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艺术美的表现形式的研究

合集下载

试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试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试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On the Formal Beauty of CalligraphyHAN Jun作为传达思想,记录语言的符号,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只有汉字的书写形成了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

一般的解释是,由于始于象形和使用毛笔的原因,使汉字具有着一定的形式美,归属于造型艺术,有着艺术的一般共同性。

因此其形式美值得我们深察。

汉字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史,但对汉字艺术的认识还有待深入。

张道一教授在《汉字艺术鉴赏》中这样写道:“从实践方面看,中国书法已形成巨大的传统……历代书家辈出,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在理论研究上,多着眼于书体的沿变,书家的师承,以及笔墨技法等细节的成就,一方面这些研究很有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又明显感到不足,即缺少宏观的总论,把中国书法推向应有的高度,进入美学,进入文化的制高点。

”[1]美学家宗华在《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中写道:“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西洋人写艺术风格史常以建筑风格的变迁做基础,以建筑样式划分时代,中国人写艺术史没有建筑的凭据,大可以拿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做主体形象。

”[2]这些正是我们深察书法形式美的启发和动力所在。

一、艺术中的形式与形式美(一)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形式是一美学术语,意指艺术品知觉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

波兰美学家塔塔凯维慈指出形式有着五个方面的含义:1.形式是各部分的安排,它与要素相对;2.形式是直接诉诸感官的东西,与内容相对;3.形式是一个事物的外观,与物质材料相对;4.形式是一个对象的概念本身,与对象的偶然特征相对;5.形式是心智对感知对象的赋予,与一切不能有心智产生的东西相对。

前三点涉及具体作品,后两点涉及一般哲学认识论问题。

也即艺术的形式包含内形式与外形式两个方面,是美学意的根源。

在具体作品中这两种形式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不可分离。

[2](二)艺术的形式美形式美是美的形态之一。

在东西方美学史上,形式美的问题一直是美学家与艺术家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论书法艺术中的墨色美

论书法艺术中的墨色美

论书法艺术中的墨色美【摘要】墨色美在书法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指墨的深浅、浓淡、干湿等变化所形成的美感。

在书法艺术中,墨色美的表现方式丰富多样,可以通过笔画的起伏、粗细、透明度等来展现。

不同书体中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墨色美表现,如楷书、草书等。

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简洁、干净、含蓄的特质,以及黑白对比的强烈感染力。

墨色美的对比与搭配是书法作品中的重要因素,能够突出作品的层次和氛围。

墨色美在书法艺术中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对于书法艺术的意义也在不断凸显。

镌刻在纸上的墨色美,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韵味,通过细腻的技巧和深沉的内涵,展现着书法作品的魅力与力量。

【关键词】墨色美、书法艺术、定义、重要性、历史渊源、表现方式、书体、体现、审美特点、对比、搭配、发展前景、意义。

1. 引言1.1 墨色美的定义墨色美是指在书法艺术中,通过墨的浓淡、深浅、干湿、均匀不均匀等变化,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墨色美是书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艺术价值。

墨色美的表现不仅仅是颜料的涂抹,更是一种对情感、意境的表达,是书法艺术家通过墨色的运用展现出的审美理念和个人风格。

墨色美在书法艺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情感的传达。

墨色美可以通过不同的墨色层次和渲染方式,展现出作品的立体感和生动性,使书法作品更具有艺术张力和韵味。

在书法作品中,墨色美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真实,表现出深深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

墨色美是书法艺术中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审美表现形式,通过对墨色的运用和掌握,书法艺术家能够在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和个性魅力,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文化价值。

1.2 墨色美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墨色美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墨色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审美理念之一,是中国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与表达。

在书法艺术中,墨色美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的载体。

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从广义上讲,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文字的技巧,因而也就有了各自的“书法”。

