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综述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综述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综述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在提出传统数据库技术的不足及新应用领域需求的同时,介绍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特征与功能,并探讨了该技术面l临的一些问题;最后还对这一新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数据库

面向对象的思想首先出现在程序设计方法中。这一思想指导下产生的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按照人们对现实世界习惯的认识论思维方式来研究和模拟客观世界的方法学。它将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均视为“对象”.将客观世界看成是由许多不同种类的对象构成。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完整的客观世界。面向对象方法学所引入的对象、方法、消息、类、实例、继承性、封装性等一系列重要概念和良好机制为人们认识和模拟客观世界分析、设计和实现大型复杂系统奠定了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面向对象技术已大大地超出了程序设计语言的范围。并渗透和应用到了诸多复杂的工程领域。并给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工业设计与制造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信息管理系统、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面

向对象的专家系统、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和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等的出现。其中,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已成为当今数据库领域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当前数据库技术研究、应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到数据库系统中。使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支持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数据库模式。这对于提高数据库系统模拟和操纵客观世界的能力,扩大数据库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到数据库的集成开发环境中。使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能够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井提供相应的开发手段,这对于提高应用软件的开发质量和扩大软件的应用推广是十分重要的。纵观数据库系统的发展,面向对象(00)技术的诞生为数据库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尽管目前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发展与关系数据库系统相比,它的理论研究和形式化、标准化等方面还不完备和成熟。但是。从面向对象技术的前景和应用来看,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将代表着新一代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方向。

一、新应用领域的需求及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发展

从8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功激发了其它领域对数据库技术需求的迅速增长。这些新的领域包括:CAD/CAM、CIM、CASE、OIS(办公信息系统)、GlS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库系统和实时系统等。新的应用领

域需要数据库的支持,为数据库应用开辟了新的天地,并在应用中提出了一些传统的数据库系统所不能支持的新的需求:

1、能表示客观世界中各种复杂的对象

传统数据库中采用的数据模型强调数据的高度结构化,是面向机器的语法数据模型。它们只能存储离散的数据和有限的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语义表示能力差。传统数据模型的单调性无法表示客观世界中的复杂对象。即结构复杂、相互联系的语义也十分复杂的对象。从而限制了数据库处理文本、超文本、图形、图象、CAD图件和声音等多种复杂对象,以及工程、地理、测绘等领域中的非格式化、非经典数据的能力。此外,传统数据模型无法揭示数据之间的深层含义和内在联系,缺乏数据抽象。

2、能依据用户所需的数据类型扩大其类型集

传统的DBMS只能理解、存储和处理简单的数据类型。如整数、浮点数、字符串和日期等。传统的RDBMS只支持某一固定的类型集,不能依据某一应用所需的特定数据类型来扩展其类型集。例如。不能定义包含3个实数分量的数据类型vector来表示三维向量.复杂的数据类型只能借助高级语言用简单的数据类型来构造、描述和处理,既加重了用户的负担,也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而且。在客户朋艮务器环境下,由于应用程序在客户端。势必将加大客户与服务器

之间的通讯开销,使服务器的性能不能充分发挥。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性能。面向对象的方法能依据用户所需的数据类型扩大其类型集。

3、结构与行为要相互关联

从应用程序员角度来看。在某一应用领域内标识的对象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结构表示和行为规格说明。前者可以映射到数据库模式。而后者在传统数据库系统中则完全失去了。传统数据库主要关心数据的独立性以及存取数据的效率,是语法数据库。语义表达差,难以抽象化地去模拟行为。例如,在CAD设计中用某些数据结构来表示的对象。对它们的操作(如形成、显示和组合等)就无法存放到数据库中,即便能按记录存放进去,这些操作也毫无意义,对象中与应用相关的大量语义在数据库中无法从无意义的编码中恢复。在传统数据库系统中对象的行为特征只能由应用程序来表示。在传统数据模型中,结构与行为完全分开。

4、消除阻抗失配和语义断层

关系数据库系统仅支持有限的数据类型和计算不完全

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一些应用开发不得不同时使用(SQL)和某一程序设计语言(PL)。PL作为宿主语言,SQL 作为嵌入式语言。PI负责应用数据类型的抽象和定义及实施程序设计;而SQL负责完成数据查询。由于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类型子系统和计算模型。因此形成了“阻抗失配”。程

序员利用宿主语言设计的复杂数据结构在存储到数据库时必须转变成符合数据库系统要求的简单规格化数据形式,这样即丢失了原数据结构的应用语义,同时也防碍了其它工具和用户在原有的语义层次上共享数据。这种数据类型或模型的转换所产生的语义丢失现象便是语义断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的结合形成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其目的是形成一种即可编程又可存储管理数据的无缝性语言,彻底消灭阻抗失配和语义断层现象。

