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完整版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说明

土地平整设计说明
根据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完成了土地平整设计,本次提交成果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
1、土地平整工程
本土地平整工程是进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的基础,目的是要达到便于项目区开发产业区布局,给排水畅通、道路建设、景观效果等后续工程建设。
园区基本形状为长方形,长约2.0km,宽约1.35km。
地势总体呈东高西低,海拔高度1239~1265.0m之间;西北侧与锦大公路相临,西与神湖景区入口相望,南与贾家梁村相接,该项目区现状地貌为典型的沙漠荒地,区内植被较差,只有50余亩耕地。
本次土地平整按总规各功能区要求,一般不留台砍,只在少部分区域设计台砍,台地坎高1—3m,坡比1:0 .5—1:1。
平整后的地面右岸呈东南高,西北低,地面坡比为0.3‰—20‰。
2、土方计算
园区土地整理总规模为3861亩,平整土方量采用计算机鸿业土方成图软件计算,详见土方计算图,经逐块计算并汇总,总土方量113.17万m3。
填方为136.93万m3,计算最初松散系数为1.10,最终松散系数为1.03,设计园区挖填平衡,各地块土方量计算成果详见表1。
表1 各地块土方量计算成果详见
单位:m3
3、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工作以种植改良为主,主要用秸杆还田法,逐年培肥,不列入建设投资项目。
具体实施由农业技术部门后期指导实施。
4、附表
项目区控制点参数。
场地平整设计说明

场地平整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3、《安溪县龙桥组团发展规划》4、《》5、《》6、相关道路、市政管网设计图纸7、甲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图二、土方计算根据调整后的总平面图设计,采用网格计算场地土石方数量、填挖方高度,网格荐举20*20米,网格采用正南北方向,便于现场放线施工.网格交点处的原地高程根据1: 地形图获得,设计高程、填挖方高度根据调整后的总平面设计确定。
经土方计算与平衡,本次设计的土石方数量,计算挖方万立方米.计算填方万立方米。
考虑挖方用作填方时松散系数(填方区密实度按90%),实际挖方约为万立方米。
填挖平衡后,欠方约为万立方米。
土方平衡与调配考虑场地平整就近满足土石方调运平衡原则,以及分期实施的发展计划,将整个场区场平整分为南北几片(以界),几个区域分别计算挖填方数量,整地情况是各区内填挖平衡后,区挖方大于填方数量,余方外运至南区平衡。
注:注:注:注:注:考虑场地平整中挖方区超挖,填方区减填因素,以及清淤、清表处理产生的挖填方数量变化,校园区整体填方数量大于挖方。
考虑建筑修建过程中基础挖方弃土可作填方使用,场地平整土石方数量基本平衡.。
施工要求淤泥清除对场地平整区域内的水田,鱼塘等地进行清淤处理,确保场地回填土的密实、稳定及挖方区的施工安全.清除后的淤泥集中堆放,供场区后期环境绿化。
在清淤前应先行排除积水,并确保排除的积水,并确保排除的积水不影响其他区域的场地平整。
建筑地基及道路路基填方范围内的淤泥清除厚度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以施工时看见老土为准,其他填方区域内的淤泥可采用抛石挤淤办法进行施工。
表土处理开挖及填筑前进行清表.清表厚度根据地质确定.以施工时看见基岩(或老土)为准,清除的表土集中就近堆放,供场地后期绿化.(根据场区面积大概估算,收集种植土万立方米,或由甲方确定.超挖与减填场地平整设计标高为路面标高急场地成型后的标高.场区1区、2区、3区、的建筑方案已经确定,在挖方区应在此阶段考虑超挖,具体办法:建筑轮廓外扩米散水范围内超挖米,其余的绿地范围超挖1米(具体超挖情况根据现场土石情况甲方确定),绿地超挖时注意不要形成积水坑.采用盲沟的方式引流,以免植物烂根。
XX土地平整工程

➢ 2.根据地形纵向变化情况
➢ 【平面法】将设计地段平整成一近似水平面。一 般多用于水田区和旱田改水田地块的平整。
➢ 【斜面法】按照现有地面坡度,削岗填坑,平整 成具有一定平缓坡度的地面,一般适宜于旱田的 土地平整。
第三章 土地平整工程
第一节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第二节 田块规划设计 第三节 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第二节 田块规划设计
➢ 一、田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 二、田块规划设计方案 ➢ 三、考虑地区特点的田块规划设计 ➢ 四、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 一、田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 ➢2.系统性 ➢3.远近结合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5.权属完整性
➢ 4.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应满足灌水要求。 ➢ 5.适宜机械耕作。 ➢ 6.平整土方量最小。
