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诊断-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及治疗共识摘要 精品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概要皮肤软组织感染医学课件

临床医学概要皮肤软组织感染医学课件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洗脸、漱口等, 保持个人卫生习惯,以降 低感染的风险。
加强皮肤保护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使用护肤品
选用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以 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皮肤的 抵抗力。
注意防晒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减少 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和老化。同时 ,注意选用合适的防晒用品,以保 护皮肤健康。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疗程
抗生素治疗需持续一定时间,一 般为5-7天,直至感染得到有效 控制。
局部治疗
创面处理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继发 感染,对坏死组织进行清创,
促进愈合。
外用药物
根据感染类型选择适当的局部 外用药物,如抗菌药膏、消炎 软膏等,可减轻症状并促进愈
合。
局部理疗
如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等 ,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发病机制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功能障碍、血 液循环障碍等。
病理变化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坏死、肉芽肿形成 等。
03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表现
疖和疖病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表现为红肿、疼痛的结节,随后结节化脓 、破裂并排出脓液。
临床医学概要皮肤软组织感染医 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病因 •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表现 •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 •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
01
引言
皮肤软组织感染概述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常见原因

临床医学概要皮肤软组织感染医学课件

临床医学概要皮肤软组织感染医学课件

脓疱病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皮肤表皮引 起。
病理机制


毛囊口堵塞、角质层增厚,导致毛囊内细菌 繁殖感染。
毛囊间疏松结缔组织炎症性浸润,形成痈。
丹毒
脓疱病
皮肤淋巴管网炎症性浸润,导致淋巴管网周 围组织坏死。
表皮角质层水疱、脓疱,导致脓液流出并扩 散。
病理改变

毛囊周围炎性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毛 囊内细菌繁殖。
易感因素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长期使用 免疫抑制剂等。
季节因素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病与季节有 一定关系,通常在高温、高湿的 夏季较为常见。
02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学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周围疏 松结缔组织引起。
丹毒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皮肤淋巴 管网引起。
身体检查
检查病变部位的形状、大小、深度、范围及周围组织情况。
鉴别诊断
皮肤感染与深部感染
01
皮肤软组织感染通常局限于皮肤表面,而深部感染则伴有脓液
形成和深部组织病变。
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感染
02
皮肤软组织感染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不同病原体感染表
现出的症状和体征有所不同。
真菌性感染与细菌感染
03
真菌性感染通常伴有瘙痒、脱屑等表现,而细菌感染则以疼痛
避免过度搔抓
搔抓皮肤时,使用钝性工具,如刮痧板,避 免使用锐利工具。
控制血糖和体重
控制血糖
定期检测血糖,并使用医生建议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体重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皮肤软组织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皮肤软组织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皮肤软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皮肤软组织感染是常见的一种类型。

为了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此类感染,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

定义皮肤软组织感染是指影响皮下组织、皮肤、肌肉、肌腱或骨骼的感染,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引起。

可能是医院感染,也可能是社区感染。

诊断标准根据医学界公认的标准,诊断皮肤软组织感染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1.症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炎症症状。

2.实验室检查:病原体在分泌物、血液或影像学表现中的检测。

–分泌物检测:通过分离和鉴定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的方法,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病原体菌株敏感性。

–血液检测:包括全血细菌培养、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可快速鉴别病原体类型并评估炎症反应程度。

–影像学表现:通过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方法,看到软组织局部感染范围,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3.微生物定植:病原体培养阳性。

4.医疗行为史:有静脉注射、伤口愈合等与感染相关的病史。

分类根据实际情况,皮肤软组织感染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分类:1.根据临床表现和炎症程度,将感染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无明显全身症状;中度表现为局部明显的红、肿、痛、热,患处脓液增多,并出现全身症状;重度表现为严重红肿、疼痛,多处坏死或形成脓肿,全身出现败血症等严重症状。

2.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皮肤、蜂窝组织、脓肿、深度软组织感染等类型。

治疗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方法和药物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型等因素而定。

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手术治疗:手术将病灶切除清除,包括激活脓肿、放置引流管等。

药物治疗:依据病原菌种类和感染的严重程度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并合理选择抗生素使用时间、剂量、疗程;若G + 球菌和G - 杆菌混合感染,应采取多个抗生素联合用药。

