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压铸件的标准

合集下载

铝合金压铸件的标准

铝合金压铸件的标准

铝合金压铸件的标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铝合金压铸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铝合金压铸件(以下简称压铸件)的材质、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形位公差、工艺性要求和表面质量。

本标准适用于照相机、光学仪器等产品的铝合金压铸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 11334—1989 圆锥公差JIS H 5302—1990 压铸铝合金3 压铸铝合金压铸铝合金选用JIS H 5302—1990中的ADC10。

ADC10的化学成分表1给出。

其中铜的含量控制在不大于 %。

:245 MPa;a ) 抗拉强度σbb ) 伸长率δ5 :2 %;c ) 布氏硬度HBS(5/250/30):80。

4 铸件尺寸公差压铸件尺寸公差的代号、等级及数值压铸件尺寸公差的代号为CT。

尺寸公差等级选用GB/T 6414—1999中的CT3 ~CT8。

一般(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基本规定为:照相机零件按CT6,其他产品零件按CT7。

尺寸公差数值表2给出。

壁厚尺寸公差壁厚尺寸公差一般比该压铸件的一般公差粗一级。

例如:一般公差规定为CT7,壁厚公差则为CT8。

当平均壁厚不大于 mm时,壁厚尺寸公差则与一般公差同级,必要时,壁厚尺寸公差比一般公差精一级。

公差带的位置尺寸公差带应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即尺寸公差的一半为正值,另一半取负值。

当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非对称设置,此时应在图样上注明或在技术文件中规定。

对于有斜度要求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应沿斜面对称分布。

表2 压铸件尺寸公差数值受分型面及型芯的影响而引起的固定增量和错型值,已包含在尺寸公差数值之内。

铝合金压铸件的标准

铝合金压铸件的标准

铝合金压铸件的标准2010-01-25 10:08铝合金压铸件 GB/T 15114-94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铝合金压铸件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和交货条件等.本标准适用于铝合金压铸件.2.引用标准GB1182 形状和位置公差代号及其标准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的检查)GB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6060.1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GB6060.4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抛光加工表面GB6060.5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抛(喷)丸,喷砂加工表面GB6414 铸件尺寸公差GB/T11350 铸件机械加工余量GB/T15115 压铸铝合金3.技术要求3.1化学成分合金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15115的规定.3.2力学性能3.2.1当采用压铸试样检验时,其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5115的规定3.2.2当采用压铸件本体试验时,其指定部位切取度样的力学性能不得低于单铸试样的75%,若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3.3压铸件尺寸3.3.1压铸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应符合铸件图样的规定3.3.2压铸件尺寸公差应按GB6414的规定执行,有特殊规定和要求时,须在图样上注明.3.3.3压铸件有形位公差要求时,其标注方法按GB1182的规定.3.3.4压铸件的尺寸公差不包括铸造斜度,其不加工表面:包容面以小端为基准,有特殊规定和要求时,须在图样上注明.3.4压铸件需要机械加工时,其加工余量按GB/T11350的规定执行.若有特殊规定和要求时,其加工作量须在图样上注明.3.5表面质量3.5.1铸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GB6060.1的规定3.5.2铸件不允许有裂纹,欠铸,疏松,气泡和任何穿透性缺陷.3.5.3铸件不允许有擦伤,凹陷,缺肉和网状毛刺等腰三角形缺陷,但其缺陷的程度和数量应该与供需双方同意的标准相一致.3.5.4铸件的浇口,飞边,溢流口,隔皮,顶杆痕迹等腰三角形应清理干净,但允许留有痕迹.3.5.5若图样无特别规定,有关压铸工艺部分的设置,如顶杆位置,分型线的位置,浇口和溢流口的位置等由生产厂自行规定;否则图样上应注明或由供需双方商定.3.5.6压铸件需要特殊加工的表面,如抛光,喷丸,镀铬,涂覆,阳极氧化,化学氧化等须在图样上注明或由供需双方商定.3.6内部质量3.6.1压铸件若能满足其使用要求,则压铸件本质缺陷不作为报废的依据.3.6.2对压铸件的气压密封性,液压密封性,热处理,高温涂覆,内部缺陷(气孔,疏孔,冷隔,夹杂)及本标准未列项目有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商定.3.6.3在不影响压铸件使用的条件下,当征得需方同意,供方可以对压铸件进行浸渗和修补(如焊补,变形校整等)处理.4质量保证4.1当供需双方合同或协议中有规定时,供方对合同中规定的所有试验或检验负责.合同或协议中无规定时,经需方同意,供方可以用自已适宜的手段执行本标准所规定的试验和要求,需方有权对标准中的任何试验和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其质量保证标准应根据供需双方之间的协议而定.4.2根据压铸生产特点,规定一个检验批量是指每台压铸设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一个班次的生产量,设备,化学成分,铸型和操作连续性的任何重大变化都应被认为是新是一个批量开始.供方对每批压铸件都要随机或统计地抽样检验,确定是否符合全部技术要求和合同或铸件图样的规定要求,检验结果应予以记录.5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5.1化学成分5.1.1合金化学成分的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复检应符合GB/T15115的规定.5.1.2化学成分的试样也可取自压铸件,但必须符合GB/T15115的规定5.2力学性能5.2.1力学性能的检验方法,检验频率和检验规则就符合GB/T15115的规定.5.2.2采用压铸件本体为试样时,切取部位尺寸,测试形式由供需双方商定.5.3压铸件几何尺寸的检验可按检验批量抽验或按GB2828,GB2829的规定进行,抽检结果必须符合标准3.3的规定.5.4压铸件表面质量就逐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本标准3.5的规定.5.5压铸件表面粗糙度按GB6060.1的规定执行.5.6压铸件需抛光加工的表面按GB6060.4的规定执行,5.7压铸件需喷丸,喷砂加工的表面按GB6060.5的规定执行.5.8压铸件内部质量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由供需双方商定,可以包括:X射线照片,无损探伤,耐压试验,金相图片和压铸件剖面等,其检难结果应符合3.6的规定.5.9经浸渗和修补处理后的压铸件应做相应的质量检验.6压铸件的交付,包装,运输与储存6.1当在合同或协议中有要求时,供方应提供需方一份检验证明,用来说明每批压铸件的取样,试验和检验符合标准的规定.6.2合格压铸件交付时,必须有附有检验合格证,其上应写明下列内容:产品名称,产品号,合金牌号,数量,交付状态,制造厂名,检验合格印记和交付时间.有特殊检验项目者,应在检验员合格证上注明检验的条件和结果.6.3压铸件的包装,运输与储存,由供需双方商定。

