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板块构造与盐类矿产

合集下载

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质)专业考试大纲

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质)专业考试大纲

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质)专业考试大纲总则本专业的考试涉及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学、古生物学、矿物学、矿床学、找矿勘探、构造地质学、区域构造学、数学地质、煤田地质与勘探、同位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等方面的必备知识和地勘行业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以及与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等相关领域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同时也涉及到现行的地质勘查规范、规程的掌握、运用等。

本考试大纲按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规范规程、新技术新方法等四部分编写,四部分权重分别为基础知识30%,专业知识30%,规范规程20%,新技术新方法20%,为了便于考试人员的复习,本大纲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

“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熟悉”是指能熟练运用的知识,“了解”是指一般具备的概念知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年龄与演化。

熟悉地球的物理性质;熟悉组成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熟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熟悉新构造运动特征。

了解各种地貌单元特征与相应堆积物特征;了解地貌图的编制;了解岩相古地理有关知识。

3、了解同位素地质学有关知识;了解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方法。

4、掌握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三大岩的分类、命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常见的各类岩石的判定。

熟悉岩浆作用及岩浆的成分与性质;熟悉沉积岩的成分与形成过程;熟悉变质作用类型;熟悉各类岩石构造组合。

了解变质岩的形成及变质作用。

5、掌握矿物的分类及重要矿物特征。

熟悉矿物的物理性质。

了解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和外形,了解矿物的利用。

6、掌握矿床有关基础的知识;掌握各种成矿作用。

熟悉成矿专属性知识。

7、掌握找矿工作的一般规律。

熟悉矿床勘探技术手段;熟悉工程体系的布设以及各类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

8、熟悉各地质年代的典型古生物特征及分布。

了解古生物与环境关系。

9、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如褶曲、断裂、节理、劈理等有关知识;掌握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掌握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H第五章中国古板块构造

H第五章中国古板块构造

5.2.2. 5.2.2.
( ( 构 造 ) )
中 国 各 区 板 块 构 造 概 况
三、青藏—滇西构造带 本带位于昆仑—秦岭褶皱系以南,扬子地块以西的广大地区。 自北而南有三条重要的古板块缝合线;可可西里—金砂江缝 合线,班公湖—怒江缝合线和雅鲁藏布江缝合线。三条缝合线上, 均有蛇绿岩套和混杂堆积的断续出露。 缝合线之间发育中生代褶皱 系,雅鲁藏布江缝合线以南则为 新生代的褶皱系。且自北东向南 西方向,褶皱系的形成时代逐渐 变新。 缝合线之间的褶皱系内隐伏 着一系列中间地块,主要有:若 尔盖、巴塘—得荣、羌塘、昌都、 保山和拉萨地块。 T纪期间:这些微型陆块陆续向北漂移,在T3世初,先后全 部镶接于古中国大陆的西南缘。
5.2.2. 5.2.2.
( (
中 国 各 区 板 块 构 造 概 况
(三)秦岭褶皱系 展布于祁连褶皱系东南,东段伸入中朝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 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 南侧的蛇绿岩套(至河南 信阳地区发育的高压低温 变质带及混杂堆积带)反 映沿北秦岭南侧存在一列 向北倾斜的俯冲带,它是 夹于中朝与扬子地块之间 的古海洋板块向北潜没的 遗迹。 南秦岭地槽的南、北两侧深断裂带上发育有蛇绿岩套和混杂 堆积,北侧东段还见有高压低温变质带。它们是古板块俯冲带和 地缝合线的标志。特别是南侧深断裂的西段,是昆仑和秦岭褶皱 系与松潘—甘孜褶皱系的分界。南秦岭地槽在T3世褶皱成山,中 朝地块与扬子地块完全连成一体。
5.2.1. 5.2.1.
中 国 各 区 板 块 构 造 概 况
∈纪时,额尔古纳地槽在俯冲作用下褶皱隆起,镶接于西伯 利亚地块南缘。褶皱山系以南,仍属大洋环境,发育了内蒙—大 兴安岭地槽,随着向北俯冲作用的不断进行,古大洋及洋缘俯冲 带不断南移,到P纪,内蒙—大兴安岭地槽全部褶皱隆起,构成 西伯利亚地块南缘的陆缘山脉(即大陆边缘山脉)。 在新疆地区, 从阿尔泰到准噶尔, 向南褶皱系时代也 由老变新,它们依 次褶皱隆起。镶接 于西伯利亚地块南 缘。其间的额尔齐 斯深断裂和东准噶 尔蛇绿岩带,分别 代表了早、晚古生 代向北的俯冲带。

