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重阳

合集下载

定风波黄庭坚赏析

定风波黄庭坚赏析

定风波这首词是诗人黄庭坚的一首热门词,各位,我们看看下面,了解一下吧!
定风波黄庭坚赏析
定风波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
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
犹拍古人肩。

【简析】
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

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难以外出活动。

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

“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
之虞。

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

下三句是一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

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
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

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

遂逼出“催醉”二字。

“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

“鬼
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

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

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

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

下片
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
淋漓尽致。

古诗词赏析苏轼《定风波重阳》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苏轼《定风波重阳》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重阳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①,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②,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③。

(注)①翠微:指山上的小亭。

②云峤:耸入云的高山。

③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想到自己终将死去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离开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14.“定风波”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_。

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C.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D.上片即景生情,下片以酒助兴,作者在上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形成鲜明对照。

16.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五、句子默写17.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

(2)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3)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

(4)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5)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以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词牌15.D“作者在上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形成鲜明对照”错误,从词中来看,上片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下片即花生情,以酒助兴,词人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上下片的情感应是一致的。

16.感情: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作用: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

《定风波-重阳》《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苏轼

《定风波-重阳》《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苏轼

《定风波-重阳》《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苏轼(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定风波-重阳》《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苏轼定风波·重阳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①,江涵秋影雁初飞。

【诗歌鉴赏】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原文翻译及赏析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原文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注释、定风波:词牌名。

左藏(cán?):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

2、黔(qián)中:即黔州(今四川彭水)。

漏天:指阴雨连绵。

3、及至: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

霁(jì):雨雪之止也。

4、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5、老翁(wēng):老年男子,含尊重意。

气岸:气度傲岸。

6、华颠:白头。

7、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

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

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翻译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

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

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

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

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赏析《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一首词,此词主要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显示了作者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

全词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

该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出了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

《定风波》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

《定风波》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

《定风波》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定风波》阅读答案1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第14、15题。

【甲】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4.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

(1分)15.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1分)月亮15.(3分)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分)。

A句体现出词人感悟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

表现了词人达观超然的生活态度(1分)。

B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1分)。

《定风波》阅读答案2定风波重阳①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②,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③,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④。

(注)①该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重阳节,是据杜牧的《九日齐安登高》一诗改写而成,另一版本题为“重阳括杜牧之诗”。

②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③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想到自己终将死去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离开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2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3分)A.上片,描绘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下片,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

苏轼《定风波·重阳》阅读训练及答案

苏轼《定风波·重阳》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重阳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①,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②,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③。

(注)①翠微:指山上的小亭。

②云峤:耸入云的高山。

③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想到自己终将死去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离开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
14.“定风波”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_。

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C.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D.上片即景生情,下片以酒助兴,作者在上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形成鲜明对照。

16.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4.词牌
15.D“作者在上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形成鲜明对照”错误,从词中来看,上片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下片即花生情,以酒助兴,词人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上下片的情感应是一致的。

16.感情: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作用: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定风波 重阳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定风波 重阳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定风波重阳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定风波重阳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①,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②,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③。

[注]①翠微:山上的小亭。

①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①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解析:选B B项,“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错。

“江涵”“秋影”是一幅画面,是说秋景倒映在江水里。

(2)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6分)答:解析:“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表明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不必感伤,表达作者旷达乐观的感情。

文末用齐景公的典故说明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这是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来表达作者的生死观。

参考答案:第一问: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第二问: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

[白话诗歌]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

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头上要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

黄庭坚《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②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③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④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⑤【注释】①高左藏:作者的朋友。

使君:汉时称刺史为使君,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②黔中:即黔州(在今四川彭水),唐时置黔中郡。

一漏天:指阴雨连绵,就象天上有了漏洞。

③重阳:旧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

霁(ji计):雨后放晴。

鬼门关:即石门关,在今四川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门户,故名。

蜀江:指流经彭水的乌江。

④气岸:气度傲岸。

黄菊上华颠:古时有重阳簪菊习俗。

华颠:白头。

⑤戏马台:在今江苏铜山县南,为项羽所筑,台高八丈,广数百步。

晋安帝时,刘裕北征至彭城,重阳日在此大会将佐群僚并赋诗作乐。

著名诗人谢瞻、谢灵运均各赋诗一首。

二谢,指谢瞻和谢灵运。

拍肩:与古人并驾齐驱。

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

”【译文】黔中一带阴雨连绵,就象万里天空出现了漏洞一般。

室内处处积水,整日困居屋里,却象是在乘船。

重阳佳节,久雨初晴,我痛饮美酒的地方是,鬼门关外蜀江边。

不要笑话老翁仍然气度傲岸,请看,世上有几个白发人满头把菊簪?我们骑马驰射、吟咏诗歌,就象当年戏马台南的二谢,风流潇洒可与古人比肩。

【赏析】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为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在今四川彭水)安置,这首词就是在黔州贬所写的。

黔中地势僻远,气候恶劣,作者的处境更十分凶险。

但作者不因贬谪消沉沮丧,“漏天”“乘船”诸句,意趣横生。

痛饮、簪菊、驰射等欢渡重阳佳节情态,更突出显示了作者虽年华迟暮、身处逆境,仍气度高傲,决不屈从于命运的可贵情操。

作品气势恢宏,格调高亢,字里行间流露出虎虎生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 重阳①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②。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③。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④。
【注】①该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重阳节,是据杜牧的《九日齐安登高》一诗改写而成,另一版本
题为“重阳括杜牧之诗”。②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③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④春秋时,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想到自己终将死去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离开这么美好的国都
而死呢?”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描绘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下片,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
情。
B.上片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上翠微”的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初飞”三
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15.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4分)

14.B
15.第一问: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
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第二问: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
加高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