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腹泻诊断和鉴别诊断
腹泻鉴别诊断

病例特点
青年女性,慢性腹泻,病程半年。 低热、消瘦、易出汗、食欲减退。 大便3-6次/日,不成形,肉眼无明显脓 血,便前腹痛,便后稍缓解。 PE:T38.0C,消瘦,贫血貌,右下腹饱 满,有轻压痛。
肠结核?
既往史及结核接触史 有无肠外结核?CXR 实验室检查:可有中度贫血,WBC一般正常, ESR、CRP升高,粪便多为糊样,无粘液脓血, 镜下见少量脓细胞及RBC。PPD试验强阳性帮 助诊断。 X线检查:病变段激惹征,粘膜粗乱,肠腔变 窄,肠段缩短变形,回盲正常角度丧失等。 结肠镜检查:回盲部为主,粘膜充血水肿,环 形溃疡形成,活检干酪性肉芽肿可确诊。
腹泻的鉴别诊58岁,因腹泻1天于2004年8月20日 急诊就诊。起病后排稀水样便10余次, 每次量不多,有粘液脓血,伴下腹痛、 发热,无恶心呕吐。既往有高血压、冠 心病6年,药物治疗控制不满意。查体: 体温38.5度,血压140/90mmHg,心肺 (-),下腹有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 痛,肠鸣音活跃。
病例特点
夏秋季急性起病,病程1天
——急性腹泻:感染or食物中毒?
发热,T38.5C
——感染、恶性疾病、IBD、败血症?
——渗出性腹泻:肠道炎症? ——多次少量,直肠激惹?
稀水样便,有粘液脓血
10余次/日,每次量不多
下腹痛
——急性感染性?
急性细菌性痢疾?
起病原因:摄入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 接触 血常规:WBC可达(10-20)*10^9/L, 中性粒细胞为主 便常规:粘液脓血便;镜检可见WBC (>15/HP)、脓细胞、少数RBC,巨嗜细 胞有助诊断 菌培养:痢疾杆菌。
老年男性,慢性病程。 餐后上腹痛 腹泻2-6次/日,量大,糊状,油食加重。 消瘦 长期大量饮酒史 PE:消瘦,皮肤干燥脱屑,中上腹压痛。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J200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除霍乱、痢疾、伤寒、畐附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报告。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腹泻diarrhea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
2.2感染性腹泻in feetious diarrhea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
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
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见附录A。
3.2临床表现3.2.1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
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参见附录Ao3.2.2已排除由0血清群和O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
3.3 实验室检查3.3.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
腹泻的诊断与鉴别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院感染病科 教育部感染性疾病重点学科 重庆市卫生局传染病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 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
黄文祥
问题?
腹泻的定义?与分类? 感染性腹泻? 急性感染性腹泻? 急性腹泻? 急性胃肠炎?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痢疾? 霍乱?
腹泻的定义与分类
脱水期
①脱水、周围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肾衰. ②低钾综合征:肌张力下降,肌腱反射消失、 鼓肠 、心律失常、 Q-T延长, T 波低平或倒置,出现 U波 . 注意因血液浓缩而引起的假性电解质正常.