然而唯独中国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傲视世界。

在中国,书写文字的普通行为,超越了实用的樊篱,而升华为一种具有特殊艺术魅力和审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笔者试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以形表意的形态美以形表意是中国汉字的属性,也是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特的造字方法。

换句话讲,书法离不开汉字,书法受制约并依赖于汉字。

这正是书法可以独领风骚的根源。

因此,具有独特形态美的汉字,造就了具有独特形态美的书法艺术。

书法的形态美,又包含以下三个要点:艺术中国1.笔画——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形态美。

汉字的笔画主要有点、横、竖、撇等。

汉字笔画的书写是有其自身规律的。

而书写的工具——毛笔,其特征也决定着笔画的存在方式和形态。

正因为毛笔的柔软,才有姿态万种,用笔或方或圆,或轻或重,或提或按,或疾或徐,用墨或浓或淡,或润或枯等。

正如东汉书家蔡邕所言:“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2.结构——汉字点画空间组合的形态美。

书法中的结体,是中国人哲理性的阐释。

所谓“计白当黑”,具体地讲,在传统书法艺术的审美思想中,黑即是白,白也是黑,黑白相生,虚实相生。

书法艺术的空间意识,被注入深奥的哲学思想,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这恰是书法艺术结体的精髓。

3.章法——书法布局谋篇的整体形态美。

书家在创作前,首先要对全篇布局进行思考,诸如篇幅大小、内容、字数、书体乃至字距行距,直至最后的落款盖章等各种因素,综合之后才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寓动于静、静中生动的气韵美书法的形态美直接表现为静态美,但又可以在想象和幻觉中转化为一种动态美。

这就构成了书法的气韵美。

在这样的状态中,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尽情欣赏和想象,从而使静止的书法又活现为虚拟的运动状态。

现代书法家沈尹默曾阐释道:“不论石刻或是墨迹,表现于外的,总是静的形势;而其所以能成就这样的形势,确是动作的成果。

书法美的品评标准

书法美的品评标准

书法美的品评标准
书法美的品评标准历来都是书法艺术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中国古代,书法不仅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还是文人修身养性的途径。

因此,书法的审美标准不仅仅局限于视觉效果,还涉及到书写者的内在修养和情感表达。

以下是一些传统书法审美的基本标准:
1. 形神兼备:书法作品既要追求外在形式的美,也要表现内在的神韵。

形,指的是书法的点画、结构和章法;神,则是指书法的气韵、风格和情感。

2. 线条美:书法是以线条为基本构成元素的艺术。

线条的力度、节奏、流畅度和变化都是评价书法美的重要标准。

3. 结构美:汉字的结构是否均衡、协调,字形是否准确、美观,是书法审美的另一个维度。

4. 章法美:章法是指整幅作品的布局和构图,包括字的大小、行距、留白等。

章法美要求作品具有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5. 气韵生动:书法作品要有生命力,要能够表现出书
写者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6. 创新与个性:虽然传统书法强调继承和模仿古人,但是创新和个性也是书法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书法家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展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7. 功力深厚:书法的美还体现在书写者的技艺熟练程度上,包括控笔能力、墨色变化、笔触的精细度等。

8. 意境深远:书法作品除了形式美之外,还应该能够激发观者的思考和联想,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意境。

以上这些标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在实际的书法创作和鉴赏过程中,这些标准往往综合考量,共同作用于书法作品的整体评价。

书法的美与哲学

书法的美与哲学

书法的美与哲学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它不仅仅是汉字的艺术化表达,更是一种充满哲学意味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书法的美学特色和哲学内涵两个方面来探讨书法的美与哲学。

一、书法的美学特色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自然也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色。

首先,书法在造型上追求形神兼备。

通过笔画的有机组合和纸面上的布局,书法作品能够精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神合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书法注重练笔技艺。

书法的美在于其字形的工整、笔画的流畅和纸面的布局美感。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笔法练习,书法家才能达到技法娴熟、笔力恰到好处的境界。

