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现代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人格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和个人选择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首先,遗传因素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具有遗传倾向,即一些人格特质在个体间有较高的遗传相似度。

例如,一些人更容易表现出外向、情绪稳定和开放性等特质,而另一些人则更容易表现出内向、焦虑和顽固等特质。

这些遗传因素的作用是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其次,环境因素对人格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环境包括个人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和文化环境等。

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价值观念和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方式等,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学校环境也会对人格发展产生影响,如老师的教育方式、学校的价值观念和同学间的互动方式等。

社会和文化环境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对人格特质有不同的期望和标准,这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发展。

此外,个人的选择也会对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各种选择,包括职业选择、伴侣选择和生活方式选择等。

这些选择会塑造人们的经历和生活方式,进而对人格产生影响。

例如,选择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可能更容易表现出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人格特质,选择安定工作的人可能更容易表现出稳定和务实的人格特质。

个人的选择还包括对自身的努力和行为的选择,如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学习音乐等,这些选择对培养特定的人格特质也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人格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遗传因素为人格特质的基本倾向提供了基础,而环境因素则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来塑造和发展个体的人格。

个人的选择也会对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人格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个相互作用的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促进个体的人格发展。

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

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

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经历和环境都会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和个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青少年期的性格形成青少年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面临身体、认知和情感的巨大变化,他们逐渐从儿童进入到成年人的阶段。

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影响:1. 遗传因素:青少年的性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有关。

人的性格有部分是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的,某些性格特点可能是来自家族的遗传。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学校、朋友和社会文化等因素都会对其进行塑造。

家庭是最早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对青少年的性格产生深远影响。

学校作为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也会对青少年的性格进行塑造和引导。

3. 心理因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对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自我认知、自尊心、情绪管理等因素会影响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而塑造其性格。

二、青少年的个性发展青少年个性的发展是性格形成的结果,它是个体在心理特征、认知方式和行为表现上的独特性。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对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遗传特质如外向性、内向性等会对个性产生影响。

2. 社交经验: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青少年通过与家人、朋友和社会互动,经历各种社交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3. 自我构建:青少年期间个体开始认识和理解自己,形成自我认同,从而建立自己的个性。

他们逐渐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目标,这些因素都会对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三、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的相互关系性格形成和个性发展有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性格是对个体的长期、稳定而一致的行为模式的描述,而个性是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独特性。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 3、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文化因素 1、对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力因文化强弱而异
3、社会文化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它使同一社会中的人在人格上具
7
胆汁质
反应快、思维具有灵活性、但往往粗心大意 脾气暴躁、冲动时不可遏制、但情绪持续时间 不长、情绪也容易平息 意志坚强、做事果断、易冒失、胆大、爱冒险 外向、为人热情、但过于直率、易于人发生冲 突,但事后即忘

抑郁质
• 感受性高、观察细腻、 • 善于察觉常人不易注意 的细微末节,反应慢, • 动作迟缓 • 情绪的敏感性极高、常 表现出多愁善感和敏感 多疑的特点、而且情绪 强烈、体验深刻且持久, 但情感内抑、很少表露 于外 • 内向、不善交际、性情 孤僻 • 为人处事极谨慎、对挫 折及困难易产生畏惧
2、性格的结构特征
态度特征
意志特征
情绪特征
理智特征
01
02
03
04
2、 性格的结构特征
1.3.1 态度特征
• 对待劳动、工作、学习 的态度 • 对待他人和集体的态度 • 对待自己的态度
1.3.3 情绪特征
• • • •
• • • •
情绪强度 情绪稳定性 情绪持久性 主导心境
感知方面 记忆方面 想象方面 思维方面
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 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 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19
(2)沉思型与冲动型
• 沉思型认知方式 (reflective style) :在有几种可能解 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 • 冲动型认知方式 (impulsive style) :一些儿童倾向于很 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 研究表明,大致 30%的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属于冲动型。 当然,有些反应快的人,不一定属于冲动型,因为他们 即快又准确。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任务很熟悉,或者是 由于他们的思想很敏捷的缘故。

