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4月语文
2023年4月山西怀仁市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4月山西怀仁市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2023-04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将近三十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
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森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
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
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
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摘编自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材料ニ: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
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实,从而创造文化的。
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想,并受它们的影响。
虽然人们的文化思想归根到底是以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所造成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但是,意识形态的完成过程,表现为思想依据前人留下的思想资料进行创造的过程。
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原有文化思想的影响来起作用的,它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
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包含有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都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有着批判继承关系,没有批判继承关系就不会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没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就不会有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
2024年4月深圳市宝安区初三二模语文答案

宝安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情调查问卷九年级语文答案2024.41.①秋风萧瑟②洪波涌起③点缀④俯瞰⑤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 A (选D不给分,“敢闯敢拼”指的是敢于面对挑战,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实现目标。
“追求卓越”指的是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标准,力求在某个领域或任务中达到最高水平的表现,它更多地强调的是精益求精的态度。
结合对话“这么说”,联系上文语境,“敢闯敢拼”更契合“搏击风云,勇往直前”的大鹏形象,所以A更合适。
)⑦对联的上联回溯的大鹏所城的历史与作用;下联用“龙腾在海”点明甲辰年的生肖,用“鹏翥于天”喻指大鹏所城与深圳今日的腾飞;同时百粤奋追新梦积极向上,符合共同追求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上联能结合历史背景得1分,下联分析能结合“龙”和“鹏”两个关键意象来分析对联内涵即可得2分)2.C(宝安中心上车,选择罗湖方向)3.C(缺主语)4.①C ②B ③B5.(1)这真是关系到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
(诚、秋两个关键实词的翻译各0.5分,语句连贯顺畅1分)(2)看到时事的艰难,忧愁得像有东西捣心一般。
(“目击时艰”翻译中要落实,忧心如捣是一个成语,翻译顺畅即可)6.(1)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也可)(2)窃(“窃以为”勉强也对,可给分)(3)并列短语(4)然(5)该句运用了排比,集中罗列了沿海边民被荼毒的各种惨状,突显海禁以及倭寇入侵给粤东沿海人民造成的恶劣影响,以期引起朝廷对粤东地区的关注,对海禁政策的反思。
(注意:此处不写“排比”,写出“句式整齐”也应该得分,题目问的是句式特征。
)(6)忠君爱国(意近即可)7.(2)为什么古往今来,西乡人民都会来到这里祭拜王来任?(3)在您的心中,王来任是怎样的一个人?(采访问题要紧扣“采访目的”,结合材料,贴近采访对象,参考交际语境中“目的”、“情境”等要素来提问。
答案不唯一,如“您为什么坚持来守护王大中丞祠”此类问题都可以。
)8.(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心忧炭贱愿天寒(3)欲为圣明除弊事(4)庶竭驽钝(5)尚思为国戍轮台(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9.C(其他选项与原著情节均不对应)10.C(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1.选“最稳妥的秤砣”更合适,因为此处的说明对象是“锚锭”,且文章多次以“秤砣”生动形象地突出锚锭在稳定大桥上所起到的作用。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3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3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创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确实是存在虚构的,也是需要虚构的。
从理论上讲,它为什么需要虚构,这种虚构在非虚构写作中有何重要理论意义,这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首先,它是张扬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根本需要。
“真实”或“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虚构写作最鲜明的特征。
从理论上讲,它是不允许虚构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作家会通过虚构细节、场景对话甚或心理活动等,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的代入感。
也就是说,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其意义首先在于证实作家叙事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进而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其次,它是彰显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内在需要。
如果说“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一属性,毋庸置疑,“文学性”则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二属性,也可以说是它与生俱来的审美品性。