中国大陆中生代成矿体系

中国大陆中生代成矿体系
3. 大陆地壳有复杂的物质组成: 由各种沉积岩、岩浆岩 及变质岩组成,表现出区域性的不均一性。
4. 有较多的与地幔沟通的新、老通道。 5. 东部及青藏高原在中地壳 ( 20 km 左右) 普遍存在 Vp
低速层。
中国中新生代大陆构造-成矿具有四类成矿动力学机制:
1. 在大陆边缘大洋板块俯冲及陆-陆碰撞成矿动力学机制; 2. 陆内古构造带重新活动和新构造活动成矿动力学机制; 3. 大陆岩石圈内地幔物质及热能上侵活动成矿动力学机
中新生代大陆内构造-成矿分为以下各类:
一. 东部大陆边缘受大洋板块俯冲而形成的构造成矿带有:
1.大陆边缘新生代弧-陆碰撞构造-成矿带 (台湾中央山脉、 海岸山脉成矿带);
2.大陆边缘中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构造-成矿带 (黄海东海-南海盆地油、气、煤及海岸砂矿);
3.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的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带 (东南沿海火山岩带 Cu、Pb、Zn、Au、 Ag、U 和非金属矿)。
• 我国中新生代大陆基本地质环境是:
全球构造简图
(示中国东部在全球构造中的位置) (任纪舜等, 1990)
1. 有较大洋地区为厚的地壳和岩石圈:
大洋 地 壳 厚 度 (km) 10 岩石圈底界 (km) 60
东部 30-35
70
中部 40-55 200
青藏高原 68 150
2. 有复杂的地壳结构: 大陆地壳由多时代的地质体缝合、 拼接、碰撞、叠覆所构成,表现出多层结构。
N
Cu Au、Ag
Au 大理 Au
Sb
பைடு நூலகம்
Pb、Au 楚雄
临沧
Au 墨江
0 80 160 km 个旧
思茅
陆 内 变

06第六章 中国古板块构造概况

06第六章 中国古板块构造概况

3. 南韩的沃川裂陷带 证据: (1)裂陷带北西侧为京畿地 块,南西侧为岭南地块, 两地块Ar-Pt1在岩石和构 造上具有可对比性,因此 原来两地块实为一个地块 (2)裂陷带内Pt2-3由火山— 沉积岩组成,火山岩主要 沿边界公州断裂和镇安断 裂发育。
京畿地块
公 州 断 裂
岭南地块 镇 安 断 裂
2.5Ga左右的陆—陆碰撞作用 (Kusky and Li, 2000)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From Li JH et al., 2002; Zhai et al., 2007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
古元古代活动带 可能的哥伦比亚超大陆形成 古元古代晚期基底隆升 岩墙群 裂谷系 非造山岩浆 可能的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
Dahoungyu Group Chuanlinggou Group Changzhougou Group
Volcanics 1.66-1.68 Ga
Alkali volcanics and anorogenic magma in Yanshan The Alkali volcanics of Dahongyu and Tuanshanzi Group 1.68-1.66 Ga The Damiao anorthosite-gabbro bodies 1.73-1.69 Ga The Miyun rapakivi granites 1.76-1.73 Ga
葛肖虹等, 2009
(一) 华北古板块 是中国境内时代最老的一个 陆块,在其基底形成过 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岩 浆活动。 • 最老的陆壳可最追索到 38亿年(鞍山地区) • 26-24亿年、19-17亿年 两次重要的构造—热事 件及陆壳快速生长时期。

