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型金矿

合集下载

桐柏-大别造山带麻城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空间展布特征

桐柏-大别造山带麻城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空间展布特征

第34卷第2期2020年㊀6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Environment&EngineeringVol 34ꎬNo 2Jun.ꎬ2020收稿日期:2020-05-07ꎻ改回日期:2020-05-09资助项目:湖北省麻城市西张店地区金多金属矿调查评价(项目编号:[2017]47号ꎬ[2018]2号)ꎻ湖北省麻城市双庙关矿区金矿普查(项目编号:[2019]16号)ꎮ作者简介:徐江嬿(1967-)ꎬ女ꎬ正高职高级工程师ꎬ矿产勘查专业ꎬ从事地矿勘查项目管理工作ꎮE-mail:752451816@qq com桐柏 大别造山带麻城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空间展布特征徐江嬿1ꎬ曾小华2ꎬ刘㊀嘉2ꎬ杜文洋2ꎬ刘㊀雷2(1.湖北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ꎬ湖北武汉㊀430071ꎻ2.湖北省地质调查院ꎬ湖北武汉㊀430034)摘㊀要:湖北省麻城地区隶属于桐柏大别造山带ꎬ该区至今已发现多个与造山作用相关的金矿床ꎮ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及室内资料综合分析研究ꎬ认为该区金矿形成于同碰撞伸展构造及推覆构造阶段ꎬ早期北西西向剪切构造系统控制了区内含金建造(双庙关㊁东湾㊁郑家塘等)及岩浆岩的展布ꎬ后期又叠加了北东向剪切构造ꎬ形成格状展布的格局ꎮ区内金矿被北东向剪切带分为西㊁中㊁东3个矿化集中带ꎮ关键词:地质特征ꎻ金矿床ꎻ空间展布ꎻ桐柏大别造山带ꎻ麻城中图分类号:P618.51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211(2020)02-0180-04DOI: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20.02.003㊀㊀湖北省麻城地区隶属于桐柏大别造山带ꎬ该区在三叠纪发生的陆 陆碰撞中ꎬ扬子陆块向北俯冲至华北陆块之下ꎬ发育多期次的韧性变形㊁脆性变形为主的北西西向推覆构造和断裂构造ꎬ并与后期北北东 北东向断裂构造相互交织组成格子状构造体系[1-2]ꎮ在上述两组断裂构造交汇的结点及其附近ꎬ形成(含钼或钨㊁铁㊁铅锌㊁铜㊁硫等)中酸性小岩体[2-3]ꎮ区域内多数金矿点矿体产出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ꎬ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韧性㊁韧脆性剪切带和脆性断层ꎬ韧性㊁韧脆性剪切带早期表现为顺层滑脱ꎬ晚期为挤压推覆阶段ꎬ此阶段为区内变质热液矿床的重要成矿条件和控矿构造ꎮ而脆性断层ꎬ尤其是近东西向和北东向ꎬ控矿作用明显ꎮ本文总结了该区金矿地质特征ꎬ并对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ꎬ以期为该区同类型金矿床的找矿和勘查工作提供借鉴ꎮ1㊀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图1)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秦岭大别造山系内商丹结合带的桐柏 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4-5]ꎮ团麻断裂西侧桐柏 大别变质核杂岩隆起带北部由多个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ꎬ有着各自独立的建造特征㊁变形变质和构造演化序列的构造地层地体组成ꎬ经历了多阶段㊁多期次构造运动ꎬ经过多次聚合后拼贴并焊接为一体的复杂构造带[6-7]ꎮ区域地层属秦岭 大别地层区卡房 龟峰山小区ꎬ主要出露中元古界大别山(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㊁(角闪)黑云斜长变粒岩㊁斜长角闪(片)岩㊁石榴斜长角闪岩㊁榴闪岩㊁含石英绿帘角闪石岩㊁(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夹黑云二长变粒岩㊁条带状石英绿帘石岩㊁白云钠长片麻岩㊁浅粒岩等)和第四纪(砾石㊁砂砾㊁砂及亚砂土)[2-3ꎬ8]ꎮ区域岩浆岩活动频繁ꎬ包括了新元古代片麻状二长花岗岩㊁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及辉长岩ꎻ晚侏罗世斑状角闪二长花岗岩ꎻ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㊁斑状二长花岗岩㊁二长花岗岩ꎮ研究区位于武当隆起东段ꎬ经历了复杂的变质变形作用过程[9]ꎮ区内变质岩分布广泛ꎬ其中晚太古代至晚元古代地层㊁中元古代超基性侵入岩㊁新元古代基性 中酸性侵入岩均发生了变质作用ꎮ区内变质作用与成岩成矿的关系密切ꎬ区内主要变质作用有区域变质作用ꎬ次为混合岩化作用㊁动力变质作用及交代变质作用等ꎮ根据岩石组构特征及矿物组成特性分为片麻岩类㊁粒岩类㊁片岩类㊁斜长角闪岩类㊁大理岩类㊁石英岩类六大类[10]ꎮ热液蚀变作用具有多期性ꎬ其主要发育于基性岩体中㊁断裂破碎带中及岩脉两侧ꎬ基性 超基性岩中的蚀变主要有次闪石化㊁绿泥石化㊁蛇纹石化㊁滑石化㊁碳酸盐化㊁金云母化等ꎬ形成岩石有透闪石岩㊁绿泥石岩㊁阳起石岩㊁金云母岩㊁蛇纹岩及透闪石棉矿等ꎮ断裂破碎带中常见的蚀变有硅化㊁绢云母化㊁绿泥石化㊁绿帘石化㊁碳图1㊀大别山北麓地质简图[2]Fig 1㊀ThesketchofgeologyofNorthDabi1.中新生代地层ꎻ2.二郎坪群ꎻ3.龟山岩组㊁南湾组ꎻ4.肖家庙岩组ꎻ5.秦岭岩群ꎻ6.桐柏 大别变质杂岩ꎻ7.红安岩群ꎻ8.榴辉岩ꎻ9.白垩纪火山岩ꎻ10.石炭系ꎻ11.燕山期花岗岩ꎻ12.晋宁期花岗岩ꎻ13.地质界线ꎻ14.断裂带ꎻ15.大别造山带边界ꎻ16.金矿床(点)ꎻⅠ.华北地块ꎻⅡ.大别造山带ꎻⅢ.扬子地块ꎮ酸盐化㊁黄铁矿化等ꎬ并伴有多金属矿物产出ꎮ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韧性㊁韧脆性剪切带和脆性断层ꎬ韧性㊁韧脆性剪切带早期表现为顺层滑脱ꎬ晚期为挤压推覆阶段ꎬ此阶段为区内变质热液矿床的重要成矿条件和控矿构造ꎮ而脆性断层ꎬ尤其是近东西向和北东向ꎬ为成矿热液通道ꎮ2㊀区内金矿床特征2.1㊀双庙关金矿双庙关金矿区内主要出露西张店基性火山岩组㊁新元古代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新元古代变辉长岩ꎬ岩石中有后期石英脉㊁闪长岩脉㊁闪长玢岩脉㊁花岗斑岩脉㊁辉绿岩脉等侵入ꎮ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ꎬ最主要的双庙关断裂构造总体北东向ꎬ另外发育有各方向的脆性次级断裂(裂隙)ꎬ其中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尤为发育ꎮ区内已发现8条金矿(化)体ꎬ其中Ⅰ号矿化体呈脉状走向北北东ꎬ地表出露长约100mꎬ产状286ʎø50ʎꎬ平均厚度0.71mꎬAu平均品位2.53g/tꎬ矿体赋存于褐铁矿化硅化碎裂岩中ꎬ围岩为变辉长岩ꎬ为蚀变岩型金矿化体ꎮⅣ号矿体呈透镜状走向北东ꎬ地表可见延伸约30mꎬ产状305ʎø39ʎꎬ厚度0.75mꎬAu品位20.5g/tꎬ共生Ag品位292.0g/tꎬ矿体赋存于褐铁矿化硅化碎裂岩中ꎬ围岩为变辉长岩ꎮⅤ号矿体呈脉状走向北东ꎬ地表延伸为160mꎬ控制矿体斜深80mꎬ产状340ʎø60