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居环境定级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城市居住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浅谈城市居住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浅谈城市居住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一、城市内部居住环境研究状况当前,国内外相关学者在城市居住环境的研究层出不穷,所研究的方向亦各不相同。

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主要提倡宜居型城市、田园型城市以及生态型城市等类型的城市化建设。

但其中宜居型城市建设在社会上的呼声较高,主要因其实现过程、生活质量直接与居民利益息息相关,不局限于对居住环境的评价,并致力于实现环境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

宜居型城市可给居住者带来工作机会,增加就业率,对居民生活成本、公共交通设施、生命财产安全、人文居住环境以及广泛的夜生活等都能统筹兼顾。

国外研究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起步较中国早,我国相关专家学者结合国外城市居住环境理论与模型等相关知识,依据我国当前国情及居民生活现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

著名建筑师吴良镛先生在进行人居环境领域探究时,曾发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书中关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类聚居是一个整体概念,规划研究对象时需侧重整体。

以微观视角可对城市内部居住环境的交通、公共安全以及职住分开等方面进行观察。

交通便利对上班族的助力较大,在对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时将会有所侧重。

公共安全是当前社会发展首要关注的重要话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程加快,区域安全问题愈加明显,研究分析公共安全领域,将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职住分开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居民居住环境和就业环境分明,居民的居住环境期望放松而得到良好的休息,就业环境则与之相反,竞争力较强、精神上较为紧张、二者分开可促使居民能够较好工作和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

二、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内容城市内部居住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空间格局、服务设施等方面,还应考虑居民周围的人文环境。

城市内部居住的自然环境主要对该区域绿化状态、绿地面积、公园面积水域环境等进行相关的研究,空间格局则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现状、居住社区的规模状态以及合理的公共空间分区等可采取实地考察得办法以便掌握第一手相关资料。

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

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

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概述人居环境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工作及其发生关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是一个包容、和谐、健康的生存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对于人居环境的评价与改善方案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居环境评定的方法和标准。

星级评定标准一、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方面的评定标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自然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在评选空气质量时,应该考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以及空气中的氧含量等因素。

2.水环境水环境涉及到水的质量和水体的生态环境等方面。

3.土地环境土地环境指的是土壤的质量和土地的利用状况等因素。

二、人造环境人造环境主要是指城市中建筑物、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在人造环境中评定星级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建筑物质量建筑物质量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环保等方面。

2.交通设施交通设施主要考虑到自行车、汽车、公交车等的行车秩序、安全以及便捷度等方面。

3.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指学校、医院、公园、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情况、质量和数量等因素。

星级评定标准等级划分根据上述评定标准的不同要求,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标准等级划分如下:影响因素划分人居环境影响因素划分标准自然环境星级评定人造环境星级评定星级评定标准等级划分星级评定标准等级划分标准一星只符合基本要求二星符合较高的环保、卫生、舒适性等方面三星符合较高的环保、卫生、舒适性等方面,同时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四星符合一定文化内涵、舒适度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五星符合非常高的环保、卫生、文化内涵、舒适度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结语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是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和改善的有效方法。

通过准确的评定标准和合理的星级等级划分,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

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

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良好的人居环境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评价人居环境的优劣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人居环境评定方案——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

评定方案介绍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是一种定量化的评价方法,通过对城市各项指标的评估,给出一个星级评定。

这种评估方法有着客观性和可比性,能够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下面将介绍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的具体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1. 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评估空气质量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PM2.5浓度•PM10浓度•二氧化氮浓度•臭氧浓度•二氧化硫浓度2. 水质水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水的质量对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人居环境评估指标中,水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评估水质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pH值•总溶解固体•总大肠菌群•毒性污染物3. 声环境城市噪声是城市环境中的另一个问题,在人居环境评估指标中也是必须考虑的一部分。

评估声环境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白天、夜间以及24小时平均噪声水平•噪声污染源的位置与数量•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 绿化覆盖率良好的绿化环境对城市的人居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在评估指标中也是必须考虑的一部分。