浅谈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启示

浅谈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启示

浅谈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启示作者:钟小妹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79期【摘要】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发展的关键期——青春期。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都有着很大的变化,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青春期的青少年意识开始独立,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逆反心理特别突出。

因此,对青少年的教育必须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达到同步,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影响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做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教育启示一、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家庭因素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其最先所接触的环境。

家长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如果家长从小给予学生温暖和关爱,学生到了青少年时期会比较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如果家长经常吵架、关系恶劣,甚至不负责任,带给学生的将是无尽的孤独与痛苦。

笔者曾经教过一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她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她的父母很少回家看她,对她比较冷漠,这种家庭环境导致该学生从小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喜欢跟其他同学玩耍。

她的这种性格的形成离不开这种不完整家庭环境和隔代的教育方式,主要是缺失了父母的爱。

2.社会因素(1)社会文化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青少年的“三观”受到冲击和影响。

由于优越的物质条件带给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是十分明显的,这样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心理上的需求更加强烈。

在一些消极文化的影响下,有的青少年产生了攀比心理、拜金主义思想等;还有某些家长忙于工作,忙于生计,与子女的交流减少,对子女缺乏管教,只能提供富足的物质生活,有一部分青少年成为了留守儿童,这样造成亲子关系不良,青少年缺乏精神层面的关爱和教育,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2)社交与同伴的影响青少年在社交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跟自己年龄相当的同伴走得很近,相互依赖,相互模仿,相互学习,随之学习到生活中许多知识和经验。

影响人格的因素

影响人格的因素

影响人格的因素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非常多样,包括遗传、环境、文化、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人格的因素: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些人格特质,如外向性、神经质和开放性等,往往会遗传给后代。

2. 环境因素:个体所处的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家庭、社交圈、媒体和文化等。

3. 个体心理学因素:比如自我认知、自我形象、自尊心、心理防御机制等对人的外表和内在的性格特征都有影响。

4. 生理因素:如神经生物学、内分泌系统和脑结构等。

这些生理机制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人格变化。

5. 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个体的生存环境会对其人格特质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文化、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经验等对人格的塑造均有影响。

总之,人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征,以及如何更好地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对学生人格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思考-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包括

对学生人格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思考-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包括

对学生人格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思考|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包括摘要: 如何促进学生全人格的形成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本文对什么是人格发展,什么决定学生人格发展,以及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作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 学生人格发展本质决定因素三大规约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优秀人格的人。

什么是健全、优秀的人格?怎样培养具有这种人格的人?可以说是教育者永恒不变的话题,也是教育最根本、最本质的根源性问题。

一、人格发展的本质人格发展的本质是个体掌握社会中形成的“人类的本质力量”(马克思)。

[1]人类的本质力量是存在于个体之外的、先前人类发展创造的成果,它包括语言、概念、方法、知识、艺术、行为规范等一切人可以称之为人的东西。

这些被称为人类本质力量东西不仅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人,存在于社会,存在于教科书、文字、图画、声音等内容载体之中,更存在于一切有人类痕迹的地方,如建筑物、街道、耕地、水利设施、机械设备、先古人类的石器、饰品等之中。

每一个哇哇坠地的婴儿都是一张白纸,在不断地学习、掌握先人们的智慧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人格,发展了自己的人格,成为了有自己独特人格本质的个体。

在这些被汲取、被学习的人类本质力量中,既包括美的、善的内容,又包括丑的、恶的内容。

那么人类的智慧、力量是如何转化为个体的人格的呢?个体人格的发展是在内化人类本质力量与再将内化的本质力量外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也就是说,个体的人格发展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

这是目前教育界、心理学界的普遍共识。

但我们是否可以再进一步做这样的理解,个体人格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掌握人类社会业已形成的人类本质力量,还包括个体自身的创造和生成,也就是说只要在这张白纸上产生了新的东西,个体人格就发展了,而这个创生过程既包括外部写入,又包括自身创生。