最后,书法在表现形式上追求极简主义。

书法作品以极简的笔画勾勒形体,去繁从简,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和艺术鉴赏。

二、书法的哲学内涵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既是对汉字的艺术化表达,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

首先,书法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智慧。

汉字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字系统,以其象形、指事的特点,表达了中国人对于自然与社会世界的思考,形成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书法通过对汉字的书写,表现了这些思想的美感和力量。

其次,书法代表了某种艺术境界的追求。

书法家在书写时,需要投入极大的心力,全身心地专注于墨迹的流淌,这种投入和专注促使他们进入一种超然的艺术境界,体验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最后,书法凸显了个体和宇宙的统一。

通过临摹经典的字帖,书法家不仅在追求个人的境界提升,也揭示了人与宇宙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宇宙之美与人生的真谛。

三、书法的审美价值与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仍然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首先它能够带给人们审美的愉悦感受。

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感染力,能够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美感享受,净化心灵,唤起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

其次,书法作品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通过读书法作品,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书法之美,也能够了解历史文化的底蕴,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尊重。

最后,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收藏价值。

对书法的认识

对书法的认识

对书法的认识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源远流长,
历经千年,成为了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书法是一种美学艺术,以文
字为载体,以笔墨为工具,通过行笔、点画、顿挫等技法,表现出文
字的韵律美和形态美。

书法的魅力在于它所表现的艺术特征。

首先是“气韵生动”,即
书法所表现的文字要有灵动的生命力和气质。

其次是“神韵超逸”,
即书法作品可以传递一种神韵和情感,让人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的的
思想和情感。

最后是“形神兼备”,即书法作品不仅要具有美的形式
特征,更要有意境和内涵,达到“许公笔意”之妙。

书法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传承。

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
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了解到文字的演变,了解到书法的精髓。

同时,书法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可以培养人的耐性、细心、专
注和自律等素质。

因此,学习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的学习,更是一种
自我修养的追求。

总之,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在历史和文化上都
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性。

它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也代表着
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继承和发扬书法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责任,
更是一种美学追求。

书法美的形式与表现内涵

书法美的形式与表现内涵
摘要 :中国书法是 一种复 杂的艺术现 象和文化 现 象。它是唯一 超越 了装饰 艺术 阶段而收容 巨大精神蕴含 的书法 艺术.它的杰作被顶 礼膜拜 ,产生童话般的影响 ,从 而成 为某些时代 文化 的象征 。 “ 声不 能传于异地 ,留于并 时 ,于是乎 文字生 。文字者 ,所 以为意与声之 迹 ”,书法既 为文字的美学上升 ,作 为静 态的视 觉艺术 ,给我们 的视 觉形式倾 注了丰 富意境 ,也 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抒发性情和表现情 感的