多指南对比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和管理策略主要内容

多指南对比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和管理策略主要内容

多指南对比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和管理策略主要内容严重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与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可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需要手术和抗微生物治疗。

在过去的十年中,有很多针对SSTIs 提供管理意见的专家共识、指南、建议出版。

近期Philippe Montravers 等人在Curr Opin Infect Dis 杂志上发表综述总结对比了现有的六个不同地区和学会在SSTIs 指南中的意见。

其分别为:西班牙化疗/ 内科学会指南(SEQ/SEMI);外科感染学会指南(SIS);意大利感染性疾病学会/ 意大利化疗国际学会指南(ISID/ISC);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指南(IDSA);日本化疗学会/ 日本感染性疾病协会指南(JSC/JAID);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

定义皮肤感染通常使用SSTI 这个缩写,这表明其感染过程涉及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

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SSSIs)主要是美国FDA 用在治疗试验中的定义,特别是不包括深部(筋膜和肌肉)的感染以及坏死性感染。

ABSSI 这个缩写被FDA 用于工业化指南中,指急性细菌性的SSSI,面积达到至少75 cm2(根据发红、水肿、硬结的区域测量)。

复杂性SSSIs 是指和简单感染相区别,需要住院治疗、手术,或具有显著的基础病治疗比较复杂的。

大部分复杂性感染都需要手术治疗,切口小的蜂窝织炎例外。

糖尿病足溃疡和烧伤后感染性伤口通常不包括在这些研究中。

该综述中的SSTIs 既包括浅表的感染也包含深部感染。

表1 当前指南中对皮肤软组织感染管理的内容识别SSTIs严重的感染通常有WBC 计数升高、无法评估的剧烈疼痛、异常的皮肤特征例如大疱、水泡等,感染的范围和深度很难评估。

相反的,隐匿性的SSTIs 是很罕见的。

目前并没有合适的方法用于评估严重程度来帮助临床快速诊断。

CT、磁共振和超声建议用于坏死性SSTI 的诊断,但是证据水平比较低。

辅助诊断工具的作用非常有限。

严重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疗(2020完整版)

严重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疗(2020完整版)

严重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疗(2020完整版)介绍在美国,皮肤和软组织感染(SSTIs )是患者寻求住院和门诊治疗的一个常见原因,每年有1400多万人次的门诊病人以及将近90万的住院病人。

SSTIs的病原菌分离受现有诊断技术的限制,并且受宿主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这使得经验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变得复杂。

尽管经验治疗存在困难, 严重SSTIs患者通过手术清创来控制感染灶是必不可少的。

本综述总结了严重SSTIs治疗的显著特征。

软组织感染严重程度的定义SSTI严重程度与受累皮肤组织的深度关系不大,尽管在严重程度评分系统上还没有达成一致。

本综述将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坏死性筋膜炎或气性坏疽/肌坏死界定为严重SSTI。

此外,任何符合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标准或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qSOFA )>2分的SSTI 患者亦被认定为严重SSTI O表1列举了严重SSTI 的一些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和推荐的抗菌药物。

表1.重症软组织感染中特殊病原休的特点及治疗各种类型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对所有SSTIs来说,免疫状况、暴露史(动物、水、创伤)和旅行史(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高的地区)对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都是重要的。

严重化脓性SSTIs、蜂窝织炎或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应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包括抗MRSA抗生素,当存在高风险时],并且合适时控制感染灶。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TSS是一种暴发性感染通常由全黄色葡萄球菌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 尽管类似症候群亦可见于B族、C族、G族链球菌和梭菌属。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aTSS)的年发病率为0.5/10万,而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eTSS)的年发病率为0.4/10万,尽管地区间发病率可能有所不同。

月经期SaTSS死亡率小于5%,非月经期SaTSS死亡率为5-22% z SeTSS 死亡率为30-70%。

梭状芽胞杆菌中毒性休克罕见且其发病率不详。

当怀疑TSS时,经验性治疗必须覆盖耐药菌。

皮肤及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皮肤及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急性蜂窝织炎是由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下、 筋膜下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引起,呈急性弥漫性化脓 性感染,向周围扩散,界限不清,中央部份坏死液化 后即形成脓肿,可有明显的毒血症。 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等。