非虚构写作在美国兴起时之所以被命名为“非虚构小说”,就是因为它借用小说(文学)的手法来讲真实的故事,把真实故事写得犹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从而具有叙事美感和艺术性;而且,这种“小说化”或“戏剧化”叙事策略也成了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成为非虚构写作审美品格的自觉追求,因而也成为非虚构写作区别于新闻报道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报告等非虚构文本的重要特征。
再次,它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价值需要。
非虚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呈现生活众生相,也不单单是通过艺术手段讲好真实故事,还要呈现一种整体性现实,以逼近人生和社会真相,抵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生活本质的真实。
可见,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有深度、有见解、有思想的写作。
非虚构作品,只有借助虚构与想象,“才有可能超越生活表面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才能把作品的深度带向极致,“去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
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春发其华,秋收其实。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为全球互联互通贡献力量,为国际经济合作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我们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
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各国政府、企业和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让我们向共建“一带一路”所有的参与者、建设者致敬!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纵观人类发展史,唯有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才能收获累累果实,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
这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责任。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摘自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2023年10月17日)材料二: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精辟概括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总结三个方面的重要经验,着眼于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郑重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为各方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凝聚了信心和力量,为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2024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2024.04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3)屈原《离骚》中表达诗人内心美好、死而无悔的两句是“,”。
2.按要求作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①即便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数字时代②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丰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③悄无声息地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行事④四季轮替、花开花落依然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关⑤但作为物种的个体,我们依旧生活在天地之下、四时之中A.④⑤③①②B.②①④⑤③C.②⑤①④③D.④⑤③②①(2)旅居京师的阿宝托同乡友人带家书给自己哥哥,阿宝写给友人一纸短笺。
请在以下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词语并修改。
(3分)【甲】闻足下定于某日归宁,特奉一函,【乙】敬烦面交尊兄,匆匆不尽,【丙】弟某敛衽。
”二阅读70分(一)王立群教授写了一本《唐十家诗传》,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序言(部分)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
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第3-7题。
(16分)图书目录江湖有酒庙堂梦,尽付清风明月中——李白诗传半在朝廷半在山,云自无心水自闲——王维诗传一壶漂泊铸诗史,忧君忧国忧万民——杜甫诗传诗与远方吾最爱,风雪鞍马梨花开——岑参诗传永不退缩韩退之,虽千万人吾往矣——韩愈诗传长恨琵琶秦中吟,功名富贵皆浮云——白居易诗传花开花落两由之,半生归来仍少年——刘禹锡诗传投荒去国六千里,江山永柳一孤舟——柳宗元诗传孙子兵法阿房赋,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诗传万里云罗一雁飞,世事无情最深情——李商隐诗传序言(部分)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代序)王立群①我们当下的时代,知识的碎片化是一个必然存在,所以我们对此不必过多纠结,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现高质量的碎片、剔除无用的碎片,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碎片。
2021-2022年高一4月阶段(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4月阶段(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纨绔.(kù)句读.(dòu)千载.难逢(zài)生死未卜.(bǔ)B.畏葸.(sī)搭讪.(shàn)敛声屏.气(bǐng) 间.或一轮(jiàn)C.两靥.(yè)崔嵬.(wéi)扪心自问(mén)磨牙吮.血(shǔn)D.拓.片(tà)忖度.(duó)沸.反盈天(fèi)商贾.云集(jiǎ)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褴褛寒暄安分守己弱不经风B.湮没忙碌萧萧落木运筹帷幄C.吞噬撕杀白浪滔天张灯结彩D.筵席诡秘蜂涌而至走投无路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五一期间,风光旖旎的延庆,将带领广大市民和游客走进“北京画廊”,一个乐趣无穷、鸟语花香的春天。
(2)在本届博鳌亚洲论坛上,许多与会专家称,目前世界关注欧债危机的目光全部在了塞浦路斯这个岛国。
(3)林书豪的成功,为华裔乃至亚洲人,表明除了姚明这样的大个子,普通黄种人也可以在强手如云的篮球世界取得一席之地。
A.领略聚焦证明B.领悟聚焦证明C.领悟聚集正名D.领略聚焦正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生有起伏,“起”时不忘乎所以,“伏”时不悲观失望,锲而不舍....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浙江金华十校2024年4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浙江金华十校2024年4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的近二分之一处,以大客船与拱桥为中心构成了全卷的矛盾焦点。