脱水虚脱期
1.脱水 轻度脱水可见皮肤黏膜稍干燥,皮肤弹性略差,一般失水 1000ml。中度脱水可见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声音轻度嘶哑,血压 下降及尿量减少,约丧失水分3000—3500mL。重度脱水者出现皮肤干 皱,声音嘶哑,两颊深凹,腹呈舟状,神志淡漠或不清;病人极度无 力,尿量减少,失水约4000ml。 2.代谢性酸中毒 临床表现为呼吸增快,严重者除出现库斯莫尔 (Kussmaul)大呼吸外,可有意识障碍。 3,肌肉痉挛 由于呕吐、腹泻使钠盐大量丢失,低钠可引起腓肠肌 和腹直肌痉挛。临床表现为痉挛部位的疼痛和肌肉呈强直状态。 4.低血钾 频繁的腹泻使钾盐大量丧失,低血钾可引起肌张力减低, 腱反射消失,鼓肠,甚至心律失常。 5 循环衰竭 是严重失水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出现四肢厥冷,脉 搏细速,甚至不能触及,血压下降或不能测出。继而由于脑部供血不 足,脑缺氧而出现意识障碍,开始为烦躁不安。继而呆滞、嗜睡甚至 昏迷。
病原学
Biblioteka 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呈弧形或逗点状,有鞭毛,能运动。 在悬滴镜检呈穿梭状运动,粪便直接涂片并染色,可见霍 乱弧菌呈鱼群样排列; 培养特性: 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属兼性厌氧菌。在碱性 环境中生长繁殖快 抗原结构: 具有耐热的菌体(())抗原和不耐热的鞭毛(H)抗原。 各群霍乱弧菌的H抗原大多相同,而()抗原特异性高,有群 特异性和型特异性两种抗原,是霍乱弧菌分群和分型的基 础。 毒素:I型毒素为内毒素,是制作菌苗引起疫苗免疫的主要成 分。II型毒素为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在体内 繁殖时产生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霍乱的剧烈腹泻就是由 这种外毒素引起的,有抗原性,可使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Ⅲ型毒素在发病作用上型。它含有与O1群霍乱相同的毒素 基因,能引起流行性腹泻。世界卫生组织确定O139群霍乱 弧菌所引起的腹泻与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同样对待。
腹泻的诊断与鉴别PPT课件

目录
• 腹泻概述 • 腹泻的诊断 • 腹泻的鉴别诊断 • 腹泻的治疗与预防 • 腹泻的护理与康复
01
腹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泻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症状, 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 改变等。
分类
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 非感染性腹泻。
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的鉴别
功能性腹泻与器质性腹泻的鉴别
功能性腹泻通常由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而器质性腹泻则是由肠道炎症、感染、 肿瘤等原因引起。器质性腹泻常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而功能性腹泻则较少 出现这些症状。
细菌性痢疾与急性胃肠炎的鉴别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排脓血 便等症状,而急性胃肠炎则是由食物中毒、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呕吐、 腹泻等症状。
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宝宝腹部受凉。
预防再次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调整饮食结构
根据宝宝病情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减少脂肪 和糖分摄入。
特殊饮食护理
对于乳糖不耐受或过敏的宝宝,需采用特殊 饮食护理方案。
补充营养素
针对宝宝具体情况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 养素。
咨询专业人士
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的鉴别
感染性腹泻通常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引起,而非感染性腹泻则由食物过敏、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感染 性腹泻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而非感染性腹泻则较少出现这些症状。
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的鉴别
急性腹泻通常病程较短,症状较轻,而慢性腹泻则病程较长,症状较重。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消瘦等症状。
观察病情变化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腹泻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
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
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
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病因病机】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小儿脾胃薄弱,运化功能不足,感受外邪,或乳食不当,调护不当。
久病久泻,致使宿食停滞,损伤脾胃阳气。
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中阳之气下陷而为泄泻。
2.西医病因病机可分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又分消化道内和消化道外感染,非感染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气候因素。
消化道内感染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原虫感染。
常见的细菌感染为大肠杆菌(包括致病性、产毒性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其次为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菌群失调常引起白色念珠菌肠炎,病毒感染则以人类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为主要病因,其他如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
原虫感染如肠滴虫及肠梨形鞭毛虫、结肠小袋虫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肠炎。
消化道外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
内在因素主要是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气候因素,如寒冷使腹部受凉,肠蠕动亢进。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
一般仅有腹泻症状,一日数次或十余次。
2.中等型腹泻胃肠道症状较重,常伴轻至中度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3.重型腹泻腹泻频繁,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多,常有呕吐,一日数次至数十次。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一、概述(一)定义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在2~3周内,而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指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二)分类慢性腹泻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小或分泌能力增加,导致大便粪质含水量增多,进而导致腹泻。