中国成矿区带详细划分及矿产情况分析

中国成矿区带详细划分及矿产情况分析

中国成矿区带详细划分及矿产情况分析一划分方法全国的成矿区(带)采用五分法。

即成矿域(与Ⅰ级区带对应)、成矿省(与Ⅱ级区带对应)、成矿区(带)(与Ⅲ级区带对应)、成矿亚区(带,与Ⅵ级对应),矿田(与Ⅴ级对应)。

二成矿区(带)的详细划分01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Ⅰ1-古亚洲成矿域Ⅰ2-秦祁-昆成矿域Ⅰ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Ⅰ4-滨西太平洋成矿域Ⅰ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成矿域属洲际性的成矿单元,受全球性地质构造带(区)所控制,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旋回及相应的成矿旋回。

在每个成矿域内,由于地区性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演化的差异而有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的形成。

后期新形成的成矿域通常叠加在前期已形成的古成矿域之上,存在后期成矿作用整体叠加在前期构造单元或部分构造单元之上,成矿域界线有可能穿过已存在的一些成矿省或成矿区(带),他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某一地区历史时段内发生的成矿作用结果,如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穿过华北陆块和秦岭-大别等成矿省。

02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Ⅱ-1 吉黑成矿省;Ⅱ-2 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Ⅱ-3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Ⅱ-4 华北陆块成矿省;Ⅱ-5 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Ⅱ-6 天山-北山成矿省;Ⅱ-7 塔里木陆块成矿省;Ⅱ-8 秦岭-大别成矿省;Ⅱ-9 祁连成矿省;Ⅱ-10 昆仑成矿省;Ⅱ-11 下杨子成矿省;Ⅱ-12 华南成矿省(含台湾岛和海南岛);Ⅱ-13 上扬子成矿省;Ⅱ-14 三江成矿省;Ⅱ-15 松潘-甘孜成矿省;Ⅱ-16 雅鲁藏布江成矿省03成矿区(带)(Ⅲ级成矿区(带))(1)吉黑成矿省(Ⅱ-1)Ⅲ-1 完达山中生代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区;Ⅲ-2 太平岭-老雅岭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镍铅锌银铁成矿区;Ⅲ-3 佳木斯-兴凯新太古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多金属非金属成矿区;Ⅲ-4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太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金铜镍银铅锌成矿带;Ⅲ-5 松辽盆地新生代油气铀成矿区;(2)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Ⅱ-2)Ⅲ-6 额尔古纳中生代铜钼铅锌银金成矿带;Ⅲ-7 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金成矿带;Ⅲ-8 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锡铜铅锌银铍铌钽矿床成矿带;Ⅲ-9 二连-巴音查干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铜铁铬铅锌银成矿带;Ⅲ-10 锡林浩特-索伦山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铁铬金钨锗萤石天然碱成矿带; (3)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Ⅱ-3)Ⅲ-11 华北陆块北缘东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铜银铅锌镍钴硫成矿带;Ⅲ-12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铁硫铁矿成矿带;Ⅲ-13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铁铌稀土金铜铅锌硫成矿带;(4)华北陆块成矿省(Ⅱ-4)Ⅲ-14 胶辽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铜铅锌银菱镁矿滑石石墨成矿带;Ⅲ-15 鲁西中生代金铜铁成矿区;Ⅲ-16 华北盆地新太古代、中新生代铁煤油气成矿区;Ⅲ-17 小秦岭-豫西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金钼铝土矿铅锌成矿带;Ⅲ-18 五台-太行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铜钼钴银锰成矿区;Ⅲ-19 晋西-陕东黄河两侧元古宙、晚古生代铝土矿稀土铜铁金煤盐类成矿带;Ⅲ-20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新生代油气煤盐类成矿区;Ⅲ-21 阿拉善元古宙、新生代铜镍铂族萤石成矿区;(5)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Ⅱ-5)Ⅲ-22 哈龙-诺尔特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铅锌铁稀有宝玉石云母成矿带;Ⅲ-23 克兰晚古生代铁铜锌金银铅成矿带;Ⅲ-24 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新生代铜镍钼金沸石膨润土成矿带;Ⅲ-25 准噶尔西缘晚古生代金铬成矿区;Ⅲ-26 准噶尔盆地晚古生代、中生代油气铀煤盐类成矿区;(6)天山-北山成矿省(Ⅱ-6)Ⅲ-27 博格达晚古生代铜锌石墨盐类成矿区;Ⅲ-28 阿拉套-赛里木晚古生代锡钨铅锌成矿区;Ⅲ-29 土哈盆地中、新生代油气煤铀沸石膨润土盐类成矿区;Ⅲ-30 西天山前寒武纪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铀煤铜(钼)锰铁镍金银稀有金属云母盐类矿床成矿区;Ⅲ-31 觉洛塔格-星星峡晚古生代铜钼金银镍成矿带;Ⅲ-32 南天山马鬃山晚古生代铁金铅锌银钒铀稀有稀土磷灰石蛭石菱镁矿滑石矿床成矿带;Ⅲ-33 额齐纳旗晚古生代铜铁(萤石)成矿区;Ⅲ-34 北山前寒武纪、晚古生代多金属铁铜镍金铅锌银磷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带;Ⅲ-35 萨阿尔明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锰铅锌稀有金属盐类成矿带;Ⅲ-36 西南天山晚古生代金铜铅锌银锑铀锡成矿带;(7)塔里木陆块成矿省(Ⅱ-7)Ⅲ-37 塔里木中、新生代油气煤铀盐类矿产成矿区;Ⅲ-37--1 库车新代油气铀成矿带;Ⅲ-37--2 阿瓦提--沙雅中、新生代油气煤成矿带;Ⅲ-37--3 柯坪晚古生代Pb Zn FeV Ti成矿区;Ⅲ-37--4 卡塔克--满加尔新生代油气成矿区;Ⅲ-37--5 塔里木南缘盐类矿产成矿带。