➢ 3.提高机耕质量;灌水均匀,节约用水;利于压盐、排 水,改良土壤;满足作物高产稳产对水分的需要。
➢ ⑴平整范围:沟畦灌渠的平地范围一般以条田内 部一条毛渠所控制的灌溉面积为一个平整单位。
➢ ⑵地面平整度:沟畦灌渠的旱作区,纵坡斜面上 局部起伏高差和畦田的横向两边高差一般均不大 于3cm—5cm为宜。为了种稻或洗盐进行的平地, 格田内绝对高差不宜超过3cm。
➢ 综合考虑整理区原有道路、渠道、水源、村 庄,田块的布设应有利于渠道、道路、防护林的 综合规划。
➢ 3.远近结合
➢ 不仅要满足自然条件的要求,还应满足社会 经济条件的要求;
➢ 不仅应当考虑到当前的需要,还应满足规模 经营的要求。
➢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 5.权属完整性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说明

水利工程行业:证书编号:XXXXXXXXX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承担单位:XXXXXX编制单位:XXXXXXXXXXXX编制日期:2016年9月16日XXXXXXXXX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承担单位:XXXXXX项目负责人:编制单位:XXXXXXXXXXXX(签章)项目负责人:(签章)编制人:(签章)编制日期:2016年9月16日项目特性表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1.1项目概述 (1)1.2项目设计目标、原则和依据 (1)1.3项目建设容和投资 (5)第二章项目概况 (8)2.1自然条件 (8)2.2社会经济条件 (11)2.3土地利用现状 (12)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6)3.1基础设施条件 (16)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17)3.4公众参与 (18)第四章新增水田来源分析 (19)4.1项目区新增水田来源 (19)4.2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 (19)第五章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20)5.1可供水量分析 (20)5.2需水量分析 (21)5.3平衡分析 (21)第六章工程总体布置 (23)6.1总平面布置 (23)6.2土地利用布局 (24)6.3工程平面布置 (28)第七章工程设计 (30)7.1工程建设标准 (30)7.2土地平整工程 (30)7.3灌溉与排水工程 (31)7.4田间道路工程 (34)第八章土地权属调整 (35)8.1土地权属现状 (35)8.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5)第九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8)9.1施工条件 (38)9.2施工总布置 (38)9.3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39)9.4工程总进度计划 (43)第十章实施管理与后期管护 (45)10.1实施管理 (45)10.2实施管理 (45)10.3后期管护 (46)第十一章水土保持及环境评价 (47)11.1设计依据 (47)11.2项目区概况及水土流失现状 (47)1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围及分区 (48)11.4水土流失预测 (49)11.5水土流失防治 (50)11.6水土保持监测 (53)11.7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54)11.8环境状况 (55)11.9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56)11.10环评总结论 (57)第十二章投资预算 (58)12.1编制说明 (58)12.2预算成果 (68)12.3资金筹措 (68)第十三章效益分析 (69)13.1社会效益分析 (69)13.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70)13.3经济效益分析 (71)13.4水田质量分析 (72)第十三章附件 (74)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XXXXXXXXX,项目区总面积为10.8271公顷,折合162.41亩。
场地平整及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概述翔安区后滨(内林片)商住用地包括A地块、B地块、C地块,总面积79476.006 m2;本次设计包括场地平整、临时配套设施(雨水管、排水沟、洗车台等)。
二、设计依据及依据资料1、地形图及规划资料;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及1998年局部修订条文;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其他相关规范、要求。