ʎ~65ʎꎬ平均厚1.71mꎬAu平均品位7.93g/tꎬ矿体赋存于褐铁矿化硅化碎裂岩中ꎬ围岩为变辉长岩ꎮⅧ号矿体产于近东西向的褐铁矿化石英脉中ꎬ出露长约30mꎬ产状352ʎø34ʎꎬ厚0.73mꎬAu品位3.31g/tꎬ共生Ag品位42.39g/t为石英脉型金矿体ꎮ2.2㊀东湾金矿东湾金矿区内主要出露西张店基性火山岩组ꎬ主要岩性组合为钠长角闪岩㊁浅粒岩㊁白云石英片岩㊁云母片岩等及第四系沉积物ꎮ区内脉岩发育ꎬ见有煌斑岩脉㊁闪长岩脉㊁花岗斑岩脉与石英脉ꎮ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ꎬ主要有北东㊁北北东㊁北(西)西与近北向4组ꎬ其中北东向断层ꎬ走向50ʎ~60ʎ㊁倾向南东㊁倾角30ʎ~45ʎꎬ为本区的容矿构造ꎮ已发现金矿体2个ꎬ分别产于东湾南东方向约100m的北东向硅化破碎带内与罗家塘南东侧小山包之近南北向硅化破碎带内ꎮⅠ号矿体ꎬ控制延伸约156mꎬ厚约0.66~0.9mꎬ平均厚度约0.78mꎬAu平均品位14.91g/tꎬ走向约40ʎ~55ʎꎬ倾向南东ꎬ倾角30ʎ~40ʎꎮⅡ号矿体位于Ⅰ号南部ꎬ呈透镜状近南北向展布ꎬ长约80mꎬ厚约0.6mꎬ倾向东ꎬ倾角64ʎꎮ区内含矿岩石类型有强硅化碎裂闪斜煌斑岩㊁碎裂石英脉㊁碎裂状花岗质片麻岩与弱硅化碎裂闪斜煌斑岩4种ꎮ区内金矿化不甚均匀ꎬ品位变化亦较大ꎬ一般6.70~8.50g/tꎬ最低2.20g/tꎬ最高可达43g/tꎬ矿化以北东向矿体最好ꎬ近南北向矿体次之ꎮ伴生有元素Ag㊁Cu㊁Pb㊁As㊁Sb与Hg等ꎮ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㊁黄铁矿(褐铁矿)化与绢云母化ꎮ2.3㊀郑家塘金矿郑家塘金矿区内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福田河片麻岩组㊁西张店基性火山岩组㊁上元古界武当群二岩组ꎮ构造以断裂活动为主ꎬ发育有各方向的脆性断裂(裂隙)ꎬ其中北东㊁北西向2组尤为发育ꎬ为姜家湾断裂的次级断裂ꎮ矿区内共发现2条金矿体(Ⅰ号㊁Ⅲ号)和1条金铅锌矿体(Ⅱ号)ꎮ其中Ⅰ号矿体产状110ʎø60ʎꎬ平均厚度0.93mꎬ品位Au为1.33g/tꎬ矿体赋存于煌斑岩脉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接触部位的褐铁矿化硅化碎裂岩中ꎻⅡ号矿体走向140ʎꎬ倾向南西ꎬ倾角48ʎ~60ʎꎬ矿体长约800mꎬ厚0.2~1.3mꎬ品位Au为0.75~27g/tꎻZn为2.98%ꎻPb为0.60%ꎮⅢ号矿体走向150ʎ~160ʎꎬ倾向南西ꎬ倾角52ʎ~66ʎꎬ平均厚0.91mꎬAu平均品位1.68g/tꎬ出露长约250mꎮ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ꎬ石英脉型次之ꎮ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㊁褐铁矿化㊁黄铜矿化㊁绢云母化等ꎮ以沿断裂充填并发生交代作用后形成的蚀变岩为Au主要赋存载体ꎬ围岩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白云钠长片麻岩ꎬ在围岩与破碎蚀变带的外接触带上局部也可见蚀变矿化现象ꎮ2.4㊀白云金矿白云金矿区内出露新元古代武当(岩)群二岩组181第2期徐江嬿等:桐柏 大别造山带麻城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空间展布特征(原桐柏山群)㊁陡山沱组㊁灯影组(现称 红安杂岩 四岩组ꎬ原红安群七角山组)ꎬ早古生代乔店片岩 大理岩组沉积变质地层ꎮ矿区内岩石类型包括白云二长片麻岩㊁浅粒岩㊁变粒岩㊁白云石英片岩㊁变粒磷灰岩㊁含磷浅粒岩㊁含磷大理岩㊁绿帘钠长片麻岩等ꎮ矿床产于大磊山穹窿的核部及东翼ꎬ构成大磊山金矿田ꎮ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ꎬ按其走向不同ꎬ可分北西㊁北北西㊁北北东㊁北西西㊁北东㊁北东东向6组ꎮ矿(化)体主要受北西向断裂控制ꎬ其次受北东向断裂控制ꎮ共发现大小矿体13个ꎬ含金石英脉主要产于北西向断裂破碎中以Ⅱ㊁Ⅰ㊁Ⅷ号矿脉矿化较好ꎬ规模较大ꎬ其中含金最高的Ⅰ㊁Ⅱ号脉体产于穹窿核部的硅化蚀变碎裂岩中ꎬ围岩为片麻状花岗岩ꎬ含金品位较低的Ⅷ号脉产在穹窿周边的地层中ꎬ总体Au平均品位9.44g/tꎮ矿脉走向310ʎ~280ʎꎬ倾向南西ꎬ倾角40ʎ~80ʎꎮ由西向东ꎬ倾角由陡变缓再变陡ꎬ矿脉斜切穹窿核部及东翼地层ꎮ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ꎬ石英脉型次之ꎮ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㊁钾化和黄铁矿化ꎬ其次是碳酸盐化㊁绢云母化㊁重晶石化ꎮ北西向断裂为主要导矿及控矿构造ꎬ充填了含金石英脉ꎻ北北东向断裂对含金石英脉起了破坏作用ꎮ3㊀控矿因素分析3.1㊀地层与金成矿区内金矿(床)点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武当群二岩组㊁耀岭河组变火山岩组㊁中元古界福田河片麻岩组和西张店基性火山岩组ꎬ部分为中低Au丰度值的岩层和岩石ꎬAu主要赋存在硫化矿物中或矿物解理㊁裂隙间ꎬ容易被活化㊁萃取ꎮ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后上元古界地层中的部分Au㊁Ag等成矿物质被活化转移ꎬ使得地层上部和弱变质带中Au㊁Ag丰度提高ꎬ形成了原始含矿建造ꎬ成为金银矿的矿源层之一ꎮ3.2㊀构造与金成矿研究区内构造背景可分为两大类ꎬ一为伸展裂谷背景ꎬ二为同碰撞伸展构造及推覆构造ꎮ其中裂谷背景下产出有与基性 超基性岩相关贫磁铁矿㊁钨矿ꎬ同碰撞伸展构造及推覆阶段则形成白云式造山型金银多金属矿床[11-12]ꎮ碰撞前伸展构造阶段见有两期较大的火山活动形成武当群与耀岭河组变火山岩ꎬ为区内金银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床提供较为丰富物质来源ꎬ并见有新元古代变基性 超基性岩脉广泛侵入ꎬ内常赋存有与基性 超基性岩相关贫磁铁矿等ꎮ同碰撞伸展构造及推覆构造阶段ꎬ晚加里东 海西期时为拉伸期局部浅海滞流盆地环境沉积下所形成一套寒武系黑色岩系ꎬ为本区沉积型钒钼矿㊁重晶石矿的重要含矿层位ꎮ地幔上涌处产出的古生代志留纪辉绿岩㊁辉长辉绿岩为铸石矿床产出提供有利条件ꎬ伴随武当造山隆升ꎬ在武当山岩群内部及耀岭河组接触带附近常见顺层滑脱构造产出ꎬ为区内金银矿重要的赋矿构造ꎬ后期推覆构造阶段产出大量逆冲断裂与紧闭褶皱ꎬ其中背斜控制以及脆 韧性转折部位为区内金银矿成矿有利部位ꎬ这与大多数造山型金矿成矿背景是类似的[13-16]ꎮ3.3㊀岩浆与金成矿区内岩浆活动较为频繁ꎬ主要表现为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㊁变辉长辉绿岩和中侏罗世斑状片麻状二长花岗岩ꎬ表明区内存在多期次岩浆活动ꎮ中生代岩浆侵入岩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ꎬ对金矿成矿作用主要是提供热能ꎬ激发㊁活化岩石中的成矿物质ꎬ同时岩浆热液携带大量成矿物质顺深大断裂上涌ꎬ于构造有利部位沉淀成矿ꎻ区内岩脉主要有花岗斑岩脉㊁变辉长岩脉㊁煌斑岩脉㊁石英脉等ꎬ大体以北西㊁北东㊁东西向展布ꎬ整体形势呈杂乱出露ꎬ岩脉矿化不显著ꎬ矿化现象多发育于脉岩边部接触带及其裂隙面ꎬ显示矿化为多期热液活动富集产物ꎮ4㊀空间展布特征区内金矿床点的空间展布ꎬ受区域地质构造㊁岩浆活动㊁变质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ꎬ由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多次俯冲㊁对接㊁碰撞和受西太平洋的构造 岩浆活动带的影响ꎬ造就了桐柏 大别地区在北西西向的剪切构造系统控制了含金建造及岩浆岩的展布ꎬ叠加了北东向剪切带ꎬ成为格状展布的阵势ꎮ在这一构造格局上北西西向的剪切构造系统控制了含金建造及岩浆岩的展布ꎻ北东向构造在大别山区尤为明显ꎬ区内以北东向剪切系统为主ꎬ与北西西向构造联合控制了区内金矿产出ꎬ大致分为西㊁中㊁东3个矿化集中带ꎮ(1)西带分布于陡山坡 