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到底有多大_
行政垄断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和机理研究

行政垄断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和机理研究行业收入差距过大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已成为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行业收入差距与行政垄断之间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及实证检验,进一步分析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真实影响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行政垄断是指政府部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或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为维护其相关利益,利用其行政特权限制、排斥正常的竞争活动,妨碍市场正常运行的一种垄断行为,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形式,我国的高收入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存在行政垄断的领域,如电力、石油、金融等相关领域。
从一般意义上讲,纯粹的自然垄断并不属于行政垄断的范畴。
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企业制度的变革,对传统的自然垄断部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发达国家的自然垄断开始引入竞争机制;而在我国,由于传统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大量行政垄断行业产生,这恰恰也是中国行政垄断的特点所在。
行政垄断是造成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行政垄断行业与非行政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首先表现在工资上,通过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看出,两者的差距在2倍左右水平上;但是考虑到隐性收入的存在,行政垄断行业和非行政垄断行业的实际差距会更大,根据王小鲁的研究,把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按照最高收入到低收入分为五个层次,估算出加入隐性收入后的修正系数,进而估计出隐性收入;相比平均工资水平,加入隐性收入后,垄断行业的平均收入是非垄断行业平均收入的3~5倍;利用泰尔指数相关数据的估算研究得出,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在65%左右。
行政垄断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机理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垄断定价造成的高额垄断利润、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劳动力难以自由流动等障碍以及不同的工资决定机制、寻租行为及政府规制失灵等四个方面。
今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从垄断定价改革、促进劳动力市场自由流动、约束寻租行为以及优化政府规制等方面入手,对行政垄断行业进行改革。
行业垄断及其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行业垄断及其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都有了普遍的提高。
但是,就像一直超过警戒线的基尼系数显示的那样,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不公平的感觉也日趋强烈。
这种现象在行业收入差距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也日益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依次研究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
力求分别找出对行业间以及行业内部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因素,并且探讨了垄断性行业高收入的合理性等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行业收入差距的几个经典理论。
然后,对行业间收入差距和行业内部收入差距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介绍了行业工资外收入和隐性收入。
在接下来的实证研究中,本文利用2010-2011年样本工业行业的数据估算出行业明瑟(Mincer)工资收入方程,进而用费景汉-拉尼斯分解方法分析了选定的行业特征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度。
在此基础上,利用奥希卡-布林德(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对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
最后,还利用菲尔兹(Fields)分解方法分析了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以后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是行业收入不平等的现状依然十分严峻。
与此同时,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都是各自总收入差距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行业内部收入不平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行业间收入差距贡献度较大的行业特征依次是行业垄断程度、行业人均利润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其中行业垄断程度的影响最大,贡献度高达60%。
另外,行业就业规模对行业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而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比例有利于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
对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行业特征仍然是行业垄断因素,而行业职工受教育程度对此几乎没有解释力。
因此,垄断性行业的高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合理的。
行业职工受教育程度对垄断性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几乎没有影响,而对竞争性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垄断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垄断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垄断企业是指在某个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它可以通过控制市场资源和利益分配来对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市场上的优势。