二、设计原则1、充分发挥地块潜力,节约用地;2、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3、场地竖向与周边现状或规划道路标高相协调;4、满足场地排水及防洪规划的要求;5、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节省投资;6、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三、设计要求1、满足各项工程建设场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2、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广场的技术要求;3、满足用地地面排水及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4、满足城市用地坚向设计,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建(构)筑物基础、防护工程等的工程量。
四、设计概要1、标高控制及主要工程量根据地块周边道路规划标高及地形地势对该地块进行竖向控制。
主要工程量如下:计算说明:②=①×0.5;⑤=②+③;⑥=④。
2、场地内沟渠、池塘回填土方所涉及工程量已计入以上工程量表中。
3、A地块北侧、C地块西侧采用挡墙防护,另行设计;本次设计已扣除A地块北侧、C地块西侧边坡及挡墙断面体积所占填方数量。
4、技术标准(1)场平设计标高与周边场地有高差处,填方段采用1:1.5,挖方段采用1:1的坡度与周边场地顺接。
(2)方格网规格尺寸为20米×20米。
(3)用地范围内基底上的树墩及主根应拔除,草皮、垃圾应清除,场地表层的耕植土及腐殖土应清除。
(4)回填土最大粒径不超过15cm(碎石)。
(5)回填土方应分层压实,压实度≥87%(重型标准),由中央逐渐向四周填筑压实,每层松铺厚度30~50cm控制。
土地平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土地平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包括但不限于: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2.《****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3.川国土资发[2007]53号文。
5.土地整理相关政策、文件及规范。
6.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相关规范二、设计原则土地平整是土地整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平整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平整,使土地更适合耕作、种植或其他的需要。
项目区土地平整强度除受地形地貌、灌溉水源和灌排水情况的影响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向。
尽可能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项目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要求、土地利用方向、农田耕作、灌溉排水以及防治水土流失等要求。
1.因地制宜,土层厚度达到60厘米以上,土壤耕作层20厘米以上,且坡度在100以下,整理成水平梯田、地;土层厚度达不到60厘米以上,土壤耕作层20厘米以下,且坡度在100以上,整理成梯地。
2.土方平整为局部平整原则,根据地形、地面高程采用部分田块间区域平整。
3.坡地改梯地坡度不超过25°,且避开成片林地、园地、和农房,土埂埂高根据坡度和梯田宽度确定,原则上不超过1.5m。
4、不破坏原有灌、排水系。
5、为减少农民的损失,土地平整选择在大春收割后,小春播中前时段进行。
6、土方在一个小区内就地平衡。
7、为不增加土地平整工程量,和减少对耕作多年的耕地的保护,减少对表层耕作土的破坏,相临田、土块高程在0.3米范围内的并在一块,以上的并在另一块。
三、土方量计算设各断面面积分别为F1、F2、…、Fn,相邻两断面间的距离依次为L1、L2、…、Ln,则所求土方量为nnn LFFLFFLFFV2221232121++++++=-式中:V——相邻两横断面间的土方量m3;F1、F2、…、Fn——相邻两断面的挖(或填)方断面面积m2;L1、L2、…、Ln——相邻两横断面的间距m。
四、土地平整重点区(灌溉水田)的土地平整设计:1、土地平整要根据平整区的地形、地貌、地面高程来进行,并不破坏现有灌、排水系为原则。
场地平整设计说明

场地平整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3、《安溪县龙桥组团发展规划》4、《》5、《》6、相关道路、市政管网设计图纸7、甲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图二、土方计算根据调整后的总平面图设计,采用网格计算场地土石方数量、填挖方高度,网格荐举20*20米,网格采用正南北方向,便于现场放线施工.网格交点处的原地高程根据1: 地形图获得,设计高程、填挖方高度根据调整后的总平面设计确定。
经土方计算与平衡,本次设计的土石方数量,计算挖方万立方米.计算填方万立方米。
考虑挖方用作填方时松散系数1.1(填方区密实度按90%),实际挖方约为万立方米。
填挖平衡后,欠方约为万立方米。