陈家冲一带ꎬ主要有陡山坡金矿㊁郑家塘金矿㊁石家冲金矿㊁东湾金矿矿床等ꎬ大体呈北西向展布ꎬ间距约3.5~4kmꎬ南距军师岭断裂带约5kmꎬ矿体多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ꎬ矿化多产于中侏罗纪花岗岩体中ꎬ与煌斑岩脉体关系密切ꎮ(2)中带分布于大河铺 熊家坳一带ꎬ主要有叶家湾金矿㊁项家冲金矿㊁大河铺金矿㊁熊家坳金矿床等ꎮ大河铺一带金矿点呈近东西向展布ꎬ间距1.5~3kmꎬ与南部熊家坳金矿床相距约10kmꎮ中带金矿体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ꎬ破碎带主要发育有石英岩脉㊁硅化碎裂281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20年㊀岩ꎬ矿体主要赋存于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石英脉中ꎮ(3)东带主要分布于大松树岗 双庙关地区ꎬ有双庙关金矿和大松树岗金矿ꎬ二者相距约16kmꎬ大致平行团麻剪切带呈北东向展布ꎬ东距团麻断裂约15kmꎬ矿床点主要产于新元古代花岗岩体中ꎬ与基性岩的侵位关系密切ꎮ此外东带南部团麻断剪切带与军师岭剪切带之交汇部位分布有桥头湾银金矿和万家畈金矿ꎬ出露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及福田河片麻岩组ꎬ并见有燕山晚期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侵入ꎬ成矿除受构造控制外ꎬ还受燕山期花岗岩的侵位所制约ꎮ5㊀总结麻城地区金矿床大多形成于同碰撞伸展构造及推覆构造阶段ꎬ以蚀变岩型为主ꎬ桐柏 大别地区北西西向的剪切构造系统控制了含金建造及岩浆岩的展布ꎬ后期又叠加了北东向剪切带ꎬ整体成为格状展布的格局ꎮ区内金矿被北东向剪切带分为西㊁中㊁东三个矿化集中带ꎮ参考文献:[1]㊀王强ꎬ赵振华ꎬ熊小林.桐柏 大别造山带燕山晚期A型花岗岩的厘定[J].岩石矿物学杂志ꎬ2000ꎬ19(4):297-306.[2]㊀曾小华ꎬ鲁显松ꎬ黄威ꎬ等.湖北省麻城市两路口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ꎬ2014ꎬ28(6):802-807.[3]㊀曾小华ꎬ鲁显松ꎬ熊意林ꎬ等.湖北省麻城市两路口钨矿床地质㊁地球物理㊁地球化学特征及综合找矿模型[J].矿床地质ꎬ2014ꎬ33(增刊):767-768.[4]㊀林伟ꎬ冀文斌ꎬ石永红ꎬ等.高压 超高压变质岩石多期构造折返:㊀㊀以桐柏 红安 大别造山带为例[J].科学通报ꎬ2013ꎬ58(23):2259-2265.[5]㊀汤家富ꎬ侯明金.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再认识:再论大别造山带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J].地学前缘ꎬ2016ꎬ23(4):1-21.[6]㊀王志元ꎬ简玉兵ꎬ周少东.湖北省大型变形构造划分及主要特征[J].资源环境与工程ꎬ2014ꎬ28(01):94-107.[7]㊀索书田ꎬ钟增球ꎬ韦必则ꎬ等.桐柏 大别 苏鲁UHP和HP变质带的结构及流变学演化[J].地球科学ꎬ2002ꎬ27(5):549-557.[8]㊀彭练红ꎬ王建新ꎬ邓乾忠ꎬ等.大别山区花岗质片麻岩特征及其地质演化[J].资源环境与工程ꎬ2007ꎬ21(3):232-239.[9]㊀宁红辉ꎬ金海云ꎬ肖宝珠ꎬ等.南秦岭武当隆起构造特征㊁控矿作用及找矿方向[J].资源环境与工程ꎬ2016ꎬ30(5):686-691.[10]㊀刘兴平.武当 桐柏 大别 苏鲁成矿带(湖北段)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演化[J].资源环境与工程ꎬ2015ꎬ29(3):241-247.[11]㊀范玮ꎬ徐学金ꎬ吴昌雄ꎬ等.湖北省大悟县白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J].资源环境与工程ꎬ2020ꎬ34(1):13-17.[12]㊀姚艳桥ꎬ阮启林ꎬ金华ꎬ等.鄂东南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ꎬ2014ꎬ28(6):823-829.[13]㊀蔡鹏捷ꎬ郑有业ꎬ鲁立辉ꎬ等.柴北缘滩间山金矿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指示多阶段金矿化事件[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ꎬ2019ꎬ29(10):2381-2393.[14]㊀蔡鹏捷ꎬ许荣科ꎬ郑有业ꎬ等.基于成矿流体包裹体的勘探:以柴北缘鱼卡造山型金矿为例[J].地质找矿论丛ꎬ2018ꎬ33(4):651-660.[15]㊀蔡鹏捷ꎬ许荣科ꎬ郑有业ꎬ等.柴北缘从大洋俯冲到陆陆碰撞:来自开屏沟造山带M型橄榄岩的证据[J].地球科学ꎬ2018ꎬ43(8):2875-2892.[16]㊀陈衍景.造山型矿床㊁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J].中国地质ꎬ2006ꎬ33(6):1181-1196.(责任编辑:肖飞)GeologicalBackgroundandSpatialDistributionofGoldDepositsinMachengAreaofTongbaiDabieOrogenicBeltXuJiangyan1ꎬZengXiaohua2ꎬLiuJia2ꎬDuWenyang2ꎬLiuLei2(1.HubeiGeologicalExplorationFundManagementCenterꎬWuhanꎬHubei㊀430071ꎻ2.InstituteofHubeiGeologicalSurveyꎬWuhanꎬHubei㊀430034)Abstract:HubeiMachengareabelongstoTongbaiDabieorogenicbelt.Uptonowꎬmanygolddepositsrelatedtoorogenyhavebeenfoundinthisarea.Basedonfieldinvestigationandindoordatasynthesisꎬitisconsideredthatthegolddepositsinthisareawereformedinthestageofsyncollisionalextensionalstructureandnappestructure.Thegolddepositsinthisarea(ShuangmiaoganꎬDongwanꎬZhengjiatangꎬetc.)werecontrolledbytheNWtrendingshearstructuresystemofTong ̄baiDabieareaꎬwhichcontrolledthedistributionofgoldbearingformationandmagmaticrockꎬandsuperimposedNEtren ̄dingshearzoneꎬandformedalatticedistributionasawhole.Thegolddepositsintheareaaredividedintothreeminerali ̄zationconcentrationzonesbyNEtrendingshearzone.Keywords: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ꎻgolddepositsꎻspatialdistributionꎻTongbaiDabieorogenicbeltꎻMacheng381第2期徐江嬿等:桐柏 大别造山带麻城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空间展布特征。

