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艺术介绍
哥特式艺术

• 最早起源于法国,后流行于欧洲各个国家 • 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尖肋拱顶
飞扶墙
束柱
门
彩色玻璃窗户
法国哥特式建筑
圣丹尼教堂
巴黎圣母院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 国稍晚
哥特式音乐
•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后朋克运 动的一个分支。
• 音质上,哥特采取了阴冷的合成器 效果,加工了前朋克的吉他声音使 它们带有一种悲伤的感觉,通常是 很壮观的音响背景。
• 具有古典美感. • 有些乐队采用美声唱法,配女高音
主唱。
The cure
教皇合唱团
哥特式着装
• 哥特服饰永远的黑色或者是暗色系列 的衣服。
• 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德国哥特式
科隆主教堂
意大利哥特式
锡耶纳主教堂
米兰大教堂
雕塑与建筑的结合
哥特式教堂在中国
• 望海楼教堂(天津) • 天津西站老站房(天津) • 石室圣心大教堂(广州) • 徐家汇天主教堂(上海) • 洪家楼教堂(济南) • 济南老火车站(济南)(92年拆除,13年重建) • 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 (香港) • 圣约翰座堂 (香港) • 九龙玫瑰堂 (香港)
哥特式电影
哥特式文字
用哥特文字来设计一个单词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52
哥特式艺术
• 哥特名字的由来:最早是指哥特人, 属于西欧日耳曼部族,哥特也是一种 艺术风格。
• 哥特人入侵了意大利并推翻了罗马帝 国,因为意大利人痛恨哥特人,因此 把哥特时期称为黑暗的时期。
哥特式艺术
哥特式美术名词解释

哥特式美术名词解释哥特式美术名词解释1. 引言哥特式美术是一种流行于12世纪至16世纪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建筑、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上。
它以其独特的细节、华丽的装饰和气势磅礴的结构而闻名。
本文将对哥特式美术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希望读者能对这一艺术风格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2. 主题一: 尖拱哥特式建筑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尖拱。
尖拱是指一种呈锐角的拱形结构,它代替了罗曼式建筑中常见的圆拱。
尖拱能够更好地承受重力,使建筑物能够更高、更轻盈地垂直上升。
尖拱的使用使得哥特式教堂建筑能够达到更高的空间和更宏伟的外观。
巴黎圣母院的尖拱构造给人一种向上延伸的感觉,配合着高塔和精美的装饰,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3. 主题二: 飞扶壁飞扶壁是哥特式建筑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它指的是与建筑物本身并不直接相连的独立状的支撑结构,通过飞扶壁,建筑物的重量可以更均匀地分布。
飞扶壁不仅起到支撑建筑物的作用,同时也是建筑装饰的一部分。
飞扶壁可以用于安放雕塑和拱门,增添了哥特式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巴黎圣母院的飞扶壁上镶嵌着雕塑和拱门,以精湛的工艺和细节展示了哥特式风格的艺术魅力。
4. 主题三: 玫瑰窗玫瑰窗是哥特式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影响观赏者最深的部分之一。
它得名于窗户圆形的形状,多为玫瑰花瓣状或尖形花瓣状。
玫瑰窗采用了大片的彩绘玻璃,通过变幻的色彩和透光效果,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光影。
玫瑰窗不仅是建筑物的视觉焦点,同时也具有宗教和象征意义。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展现了圣经中的故事和圣徒的形象,带给人们宗教信仰和启迪。
5. 主题四: 起重吊杆起重吊杆是哥特式建筑中一种重要的工程设施。
它用于支撑建筑物的物资和工具,为建筑过程提供便利。
起重吊杆可以独立于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通过上下移动来提供物资和工具的运输。
它使建造哥特式建筑变得更加高效,并且能够实现更复杂、更大规模的工程。
起重吊杆的使用为哥特式建筑的独特外观和复杂结构提供了技术支持。
哥特体的名词解释

哥特体的名词解释哥特体(Gothic)是一种艺术和建筑风格,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并随后传播到整个欧洲。
它在中世纪时期独具风格,代表了宗教、文化和社会的变革。
本文将深入探讨哥特体的特点、发展和影响,并探索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哥特体的特点哥特体艺术及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垂直线条和尖锐的拱形。