评估绿化覆盖率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公园、绿地等公共绿地的面积和数量•道路两旁或居民区内的绿化面积•绿化质量和生态效益星级评定标准在根据以上指标评估后,可将城市分为一到五星,具体评定标准如下:星级评分范围简述五星90-100城市环境优秀四星80-89城市环境良好三星70-79城市环境一般二星60-69城市环境较差一星0-59城市环境恶劣总结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是一种客观、定量化的评估方法,能够为城市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数据。

人居环境质量评估技术研究和应用

人居环境质量评估技术研究和应用

人居环境质量评估技术研究和应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健康与环保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人居环境质量评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从居住环境质量评估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这三个方面,探讨人居环境质量评估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居住环境质量评估技术居住环境质量评估技术是指通过对居住环境进行一系列评估、监测和测试,获得数据后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估,最终得出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建议的一套技术方案。

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该技术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

目前,应用更为广泛的居住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建筑物质量评估技术、室内环境质量评估技术和城市环境质量评估技术。

在建筑物质量评估方面,技术人员通常会对建筑物的结构、设备、功能、安全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室内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人员通常会针对室内空气、声音、照明等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

而在城市环境质量评估方面,技术人员通常会考虑污染、绿化、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

二、研究进展在居住环境质量评估技术方面,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

其中,环境感知技术是一个新兴的领域。

该技术基于感应器和物联网,通过收集和分析环境因素数据,获得对环境的综合评估。

此外,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分析,建立客观的评估标准和数据模型,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研究方向。

针对城市环境质量评估技术,目前,通常采用城市生态评价、城市绩效评价、城市景观评价等方法。

其中,城市绩效评价是较为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是采用有关的数据量化对城市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

在建筑环境质量评估方面,近年来,室内环境质量评估技术应用得更为广泛,尤其是在公共场所的评估方面如学校、医院、商场等。

而在私人家庭方面,随着家庭环保问题日益受人们关注,室内环境质量评估技术得到了增强。

不少家庭开始将其智能家居系统与室内环境质量评估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及时监测和控制。

三、应用案例居住环境质量评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取得了不少成功案例。

城市规划中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

城市规划中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

城市规划中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对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评估和改善,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的相关问题。

一、人居环境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城市作为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其人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人居环境质量评估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了解城市的现状,发现问题,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以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评估指标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对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二、人居环境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人居环境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建筑环境、社会环境和服务环境等多个方面。

其中,自然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音水平等;建筑环境包括住房条件、建筑密度、建筑风格等;社会环境包括社区安全、社会治安、社会交往等;服务环境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情况。

指标的选择应基于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原则,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人居环境质量评估的方法人居环境质量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主要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式,了解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感受和评价。

定量评估则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人居环境的质量进行客观评估。

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的策略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城市规划应注重人文关怀,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供多样化的居住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

其次,建筑设计应追求环保、节能、舒适的原则,提供良好的住房条件和宜居环境。

再次,环境保护应加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状况。

最后,社会管理应加强,提高社会治安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与改善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与改善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与改善研究第一章前言城市人居环境是指城市居民生活所处的空间环境,包括了住宅环境、交通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

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城市人居环境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幸福指数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城市人居环境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体验。

因此,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和改善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评价城市人居环境的指标和方法2.1 评价指标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指标十分多样化,可以从居住空间、公共服务、社会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价。

常用的指标包括:居住面积、绿地面积、公共交通覆盖率、噪声指数、空气质量等。

对于城市的整体人居环境,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评价指标。

2.2 评价方法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评价、定量分析等方法进行。

其中,问卷调查可以获得居民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是常见的评价方法。

通过专家评价,可以获得专业角度的评价结果,定量分析则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客观的评价结果。

第三章城市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1 噪音污染噪音污染是城市人居环境的一大问题,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噪音污染的产生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交通噪声、工业设施产生的噪声、社会活动等。

3.2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城市人居环境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城市中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等都会污染空气,导致大气环境恶化。

空气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危害。

3.3 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也是居民居住体验的一大问题,塞车时间长、交通不便等都会影响居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交通设施的不完善、私家车数量增长等都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

