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习题----标点翻译练习

合集下载

孙叔敖为楚令尹

孙叔敖为楚令尹

《古代汉语》习题-----翻译练习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诏,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说苑昞敬惧》)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何如?”对曰:“臣治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闻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说苑》)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位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礼记昞礼运》)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唆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之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远定是非也。”(《列子说符》) 济阳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品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郁离子》)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郁离子》) 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形,无令溺子之懦故。”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形,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韩非子》)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_真题-无答案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_真题-无答案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总分40,考试时间90分钟)6. 古文标点题1. 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爭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眾彊牟牟然惟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為事利爭貨財無辭讓果敢而振猛貪而戾牟牟然惟利之見是賈盗之勇也輕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2.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日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日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3. 若使天下兼相愛爱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猶有盗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盗賊亡有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盗賊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4. 淳于髡者齊之赘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隐日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王日此鳥不飛則已一飛冲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諳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7. 古文阅读题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

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

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徧遍矣;無君子,則法雖具,失先後之施,不能應事之變,足以亂矣。

古代汉语标点及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及翻译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①。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译文】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泥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

”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列子说符第八》昔齐人有欲金者①,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②。

吏捕得之,间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③?”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译文】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拿了金子就走。

官吏抓到了他,问道:“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程敏政夜度两关记》予告谒南归[1],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2],抵大柳树驿时[3],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4]。

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5],颇险恶多虎。

心识之[6]。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7],挟铜钲束燎以行[8]。

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9],仰视不极[10]。

石栈岖崟[11],悉下马,累肩而上[12],仍相约,有警,即前呼噪为应。

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

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

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

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予默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13]。

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夜二鼓[14],抵滁阳[15]。

【译文】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

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

”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

《古代汉语》练习题1

《古代汉语》练习题1

古代汉语(2)练习题练习题一一、论述题1、词义引申的途径有哪些? 详细阐述并举例说明(1)、延展引申:是指在不改变某词词类的情况下,把原来词义所概括的内容中的某一点在一线上加以延展或突出,用来标志另一事物的引申方式。

如:临,从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2)、比喻引申:是一个词的基础意义(或本义)用于比喻的用法使其固定化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斗,由古时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舀酒的勺子),引申出北斗星,只因两者形状相似。

(3)条件引申:是一个词的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句中前后搭配关系的制约而产生新义并进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刊,本是砍,所以可以说“刊木”,而引申出“刊误”的“刊”(删改义)是因其与谬误的搭配关系而形成的。

(4)、活用引申:是指古汉语中由于语法上词类活用现象而产生而固化出新义的一种词义引申方式。

如“衣”常作动词用,引申出“穿衣”的意思,它是因为经常活用而产生新义,并为人们所公认的。

2、写出五言律诗的首句不入韵的两种格律形式。

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诗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古今词义的差异,可以分几个方面?分别详细阐述并举例说明。

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或由部分扩大到整体,或由个别扩大到一般,或由狭窄变为宽泛,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扩大。

如:河,汉代以前,河特指黄河,不包括一般的河流,后来河扩展为北方河流的总称现代,不论南方水系还是北方水系,都可以称河了。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一、选择题: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3.“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4.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5.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

C.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7.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A.《切韵》B.《廣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8.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B.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C.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9.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許子奚爲不自織?B.沛公安在?C.且焉置土石?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10.下列句子“責”用本义的一句是A.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古文标点题(总题数:4,分数:8.00)1.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爭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眾彊牟牟然惟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為事利爭貨財無辭讓果敢而振猛貪而戾牟牟然惟利之見是賈盗之勇也輕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

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侔侔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

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侔侔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

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解析:2.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日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日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20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吹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附参考答案
里顾盼自雄,谈笑自如,好象身边没有别人似的。当初贺知章见到李白,赞赏地称他:“这是天上贬滴(人间)的
仙人啊!”安禄山作乱,玄宗驾临西蜀,在途中让永王李璘当了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李白在宣州拜见(永
王),于是被召为从事。永王阴谋作乱,兵马被击败,李白连坐被远放夜郎。后来遇上大赦才得以放还,最后因饮
岳:会意字。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说明它们前置的条件,并翻译全句。(10 分) 1.舜丧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礼记·檀弓上》)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2.谁为为之,孰令听之。(《报任安书》)疑问代词作介词、动词的宾语。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3、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4、齐威王欲将孙膑。
5、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10 分)
六、 下面两首诗哪一首是古体诗,哪一首是律诗?为什么?分析律诗的用韵、对仗、平仄(包括有无拗救和失粘
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第Ⅰ部分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变换构件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A.泪一淚B.峰一峯C.猿一蝯D.土一土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A.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B.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JC.厲王虐,國人謗王D.同心之言,其臭如蘭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介词“為”介绍动作行为关系的对象的一句是()。