然而,垄断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些影响,同时分析对策,以有效应对垄断企业的威胁。
一、垄断企业的影响1. 限制市场竞争:垄断企业占主导地位,可以肆意控制市场资源的分配和利润的流向,从而限制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空间。
2. 损害消费者利益: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抬高价格、降低产品质量等手段,获得更多的利润。
而消费者则被迫承担更高的价格和较低的质量,引发他们的不满和抱怨。
3. 影响行业创新:垄断企业通常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门槛,限制创新力量的参与和竞争,从而导致行业创新水平的下降,甚至可能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应对垄断企业的策略1. 加强反垄断法律的执行力度:政府应加强反垄断法律的执行力度,制订出更加严格的反垄断政策和法规,强制垄断企业合规经营,同时保护其他市场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
2. 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应积极推动市场开放和竞争环境的优化,为各种市场参与者提供平等机会和公正环境,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各种经济力量的参与和发展,打破垄断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
3. 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新兴产业发展阶段,政府可以加大对市场参与者的支持力度,为行业创新提供更加宽松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支持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以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4.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开放程度的加大,国际经济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政府应积极与各方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便于更好地应对市场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三、结语垄断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是凭借政府和市场力量的合力努力,可以有效应对今后产生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为各种市场参与者提供公正公平的参与环境,从而创造出更加繁荣和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
垄断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垄断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及解决途径垄断行为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中的不健康现象,对市场正常运行和消费者权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垄断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解决途径来应对这一问题。
一、垄断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1. 压缩市场竞争:垄断企业通过控制市场资源,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从而削弱市场自由竞争的能力。
这使得市场缺乏竞争,导致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选择权受到限制。
2. 削弱创新能力:垄断企业往往缺乏创新的动力,因为他们并不需要通过创新来吸引消费者。
这降低了市场经济中的创新活力,限制了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速度。
3. 扭曲资源配置:垄断企业通过控制市场,往往会将资源配置导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
这样会导致市场资源的浪费,影响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4. 损害消费者权益: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抬高价格、降低质量等手段获取额外的利润,从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消费者只能被迫购买高价低质的垄断企业产品,而无法选择更加优质和合理的替代品。
二、解决垄断行为的途径1. 加强反垄断执法: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反垄断执法机制,加大对垄断行为的监管力度。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市场秩序,惩罚违法垄断行为,有效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 支持新兴企业发展: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资金、技术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和鼓励新兴企业的发展。
这样可以增加市场竞争的力度,打破垄断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
3. 促进市场开放与竞争: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应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机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不同规模企业的进入。
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4.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垄断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垄断行为的预防和打击力度。
并加强对垄断行为的调研和监测,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5. 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加强对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监管。
浅论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现状“原因和影响的博弈分析

浅论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现状“原因和影响的博弈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已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难点。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数据做实证分析,从工资收入及其增幅和工资外收入三方面揭示出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现状,并分别研究此现状对国家、规制机构、垄断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消费者这六大利益集团的影响,随后给出了一个高收入的博弈均衡的解释。