丹毒是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好发于下肢和面 部可迅速蔓延,但不累及皮下组织,一般也不化脓。 病变为片状皮肤红斑,色鲜红,中间淡,边界清,微 隆起。常伴全身症状,易复发。 致病菌: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

浅层淋巴管受累,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压痛。深层淋巴管 受累,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有压痛。都可产生畏寒、发热、头 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急性淋巴结炎,轻者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轻压痛,能自愈。较重者, 通过及时治疗,红肿即能消退,但有时由于瘢痕和组织增生 治疗 处理原发病灶。抗菌药物的应用、休息和抬高患肢 形成脓肿时,应作切开引流
治疗


卧床抬高患处。用50%硫酸镁或3%碘酊涂擦 应用磺胺药或青霉素,症状消失后仍继续 用3~5日防复发 复发性丹毒,可用小剂量X线照射
蜂窝织炎与丹毒的区别
脓肿
急性感染后,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局部脓液积聚,并有一完整脓 壁时,称为脓肿(abscess)。致病菌多为金葡菌 浅表脓肿 局部有红、肿、痛、热的典型症状,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剧 痛,有波动感 深部脓肿 局部红肿多不明显,无波动感,但局部疼痛和压痛,并可出现 凹陷性水肿 用粗针试行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结核杆菌引起的脓肿,特点是:病程长,发展慢,局部无红、痛、热 等表现,故称为寒性脓肿。继发于骨关节结核、脊柱结核 治疗 脓肿尚未形成时的治疗与疖、痈相同。如脓肿已有波动且穿刺抽得 脓液,即作切开引流术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PPT讲稿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PPT讲稿
•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病变累及皮肤及深层结构,特点是皮肤、皮下组织、筋膜或骨骼肌坏死, 如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等
3. 常见致病菌
➢ 常见的浅表局限性SSTI,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
➢ 继发性SSTI因涉及的原发病种类复杂,感染类型各异,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肠球菌、肠杆菌、假单胞菌、厌氧菌及巴斯德菌属等,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社区获得性感染常 为MSSA,但近年来发现CA-MRSA引起的皮肤脓疱病或蜂窝织炎
4. 常见SSTI——脓疱病
➢ 大疱型脓疱病 • 噬菌体II组金葡菌(常见71型) • 常见于新生儿和幼童 • 散在大疱→湿润鲜红创面→形成浅棕色漆状薄痂 • 发热及全身症状少见 • 耐酶青霉素、红霉素或克拉霉素 • MRSA流行区域: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克林霉素、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
4. 常见SSTI——脓疱病
• 早期轻症感染可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成人每日 40万-160万U,分1-2次,或口服阿莫西林或口服头孢 氨苄、头孢拉定
• 重症患者应住院接受青霉素G 200万U q6h 静滴治疗
• 急性危重者宜给予耐酶青霉素或万古霉素静脉滴注
4. 常见SSTI——急性蜂窝织炎
➢ 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 不化脓,好发于四肢或面部
• 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外周血白细胞通常升高,足癣 及丝虫病为常见的诱发因素
• 多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C组、G组溶血性链球菌 少见,偶见由金葡菌引起
4. 常见SSTI——急性淋巴管炎
➢ 急性淋巴管炎 (acute lymphangitis)
• 治疗:休息、抬高患肢。可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
➢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acute necrotizing fascilitis)

医院感染的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的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管理
染的风险。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严重时可出 现化脓、组织坏死等症状。
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 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以及病原体的培养和鉴定。
03
医院感染的皮肤与软组织 感染管理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选用
抗菌药物的监测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
定期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 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进行使 用,包括给药时间、剂量和疗程等, 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4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的预防 措施
提高患者免疫力
均衡饮食
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 高免疫力。
适度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范医疗操作
Hale Waihona Puke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应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避 免交叉感染。
VS
详细描述
皮肤结核感染的症状包括皮肤结节、溃疡 、脓肿等,可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的常见原因
创伤
皮肤和软组织的创伤是感染的 主要原因之一,如割伤、烧伤
、手术切口等。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 、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者, 容易发生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及治疗共识(摘要)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
20XX年6月8日,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朱学骏、郑志忠等18位专家针对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及治疗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并达成共识,本报特摘选部分内容奉献给读者。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STI)又称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SSSI),是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真菌等也可引起SSTI,但不属于本共识讨论范畴。

