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哥特式艺术

合集下载

哥特式美术名词解释

哥特式美术名词解释

哥特式美术名词解释哥特式美术名词解释1. 引言哥特式美术是一种流行于12世纪至16世纪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建筑、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上。

它以其独特的细节、华丽的装饰和气势磅礴的结构而闻名。

本文将对哥特式美术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希望读者能对这一艺术风格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2. 主题一: 尖拱哥特式建筑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尖拱。

尖拱是指一种呈锐角的拱形结构,它代替了罗曼式建筑中常见的圆拱。

尖拱能够更好地承受重力,使建筑物能够更高、更轻盈地垂直上升。

尖拱的使用使得哥特式教堂建筑能够达到更高的空间和更宏伟的外观。

巴黎圣母院的尖拱构造给人一种向上延伸的感觉,配合着高塔和精美的装饰,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3. 主题二: 飞扶壁飞扶壁是哥特式建筑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它指的是与建筑物本身并不直接相连的独立状的支撑结构,通过飞扶壁,建筑物的重量可以更均匀地分布。

飞扶壁不仅起到支撑建筑物的作用,同时也是建筑装饰的一部分。

飞扶壁可以用于安放雕塑和拱门,增添了哥特式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巴黎圣母院的飞扶壁上镶嵌着雕塑和拱门,以精湛的工艺和细节展示了哥特式风格的艺术魅力。

4. 主题三: 玫瑰窗玫瑰窗是哥特式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影响观赏者最深的部分之一。

它得名于窗户圆形的形状,多为玫瑰花瓣状或尖形花瓣状。

玫瑰窗采用了大片的彩绘玻璃,通过变幻的色彩和透光效果,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光影。

玫瑰窗不仅是建筑物的视觉焦点,同时也具有宗教和象征意义。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展现了圣经中的故事和圣徒的形象,带给人们宗教信仰和启迪。

5. 主题四: 起重吊杆起重吊杆是哥特式建筑中一种重要的工程设施。

它用于支撑建筑物的物资和工具,为建筑过程提供便利。

起重吊杆可以独立于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通过上下移动来提供物资和工具的运输。

它使建造哥特式建筑变得更加高效,并且能够实现更复杂、更大规模的工程。

起重吊杆的使用为哥特式建筑的独特外观和复杂结构提供了技术支持。

哥特式艺术名词解释

哥特式艺术名词解释

哥特式艺术名词解释哥特式艺术,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流行于法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哥特式艺术强调建筑高耸、尖峭、挺拔,内部装饰则富丽而精致,具有一种阴森可怖的神秘气氛。

因为当时的统治者认为这种建筑风格能够体现天国的来临。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和亚眠大教堂等。

在中世纪建筑上,哥特式建筑艺术达到了最高水平。

哥特式建筑是指12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上半叶,出现在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特征是尖形拱门及尖形拱券,以及用彩色玻璃镶嵌画装饰的窗户。

它产生于罗马式建筑风格向哥特式建筑风格过渡的时期,曾在欧洲广泛流行。

哥特式建筑虽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外观阴森恐怖,但它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对欧洲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哥特式建筑又称为黑暗建筑或光明教堂,常用尖塔、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大面积的使用彩色玻璃镶嵌,在当时的欧洲非常的流行,因此被称为“中世纪的西方”。

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亚眠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哥特式艺术主要体现在建筑和雕刻方面,有许多共同的特征:(1)尖券和尖拱, (2)石砌体,(3)肋架拱顶,(4)飞扶壁,(5)彩色玻璃,(6)束柱。

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哥特式建筑对其他艺术领域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舞蹈、戏剧和神学等方面,尤其是对后期的建筑艺术影响深远。

建筑方面,哥特式建筑突破了教会的约束,有自己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尖塔高耸,造型挺秀,既承袭古典传统,又有创新和发展。

比起罗曼式建筑有较大进步,但也存在纪念性和装饰性不足的缺点。

十二世纪末,法国开始流行一种叫做“哥特式”的建筑风格。

法语中的“哥特” (godt)这个字,指的是长矛,而“哥特式”就是“长矛”加“建筑”的合成词。

法国人借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这种建筑风格,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哥特式美学 定义