5、要求能支持主动性的事件检查和处理功能

传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只能响应和重做用户要求它们做的事情。从这种意义上说,它们是被动的。而在大量重要的工作应用中.如计算机集成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空中交通控制和紧急情况评估等,不仅需要大量共享的数据仓库。而且还要求这些数据能自动检测指定的事件,包括特定的数据库状态,并按一定的条件加以及时处理。然而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不支持这种主动性的事件检查和处理的。

二、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特征与功能

面向对象数据库将面向对象的能力赋予了数据库设计人员和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从而扩展了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并能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应用系统的质量。面向对象数据库具备如下特征:首先,它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二是存储管理,包括索

引管理、数据聚集、数据缓冲、存取路径选择、查询优化等;三是能并发控制,提供高于当前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样级别的、对多个用户并发操作的支持;四是故障恢复能力,提供不低于当前已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样级别的、将数据库从故障后的错误状态中核复到某个正确状态的功能:五是交互式查询功能,且是非过程化的,高效的,独立于应用的。其次,它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系统。只有支持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型,支持复杂对象,具有运用各种构造机制从简单对象组成复杂对象的能力。复杂对象构造能力加强了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模拟能力,且方法自然、易理解、具有对象标识,对象标识独立于其值而存在的特性可以极大地加快查询速度;具有封装性,对象既封装了数据,又封装操作,实现了信息隐藏,使用户不必知道操作的实现细节,只而利用设计者提供的消息即可访问对象。它还具备应用领域所需要的一些特性.如版本管理、长事务和嵌套事务、模式演化等等。

三、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取代关系数据库系统,而是可望成为继关系数据库技术之后的新一代数据库管理技术。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一些可运行的OODBS.但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成熟仍有赖于许多关键问题的解决。

1、标准化和形式化是OODBS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

向。

2、改善和加强OODBS的性能。

3、面向对象数据库应具有很强的建模能力,即可在单一共同模型下支持多种数据模型:面向对象设计和编程则应提供可扩充性。用来设计和实现能接纳新型数据库的异构数据库管理系统。

4、加强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应用开发工具的研制和推广。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型丰富的建模能力一方面能使用户建模

容易,另一方面也使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式复杂化。所以,对OODBS来说.仅有编程接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高级的数据库工具。

5、视图、演绎能力、语义建模和长事务也是未来OODBS 应该具备的数据库特征。

6、加强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与关系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研究。

作者简介:蒋睿(1981-),男,江西景德镇人,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研究方向:面向对象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综述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在提出传统数据库技术的不足及新应用领域需求的同时,介绍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特征与功能,并探讨了该技术面l临的一些问题;最后还对这一新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数据库 面向对象的思想首先出现在程序设计方法中。这一思想指导下产生的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按照人们对现实世界习惯的认识论思维方式来研究和模拟客观世界的方法学。它将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均视为“对象”.将客观世界看成是由许多不同种类的对象构成。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完整的客观世界。面向对象方法学所引入的对象、方法、消息、类、实例、继承性、封装性等一系列重要概念和良好机制为人们认识和模拟客观世界分析、设计和实现大型复杂系统奠定了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面向对象技术已大大地超出了程序设计语言的范围。并渗透和应用到了诸多复杂的工程领域。并给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工业设计与制造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信息管理系统、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面

向对象的专家系统、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和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等的出现。其中,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已成为当今数据库领域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当前数据库技术研究、应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到数据库系统中。使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支持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数据库模式。这对于提高数据库系统模拟和操纵客观世界的能力,扩大数据库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到数据库的集成开发环境中。使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能够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井提供相应的开发手段,这对于提高应用软件的开发质量和扩大软件的应用推广是十分重要的。纵观数据库系统的发展,面向对象(00)技术的诞生为数据库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尽管目前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发展与关系数据库系统相比,它的理论研究和形式化、标准化等方面还不完备和成熟。但是。从面向对象技术的前景和应用来看,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将代表着新一代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方向。 一、新应用领域的需求及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发展 从8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功激发了其它领域对数据库技术需求的迅速增长。这些新的领域包括:CAD/CAM、CIM、CASE、OIS(办公信息系统)、GlS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库系统和实时系统等。新的应用领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数据库技术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今天近几十年的历史,其发展速度之快,使用X围之广是其它技术所远不及的。 先介绍一下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模型的发展经历了格式化数据模型(包括层状数据模型和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两个阶段,正在走向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等非传统数据模型的阶段。 层状数据模型每个节点间是一对多的父子之间的联系,比如一个父亲三个儿子;中心下的几个部门,部门里的人。网状数据模型中允许任意两个节点间有多种联系,层次模型实际上是网状模型的一个特例;如同学生选课,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某一课程也可被多名学生选修。关系数据模型,职工,比如我(编号,XX,性别,所属部门,籍贯),我和马薇,X晖,陈曙光等就组成了一X关系模型的数据表。 根据数据模型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可以相应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