相比于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注重的是空间的垂直延伸。
教堂的尖顶和瘦长的拱门赋予建筑物一种向上的运动感,给人以一种壮丽、庄重的感觉。
第二个特点是大量运用了飞扶壁和玻璃窗。
飞扶壁是一种支撑建筑物重力的创新结构,使得哥特式教堂能够拥有更高、更开阔的内部空间。
此外,哥特式建筑还大量使用彩色玻璃,通过教堂内的绘画窗户展现宗教的故事和意象。
这些绚丽多彩的玻璃窗使得阳光照射进来时,教堂内部充满了神秘而肃穆的氛围。
哥特体的第三个特点是其精细的雕刻和装饰。
哥特式建筑以其华丽的装饰品和雕塑而闻名,包括拱门、柱子和教堂顶部的尖顶等。
这些细致入微的雕刻工艺呈现了基督教故事、圣经中的人物以及当时社会的情景,展示了中世纪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对美的追求。
二、哥特体的发展哥特体艺术和建筑诞生于法国,最早出现在巴黎圣母院和亚眠圣亚纳教堂等地。
此后,哥特风格逐渐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包括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和德国等。
不同地区的哥特体艺术也呈现出一些细微的差异,但总体上仍保持了哥特体的核心特点。
在建筑方面,哥特式建筑由宗教教堂扩展到了城堡和宫殿等各种建筑类型。
城堡和宫殿的设计更加注重舒适性和居住性,窗户更大,内部更加宽敞。
同时,哥特体还延伸到了城市规划领域,对城市布局和街道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领域,哥特体也渗透到了绘画、雕塑和书法等不同的形式中。
绘画中常见的哥特特点包括人物形象的纤细和长比例、明暗对比的强烈效果以及装饰性的花纹和背景。
在雕塑方面,哥特体更注重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动态,通常采用飘逸的服装和姿态来营造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氛围。
哥特体书法则以其精湛的笔法和装饰性的字体而著称。
哥特式艺术名词解释

哥特式艺术名词解释哥特式艺术,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流行于法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哥特式艺术强调建筑高耸、尖峭、挺拔,内部装饰则富丽而精致,具有一种阴森可怖的神秘气氛。
因为当时的统治者认为这种建筑风格能够体现天国的来临。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和亚眠大教堂等。
在中世纪建筑上,哥特式建筑艺术达到了最高水平。
哥特式建筑是指12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上半叶,出现在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特征是尖形拱门及尖形拱券,以及用彩色玻璃镶嵌画装饰的窗户。
它产生于罗马式建筑风格向哥特式建筑风格过渡的时期,曾在欧洲广泛流行。
哥特式建筑虽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外观阴森恐怖,但它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对欧洲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哥特式建筑又称为黑暗建筑或光明教堂,常用尖塔、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大面积的使用彩色玻璃镶嵌,在当时的欧洲非常的流行,因此被称为“中世纪的西方”。
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亚眠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哥特式艺术主要体现在建筑和雕刻方面,有许多共同的特征:(1)尖券和尖拱, (2)石砌体,(3)肋架拱顶,(4)飞扶壁,(5)彩色玻璃,(6)束柱。
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哥特式建筑对其他艺术领域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舞蹈、戏剧和神学等方面,尤其是对后期的建筑艺术影响深远。
建筑方面,哥特式建筑突破了教会的约束,有自己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尖塔高耸,造型挺秀,既承袭古典传统,又有创新和发展。
比起罗曼式建筑有较大进步,但也存在纪念性和装饰性不足的缺点。
十二世纪末,法国开始流行一种叫做“哥特式”的建筑风格。
法语中的“哥特” (godt)这个字,指的是长矛,而“哥特式”就是“长矛”加“建筑”的合成词。