A.公輸般為楚造雲梯之械。

B.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C.魏其銳身為救灌夫。

D.胥之父兄為戮于楚。

4.下列句中,“甚”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一句是()。

A.苛政暴史,甚於虎也。

B.好讀書,不求甚解。

C.以虧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D.太后日:“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日:“甚於婦人。

”5.下列句中,“見”不是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B.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以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

D.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6.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句是()。

A.劍斬虞常已。

B.漁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數。

C.鄭有喪,春不相;裹有殯,不巷歌。

D.田單乃起,引還,東鄉坐,師事之。

7.“郎陽為病狂,卧便利”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婉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B.連及C.變文D.互文8.下列各项中,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的工具书是()。

A.《經傳釋詞》B.《訶論》C.《辭源》D.《古漢語常用字字典》9.在古书的注音材料中,“壹讀爲一”采用的注音方法是()。

A.反切B.直音C.奭若D.譬况10.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

A.周禮未改。

今之王,古之帝也。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C.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习题
----
标点翻译练习

俗说愚人以八百钱买匹绢持以染绯工费凡千二百而仅有钱四百于是并举此绢足其数
以偿染工艾子云人有徒行将自吕梁托舟趋彭门者持五十钱造舟师师曰凡无齑而独载者
人百钱汝尚少半吾不汝载也人曰姑收其半当为挽纤至彭门以折其半又夷坚戊志载汪仲
嘉自言其族人之仆出干抵暮趑趄呻吟而来问何为曰恰在市桥上有保正引绳缚二十人过
亦执我入其中我号呼不伏则以钱五千置我肩上曰以是倩汝替我吃县棒我度不可免又念
经年佣直不曾顿得五千钱不可失此遂勉从之到鄞县与同缚者皆决杖乃得脱汪曰所得钱
何在曰以谢公吏及杖直之属仅能给用向使无此将更受楚毒岂能便出哉汪笑曰憨畜产可
谓痴人仆犹愠曰官人是何言同行二十人岂皆痴邪竟不悟
林外字岂尘泉南人词翰潇爽诙谲不羁饮酒无算再上庠暇日独游西湖幽寂处得小旗亭
饮焉外美风姿角巾羽氅飘飘然神仙中人也预市虎皮钱箧数枚藏腰间每出其一命酒保倾
倒使视其数酬酒直即藏去酒且尽复出一箧倾倒如初逮暮所饮几斗馀不醉而箧中钱若循
环无穷者肆人皆惊异之将去索笔题壁间云药炉丹灶旧生涯白云深处是吾家江城恋酒不
归去老却碧桃无限花明日都下盛传某家酒肆有神仙至云南桥暗淡滩湍险善覆舟行人多
避之外尝戏题滩傍驿壁曰千古传名暗淡滩十船过此九船翻唯有泉南林上舍我自岸上走
你怎奈何我虽一时戏语颇亦有味
天宝以前多刺客报恩李岍公勉为开封府鞠囚有意气者咸哀勉求生纵而逸之后数岁勉
罢官客行河北偶见故囚厚迎待之告其妻曰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曰以缣千匹可乎曰未也
二千匹可乎曰亦未也妻曰大恩难报不如杀之故囚心动其僮哀勉密告勉被衣乘马而遁比
夜半百余里至津店津店老人曰此多猛兽何故夜行勉因言其故未毕梁上有人瞥下曰几误
杀死长者乃去未明携故囚夫妻二首而至示勉
容斋续笔曰欧公作尹师鲁墓铭但称其文章简而有法或以为未尽公怒至贻书他人责之
荆公作钱公辅母墓铭但云子官于朝丰显矣公辅不满公曰宜以见还二公之不喜人议其文
如此仆谓荆公人有片善称赞不已欧公制作窜改无馀二公好善动皆若此岂有吾文未尽而
反讳人议之理不知前辈作文轻重贵于适中假借不欲太甚或者往往欲其极力称借岂二公
之所乐乎昔韩熙载尝为江南一贵人制墓铭其间无甚可述文竟其人不满再丐润色韩书一
绝却之知此风尚矣仆谓使其议是二公正自心服何至不喜其不喜者以妄论故耳容斋谓二
公皆不喜人议其文是又非深知二公者也
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欲其详莫简于春秋莫详于左传鲁史所录具载一事之始末圣
人观其末得其是非而后能定以一字之褒贬此作史之资考证也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
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之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儒者好为大言动曰舍传以求经此其说
必不通其或通者则必私求诸传诈称舍传云耳
东方有人自号智士才多而心狂凡古昔圣贤与当世公卿长者皆摘其短缺而非笑之然地
寒力薄终岁不免饥冻里有富人建第宅甲其国中车马奴婢钟鼓帷帐惟备一旦富人召智士
语之曰吾将远游今以居第贷子凡室中金宝资生之具无乏皆听子用不计期年还则归我富
人登车而出智士杖策而入僮仆妓妾罗拜堂下各效其所典簿籍以听命号智士曰假公智士
因遍观居第富实伟丽过王者喜甚忽更衣东走圊仰视其舍卑狭俯阅其基湫隘心郁然不乐
召纪纲仆让之曰此第高广而圊不称仆曰惟假公教智士因令撤旧营新狭者广之卑者增之
曰如此以当寒暑如此以蔽风雨既藻其棁(梁上的短柱)又丹其楹至于聚筹(厕筹,用途
类似今天的手纸)积灰扇蝇攘蛆皆有法度事或未当朝移夕改必善必奇智士躬执斤帚与役
夫杂作手足疮茧头蓬面垢昼夜废眠食忉忉焉唯恐圊之未美也不觉越岁成未落也忽阍者
奔告曰阿郎至矣智士仓皇弃帚而趋迎富人于堂下富人劳之曰子居吾第乐乎智士恍然自
失曰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初不知堂中之温密别馆之虚凉北榭之风南楼之月西园花竹之