最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出了治理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垄断行业高收入行政垄断利益集团博弈一、行政垄断行业的收入现状及其影响(一)讳莫如深的收入1992年之前,我国行业最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1.8倍左右。
而从1993年始,行政垄断部门不仅人均货币工资有了显着上升,且增长率也高于非垄断部门。
根据《2009年全国统计年鉴》,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8898元;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0287元,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8103元,其它单位为28552元。
而15个典型垄断行业就业人员(合计)的平均工资的平均数达到了52654元;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工资的平均值达到了47586元,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的平均值达到了24517元,其它单位的平均值达到了59242元(如表1所示)。
可见,典型垄断行业的这四个指标分别是全国的1.82倍、1.57倍、1.35倍和2.07倍,已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另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0856元。
其中,非垄断行业的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9269元,而证券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86705元。
到2008年,证券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已达到167995元,在15个垄断行业中增幅最大,达到了93.8%,而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在这两年中的工资增幅只有35.5%。
可见,垄断行业的高工资增长率使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差距进一步拉大。
垄断与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于 良春
内容提要
张
濠
本 文选 取 2 0 0 7~ 2 0 1 1年 中国多个行 业的相关数据 , 通 过分析企 业管理费用 , 对工 资外收入 的统 计
来源进行研 究, 以航 空运输 业和 医药制造 业为例 , 对影响行 业 间收入 差距 的因素做 了实证研 究。实证分析 表 明, 垄 断因素是造 成行业 间收入差 距的最主要原 因, 其对行业 间收入 差距 的贡献程度 达到 7 5 % 以上 ; 人力 资本对行 业 间 收入差 距的贡献很低 ; 外商投资 比例和成 本费用 利润 率对行 业 间收入差距 有一定 贡献 , 并且对 缩小行 业 间的收入
9 1 9 1 3元 、 8 6 1 3 7元 、 8 1 5 3 3 元和7 8 6 7 5元 。人均收入最低 的五个 行业分 别为 畜牧业 、 农业 、 林业、 木 材加 工业 和渔
业, 其人 均工资分别 为 1 4 1 7 5元 、 1 5 4 9 5元 、 1 5 7 1 9元 、 2 0 5 3 8元和 2 1 3 9 9元 。2 0 1 0年 , 人均工 资收入 最 高 的证 券业
入差距过大 问题正 日益成 为 社会 关 注 的焦 点。而 行业 间收入 差距 是 这一 时期 推 动居 民 收入 差距 扩 大 的重 要
因素。
从 2 0世纪 8 0年代末期 开始 , 中国行业 间的收入差 距不 断扩大 。李 实和赵人伟 的研究 显示 , 1 9 8 8~ 2 0 0 1年 ,
作者简介 : 于 良春 山东大学经济学 院/ 山东 大学反 垄断与规制经济学重点研 究基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济南市 , 2 5 0 1 0 0 ;
自然垄断、行政垄断与我国行业收入差距

自然垄断、行政垄断与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得到大幅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呈现出逐年扩大趋势,其中因为效率的提高而带来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合理的。
但目前我国少数行业存在的收入过高现象并不是因为高效率所致,而是由于垄断,也就是不公平因素,尤其是行政垄断的大量存在、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狐假虎威”所致,这种由于非效率因素所导致的收入的过大差距是不合理的。
本文试图通过我国历年行业收入差距的表象数据中所体现的垄断行业收入高于其他行业收入的内质,联系自然垄断和我国特有的行政垄断来解读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层的本质。
一、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现状根据世界银行报告,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04年已经至0.46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2005年逼近0.47。
在全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行业收入差距更令人关注。
从历年的统计年鉴上我们可以查得我国各行业收入数据的变动轨迹。
1985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为1406元,最低的行业是社会服务业,为777元,两者相差629元,比1978年拉大了1.37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拉大1.02倍。
1995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7843元,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为3522元,前者是后者的2.23倍,相差4321元。
2O00年收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当中的航空运输业,为21342元,最低的是采掘业当中的木材及竹材采运业,为4535元,二者相差4.7l倍;2003年收入最高的是金融业当中的证券业为42582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当中的林业,为6139元,二者相差6.94倍;2004年人均收入最高的证券业为50529元,最低的是林业,为6718元,前者是后者的7.52倍。
此外,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垄断对我国行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对策分析研究

王锐:垄断对我国行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垄断对我国行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王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60> 摘要:我国的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行业垄断,行业垄断严重影响着我国行业间收人分配格局,导致了垄断性行业更易获得超额利润,其收人分配有更强的个人主义倾向,同时导致垄断企业创新动力小。
