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新课教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推进新课(板书)一、从《诗经》到唐诗问题情境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其最为精华的是哪部分?请用你所学过的内容举例说明。
其艺术特点和地位又如何?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请学生回答。
自主学习1:《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风是民间的歌谣,雅是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是贵族宗庙祭祀时的演唱的乐歌。
自主学习2:“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3:我们学过《国风·魏风》中的《硕鼠》和《伐檀》。
《硕鼠》反映了统治者的贪得无厌,劳动人民把统治者喻为偷粮的老鼠,发誓要到没有剥削的乐土去。
《国风·周南》中的《关雎》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诗经》用现实主义手法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过程评价:大家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我们把《硕鼠》和《关雎》再来重温一下,请大家齐声朗读这两首诗,注意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展示:《关雎》和《硕鼠》自主学习4:其艺术特点有: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
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极强。
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自主学习5:地位:①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③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过渡:《诗经》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一天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位著名的诗人——屈原。
问题情境2:屈原主要的文学成就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2018_2019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思考: (1)据材料一分析汉赋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汉赋出 现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提示: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 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 条件: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材料二两首诗在风格上有何不同特点?试分析原 因。 提示:特点:李白的诗歌热烈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 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诗风飘逸、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 彩。 杜甫的诗歌反映社会现实, 诗风凝重浑厚、 沉郁顿挫, 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图示法理解记忆本课内容。
要点一 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
时期 时代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 先秦 繁荣, 《诗经》《离骚》成册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 秦汉 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汉赋描绘气势恢弘 的时代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法度规 范成为社会的需要,文化全面繁荣;中唐 隋唐 以后,政治黑暗,出现大量表达人民痛苦、 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 宋元 间通俗文化繁荣,出现众多描绘民间风情 的作品 封建制度盛极而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清 出现许多描写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艺术 作品
西游记 》和 4.代表作品: 《三国演义》 《水浒传》 《________
《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 《__________
名作。
[ 名师点拨 ] 封建制度渐趋衰弱,君主专制达到顶 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 取士, 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 品。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
雅 、颂三部分。 诗歌,分为风、____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 容古朴,现实感强。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doc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河南省洛阳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一考试大纲中国古代文学成就二复习指导1、把握主线: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注意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诗歌在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时,也浓缩着历史的精华,反映着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
2、重点掌握文学的成就,注意理解文学成就与政治、经济的内在联系,理解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认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三重难点解析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①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②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③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
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④宋元:宋代重文,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两宋之际,太平景象被金人铁蹄踏破,士人南下,流落异乡。
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朝廷不思进取。
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⑤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四典题解析例1、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解析:A项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项材料不充分,三国时饮茶之风盛行;D项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的依据,其可信度小。
高中历史-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1)

2、战国——楚辞(骚体--诗歌体裁)
(1)含义: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 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2)代表及作品: 屈原《离骚》
(3)特点: 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 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①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深(文人 对社会不满,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③社会结构:市民阶层扩大,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增加 3、特点: 数量繁多 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 文学成就大大 超过前代
4、明清小说的代表作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水浒传》
青 花 瓷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 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陈国灿 《史学月刊》2008年第4期
市民阶层扩大
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文 学表达方式更加通俗化
七、明清——小说
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兴起)——志怪小说—— 《搜神记》 ②唐朝——传奇(短篇小说)——《柳毅传》 ③宋代——话本——(新阶段、奠基) ④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空前繁荣)
A .科举功名的需要
D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国家政策的影响
探究2
请你根据材料分析词曲成为 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的原 因?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9 课绚烂绚烂的文学练习( 时间: 25 分钟分值: 30 分)A组( 基础题 )1、《诗经》中的很多作品真切、深刻反应了社会生活。
以下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风”是东周时的民歌,显现了劳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B、表达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时人伤时感事的思想感情C、以华美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心胸和豪放的时代精神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应了当时强烈的社会矛盾分析《诗经》反应社会生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风”这一部分,属于民歌,显现劳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它的风格是写实的,不是浪漫主义的,也不是辞藻华美的,其多为四言诗,不是长短句。
故只有 A 是正确的。
答案 A2、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文雅的文人。
此中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的《离骚》。
该诗篇所显现的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自由主义D、理想主义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离骚》和《诗经》分别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源泉。
答案 A3、词发源于唐朝,到了宋朝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词成为宋朝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
A、士人集体的形成B、市民阶层的壮大C、财产阶级的产生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添分析词的特点是能够传唱,属于街市平常文学,所以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 B4、“着重于咏物写志,词采华美,讲究对仗”是以下哪一文体的特点() 。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