盐矿的地理分布(一)

盐矿的地理分布(一)

立志当早,存高远盐矿的地理分布(一)我国盐矿资源基本分布状况是:东部海盐,西部湖盐,中部井矿盐。

至1995 年末,广阔的海疆已建成44.34 hm2 盐田滩涂,其中北方海盐区(含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和江苏)为39.29 万hm2,南方海盐区(含浙江、福州、广东、广西和海南)为5.05 万hm2,当年共产海盐1 700 多万t。

我国是世界上盐湖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于西部,据统计,面积大于1km2 的盐湖有近千个,成盐面积约6 万km2,这些盐湖位于东经74°~125°、北纬28°~50° 之间,大致与现代干旱-半干旱气候带一致,即分布于新疆、青海、西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含盐地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

内蒙古的海拉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阿拉善高原,青海柴达木盆地、西藏羌塘盆地,新疆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盐湖数量最多,三省(区)盐湖数约占我国盐湖总数的80%,成盐面积约占全国盐湖总面积的90%。

我国面积大、储量丰富的盐湖很多,如青海察尔汗盐湖,总面积达5 856 km2,以石盐、氯化钾和氯化镁为主的盐类矿产总储量达数百亿吨;青海昆特依盐湖,石盐分布面积为1 680 km2,估算储量近200 亿t;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的茫崖镇大浪滩盐湖,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盐矿产地,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盐湖矿产地。

我国古代岩盐矿床分布广泛。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油盐钾兼探,盐矿地质工作和石油化工战线寻找油气和钾盐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硕果累累。

在四川、云南、江苏、山东、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河北、广东、山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均探获了岩盐矿床。

与此同时,还探获了丰富的地下卤水盐矿资源,除了沿海地下卤水(如莱州湾、辽东湾的地下卤水)属第四纪形成以外,其他已发现的地下卤水均系第四纪以前形成,如山东东营;湖北潜江、江陵、建南;四川成都—蒲江、川中、自贡、川西等地广泛分布的地下卤。