第一代数据库的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和70年代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商CODASYL下属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议的网状模型。层次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有根的定向有序树,网状模型对应的是有向图。这两种数据库奠定了现代数据库发展的基础。这两种数据库具有如下共同点: 1.支持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模式之间具有转换(或成为映射)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2.用存取路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3.有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 4.导航式的数据操纵语言。 网状数据库 最早出现的是网状DBMS。网状模型中以记录为数据的存储单位。记录包含若干数据项。网状数据库的数据项可以是多值的和复合的数据。每个记录有一个惟一地标识它的内部标识符,称为码(DatabaseKey,DBK),它在一个记录存入数据库时由DBMS自动赋予。DBK可以看作记录的逻辑地址,可作记录的替身,或用于寻找记录。网状数据库是导航式(Navigation)数据库,用户在操作数据库时不但说明要做什么,还要说明怎么做。例如在查找语句中不但要说明查找的对象,而且要规定存取路径。

数据库仓库综述

数据库仓库综述 摘要:自从计算机出现后,计算机对数据的管理经历了程序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三个阶段。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是数据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本文介绍了数据库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各代数据库所采用的数据模型、各代数据库的优缺点。结合当今应用需求和新技术对数据库发展趋势、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关键词: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 1 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数据管理自动化的综合性新技术,它是应数据管理任务的需要而产生的,是数据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就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中与特定的结构组织、存储和应用相关联的数据集合。在数据库出现之前,计算机管理数据经过了程序管理和文件管理两个阶段。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与传统的数据管理相比有许多明显的差别,其中主要的有两点:一是使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集中管理,实现了数据共享,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数据的效益;二是在数据间建立了联系,从而能反映出现实世界中信息的联系。 数据库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从一般事务处理到各种专门化数据的存

储与管理。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1]。目前基于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应用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流。 2 数据库发展的历史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关于数据和联系的逻辑组织的形式表示,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在数据库系统中通常按照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传统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现在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模型也有基于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数据库主要有检索和更新两大类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是对数据库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所谓完整性就是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每一个具体的数据库都是由一个相应的数据模型来定义的。按照数据模型的进展,数据库技术可以相应地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目前关系数据库系统已经逐渐淘汰了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商用数据库系统。211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第一代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为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层次模型是将数据组织成有向有序的树结构。层次模型由处于不同层次的各个结点组成。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 肖阳辉 摘要: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极有可能是数据库发展的方向,关系型数据库已显得力不从心,面向对象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数据库领域,把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可以使数据库系统的分析、设计最大程度地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一致。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技术机理并不高深,但它的设计思想却极有价值。论文关键词:关,键,词,数据库,面向对象,技术 随着应用的日趋复杂和智能化,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缺点一点点的暴露出来,人们迫切希望产生一种新的数据库解决方案来适应这些复杂需求。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呼之欲出。而这个解决方案极有可能就是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技术机理并不高深,但它的设计思想却极有价值。在传统的面向对象应用开发中,由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开发风格完全不同于面向对象风格,使得许多程序员难以从复杂的SQL编程中解脱出来(尽管已经有一些成熟的ORM技术框架,如Hibernate,但程序员仍需要做大量的数据库代码工作),从而也无法从实质上提高工作效率。 1、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概述 面向对象是当前计算机界关心的重点,面向对象是一种新的方法学,也是一种认知方法学。它是一种支持模块化设计和软件重用的实际可行的编程方法,它把程序间的逻辑活动建立在对象间的消息传递之上,且设计上更加符合现实世界,更加自然,所以面向对象方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是为了满足新的数据库应用需要而产生的新一代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中提供面向对象的技术是为了满足特定应用的需要。随着许多基本设计应用(如MACD和ECAD)中的数据库向面向对象数据库的过渡,面向对象思想也逐渐延伸到其它涉及复杂数据的应用中,其中包括辅助软件工程(CASE)、计算机辅助印刷(CAP)和材料需求计划(MRP)。这些应用如同设计应用一样在程序设计方面和数据类型方面都是数据密集型的,它们需要识别于类型关系的存储技术,并能对相近数据备份进行调整。 还有许多应用要求多媒体数据库。它们要求以集成方式和文本或图形信息一起处理关系数据,这些应用包括高级办公室系统的其它文档管理系统。 面向对象数据库从面向程序设计语言的扩充着手使之成为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面向对象数据库。例如:ONTOS、ORION等,它们均是C++的扩充,熟悉C++的人均能很方便地掌握并使用这类系统。 面向对象数据库研究的另一个进展是在现有关系数据库中加入许多纯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功能。在商业应用中对关系模型的面向对象扩展着重于性能优化,处理各种环境的对象的物理表示的优化和增加SQL模型以赋予面向对象特征。如UNISQL、O2等,它们均具有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功能,采用类似于SQL的语言,用户很容易掌握。 2.面向对象数据库的优点 面向对象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同是面向对象方法学,所以其具有了所有面向对象的优点。同时,由于数据库主要操作的是集合(而不是单个数据),所以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1)提高数据库开发效率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一)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一) (总分:1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5.00) 1.采用扩展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建立的数据库系统,称做 ______。 (分数:1.00) A.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 B.扩展关系数据库系统 C.拓展关系数据库系统 D.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 2.下列哪一种结构是支持并行数据库系统最好的结构? ______。 (分数:1.00) A.共享内存 B.共享磁盘 C.无共享√ D.层次模式 解析: 3.下面属于并行数据库系统目标的是 ______。Ⅰ.高性能Ⅱ.高可用性Ⅲ.高扩充性 (分数:1.00) 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Ⅰ、Ⅱ和Ⅲ√ 解析: 4.下列属于粗粒度并行机特点的是 ______。 (分数:1.00) A.拥有大量的处理器 B.共享一个主存√ C.单个事务运行得更快 D.数据库一般将一个查询分配到多个处理器上 解析: 5.操作型数据和分析型数据具有不同的特征,下列哪一个是操作型数据的特征? ______。 (分数:1.00) A.可更新的√ B.历史的(包括过去数据) C.支持管理决策的 D.面向主题的 解析: 二、{{B}}填空题{{/B}}(总题数:5,分数:10.00) 6.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中,客户机可以使用{{U}} 【1】 {{/U}}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查询命令。(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解析: 7.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U}} 【2】 {{/U}} 存储在多个场地。 (分数:2.00)