书 法 的形式 美
二 、书法 艺术 的表 现 内涵
作 为视 觉 艺术 的书 法 艺术 , 既讲 究具 体 的线 条美 、造 型 美 , 每 一 件 艺 术 品 , 都 必须 表 现 某 种 东 西 。这 就 是 说 , 任何 一 也 讲究 抽象 的朦胧 美 、意 境美 。 件 作 品 的 内 容 , 都必 须 超 出作 品 包 含 的 个 别物 体 的表 象 。 汉语 每 一件 艺 术作 品都 有 自己特殊 的语 言 ,一件 书法 作 品 中,除 “ 表现 ”的基本 意 义是 “ 示 出来 ” ,ep e so -词 除 了 “ 表 x r s in 表 了题 材 能告诉 人 们一 些东 西之 外 ,形 式 语言 也能 向人 们 “ 讲述 ” 达 ”的意思 外 ,还 有 “ 表情 ”的含 义 ,在 许多 场合 ,都特指 “ 感 定 的 内容 。…如果 一件 书 法作 品 写 的是苏 轼 的 《 赤壁 赋 》 ,文 情 的表达 ”, 因此西 方 艺术 理论 一 谈到 “ 现 ” ,绝大 分场 合仅 表 辞 便 能 向人们 传达 十分 丰 富 的信 息 ,但 这 并 毕竟 不是 一件 书法 作 指 “ 感情 的表现 ”。 《 牛津 美 术词 典》 对这 一 词条 的解 释为 两部 品 的 目的。欣 赏 苏词 ,大 可不 必 到书 法作 品 中去 寻找 ,一 本校 注 分 : “ 绘画 中 人物 的感 情表 现 ”与 “ 者 的感 情表 现 ”,清 楚地 作 白文 本要 方便 得 多 。作为 一件 书法 作 品 ,它 首先 是 ,也 主要 是依 表 明 了这 一命 题在 西方 艺术 史 中的状 况 。 靠线 条对 人们 发挥 作 用 。任何 徒 手 画 出的一 条线 都有 他 的情 调 , 书 法 作 为 指 代 、 存储 信 息 的载 体 , 除具 有 指 示 、 摹 状 、表 如 有 的 是轻 捷 、飘 忽 、 灵 动 , 也有 的是 稳 重 、端 庄 , 飘忽 的线 达 、象 征 功 能外 , 就是 它 的表 现 功能 ,表现 内心无 法 名状 的情 条 容 易唤起 灵 动 的心情 ;稳重 的 线条 使人 感 到严 肃端 庄 ;迟滞 的 感 。传 统书 法 范式 的笔 画构 架 是它 的 能指层 面 ,具 有表 现性 ,是 线条传 达 了挣 扎 的艰难 。每一 根 线条 都敏 感 地传 导 了手对 心 的牵 艺 术化 了 的符 号 ,它 由最初 的任意 的实 用性 转 向 了注重 内心 世 界 表 现 的艺术 范 式 。楷书 的端 庄 、魏 碑 的肃穆 、草书 的灵 动 、行 书 动 ,从 而带 出最 微妙 的情 绪 ,又 以此触 动观 者 的心 。 有意 味 ” 的线 条 形 近 年 来 ,欧美 人 士也 逐渐 发 现 了中 国书 法特 有 的美 。它 们赞 的飘逸 、秦 简 的古 朴 、汉 隶 的典丽 ,无 不 是 “ 赏 中国 文字 ,认 为 “ 个字 都是 一 朵美 丽 的花 ” 。瑞士 画家 保 罗 式 ,无 不浸 透 着传 统 书法 的艺 术底 蕴 , 因而 ,历代 书 家 、文学 家 每 克 利说 : “ 书法 是 用一 根 线条 去 散步 ” 。 西方 的 一些 美学 家认 十 分重 视书 法 的表 现 功能 。 我 们对 书 法艺 术 的表现 内容进 行 了分 析 ,它大 体上 可分 为 以 为宇 宙万 物 都是 一根 根线 条 构成 的 。书 法艺 术是 “ 净化 ”了的线 条美 ,它启 迪人 们 的审 美情 趣 ,也 净化 人们 的心 灵 。它 的千 姿 百 下 层次 ; 1 作 品形式 构成 的节 奏变 化所 暗示 的情感 活动 ; . 态和 深厚底 蕴 ,引 导人们 到淡 泊 、 空灵 、深 远 的境界 中去 。 ’ 线条 美 ,构 成 书法 的筋 络百 骸 。钟 繇说 : “ 迹者 ,界 也 , 笔 书 法 的节 奏感 ,称 为 “ 意 ” ,又称 “ 笔 力感 ” “ 力度 ” ,节 流 美者 ,人 也 ” 。_ 从书 法 的笔 划之 迹 ,流 出万 象 之美 和人 的内 奏 表现 出来 的是 动态 美 ,而 动态 美 正是 书法 艺术 的精 髓和 命脉 所 3 心 之美 。 “ 飞凤 舞 ” ,吐 出来 的线条 魅 力无 穷 。而这 众 美纷 呈 系 。 龙 中 国 的 书法 艺术 ,特 别 是 草 书 最 富 于 节 奏 感 。怀 素 的 《 自 无 不与 字 的空 间虚 实对 比有 着紧 密 关系 。宗 白华先 生运 用 美学 的 观 点 ,强调 “ 幅 好字 表现 一个 美 的 空 间” ,给予 书法 家 以莫 大 叙 帖 》 写得 活泼 飞动 , 笔下 生风 ,舒 缓 飘逸 ,从 容 不迫 。它 既是 一 狂怪 怒 张、 笔墨 飞舞 的狂 草 书 ,又 是 “ 心手 相师 势 转奇 ,诡行 怪 的启迪 。 中国书 法艺 术 的空 间感 ,在 篆 、 隶 、真 、行 、草 里均 有不 同 状翻 合 宜 ”的抒 情之 作 。通 过展 读 此帖 ,我 们 的确 感受 到全 篇一 的表现 。我们 可 以从铜 器铭 文 入手 ,来寻 觅 中 国书法 章法 、布 白 气 呵成 心 手两 忘 。在 点与 线 飞动 中 ,如锥 画沙 ,干湿 相兼 ,气 的美 。殷初 象 形文 字 ,大 小参 差 。商 周铜 器 “ 款识 ”只寥 寥几 个 盛神 足 ,犹 如钢 丝之 萦 结 。特别 是 后半 部分 更加 地 狂放 ,有 人评 飞 字 ,而 布 白巧妙 奇 绝 ,铭文 所 表现 的章 法 之美 也令 人 叹服 。金 文 价其 如 “ 鸟 出林 ,惊 蛇入 草 ” ,似狂 风骤 雨 、 电闪雷 鸣 。一卷 自叙 帖》 为我 们展 示 了一 种充 满个 性 创造 力和 不 可抗拒 的人 格 之 后是 篆 、汉隶 ,再而 变 为草 、行 、真 。随着 时 间的推 移 和社 会 《 的嬗变 ,就 在这 上 下左 右 、方 圆大 小之 行 的结 体和 疏 密起 伏 、 曲 魅力 。通 过 感受 草 书 ,我们 切实 体会 到 书法 的线 形 运动 感 ,领 悟 其 内在 的时 间艺术 性质 和情感 表现 力 。 直波 澜 的笔 势中 ,创造 了许 多 多姿 多彩 、风格 各异 的书 法艺术 。 书 法 艺 术 空 间 感 的 形 成 , 首 先 是 由 中 国文 字 本 身 决 定 的 。 2作 者 的气质 、性 格 、修养等 . 这 些是 我们 从 书法 中 比较容 易 感受 到 的部 分 。气质 、性 格 、 中国 的每 一字 都 占据各 自固定 的 空 问。 写字 时用 笔划 , 如 :点 、 横 、竖 、撇 、 捺 、 钩 等 , 结成 一 个 “ 下 相 望 、 左右 相 近 、 四 修 养 ,决定 了作 者 创作 的基 本 风格 或者 说基 调 。创 作 中气质 、性 上 隅 相招 、大 小相 副 、长 短 阔狭 、临 时变 迁 ” , “ 方 点画 ,环 格 、修 养 的潜在 作 用是 稳定 的 ,在 一定 时期 内不会 产生 显著 的变 八 拱 中心 ” 的一 个 “ 间单 位 ” 。这样 “ 空 生命 单位 ”和 “ 间单 化 ,而 感情 活动 的作用 随着 机遇 、事件 以至生 活细 节 的一切 改变 空 位 ”两 者