发病诱因及致病菌
SSSI的发病诱因包括生理性皮肤屏障障碍、疾病或创伤所致皮肤屏障破坏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免疫力下降等。

按照感染来源,可将SSTI分为社区获得性SSTI(CA-SSTI)和院内SSTI(HA-SSTI)两大类,其致病菌有一定差别。

CA-SSTI较多由β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引起,HA-SSTI则多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且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比例较高。

常见浅表局限性SSTI的致病菌相对简单和明确,而在特殊来源感染或条件致病情况下, 致病菌可能十分复杂。

诊断
一般过程询问病史、特别是发病诱因和危险因素对建立诊断及分析致病菌十分重要。

体检要全面仔细,除注意局部红、肿、热、痛等共同表现外,还应注意皮损性质、溃疡形成状况及坏死程度,及早判断有无并发症、是否需外科紧急处理。

同时要注意全身状况如发热、乏力、萎靡等,以及是否有感染性休克征象。

分级分类诊断分级分类诊断是制定SSTI处理流程的基础。

通常按病情严重程度将SSTI分为4级:1级—患者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已排除蜂窝织炎诊断;2级—患者有发热,一般情况稍差,但无不稳定并发症;3级—患者有严重中毒症状或至少1个并发症,或有肢残危险;4级—脓毒症或危及生命的感染。

按病情复杂程度,可将SSTI分为非复杂SSTI、复杂SSTI及坏死性筋膜炎和坏死性肌炎等。

细菌鉴定应重视SSTI特别是复杂性SSTI的致病细菌鉴定,对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或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更应作细菌学检查。

可取溃疡或创面分泌物、活检或穿刺组织、血液等标本,根据病情可同时取创面和血标本,并做药敏试验。

标本采集的原则是确保分离鉴定的细菌是真正致病菌。

对于复杂SSTI,应尽早获得细菌鉴定结果。

应正确分析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及其意义,如取材时是否发生来自皮肤正常菌群的污染,分离菌株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分离菌株与皮肤感染发生发展是否存在必然联系,药敏试验提示的敏感抗菌药物能否在感染局部发挥作用等。

治疗
总体原则
应分级分类治疗,药物治疗与手术相结合,外用药与系统给药相结合。

一般流程见图1。

外用抗生素治疗
外用抗生素因具备下述优势而在SSTI防治中占较重要位置:①能直接作用于靶部位,对表皮或真皮浅层感染效果最佳;②有不同剂型可针对不同部位和深度的病变;③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长,能较好发挥疗效;④能减少全身抗生素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⑤经皮吸收少,可避免系统给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菌群失调);⑥应用方便。

理想的外用抗生素应具备5项要素:①广谱高效,尤其对常见耐药菌株如MRSA有很强的抗菌作用;②不易出现细菌耐药现象,具有独特抗菌机制且无系统制剂的药物可有效避免出现交叉耐药,降低院内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③局部应用可保持较高抗菌活性,不受环境因素影响;④药物本身及基质不影响创面愈合;⑤能有效维护皮肤微生态。

莫匹罗星软膏符合上述标准,是理想的外用抗菌药物。

夫西地酸软膏也有较强抗菌作用,但该药有静脉给药剂型,可能产生交叉耐药。

传统的外用药物如红霉素软膏、新霉素软膏及氧氟沙星乳膏渗透性差、易产生交叉或多重耐药,不作为首选。

外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监测可能出现的细菌耐药现象。

系统抗生素治疗
经验性治疗方案表1和表2列出了对常见(非坏死性)和较特殊(坏死性)的SSTI,在明确致病菌和敏感抗生素之前可选择哪些抗生素用于经验性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①表中的推荐剂量仅适用于肾功正常者;②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者;③对8岁以下儿童慎用四环素类药物。

金葡菌感染的治疗对普通金葡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或克林霉素、强力霉素等;对MRSA感染则应审慎选择药物,详见表3。

特殊SSTI的治疗表4列出了动物咬伤后感染的治疗方案,其他情况特殊的SSTI如人咬伤后感染、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应酌情选用抗生素。