GOLD(加纳的金矿床)

GOLD(加纳的金矿床)

1历史背景几个世纪以来,金和加纳已成为同义词。

数百年前的葡萄牙水手第一次来到西非沿岸寻找黄金(晚15世纪),大量的这种珍贵的金属被开采和运输横跨撒哈拉大沙漠到北非。

这种贸易有助于支持和建立撒哈拉地区尼日尔河流域沿岸的主要贸易中心,并为地中海沿岸南部的主要贸易港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欧洲贸易商的到来,导致加纳南部的森林地区黄金产量增加,使得该地区被称为黄金海岸。

它很快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产区之一,在今天,曾经促进几个西非撒哈拉地区内陆国/帝国连续发展的马里西部(巴姆布克)的和几内亚北部(布雷)都已经黯然失色了。

一段近乎400年的时期里(1490年代到19世纪晚期),欧洲商人对黄金的激烈竞争,使得黄金海岸沿线带来了许多炮台和贸易站。

不幸的是,近3个世纪的黄金业务减少了,因为残忍的奴隶贸易,沿海炮台很快从西非的贸易站搬到新世界,以便他们奴役那里的种植园工人。

这个时期对黄金交易非常有破坏性,在19世纪中叶奴隶贸易被废除后的国家,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在19世纪后期,新兴欧洲列强瓜分各自在非洲的利益,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欧洲大国出现在黄金海岸沿线,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声称这是英国的殖民地。

国外公司能够从该地区获得金矿优惠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在20世纪初,现代金业务开始出现在加纳那南部的很多地区。