哥特式美学 定义

哥特式美学定义哥特式美学定义一、概述哥特式美学,又称为哥特风格,是一种源于欧洲中世纪的艺术风格。

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末期,在欧洲各国持续了几个世纪。

这种风格的艺术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气息,其建筑、绘画、雕刻等作品都充满了独特而神秘的氛围。

二、建筑哥特式建筑是哥特式美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在罗曼式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流行于13世纪至15世纪。

哥特式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尖拱形窗户和拱顶,以及高大而精细雕刻的尖顶塔楼。

这种建筑风格还善于运用不同颜色和材料进行装饰,使得整个建筑物充满了复杂而华丽的视觉效果。

三、绘画哥特式绘画也是哥特式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通常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主要表现了圣经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

哥特式绘画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大量的金色和鲜艳的颜色,而且在细节上非常注重精细和准确。

哥特式绘画还善于运用对比和阴影来强调形象之间的差异,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四、雕塑哥特式雕塑也是哥特式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通常使用石头、木材或金属等材料进行制作,主要表现了圣经中的人物形象和神话传说。

哥特式雕塑最大的特点是造型精致而逼真,尤其善于表现人物肌肉线条和面部表情。

在雕刻技术上也非常注重细节和准确性。

五、服装哥特式服装是哥特式美学中非常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

它通常采用黑色为主色调,并且善于运用复杂而华丽的图案进行装饰。

哥特式服装还善于运用高领、长袍等设计元素来强调人物的神秘感和高贵感。

哥特式服装还善于运用各种金属配饰,如银质项链、手环等,使得整个造型更加完美。

六、音乐哥特式音乐是哥特式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通常采用古典音乐为基础,并且善于运用合唱和管弦乐等元素进行演绎。

哥特式音乐的最大特点是旋律优美而悠扬,歌词通常表现出一种浓厚的神秘主义气息。

在演唱技巧上也非常注重情感表达和声音控制。

七、总结哥特式美学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它以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为基础,通过建筑、绘画、雕塑、服装、音乐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

哥特式美术名词解释

哥特式美术名词解释

哥特式美术是中世纪艺术的一种风格,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后来在欧洲广泛传播。

哥特式美术的特点包括尖拱形、飞扶壁、精致的窗户花纹、尖塔等。

以下是与哥特式美术相关的一些术语解释:
1.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 哥特式美术的建筑风格,以尖拱形、飞扶壁、尖塔和高窗玻璃花窗等特征为主。

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和大型宗教建筑。

2. 尖拱形(Pointed Arch): 哥特式建筑中常见的拱形,与罗曼式建筑中的半圆形拱形不同,哥特式建筑中的拱形更为尖锐。

3.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哥特式建筑中用于支撑墙体的结构,通过拱形的支撑,将建筑的重量传递到支撑结构上。

4. 玫瑰窗(Rose Window): 大型的圆形或多角形花窗,常见于哥特式教堂的正面。

5. 小尖塔(Spirelet): 小型的尖塔,通常出现在建筑物的顶部,作为装饰元素。

6. 教堂侧廊(Aisle): 教堂主体两侧的走廊,通常位于中央大
厅的两侧,是信徒行走的通道。

7. 梯田墙(Crocketed Gable): 出现在哥特式建筑物的尖顶或墙上的装饰性图案,常见于教堂的尖顶部分。

8. 哥特式绘画(Gothic Painting): 在哥特式时期发展起来的绘画风格,强调神秘和宗教主题,形象常常具有超自然的特征。

9. 哥特式雕塑(Gothic Sculpture): 与哥特式建筑相配套的雕塑风格,通常出现在教堂的门廊、尖顶、墙体等位置,强调宗教主题。

哥特式美术在欧洲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的特点。

哥特式

哥特式

哥特式一. 哥特文化的起源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哥特式艺术。

“哥特”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

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

二. 哥特式建筑第一个哥特式建筑是在法国国王的领地上诞生的。

之后整个欧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响。

哥特式有人专指建筑,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属于建筑,公元13世纪后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巅峰在公元14—15世纪。

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

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

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

外观的基本特征是高而直其典型构图是一对高耸的尖塔.中间夹着中厅的山墙在山墙檐头的栏杆大门洞上设置了一列布有雕像的凹盒.把整个立面横联系起来在中央的栏杆和凹盒之间是象征天堂的圆形玫瑰窗。

