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夸父逐日》 教案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篇一:夸父追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4、知识点梳理复述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四、全班交流,评价补充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课外拓展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六、课后反思可以将本课的古文版本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一下,触碰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
篇二:《夸父追日》教学设计篇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夸父追日 教案【6篇】

夸父追日教案【优秀6篇】夸父追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着,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神话传说导入,增强神秘感。
师描述:有一个巨人族,名叫夸父,住在遥远北方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上。
他们个个都是身材高大、力大无比,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中握着两条黄蛇。
看样子很可怕,其实他们性情温顺善良,都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勤奋努力。
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夏季虽暖但却很短,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溶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
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成都载天的上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就叫“夸父”。
板书:夸父夸父被推选出来,心中十分高兴,他决心不辜负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阳赛跑,把它追回来,让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样温暖。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补全课题:追日出示课文插图(此图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看图感受,读课题。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借助工具书解决。
2、自主练读目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形式1:自由练读形式2:小组内轮流练习展示自主练读情况:可以指名个别逐段朗读,也可以指名小组轮流朗读。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这些同学是否将课文读得一字不差了?3、自主品读(1)闭上眼睛想一想:课文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你喜欢读课文哪几个段?简单交流,不说原因。
(2)印象深刻的地方(或:你喜欢读的段),请你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二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预设交流点:学生:我喜欢读第一段话——……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夸父逐日》优秀精品教案(通用5篇

《夸父逐日》优秀精品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教材第五章《英雄传说》,详细内容为《夸父逐日》。
通过讲述夸父不畏艰险,勇敢追求光明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感受中华民族的勇敢和智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夸父逐日》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夸父的英雄形象。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勇敢、坚定、自信的品质,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夸父逐日的故事内涵,词汇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夸父的英雄形象,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夸父逐日故事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夸父逐日的故事,分析夸父的英雄形象,解释重点词汇。
a. 夸父的形象特点:勇敢、坚定、自信。
b. 重点词汇讲解:逐、追、渴、饮、奔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夸父,如何克服困难追逐太阳。
4. 例题讲解:分析夸父逐日故事中的句子,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描述夸父逐日的场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故事内容,绘制夸父逐日的插图。
b. 运用所学词汇,改写夸父逐日的故事。
2. 答案:a. 插图答案:夸父形象生动,背景描绘太阳、大泽等元素。
b. 改写故事答案:夸父勇敢地追逐太阳,一路克服困难,最终饮于大泽,化身为夸父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词汇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a. 收集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进行课堂分享。
b.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文化。
c. 开展“我是小夸父”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细节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6篇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6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夸父逐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难点)3、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重点)【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2分钟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暖炉旁,我们也许曾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神秘而又美丽动人的故事。
在那些充满神奇想象的神话故事里,我们认识了开天辟地的盘古,伟大的人类之母女娲,七夕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广寒宫里寂寞孤独的嫦娥……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另一个了不起的巨人——夸父,一起走进他的神话故事。
你想知道些什么?二、预习交流(自主学习)7分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打开书133页,自己去读读这篇神话,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几下,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在读不通的句子处做上记号,并多读几次。