三、土方平衡与调配考虑场地平整就近满足土石方调运平衡原则,以及分期实施的发展计划,将整个场区场平整分为南北几片(以界),几个区域分别计算挖填方数量,整地情况是各区内填挖平衡后, 区挖方大于填方数量,余方外运至南区平衡。
注:注:注:注:考虑场地平整中挖方区超挖,填方区减填因素,以及清淤、清表处理产生的挖填方数量变化,校园区整体填方数量大于挖方。
考虑建筑修建过程中基础挖方弃土可作填方使用,场地平整土石方数量基本平衡.。
四、施工要求1、淤泥清除对场地平整区域内的水田,鱼塘等地进行清淤处理,确保场地回填土的密实、稳定及挖方区的施工安全.清除后的淤泥集中堆放,供场区后期环境绿化。
在清淤前应先行排除积水,并确保排除的积水,并确保排除的积水不影响其他区域的场地平整。
建筑地基及道路路基填方范围内的淤泥清除厚度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以施工时看见老土为准,其他填方区域内的淤泥可采用抛石挤淤办法进行施工。
2、表土处理开挖及填筑前进行清表.清表厚度根据地质确定.以施工时看见基岩(或老土)为准,清除的表土集中就近堆放,供场地后期绿化.(根据场区面积大概估算,收集种植土万立方米,或由甲方确定.3、超挖与减填场地平整设计标高为路面标高急场地成型后的标高.场区1区、2区、3区、的建筑方案已经确定,在挖方区应在此阶段考虑超挖,具体办法:建筑轮廓外扩0.6米散水范围内超挖0.3米,其余的绿地范围超挖1米(具体超挖情况根据现场土石情况甲方确定),绿地超挖时注意不要形成积水坑.采用盲沟的方式引流,以免植物烂根。
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设计说明书实例

工程施工设计说明第一部分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包括但不限于: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2.《湖北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3.《湖北省中部丘陵地区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技术工作要点》(试行)()。
4.土地整理相关政策、文件及规范。
5.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相关规范二、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土层厚度达到60厘米以上,土壤耕作层20厘米以上,整理成水平梯地。
2.土方平整为局部平整原则,根据地形采用部分田块间区域平整。
3.坡地改梯地坡度不超过25°,土埂埂高根据坡度和梯田宽度确定,原则上不超过。
三、基本资料1.《黄州区2011年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报国土资源部立项材料。
2.《黄州区2011年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主要建筑物设计1.旱地坡改梯工程:为满足土地整理项目对改善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条件,提高耕地质量等的要求,将整理区域内部分旱地进行改梯设计。
设计原则采用坡改梯区域内部平整方案,在坡改梯区域内进行土方挖填平衡。
丘陵区的坡耕地进行坡改梯设计,主要以耕作方便、埂坎稳定为原则。
采用部颁标准、TD/1012—2000标准所推荐的梯田设计公式,采用横断面法计算工程量:A 划分横断面采用横断面法计算坡改梯,横断面垂直等高线,各断面间的间距20m 。
B 计算土方量设各断面面积分别为F1、F2、…、Fn ,相邻两断面间的距离依次为l1、l2、…、ln ,则所求土方量为n n n l F F l F F l F F V 2221232121++++++=-式中:V ——相邻两横断面间的土方量m3;F1、F2、…、Fn ——相邻两断面的挖(或填)方断面面积m2; l1、l2、…、ln ——相邻两横断面的间距m 。
项目区共有旱地公顷,田坎面积公顷,旱地坡改梯主要是改善耕地质量,改善耕作条件。
经现场踏勘,结合地形地貌、当地村民意见以及项目投资资金,本次规划选择旱地相对成片以及整理条件较优的区域进行坡改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南水北调第x标段古庄店乡xx村,受南水北调工程项目部及古庄店乡政府委托,对该村耕地取土、占地堆土,进行平整还耕的设计。
二、相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标准》(TD/T1011~1013-2000)(3)《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0-2001)(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1996)(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三、主要工程设计1、条田施工(1)田块方向: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宜选用南北向。
在水蚀区,耕作田块宜平行等高线设置;在风蚀区,应与当地主害风向垂直或与主害风向垂直线的交角小于30°-45°方向布置。
(2)田块形状:耕作田块的形状应布置成矩形;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布置成其他规则的四边形。