与此同时建筑的立面越往上划分越为细巧,形体和装饰越见玲珑。

内部空间的特点哥特式教堂的平面一般为拉丁十字形,但中厅窄而长,瘦而高,教堂内部导向天堂和祭坛的动势都很强教堂内部的结构全部裸露.近于框架式,垂直线条统帅着所有部分,使空间显得极为高耸象征着对天国的憧憬。

哥特式教堂结构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

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哥特式艺术

哥特式艺术

哥特式艺术哥特式艺术,又译作哥德式藝術,为一种源自欧洲法国的艺术风格,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3世纪,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成为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纪,因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来临而迅速没落。

不过,在北欧地区,这种风格仍延续一段相当长时间。

该风格在18世纪重新被肯定,“哥特式复兴”(Gothic Revival)运动推崇中世纪的阴暗情调。

在19世纪之后仍偶而被应用。

哥特建筑哥特式建筑的基本构件是尖拱[ogival or pointed arch,或称尖拱券、尖券]和肋架拱顶[ribbed vault]。

哥特式建筑的魅力来自于比例、光与色彩的美学体验,即通过对光的形而上的沉思,通过对数与色的象征性理解,使灵魂摆脱俗世物质的羁绊,迎著神恩之光向着天国飞升。

该种建筑虽曾于欧洲全境流行,不过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度颇为被藐视。

1137-1144年,圣邓尼斯修道院院长絮热[Suger,1081-1151]主持了圣邓尼斯修道院教堂[Abbey Church of St. Denis]的重建。

圣邓尼斯修道院教堂始建于8世纪晚期,以早期基督教时期的一位圣徒圣邓尼斯[St. Denis,约258年卒]命名。

絮热立志要把这座在法国人心目中具有纪念碑性质的教堂建成全法兰西的精神中心,激发法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由絮热主持重建起来的这座圣邓尼斯教堂被公认为第一所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12世纪是法国哥特式的发生与发展的阶段。

13世纪,法国哥特式发展至纯熟境地,夏特尔大教堂[Chartres Cathedral]展示了早期哥特式向盛期哥特式发展的不同风格阶段。

夏特尔大教堂之后,法国兴起大教堂建设高潮,哥特式盛期到来。

兰斯大教堂[Reims Cathedral]、亚眠大教堂[Amiens Cathedral]和博韦大教堂[Beauvais Cathedral]等都是盛期哥特式的伟大作品。

国际哥特式建筑的名词解释

国际哥特式建筑的名词解释

国际哥特式建筑的名词解释国际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现代演化和复兴。

它融合了中世纪的构造技术与现代的工程手段,为建筑带来了一种独特而精致的风格。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和艺术细节等方面解读国际哥特式建筑。

建筑风格的演变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并在欧洲迅速传播开来。

它代表了中世纪文艺复兴的风格和精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哥特式建筑逐渐被其他建筑风格所取代。

直到19世纪末,哥特式建筑得以重新崛起,并在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显现出独特的影响力。

具体而言,国际哥特式建筑是指在20世纪至今,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和重建。

结构特点的演进国际哥特式建筑延续了中世纪的结构特点,如高耸的尖顶、巨大的拱门和尖顶的窗户。

同时,它还注重结构的几何精确性和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

对于20世纪的建筑师来说,他们不再依靠手工艺人的技艺,而是运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来实现这些结构特点。

这种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方法,使国际哥特式建筑脱颖而出。

艺术细节的继承和创新如同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一样,国际哥特式建筑注重细节的装饰和艺术性。

国际哥特式建筑从中世纪的装饰元素中汲取灵感,同时又运用了新颖的材料和技术。

例如,玻璃幕墙的使用使得建筑内部充满了自然光线,石材和钢结构的搭配则增加了建筑的现代感。

这种结合传统和现代的艺术细节,使国际哥特式建筑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

国际哥特式建筑的地域影响国际哥特式建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

不同地区的建筑师各具特色,带来了不同风格的国际哥特式建筑。

例如,在美国,纽约市的圣约翰大教堂以其宏伟的尖顶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而在亚洲,香港的中央图书馆则展现了现代技术与哥特式风格的完美结合。

结语国际哥特式建筑是一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建筑风格,代表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现代主义的精神。

它的结构特点、艺术细节和地域影响都使其成为建筑界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在历史建筑复原还是新建工程中,国际哥特式建筑都能为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和感受。