这座当时世界最伟大的木构拱桥正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严峻考验!桥上正上演着险中有险的惊悚大剧:占道经营的小贩们拥挤在桥头和桥的两侧,在桥上拥挤的人群里,坐轿的文官与前面两个骑马的武官相遇,轿夫与马弁各仗其势,争吵不休,互不相让,狭路相逢勇者亦无胜。
桥左侧还有两头毛驴驮着面袋,一路穿行,行人更是无处可让。
尾随轿子后面的骑驴老者带着三个挑夫在人群中穿梭,更增添了桥上的拥堵。
在拱桥这边的尽头是一个贩夫在向孩子兜售小玩具,他不知道身后有一辆串车正疾行下坡,两个车夫前压后拽,企图减轻车辆下滑的惯性,毛驴前进的惯性使它难以自控,打着趔趄,真可谓险象环生!桥上的险情没有结束,桥下的灾难片又上演了!桥下的大客船的桅杆正要撞上这座拱桥的桥身!客船吃水很深,满载而行,透过舱门可以看到里面的男女乘客,要知道,这样的大客船在当时可载上百人啊!从高空俯瞰“事故现场”,其险境和船工的处置手段一览无遗,尤其是船顶上的一个船夫用长杆死死顶住拱桥横梁,正是这一关键性的死顶,使客船无法靠近桥洞,给其他船工留出了放下桅杆的时间。
从高空看下去,整个拱桥上下处在无序的争吵和拥挤的状态中,画家在此揭示了因社会管理失控造成的种种社会矛盾,并达到了高潮。
造成这起严重险情的直接责任者似乎是几个纤夫,他们本应该在远离桥梁的时候止步,招呼船工放下桅杆。
但真正的原因是缺乏城市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在纤夫距离拱桥一定距离的时候,应该有专人或标牌提醒纤夫停止拉纤、放下桅杆。
然而,这个开封城,几乎没有看到一个管理人员在进行督导。
说到这里,不得不进一步分析事故的历史原由,桥上的险情主要是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引起的,这在开封是一个久拖不决的历史问题。
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评估语文总分核分人本试卷共8页。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一二得分得分评卷人第一部分(12~题12分)今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学校开展“致敬燕赵儿女,成就多彩青春梦想”主题活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什么是青春?青春是一次次挑战生命极限航天训练的李聪,最终乘坐“神舟十八号”飞船奔向浩瀚.太空;青春是乒乓球打得快到让人________________(眼花缭乱/扑朔迷离)、进攻又特别犀利的孙颖莎,以________________(振聋发聩/锐不可当)的攻势一次次夺得世界乒乓球赛冠军;青春是不改(chūzhōng)、不向命运低头的王心仪,成为“辽宁舰”航母掌舵手;青春是毕业于河北工艺美院的郝香,长年累月(yīsībùgǒu)地剪制、包布、糊制、掐丝,练就了娴.熟的技艺,最终成为布糊画第五代传承人……我们青年一代当志存高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放飞青春。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chūzhōng)________________ ②(yīsībùgǒu)__________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浩瀚.(hàn)娴.熟(xián)B.浩瀚.(hán)娴.熟(xián)C.浩瀚.(hán)娴.熟(xiàn)D.浩瀚.(hàn)娴.熟(xiàn)(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分)(4)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科技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学校为此举办了“星河灿烂,科技闪耀”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回答下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通过类比法阐明论点的论据是(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不违农也,谷不可胜食也 2.《容忍与自由》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是( ) A.自我反思 B.深入浅出 C.例证典型 D.旁征博引 3.用韩愈“惟陈言之务去”的名言,来阐发文字的运用要有创造精神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4.下列文章中,塑造了悲剧英雄形象的是( )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马伶传》 5.《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典型细节是( ) A.“食其所爱之肉” B.“抽矢射佛寺浮图” C.“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D.“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6.《种树郭橐驼传》中,用“长安豪富人”“皆争迎取养”写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这种表现手法是( ) A.侧面烘托 B.对比反衬 C.象征暗示 D.类比显现 7.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 ) A.《秋夜》 B.《香市》 C.《爱尔克的灯光》 D.《都江堰》 8.下列出现于《纪念傅雷》中的词语,用以表现傅雷性情刚直的是( ) A.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B.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C.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 D.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10.《湘夫人》开头所展现的特定情境是( ) A.朝夕厮守 B.如约而至 C.不期而遇 D.期而不遇 11.下列诗歌,属于田园诗的是( ) A.《蒹葭》 B.《陌上桑》 C.《饮酒》(其五) D.《秋兴八首》(其一) 12.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 A.奔放雄奇 B.沉郁顿挫 C.平易晓畅 D.清朗俊爽 13.杜牧《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归的诗句是( ) A.云外惊飞四散哀 B.长门灯暗数声来 C.岂逐春风一一回 D.水多菰米岸莓苔 1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借景抒情的特点是( ) A.以乐景写哀,愈显其哀 B.以哀景写乐,愈显其乐 C.以哀景写哀,倍增哀痛 D.以乐景写乐,倍增欢乐 15.闻一多《一句话》的创作年代是( ) A.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 B.1922年作者赴美留学前 C.1925年作者海外归来后 D.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16.徐志摩《再别康桥》节奏流畅,音节顿挫,韵律和谐,体现了诗歌体式的( ) A.对称美 B.绘画美 C.音乐美 D.建筑美 17.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破旧的老水车”的象征意义是( ) A.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B.历史中国负重缓行 C.传统农具效率低下 D.旧式农业停滞不前 18.