(3)田块长、宽:耕作田块长、宽应综合考虑田块面积、种植制度、机械作业要求、灌溉排水要求,同时考虑地形、地貌等因素限制布设;条田规模宜为6-15hm㎡。
(4)田面高程:耕作田块田面高程应在常年涝水位20cm以上;地下水位较高的农田,田面高程应在常年地下水位80cm以上,相邻田块高差不宜超过50cm。
(5)田面坡度:耕作田块田面纵坡方向一般与自然坡降一致,坡度大小与灌水方向和土质情况有关。
土地平整后,田面比降应满足灌排要求。
畦灌田面的坡度应根据土壤通透性和畦长不同而定,一般以1/200-1/500为宜,旱地田面坡度应限在1/500以内。
(6)田面平整:土地平整后耕作田块平整度应使田面高差在±5cm 内。
2、表土保护土地平整时应保留一定厚度的表土,以保持土壤肥力。
旱作地区宜在挖方处剥离表土30cm,填方超过50cm时,必须将熟土上翻,回填熟土层厚不低于30cm为宜。
3、客土回填土地平整区耕作层土壤厚度达不到作物生长所需图层厚度时,应进行客土回填。
确定土地平整方案时,尽可能使项目区土方挖填平衡。
需要进行客土回填时,应考虑下列要求:①客土土源要尽量接近项目区,一般不超过3km。
②耕作层的客土宜选用质地较好、未污染的土壤,且不应含有石块、石砾、瓦片等。
③保障取土区的安全,土源地避开铁路、公路路基,大江大河及水库堰塘的堤岸。
④取土应与当地的塘堰清淤、河流清障、道路修建、鱼池开挖等相结合。
⑤填土应留有不低于20%的虚高。
⑥客土回填后的耕地图层厚度应不低于40cm,耕作层厚度应在30cm以上,耕作层地力应满足适种农作物的基本要求。
4、修筑田坎地坎必须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
修筑时应分层夯实,每层虚土厚约20cm,夯实后厚约15cm。
修筑中每道埂坎应全面均匀地水平升高,不应出现各段参差不齐,影响接荐处质量。
地坎升高过程中根据设计的地坎坡度,逐层向内收缩,并将坎面拍光。
随着地坎升高,坎后的地块表面也相应升高,将坎后填实,使地面与地坎紧密结合在一起。
5、修平田面将地块表面分成下挖上填和上挖下填(即挖高填低)两部分;地坎线上下各范围,采取下挖上填法,从地坎下方取土,填到地坎上方。
其余地块表面采取上挖下填法,从地块表面中心线以上取土,填到中心线以下。
这样可提高工效,节省劳工。
地块表面挖、填任务基本完成后,应用水准仪检查是否达到水平(或按设计要求的纵向比降)。
要求误差不超过1%。
3、土坎修筑土坎顶宽30cm,高出平整后的土面20cm,下部坎高根据坡面倾角和梯田宽度计算确定,起坎宽度视地面坡度确定,田坎外侧水平角度为75°,内测水平角度为85°。
在夯筑土坎时,应清除新旧土接触层的杂草,土坎必须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等杂物,修筑是分层夯实,每层约,夯实后约,其压实度必须达到90%。
土坎应随弯就直,照面平整,不起波浪。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3、《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二、设计标准1、项目区内道路设计标准:田间道路面宽(不含路肩),田间道路断面顶宽(含路肩),两边路肩各宽30cm,为泥结石路面;路面荷载等级:汽-10;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
2、生产路填筑要求:路面高出田面,路面结构用砂碎石铺厚,路基夯填土厚。
新修生产路要求保证有夯填土,整治生产路要求路基夯实。
3、桥涵等建筑物均按5级设计。
三、基础资料1、河南省方城县古庄店乡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2、河南省方城县古庄店乡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图3、项目区1:2000实测地形图及1:500部分道路测量图。
四、主要建筑物设计1、田间道设计根据项目区道路布置原则,结合项目区内现有道路情况进行道路布置,田间道共29条,总长18158m。
其中xx村x条、xx村x条。
路面设计:建设指标:田间道路路面宽度、路基宽度等建设指标详见下表田间道路建设指标2、路面结构与材质:(1)田间道路面结构一般设为两层:面层和基层。
(2)田间主道路面宜采用混凝土路面或沥青碎石路面;田间次道路面宜采用沙石路面或泥结石路面。
路面基层材料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等半刚性材料,也可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石灰稳定粒料(土)、填隙碎石或其他适宜的当地材料铺筑。
(3)田间道路面,应高出地面m以上。
(4)碎、砾石等砾料路面路拱坡度一般采用%~%。
(5)不同材料类型的田间道路面面层和基层厚度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不同材料类型的田间道路面面层和基层厚度指标3、路基设计:(1)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2)路基设计应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3)路基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严禁用种植土、表土、杂草或淤泥等材料填筑。
浸水部分的路基,宜采用渗水性较好的土、石填筑,如碎石、砾石、片石等。