在殖民统治时期,世界经济的状况中黄金勘探和生产跌宕起伏。

20世纪初出现了一个非常巨大而简短的淘金热,这种热潮持续于整个20世纪30年代,从而黄金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奥布阿西的阿善堤地区和台卡洼,普雷斯特阿,比比亚尼,出现世界级的矿藏。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1957年加纳独立以后,黄金生产对这个新国家的经济尤其重要。

然而除阿善堤金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黄金产地的传统业绩任非常高以外,在一段时间内黄金的价格固定而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得现有的许多企业获利颇微。

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纳政府收购了几家效益差的生产商,并组建了国家黄金矿业公司。

20243981_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研究进展和成矿模式

20243981_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研究进展和成矿模式

1000 0569/2019/035(12) 3644 58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12 05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研究进展和成矿模式王国光1 倪培1 赵超1 姚静1 李利1 赵丹蕾1 朱安冬1 胡金山2WANGGuoGuang1,NIPei1,ZHAOChao1,YAOJing1,LILi1,ZHAODanLei1,ZHUAnDong1andHUJinShan21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流体研究所,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232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景德镇 3330011 StateKeyLaboratoryforMineralDepositResearch,InstituteofGeo Fluids,SchoolofEarthScienceandEngineering,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23,China2 No 4Team,JiangxiBureauofNonferrousMetalGeo exploration,Jingdezhen333001,China2019 01 03收稿,2019 04 20改回WangGG,NiP,ZhaoC,YaoJ,LiL,ZhaoDL,ZhuADandHuJS 2019 TheresearchadvancesandgeneticmodelofthegiantDexingCu Auorecluster ActaPetrologicaSinica,35(12):3644-3658,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12 05Abstract TheDexingoreclusterisoneofthemostimportantCu AuproductionbasesinChina Overtheyears,itsmetallogenicprocessandgeneticmodelhavebeenwidelyconcernedbythegeologists Onthebasisofalargenumberoffieldobservationsandyearsofresearch,combinedwiththepreviouslypublishedresults,weproposethattheDexingoreclusterisconsistedoftwodifferentmetallogenicsystems:theNeoproterozoicJinshan Shuishiwu Xijiang Yutang Hamashi ShangluoorogenicgoldsystemandtheYanshanianDexing Yinshanporphyry epithermalCu Aupolymetallicsystem TheorogenicgoldoresysteminDexingoreclustercanbefurtherdividedintotwosub systems,namelytheNWWstriking,shallowlydippingultramylonitetypegoldsubsystemintheJinshangoldorefield(ca 840Ma)andtheNE trending,steeplydippingquartzveintypegoldsubsystemincludingtheHamashiorefieldandtheYangshansectionoftheJinshangolddeposit(ca 750~710Ma).TheycorrespondtotheregionalNW trendingthrustingeventandtheNE trendingstrike slipmovement,respectively Theore formingmaterialsoftheNeoproterozoicorogenicgoldmetallogenicsystemarederivedfromthebasementstrataofthegoldrichShuangqiaoshanGroup Theore formingfluidsaremainlyCO2 richmetamorphicfluids TheDexingCu Au MoandtheYinshanCu Au Pb Zn AgdepositsconstitutetheYanshanianporphyry epithermalhydrothermalsystem(ca 170Ma).Theore formingmaterialsaremainlyderivedfrompartialmeltsoftheCurichcontinentalcrust,duetothereactivationofthenortheasternJiangxideepfaultinresponsetotheinitialsubductionofthepaleo PacificplatebeneaththeSouthChina Theore formingfluidisaCO2 poorNaCl H2Osystem,whichmainlycomesfromthemagmatichydrothermalfluidandtheinvolvementofthemeteoricwater Keywords Cu Aumineralization;Porphyry epithermaltype;Orogenictype;Dexingorecluster摘 要 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铜金产地之一。

特提斯造山带斑岩成矿作用

特提斯造山带斑岩成矿作用

特提斯造山带斑岩成矿作用特提斯造山带斑岩成矿作用王瑞1*,朱弟成1*,王青1,侯增谦2,杨志明2,赵志丹1,莫宣学1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通讯作者,E-mail:***********.cn*通讯作者,E-mail:*****************导读:特提斯成矿域东西延伸超过10000km,是全球瞩目的三大成矿域之一,在我国境内其成矿作用影响了大半个中国。

特提斯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原、古和新特提斯洋的洋-陆俯冲和随后的陆-陆碰撞过程,伴随着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和多样化的金属成矿作用。

特提斯成矿域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特提斯洋的多期次俯冲、多个小洋盆的张开闭合和陆-陆碰撞作用。

特提斯成矿域与环太平洋、古亚洲成矿域相比,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既保存了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矿床,也发育大量和碰撞环境密切相关的矿床。

俯冲和碰撞过程的成矿响应具有显著的差异。

成矿作用和地质背景密切相关。

在洋盆扩张阶段,主要形成铬铁矿和铜镍硫化物矿床;而在俯冲阶段,主要形成和火山岩浆弧有关的斑岩铜矿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在弧后盆地扩张阶段,形成一些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和热液改造的Fe-Cu-Au矿床;在碰撞阶段,则形成一些斑岩矿床和造山型Au矿等多金属矿床;陆-陆碰撞阶段,伴生的成矿作用主要是斑岩Mo矿和碰撞型的Sn矿;后碰撞阶段,主要形成斑岩Cu-Mo矿和岩浆-热液相关的Au-Sb矿床。

以蚀变矿物为主导的矿物化学成分结合红外光谱特征的综合分析可能有利于特提斯成矿域的找矿勘查。

王瑞等研究成果对指导矿产勘查战略选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特提斯成矿域的斑岩成矿过程,解剖了典型矿床,研究成果丰富。

并提出了特提斯构造域大规模斑岩成矿作用为何都集中在中新世的重要科学问题。

内容提纲1 引言2 特提斯洋的演化2.1原特提斯洋2.2古特提斯洋2.3新特提斯洋3 特提斯洋演化和斑岩成矿3.1古特提斯洋俯冲成矿3.2古特提斯洋碰撞成矿3.3新特提斯洋俯冲成矿3.4新特提斯洋碰撞成矿3.5新特提斯洋碰撞后成矿4 讨论4.1俯冲和碰撞成矿的差异4.2特提斯洋俯冲成矿机制4.3大陆碰撞成矿机制4.4典型矿床实例4.5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5 结束语1 引言横亘于地球中纬度地区的特提斯碰撞造山带,是地球上规模最宏大的陆-陆碰撞造山带。

尼日利亚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

尼日利亚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

尼日利亚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伴随尼日利亚新一轮固体矿产勘查开发热潮的到来,金矿俨然已成为尼发展的一个新支柱。