胜吾未尝经目后房歌舞之妙吾未尝举觞虫网瑟琴尘栖钟鼎不知岁月之及子复归而吾当
去矣富人揖而出智士还于故庐且悲且叹郁郁而死市南宜僚闻而笑之以告北山愚公愚公
曰子奚笑哉世之治圊者多矣子奚笑哉
昔者田成子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
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田臣子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
曰昔桀杀龙逄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者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
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得不内田成子者矣田成子所以遂有
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
淮右浮屠客吴日饮于市醉而狂攘臂突行人行者皆避士卒以闻吴牧牧录而械之为符移
受五百使护而返之淮右五百诟浮屠曰狂秃坐尔乃有千里役吾且尔苦也每未晨蹴之就道
执扑驱其后不得休夜则系其足至奔牛埭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夜醉五百而髡其首解墨衣
衣之且加之械而系焉颓壁而逃明日日既升五百乃醒寂不见浮屠顾壁已颓曰嘻其遁矣既
而视其身之衣则墨惊循其首则不发又械且系不能出户大呼逆旅中曰狂秃故在此独失我
尔千岩老人曰是殆非寓言也世之失我者岂独吴五百哉
宋仁宗尝与宫人博才出千钱既输却即提其半走宫人皆笑之曰官家太穷相既输又惜不
肯尽与仁宗曰汝知此钱为谁钱也此非我钱乃百姓钱也我今日已妄用过百姓千钱又一夜
在宫中闻丝竹歌笑之声问曰此何处作乐宫人曰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因又曰官家且听民间
如许快活都似我宫中如此冷冷落落地仁宗曰汝知否我因如此冷落故渠得如此快活我若
为渠渠便冷落矣呜呼此真千古盛德之言也。
汤公名斌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下车之后请蠲浮粮严禁淫祠为政简肃下令期于必行
贪吏蠹胥悉摇手屏足相戒不敢犯大变吴中豪侈之俗虽穷乡僻壤莫不感颂其德里巷因公
之姓至以谚语呼公清汤云方公之在吴也前公抚江南者方枋用势焰甚张忌公声望出于己
上又尝以事征贿巨万于吴有司有司议率民财以应公禁不许遂衔公刺骨日用蜚语谗公于
上前必欲置之死地时公已病会有辅导皇太子之命公以疾辞忌者欲藉是加公罪上不听仅
令回奏镌级留任而忌者谋中伤益急是时微上保全公祸几不测
荆王所爱妾有郑袖者荆王新得美女郑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美
人入见近王因掩口王问其故郑袖曰此固言恶王之臭及王与郑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诫御
者曰王适有言必亟听从王言美女前近王甚数掩口王勃然怒曰劓之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
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下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含逸而
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
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
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汝我讳
穷久矣而不免也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
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
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
处矣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
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
客献不死之药什实之而王杀臣是死药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
臣王乃不杀
燕太子丹使刺客荆轲刺秦王不得诛死后高渐离复以击筑见秦王秦王说之知为燕太子
客乃冒其眼使之击筑渐离乃置铅于筑中以为重当击筑秦王膝进不能自禁渐离以筑击秦
王颡秦王病伤三月而死夫言高渐离以筑击秦王实也言中秦王病伤三月而死虚也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此马方共食其肉秦穆公曰是吾骏马也诸人
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而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
攻秦穆公而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与谓曰可以出死报食肉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
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
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园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缓,用五色丝绳去穿)佩玦
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术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
于国中曰吾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
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