密文数据库检索技术综述

密文数据库检索技术综述 摘要 关键词 1 引言 2 相关技术 3 研究分类 3.1 数值型数据 2002年,Hakan等人首次提出了在数据库即服务(Database as a service, DaaS)1模型下,针对加密数据执行SQL查询的方法2。其核心思想是:提出了一种过滤技术(桶划分技术)缩小解密范围,从而快速查询加密数据。并基于桶划分技术提出了一种对关系数据库进行加密和存储的模型,在此模型上存储数据时,除了对关系表中的记录采用常规加密外,还给每个属性值增加一个桶号,桶号表示明文数据值位于某段区间内。在该模型中,数据拥有者(即用户)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后将数据库密文保存在服务提供商处,只有数据拥有者能够解密。用户提交查询指令后,服务器端无需对密文解密即可进行粗粒度的查询,得到包含查询结果的一个候选结果集合,然后将该候选结果集合返回给用户,用户解密该候选结果集合并对明文进行计算即可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 该方法返回一个比正确结果集合更大一些的集合,其中可能包含一些并不匹配查询条件的密文元组,因此需要再对这个结果集合进行解密和过滤处理,才能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此外,该方法仅通过值域分区的方式建立数据库值索引,容易造成数据库信息泄漏。数据库通常采用哈希技术分区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分区数量越多,检索性能越好,但同时会造成更多的数据冗余。当每个分区中的数据记录较多时,检索效率会受到较大影响。 2003年,Damiani等人提出基于索引的密文检索方法3。与桶划分方法不同,该方法将数据进行元组级的加密,因此能够进行元组级的检索。该方法不按数值的顺序分类,增加了安全性。其缺点是不能实现范围搜索。Damiani又使用B-tree 编码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范围检索,但是每次进行检索时需要检索的次数等

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综述

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综述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 及发展趋势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学号:20121014401 姓名:徐高扬 班级:统计122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演绎面向对象数据库;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发展;主流数据库新技术 1、引言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后,就有了处理数据、管理数据的需求,由此,计算机技术新的研究分支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已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重要分支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数据库系统已从第一代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第三代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技术在70~80年代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而有效地应用,80年代,关系数据库成为应用的主流,几乎所有新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产品都是关系型的,他在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种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最低冗余度、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易于扩充、

易于编制应用程序等优点,目前较大的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系统理论设计之上的。但是,这些数据库系统包括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不论其模型和技术上有何差别,却主要是面向和支持商业和事务处理应用领域 的数据管理。然而,随着用户应用需求的提高、硬件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Intranet提供的丰 富多彩的多媒体交流方式,促进了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相互渗透,互相结合, 成为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形成了数据库新技术。目前,数据库技术已相当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2、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980年以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数据库的模型设计上。进入90年代后,计算机领域中其它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技术产生 了重大影响。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使数据库技术的新内容层出不穷。数据库的许多

文献检索课程设计报告(面向对象数据库研究)

文献检索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面向对象数据库研究 一.中文文献 1.面向对象数据库中对象存储的一种方法[期刊文献] 2006年 27卷 5期 《微计算机应用》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 起止页码:638-640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194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204 2006年 34卷 7期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COMPUTER & DIGITAL ENGINEERING 起止页码:67-70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227