第四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措施4.1 加强环保意识和建设要解决城市人居环境的问题,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建设力度。

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和公园等空地,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的产生。

4.2 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研究城市人居环境是指城市居民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自然和社会条件,主要包括水、空气、土壤、光线、噪声、物质资源、交通和公共设施等方面。

城市人居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评估和改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估主要是对城市环境各个方面进行评价,以此来把握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 空气质量城市空气质量是城市人居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空气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状况。

目前,常用的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主要有PM2.5、PM10、SO2、NOx等。

2. 水质城市水质是城市人居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城市水质主要是指生活饮用水和环境水质,主要考察水的清洁度、透明度、PH值、COD和BOD等指标,对水质的要求也有相应的标准。

3. 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也直接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也越来越重要。

主要考察土地的利用形式和水土保持情况等因素。

4. 噪音噪音是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来自于交通和工业等噪音源。

相关部门需要对噪音水平进行监测和控制。

5. 灯光城市夜间景观也越来越重要,各种装饰灯光也越来越盛行。

灯光对人的健康也有影响。

相关部门需要对城市的灯光进行审查和规划,以确保灯光不会对居民造成负面影响。

二、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研究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研究主要是探讨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健康和舒适。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 治理空气污染治理空气污染也成为近年来城市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空气污染治理主要是通过控制排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出行等措施,减少空气污染源。

2. 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也是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治理措施主要有建设污水处理厂、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水质监测等措施。

城市规划中的人居环境评估与改善方案

城市规划中的人居环境评估与改善方案

城市规划中的人居环境评估与改善方案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人居环境评估与改善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乎着人们的居住条件、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人居环境评估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改善方案。

一、人居环境评估的重要性人居环境评估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居环境评估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了解城市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从而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安全性、便利性等因素,规划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制定出更贴近实际的规划方案。

其次,人居环境评估可以提供城市规划的参考指标。

通过评估城市的居住环境质量,可以得出一系列的指标和数据,如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绿化覆盖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作为城市规划的参考,帮助规划者在制定规划方案时更加科学和客观。

最后,人居环境评估可以为城市的改善提供依据。

通过评估人居环境的不足之处,规划者可以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例如,如果评估结果显示某个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差,规划者可以通过增加绿化覆盖、减少污染源等方式来改善空气质量。

二、人居环境评估的方法在进行人居环境评估时,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向居民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

问卷可以包括多个方面的问题,如住房条件、交通便利性、社区设施等。

通过统计和分析问卷结果,可以得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整体评价。

2.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了解居住环境的实际情况。

例如,观察街道的清洁程度、绿化覆盖率、道路拥堵情况等。

通过实地调研,可以直观地了解居住环境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噪音水平数据等,来评估居住环境的质量。

数据分析可以提供客观的评估结果,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的实际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7)06-0020-04城市人居环境定级方法研究陈 春 吴智刚 〔摘 要〕 对我国开展的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进行了回顾,提出对城市内部人居环境进行定级的思想:将人居环境进行评级,体现人居环境空间差异,让人居环境级别落实到具体的街道和小区,从基层做好人居环境建设工作。

对人居环境定级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城市人居环境定级原则,然后根据城市特点建立城市人居环境定级指标体系及权重。

在此基础上,经过因素分值计算、定级单元划分、单元因素分值及其总分值计算对人居环境进行初步定级。

最后通过意见征询和实地校核,确定最终定级结果。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定级〔中图分类号〕 T U -02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陈 春(1979—),女,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吴智刚(1964—),男,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后,华南师范大学城市休闲与酒店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

〔收稿日期〕 2007-01-15〔修回日期〕 2007-03-02 一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制度改革,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吴良镛先生受道萨迪亚斯(C .A.Doxiadis )的人类聚居学(Ekistics )理论的启发,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

2001年,吴良镛先生出版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确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学术框架[1]。