只不过这个自身创生并不是平白无故的无中生有,而是在外部写入的基础上实现的。

如果我的上述说法是有道理的,那么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思考,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由每一个人组成的,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的活动与人类社会发生了接触、联系和碰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我们自己就是社会,或至少可以说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一切活动也在影响着社会,我们自己的活动结果也变成了人类本质力量的一部分。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性格是在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由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由环境决定。

一、生物遗传因素总结以往研究,遗传对人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3)人格发展的过程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着人格的发展方向和变化。

二、社会因素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无论什么社会,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同龄人以及电视、电影、文学作品等社交媒体。

1.家庭教养方式鲍姆宁曾根据控制力、成熟要求、亲子沟通、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育行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方式。

(1)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2)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任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处于失控状态;(3)民主教养的父母在家中与子女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中。

父母尊重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引导。

鲍曼宁研究了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

研究发现,权威式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容易出现被动、依赖和顺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纵容型教养方式的孩子是最不成熟的,他们往往任性、幼稚、自私、野蛮、粗鲁、独立性差、蛮横无理、调皮捣蛋。

民主教养的孩子是最成熟的,他们往往会形成一些积极的性格,如活泼、自立、礼貌、社交、合作精神、思维活跃等。

2.学校教育学校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直接制约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基本素质。

学校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的。

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导向作用。

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教学技能、对学生的态度等。

对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勒温等人研究了不同管理风格的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简述人格的影响因素

简述人格的影响因素

简述人格的影响因素
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的特质和特点,它是由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

以下是人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1. 遗传因素:遗传对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的遗传物质中包含了某些与人格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影响脑功能、神经递质等,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特征。

2. 环境因素:环境是人格形成的另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环境包括了个体成长和生活的物理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在这些环境中,个体会接受各种刺激和影响,从而塑造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3. 文化因素:文化对人格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影响个体的思考方式、行为准则、自我认同等。

个体会通过社会化过程来接受并内化所处文化的规范和价值观。

4. 社交因素:社交交往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个体会受到别人的评价、期望和影响,从而对自己进行认知和塑造自己的行为方式。

5. 生理因素:个体的生理状况也会影响人格的形成。

例如,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激素水平,大脑结构等都会影响个体的情感稳定性、行为倾向等特征。