意大利Gothic哥特式建筑艺术特点探究

意大利Gothic哥特式建筑艺术特点探究

意大利Gothic哥特式建筑艺术特点探究意大利Gothic哥特式建筑,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始于12世纪末,15世纪中期结束,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建筑艺术。

它特别关注技术和结构上的创新,把浪漫主义的情感融入建筑中,形成了一种神秘、浪漫的风格,并在欧洲流行了数百年。

这篇文章将探究意大利Gothic哥特式建筑艺术的特点。

一、垂直构造意大利Gothic哥特式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垂直构造。

这主要体现在造型上,尤其是尖拱、尖顶和细长的线条,都是其特有的元素。

在建筑物外墙上,大量的垂直线条和弯曲的花纹被利用,增加建筑物的高度和美感。

在内部,建筑师更是尽可能地让空间变得高大,增强建筑物的宏伟感。

二、玫瑰窗意大利Gothic哥特式建筑重视光线的运用,而玫瑰窗(Rose window)则是其标志性的装饰元素之一。

通常位于建筑物的立面,由一系列精细的玻璃拼贴而成,构建出复杂的几何造型,充满了美感和神秘感。

玫瑰窗能够散发出光线,给室内带来柔和的光线,照亮了建筑物内部的正祭台、祭坛和墓地等。

三、浮雕和雕塑意大利Gothic哥特式建筑还强调浮雕和雕塑在建筑装饰中的作用。

建筑师们在各种建筑元素,如梁、柱、拱、栏杆等表面,刻上超级精湛的浮雕与雕塑,配合华丽的花纹和线条,给建筑物带来了一种唯美的风格。

有些建筑物内部也将雕塑作为主要的装饰元素,通过塑造出不同场景和人物,表现出哥特式建筑所倡导的精神内涵。

四、教堂塔在意大利Gothic哥特式教堂中,教堂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教堂塔通常是整座教堂中最高的部分,被视为教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意大利Gothic哥特式教堂的塔有时会有一些雕塑和花纹,是这种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飘带飘带(Flying buttresses)是意大利Gothic哥特式建筑特有的结构,在建筑外立面悬挂下来,使建筑物的结构变得更加坚固。