铝合金压铸件外观标准

铝合金压铸件外观标准

铝合金压铸件外观标准
铝合金压铸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零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通讯
等领域。

其外观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整体美观度和性能表现,因此对铝合金压铸件的外观标准要求非常严格。

首先,铝合金压铸件的外观应该整体平整,没有凹凸不平或者明显的表面缺陷。

表面不应该有气泡、砂眼、裂纹等缺陷,否则会影响产品的强度和密封性能。

此外,外观应该干净整洁,不应该有油污、杂质等污染物,以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其次,铝合金压铸件的尺寸和形状应该符合设计要求,没有明显的偏差。

尺寸
的偏差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装配和使用效果,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尺寸的精度,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铝合金压铸件的表面光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外观标准。

产品的表面应该
光滑、无划痕、无氧化层,色泽均匀一致。

如果产品表面有划痕或者氧化层,会直接影响产品的美观度和耐腐蚀性能,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

最后,铝合金压铸件的外观标准还包括产品的标识和包装。

产品的标识应该清
晰可见,包括产品型号、生产日期、质量标志等信息,以便于用户使用和管理。

产品的包装应该牢固可靠,能够有效保护产品不受损坏,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保持产品的外观完好。

综上所述,铝合金压铸件的外观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涉及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标识和包装等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外观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检验,才能保证铝合金压铸件的质量稳定,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铝合金压铸技术要求

铝合金压铸技术要求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铝合金压铸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交货条件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电机铝合金端盖压铸件。

2、引用标准GB6414铸件尺寸公差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288-87金属拉力试验法GB/T13822-92 压铸有色合金试样GB6060.5 外表粗造度比拟样块抛(喷)丸、喷吵加工外表3、技术要求3.1 压铸铝合金的牌号压铸铝合金采用UNS-A03800〔美国,日本ADC10〕可选用材料UNS-A03830 〔美国,日本ADC12〕化学成份见表1表1供给商可选择上述四种牌号的任何一种,如在生产过程中更换其它牌号,需重新进展样件鉴定。

