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 翻译与加标点

古代汉语 翻译与加标点

1、《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参考译文一:长沮、桀溺两个人一块耕田,孔子从旁边经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

长沮问子路说:“驾车子的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

”子路又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

”桀溺说:“(天下已乱,)好像滔滔的洪水,到处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躲避坏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就不停地往种子上盖土。

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

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

”参考译文二: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问路。

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是鲁国孔丘吗?”“是。

“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

”子路再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

”“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

”“天下到处局势混乱,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政见不同的人(指孔子),还不如跟随避世的隐士呢(指自己)。

”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

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2、《苏代为燕说齐》(《战国策·燕策》)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古代汉语十六课翻译

古代汉语十六课翻译

第十六课判断句斗且廷见令尹子常【繁】鬬且廷見令尹子常,子常與之語,問蓄貨聚馬。

歸以語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見令尹,令尹問蓄聚積實,如餓豺狼焉,殆必亡者也。

夫古者聚貨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馬不害民之財用,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不是過也。

公貨足以賓獻,家貨足以共用,不是過也。

夫貨、馬郵則闕於民,民多闕則有離叛之心,將何以封矣!”“昔鬬子文三舍令尹,無一日之積,恤民之故也。

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夕也,於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

至於今秩之。

成王每出子文之祿,必逃,王止而後複。

人謂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對曰:‘夫從政者,以庇民也。

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無日矣。

我逃死,非逃富也。

’故莊王之世,滅若敖氏,唯子文之後在,至於今處鄖,為楚良臣。

是不先恤民而後己之富乎?”“今子常,先大夫之後也,而相楚君無令名于四方。

民之羸餒,日已甚矣。

四境盈壘,道殣相望,盜賊司目,民無所放。

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

積貨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夫民心之慍也,若防大川焉,潰而所犯必大矣。

子常其能賢于成、靈乎?成不禮于穆,願食熊蹯,不獲而死。

靈不顧于民,一國棄之,如遺跡焉。

子常為政,而無禮不顧甚于成、靈,其獨何力以待之?”期年,乃有柏舉之戰,子常奔鄭,昭王奔隨。

【简】斗且廷见令尹子常,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

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

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

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享,不是过也。

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

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

至于今秩之。

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

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

清华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真题

清华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真题

2000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汉语一、标点并翻译。

15分1、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匿且擢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2、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3、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而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笃旅之臣也交疏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4、古者疱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归沆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二、请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

5分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米?女娲皋陶单于?食其三、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包括声、韵(头、腹、尾)调。

5分光安要学英四、简要说明下面名著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价值。

5分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切韵广韵中原音韵五、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

5分帝?敌谪虹豇贡扛坻?邸?馥愎复六、请解释:5分简牍篇卷汗青付梓郑玄七、分析句子结构。

20分1、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2、大哉尧之为君!3、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4、谁为为之,孰令听之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老臣窃以为?之爱燕后贤于长君。

8、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八、解释下面文中加冒号…‟的字词。

10分1、…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2、…适‟彼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3、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4、…没‟死…以‟…闻‟5、…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二于已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8、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谬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12、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和()。

古代汉语标点及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及翻译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①。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译文】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泥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

”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列子说符第八》昔齐人有欲金者①,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②。

吏捕得之,间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③?”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译文】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拿了金子就走。

官吏抓到了他,问道:“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程敏政夜度两关记》予告谒南归[1],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2],抵大柳树驿时[3],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4]。

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5],颇险恶多虎。

心识之[6]。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7],挟铜钲束燎以行[8]。

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9],仰视不极[10]。

石栈岖崟[11],悉下马,累肩而上[12],仍相约,有警,即前呼噪为应。

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

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

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

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予默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13]。

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夜二鼓[14],抵滁阳[15]。

【译文】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

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

”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

《古代汉语》重点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重点原文及翻译

《燕昭王求士》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燕昭王收回燕国后即位,降低身份用贵重的礼物来召集贤能之士,想依靠他们来报仇。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所以去拜见郭隗(wei三声)先生说:“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齐国凭借我国的动乱而偷袭击破燕国,我十分知道燕国国小力少,不足够报仇。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然而如果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来一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

冒昧请问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郭隗先生对答说:“成就帝业的人把贤士当做老师与之相处,成就王业的国君把他们当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做朋友相处,成就霸业的国君把他们当做臣相处,亡国之君把他们当做奴役相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杖,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若恣睢奋击,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之法也。