本文通过对尼日利亚金矿地质特征、金矿成矿的动力学环境的浅析,划分出尼日利亚金矿成矿带和成矿远景区,一定程度上为尼日利亚金矿勘查开发指明了方向。

标签:尼日利亚金矿成矿远景尼日利亚金矿开采始于英国殖民时期的1936年。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开发给尼日利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因此金矿开采逐渐被停止。

为了使尼日利亚经济不单纯依靠石油,近年来尼日利亚政府决定恢复金矿的勘探和开采。

1地质背景尼日利亚地处西非克拉通,地势北高南低,主要地质单元分为结晶基底区及沉积盖层区。

结晶基底主要分布于马如-卡杜纳-包奇、上奥贡-伊巴丹-伊费瓦拉、阿达马瓦-塔拉巴等3个区域,结晶基底由前寒武纪基底杂岩组成,岩性以太古宙至早元古宙的糜棱岩、片麻岩系列、片岩系列等为主,以及更古老的花岗岩和新元古代至前寒武纪的变质沉积岩。

沉积盖层主要分布于索科托-凯比、乍得盆地、尼日尔河流域及支流贝努埃河流域、拉各斯-尼日尔三角洲区域,沉积盖层由白垩系、第三系的砂页岩及第四系冲积物和冲洪积物组成。

地质构造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断裂次之;在结晶基底区可划分出8个断裂带,分别为:伊费瓦拉断裂带、伊巴丹-阿贝奥库塔断裂带、上奥贡-结巴断裂带、安卡-宾姚里-伊塞因断裂带、卡诺-明纳-伊费断裂带、乔斯-包奇断裂带、卡拉巴尔-奥布杜断裂带、塔拉巴-阿达马瓦断裂带。

在沉积盖层区划分为4个断裂带,分别为:尼日尔三角洲断裂带、乍得盆地断裂带、阿南布拉-阿巴卡奇断裂带和上贝努埃断裂带。

尼日利亚境内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花岗混合岩,主要分布在结晶基底区。

局部地区有粗面岩、流纹岩及玄武岩出露,在乔斯高原地区出露有侏罗纪较年轻的花岗岩。

2金矿地质特征尼日利亚金矿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见图1。

这一区域大面积出露绿片岩,绿片岩中夹杂有小规模的中酸性岩体。

非洲大陆金矿分布特征与勘查建议

非洲大陆金矿分布特征与勘查建议

第28卷第4期2020年8月Vol.28No.4Aug.,2020Gold Science andTechnology465非洲大陆金矿分布特征与勘查建议江思宏1,张莉莉1,刘翼飞1,李高峰1,季根源1,2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河北廊坊065201摘要:非洲是全球最为重要的金矿产区,也是吸引金矿勘查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

文章对非洲大陆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简要总结。

非洲大陆的矿床类型众多,包括砾岩型、造山型、VMS型、侵入岩型、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IOCG型等,且以前2种类型为主。

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古老的克拉通,尤其是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克拉通和西北部的西非克拉通,这2个地区都是世界著名的金矿产区。

少部分金矿产出于新元古代造山带上,如努比亚地盾,在其他泛非期的造山带上也有金矿床零星产出。

非洲大陆上金矿的形成时代主要集中在3个时期,即太古宙、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

南非兰德盆地砾岩型金矿形成规模大,可能主要与其古沉积环境有关,即处于冲积的辫状河平原;而西非克拉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古元古代金矿产区,金的富集可能主要与地层中含有大量的碳质有关。

尽管在非洲大陆已经发现了很多世界级的金矿床,但是其找矿潜力仍然很大,尤其是造山型金矿床,因为无论是非洲古老的克拉通还是克拉通周边产出的新元古代造山带都是造山型金矿床形成的有利构造环境。

对于在非洲大陆开展金矿找矿勘查,建议在加强已有金矿床深部找矿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半隐伏—隐伏矿床的寻找,尤其是在西非克拉通和刚果克拉通上的浅覆盖区,利用先进的物化遥手段,有望取得金矿找矿的突破。

关键词:金矿床;造山型;砾岩型;分布特征;勘查建议;非洲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518(2020)04-0465-14DOI:10.11872/j.issn.1005-2518.2020.04.083引用格式:JIANG Sihong,ZHANG Lili,LIU Yifei,et al.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s in Africa and Exploration Suggestions[J].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28(4):465-478.江思宏,张莉莉,刘翼飞,等.非洲大陆金矿分布特征与勘查建议[J].黄金科学技术,2020,28(4):465-478.金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金属,具有重要的货币属性和日益增长的商品和金融价值,因此一直是矿业资本追逐的主要对象,每年全球投入金矿勘查的资金约占找矿勘查投资总额的40%,足见其重要性。

胶东西部灵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胶东西部灵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胶东西部灵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摘要】胶东西部招远地区素以金矿闻名,而灵山沟金矿坐落于招远市的蚕庄镇,矿区范围为东经120°11′12″~120°13′41″,北纬37°22′17″~37°24′07″。

从宏观地质构造上可以认为灵山沟金矿带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直接关联,在燕山期成矿。

目前基于我国矿产资源利用调查报告的结果所显示的情况,灵山沟已开发矿区处于资源危机边缘。

因此对于矿区矿床特征的分析,可以为下一步勘测新的矿区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灵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灵山沟金矿区主要处于胶东西部隆起西部,其特点是矿区内出露地层并不复杂,岩浆的活动频率很高。

其形成过程是由第四系覆盖中太古界唐家庄岩群——新太古界胶东岩群的底层构造。

最明显的特征则是以断裂构造控矿。

1、灵山沟矿区灵山沟的矿区出露地层比较容易分辨,除了残留体的胶东群变质岩外就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地质年代的第四系。

这里的岩石组合基本呈现出中——深混合岩化的形式。

矿区北部发育出诸多花岗伟晶岩和酸性花岗闪长玢岩,这些与金矿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灵山沟的金矿床主要坐落于北东向招远——平度矿带,又叫灵北断裂。