一级回炉料:浇道、化学成份合格的废铸件,后加工次品等不含水分和油污。

二级回炉料:集渣包、坩埚底部剩料、退货废品、存放时间长〔超过10天〕的一级回炉料。

三级回炉料:飞边、溅屑、细小的碎料、带有油污的渣料、因化学成份报废的铸件、从铝渣中捡出的铝粒。

使用单一某级回炉料:一级回炉料最大使用量50%,二级回炉料最大使用量40%。

一级、二级回炉料混合使用:回炉料总量不超过40%,其中二级回炉料最大使用量20%。

三级回炉料: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重熔、精炼且化学成份分析合格后才能使用,其最大使用量10%,仅与铝锭混合使用。

小颗粒回炉料大块回炉料铝锭,如此循环。

3.2 力学性能采用单铸拉力试样检验,其力学性能应满足抗拉强度≥240Mpa,伸长率≥1%,HB85〔5/250/30〕。

试样尺寸及形状应符合GB/T 13822-92?压铸有色合金试样?的规定。

3.3 压铸件尺寸压铸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应符合铸件图的规定。

3.4 待加工外表用符号“〞标明,尖头指向被加工面。

例:0.5 表示该外表留有加工余量3.5 外表质量3.5.1 铸件清理后的外表质量铸件的浇口、飞边、溢流口、隔皮等应清理干净,但允许留有清理痕迹。

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因去除浇口、溢流口时所形成的缺肉或高出均不得超过壁厚的四分之一,并且不得超过1.5 mm。

铝合金压铸件标准规范

铝合金压铸件标准规范

铝合金压铸件标准规范铝合金压铸件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制造零部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领域。

为了确保铝合金压铸件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以便指导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操作。

本文将对铝合金压铸件的标准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铝合金压铸件的材料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铝合金材料,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避免夹杂、气孔等缺陷的产生。

其次,铝合金压铸件的设计和模具制造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零部件的结构合理性、壁厚均匀性等因素,以避免在压铸过程中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和变形。

同时,模具的制造质量直接影响着铝合金压铸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制造和检验。

另外,铝合金压铸件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压铸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合金的熔化温度、注射速度、压力等参数,以确保铝合金液充分填充模腔,并且避免气孔和缩松的产生。

同时,还需要对压铸件进行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最后,铝合金压铸件的质量检验和标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生产完成后,需要对铝合金压铸件进行尺寸、外观、力学性能等多方面的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合格的铝合金压铸件进行标识和追溯,以便跟踪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情况。

总之,铝合金压铸件的标准规范涵盖了材料选择、设计制造、生产工艺、质量检验等多个方面,对于确保铝合金压铸件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行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生产和使用,以提高铝合金压铸件的质量水平,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铝合金压铸件的标准

铝合金压铸件的标准

铝合金压铸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铝合金压铸件(以下简称压铸件)的材质、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形位公差、工艺性要求和表面质量。

本标准适用于照相机、光学仪器等产品的铝合金压铸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 11334—1989 圆锥公差JIS H 5302—1990 压铸铝合金3 压铸铝合金压铸铝合金选用JIS H 5302—1990中的ADC10。

ADC10的化学成分表1给出。

其中铜的含量控制在不大于 %。

表1 ADC10化学成分a ) 抗拉强度σb :245 MPa;b ) 伸长率δ5 :2 %;c ) 布氏硬度HBS(5/250/30):80。

4 铸件尺寸公差压铸件尺寸公差的代号、等级及数值压铸件尺寸公差的代号为CT。

尺寸公差等级选用GB/T 6414—1999中的CT3 ~ CT8。

一般(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基本规定为:照相机零件按CT6,其他产品零件按CT7。

尺寸公差数值表2给出。

壁厚尺寸公差壁厚尺寸公差一般比该压铸件的一般公差粗一级。

例如:一般公差规定为CT7,壁厚公差则为CT8。

当平均壁厚不大于 mm时,壁厚尺寸公差则与一般公差同级,必要时,壁厚尺寸公差比一般公差精一级。

公差带的位置尺寸公差带应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即尺寸公差的一半为正值,另一半取负值。