试论书法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试论书法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宋人 的意 气萧 散 ,无 一不 是以其 巧思经 营 的表 现形 式来感 人
的。高楠 在 《 艺术心 理学 》中说 到 : “ 形式是 世 间万物 的要
素 ,而美 的形式 ,更是 艺术 的要 素 ,一向被视为神秘的 ‘ 艺术 母题 ’。”… 书法亦然 ,弄清书法艺术 作品表现形式 的真正 内
方 的点 上 ,加上两字中间一笔牵丝 ,使两字恰似一字 ,起 到了
功能和笔墨技巧对线条进行渲染 ,去表现各种复杂 的意境
和情趣 ,产生相应的情感 。 作 为书法 的线条 ,尽 管外形 不一 ,有笔 画 、书 体 、流 派 各种 因素 的差别 。但是 ,凡 能给人 以美感 的线条 ,都是一种有
据 ,以欹正 、疏密 、间距为空间 的,近于绘 画变形 的一 门造型 艺术 。 三、线条起伏的节奏表现
幅成功 的作 品 ,它 的线 条是充满 力度的 。晋 代卫夫人在 《 笔
阵冈 》中认为 : “ 善笔 力者多骨 ,不善笔力者多 肉” ; “ 多力 丰筋 者圣 ,无力无 筋者病 。”l 2 所谓 “ 筋” ,就是点 画坚韧道
具有像 音乐一样的韵律和节奏 。在 即成 的线条 中 ,其粗 细 、方
圆 、短长 、起伏等带有一定 的形象线条 ,融入 了韵 律和节奏 , 似乎生命力也更为强烈 。 面对 重复 的笔画或 形体接 近 的文字 ,安排 组织 好线条 之
间的关系 ,获得抑扬顿挫 ,倏忽变化 而富有节 奏的韵律 。既要 遵循汉字结构 的基本规律 ,又不 能将汉字结 构任意篡改 。如 画
有 一个 “ 实”字 ,写得与众不同 ,在宝盖头下故意 留出一段 空
容 ,对提高书法艺术的创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书法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主要从 以下几方面加 以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是新时期书法美学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80年代初的书法美学大讨论中,一些学者曾就书法艺术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及书法艺术何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等问题发表过很多看法,有许多真知灼见,当然也有不少牵强附会的观点。