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

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方法啊。

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三年不能得。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
❖ 夫:通常位于句首(句首语气词)或句末(句末感叹 语气词)。应在其前后断句。但因“夫”还有其他义 项,例如“丈夫”、“大夫”、“夫人”、“啬夫” 等,还可以做指示代词,所以应特别留意。
❖ 例一: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史记·留 侯世家》)
❖ 例二:汤之问棘也是已。(《庄子·逍遥游》) ❖ 例三: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孟
❖ 也:通常位于句中(表停顿)或句末(表判断。有 时与疑问代词配合使用,表疑问的判断)。使用逗 号(,)或句号(。)。
❖ 例一: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 化,物之罕至者也。(《荀子·天论》)
❖ 例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 罕》)
❖ 例外: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 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 (《左传·僖三十年》)
纪》)
❖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
会注考证》)
3.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
❖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袁
枚《黄生借书说》)
❖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 大满。
❖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 落大满。
❖ 通籍:指初作官,意谓朝中已有了名籍。
文言语言的形式特点
①对称性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 老弱。(《淮南子·览冥篇》)
②多虚词 ❖ 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
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上》)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

陈俊英汉语言文学二班201001024108小学有形、有音、有意,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

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

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为古,则汉为今;汉魏晋为古,则唐宋以下为今。

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

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

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

周官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形也;转注、假借二者,驭形者也,音与义也。

三代小学之书不传,今之存者,《行书》、《说文》为之首,《玉篇》以下次之;《音书》、《广韵》为之首,《集韵》以下次之;《义书》、《尔雅》为之首,《方言》、《释名》、《广雅》以下次之;《尔雅》、《方言》、《释名》、《广雅》者,转注假借之条目也。

义属于形,是为转注;义属于声,是为假借。

稚让为魏博士,作《广雅》,盖魏以前经传谣俗之形、音、义,荟萃于是。

不孰于古行、古音、古义,则其说之存者,无由甄综;其说之己亡者,无由比例推测。

形失,则谓《说文》之外,字皆可废;音失,则惑于字母七音,犹治丝棼之;义失,则梏于《说文》所说之本义而废其假借,又或言假借而昧其古音。

是皆无与于小学者也。

译文:·小学包括字音、字形、字义三部分,三者之间互相联系,根据其中一个可以求得其他两个。

字形有古形、今形,字音有古音、今音,字义有古义、今义,六者之间互相联系,根据其中一个可以求得其他五个。

古今之间的概念是不一定的。

如果夏商周三代看做古的话,那么汉代则看做是今;如果汉、魏晋为古的话,那么唐宋以后则为今;先人在造字的时候,有字义而后又有字音,有字音而后有字形。

后人在考察古代的文字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字形推断其字音,根据字音推断其字义。

研究经学没有比明白字义更重要的了,而字义的关键又在于字音。

周官中的六书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构成字形的手段。

而转注、假借两者,是用来驾驭字形的,就是指字音和字义。

三代关于小学的书没有流传下来的,今天现存的,字形方面的书以《广韵》为首,《集韵》等以下的书次之;字义方面的书以《尔雅》为首,《方言》、《释名》、《广雅》以下的书次之。

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①、《诸子散文选读》: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

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

他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乃召师涓而告之,曰:“有鼓新声者,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其状似鬼神,子为我听而写之。

”师涓曰:“诺。

”因静坐抚琴而写之。

师涓明日报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复一宿习之。

”灵公曰:“诺。

”因复留宿。

明日而习之,遂去之晋。

翻译:过去卫灵公将到晋国,来到濮水边,卸车放马,布置住处准备夜宿。

夜半,听见有人弹奏新的乐调,很是喜欢。

叫人问近侍,都回答没听见。

就召来师涓并告诉他说:“有人在弹奏新的乐调,叫人问近侍,都说不曾听见。

音调好像出自鬼神,你替我听着把它录写下来。

”师涓说:“好吧。

”就静坐弹琴把它录写下来。

师涓第二天回报说:“我录写好了,但还不熟悉,请让我再用一晚上熟悉它。

”灵公说:“好吧。

”就又留宿一晚。

第二天,已经熟悉了,就离开濮水去晋国。

②、晋文公逐麋:晋文公逐麋而失之,问农夫老古曰:“吾麋何在?”老古以足指曰:“如是往。

”公曰:“寡人问子,子以足指,何也?”老古振衣而起曰:“一不意人君如此也,虎豹之居也,厌闲而近人,故得;鱼鳖之居也,厌深而之浅,故得;诸侯之居也,厌众而远游,故亡其国。