摘要: 在进行数据库逻辑设计过程中,概念模型设计是整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文章提出一种新的以面向对象方法为思想的设计方法。该方法给出一套能对实际业务对象进行完整描述的概念模型,并给出相应的数据结构设计,从而得到一种统一的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框架。[著者文摘] 关键词: 概念模型面向对象 分类号:TP311.132.4[免标] 3.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关键技术研究 [期刊文献] 2006年 01X期 《微计算机信息》 CONTROL & AUTOMATION 起止页码:197-199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0570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128 摘要: 面向对象数据库作为第三代数据库,具有前两代数据库无法比拟的优点,满足复杂数据结构和海量存储需要,是新型数据库如多媒体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演绎数据库、工程数据库的实现基础。本文作为综述第1部分.通过对比传统数据库不足来说明面向对象数据库优点。介绍面向对象数据库3种关键技术:数据库转换、模式演进、视图实现.阐述其原理并评论其优缺点。[著者文摘] 关键词:

键值对数据库综述

键值对数据库综述与典型KV数据库介绍 一、键值数据库概述 键值数据库是一种非关系数据库,它使用简单的键值方法来存储数据。键值数据库将数据存储为键值对集合,其中键作为唯一标识符。键和值都可以是从简单对象到复杂复合对象的任何内容。键值数据库是高度可分区的,并且允许以其他类型的数据库无法实现的规模进行水平扩展。 Key-Value 键值对数据模型实际上是一个映射,即key是查找每条数据地址的唯一关键字,value是该数据实际存储的内容。例如键值对:(“”,“张三”),其key:“”是该数据的唯一入口,而value:“张三”是该数据实际存储的内容.Key-Value 数据模型典型的是采用哈希函数实现关键字到值的映射,查询时,基于key 的hash值直接定位到数据所在的点,实现快速查询,并支持大数据量和高并发查询。 二、基本原理 从API的角度来看,键值数据库是最简单的NoSQL数据库。客户端可以根据键查询值,设置键所对应的值,或从数据库中删除键。“值”只是数据库存储的一块数据而已,它并不关心也无需知道其中的内容;应用程序负责理解所存数据的含义。由于键值数据库总是通过主键访问,所以它们一般性能较高,且易于扩展。基本上所有的编程语言都带有应用在内存中的键值对存储。C++STL的映射容器(map container)和Java的HashMap以及Python的字典类型都是键值对存储。键值对存储通常都有如下接口: -Get( key ): 获取之前存储于某标示符“key”之下的一些数据,或者“key”下没有数据时报错。 -Set( key, value ): 将“value”存储到存储空间中某标示符“key”下,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调用相同的“key”来访问它。如果“key”下已经有了一些数据,旧的数据将被替换。 -Delete( key ): 删除存储在“key”下的数据。 三、基本特性 键值数据库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班级:041011 姓名:罗英学号:04101001) 一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述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是通过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以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并利用这些理论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的技术。即:数据库技术是研究、管理和应用数据库的一门软件科学。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技术研究和解决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地组织和存储的问题,在数据库系统中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数据和处理数据。 数据库技术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是数据,所以数据库技术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组织和管理,按照指定的结构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设计出能够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处理、分析、理解、报表和打印等多种功能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挖掘应用系统;并利用应用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理解。 数据库技术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信息,数据,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技术研究和解决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地组织和存储的问题,在数据库系统中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数据和处理数据。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 二数据库技术发展历史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对数据库系统发展阶段的划分应该以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作为主要依据和标志。按照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过程,数据库技术从开始到现在短短的30年中,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是网状和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是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是以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技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成为当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出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技术IMS。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

第9章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习题解答

第9章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习题解答 一. 简答题 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用对象来理解和分析问题空间,并设计和开发出由对象构成的软件系统(解空间)。 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符合人们通常的思维方式;从分析到设计再到编码采用一致的模型表示具有高度连续性;软件重用性好。 2.解释面向对象模型中的对象、对象标识、封装、类、类层次等概念。 对象是一组数据结构和在这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的程序代码封装起来的基本单位。是对现实世界某个实体的抽象。 对象标识:唯一地标识某个对象。 封装:隐藏属性,方法或实现细节的过程,对外仅公开接口。 类:对象类的简称,即共享所有属性和方法的所有对象集合。 类层次:一组父子关系的类构成的层次结构 3.给出一个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类层次的实例。 4.举例说明超类和子类的概念。 超类是子类的抽象,子类是超类的特殊化,如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三个类,学生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超类,而本科生和研究生是学生的子类。因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继承了学生的所有属性和行为。 224