高考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

高考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

高考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

这些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一、矿产资源分布中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这些资源的分布也十分广泛。

以能源矿产为例,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如铁矿石、铜、铝、锌、锡等,分布在全国各地。

在非金属矿产资源方面,石灰石、磷矿、盐矿等也遍布全国各地。

二、水资源分布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且资源分布不均衡。

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是中国主要的水资源来源。

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水量丰富,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则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但是,大部分水资源分布在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则处于水资源贫乏的状态。

这导致了中国南北地区水资源的不平衡分布,给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三、能源资源分布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在这些能源资源中,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分布广泛,尤以山西、河北等地煤炭储量较大。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地区。

此外,中国还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一部分。

四、土地资源分布中国的土地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耕地、森林、草原、沙漠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

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

华南地区则以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出名。

此外,中国还有大面积的草原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内蒙古地区。

而沙漠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塔格沙漠等。

综上所述,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广泛且多样化。

这些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既影响着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也对人民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区域大地构造(第五章_中国古板块构造概况)

区域大地构造(第五章_中国古板块构造概况)
(1)沟、弧、盆体系及地体群的大陆增生模式 郭令智等运用板块构造和地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识别了 华南东部古沟、弧、盆体系的地质标志,认为华南东部是 扬子地块南缘自元古代后的一系列岛弧褶皱系,并将江绍 断裂带及其西延部分、政和—大浦断裂、长乐—南澳断裂 和台湾东部断裂带归之为各期岛弧褶皱系的东南边界。由 此认为华南东部陆壳是洋壳由SE向NW朝江南元古宙岛弧褶 皱系之下的渐进式后退俯冲,从而建立一套沟—弧—盆体 系的大陆增生模式。尔后在原来—弧—盆体系认识的基础 上,又提出华南东部存在地体的增生与大陆边缘的演化。 但王联魁(1989) ,江博明等(1987, 1989, 1990)根据花岗 岩的Nd模式年龄,相继提出华南在l000Ma年前已形成一个 统一大陆,对大陆增生的看法提出异议。
第五章 中国古板块构造
一、中国古大陆板块组成 世界一些大陆往往有统一的克拉通,如北 美是以北美克拉通为主体、欧洲是以俄 罗斯克拉通为主体。 中国乃至亚洲并不存在统一的巨型前寒武 纪克拉通,而是由一些小克拉通和众多 的微陆块(microcontinent)及其间的造 山带组合而成的复合大陆(composite continent)
(5) “南华式”造山观点
通过对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分 析,追踪华南褶皱系两侧的构造形迹、盆地展布等,根据 对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等特征的研究,认为华夏古陆是在 浙闽运动期间形成的原始陆块,西以华南洋与扬子陆块 相隔。四堡运动时期华南洋向华夏陆块俯冲,华南东部 地区形成武夷—云开岛弧和闽浙弧后盆地;晋宁运动时 期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在江山以东缝合,形成江绍缝合 带和浙西前陆盆地,未缝合地域为深海一次深海浊积岩 堆积的华南残留盆地系;震旦—寒武纪华南东部因转换 拉张裂谷作用形成一系列隆起和盆地,嗣后于加里东期 末聚合。华南东部在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分别经历了被动 大陆边缘和安第斯型活动陆缘两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 第2期化 工 矿 产 地 质V o l.18 N o .2 1996年6月GEOLO GY O F CH E M I CAL M I N ERAL SJun .1996 ・地质与矿产・中国板块构造与盐类矿产关绍曾Ξ 江宗龙 魏东岩 杨流平 宣之强陈延成 崔天秀 刘振敏 邓小林 尹学敏(化学工业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提 要 中国大陆的华北、塔里木、准噶尔2兴安、华南及甘青藏等五大板块发展过程中于地块边缘活动带、陆间裂谷、陆内裂谷等场所生成的含盐盆地,沉积了各时期(O 、C 、T 、J 2E 和Q )盐类矿床。