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是一首( ) A.爱情诗 B.政治诗 C.送别诗 D.悼亡诗 19.契诃夫《苦恼》中,能够听姚纳诉说烦恼的是( ) A.军人 B.青年 C.马车夫 D.小母马 20.《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是( ) A.诙谐幽默 B.平易素朴 C.清新优美 D.雍容典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吃饭》的艺术特点有( ) A.长于演绎 B.善于类比 C.旁征博引 D.妙喻联珠 E.幽默风趣 22.《秋夜》所写的动植物中,被作者赋予了象征意味的有( ) A.枣树 B.蝴蝶 C.小粉红花 D.小青虫 E.蜜蜂 23.下列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有( ) A.屈原《湘夫人》 B.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C.白居易《长恨歌》 D.杜牧《早雁》 E.贺铸《鹧鸪天》 24.下列诗词,借秋景抒情的有( ) A.陶渊明《饮酒》(其五) B.李白《行路难》(其一) C.柳永《八声甘州》 D.李清照《声声慢》 E.辛弃疾《摸鱼儿》 25.下列选项中,对《婴宁》评述正确的有( ) A.天真爱笑是婴宁的自然天性 B.作者对于婴宁的自然天性赞赏有加 C.迫于社会规范的约束,婴宁“矢不复笑” D.作者对婴宁的性格转变由衷赞赏 E.婴宁性格的转化意味着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顺应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弃甲曳兵而走 走: 27.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28.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29.食以草具 草具: 30.何兴之暴也 暴: 3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他植者: 32.侣鱼虾而友糜鹿 侣鱼虾: 33.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 把式: 34.夕济兮西澨 济: 35.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 了然无闻: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圣雄甘地就对铁路、轮船和机器深表遗憾;在他看来整个产业革命都要不得。也许你永远没有机会真的遇见一位抱有这种见解的人,因为在西方国家里大多数人都把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视为当然。但是如果你想弄确实你同意这种流行的看法乃是正确的,那么一个好办法就是设想一下甘地为了反驳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而可能提出的论据,从而检验一下你自己想到的证据。 A.这里提出的避免愚蠢见识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指出其中表示虚拟语气的词语,说明其表现作用。 37.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箫声? B.这里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C.箫声描写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基调?与文章的下文有何联系? 38.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A.概括这段文字两个层次的内容。 B.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的“长宜子孙”? C.说明其中排比句三个分句共同的语序特点。 39.阅读戴望舒《雨巷》中的两节: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A.“默默彳亍着”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B.从这两节诗歌看,“她”与“丁香”有何相通之处? C.简要说明这两节诗的意境美。 40.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谁也没看起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 A.这里主要运用了何种人特描写方法? B.为什么说这段描写具有欲扬先抑的特点? C.作者写老人“脑门亮,眼睛亮”,在情节发展上起到何种作用? 五、作文(30分) 41.以“感受和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B 2.C 3.A 4.B 5.B 6.A 7.A 8、9(这两题因为试题有误,故从略。等待今后补正。) 10.D 11.C 12.B 13.A 14.A 15.C 16.C 17.B 18.A 19.D 2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BCDE 22.ACD 23.BD 24.CD 25.ABC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走:跑,这里指逃跑。 27.原:推究,推本求源。 28.数:天数,含有规律的意思。 29.草具:指粗劣的饭菜。 30.暴:骤然,突然。 31.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 32.侣鱼虾:与鱼虾作伴。 33.把式:这里指武术,技艺。 34.济:渡过。 35.了然无闻: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A.发挥“心理想象力”,即设想一下自己同一位怀有不同偏见的人进行辩论。具体到甘地这个例子来说,就是设想一下甘地为了反驳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而可能提出的论据,从而检验一下自己想到的论据。 B.举例论证法。 C.如“也许”“如果”“设想一下”等,这些表示虚拟语气的词语,体现了作者谨慎的作风与谦和的态度,这也正是对自己文章观点的身体力行的表现。 37.A.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其中,正面描写从两个角度写:一是描写笛声的哀怨情调,二是描写笛声的细长婉转的声音;侧面描写则写出了笛声的感人力量。 B.比喻、对偶。 C.情感基调是悲伤。 与下文的关系是:因悲伤而探求原因,引发下文关于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哀叹。 38.A.第一层(从开头至“分和卖”)写儿孙们对祖父遗产的态度是“分和卖” 第二层(从“我很奇怪”至结尾)写“我”对“长宜子孙”的态度与看法。 B.要给子孙们一个生活技能,指示他们一条生活道路,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同时不要让他们把财富消耗在个人利益上面。 C.文段中排比句的三个分句都采用先说主句表明态度,再用假设分句来表明作者的看法。三个假设关系的分句构成了一组排比句,用来表达作者对“长宜子孙”的态度与看法。 39.A.象征等待、希望和追求。 B.“她”与“丁香”有共同的颜色、芬芳、忧愁。既哀怨,又彷徨。 C.这两节诗用“丁香”“寂寥的雨巷”“油纸伞”等物质意象,以及“忧愁”“哀怨”“冷漠”“凄清”“惆怅”等情感意象,加上“彷徨”“彳亍”等动作意象,构成了一幅江南小城一隅的画面,营造出具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浓郁韵味的意境美。 40.A.肖像描写。 B.作者先写孙老者外在形象的干瘪,褴褛,是为了反衬他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武艺和爱艺如命的性格特征,因而具有欲扬先抑的特点。 C.为了暗示孙老者有高超武艺和积极进取的内在精神,既与前面所写的干瘪外观构成对比,又为后文写他的高超武艺和嗜艺如命埋下伏笔。 五、作文(30分) 4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