法国人借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这种建筑风格,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哥特式风格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全部中世纪的创作称为“哥特式” 在文艺复兴时期 人们把全部中世纪的创作称为“哥特式”的, 人们把全部中世纪的创作称为 在艺术成就上, 哥特式”是一种非常伟大的艺术, 在艺术成就上,“哥特式”是一种非常伟大的艺术,它的大气与 磅礴是很多艺术流派所不能比拟的。 磅礴是很多艺术流派所不能比拟的。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最伟大 的成就,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显著的价值, 的成就,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显著的价值,无论建筑工程技术或 艺术手法都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艺术手法都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要是教堂——具有高耸入云的外观, 具有高耸入云的外观, 要是教堂 具有高耸入云的外观 而其内部空间则在大幅的彩色玻璃花 窗透射出的迷离光线和 更高的中庭的 双重作用下给人强烈的升腾感表 现出来的。 现出来的。夏特尔大教堂就是哥特式 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 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反映中世纪最 重要的审美范畴——“光”,就是教堂 重要的审美范畴 光 的玻璃花窗。光线穿过它们,在教堂中投下迷离的光影, 的玻璃花窗。光线穿过它们,在教堂中投下迷离的光影, 加强了幻觉,加强了哥特教堂使人产生的上升激情。 加强了幻觉,加强了哥特教堂使人产生的上升激情。玻璃 花窗由此也构成了十三世纪哥特艺术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花窗由此也构成了十三世纪哥特艺术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绘画 。 夏特尔大教堂的玻璃花窗
服装领域:受建筑风格的影响,哥特 服装风格主要体现为高高的冠戴、尖 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等锐 角的感觉。而织物或服装表现出来的 富于光泽和鲜明的色调是与哥特式教 堂内彩色玻璃的 效果一 脉相通的。 。 黑与白,紧缚与飘 逸,性感与典雅, 这些元素的冲击和 融合都在哥特式服 装上体现出来,而 这种对比性就是 哥特式服装的魅力所在。造型上永远也 离不开多褶皱的花边和网状花纹,体现 出一种镂空效果,其中漏出的苍白的皮 肤与暗色调的主体形成鲜明,给人以视 觉的冲击。
哥特式美学 定义

哥特式美学定义哥特式美学定义一、概述哥特式美学,又称为哥特风格,是一种源于欧洲中世纪的艺术风格。
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末期,在欧洲各国持续了几个世纪。
这种风格的艺术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气息,其建筑、绘画、雕刻等作品都充满了独特而神秘的氛围。
二、建筑哥特式建筑是哥特式美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在罗曼式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流行于13世纪至15世纪。
哥特式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尖拱形窗户和拱顶,以及高大而精细雕刻的尖顶塔楼。
这种建筑风格还善于运用不同颜色和材料进行装饰,使得整个建筑物充满了复杂而华丽的视觉效果。
三、绘画哥特式绘画也是哥特式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通常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主要表现了圣经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
哥特式绘画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大量的金色和鲜艳的颜色,而且在细节上非常注重精细和准确。
哥特式绘画还善于运用对比和阴影来强调形象之间的差异,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四、雕塑哥特式雕塑也是哥特式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通常使用石头、木材或金属等材料进行制作,主要表现了圣经中的人物形象和神话传说。
哥特式雕塑最大的特点是造型精致而逼真,尤其善于表现人物肌肉线条和面部表情。
在雕刻技术上也非常注重细节和准确性。
五、服装哥特式服装是哥特式美学中非常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
它通常采用黑色为主色调,并且善于运用复杂而华丽的图案进行装饰。
哥特式服装还善于运用高领、长袍等设计元素来强调人物的神秘感和高贵感。
哥特式服装还善于运用各种金属配饰,如银质项链、手环等,使得整个造型更加完美。
六、音乐哥特式音乐是哥特式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通常采用古典音乐为基础,并且善于运用合唱和管弦乐等元素进行演绎。
哥特式音乐的最大特点是旋律优美而悠扬,歌词通常表现出一种浓厚的神秘主义气息。
在演唱技巧上也非常注重情感表达和声音控制。
七、总结哥特式美学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它以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为基础,通过建筑、绘画、雕塑、服装、音乐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