此后,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

学术界关于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分为全国、区域、城市和住宅区四个尺度。

全国尺度是对全国各级城市进行人居环境综合评价,如谢让志将全国分成四大城市住区,另外选择与生态环境类、经济环境类和社会环境类相关的大类27项作为评估指标,然后得出四大城市住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估的结论[2];区域尺度是对区域内各城市进行人居环境综合评价,得出各城市的人居环境等级,如对安徽省17个地级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得出省内城市人居环境排序[3];城市尺度是对城市市区人居环境进行整体评价,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每一项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如对上海[4]、南京[5][6]、杭州[7]、广州[8]、长沙[9]、兰州[10]、银川[11]等城市人居环境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居住区尺度是建立适合居住区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12],进行社区人居环境的模糊评判[13]或对某一居住小区进行居住用地适宜性和人居环境评价[14]。

从前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对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要么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要么研究城市内部局部的人居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定级研究则汲取了城镇土地定级的原理和方法[15],将城市作为“底”,研究其内部人居环境的空间差异。

与城镇土地定级不同体现在两点:一是评价目的不同,城镇土地定级是作为基准地价评估的基础,是为土地管理服务,城市人居环境定级是为了让人居环境级别落实到具体的街道、小区,服务于人居环境的基层建设;二是评价思路不同,城镇土地定级是主要从繁华程度、交通条件、城镇设施状况、环境状况和人口状况等对土地质量进行分级,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的研究与建设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因此人居环境定级更多地考虑人在城市居住中的实际需求。

 总第143期城市问题2007年第6期  二 人居环境定级技术路线 人居环境在城市内部是非均质的,不同区位的人居环境不一样。

城市人居环境定级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人居环境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差异性表现出来,其主要工作就是将影响人居环境的各种因素因子选择出来并加以量化。

首先建立人居环境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其次,因素因子功能分确定及其作用分值计算,分析判断各因素因子对城市人居环境影响的作用强度和范围,选择适当的指标、参数和公式,确定各因素因子功能分并计算其空间作用分值。

再次,划分单元并计算其总分值,以坐标网点为单元,采用加权求和公式,计算单元各因素分值,并对各因素分值统一处理后,再计算单元总分值。

最后,通过意见征询和实地校核进行调整,得出人居环境级别划分最终方案。

研究的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城市市区人居环境定级总体技术路线 三 人居环境定级因素因子指标体系 1.指标选取原则目前国内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层次性、区域性、可操作性、稳定性与动态性原则[16];全面性、针对性、可比性原则[17];相对独立性原则[8];科学性、目的性、实用性原则[18]。

本研究对这些原则进行了筛选,针对城市市区人居环境定级的特点,建立城市市区人居环境定级因素因子选择的基本原则。

(1)人本主义原则“人本主义”思潮对当今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19]。

城市市区人居环境定级因素因子选择的首要原则就是人本主义原则,即注重人在居住环境中的体验。

同时,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人,与城市共兴衰荣辱,要给公众不同程度的参与机会[20]。

(2)全域性原则全域性原则是指所选择的因素因子应对评价区域内所有人居环境质量均产生影响,忽略仅对少数个别区域产生影响的因素,以避免定级过程中的不均衡现象。

(3)显著性原则城市各种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都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城市人居环境定级工作中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所有的定级因素进行分析,而是需要选取对不同区位的人居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因素,抓住主要因素。

(4)差异性原则城市人居环境定级的重要工作目标是要揭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差异。

因此,定级因素要选取对不同区位人居环境质量有较大差异性的因素,舍弃在评价范围内不具有差异性的因素,以反映人居环境的空间变化规律。

(5)规划与现状结合原则各项近、远期规划因素对城市未来人居环境带来影响,也会影响城市居民的心理预期。

因此,人居环境定级过程中应本着现状与规划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定级影响因素,并对规划因素作一定的折现处理,以求客观准确反映人居环境的时空变化规律。

2.定级指标体系国内关于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很多,各有特色。

刘颂从居住条件、资源配置、城市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稳定度、智力能力、经济能力等方面提取人居环境指标[16]。