在教堂建筑中,这种结构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去除墙壁转移下来的重量,提供更多的地方装饰,同时也可以增加建筑的视觉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奥地利圣斯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
哥特艺术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教堂建筑上,它 以尖形拱门代替了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门,建筑 物重量及引伸力集中于石柱及拱壁上,外部有 许多高耸的尖塔,墙壁较簿,窗户较大,饰有 彩色玻璃的图案。内部圆柱较细,光线比较充 足,门前饰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和石刻。哥 特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的目 光引向虚无飘渺的天空,使人忘却今生,幻想 来世。哥特建筑物上的许多雕刻,生动自然, 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04.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巴黎圣母院是位于巴黎第四区的一座 美丽至极的天主教堂。教堂于163年 动工,几乎到了1345年左右才基本完 工。作为法国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雕塑和彩 色玻璃的完美代表。在18世纪90年代
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的许多 雕塑和珍品被损坏或摧毁。1804年拿 破仑曾在这里加冕皇帝。
07. 米兰大教堂(Milan Cathedral)
米兰大教堂是坐落在米兰广场的一座十分宏伟 十分精致的哥特式大教堂,也是欧洲最著名的 建筑物之一。1386年,米兰大教堂在大主教安 东尼奥· 萨卢佐主导下开工,其风格属于后期的 哥特式风格,更具法国特色。这座举世闻名的 大教堂足足花了五百年才完工。
1、法国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部分始建于1145 年,1194年遭遇火灾,后历经 26年重建方再现原貌,可谓法 国哥特式建筑的巅峰之作。高 大的中殿呈纯粹的尖拱型,四 周的门廊装饰着12世纪中叶的 精美雕刻,再加上12世纪和13 世纪光彩夺目的彩色玻璃,所 有的这一切都是那么非凡卓越 ,堪称经典杰作。
05. 约克大教堂(York Minster)
约克大教堂是北欧最大的两个哥特式 大教堂之一(另外一个是科隆大教 堂),牢牢控制着约克古城的天际线, 非常壮观。约克大教堂的风格融合了 哥特式建筑在英国的发展的主要阶段 的特征。教堂于1230年左右开始动工, 一直持续到1472年。约克大教堂的 “大东窗”(Great East Window)是
2、圣母百花大教堂(Santa Maria del Fiore ) 圣母百花大教堂从1296年开始动工建
设,到1436年正式完工,前后历经了140 年。它不仅是一座极其美丽的教堂,而是 是佛罗伦萨的城市象征和名片。圣母百花 大教堂的外观遍布由绿色、粉红色和白色 组成的大理石彩瓷,独特而亮丽。圣母百 花大教堂不仅是意大利最大的教堂之一, 而且直到现代,教堂的圆顶规模一直位居 世界第一。即使现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 圆顶都是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砖穹顶。
国际哥特式艺术
一、建筑 二、绘画
中世纪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 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 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 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 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 段时期。
哥特式建筑艺术
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 ,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 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 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 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 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 ,“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 有贬意。主要影响教会。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 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沙特尔主教座堂高155 米,面积5940平方米 ,西正门宽47.5米,最 大玫瑰窗直径13.4米。
是第一座完全成熟的 哥特式主教座堂,法 国哥特式建筑高峰时 期的代表作,其建筑
结构及平面配置成了 以后各主教座堂模仿 的蓝本。
教堂内共有170多扇花 窗玻璃,当中完整保 存了100多扇12世纪— 13世纪的花窗玻璃, 这此彩色玻璃窗以圣 经故事为题材,绘画 了4000多个拜占庭风 格的人物,形象鲜明, 栩栩如生,其中部分 北翼的玫瑰窗是路易 九世的母亲布朗卡皇 后所捐助的。
兰斯大教堂风格:盛期哥特式建筑
建筑长139m,横厅西侧的中堂为平面3廊 (单侧廊)形式,中廊宽15m、高38m,横厅 东侧的圣堂为5廊式(双侧廊)平面。该建筑 在结构体系方面与其他的典型盛期哥特式
教堂基本相同。兰斯大教堂的两个重要特 征是:镂空窗(哥特式窗顶部的近乎三角形
的部位)的做法达到了同类作品中的最高层 次:建筑立面上有包含2000多个形象的雕 刻带。如同许多哥特式教堂一样,兰斯大 教堂西立面钟塔顶部原计划有尖顶,但未 能实现。
大事记
1380:查理六世加冕为法国国王,他当政时期(1380-1422)与国际哥特时期恰好重叠。