通过分析对比认为,甘青藏板块兰坪-思茅拗陷带(J 22E 1、Q ),塔里木板块(C 、K 2E 、Q ),华北板块(O 2),华南板块(T 122)为成钾有利地带,中国东部众多的K -E 红层盆地中成钾条件较差。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板块构造 盐类矿产 钾盐如众所知,盐类矿床的生成严格受构造控制。

构造运动除控制成盐盆地外,还控制着盐类矿床的形成和演化、盐类物质的来源以及盐类矿床形成后的保存和破坏。

以国外著名的钾盐矿床分析,它们都是在地壳活动带、大陆裂谷或山前拗陷等部位形成,并以干旱、半干旱气候和海水充足供应为先决条件。

大陆裂谷、陆间裂谷同板块运动密切相关,而冷、暖和干、湿的古气候带则由古陆所在位置的古纬度所决定。

因此,研究中国板块构造对寻找钾盐矿床有重要意义。

板块构造学在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板块构造与成盐关系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文拟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不当之处实属难免,敬请指正。

1 中国大陆板块的基本轮廓 中国大陆可分为华北、塔里木、准噶尔2兴安、华南及甘青藏等五大板块,其间以不同地质时期受俯冲带、缝合带相连接(图1)①。

各板块中,起核心作用的古老地块主要有三个,即华北地块、塔里木地块和扬子地块。

它们都是具有前寒武纪变质杂岩基底的古地块(克拉通),自元古宙以来,经过奥陶-志留纪、三叠纪、早第三纪-晚第三纪等的漂移、拼Ξ①中国板块构造的划分参阅了张凯(1980)、宋立勋(1982)等的未刊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关绍曾,男,60岁,地层古生物专业,教授级高工。

河北省涿州市,邮码072754收稿日期:1995210231接和增生,形成当今中国大陆。

图1 中国板块构造图F ig .1 P late tecton ics of the Ch inese m ain land①阿尔泰早古生代俯冲带;②东准噶尔晚古生代缝合带;③二连2贺根山晚古生代缝合带;④那丹哈达岭早中生代俯冲带;⑤天山晚古生代俯冲带;⑥阴山2图门晚古生代俯冲带;⑦祁连2秦岭早古生代俯冲带;⑧青海南山2秦岭早古生代俯冲带;⑨阿尔金山古生代转换断层;βκ昆仑晚古生代俯冲带;βλ可可西里2金沙江早中生代俯冲带;βµ班公湖2怒江晚中生代俯冲带;βν雅鲁藏布江新生代缝合带;βο台湾新生代缝合带2 中国大陆板块构造的演化特点和盐类矿产形成的关系2.1 华北板块大体相当于“中朝地台”的范围(黄汲清等,1977)。

板块北界为“内蒙地轴”北缘深断裂和赤峰2开原深断裂所限,南缘以祁连2秦岭北缘的深断裂为界。

核心部分即华北地块,形成于早元古代的中条运动(1850M a )。

在中、晚元古代华北板块东北部或其边缘发生裂陷形成燕辽海。

在长城纪(冀宣化、唐山)、蓟县纪(冀遵化、昌黎、蓟县)、青白口纪(宣化)于局部较封闭的海湾或氵臼勹灬湖沉积了碳酸盐岩,含石膏和石盐晶体(后期淋滤蚀变成石盐假晶)。

早寒武世华北地块东缘滨浅海区有膏坪存在,沉积了石膏。

在其南缘鲁山一带发育海47化 工 矿 产 地 质1996年湾、氵臼勹灬湖,沉积了石膏。

在地层中见有盐溶角砾岩和石盐假晶,说明有石盐沉积。

早、中奥陶世,由于海平面上升或由于华北板块南北两侧消减带的作用使其遭受海侵形成陆表海。

板块内的一系列深大断裂控制着多级盆地。

四周有岛群分布,阻碍了海水正常流通,使台地形成巨大的蒸发岩氵臼勹灬湖,其面积约22万km 2。

蒸发岩沉积具有分带性,自东向西,在山东为膏质沉积,河北邯郸至山西渐变为含膏质沉积,陕北榆林2延长一带为石盐沉积,岩盐层厚达87.06m 。

石盐层中发现钾盐矿物钾石盐。

据测定,盐层中K +及溴氯系数值都很高。

如在陕北榆林的榆9井,于上马家沟组第五段上部的岩心中测得K +含量0.054%~0.16%,一般0.1%~0.15%;下马家沟组第三段B r ・103 C l 值高达0.433~1.062,一般0.1~0.712。