张智则偏重于环境,从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状况、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土壤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绿化设施、市政设施、安全设施)、环境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土地利用与保护)、环境管理能力(环境保护行动、公共设施管理、公众参与)[21]。

徐瑞祥等从自然子系统(环境质量、生态维护)、建筑子系统(居住水平、建设能力、建筑条件)、网络子系统(能源环卫、给水排水、交通通讯)、社会子系统(经济水平、稳定程度、文明程度、智力能力)[5]。

叶依广提出城市最佳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规划指标、住宅设计指标、基础设施配套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综合管理指标等[22]。

谢花林从功能高效性、居住舒适性、方便快捷性、环境优美性、可持续性等方面选取指标[18]。

刘旺则从大环境(位置、小区外部环境、交通条件、治安状况)、社区环境(社区规模、配套服务设施、物业管理水平)、居住环境(建筑质量、户型设计、居住面积、建筑类型)建立小区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23]。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组织专家编写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六个方面,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

与城市人居环境相关的因素很多,选择尽可能多的因子不但使统计量增加且可能掩盖重要功能因素,因此在指标选择时选取在全域范围有差异的重要指标。

从分析影响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入手,根据所研究城市的实际情况确立城市人居环境定级的指标体系。

本研究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定级的基本因素因子体系(见表1)。

该体系划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城市市区人居环境定级总目标;第二层为基本因素层,包括方便快捷度、生活舒适度和环境优劣度;第三层为子因素层,包括购物便捷度等6个子因素。

第四层为因子层,包括商服中心等19个指标。

表1 城市人居环境定级基本因素因子体系表目标层基本因素层子因素层因子层城市市区人居环境定级方便快捷度购物便捷度出行便捷度商服中心超级市场农贸市场公共交通道路通达度生活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服务设施完备度供水供热供气中学小学医院运动场所娱乐场所环境优劣度综合环境质量优劣度景观优美度大气地表水声环境公园绿地广场 3.权重确定在指标体系确定后,各种影响因素对人居环境级别的重要性有所不同,采用层次分析法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并按重要性次序排队。

在建立不同层次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请专家、学者、管理者根据各自对客观现象的判断,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评价,然后利用数学方法综合众人的意见确定出同一层中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再层层排序,最后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

四 人居环境定级评价方法 人居环境定级各因素因子权重确定后,进而对各因子的评价指标进行极值标准化,通过加权求和测算各因子的综合作用指数,然后对各因子的综合作用指数分别进行极值标准化,测算各因子的功能分;根据各因子的空间作用规律及其影响作用半径,采用线状衰减或指数衰减的公式测算各因子的空间作用分,分别评定各因素因子对人居环境质量影响的作用强度和范围。

将市区范围按100×100平方米划分定级单元(单元格大小可以根据城市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定级单元格确定之后,根据各因子空间作用分测算公式,利用A rc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计算机衰减测算各定级因子的空间作用分,然后采用多因素加权求和的方法,测算各定级因子对每一定级单元的综合作用分,作为人居环境等级的量化依据。

定级单元分值计算采用因素加权求和法,计算公式为:F j =∑ni =1W i f ij式中,F j 为j 评价单元定级综合分值;W i 为i 因素权重值;f ij 为j 评价单元i 因素评价分值。

根据客观评价,得出初步定级结果,为反映资料不完整性带来的偏移,对初步定级结果需进行意见征询。

意见征询工作主要面向参与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专家和当地的居民。

综合各方意见和实地校核,与定级的初步结果进行比较调整,最终得出城市人居环境的级别数和各级别范围。

五 小结 在实践中,通常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人居环境的研究与建设。

人居环境定级研究则将城市作为“基质”,分析城市内部人居环境的空间差异,形成人居环境的级别“斑块”;人居环境定级研究不仅使居民对城市内人居环境空间差异有更明确的认识,还能让地方政府抓住人居环境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弱势区域,切实从基层改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定级最关键的步骤是选择一套合适的人居环境定级因素因子体系,本研究中的基本因素层和子因素层具有普适性,而因子层则需根据所研究城市的特点,根据差异性原则进行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