综上所述,人格的形成是由遗传、环境、文化、社交和生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阶段和情境下
会有不同的重要性。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浅谈现代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摘要】中学是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虽然在这一阶段对个体人格发展起到影响作用的依然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因素。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关
键词】中学生;人格发展 中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将经历青
春期的动荡,同一性的形成,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一直备受瞩目。在这一时期,个体的人
格将会如何发展,要取决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在现代社会,各因素的
影响效果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一、身心发展特点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在个体发展的过
程中,人们通常将中学阶段视为童年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的生理和心
理上都将经历巨大的变化。初中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将达到人生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要经
历性的成熟。随着个体身高、体重、外形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体内机能的迅速发展,
个体从生理上越来越接近成人,因而产生成人感。二三十年前,由于生理方面的教育相对落
后,信息也相对闭塞,中学生会在身体迅速成长的同时,对自身的变化产生惶恐的感觉,但
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现代的中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网络媒体早
在身体发展之前就已经对可能在自己身体上发生的一切有所了解,甚至会对这种变化有所期
待,因此中学生对身体变化带来的心理困扰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
个体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材、容貌,部分中学生可能会由于自己身体发展的不够理想而患得
患失,进而影响心理的感受,更有甚者可能造成严重的自卑。也有些中学生会因为身体发展
的不够理想而进行整容、塑身等行为,这些中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通常会影响到个体同一性
的正常形成,于是造成了中学生的怀疑感、自卑、紧张、焦虑等消极心理,因而对其人格的
发展起到消极阻碍的作用。 在心理发展层面,个体发展相对于生理发展在这个阶段总会有
部分的滞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使个体面临种种困扰,进而出现一些极端性的表现。
中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生理上的成人感会使中学生们从心态上要求获得
独立和尊重,并为争取同成人平等的地位和权力而进行反抗。尽管中学生们在主观上有独立
的愿望和要求,但在实际行为上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他们
又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 2 因此就会产生孤独和压抑的心理状态。
如若长此以往就会对人格的发展造成消极的作用,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中学阶
段个体身心发展的状况其人格发展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二、家庭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
响 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个体人格的发展一直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但随
着个体青春期的到来,现代的中学生们越来越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因此在亲子关系上悄悄
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情感上中学生希望脱离父母的影响;在行为上力争摆脱父母的控制;
在思想上尽量远离父母的干涉。中学生个体为了证明自己的成人感,甚至有时会故意与父母
进行抗争。针对中学生这一特殊阶段的异常表现,如果父母依然沿袭着传统的亲子方式与个
体交往,除了会在亲子关系间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代沟外,还会给中学生人格的发展加上沉
重的羁绊。 研究发现:近20年来随着教育学、心理学领域对青春期个体发展研究的广泛,
以及现代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大部分现代的家庭之中已经越来越
少,父母不再会过分严厉的控制子女,即使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突然改变时,虽然不知如何
处理,但也会知道不去与孩子直接碰撞。回避敏感话题,以孩子感兴趣的事件为主寻求共同
语言,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信任、鼓励成了现代父母与孩子交往的新模式。家长的宽容和
理解无疑能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新的亲子交往模式将为中学生
人格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预留更大的弹性。 三、学校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在中学
生的生活氛围中,随着课业要求的增加,中学生大部分的清醒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环
境影响的比重在逐渐增大。这种影响会具体表现在与其交往并相互作用的教师及同学身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中学生不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
开始逐渐的品评教师。当一位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品质能够为学生接受、认同甚至喜爱时,
中学生才会在行动上对这位教师做出较好的反应。除了会喜爱教师所负责的科目,还会对这
位教师提出的意见、看法悉心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以这位教师为榜样,对其行事风格进行
模仿。这就致使这位教师从一定程度上会极大的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
更会影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反之,不被学生认可的教师在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很难起到任
何作用。 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虽然中学生会对成人进行反抗和闭锁,但对同龄人,个
体会更多的表现出开放的一面。在同学之间,他们更容易因为相同的兴趣、爱 3 好、思
想、感受,而发展成为朋友,进而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在这种交往中,朋友间对人格发展
的影响会潜移默化的发生,进而导致关系亲密的朋友、同学间会发展出相近的人格特性。因
此,选择什么样的同学作为朋友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发展出何种人格。在学校的环境中,
拥有良师益友将会对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社会环境对人
格发展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个体人格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到文化背景,伦理规范,
小到地域风俗,舆论导向。在个体人格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环境的影响力度总是大致相同,
但在不同的时代,总会有不一样的社会环境,因而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会各不相同。在现今社
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网络传媒众多,偶像崇拜泛滥,所有这一切都将给中学
生的人格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 现代的中学生在面临自己未来的选择,建立自身人格的同
一性时,会由于时间的紧迫,而不再拥有合法延缓期。反之,中学生会在社会环境的要求下
必须让自己有更多的思考,更快的抉择。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当他们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的人格发展会显得更加沉重。对于这一现状,或者有人因此而加速发
展,推动自己去适应社会的需求;或者有人不堪重负而造成人格发展的停滞,终生依赖成人
的照顾。这是现代社会呈现给中学生人格发展道路上的优胜劣汰,也是任何中学生都无法回
避的社会环境的大影响。此外,现代社会传媒众多,偶像明星层出不穷。中学生有更多的途
径获取信息,面对诱惑,如何在这些纷呈复杂的信息间进行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
是中学生人格发展中无法回避的另一重大影响因素。 总之,中学是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
期,在这一阶段,关注中学生自身的发展,建设有利于中学生人格培养的环境,扩展家庭、
学校、社会的成长空间,形成人格教育的合力。对于塑造中学生的人格,培养中学生稳固的
行为方式将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现代社会赋予中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