二.问答题 1.对于实体集学生、课程、班级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请用ODL来描述。要求为所有的属性和联系(正向、反向)进行说明,并且指出每个类的范围和键码。 Interface Student { attribute integer StudentNo; attribute string StudentName; attribute integer Age; attribute string Dept; relationship Set courses; inverse Course::students; relationship Class bemasterof; Inverse Class::master; relationship Class inclassof; Inverse Class::students; }; Interface Course { attribute integer CourseNo; attribute string CourseName; attribute string Teacher; relationship Set students; Inverse Student::courses; }; Interface Class { attribute integer ClassNo; relationship Student master; Inverse Student::bemasterof; relationship Set students; Inverse Student::inclassof; } 2.对于第1题的ODL描述,请将ODL设计转换为关系数据库模式。 Student(StudentNo, StudentName,Age,Dept) Course(CourseNo,CourseName,Teacher) Class(ClassNo) 3. 根据第1题的ODL描述,请你应用FOR ALL和EXISTS量词设计一个OQL查询,并编程实现之。 输出李红选修的课程名称 Select c.CourseName from Course c where exists s in c.students: s.StudentName=’李红’ 225

数据库技术发展简史

数据库技术发展简史 数据库技术从诞生到现在,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形成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熟的商业产品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加入。数据库的诞生和发展给计算机信息管理带来了一场巨大的革命。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已经开发建设了成千上万个数据库,它已成为企业、部门乃至个人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同时,随着应用的扩展与深入,数据库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数据库的研究领域也已经大大地拓广和深化了。 30年间数据库领域获得了三次计算机图灵奖(C.W. Bachman,E.F.Codd, J.Gray),更加充分地说明了数据库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领域。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溯一下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数据库发展简史 1. 数据管理的诞生 数据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那时的数据管理非常简单。通过大量的分类、比较和表格绘制的机器运行数百万穿孔卡片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其运行结果在纸上打印出来或者制成新的穿孔卡片。而数据管理就是对所有这些穿孔卡片进行物理的储存和处理。然而,1 9 5 1 年雷明顿兰德公司(Remington Rand Inc.)的一种叫做Univac I 的计算机推出了一种一秒钟可以输入数百条记录的磁带驱动器,从而引发了数据管理的革命。1956 年IBM生产出第一个磁盘驱动器——the Model305 RAMAC。此驱动器有50 个盘片,每个盘片直径是2 英尺,可以储存5MB的数据。使用磁盘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机地存取数据,而穿孔卡片和磁带只能顺序存取数据。数据库系统的萌芽出现于60 年代。当时计算机开始广泛地应用于数据管理,对数据的共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文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够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的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加密综述

数据库加密综述 石磊 摘要数据库加密是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和加密技术,来研究如何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加、解密,从而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数据库加密可以在OS、DBMS内层、DBMS外层上实现。OS层上的数据库加密由于存在太多的问题和缺陷,已经不被人们考虑。已有的数据库加密产品都是在DBMS外层实现的,这种实现方式虽说做到了数据和密钥的分离,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部的非法入侵,但对企业内部的攻击却没有很好的防范措施;另外,这种方式还存在着:使数据和应用程序紧密结合起来、在DBMS之外又增加了其他的数据管理工具、硬盘存储空间浪费大等缺陷。其实,数据的加密与否只是数据的一个属性,数据的加密存储是数据的一种保存方式,关乎数据的物理存储,这些都是DBMS现有功能的一部分。另外从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分离、数据的维护和安全来看,数据库加密都应当在DBMS内实现。本文就是基于关系DBMS,介绍一种数据库加密的实现方法。 1 引言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信息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战略资源。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的竞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成为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调查显示,我国互联网安全状况有所好转,但互联网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仍比较薄弱,对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未给予足够重视,联网单位对外部网络攻击防范的意识有所增强,但单位内部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还不到位。 数据库作为信息存储中心,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企业为了本身的利益,需要对其敏感信息进行保护而不让外界获取;另一方面,在数据库作为服务DAS(Database As Service)的数据管理模型下,企业需要从数据库服务提供商DSP(Database Service Provider)处获得专业的数据库服务。这种情况之下,企业的数据存放在数据库服务提供商处,其完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为如果数据库只使用访问控制来限制数据访问的话,数据库提供商处的数据库管理员(DBA)就可能会有意或无意访问到企业的所有数据,从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对于这种“监守自盗”的行为,只有从DBMS内完成对数据的加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来自于外界的危害,也可以有效防止DBA对数据安全造成的威胁。我的综述通过叙述数据库的安全现状说明数据库加密技术的重要性,根据数据库数据存储的特点提出数据库加密的要求,详细阐述数据库加密技术的一般原理,并重点介绍基于关系DBMS的一种数据库加密实现方法,最后提出对数据库安全管理前景的展望。

