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树绕村庄习题及答案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作者】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北宋词人。
他的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背景】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
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
【主旨】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赏析】画图随着词人游春的足迹次第展开。
上片以“小园”为中心,写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
开头两句,先从整个村庄着笔。
这正是春天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形象。
它使人联想起孟浩然笔下的那个“绿树村边合”的农庄,平凡而优美。
“倚东风,豪兴徜徉。
”接下来的两句是说,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这两句,出现游春的主人公——词人自己。
“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
这一切,都在下面的具体描写中得到体现。
这两句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秦观《行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4.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
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
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
旷达洒脱的情怀。
E.本词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
15.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6分)。
秦观行香子阅读答案

秦观行香子阅读答案【1】秦观行香子阅读答案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①。
倚东风、倚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弄堂。
飏②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释]①陂(bēi)塘:池塘。
②飏(yáng):飞扬,飘扬。
7.对这首词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绕村庄”两句,从整个村庄写起,所写之景,显然是春到农村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印象。
B.“倚东风”两句,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达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神态。
C.“小园”两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春光一览无余。
D.这首词语言典雅生动,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画面。
8.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篇写景,寓情于景,描绘了“小园”一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自然流露词人愉快的心境,全词意兴盎然。
B.上片“有桃花红”三句,属白描写法,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春天绚丽的色彩,旺盛的'生命力。
C.全词动静结合,上片侧重描述动态景物,下片侧重描绘静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互相映衬。
D.这首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7、D8、C【2】行香子秦观翻译行香子秦观翻译是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的作品,行香子是比较常见的词牌名之一,秦观的这首行香子全名是《行香子·树绕村庄》,这首词描绘了一副春光明媚、万物争发的田园风光图。
(一)原文: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二)行香子翻译: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行香子.树绕村庄》选择题、简答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词上阙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解析】A是定点观察;B是移步换景;D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自然流露出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对自然春光的喜爱之情。
2、下列对《行香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首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B.动静结合。
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
上片侧重描述动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静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C.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顺序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的特点。
D.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营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解析】B上片侧重静态,下片侧重动态。
二、简答题:1、词人在《行香子树绕村庄》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
这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
逶迤缭绕的围墙内,茅堂隐隐,小桥流水近旁,酒旗飘扬。
这里莺鸣蝶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2、《行香子.树绕村庄》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答:全词运用了白描和动静结合的手法。
(1)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的田园风光图,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XXX《行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XXX《行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树环绕着村庄,水充满了陂塘。
倚着东风,我徜徉在这美景中。
小园里有着桃花的红、XXX的XXX和菜花的黄。
远处有围墙和XXX,飘着青旗,流水在桥边流淌。
我偶然地跨过
东冈,听到XXX的啼叫,看到XXX的舞蹈和蝴蝶的忙碌。
14.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
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
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
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
家田园景象。
D。
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
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E。
本词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描
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以及对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
B、D选项正确,因为词人通过行
走的方式,观察到了周围的美景,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A、C、E选项不正确,因为词人并没有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也没有着力表现农家田园景象,而是通过自己的行走所见所闻,描绘出了美丽的春光。
15.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主要描绘了词人在春日漫步时所见所闻的美景,从XXX到远处的茅堂小桥,表达了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
词
人通过行走的方式观察周围的美景,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轻松愉悦,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
名师《行香子》赏析、理解性默写、鉴赏习题(含答案)

杨老师讲语文行香子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一、译文:绿树环绕着村庄,春水满池塘,迎着暖暖春风,安闲自在地来回漫步着。
小小的院子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越过围墙远望,隐约可见几间茅草房。
溪水的小桥旁,青色的酒幌子在风中飞扬。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只见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二、创作背景此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公元1068~公元1077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
在一个春天,作者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朴质自然的村野风光所感染,因此创作了此词。
三、文学鉴赏上片从整个村庄起笔,定点观察:层层绿树,环绕村庄,一泓绿水,涨满陂塘。
这是春到人间的标志景象。
“绕”“满”两字显现春意之浓,为下面写烂漫春光作了铺垫。
“倚东风”二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春景的喜爱。
“小园几许”,以点带面,集中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又充满生机。
下片移步换景。
“远远围墙”四句,诗人的视野由近及远。
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结合,风景如画。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词人怡然自得的情状。
“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已转到田野之中,与上片集中写静静绽放的花开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动感极强的虫、鸟等动物,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本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现了诗人乘兴闲游、欣赏春光的愉悦心情。
一、理解性默写1.词中从色彩角度描写春满小圆的句子是: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2.词中写词人翻过山冈所见另一番景象的句子是: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五、诗歌鉴赏1.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列举两种。
(1)动静结合:上片侧重描写花草等静景,下片侧重描写鸟虫等动景。
动静互相映衬。
《行香子.树绕村庄》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行香子.树绕村庄》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原词】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主旨】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词上阙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解析】A是定点观察;B是移步换景;D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自然流露出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对自然春光的喜爱之情。
2、下列对《行香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首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B.动静结合。
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
上片侧重描述动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静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C.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顺序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的特点。
D.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营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行香子.树绕村庄》习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集中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又充满生机,达到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的句子是: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2、描写作者翻过山岗所见的另一番景象的句子是: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词上阙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解析】A是定点观察;B是移步换景;D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自然流露出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对自然春光的喜爱之情。
2、下列对《行香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首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B.动静结合。
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
上片侧重描述动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静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C.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顺序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的特点。
D.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营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解析】B上片侧重静态,下片侧重动态。
三、简答题:1、词人在《行香子树绕村庄》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香子.树绕村庄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
班级:姓名:
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
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原词】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集中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又充满生机,达到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的句子是: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2、描写作者翻过山岗所见的另一番景象的句子是: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词上阙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
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
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
的情怀。
【解析】A是定点观察;B是移步换景;D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自然流露出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对自然春光的喜爱之情。
三、简答题:
1、词人在《行香子树绕村庄》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
这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
逶迤缭绕的围墙内,茅堂隐隐,小桥流水近旁,酒旗飘扬。
这里莺鸣蝶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2、《行香子.树绕村庄》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
答:全词运用了白描和动静结合的手法。
(1)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的田园风光图,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2)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3、请对《行香子树绕村庄》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答:动静结合。
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
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