哥特式艺术

哥特式艺术,于公元12世纪末叶继罗马纳斯克式建筑而兴起于法国北部,公元13至15世纪盛行于西欧各地,16世纪意大利人提出这一名词并得到广泛承认。
实际上,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从内容和形式都具有显著的价值,而哥特式艺术的最高成就体现在建筑方面,这就使得无论建筑工程技术在当时都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哥特式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哥特式建筑借鉴于古罗马时代的建筑,进行了改革,哥特式风格不仅在建筑表层雕刻上有所改革,就连建筑的整体结构形式也发生了改头换面的变化。
哥特式风格在建筑上主要是运用了飞檐扶壁建筑风格,这样可以使墙体的负担大为减轻,使建筑的整体具有强烈的向上的特征。
哥特式建筑最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教堂建筑上,它以尖形拱门代替了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门,建筑物重量集中于石柱及拱壁上这样就为别的地方减轻了压力,外部有许多高耸的尖塔,墙壁较簿,窗户较大,饰有彩色玻璃的图案。
具有新时代的气息。
英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
德国还有一种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钟塔的哥特式教堂。
德国哥特建筑时期的世俗建筑多用砖石建造。
双坡屋顶很陡,内有阁楼,甚至是多层阁楼,屋面和山墙上开着一层层窗户,墙上兼有轻盈的木窗、阳台,外观很富特色。
而英国时期的建筑,没有直接接受。
世界各地都有哥特式建筑,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
哥特式建筑特点:平面一般是十字架形;高耸的塔楼多为尖笋状;墙面较薄,质地轻,形成特殊的外墙结构;薄壳般的穹顶正中开有三个大门,中间的大门为主要通道;内部是轻盈、裸露的棱线飞肋骨架穹窿;高大宽敞的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能;可以进来更多的光源,窗户跟树叶是的,枝片状,窗户上用五彩玻璃作镶嵌图案。
哥特式建筑教堂的特点最为明显,主要是高而直,中间夹着中厅的山墙。
哥特式建筑站在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即从教堂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早期向自由放松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转变,可能正是由于这一事实使得它们成为西方建筑史上最杰出的成就。
哥特式建筑在艺术和结构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传奇。
哥特式美术名词解释

哥特式美术是中世纪艺术的一种风格,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后来在欧洲广泛传播。
哥特式美术的特点包括尖拱形、飞扶壁、精致的窗户花纹、尖塔等。
以下是与哥特式美术相关的一些术语解释:
1.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 哥特式美术的建筑风格,以尖拱形、飞扶壁、尖塔和高窗玻璃花窗等特征为主。
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和大型宗教建筑。
2. 尖拱形(Pointed Arch): 哥特式建筑中常见的拱形,与罗曼式建筑中的半圆形拱形不同,哥特式建筑中的拱形更为尖锐。
3.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哥特式建筑中用于支撑墙体的结构,通过拱形的支撑,将建筑的重量传递到支撑结构上。
4. 玫瑰窗(Rose Window): 大型的圆形或多角形花窗,常见于哥特式教堂的正面。
5. 小尖塔(Spirelet): 小型的尖塔,通常出现在建筑物的顶部,作为装饰元素。
6. 教堂侧廊(Aisle): 教堂主体两侧的走廊,通常位于中央大
厅的两侧,是信徒行走的通道。
7. 梯田墙(Crocketed Gable): 出现在哥特式建筑物的尖顶或墙上的装饰性图案,常见于教堂的尖顶部分。
8. 哥特式绘画(Gothic Painting): 在哥特式时期发展起来的绘画风格,强调神秘和宗教主题,形象常常具有超自然的特征。
9. 哥特式雕塑(Gothic Sculpture): 与哥特式建筑相配套的雕塑风格,通常出现在教堂的门廊、尖顶、墙体等位置,强调宗教主题。
哥特式美术在欧洲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gothic作为名词,只能指称哥特式建筑和 哥特式字体。但作为形容词加在艺术或时装之 前,就可以指称哥特式艺术或哥特式时装。在 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这个词在时装报刊上出 现的频率也非常之高。 • 哥特式艺术指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出现的 以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 术。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 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 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表现在建筑上,就 有尖拱券、小尖塔、垛墙、飞扶壁和彩色玻璃 镶嵌等典型元素。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