数据库技术发展概述

数据库技术发展概述 摘要: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科学计算,人们开始使用计算机来管理数据。由此,计算机技术新的研究分支——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所谓数据库就是将许多具有相关性的数据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形成的数据集合。而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为DBMs ) 是支持人们建立、使用、组织、存储、检索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包括数据库模型、数据模型、数据库与应用的接口语言等。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数据库技术已相当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关键字:数据库技术、管理系统、信息技术、基础和核心 1、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数据库出现前,计算机用户是使用数据文件来存放数据的。常用的高级语言从早期的FORTRAN到今天的c语言,都支持使用数据文件。有一种常见的数据文件的格式是,一个文件包含若干个“记录”,一个记录又包含若干个“数据项”,用户通过对文件的访问实现对记录的存取。通常称支持这种数据管理方式的软件为“文件管理系统”。在这种管理方式下,这些数据与其他文件中数据有大量的重复,造成了资源与人力的浪费。随着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的日益增多,数据重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于是人们就想到将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这样就演变成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而形成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的诞生以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推出的数据库管理产品IMs ( Info咖ationMana髀ment System) 为标志。数据库的出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整体和结构化管理,使数据具有了共享性和一定的独立性,并能够对冗余度进行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推出,使得数据库概念得到了普及,也使得人们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和统一管理的必要。但是由于IMs是以层次模型来组织和管理数据的,对非层次数据使用虚拟记录,大量指针的使用降低了数据使用的效率,同时,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型机及数据库语言比较低级,数据的独立性也比较差,给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即Conference On Data Sv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 DBTG,即Dat aBaseTask Group) 对数据库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着名的DBTG报告。该报告确定并建立了数据库系统的许多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报告成为网状数据模型的典型技术代表,它奠定了数据库发展的基础,并影响着以后的研究。网状模型是基于图来组织数据的,对数据的访问和操纵需要遍历数据链来完成。因这种有效的实现方式对系统使用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阻碍了系统的推广应用。1970年IBM公司的E.F.codd发表了着名的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技术的论文《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并获得198 1年ACM图灵奖,标志着关系模型数据库模型的诞生。

基于数据库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与计算科学 基于数据库的应用研究 一般来说,一个真正的、完整的站点是离不开数据库的,因为实际应用中,需要保存的数据很多,而且这些数据之间往往还有关联,利用数据库来管理这些数据,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和更新。数据库在网站编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几乎没有一个网站能脱离数据库的参与。 高等数学是高校很多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普遍反应, 高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基本理论非常抽象, 理解和掌握起来很困难, 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而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技术的发展, 通过建立数学虚拟实验模型来使学生获得对基本概念的感性认识, 以便帮助学生理解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方法不仅可行, 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数学实验的概念可以界定为: 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 检验某个数学猜想, 解决某类问题, 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 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 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建立网上数学实验室可以很好的完成数学实验,而不是抽象的去思考问题,更为直观的看待数学问题。 现如今,抽象的数学教学方法即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已经适应不了现在学生的需求,不管是应用方面突出的工科学院或者纯理论的理学院。过去认为数学课是纯理论课,没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观念已经被打破,把计算机引入数学课程教学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突出应用和动手能力的高工专学校,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实验不仅是对数学课程改革、对专业课程的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网上数学实验室站点,是需要服务器,数据库,网站设计,网站代码编辑等许多方面的配合。数据库知识是网站建设的基础,网站设计是网站建设的设计图,代码编辑就是实现网站能够面向客户的基本。 数据库知识,在文献1中,讲述了数据库在WEB站点中关于存储和更新时间的长短处理以及如何处理存储更新慢的情况,列举的是电子商务系统里用户对店铺的取舍是由点击转的速度来决定的,而点击后转的速度由数据库来决定的。文中提供了多种解决办法,主要是通过缓存和CachePortal加速方法来解决的。该文献1为我们提供了如何解决点击反映慢的问题,加快网页的反应速度,给用户一个更好的体验。

数据库开题报告

数据库开题报告 随着现在信息科技的发展,数据的储存量越来越大,那么数据库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开题报告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开题报告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学号:0924620036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数据库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 ,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作为计算机软件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库技术一直是倍受信息技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当前,数据库技术已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数据库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组成核心,更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撑技术之一。因此,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对有关数据库发展的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以求在对现有相关理论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库发展进行综合论述,对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总体态势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推动数据库技术研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论文综述 1、数据库技术发展历程:许多年以来在数据库技术领域很少有重大的技术创新能够引起人们对整个数据库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2006年DB2 9中推出的pureXML技术,对过去数十年来关系型数据库的最基本的数据组织方式进行了重大的创新,第一次让我们对数据库的历史,以及过去支撑其发展壮大