填筑材料粒径和压实度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表7.2.2.1 填方材料的粒径和压实度(4)一般路基、沿河路堤的挡墙宜采用浆砌石砌筑,同时应与路旁的沟渠衬砌结合起来修筑,堤或墙顶宽度不应小于30cm,高度不小于50cm。
(5)对土质松软的路基应采用三合土或石灰土回填并压实。
(6)路基的护肩可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砌筑,应与路旁的沟渠衬砌结合。
路肩采用浆砌石时,应用水泥砂浆勾缝、抹面、压顶。
(7)路基工程的石材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砌筑砂浆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的水泥砂浆。
4、路基高度:一般路段路肩边缘应高出路基两侧田面m以上。
5、纵断面设计①纵断面应坡度平缓,起伏均匀,宜与农田纵坡一致。
②田间道最大纵坡度值:平原地区不宜大于6%;丘陵地区不宜大于11%。
最小纵坡度值应满足(雨、雪)排水要求,宜取%~%,多雨地区宜取%~%。
③田间主道纵坡连续大于5%时,坡长应不大于500m。
否则,必须在限制坡长处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不应小于100m。
受地形条件限制时,田间主道的缓和坡段长度不应小于80m。
④田间次道纵坡连续大于5%时,坡长应不大于300m;否则,必须在限制坡长处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不应小于100m。
受地形条件限制时,田间次道的缓和坡段长度不应小于50m。
2、生产路设计项目区内布置生产路7条,总长6722m,生产路路面宽泥结石路面。
生产路填筑要求:生产路路基可采用天然土基层。
生产路面宜采用素土夯实路面,对一些特殊要求的地方可采用泥结石、碎石等路面。
素土路面土质应具有一定的黏性和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压实系数不宜低于。
采用泥结石面层时,厚度宜为8-15cm,石材强度不应低于MU30。
生产路路面应高出田面。
生产路纵坡与农田纵坡基本一致,可不设路肩。
五、施工要求1、道路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土方开挖→路床验槽→地面原土打夯机夯实→路肩修筑→回填压实度检验→路面铺填→交工验收2、道路土方开挖施工由于开挖深度较浅,拟安排反铲挖掘机、自卸汽车配合挖装运土,在接近基底范围时,由人工辅助开挖修坡、修底。
3、原土夯实采用轮胎式振动压路机碾压4~6遍,具体碾压参数届时由现场确定。
在构筑物边角碾压机械不易压实及靠近构筑物1m范围内不宜采用压路机压实的部位,辅以小型打夯机夯实。
4、路肩施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路肩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埋深一般不应小于20cm。
(2)路肩砼埋块石质量应埋块石砼施工规范要求,砼施工满足砼施工规范要求,所埋块石满足埋石质量要求,所埋块石占砼体积为30-40%为宜,具体多少需经施工时试验时确定。
5、垫层施工垫层的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料,铺设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需要碾压的应按要求进行碾压;对于片石灌砂垫层应进行片石摆设,片石要留有够大的缝隙以便灌砂,灌砂时应用水来保证密实,灌满后还应进行碾压。
6、泥结碎石路面施工:施工流程如下:路基填筑验收合格→路肩砌石施工→路床压实整形→泥结碎石面层摊铺、压实(1)路基填筑压实作业:填料在铺料、平整、洒水润湿,并要求洒水后进行碾压压实,碾压遍数通过试验确定。
拟选用YZ-12T振动碾,采用进退错距法,进行施工碾迹搭压宽度不应小于,碾压时行驶速度为2km /h。
搭接位置不小于平行路轴线方向,顺道路轴线方向行驶,机械碾压不到的边角部位,采用12马力蛙式打夯机夯实,局部人工夯实。
在路肩砌筑施工完毕后施工,即可用汽车运砂、碎石料至施工地段上进行路面面层施工,用人工运至现场工作面上进行摊铺,摊铺的厚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再用振动压路机压实。
碎石的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且级配良好、不得有超粒径的现象发生,不得含有石粉、碎石里不得含有风化石或软石。
(2)泥结碎石路面层施工①准备工作。
包括放样、布置料堆、整理路槽和拌制泥浆。
泥浆按水土体积比:1—1:1进行拌制,过稀或不均匀,都将直接影响到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②摊铺碎石料:将事先准备好的石料按松铺厚度一次铺足。
松铺系数为~左右按设计要求的宽度及厚度进行摊铺。
③初步碾压:初碾的目的是碎石颗粒间碾压紧,但仍包留有一定数量的空隙,以便泥浆能灌进去。
因此以选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为宜。
碾压遍数不超过2—4遍(后轮压完路面全宽,即为1遍),碾压至碎石无松动情况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