要改变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扭曲的现状,首先要明确我国反垄断的主要目标是反行政垄断,其次要科学界定自然垄断产业的边界,在内部推进企业改革,同时制定反垄断法规,完善收人分配和宏观调控制度。
关键词:自然垄断;行政垄断;收入分配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r72x(200r7>02—0050—03一、我国垄断、垄断性行业的特点(一>目前我国垄断的特征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垄断原是指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泛称。
曼昆从进人障碍角度把垄断划分为三种类型:市场垄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
目前我国也存在着这三种垄断形式。
1.自然垄断。
传统的自然垄断定义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之上,即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
在此情况下,独家垄断经营被认为不仅是唯一有效也是唯一稳定的产业组织形式。
2o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者们在弱可加性理论基础上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如果由一个企业生产整个行业产品的成本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分别生产该产品的成本总和更低,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
从自然垄断的定义可以看出,一旦一个行业被定义为自然垄断行业,垄断就具有合理性,自由竞争被视为是不适宜的。
但自然垄断也并非是绝对的,市场需求量的变化、科技进步都会导致自然垄断行业边界的变化。
2.行政垄断。
所谓行政垄断是指用行政权力控制市场准人,在一个市场只允许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经营的情况。
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
其中行业垄断是指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为保护本行业或企业利益,利用行政权利限制、排斥其他行业或企业参与竞争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 反映了第 j 个行业特征与行业收入之间的相关 程度 ; G j 为特征基尼系数 , 反 映了第 j 个 行业特
表1 项目 常数项 D1 D2 劳均固定资产投资 ( I N VE ) 专业技术人才比重 ( T ECH ) 行业就业规模 ( POP ) 性别结构 ( SEX ) FD I 参与程度 ( FD I ) 调整后的 R 2 F 统计量 Hausman 检验 资料来源 : 笔者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 4]
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 ,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 不断拉大 , 从而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李实和赵 人伟的研究显示 , 1988 2001 年 , 以泰尔指 数衡
[ 1]
量的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上升了近 4 倍。 顾严和冯 银虎借助非 参数 估计 中 的 Kernel 方 法对 1978 2006 年我国十几个大行业人均实际工资概 率分布 形态进行了实证研究 , 结果显示行业收入分配格局 扩大的态势非常明显 , 并且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 趋势。 一些研究显示, 行业差距是改革开放以来 推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
2
资料来源 :
中国统计年鉴
1982
2008 年各卷 。
说明 : 1979 年 、 1981 年 、 1982 年 、 1983 年 、 1984 年 数据缺失 ; 左纵轴刻画基尼系数 , 右纵轴刻画泰尔指数 。
从两个指标 的变动 轨迹来 看 ( 见图 2) ,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以来,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呈现 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趋势。其中 1978 1988 年 行业 收 入差 距 呈 现出 下 降的 态 势, 基尼 系 数 从 1978 年的 0 074 1 下降到 1988 年的 0 055 4, 下降 了 25 22% ; 泰尔指数从 0 009 8 下降到 0 005 8, 下降了 40 23% 。 1988 年以后 , 行业收入差距一路 振荡上扬。与 1988 年相比, 2007 年的行业间收入 基尼系数达到了 0 188 3, 增长了约 2 40 倍 , 泰尔 指数达到了 0 059 4, 增长了 9 17 倍。
*
行业收入函数的面板估计结果 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1 304 619 0 ( 5 073 9) *** 2 620 333 0 ( 8 718 9) *** 2 017 999 0 ( 9 781 8) *** - 0 000 3 ( - 1 912 2) ** 7 001 3 ( 5 952 2) *** - 35 235 8 ( - 6 904 5) *** 5 379 6 ( 2 165 9) * 67 389 3 ( 5 932 8) *** 0 856 8 45 283 3 1982 随机效应模型 1 576 651 0 ( 4 103 8) *** 2 394 0040 ( 7 438 0) *** 1 110 780 0 ( 4 425 3) *** 0 000 7 ( 2 866 6) *** 10 511 1 ( 22 128 1) *** 9 676 7 ( 1 021 7) 8 607 9 ( 3 514 2) *** 0 452 0 ( 0 040 8) 0 302 9 7 889 9 8 687 9 ( 7 737 0) *** - 32 651 9 ( - 6 943 0) *** 6 704 8 ( 3 389 3) *** 65 944 0 ( 6 175 7) *** 0 856 2 48 225 0 8 239 8 ( 8 459 4) *** - 26 807 9 ( - 8 472 5) *** 6 435 4 ( 3 669 9) *** 55 765 1 ( 6 249 0) *** 0 613 7 30 394 7 固定 效应模型 1 177 498 0 ( 4 038 7) *** 2 587 992 0 ( 9 113 7) *** 1 923 224 0 ( 12 507 4) *** 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1 262 975 0 ( 5 435 8) *** 2 570 530 0 ( 9 320 8) *** 1 831 277 0 ( 12 403 0) ***
=
Ij
j
Y
( 2)
式中, j 为行业特征收益权数 , 反映第 j 个特征收 益率 ; I j 为第 j 个行业特征的平均值 ; Y 为行业收
需 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 由于没有考虑行业内部的收入差别 , 所以这两个指标的值都比较小。此外 , 由 于本文关注 的 核心在于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 因此在计算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时候 , 均没有考虑行业人口比重因素。Fra bibliotek[ 3] [ 2]