• 哥特式建筑是12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 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 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 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 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 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 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 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 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 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 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
• 科隆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哥特式的知名建筑
马 格 德 堡 大 教 堂
捷 克 拱字体
就算是像“黒执事”那样的,也不过是出 于需要特别设计出来的。一类印刷或手写字体, 非常华丽,即“OLD ENGLISH TEXT”。哥特和 洛可可都是装饰性很强的字体,比较重视线条, 花纹的变化也采用了植物做装饰。可以了解一 下18至19世纪时期的英国美术运动。多注意字 体线条的粗细,以及注意边角的设计。 英文的哥特式字体有很多,但是目前的中 文字库中还没有公司能开发出中文的哥特字体。
哥特式艺术介绍 曾澈
• 哥特式通俗的理解就是颓废,堕落的意 思。哥特式风格通常以黑暗另类为主题。 饱受争议的哥特式一直被人视为另类的。 • 如文化上的次文化,宗教上的异端,人 群中的异类等。早期伊丽莎白时代衣着 打扮的哥特元素、语言文化等充分的展 现出哥特风淋漓尽致的“美”,如今的 哥特式深受大家喜爱,是当今不可缺失 的文化艺术。
• 在哥特式艺术流行的几百年中,欧洲服装 也明显带有哥特式的影响。哥特式艺术是 一种浪漫型的艺术。所以,哥特式时装可 视为当下正流行的新浪漫主义时装的一个 分支。在中国服装界,哥特式这个词更多 地被学院派人士所引用。 • 哥特式(Gothic)一词是后来文艺复兴时 期出现的,认为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才是 正统艺术,这种新建筑形式是“野蛮民族” 式的,故贬称为“哥特式”。事实上,哥特式 建筑与哥特人并无关系。哥特式原指野蛮 民族。
哥特文学
• 风格特征:充斥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 • 代表作家与作品:
1. 华尔普(Walpole)《奥蓝托城堡》 (The Castle of Otranto) 2.(英)安· 莱德克利夫(Ann 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 (The Mysteries of Udolpho)(1794年), 确立了哥特式小说的标准样式。 3.(英)M.G.路易斯(Matthew Gregory Lewis)的《僧侣》 (The Monk)1796年 4.玛丽· 雪莱(Mary Shelley)的《科学怪人》。 5.爱伦· 坡《厄舍府的倒塌》、《黑猫》。
哥特音乐
• 风格特征:悲伤,抑郁,深沉,触动动人心。浪漫主义运 动中,哥特被认为和黑暗,鬼魅,奇异相连,沉迷与对人 类阴暗面的表现。 • • 早期:充斥着抑郁厌世情调,音乐既冰冷刺骨,又带 着精细的美感,是对于一切传统音乐的极端藐视。
后期:是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唯美主 义近乎邪恶的追求。它挖掘放大人类的感情,引发审美和 思考的空间,把音乐引发的艺术欣赏上升到哲学思考,进 而影响人们的价值体系。 • 代表音乐家:莱奥南(Leonin,约1159-1201) 佩罗坦(Perotin,约1170-1236)
谢
谢
大
家
哥特绘画
•
在哥特式建筑和哥特式雕塑出现大约50年 后,哥特式绘画风格在13世纪的时候开始展露, 从罗马式风格至哥特式风格的过渡并没有明显 的界限,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绘画风 格较之于前更加沉闷,黑暗和情绪化。这种转 变在1200年左右始于英国和法国,1220年左右 发展至德国,1300年至意大利。哥特绘画主要 以4种形式出现:壁画,板画,插图和花窗玻 璃画。 作为早期基督和罗马传统的延续,在南 欧壁画一直被教堂作为主要的图像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