三、互动合作(24分钟)再读文本,感受巨人的形象1、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夸父是个怎样的人?(巨人)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太阳西斜的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腿长、步子大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手臂长、力量大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肚子大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身躯大三、研读课文,感悟“精神上的巨人”就是这样一个高大、威猛的巨人——夸父,他要去(追日),他追到了吗?(有或没有)课文的哪一段告诉我们这个事实。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夸父追日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明确阅读要求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导语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⑴读读课文。
⑵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⑶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二、按照导语中提出的要求,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你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三、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四、全班交流、讨论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2、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课文内容中你能想到些什么?从夸父的心中所想,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赶太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
从表面结果上看,夸父是心想事未成,在遗憾的长叹中闭上眼睛,其实从夸父的追赶过程中已充分体现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一大片桃林,目的是给追寻光明的人们解渴,激励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的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小练笔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教学反思】1、结合学过课文《盘古开天地》,对比训练,了解夸父倒下的变化。
2、查找许多神话故事,搞故事会。
篇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翻译、理解课文。
2、熟读课文,培养语感,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3、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及分析人物形象。
4、学习古人征服探索自然的顽强意志和挑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翻译、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整体意思。
教学难点: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意义,学会多角度地解读课文。
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夸父逐日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教案15篇

《夸父追日》教案1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夸父追日》教案15篇》,希望能够帮到你!《夸父追日》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夸父追日的精神。
2、能够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能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能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你们肯定都见过我,但未必知道我姓什么吧?对,我姓胡,是一年级三班的老师,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和你们共同学习和交流,希望我们能度过一堂愉快轻松的语文课。
)下面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你们看一看,能说出这是谁在干什么吗?2、孩子们知道的可真多,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学习另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师板书)3、指名读,正音,(一声)。
4、揭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同桌读---齐读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想从题目中知道些什么吗?预设:夸父为什么要追日?(生每找到一个答案全班要齐读)夸父是怎样追日的?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原因[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板书经过二、初读课文结果过渡语:同学们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两个字,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桌之间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批注。
1、学生自由读。
2、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教教我们这些词语。
有不理解的词语吗?颓然:败兴的`样子,本来很有希望但事与愿违,非常遗憾沮丧。
3、下面我们来解决黑板上的这些问题。
①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是课文的?②写夸父怎样追日的是哪个自然段?③齐读夸父追日的结果,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复述教学1、过渡语:刚才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快速的解决了问题,其实这个故事就是由这几个部分组成的,原因、经过、结果。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通用10篇)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通用10篇)《夸父追日》语文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夸父追日》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这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
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齐读)3.释题:追日(追赶太阳)让生质疑: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章。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波浪线把能解答三个问题的有关语句画下来。
2.交流画好的句子。
(顺便检查画的是否准确,读得是否准确、通顺。
随即指导读词“虞渊”“瀚海”“渭河”“颓然”)为什么追?——每天夜里,……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为什么?)怎么追?——于是夸父拿着手杖……夸父就追到了追到了没有?——第三节、第四节有关语句。
3.能不能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连起来回答这三个问题?(指导概括主要内容)三、品读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强大精神之柱。
1.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句子。
2.交流:课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⑴指名读。