(受版面限制,仅刊登本共识内容的节选,有需要全文者请联系本版编辑)
表1 常见(非坏死性)SSTI抗生素经验疗法
病种治疗方案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治疗方案
脓疱疮口服:双氯西林(250~500) mg ,
4次/日或头孢氨苄(250~500)
mg , 4次/日
口服:克林霉素(150~300) mg, 4次/
日或红霉素(250~500) mg , 4次/日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丹毒静脉: 乙氧萘胺青霉素2
g,q(4~6)h或头孢唑啉1 g,q8h 静脉:克林霉素(600~900) mg, q8h或万古霉素15 mg/kg, q12h
口服: 双氯西林500 mg,4次/日
或头孢氨苄500 mg ,4次/日
口服: 克林霉素300 mg, 4次/日
臁疮[注1]口服: 双氯西林500 mg, 4次/
日或头孢氨苄500 mg, 4次/日
口服克林霉素(150~300) mg, 4次/
日,或环丙沙星400 mg(静脉)或750
mg (口服), q12h
蜂窝织炎静脉: 乙氧萘胺青霉素(1~2)g,
q(4~6)h或头孢唑啉1 g, q8h
静脉: 克林霉素(600~900) mg,
q8h或万古霉素15 mg/kg, q12h 口服: 双氯西林500 mg, 4次/
日或头孢氨苄500 mg, 4次/日
口服:克林霉素(150~300) mg, 4次/

皮肤脓肿静脉: 乙氧萘胺青霉素(1~2)g,
q(4~6)h或头孢唑啉1 g, q8h
静脉: 克林霉素(600~900) mg,
q8h或万古霉素15 mg/kg, q12h 口服: 双氯西林(250~500) mg,
4次/日或头孢氨苄(250~500)
mg, 4次/日
口服:克林霉素(150~300) mg, 4次/

疖[注2]口服:双氯西林(250~500) mg,
4次/日或头孢氨苄(250~500)
mg, 4次/日
口服:克林霉素(150~300) mg, 4次/

痈静脉: 乙氧萘胺青霉素(1~2)g, q(4~6)h或头孢唑啉1 g, q8h 静脉: 克林霉素(600~900) mg, q8h或万古霉素15 mg/kg, q12h
口服: 双氯西林500 mg, 4次/
日或头孢氨苄500 mg, 4次/日
口服: 克林霉素300 mg, 4次/日
毛囊

通常不需系统抗微生物治疗
图1 SSTI分级处理原则及流程
表2 坏死性SSTI抗生素经验疗法
病种治疗方案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治疗方案
梭状厌氧菌蜂窝织炎青霉素G 2400万U/d(持续静
滴)
静脉: 甲硝唑500 mg, q6h或
克林霉素900 mg , q8h
1型( 多菌型)
坏死型筋膜炎静脉: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375 g, q6h 或亚胺培南
500 mg, q6h 或头孢曲松
(1~2) g/d+甲硝唑500 mg,
q6h
静脉:万古霉素15 mg/kg,q12h
+ 环丙沙星400 mg,q12h +
甲硝唑500 mg, q6h
2型(链球菌型) 静脉:青霉素G2400万U/d(持续
静滴)
克林霉素900 mg, q8h
坏死型筋膜炎+克林霉素900 mg, q8h 可联合应用IVIG 可联合应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IVIG)
进行性细菌性协同性坏疽静脉: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375 g, q6h
静脉:克林霉素900 mg, q8h 或
万古霉素15 mg/kg, q12h 均可
联合环丙沙星400 mg, q12h
梭状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 静脉:青霉素G2400万U/d(持续
静滴)+克林霉素900 mg, q8h
静脉:甲硝唑500 mg, q6h
非梭状菌
性厌氧性
蜂窝织炎
同1型(多菌型)坏死型筋膜炎表3 金葡菌SSTI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表4 动物咬伤后感染的推荐治疗方案
注1:绿脓杆菌引起的坏疽性臁疮:静脉:哌拉西林(3~4) g, q(4~6)h,联合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1.5 mg/kg, q8h 或头孢他啶(1~2)g, q8h,可联合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1.5 mg/kg, q8h
注2:如未合并蜂窝织炎,常不需抗微生物治疗。

注3:增效磺胺为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甲氧苄氨嘧啶复方制剂。

注4:1 g=SMZ(磺胺甲噁唑)800 mg+TMP(甲氧苄氨嘧啶)160 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