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君放不归,人将君之。

”于是文公恐,归遇栾武子。

栾武子曰:“猎得兽乎?而有悦色!”文公曰:“寡人逐麋而失之,得善言,故有悦色。

”栾武子曰:“其人安在乎?”曰:“吾未与来也。

”栾武子曰:“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缓令急诛,暴也;取人之善言而弃其身,盗也。

”文公曰:“善。

”还载老古,与俱归。

翻译:晋文公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的)农夫老古说:“我的麋鹿在哪?”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这边去了。

”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什么(原因)呢?老古抖干净衣服(上的尘土)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而靠近人类(栖居),所以(才会)被人猎到;鱼鳖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深水处而到浅水来,所以(才会)被人捉住;诸侯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所以才会亡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
①、《诸子散文选读》: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

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

他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乃召师涓而告之,曰:“有鼓新声者,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其状似鬼神,子为我听而写之。

”师涓曰:“诺。

”因静坐抚琴而写之。

师涓明日报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复一宿习之。

”灵公曰:“诺。

”因复留宿。

明日而习之,遂去之晋。

翻译:过去卫灵公将到晋国,来到濮水边,卸车放马,布置住处准备夜宿。

夜半,听见有人弹奏新的乐调,很是喜欢。

叫人问近侍,都回答没听见。

就召来师涓并告诉他说:“有人在弹奏新的乐调,叫人问近侍,都说不曾听见。

音调好像出自鬼神,你替我听着把它录写下来。

”师涓说:“好吧。

”就静坐弹琴把它录写下来。

师涓第二天回报说:“我录写好了,但还不熟悉,请让我再用一晚上熟悉它。

”灵公说:“好吧。

”就又留宿一晚。

第二天,已经熟悉了,就离开濮水去晋国。

②、晋文公逐麋:晋文公逐麋而失之,问农夫老古曰:“吾麋何在?”老古以足指曰:“如是往。

”公曰:“寡人问子,子以足指,何也?”老古振衣而起曰:“一不意人君如此也,虎豹之居也,厌闲而近人,故得;鱼鳖之居也,厌深而之浅,故得;诸侯之居也,厌众而远游,故亡其国。

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君放不归,人将君之。

”于是文公恐,归遇栾武子。

栾武子曰:“猎得兽乎?而有悦色!”文公曰:“寡人逐麋而失之,得善言,故有悦色。

”栾武子曰:“其人安在乎?”曰:“吾未与来也。

”栾武子曰:“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缓令急诛,暴也;取人之善言而弃其身,盗也。

”文公曰:“善。

”还载老古,与俱归。

翻译:晋文公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的)农夫老古说:“我的麋鹿在哪?”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这边去了。

”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什么(原因)呢?老古抖干净衣服(上的尘土)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而靠近人类(栖居),所以(才会)被人猎到;鱼鳖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深水处而到浅水来,所以(才会)被人捉住;诸侯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所以才会亡国。

《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

’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

”于是文公(开始)害怕。

回到(驻地文公)遇到了栾武子。

栾武子说:“猎到野兽了吗,所以(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文公说:“我追逐一只麋鹿而跟丢了,但是却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

”栾武子说:“那个人在哪里呀?”(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武子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

”文公说:“对。

”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③、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说文.序)——
翻译: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

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

(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

④、敘曰:雜考者,何考其所?未錄而雜,然以成,編者也易有雜卦。

唐宋諸作家有雜說、雜著,大抵紀錄之事,太冗則病多,贅太簡則病多。

遺贅,無庸也,遺則莫考遺焉,罪也;莫考焉,又罪也。

故複終之,以此猶歲羸於日也。

有閏以歸餘焉。

筮羸於策,也有扐以歸奇焉,皆所以集其成也,自靈感而下,幾十種萃為末卷(大嶽志略卷之五·雜考略)
翻译: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

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

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

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

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

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

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翻译:齐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

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

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

”灵公说:“好。

”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过了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

2.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
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必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翻译: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3.郦生食其者,陈留高最人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邑中皆谓之狂生。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

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