当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非对称设置,此时应在图样上注明或在技术文件中规定。

对于有斜度要求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应沿斜面对称分布。

表2 压铸件尺寸公差数值单位为毫米受分型面及型芯的影响而引起的固定增量和错型值,已包含在尺寸公差数值之内。

铝合金压铸件公差标准

铝合金压铸件公差标准

铝合金压铸件公差标准铝合金压铸件是一种常见的工业零部件,其制造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公差,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

在铝合金压铸件的生产过程中,公差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精度和可靠性。

因此,制定和遵守铝合金压铸件公差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至关重要。

首先,铝合金压铸件的公差标准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在中国,铝合金压铸件的公差标准主要参照国家标准GB/T 15115-1994《压铸铝合金铸件尺寸公差》。

这一标准规定了铝合金压铸件的尺寸公差范围,包括线性尺寸、角度尺寸、曲面尺寸等方面的公差要求。

遵循国家标准可以保证铝合金压铸件的制造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也有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铝合金压铸件的公差标准应该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和用途进行制定。

不同的铝合金压铸件在使用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载荷条件,因此其公差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汽车发动机的铝合金压铸件,其公差标准需要更加严格,以确保零部件在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下能够保持稳定的尺寸和形状。

而对于一般工业设备上使用的铝合金压铸件,其公差标准可以相对宽松一些。

因此,制定铝合金压铸件公差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具体用途和工作条件。

另外,铝合金压铸件的公差标准还应该考虑到制造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过于严格的公差标准可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甚至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因此,在制定公差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制造工艺的限制,尽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公差范围,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总的来说,铝合金压铸件的公差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保障,制定合理的公差标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企业在制定和执行铝合金压铸件公差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家标准、产品要求和制造工艺,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双重目标的实现。

铝压铸件通用检验标准

铝压铸件通用检验标准

铝压铸件通用检验标准铝压铸件是一种常见的铝合金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为了确保铝压铸件的质量,需要进行相应的检验。

下面是铝压铸件通用检验标准,详细介绍了常见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1.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铝压铸件检验的基础环节,主要目的是检查铸件是否有缺陷、变形、破裂、气孔、烧结等表面缺陷。

外观检验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表面应光洁、无明显的毛刺、裂纹和皱纹;-表面不得有破损、变形、气孔等缺陷;-焊接部分应无焊渣、裂纹和气孔等缺陷;-铝压铸件应无明显的色差和色斑。

2.尺寸检验:尺寸检验是铝压铸件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检查铝压铸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判断其产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尺寸检验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尺寸公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允许范围内;-尺寸应正确,与产品图纸相符;-孔径直径、深度等尺寸应准确;-壁厚应满足设计要求。

3.材料检验:材料检验是铝压铸件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检查铝合金材料的成分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材料检验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铝合金成分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铝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铝合金的硬度和弯曲性能应满足要求。

4.物理性能检验:物理性能检验是铝压铸件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目的是检查铝压铸件的物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物理性能检验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铝压铸件的硬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铝压铸件的强度和塑性应满足要求;-铝压铸件的热胀冷缩性能应符合要求。

5.化学性能检验:化学性能检验是铝压铸件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目的是检查铝压铸件的化学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化学性能检验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铝压铸件的化学成分应满足设计要求;-铝压铸件的金属元素含量应符合要求;-铝压铸件的强度和硬度应满足要求。

以上是铝压铸件通用检验标准的基本内容,这些标准可以确保铝压铸件的质量。

当然,具体的检验标准还可能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和应用领域而有所调整。

在实际检验过程中,还需要使用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如金相显微镜、硬度计、拉力试验机等,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合金压铸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铝合金压铸件(以下简称压铸件)的材质、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形位公差、工艺性要求和表面质量。

本标准适用于照相机、光学仪器等产品的铝合金压铸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 11334—1989 圆锥公差JIS H 5302—1990 压铸铝合金3 压铸铝合金3.1 压铸铝合金选用JIS H 5302—1990中的ADC10。

3.2 ADC10的化学成分表1给出。

其中铜的含量控制在不大于2.8 %。

a ) 抗拉强度σb :245 MPa;b ) 伸长率δ5 :2 %;c ) 布氏硬度HBS(5/250/30):80。

4 铸件尺寸公差4.1 压铸件尺寸公差的代号、等级及数值压铸件尺寸公差的代号为CT。

尺寸公差等级选用GB/T 6414—1999中的CT3 ~CT8。

一般(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基本规定为:照相机零件按CT6,其他产品零件按CT7。