显示有钾矿床存在的可能。

推测含膏面积15万km 2,含盐面积2.5万km 2。

中奥陶世末,华北板块整体抬升,结束了膏盐沉积。

早二叠世,华北板块进入大型非海相盆地发育阶段,形成开阔的非海相盆地。

海西运动先后使天山、兴安、吉黑等海槽消失,使准噶尔2兴安、华北、塔里木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拼合、形成中国北方的整体板块。

印支运动使北方板块与华南板块对接拼合形成统一的中国大陆。

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阶段,中国板块东部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在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断裂以东发育成边缘活动带,构成裂谷盆地系。

裂谷内次级N E 向断裂极为发育并常被NWW 向等断裂错折。

由于地壳的差异升降和水平受力不均匀,形成多呈N E 向雁行排列的拗陷和隆起,并且多数拗陷或断陷盆地具不对称性,沿断裂一侧深拗形成箕状外貌(图2)。

含盐盆地多发育在造山带前或山间断陷内。

沉积物以碎屑岩和蒸发岩为主,常构成砂泥岩、石膏(硬石膏)、芒硝(钙芒硝)、石盐等多级小韵律层。

由于拗陷或图2 华北裂谷内部单断式箕状凹陷及深凹带成盐区示意图(据华北油田资料)F ig .2 Salt 2genetic regi on s of the sigle 2fau lted ,du stpan 2shaped dep ressian s anddeep dep ressi on s in N o rth Ch ina rift1.砂泥岩区;2.含石膏泥岩区;3.石膏沉积区;4.含石膏岩盐沉积区;5.杂卤石沉积区;6.推测界线;7.山麓扇积岩;8.断层57第2期关绍曾等:中国板块构造与盐类矿产67化 工 矿 产 地 质1996年断陷内分割性强,次级断裂发育,物源以陆路为主,因此,成盐面积小,盐类沉积分散,很难形成长期继承性强的沉降中心,以致多数含盐盆地仅达到石盐析出阶段就结束了盐类矿物的沉积历程。

少数盆地如大汶口、舞阳、东营、霸县等见到钾的硫酸盐矿物(无水钾镁矾、杂卤石等)及含钾层(大汶口盆地无水钾镁矾层厚1.18m,杂卤石层厚2.01m,KC l的D 级储量163万t)。

在桐柏、泌阳盆地发育碱矿层,前者天然碱矿藏为世所罕见。

由于新构造运动和青藏高原隆起,阻碍了暖湿气流东进,形成中国北部的干燥气候带。

第四纪在陆内裂谷汾渭地堑中形成运城盐湖,盛产芒硝和石盐。

在鄂尔多斯高原及其以西地区分布许多由断陷形成的盐湖,如合同察汗淖、盐海子、白彦淖、察汗淖、哈马尔太、吉兰泰、雅布赖等,产天然碱、芒硝和石盐等盐类矿产,矿层埋深不大,一般距地表1~3m,矿层厚2m左右,达拉特旗的沙下湖为特大型芒硝矿床,储量达24亿t。