当时讨论的气氛相当热烈。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良好的开端却没有深入下去,许多有真知灼见的论文也因多方面原因没有作更加全面而深刻的展开,有不少人只是以一般的艺术理论和美学原理套用或解释书法问题,不免显得空洞和苍白。

本人在近十年的书法活动中,对于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也曾有过很多的思考,并有志于在今后的时间里对此作一些专门的研究。

一、对书法美的本质的思考(一)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

而独有中国的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发生一开始便具有某种艺术性。

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

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或动态)有类似之处的形体”(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的形象艺术。

这种以为书法一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念显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艺术原理。

更多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术是由于汉字的结构这一事实,并由此认定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

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其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

没有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艺术似乎是不可想像的。

然而,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将“具有艺术性”与“艺术”区别开来。

我们说,汉字形体具有先天的艺术性,是因为它的造型符合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

比如说,许多汉字结构具有对称性,就像大自然中某些物体具有基本的美感一样,如树枝分叉,树叶脉络的对称,或如人的躯干对称分列等等;又比如,汉字结构因字而异,或繁或简,或大或小,或长或扁,或方或圆(现在的美术字在形体上已经整齐划一,但手写体却不同),将许多汉字排列在一起,自然形成了一种对比的美。

这些先天的特性成为书法艺术产生的重要前提,如同人体结构的特殊性及人的运动性能是造就舞蹈艺术的基本前提一样。

但具有艺术性决不等于艺术本身。

如果我们一定要说原初的汉字即已经是书法艺术的话,就等于说人的基本的运动(如走、跑、玩等)等同于舞蹈艺术一样会显得幼稚可笑,尽管那些原始的文字看来已具有相当的美感。