尺寸公差数值表2给出。

4.2 壁厚尺寸公差壁厚尺寸公差一般比该压铸件的一般公差粗一级。

例如:一般公差规定为CT7,壁厚公差则为CT8。

当平均壁厚不大于1.2 mm时,壁厚尺寸公差则与一般公差同级,必要时,壁厚尺寸公差比一般公差精一级。

4.3 公差带的位置尺寸公差带应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即尺寸公差的一半为正值,另一半取负值。

当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非对称设置,此时应在图样上注明或在技术文件中规定。

对于有斜度要求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应沿斜面对称分布。

单位为毫米4.4 公差增量和错型值受分型面及型芯的影响而引起的固定增量和错型值,已包含在尺寸公差数值之内。

当需进一步限制错型值时,则应在图样上注明其允许的最大错型值。

4.5 尺寸公差标注4.5.1 标注公差尺寸采用极限偏差标注尺寸公差(见示例1)。

10+。

示例1: 10±0.18 ,26.010.010+-, 36.004.5.2 未注公差尺寸采用公差代号标注尺寸公差(见示例2)。

当按未注公差基本规定的等级时,允许不作说明。

示例2: 一般公差按GB/T 6414 – CT7 。

4.5.3 当需进一步限制错型值时,应注明其允许的最大错型值(见示例3)。

示例3: 一般公差按GB/T 6414-CT6-最大错型0.5。

5 压铸件角度公差压铸件的圆锥角和棱体角的角度公差等级选用GB/T 11334中AT15 ~AT16,未注角度公差的公差等级按AT16。

角度公差值表3给出。

选择公差值时,角度按角度短边长度确定,圆锥角按圆锥素线长度确定。

角度极限偏差均按双向取值(见图1)。

表3 角度公差数值基本长度L,mm~3>3~6>6~10>10~16>16~25>25~40>40~63>63~100角度公差等级公差值 A TαAT153°00′2°30′2°00′1°40′1°20′1°00′50′40′AT165°00′4°00′3°00′2°30′2°00′1°40′1°20′1°00′a)圆锥角α±AT/2 b)棱体角β±AT/2图1 角度公差带位置6 压铸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6.1 形状公差压铸件的形状公差值(平面度和铸造斜度除外)应在有关尺寸公差值范围内。

平面度公差表4给出,未注平面度公差的公差等级按铸态2级。

单位为毫米状态铸态整形后公差等级1级2级1级2级被测要素主参数公差值~250.100.200.060.10>25 ~630.150.3000.080.15>63 ~1000.200.400.100.20压铸件的未注位置公差(不包括压铸件与镶嵌件之间的有关部位)表5和表6给出。

表5 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未注公差单位为毫米单位为毫米7 工艺性要求7.1 倾斜要素7.1.1 斜度7.1.1.1 斜度应在图样上标明是增加材料,还是减去材料,或取平均值。

其图样标注及解释见表7表7 斜度标注7.1.1.2 与图样上通用的斜度布置不同的特殊表面的斜度,应在该表面上标注。

例如:+ 。

7.1.1.3 对于要机械加工的尺寸,为了能获得成品尺寸,应采用“斜度+”,而不考虑图样上对斜度的通用要求。

7.1.2 起模斜度7.1.2.1 起模斜度未包括在尺寸公差范围内。

起模斜度的布置和基准表8给出。

有特殊规定和要求时,应在图样上标明。

表8 起模斜度表面类别不再机械加工表面需要机械加工表面包容面(内表面)被包容面(外表面)包容面(内表面)被包容面(外表面)斜度布置斜度-斜度+基准部位小端大端大端小端7.1.2.2 压铸件包容面的一般起模斜度表9给出;压铸件被包容面的铸造斜度为包容面铸造斜度的二分之一。

压铸件的最小起模斜度表10给出。

包容面高度,mm~6>6~8>8~10>10~15>15~20>20~30>30~60起模斜度4°00′3°30′3°00′2°30′2°00′1°30′1°15′7.1.2.3 压铸件的最小起模斜度表10给出。

表10 最小起模斜度7.1.2.4 文字、符号的起模斜度为10°~25°。

7.2 壁厚压铸件的最小壁厚与常用壁厚表11给出。

7.3 铸造圆角压铸件铸造圆角的最小半径为0.3 mm,推荐半径为0.5 mm。

7.4 机械加工余量7.4.1 压铸件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适用于整个毛坯件,即对所有需机械加工的表面只规定一个值,且该值由最终机械加工后成品件的最大轮廓尺寸来决定。