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4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从鉴别诊断的角度出发,慢性腹泻也可按临床特点进行分类,即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多数腹泻是在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三)流行病学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3%~5%的人群患过慢性腹泻。
因慢性腹泻定义以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地区对慢性腹泻的定义也不相同,故难以针对慢性腹泻进行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见表1。
在慢性腹泻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和功能性腹泻。
表1 慢性腹泻的病因(二)发病机制正常人每24小时约有9 L水分和电解质进入小肠,其中2 L来自饮食,7 L来自消化道和肝胆胰分泌的消化液,小肠可吸收其中90%的水分,仅有1~2 L排至结肠,结肠又可吸收其中90%水分,最终仅有0.1~0.2 L水分随粪便排出。
如胃肠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粪便中水分增加,即可造成腹泻。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步骤慢性腹泻的诊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判断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腹泻。
腹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每日排便次数增多,通 常每日超过3次。
大便形状改变:稀便、 水样便、粘液便等。
伴有腹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
病程持续时间较长,通 常超过4周。
诊断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 的症状、病程、用药情况 等。
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和影像 学检查方法。
进行体格检查:检查腹部 有无压痛、反跳痛等异常 体征。
腹泻的常见原因
感染
食物不耐受
药物副作用
其他疾病
细菌、病毒等感染是腹 泻的常见原因,如轮状
病毒、腺病毒等。
某些人可能对某些食物 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 不耐受、麸质不耐受等。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腹泻 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某些疾病可能导致腹泻, 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
综合征等。
腹泻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
发病急,病程短,多由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水样便、腹 痛、恶心等。治疗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针对病原体进行治 疗。
慢性腹泻
病程长,反复发作,病因复杂。常见症状包括稀便、腹胀、 体重下降等。治疗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调整饮食、药物 治疗等。
其他病因导致的腹泻
肠道炎症性疾病
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血便等。治疗需使用抗炎 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体征
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
02 腹泻的诊断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 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
通过粪便常规、培养、免疫学 检测等方法确定病因。
如何诊断慢性腹泻

添加 标题
影响: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
添加 标题
诊断:需要医生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伴有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腹痛:慢性腹泻患者常伴有腹痛,疼痛程度不一,持续时间较长
体重下降:由于长期腹泻,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症状 粪便性状改变: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性状可能发生改变,如出现水样便、 黏液便等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肠道炎症性疾病
● 克罗恩病 ● 溃疡性结肠炎 ● 肠结核 ● 肠道寄生虫病 ● 肠道真菌感染 ● 肠道细菌感染 ● 肠道病毒感染 ● 肠道药物反应 ● 肠道放射反应 ● 肠道缺血 ● 肠道恶性肿瘤 ● 肠道免疫性疾病 ● 肠道神经功能障碍 ● 肠道内分泌疾病 ● 肠道运动功能障碍 ● 肠道解剖结构异常 ● 肠道生理功能异常
检查是否有食物中毒、药物反 应等急性病因
检查是否有肠道感染、肠道炎 症等慢性病因
检查是否有肠道肿瘤、肠道梗 阻等结构性病因
检查是否有糖尿病、甲状腺功 能亢进等全身性疾病
慢性腹泻的治疗原则
第五章
对因治疗
明确病因: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慢性腹泻的病因。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根据病因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菌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抗寄生虫药物治 疗等。
0 1
饮食调整:调 整饮食结构, 避免刺激性食 物,增加富含 纤维的食物
0 2
药物治疗:使 用抗腹泻药物, 如洛哌丁胺、 蒙脱石散等
0 3
心理治疗:对 于焦虑、抑郁 等心理因素导 致的腹泻,需 要进行心理治 疗和疏导
0 4
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目标: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泻腹泻诊断和鉴别诊
断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腹泻腹泻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腹泻诊断
1.大便次数超过3次/d。
2.便量多于200克/d,水分超过粪便总量85%。
(二)急性和慢性腹泻
1.急性腹泻病程<3周。
2.慢性腹泻病程>3周。
(三)病因分析思路
1.区分急性和慢性腹泻
(1)急性腹泻常见病因;肠道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因素。
(2)慢性腹泻常见原因:肠道感染,非感染性炎症,肿瘤。
小肠吸收不良,肠蠕动紊乱。
2.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1)感染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旅行者腹泻。
(2)非感染性因素:炎性肠病.肿瘤,食物中毒等。
3.消化系统疾病还是其他疾病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