灵山沟——北截断裂,这是一个宽数十米长二十多米的断裂带,遍布着断层泥、断层角砾石和糜棱岩。

矿体集中在断裂的两个分支里。

一个断裂则是主要控矿、储矿的灵山沟——北截断裂的次一级断裂。

该断裂是与压扭性断裂,较为舒缓的波状延伸。

另一个断裂也是次级断裂,与第一个分支分别控制着5号脉与1号脉。

2、灵山沟矿床地质2.1矿脉矿脉的种类很多,常见的例如黄铁绢英岩脉、石英脉、碎裂岩脉等等。

灵山沟的矿脉总共十条,从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

这里的矿体大多呈现出透镜状,而且侧伏现象明显。

矿脉中规模较大的在前文提过1号脉和5号脉。

1号脉作为矿区最大的矿脉,以舒缓的波状在其延伸方向布局。

1号脉地表出露最高标高为一百二十五米,控制斜深基本在九百米左右,控制最低标高则在地下八百米。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刍议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刍议
浆 作用 、 改造作 用 、变 质 作 用 以及 沉积 作 用 的并 列 , 其 中 除沉
1矿床 类型 识别 的意义
识 别新 类 型 的矿 床不 仅 可 以带动 矿 省 的发 现 , 还 可 以使 大 批 矿床 得 到 发 展 , 从 而 促进 国 家矿 业 经 济 以及 地 区 矿业 经 济 , 并 得到 快速 的 发展 。例如 , 在美国的 1 9 6 2年里 , 一 名学 者发 现 并 认 出卡 林 型金 矿 , 使 美 国 西部 成为 卡 林 型金 矿 省 , 这 一发 现 直 接成 就 了美 国金 国世 界第 二大 国 , 之 后 中 国学者 就 在 不断 寻 找 卡林 型金 矿 , 直到 1 9 7 8年 发现 并认 出滇 黔桂 以及 陕甘 川两 个 卡 林 型金 矿 , 并 且 存储 量排 名在 世 界 的第 二名 和 第三 名 。不 同 的区域 构 造 环境 能 生成 不 同 种类 的矿 床 类 型 , 也 就是 说矿 床 类 型 可 以通 过 该 区域 的构 造环 境来 进 行 识别 ,比如银 矿 类 型属 于 浅 成低 温 热 液时 , 矿床 产生 地 主 要在 中亚造 山地 带 以及环 太 平 洋 造 山地 带 , 铅 锌 矿床 类 型 属 于 S E D E X时 , 矿床 产 生 地 主要 在 弧 前盆 地 附近 , 铅 锌矿 床 类 型 属 于 M V T时 , 矿床 产 生 地 主要 在 前 陆 盆地 附近 , 铜 锌矿 床 类 型 属 于 V M S 时, 矿 床产 生 地 主要 在
水 下裂 谷 盆 地 附近 以及 弧 后 盆地 附近 , 而 卡林 型 金矿 生 产地 主 要 在弧 后伸 展盆 地 附近 。
积 成岩 作 用在造 山带 地 区 比较 弱 , 剩 下 的三种 地 质作 用在 造 山 带 地 区都 比较 强烈 。沉 积 成 岩 作用 的 温度 小 于 5 O ℃, 变 质作 用 的温 度 大于 2 0 0 ℃, 而 改造作 用 的温度 在 变质 作用 于沉积 成岩 作 用 之间 , 在5 0  ̄ C一 2 0 0 ℃之 内 , 改造作 用 的主 要活 动地 区在 地 壳 浅层 , 活 动强度 激 烈 , 活 动 范 围广 泛 , 所 以促 使 形成 大 量 的低 温 热液 矿 床和 中温 热 液矿 床 , 改造 作用 包 括 中低 温流 体 活动 和 构 造变 形 。上 述描 述 说 明造 山作用 特 征 之一 就是 改造 作 用 , 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 山 型 金 矿
(Circum-Pacific)和空间上相关的长英质岩浆可能均是 俯冲作用的相关产物。同样重要的是Sawkins(1972)观察 到加拿大Superior省的太古代金矿床可能与向南变年轻的 火成岩有某种关系,并被解释为反映了向南不断迁移的海 沟。但是,又过了16年以后(Cf.Wyman and Kerrich,1988)研究者才又跟上了这一重要的思路并且开 始广泛地把太古代金矿作为大陆边缘变形事件的产物。