2.2 塔里木板块即黄汲清等(1977)称的“塔里木地台”。

北界为天山北缘深断裂所限,南界为昆仑北缘深断裂。

核心部分为元古宙末经扬子旋回(700M a)固结的地块。

中、晚寒武世塔里木板块西北边缘发育膏坪,沉积了石膏。

奥陶纪柯坪一带为碳酸盐台地,有盐类矿物沉积,经沙参2井揭露,于上奥陶统顶部古风化壳上发现高钾卤水,井深5391m,钾含量为2040m g L。

由于洋壳的扩张、板块的位移,早石炭世早期古特提斯海水经塔里木板块淹没了祁连边缘活动带,并在祁连边缘活动带形成膏盐坪。

在宁夏中卫、干塘,甘肃天祝、酒泉,青海祁连、大雪山、野鸟山等沉积了石膏。

在塔里木海西北边缘(即南天山滨海)乌什-阔克沙岭一带也有膏坪发育,已发现石膏矿点9处。

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塔里木板块几乎被海水全部覆盖,仅在其周边残存巴楚、叶城、且末等岛屿及位于北部呈长条状近东西向分布的孔雀河半岛(即沙推2轮台隆起)。

塔里木海东部为滨海氵臼勹灬湖的半闭塞台地环境,沉积紫褐、灰绿色砂砾岩和薄层灰岩,局部夹膏盐层。

兰朵一带为氵臼勹灬湖,沉积了膏盐。

在沙10井、乡1井见石膏和石盐层。

沙10井的石盐层厚189.6m,单层厚1~4m,推测含盐面积1000km2。

在海岛的内侧,局部发育膏盐坪,已发现石盐(柯坪、民丰、苦牙子、土斯洛克等地)和卤水(巴楚等地,其中巴2井矿化度为119288m g L。

麦参1井4189~4190m中石炭统灰岩原生卤水中K+为1360 m g L,B r・103 C l值0.81),表明有较好的找钾远景。

在天山海区东部,位于哈密、库姆塔格一带的天山北侧山前凹陷形成膏坪,沉积了石膏与火山碎屑岩互层的地层,其规模不大。

在中部轮台野云沟一带,天山南侧山前滨海区也形成膏坪,沉积了石膏。

早二叠世,位于昆仑海域的巴楚2和田盆地和田布雅一带滨海发育膏盐坪,沉积石膏及石盐(皮山),后期见含钾盐泉。

在且末阿克雅发育非海相咸化湖,有石膏沉积,但规模都不大。

晚二叠世海水全部退出中国北方大陆,在巴楚2和田盆地南缘仍发育咸化湖,在洛浦阿奇克有石膏沉积。

在皮山桑株-札瓦有盐类矿物沉积,现今有卤水流出地表。

印支期,巴楚2和田盆地结束沉积,而在天山南侧山前拗陷发育库车盆地及其它小型山间断陷盆地。

中三叠世晚期欧亚板块拼接形成,中国北方向稳定克拉通发展。

燕山-喜山期,中国西北形成大型开阔型盆地或大型山间内陆断陷盆地。

在塔里木板块有塔里木、库木库里等盆地及库车、走廊、六盘山2天环、西宁等小型断陷盆地。

它们受挤压或断裂应力的作用与造山带、断裂带相间排列。

由于气候渐趋干旱,在盆地中沉积了石膏、芒硝甚至石盐等盐类矿物。

但与华北板块同时期的非海相盆地一样,由于成盐面积小,继承性沉积时间短,多未达到钾石盐沉积阶段。

而第四纪盐湖、干盐滩则是另一番景象,如罗布泊,有芒硝、石盐、光卤石、杂卤石、钾盐镁矾和液体钾盐等,估算储量数亿吨。

晚白垩至早第三纪,塔里木板块西南受挤压强烈拗陷,特提斯海水大范围侵漫,形成巨大的浅海氵臼勹灬湖,沉积了碳酸盐2蒸发岩。

在周边地区石膏广泛分布,在乌恰-疏勒、库车附近发现石盐。

N aC l 含量占79.25%,K +含量0.04%~0.33%。

由于海水淹没时间长,封闭性好,所以这里是成钾的有希望地区。

2.3 准噶尔2兴安板块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之间。

板块北界大致位于蒙古乌兰固木-昌德曼-乔伦和中国满洲里一线附近;南界沿天山北缘-“内蒙地轴”北缘深断裂延伸。

加里东期该板块经多次俯冲收缩,逐渐与西伯利亚板块靠近,海西期末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连成一个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