从“六书”造字原则看,我们似难以确信汉字产生的过程即是书法艺术产生的过程。

“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

四种造字方法的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即使如象形,是根据物质形状描绘简化而成,其简化的过程多少含有某些抽象的因素,然其目的仍是致用为上。

由此可见,汉字在一开始并无明显成为书法艺术的迹象。

我们似应再作如下的假设:如果说,作为书法艺术主要表现工具的毛笔至今仍没有发明,今天我们所说的书法是否能在历史上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呢?也许人们会说,今天我们见到的许多历代名作并不全由毛笔表现,那些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等,或由刀刻、或以模铸,而它们的艺术水平仿佛不在毛笔书法之下。

但应当指出,这些非毛笔书写类的书法,在它们制作之前已经汲取了毛笔书法的意味(笔意),人们在刻或铸时潜意识地将笔意考虑在文字的运笔中,大多数碑刻则为毛笔书丹后刻石的,这是毛笔使用后给人们在书写时带来某种审美意义上的超越。

比较一下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可以悟得毛笔等书写工具的使用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的促迸作用。

再有,在汉字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极度装饰的文字,如鸟虫篆、蝌蚪文、飞白书等等,书写者穷极想像试图使这些字体具有更多的美感,然而今天我们却很难认同它们就是书法艺术,就如同今天的电脑书法,人们一度认为可以替代毛笔书法,但结果表明,它非但不能替代毛笔书法,反而更有力地证明了毛笔书法的魅力。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汉字书写成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除了先天的汉字特质外,毛笔等工具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文字书写发展为艺术的催化剂。

而使毛笔等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则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

古代的大师们在挥运毛笔时感悟到了某种表达其审美理想的可能,这使文字书写跃过单纯的美而成为一间独立而蕴含极深的艺术。

(二)由人及书——对生命本体的思考中国的文化,概括讲来,是对人与自然本质认知的变化。

如道家对宇宙间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道的认识;儒家对人在生命行为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人伦之道的认知;佛禅对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境界的认知等等。

这一切认知,都把生命作为核心内容。

将对生命的理解引入艺术哲学之中,使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艺术成为人反映其对生命之道认知的一个实验场,由是,不论是书法,还是绘画,或是音乐等等,都能够超越于一般的工艺,成为既能够愉悦艺术家本人,又能够愉悦欣赏者并使两者得到沟通的高深艺术。

对生命的理解无外乎几个方面:一是对物质生命本体的认知。

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即主要是对生命物质结构的研究为目的。

而自然的生命形式,又以人的构成最具代表性。

二是对人自出生到死亡这一生命行为过程的认知。

人的个性的体现与创造欲、人与人相处而有的社会意识、人对自身的悟觉与生命超越等等,构成人区别于动物而为人所独有的生命美感。

三是对生命“所以有”、“所以成”、“所以变”的内在规律的认知。

生命由阴阳合而生成。

而阴阳两体又在不断地交合与分离,因此造成生命的变化、发展、死亡、新生。

人分为男女,动物有雌雄。

而阴阳两体又非独立能够存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八卦中乾、坤卦为全阳、全阴,只是作为一种象征,实在没有独立存在的可能。

除此之外的所有卦,则可对应万事万物生命的不同感觉。

中医病理学中的阴虚、阳亏等等,指的是生物体内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生命的病态,揭示了生命科学中存在的深刻的哲学道理。

中国的书法艺术,正是表现自然生命之道的一门艺术,无论创作或是欣赏,无不以人的生命形式作为参照,并以在个性化的艺术语言里体现出生命境界为最高目标。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指出:“……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