⑵引读: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通用5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通用5篇)《夸父追日》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夸父追日》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弘扬了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抓住文本体会关键词句,从文中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3、交流收获,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及其执著、奉献的精神,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神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太阳的神话呢?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图,引入课题。
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追日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以说说有关的太阳神话引起课题,以疑问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1、过渡:下面我们来跟随夸父去追日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带着刚才的问题思考。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对刚才的质疑有自己的初步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 不详
一.以简介《山海经》导入
《山海经》成于战国-西汉年间。
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
二.比较《山海经》中另一段文字
①《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走到太阳中?),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②《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戴天,极高)。
有人珥(挂耳上)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
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日光),逮之于禺谷。
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三.神话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夸父神话究竟隐藏着先人对于哪种自然现象的猜测和解释?
解释一:
夸父族,揭开昼夜交替之谜,不断向西迁移。
看看太阳到底降落到什么地方。
[清]郝懿行夸父族聚居于河南灵宝县东南,与陕西太华山相连。
解释二:月神
台湾杜而未:月与日的竞赛,“入日”—日蚀。
成功后即死亡。
新月三天后仍出来,以“弃其仗,化为邓林”—邓林为繁星。
解释三:茅盾《神话研究.巨人族及幽明世界》夸父:地下阴间神
①夸父行迹巨伟多力,如希腊和北欧神话中的巨人族(提坛),闭居于北方的底下穴(塔塔罗司)。
夸父为后土的后裔,后土也正是主治地下幽都的神。
②从北方成都载天山出发,逐日一周后又回到此山。
北-东-南-西(禺谷)-北
神话之本质:以夸父为代表的阴间势力与天神争霸,被天神所征服。
解释四:水神
吕思勉,王孝廉:夸父神话的“夸父逐日”和“夸父之死”水神与火神之争,而作为火神光明神胜利的神话象征。
《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豺山……有瘦焉,其状如夸父而彘(zhi)(猪)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①“循环运动”是夸父神话的本质特征。
对降雨现象的诗化寓言表达。
水神的上下循环运动。
出自北方阴间,失败于南方阳盛之位,最后重返北方,回归水的生命之源。
“黄泉”。
巨人追赶太阳——水的上下运动
与日逐走——遵循太阳运行之道
丢弃的杖——象征雨水降下
邓林——新的生命
②《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
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③夸父——水神的阴性或女性身份。
(降雨功能)
《读山海经.其九》
[晋]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喝完两条大河哪里够,突出其神力妙殊。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後。
神力既非凡又巧妙,黄河水已倾尽却未喝够。
四.神话比较
1.精卫填海(复仇之象征)
2.[法]加缪《西西弗斯神话》(荒诞的对抗)
五.象征层面
李锐《旷日持久的煎熬》《读书》97年第5期
只是这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战乱,一次又一次的流血,一次又一次的自毁自戗,使这场煎熬变得惨绝人寰般的酷烈。
一百五十年,对于历史太短,对于生命却又是何其漫漫!当希望一次次地变成绝望,当绝望一次次地变成虚妄,我们又拿什么来慰藉生命?拿什么来慰藉一代又一代悲绝的心灵?每想到此,我就反复想起那个中国人的古老的神话,这神话很短,它只有三十七个字: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这三十七个字,越过千年悠悠岁月朝我们走过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一个长长的没有走到“大泽”的“道渴而死”者的名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们死了,孙中山、黄兴、秋瑾们死了,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们死了,王国维、陈寅恪们死了,鲁迅死了,胡适们死了,胡风、老舍、傅雷们死了,离我们最近的顾准也死了……总有一天,会轮到我们道渴而死的。
是的,还是“道渴而死”。
我们不能欺骗自己,我们心里
都知道去“大泽”的路正遥遥无期。
在我们之后,还会有不知多少“道渴而死”者倒在这去往“大泽”的路上。
我们该把这三十七个字刻到石碑上,把这三十七个字刻在石碑的两面,把这石碑放在我们的心里——以悼念死者,以昭示来者。
是的,“未至,道渴而死。
”这是我们的宿命。
25.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
〖补充阅读〗
《狗肉铺前示众的羊头──两小儿辩日》
张远山《寓言的密码》,岳麓书社1999年版,12.00元
……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孔子被尊为圣人是孔子死后的事,孔子生前,世人不以他为圣,何况两个无知小儿?可见这个故事是《列子》的作者为了丑化孔子而故意编造的。
意思是说,你这位生而知之的圣人,连两个无知小儿的问题都回答不出,还鼻子里插葱装什么象呢?
然而,这个由道家信徒出于门户之争编造出来用以嘲笑儒家祖师的寓言,在文革时期“古为今用”的评法批儒运动中,却是被当作史实来用的……事实上,儒、道之争才更符合史实,儒、法之争虽然并非虚构,却是小题大作。
所谓儒、法之争,顶多只能算是恩爱夫妻的拌嘴,偶而闹着要离婚也是有的,但毕竟还是白头到老了。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大的儒学宗
师,而大法家韩非、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谭嗣同认为两千年国学皆荀学,我认为两千年国学皆韩学,其意相似而侧重不同,但都肯定儒学是真正的国学,而道家才是儒、法一家两宗的共同对手……
中国的两千年政治,可以说是永远在朝的孔孟之正宗与荀韩之异宗的既联合又斗争,道家从来都是对抗官方学说的最大的在野学派。
就宦海沉浮的个人而言,在朝为儒家,在野为暂时的冒充的道家──但下野的儒者时刻准备着重新上台,此之谓“内圣外王”。
就大部分在朝者而言,名义上是儒家,实际上是法家,此之谓“佯儒实法”。
孔孟虽是正宗的国学,四书五经被列于学官,但只有荣誉地位;实际的政治操作却用的是偷梁换柱的荀韩一套。
孔孟之道是宏观战略,荀韩之学才是具体战术。
战略上要重视人民(因此孟子说民为重,君为轻),而战术上要藐视人民(因此韩非说人民是需要鞭子的马)。
无论是谁在朝主政,法家权术的一套永远不变。
所以对于永远在野的真正道家来说,孔孟只是假想敌,荀韩才是真正的对手。
然而在野的道家对政治实情或政治内幕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并不知道孔孟是假想敌,他们往往十分粗疏地把法家的账算在儒家的头上,也因为法家确实打着儒家“亲民、明德”、“爱民如子”的旗号。
然而在朝的法家却心知肚明,儒家只是个招牌,孔孟圣人只是挂着招徕顾客“近悦远来”的羊头,而荀韩
酷吏才是令“四夷宾服”奸谋得售的狗肉。
除了道家弄错真正的敌人,那些暂时在朝或曾经在朝现已黜退的以孔孟正宗自命的道学腐儒,也天真幼稚地自以为是执政党。
他们自命为孔孟正宗的清流,与荀韩异宗的浊流势同水火。
然而事实却是,浊流永远主宰一切,对清流生杀予夺,只不过天子要留着孔孟之道的招牌,所以浊流对清流并不完全赶尽杀绝,而是留下几个智商很低、能量不大的知趣腐儒撑持门面──做做太子太傅或翰林学士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