1386:哥特式米兰大教堂开建 约1395:《威尔顿双联画》面世 约1400:斯特凡诺.迪伦.乔万尼,1423年他创造了祭坛画,讲述圣安东尼修饰的圣迹。 约1413:贝里公爵聘用林堡兄弟绘制《贝里公爵奢华祈祷图》 1416:林堡兄弟亡故 约1417:教皇八世被废黜,亚维农称教皇的时代结束,宗教大分裂谢幕 1423:斯蒂莱.达.法布里雅诺完成《贤士来朝》,成为哥特式定义之作 约1425-1428:马索利诺.达.潘尼凯勒与马萨乔为佛罗伦萨布兰卡奇小教堂作画 1427:皮萨内罗与法布里雅诺联手创作壁画 约1440:德国画家斯特凡.洛克纳创作《圣母子》,横跨国际哥特艺术与早期文艺复兴风 格。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中世纪彩色玻璃。
06.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Seville Cathedral)
塞维利亚大教堂矗立在梦哈德清真寺的遗 址上,是为了纪念收复失地后证明塞维利亚的 权利和财富而建设的。在16世纪教堂完工的时 候,塞维利亚大教堂一举超过圣索菲亚大教堂 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教堂。现在,塞维利亚大 教堂是全球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球第三 大教堂。教堂的建造者采用了清真寺的一系列 元素,使得塞维利亚大教堂更具特色。
圣斯蒂芬大教堂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是维也纳 自由的象征。教堂经过了几场战争,以及顽强地幸 存了下来。在圣斯蒂芬大教堂建立前,这里有着两 座更早的教堂。14世纪,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发 起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建造。圣斯蒂芬大教堂最著名 的特点是钻石图案的瓷砖屋顶。它们是直到1952年 才添加进教堂的整体风格中的。
03.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哥特式教 堂,在长达数世纪里都是德国科隆最著 名的地标建筑。科隆大教堂曾是世界上 最高的建筑,时至今日,它的门面依旧 是世界上最大的。这座著名的大教堂矗 立在4世纪的罗马神庙的遗址上。目前 科隆大教堂的哥特式风格起始于1248年, 一直持续了600余年,教堂才算完工。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科隆天主教大主教的 所在地。
亚眠大教堂 在这里,巨大的彩画故事玻璃花窗的消失 表明教堂设计的新思路:它注重墙壁采光 性,采用先进的照明技术,突出声光效果 和长柱的神秘感,是法国哥特建筑晚期艺 术的结晶。大殿中央的唱诗坛由110个橡 树祷告席构成,整个唱诗坛的雕刻用时11 年,共雕刻有4000个圣像人物,是亚眠大 教堂的镇堂之宝,也是哥特木雕的奇观。
哥特式建筑艺术的特点:高而直、空灵、虚 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 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 土”.
鲁 昂 大 教 堂
绘画:《威尔顿双联画》(英国)佚名画师,公元1395年, 每幅45.7cm*29.9cm (木板蛋彩) 该画因收藏于派姆布鲁克伯爵所在的威尔顿宅邸而得名。它由 两联组成,左联描绘英王理查二世以及他的庇护神忏悔者圣爱德 华、圣爱德蒙以及施洗约翰;右联描绘由众天使簇拥着的圣母与小 基督,其主题是表现奄奄一息的国王即将告别尘世,圣母、基督 与天使们正在迎接他的到来。 特点:画中人物显得优雅高贵、端庄虔诚,极善运用流畅准确的 线条;色彩富丽堂皇、钴蓝色锦袍与金色背景形成华美的对比; 画面十分精致,特别是细部的一些纹饰都含有复杂的寓意,例如 天使打着的红十字旗,旗杆顶部有一绘有不列颠岛的球形装饰,圣 母脚边的花朵、天使长袍上绣的图案以及圣徒身上的织锦图案都 是英国王室的象征。
欧洲十大中世纪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是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崛起而迅 速流行起来,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 其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
立柱、飞券以及新的框架结构支撑顶部的 力量,使整内产 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哥特式教堂以其
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
08. 兰斯大教堂(Reims Cathedral)
兰斯大教堂是一座位于法国兰斯的天主教堂, 曾有多位法国君主在此加冕。它建立于一座在 1211年毁于大火的教堂的旧址上,而法国第一位 君主克洛依曾于公元496年在旧教堂的长形大殿里 被兰斯主教圣雷米(saint demi)洗礼。教堂原先 的结构是依据罗马浴场结构改造的。兰斯大教堂 依旧在兰斯大主教管区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作为 法国香槟区主要景点之一
法国亚眠大教堂
亚眠大教堂从1220年起一次性建成,工程没有 中断,集中汲取了近一个世纪的先进建筑技术,是 最高、最长、最大的教堂。 教堂的正面外表掩盖着内部的壮丽挺拔。门楣 上的圣人雕像秀美结实,其中最著名的是“美丽上 帝”雕像,耶酥高贵祥和的表情栩栩如生。更令人 惊讶和赞叹的是它高大的殿堂、直耸的石柱的优美 的穹窿,它们巧妙的搭配构成了完美严谨的几何图 形。这种大跨度比例的天顶使人感到它的静寂与博 大,它的直耸云霄的高超建筑技术也深刻表达了建 造者们的虔诚信仰。
国际哥特式艺术
国际哥特式绘画艺术: 出现在14世纪末的欧洲,其特征是:强烈 的叙述性与宫廷般的优雅,并结合精确自 然的细节、精致的装饰、现实真实的画面 表象与丰富的用色。
1350-1420年被称为国际哥 哥特艺术的最后繁荣期,也 是早期文艺复兴的前奏。 特式风格时期。这是一种 在巴黎、伦敦、米兰和布 哥特式艺术,是一种源自欧 拉格风行的宫廷式和贵族 洲法国的艺术风格,该风格 式风格,糅合了意大利画 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 坛的写实技法和法国优美 雅致的风格。国际哥特式 13世纪,至14世纪末期,其 绘画的特点是风格特别高 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 成为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 雅,装饰富丽,色彩鲜艳, 广泛使用金箔;人物颈长, 世纪,因为欧洲文艺复兴时 衣着华丽,主要是描绘美 代来临而迅速没落。不过, 丽的贵妇和骑士,而不是 在北欧地区,这种风格仍延 有钱人或一般百姓。 续一段相当长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