在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诸多因素中 , 经济体制 [ 收稿日期 ] [ 基金项目 ] [ 作者简介 ] 2008- 12- 1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任 重 ( 1977 周云波 ( 1970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研究 ( 07& ZD045)
) , 男, 湖南湘阴人,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 , 男, 天津蓟县人,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25
在行业平均收入提高的同时 , 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也 同步扩大。 ( 二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变动 趋势 为了进一步检验前文收入分布密度函数所显示 的行业收入分布格局的变动趋势 , 也为了进一步考 察行业收入差距的程度以 及变动过程 , 笔者利用 中国统计年鉴 1982 2008 年各卷公布的分行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职工平均工资的数据 , 测算了行业收入的基尼系数 和泰尔指数, 具体的测算结果见图 2 。
2009 年第 4 期
质的一些变化, 本文将 13 个行业划分为 3 类 : 垄 断行业、部分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其中, 垄断 行业有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金融、 保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分垄断行业有: 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科 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卫生、社 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其他的属于竞争性行业。需 要说明的是 , 大行业往往包含若干小行业 , 其中有 些小行业属于垄断行业 , 有些小行业属于竞争性行 业。以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为例, 铁路、 航空、邮政业属于垄断行业 , 公路运输、水运、仓 储业属于竞争性行业。本文把这类大行业都划分为 部分垄断行业。 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费景汉 - 拉尼斯的分解方 法。具体的分解步骤如下: 第一步 , 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估计出行业收入 函数, 具体公式为 : Y it = C it + 1 D 1 +
个行业的特征收益率; 为加权等级误差项。 ( 二 ) 基于面板回归的行业收入函数估计 本文采用 Whit e 截面加权方 法来克服可能存 在的截面异方差, 具体估计结果见表 1。在模型 中 , 由于劳均固定资产投资与 FDI 参与程度和就 业规模存在一定的内生性, 因而笔者剔除了劳均固 定资产投资重新进行了估计 , 具体见模型 。各类 参数显示模型 的估计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 本文以 该模型作为分析对象。
改革不彻底造成的行政性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
一、引
言
响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 区的收入差距中, 垄断因素的影响都是存在的 , 问 题的关键在于形成垄断的原因是什么 ? 在发达的市 场经济国家 , 垄断更多地来自于技术、资源等自然 因素, 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国 家 , 垄断的形成更多地来自行政性因素。行政性垄 断的背后意味着政府的控制、管制和干预。正是由 于政府的管制, 形成了垄断部门高额的垄断利润和 收益, 而在我国现行的分配体制下, 垄断部门的收 益和垄断利润很快就转化成了垄断部门职工的收入 和福利 , 其结果是垄断部门职工收入增长的速度大 大超过了一般竞争性部门, 从而拉大了行业收入差 距和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 反过来, 一些垄断部门
j
三、垄断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 影响程度
( 一) 数据及其分解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鉴 和中国资讯行。行业划分依据来自于 1984 年颁布 的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 GB/ T 4754) 国 家标准, 该标准分别于 1994 年和 2003 年进行了两 次修订。考虑到行业分类的一致性以及数据的可得 性, 笔者将以 1999 2007 年的 13 个大行业为研究 对象。参照已有研究成果 [ 6] , 并结合近些年随着经 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体制改革的深入, 各个行业性
[ 5]
二、改革以来我国行业收入差距 的变动趋势
( 一 ) 我国行业收入分布函数的非参数估计 首先, 本文利用 中国统计年鉴 1982 2008 年各卷公布的按行业分的职工平均工资数据, 采用 非参数估计方法估算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行业收 入密度函数 , 以揭示行业收入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 特征。具体的估计结果见图 1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 年第 4 期
垄断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 影响到底有多大 ?
任 重, 周云波
300071) (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天津
[摘
要]
改革 30 年来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从整体上看呈现出先缩小后持续增大的变动趋
势; 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导致的垄断与部分垄断是形成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其贡献率合计 占行业差距的 65% 左右 ; 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虽然有所波动, 但基本上保持不变 ; 部分 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在逐步缩小 。 [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 垄断; 分解分析 596X ( 2009) 04 0025 06 [ 中图分类号] F014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00
资料来源 : 作者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1982
2008 年各卷的相关资料利用计量软件计算得到 。
图 1 显示, 1982 2007 年 , 我国行业收 入密 度函数呈现出类似正态分布的单峰分布特征 , 2003 年以后我国的行业间收入差距开始表现出一定的两 极分化趋势, 但目前没有出现整体性、全局性的两 极分化。同时, 密度函数的峰值不断下降, 中心不 断向右移动, 行业收入区间不断扩大, 这表明改革 开放以来 , 我国行业平均收入在整体上持续增长的 同时 , 其分布格局存在明显发散趋势。换而言之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