汉赋词采华美,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唐诗风格多样,讲究格律规范;宋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元曲雅俗共赏,抒怀叙事兼长。
题干意思与 A 项切合。
答案 A5、从唐诗、宋词到元朝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
A、反应了教育的普及B、渐渐平常化C、有益于白话文的推行D、在发展中,文雅文化消逝B 项正确。
分析唐诗多数讲究格律,宋词和杂剧以及小说那么属于平常文学,故答案 B6、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2015-2019高考历史五年真题分类必修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选择题2019年题组(2019·全国卷Ⅰ·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考点】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审美情趣【解析】拔河比赛本身就是力量的较量,再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欲练英雄志”“预期年岁稔”等可知,在唐朝人们通过拔河比赛展现力量,故C项正确。
拔河比赛是民间习俗,非农耕与战争,故B项错误。
【答案】C2018年题组(2018·江苏单科·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考点】元曲【解析】“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大意是:元曲的文体没有别的复杂内容,仅用八个字即可概括,就是少引用圣人经典,多抒发自然情感罢了。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大意是:制曲也没有别的,用四个字即可概括,就是雅俗共赏。
题干信息“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表明元曲能贴近大众生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寄情山水,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A2017年题组(备注:无)2016年题组1.(2016·北京文综·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诗经》【解析】图片显示的是《诗经》“十五国风”涉及的15各诸侯国或地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故A项正确;“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中提及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和东晋的陶渊明,而题干图片涉及的诸侯国表明是秦朝统一之前,故B项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中提及西汉名将李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和焚书坑儒,应当在图片所示时间之后,故D项正确。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探究讨论: 探究讨论: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分属哪个流派? 材料一的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分属哪个流派? 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 现实主义诗人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现实主义诗人
春秋时期 诗歌
战国时期 楚辞 汉朝 唐朝 赋 诗歌
宋朝 元朝 明清
词 曲 小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 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琵琶行 …… 大弦嘈嘈如急雨,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 ……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2022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

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二、唯物史观 材料二 将((qiāng))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无家别 杜甫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制作/授课:高三历史组 魏清
【拙作导入】
小阑干
文/清云缥缈
女王隽彦卿爱怜,月夜倚阑干。 桃腮杏眼,梨鬓云鬟,回眸遮玉面。
谁道师恩春予暖,燕雀碧云天。 花落千红,禅心万般,诗梦恰少年。
(送给我的高中语文老师——王彦爱)
【素养解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辩证 分析不同时期文学体裁的差异及特征。
3、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
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
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材料体现作者
的思想内涵是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
A
C.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4、“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
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
“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这反映出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B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2016·北京文综·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诗经》 【解析】图片显示的是《诗经》“十五国风”涉及的15各诸侯国或地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故A项正确;“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中提及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和东晋的陶渊明,而题干图片涉及的诸侯国表明是秦朝统一之前,故B项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中提及西汉名将李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和焚书坑儒,应当在图片所示时间之后,故D项正确。 【答案】A 2015年题组 1.(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解析】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5·重庆文综·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杜甫) 【解析】杜牧是晚唐诗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容强调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内容是史实的真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的特点,杜甫正是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故C项正确;白居易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四川文综·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 【解析】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①正确;一般词的句子是长短参差不齐,故②错误;两宋时期,市民阶层扩大,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并且词曲能吟能唱,更能表达思想感情,故③正确;两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3
秀词人和词曲作品,且不同阶段其风格独特,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2015·福建文综·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元曲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个无所畏惧、毅然赴约的英雄形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可知,关汉卿借用关羽独赴单刀会的典故来吊古抚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大江东去浪千叠”,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有类似,体现的是豪放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014年题组 1.(2014·重庆文综·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楚辞 【解析】《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与题干“幻想境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老子》和《庄子》与题干“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的信息不符,故B、C项错误;《离骚》属于楚辞,是屈原的作品,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4·四川文综·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 4
【解析】司马迁、司马相如均为西汉人,其生前西汉未败亡,且材料并未指明相如赋所述主题为王朝败亡,故A项错误;据材料司马相如赋“其要归引之节俭”,且“此与《诗》之风谏何异?”也即在这个方面与《诗经》相同,联系《诗经》中对社会黑暗腐败的批判,可推知他们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故B项正确;从创作形式上看,赋形式铺排华丽,散文韵文并用,而《诗经》以四言为主,较为平实,故C项错误;据材料“相如虽多虚辞滥说”可知司马相如未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4·全国大纲卷·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 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晋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其诗歌风格古朴自然,陈子昂的诗歌充满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其诗歌风格质朴、刚健,两人诗歌风格不同,故A项错误;岑参的边塞诗“雄奇瑰丽”与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不同,故B项错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空灵冲淡”自然清淡,其诗师法陶渊明、谢灵运等人,故C项正确;李白的诗歌雄奇飘逸、真率自然,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和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4·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解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5
【答案】A 2013年题组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选择C项。 【答案】C 2.(2013·海南单科·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解析】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讲宫女给士兵写情书,皇帝成全士兵和宫女,思想风气比较开放和自由,故选D。佛教因缘观念不是故事的主题,排除A。材料所表达并非爱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兴衰,排除C。 【答案】D 2012年题组 1.(2012·江苏单科·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