或氢化可的松,脱水严重者静脉滴注葡萄糖 盐水.
5.3羊,分为下痢型和流产型两种 下痢型发病率30%,死亡率25%,病羊体温升高 达40~41度,排黏性带血稀粪,有恶臭.精神委顿, 虚弱,憔悴,低头,弓背,继而卧地,经1~5d死亡. 流产型的流产率的病死率可达60%。怀孕绵羊 于怀孕的最后1/3期间发生流产或死产.病羊产 下的活羔,表现衰弱,委顿,卧底,并可有腹泻;不 吮 乳 , 往 往 于 1~7d 内 死 亡 . 流 产 母 羊 一 般 有 5%~7%死亡. 5.4马,妊后母马发生流产,幼驹表现关节肿 大,下痢,公马为睾丸炎 5.5兔:也分为流产与腹泻两种类型.
5、症状
5.1猪,又叫猪副伤寒(paralty suum),潜伏 期一般由两天到数周不等,临床上为急性亚急性 和慢性,急性24h内死亡,亚急性和慢性与肠 型猪瘟十分相似,体温升高(40.5-41.5℃), 精神不振,少数发生角膜混浊,严重者发展为 溃疡,甚至眼球腐蚀,在病的中后期皮肤出现弥 漫性湿疹,特别在腹部皮肤,有时可见绿豆大,干 涸的浆性覆盖物,揭开见浅表溃疡.粪便淡黄或 灰绿色,恶臭,很快消瘦,病情往往拖延2~3 周或更长,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 5.2 牛:成年牛多下痢,大多数病牛发病后 12~24小时,粪便中常带有血块,不久即变为下 痢.多1-5d内死亡,怀孕牛多流产,产奶量明显 下降,犊牛多10-14日龄以后发病,如牛群中 存在带菌母牛,则可于生后48h内即表现拒食,卧 地,迅速衰竭等症状,常于3~5d内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在各种动物以及人类当中分布广泛。

其中有些菌株可导致猪病。

这种细菌主要在生长猪以及有些母猪的肠道内繁殖。

感染猪只可连续数周甚至数月从粪便中排出病原,而不表现任何症状。

在屠宰的时候,猪只肠道中的沙门氏菌可能污染胴体,导致人类食物中毒,对公共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霍乱沙门氏菌S. choleraesuis和德比沙门氏菌S. derby对猪具有宿主适应性,感染母猪可携带病原很长时间。

其中霍乱沙门氏菌有时会引发母猪的临床症状(体温升高、抑郁、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和腹泻),但很少引起人类的疾病。

然而猪当中最常见的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这种沙门氏菌有时会导致仔猪腹泻,更是导致人类食物中毒的一种主要原因。

该沙门氏菌的有些毒株具有多种抗药性。

如果确诊猪群中感染了这种病原,就应采取必要卫生措施,以防工作人员被感染。

猪体内还常会检到一些以其它动物为宿主的沙门氏菌,但这些细菌不会导致发病。

发病与否与病原剂量有关,病原数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引发临床症状。

需要注意,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这种病菌常可在猪身上检出。

任何日龄猪只均可感染沙门氏菌病,8周龄以上生长猪更常见。

典型的、严重的沙门氏菌病通常发生在12~14周龄阶段。

症状
断奶猪与生长猪
∙霍乱沙门氏菌会导致急性败血病和肺炎,表现发烧、厌食、呼吸困难、抑郁、咳嗽和生长缓慢等病症。

∙肢体末端(鼻、蹄、尾等部位)皮肤变蓝。

∙下痢恶臭,有时带血。

这是个常见的典型症状。

∙肝脏受损时会表现黄疸,关节受损时会表现跛行。

∙患脑膜炎后会表现神经症状。

∙若不治疗,死亡率会上升。

∙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造成腹泻。

仔猪
∙仔猪通常可从初乳当中获得母源免疫,少见发病。

母猪
霍乱沙门氏菌感染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导致下列症状:
∙体温升高。

∙精神抑郁。

∙食欲减退。

∙耳部、鼻吻部及尾部充血(皮肤变红)。

∙肺炎。

∙咳嗽。

∙神经症状。

∙腹泻,稀粪气味难闻,有时带血。

∙急性发病可能导致死亡。

致病原因
∙卫生条件差。

∙饲养密度过大。

∙转群、混群造成应激。

∙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

∙通过污染衣物传播。

∙经粪及污染器具的移动机械性传播。

∙虫蝇传播。

∙鸟类、啮齿类动物污染饲料。

∙饲料原料遭污染,导致成品饲料也带病原。

诊断
死后剖检如果发现肺部损伤尤其是弥散性肺炎,肠道表面有一层异常膜质,脾脏肿大并有多处小出血点,那就很可能是霍乱沙门氏菌感染。

如欲确诊,还需取未经治疗的病猪粪样,或者未经治疗的死猪或病猪的病样送试验室检查。

由霍乱沙门氏菌引起的严重的沙门氏菌病可能会单独发作,但通常情况下都是和猪瘟(猪霍乱)并发。

需要通过血清学以及其它实验室诊断来确定猪瘟不是原发病因(注意:猪瘟通常还会影响母猪和哺乳猪,并且造成流产和木乃伊胎)。

猪场中繁殖呼吸综合症(PRRS)病情严重且伴发地方性肺炎时,其表现与沙门氏菌病类似,不过PRRS还会引起流产、死产以及仔猪突然下痢。

治疗
∙治疗效果通常比较差。

最好在发病初期作药敏试验,根据结果用合适的抗生素对个体进行治疗。

∙需要指出,有些兽医专家认为沙门氏菌病只能通过改善卫生环境、降低猪群密度来避免,一旦发病后再治疗是没有意义的。

∙通过饲料或饮水作预防性用药会有一定效果。

所用药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确定。

∙沙门氏菌临床发病的严重程度和病原剂量有关。

这样的话,首要目标就应该是降低环境中病原的水平,将其控制在致病剂量以下。

第二个目标是尽量抑制感染传播。

∙母猪通常无需治疗。

注意: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它是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罪魁之一。

作为猪场业主,您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要为猪场工作人员提供高标准的卫生条件,以确保他们不会感染此病。

第二,要维护猪场及其产品的公共安全形象,不要因自己的猪场疏于管理而造成此病在人群中爆发。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疾病,严加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