压铸件某一部位在铸态下的最大尺寸应不超过成品尺寸与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及铸造总公差之和(见图2)。

当采用斜度时,斜度应另外考虑。

7.4.2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代号为RMA,其机械加工余量等级选用GB/T 6414中的B~C级。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表12给出。

单位为毫米CT——压铸件尺寸公差;F——最终机械加工之后的尺寸;RMA——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R——压铸件毛胚尺寸。

a) 两侧均作机械加工b) 单侧作机械加工图2 机械加工余量示意7.4.3 机械加工余量的标注7.4.3.1 图样上应标出需机械加工的表面和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值,并在括号内标出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7.4.3.2 一般公差和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的统一标注,采用未注公差尺寸标注加机械加工余量标注表示(见示例1)。

示例1:成品最大轮廓尺寸为80 mm的压铸件,一般公差为CT6,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及其机械加工余量值为B级、0.3 mm,其标记为:GB/T 6414 - CT6 - RMA 0.3(B)。

7.4.3.3 与图样上通用的机械加工余量要求不同的特殊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要求,应按示例2所示在该表面上单独标注。

示例2:0.2 。

8 压铸件表面质量8.1表面质量分级8.1.1 压铸件表面质量按表面粗糙度及其适用范围分为四级(见表13)。

表13 表面质量分级表面质量级别表面粗糙度R aμm适用范围YB1 1.6涂覆工艺要求高的表面,镀铬、抛光、研磨的表面,相对运动的配合面,危险应力区的表面等。

YB2 3.2涂覆要求一般或要求密封的表面,镀锌、阳极氧化、油漆不打腻表面,以及装配接触面等。

YB3 6.3保护性的涂覆表面及紧固接触面,油漆打腻表面。

8.1.2 压铸件表面质量按示例标注。

示例:8.2 压铸件清理后的表面质量8.2.1 不允许有裂纹、欠铸和任何穿透性的缺陷。

8.2.2 压铸件的浇口、飞边、溢流口、隔皮等应清理干净,但允许留有清理痕迹。

8.2.3 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因去除浇口、溢流口所形成的凹陷或凸台均不得超过壁厚的四分之一;当壁厚大于6 mm 时,不得超过1.2 mm 。

8.3 压铸件不加工面的表面质量8.3.1 在不影响使用和装配的情况下,允许存在高度不大于0.20 mm 的网状毛刺和痕迹。

8.3.2 由于模具组合镶拼或受分型面影响而形成的压铸件表面平面度误差应在该尺寸的极限偏差范围内。

8.3.3 推杆痕迹凹入压铸件表面的深度不得超过该处壁厚的十分之一,且不得超过0.2mm 。

在不影响压铸件使用的情况下,推杆痕迹允许凸起,凸起高度不大于0.2 mm 。

8.3.4 工艺基准面、配合面上不允许存在任何凸起痕迹。

装饰面上一般不允许有推杆痕迹;当不可避免时,其推杆痕迹的凹入深度不得大于0.2 mm 。

8.3.5 穿孔顶端的隔皮厚度不允许超过表14的规定。

表14 隔皮厚度8.3.6 铸件上的图案、字型、符号、线条必须清晰。

字型符号笔划线的宽度不得小于0.25 mm ;相同宽度要求的笔划线,彼此间应均匀。

8.3.7 铸件表面缺陷允许程度见表15。

8.4 压铸件待加工面的表面质量8.4.1 不允许有超过加工余量范围的表面缺陷和痕迹。

8.4.2 不允许有凸起高度超过1 mm 的推杆痕迹。

工艺基准不允许有凸起的推杆痕迹。

8.5 压铸件加工后的表面质量8.5.1 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局部铸态表皮存在。

8.5.2 不允许有超过表16所规定的孔穴存在;其中,产品外表面和照相机胶片导轨面不允许存在孔穴。

表17 孔穴Q/JG 056 - YB1压铸件表面质量级别 铝合金压铸件企业标准的编号表15 表面缺陷9 标识一模多件的各件应有独立的标识,以示区别。

标识可采用字符、点划等。

当零件较小或零件表面无适宜标识时,可标识在浇口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