摘要




所谓的“中温热液”金矿床区域上与所有时代
的地质体有关。矿床形成于增生( accretionary )和碰
撞(collisional)造山带的会聚板块边界上的挤压和扭压 作用过程中。在两类造山带中,含水的海底沉积物和火
山岩在几十至100Ma的碰撞中增生到大陆边缘。与俯冲
有关的热事件,多期次提高了含水的增生地层的地热梯 度,引起并驱动了长距离热掖流体运移。由此形成的含 金石英脉在热液矿床的独特的深度范围内定位,在 1 5 ~ 2 0k m 深 度 一 直 到 近 地 表 的 环 境 中 金 沉 淀 下 来 。
造 山 型 金 矿
大的侧伏延伸(几百米至上千米)( extensive downplunge continuity )。极端的压力波动导致了周期性的 断层阀行为( Sibson 等, 1988 ),形成了平缓( flatlying)张性脉和共轭穿切的陡倾矿脉,这在许多矿床中 很典型(e.g Robert£Brown,1986)。
造 山 型 金 矿
Alaska的典型特点,这是北美大陆几乎全部由增生的洋壳 岩系组成的部分(Plafker £Berg,1994)。 碰撞造山带( continent-contient collision ) , 包括了 Variscan,Appalachian 和Alpine 造山带,也是金矿床的 产出环境。事实上,碰撞(或内部)造山带和增生(或称 为边缘)造山带可能代表一个连续过程的两个端员状态。 任何陆—陆碰撞造山作用都会以洋盆的封闭为前提,因此 应该是边缘造山作用演化的最后阶段。与显生宙内部造山 带有关的金矿系统实际上在空间上与缝合线内夹持的海相 岩石有关。此外,在边缘造山带中,沿北美西部边界增生 的向Wrangellia这样的微陆块(Plafker £Berg,1994)或 沿劳亚古陆增生的Avalonia陆块(Keppie,1993)可以被 认为是小规模的陆—陆碰撞的类型,所有实例中的一个关 键问题是含水的海相沉积岩和火山岩被增生到大陆边缘, 而且在其生长的某段时间里,增生的岩石经历了相对多的 地热梯度。
2.1.4成矿流体
矿床是由低盐度、近中性H2O—CO2±CH4流体形成的, 金 在 其中呈 还 原硫的 络合物 形式 迁移 。 与 该类 矿床有
造 山 型 金 矿
关的流体因其统一的CO2高含量(≥5mol%)而很特征。热 液流体典型的δ 18O值在太古代绿岩带中为5~8‰,在显生 宙矿制。矿床通常位于 二级或三级断裂中,最常见的是靠近大规模压性构造(常 常是穿壳断裂)。尽管控矿构造性质上通常为韧性到脆性, 但它们在类型上多样,包括(1)低角度到高角度逆断层 到走滑或斜滑运动的脆性到韧性构造;( 2)强岩石中的 裂隙组合、网脉状构造或角砾岩带;( 3 )片理化带(压 溶劈理);(4)在塑性沉积岩系中的褶皱枢纽。成矿构 造 具 有小的 成 矿期或 成矿后 位移 , 但 金矿 床通 常具有
造 山 型 金 矿
有所需的水,并且这些水在俯冲作用停止后的热力再平衡 过程中释放出来。随后的关于北美最西部中生代、新生代 金矿的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矿脉定位和俯冲过程有关 的基础上( Bohlke £ Kistler, 1986;Goldfarb et al.,1988 )扩展了 Fyfe和 Kerrich ( 1985 )的观点,详细 解释了伴随地体的增生俯冲带向大海方向迁移对 Sierra金 矿区形成的关键作用(该矿区包括了 Mother 脉状矿带)。 由于北美西部积累了大量新的地质年代学资料,近期增生 造山带中金矿成因的模式已经能够详细研究某些特定的作 用(e.g.板块运动的改变、碰撞速率的改变、洋中脊俯冲, 等等)。从理论上分析,随着俯冲带向大海方向迁移,一 系列的金矿系统和侵入体会发展起来,并向着所谓 Tu r k i c — t y p e 造 山 带 的 海 向 方 向 变 新 ( S e n g o r £ Okurogullari,1991 )。这种类型的构造背景是美国
2.所谓的中温热液金矿床的定义
造 山 型 金 矿
所谓的中温热液金矿床的定义是用于在时、空上有许 多统一特征的金矿床的特定类型(distinctive type)。这 些特征在大量的综合性矿床模型描述中总结过。 Kerrich (1993)总结了形成这些变化中的现代模式形成的许多阶段 过程。统一的构造体制最近被许多学者评述过。
造 山 型 金 矿
在这种较大 的形成深度范围内,“meothermal”这个
术语并不能适用于这类矿床的全部。相反,这类矿床与
造山作用之间独特的时、空关系表明这种矿脉体系最好 对于矿床直接赋存岩石的构造作用来说,绝大多数矿床 是后造山的,但相对于正在进行的深地壳与俯冲有关的 热过程来说,矿床又是同造山的,并且“造山”这个前 缀对两种情况都适合。以矿床的形成深度为基础,造山 型金矿最好细分为浅成(<6km)、中成
2.2构造背景和“mesothermal ”矿脉形成的时 间
所谓的“mesothermal ”矿脉占据统一的时/空位置, 形成于会聚板块边缘的变形作用,与它们是在太古代绿岩 带,还是元古代和显生宙沉积岩系中无关。( e.g Barley£Groves,1992;Kerrich £ Cassidy,1994)。在 板块构造环境中这些矿床的产出位置是20世纪70年代接受 板块构造理论的合理产物 。 Guid ( 1971 )最初讨论了 Cordlilleran-type(continent/ocean)造山带有关的中新 生代内生矿床。 Sawkins(1972) 注意到环太平洋金矿床
在增生型造山带( oceanic-continental plate interactions)金矿床与俯冲有关的热力过程之间的普遍 联系的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1980’s )。Fyfe £ Kerrich(1985)提出了解释靠近 大陆边缘地壳规模逆冲推覆带产生了形成众多含金矿脉群 所需大量热液的模式。他们假设认为下插的含水的岩石含
称为造山型金矿(best termed orogenic gold deposits)。
(6~12km)和深成(>12km)三类。
1.介绍
造 山 型 金 矿
矿床地质论评的这本专辑包含了论述石英 — 碳酸盐 脉型金矿床的一系列不同的文章。在本辑中矿床类型是 指同造山的 、沉积岩中的、中温热掖的和太古代脉状金 矿等。这反映了过去的十年间矿床学文献中这类术语的 不断出现,而且在读者中产生了误解。例如:同造山的 Mother—脉状金矿与太古代独立金矿或者中温热液绿岩 带型金矿存在区别吗?研究该类矿床的许多研究者将会 认识到这些矿床本质上是一个单一矿床类型中的亚类, 即变质地体中后生的、受构造控制的脉状金矿系统 (kerrich,1993)。但是,把这类矿床作为一个整体的 单一的、广泛接受的术语的一致运用是明显急需的。 “Mesothermal”是一个过去10年中被广泛接受了的一个
造 山 型 金 矿
术语,但这是一个最初Lindgren(1993)用来定义形成于 1.2~3.6km 深度上的矿床的,目前更适合于沉积岩中的 “ Car l i n — t ype” 和 斑 岩 型 / 矽卡 岩 型 金 矿 的 深 度 环 境 (Poulsen,1996)。 本篇引导性论文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提供并论证这些 脉状矿床的统一分类。试图把这些所谓的“mesothermal” 矿床放到一个内涵更宽广的类型中,以强调这些矿床形成 的构造背景以及相对于其它类型金矿床来说它们的形成时 间。第二个目的是在目前术语不统一和认识到这类矿床可 能形成于以前认为的更大的深度和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 简要论述它们更重要的识别特征。这里“orogenic”这个术 语被引用并论证作为“mesothermal ”这个术语的替代者, 并进一步建议epizonal ,mesozonal, hypozonal这些术语作 为造山型金矿床中反映不同地壳深度上的金成矿作用。
2.1.2矿床的矿物学特征
这些矿床典型地由含≤3~5%碳酸盐矿物的石英为主的 矿脉系统。黑云母、白云母或铬云母、绿泥石、白钨矿和 电气石也是绿片岩型岩石中金矿脉的常见脉石矿物
造 山 型 金 矿
(gangue minerals)。矿脉系统可能在垂向上连续延伸 1~2km,基本没有矿物学或金品位的变化,在某些矿床中 不存在矿物学分带。金/银比在10(正常)到1(不正常) 之间变化,矿石产在石英脉以及含硫化物的围岩中。金品 位较高,历史上金 在 5 ~ 30g/t 变化,现代 U — bulk mining methodology 已经引起对更低品位的矿床的勘查。 硫化物矿物学特征通常反映围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毒砂是 变质沉积岩矿床中最常见的硫化物,而黄铁矿或磁黄铁矿 在变质火成岩中的矿床中更典型。事实上,在 French Massif Central 的寒武纪沉积岩中的Salsigne 金矿是世 界上As的最大产地(Guenetal.,1992)。含金矿脉显示 了不同程度的As、B、Bi、Hg、Sb、Te和W的富集,而Cu、 Pb、Zn的含量通常比背景含量略高。
2.1.3热液蚀变
造 山 型 金 矿
矿床显示强的侧向分带(从近矿到远离矿体)。矿物 组合以及这些带的宽度通常随围岩类型和地壳深度不同而 变化。最常见的情况是,碳酸盐矿物有铁白云石、白云石 或方解石;硫化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或者毒砂,碱交代 作用有绢云母化或钾长石、钠长石化,镁铁质矿物发生了 强的绿泥石化。角闪石或透辉石出现在更深的地壳层次上, 并且此时碳酸盐矿物变得较少。在BIF和富Fe的围岩中, 硫 化 作用极 发 育 。在 绿片岩 相岩 石中 的围 岩蚀 变包括 CO2、S、K、H2O、SiO2、±Na和LILE的带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