的理论基础和外部挑战从新的角度进行审视。今天我们很少去回顾数据库的历史,对于绝大多数IT技术人员,数据库等同于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则和表紧密联系。E-R模型几乎是我们描述世界的唯一方式,SQL语言是数据库信息访问处理的唯一手段。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成为了一种宗教式的信仰,数据相关的所有理论问题似乎都已经解决。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产生转折,所有重大技术的产生及发展都有其生存的土壤。40年前数据库的诞生并不是关系型数据库,第一代的数据库第一次实现了数据管理与应用逻辑的分离,采用层次结构来描述数据,是层次型数据库(IMS)。第二代数据库奠基于上世纪70年代E.F Codd博士提出的关系型理论以及SQL语言的发明。实现了数据建模和数据操作处理的标准化,关系型数据库在其后的2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的演进主要集中在性能、扩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其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技术理念并没有大的变化。 与之相反,在过去的20多年里,IT产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一系列技术及理念的创新。数据库所生存的外部土壤随着Internet以及在网络环境下IT系统互联互通相互协作的趋势,对信息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2、国内研究的综述:《移动数据库技术研究综述》《Web数据库技术综述》《Web 与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三、论文提纲 (一)数据库技术概论 1、数据库技术概念及类型 2、数据库技术发展历程

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综述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 及发展趋势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学号:20121014401 姓名:徐高扬 班级:统计122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演绎面向对象数据库;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发展;主流数据库新技术 1、引言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后,就有了处理数据、管理数据的需求,由此,计算机技术新的研究分支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已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重要分支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数据库系统已从第一代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第三代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技术在70~80年代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而有效地应用,80年代,关系数据库成为应用的主流,几乎所有新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产品都是关系型的,他在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种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最低冗余度、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易于扩充、易于编制应用程序等优点,目前较大的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系统理论设计之上的。但是,这些数据库系统包括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不论其模型和技术上有何差别,却主要是面向和支持商业和事务处理应用领域的数据管理。然而,随着用户应用需求的提高、硬件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Intranet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交流方式,促进了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相互渗透,互相结合,成为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形成了数据库新技术。目前,数据库技术已相当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2、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980年以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数据库的模型设计上。进入90年代后,计算机领域中其它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使数据库技术的新内容层出不穷。数据库的许多概念、应用领域,甚至某些原理都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数据库领域众多的研究分支和课题,产生了一系列新型数据库。分析目前数据库的应用情况,可以发现:经过多年的积累,企业和部门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许多企业面临着“数据爆炸”可知识缺乏的困境。如何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如何挖掘大量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目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数据库技术除了核心问题的研究外,市场的需求导致了以下几种数据库的发展及一些研究热点: 2.1.分布式数据库 80年代,研制了许多分布式数据库的原型系统,攻克了分布式数据库中许多理论和技术难点。90年代开始,主要的数据库厂商对集中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加以改造,逐步加入分布处理功能,向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发展。目前,分布式数据库开始进入实用阶段。现有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尚不能解决异构数据和系统的许多问题。虽然已有很多数据库研究单位在进行异构系统集成问题的探索,并且已有一些系统宣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异构系统的互操作,但是异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还未成熟。 2.2. 并行数据库 并行数据库系统是在并行机上运行的具有并行处理能力的数据库系统。最近,一些著名的数据库厂商开始在数据库产品中增加并行处理能力,试图在并行计算机系统上运行。他们

数据库技术发展综述

数据库技术发展综述 数据库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 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作为计算机软件的一个重要分支, 数据库技术一直是倍受信息技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当前, 数据库技术已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 数据库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组成核心, 更是未来/ 信息高速公路0 的支撑技术之一。因此,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有关数据库发展的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 以求在对现有相关理论了解、分析的基础上, 对数据库发展进行综合论述,对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总体态势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从而推动数据库技术研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1 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对数据库发展文献的收集主要利用以下检索工具: 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期刊库、维普中文数据库, SC I数据库以及网络搜索引擎Google。文献收集的范围: 1993 ~ 2003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策略及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学术期刊网和维普中刊数据库有两条相同记录, 搜索引擎Google两次搜索与高级搜索的最终结果有部分重复记录。整理最终结果: 收集到相关文献23条,全部可以下载全文。从SCI数据库中检索到505条相关记录,但其中最相关的题录信息仅24条。 2数据库技术发展的现状关系数据库技术仍然是主流 关系数据库技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 经过80年代的发展到90年代已经比较成熟,在90 年代初期曾一度受到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巨大挑战, 但是市场最后还是选择了关系数据库。无论是Oracle公司的Oracle9i、IBM公司的DB2、还是微软的SQL Serv er 等都是关系型数据库。Gar tnerDataquest 的报告显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的市场份额最大, 2000 年RDBMS的市场份额占整个数据库市场的80 % , 这个比例比1999年增长了15 %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RDBMS仍然是当今最为流行的数据库软件。当前, 由于互联网应用的兴起, XML格式的数据的大量出现, 学术界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下一代数据库将是支持XML 模型的新型的数据库。而还有一部分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认为关系技术仍然是主流, 他们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