…骨‟是生命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

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

敷在骨筋外面的肉,包裹着它们而使生命体有了形象,流贯在筋骨中的血液营养者、溢润着全部形体。

”在求得物质生命的基本要素后,则应强调诸要素的功能及相互间的和谐。

骨瘦如柴或臃肿肥硕,都不是生命体健美的形式。

强其骨、丰其筋、活其血、健其肉,既具有外在形式的美,又使生命体各部分得到平衡。

这在历代书论中能见到不少,如张怀瓘《书断》评历家书法:钟会“书有父风,稍备筋骨”;郗愔“纤秾得中,意态无方,筋骨亦胜”;萧子云:“及其暮年,筋骨亦备”……张怀瓘又说:“夫马筋多肉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

若筋骨不任其脂肉,在马为弩胎,在人为肉疾,在书为墨猪。

”(《评书药石论》)宋姜白石认为“字书全以风神超迈为主”,“所贵乎秾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续书谱》),并有具体形象写照:“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等等。

书法作品中如果线条肥肿或扁薄软弱,则意味着诸要素不够协调,而笔力强健。

血肉丰美、骨气洞达者,给人的美感就会很强烈。

书法不仅表现生物体有血有肉的生命感,同时也能表现人生的境界,并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教化功能。

汉隶的雄健,魏晋的风韵,唐楷的秩序,宋书的意态等等,每一时代的书风大都受其文化观念的影响,表现一代人的心境。

而个人人生信仰的不同,其艺术追求也明显不同,道家思想反映在书法作品中,与儒家或佛家的观念反映在书法创作中,其内在感觉与外在形式不尽相同。

道家潇散玄远,自然无为,反对刻意造作,如《庄子》所谓“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而儒家崇尚道德人生,讲究秩序、和谐,恰如孙过庭王羲之书“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唐太宗对王书的推崇,除却其个人的审美好恶外,还以王书符合儒家中庸的原则而将其作为法治的一种策略。

唐代大书家颜真卿的书法温柔敦厚,自然是书法教化作用的一种体现;释家讲清静无欲、刊落锋颖,近代如弘一法师作品,不食人间烟火,将律宗教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唐释怀素的草书,受狂禅思想的影响,不拘一格,直抒心声,与唐初楷书的秩序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至于艺术创作中对创新意识及个人风格的强调,无疑来自艺术家对人生的悟解,从生存意义上讲,从事自己乐意做的事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这是人既存在于社会中,又超然于社会,使个性生命得到提炼与升华,反过来又有益于社会的最佳人生方式。

书法创作中反对因循守旧,提倡与张扬个性风格,符合道的发展、变化原则,这与人类的进化观是相通的。

书法家通过对生命的悟解与表现,进而体味蕴含在生命中的哲理,最终便可认知宇宙自然的真谛。

所以,许多人说,书法是一门哲学的艺术。

书法中的一点一画、一招一式都可视为是自然之道的具体化形式,它既区别于其它事物、又与其它事物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所谓的区别,指的是书法具有不同于其它事物的表征,形式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式;所谓的联系则是指书法中蕴含的道理又与其它事物相通)。

只有掌握了自然的真理,掌握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最一般规律——道,才能最彻底地理解自然,理解万事万物,包括书法艺术。

书法最直接体现道的精神的方式是通过对线条、结构、章法的个性塑造表现阴阳对立统一的生命意识。

书法创作、审美、创变过程中充满了这一辨证的的思想。

如运笔中有提有按、轻与重、疾与留、擒与纵。

刚与柔,线条有曲与直、肥与瘦、浓与枯、燥与润、生与熟,结构有方与圆、大与小、巧与拙、奇与正,章法有虚有与实、离与合、疏与密,格调有雅有俗,还有诸如气与韵、形与意、有法与无法等等的矛盾对立与统一,又如以简胜繁、以少胜多、以柔性刚、知白守黑等,便是道的“用反”原则。

书法艺术以纯净的黑(墨色)与白(空白)作为表现手法(书法创作中甚至反对墨色的浓淡变化),比绘画更加直接、更加抽象地体现道的精神,因此显得更为神秘、高深。

二、对书法美的表现形式的思考书法艺术的形式,与绘画及其他艺术的形式不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