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鉴赏
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常见角度和内容

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常见角度和内容当我们捧起一本现代文学作品,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世界或许充满了现实的无奈,或许洋溢着理想的光芒,或许隐藏着深深的思考。
要真正领略这个世界的魅力,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鉴赏。
首先,从作品的主题入手是一个关键的角度。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比如,有的作品探讨了人性的善恶,有的关注社会的不公与变革,还有的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分析主题,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其主题是对封建礼教和旧传统的深刻批判。
作者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我们在鉴赏时,就要思考作者为何选择这样的主题,以及这个主题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其次,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不容忽视的。
人物是作品的核心,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构成了故事的主线。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塑造出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比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从一个充满朝气和梦想的年轻车夫,逐渐在黑暗的社会中堕落。
我们可以分析祥子性格的变化,以及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他的这种变化。
是社会的压迫?还是自身的弱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我们能更好地感受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再者,作品的情节发展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一个好的情节应该有起有伏,充满悬念和冲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活着》这本书,福贵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从富家子弟到一无所有,亲人相继离世。
但他依然坚强地活着。
在鉴赏时,我们要关注情节的转折和发展,思考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安排来展现主题和人物性格。
语言风格也是一个值得品味的角度。
作者的语言运用能够体现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有的语言简洁明快,有的则细腻华丽;有的朴实无华,有的充满诗意。
比如钱钟书的《围城》,语言幽默风趣,充满了讽刺和机智。
作者通过巧妙的比喻和俏皮的对白,将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现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步骤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步骤
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 了解作者和背景:在鉴赏文学作品之前,需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创作风格等,这对于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思想都有很大帮助。
2. 通读全文:在初步了解作者和背景的基础上,通读全文,对作品的整体风格、结构、特点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思想: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感等,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4. 研究作品的文学手法:文学作品常常采用各种文学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思想,如象征、隐喻、修辞等。
鉴赏时可以深入研究这些手法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5. 比较和对比:可以将同一时期或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从中发现各自的优缺点和特点,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6. 总结和评价:在鉴赏过程中,及时总结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作品进行评价。
可以从主题、思想、文学手法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评价。
7. 查阅资料:如果对作品中的典故、文化背景等有疑问或不了解,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或文献,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文学鉴赏的内容与方法

文学鉴赏,这事儿说起来挺玄乎的,就像品酒一样,得慢慢品,细细尝。
不过,别担心,我今天就用大白话给你聊聊文学鉴赏的内容和方法,保证让你听得懂,学得会。
首先,咱们得知道,文学鉴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一颗愿意去感受的心。
就像你第一次吃榴莲,可能觉得味道怪怪的,但多试几次,说不定就爱上了呢。
内容篇文学鉴赏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文学作品里那些让你心动、让你思考、让你笑、让你哭的东西。
这包括了文字、情节、人物、主题等等。
1. 文字:文字是文学作品的基石。
好的文学作品,文字就像跳动的音符,能触动你的心弦。
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这句话,简单几个字,却让人深思。
2. 情节:情节是文学作品的骨架。
一个好的情节,能让你跟着故事走,时而紧张,时而放松。
比如,《红楼梦》里的宝黛爱情,让人既羡慕又心疼。
3. 人物: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一个好的人物,能让你感同身受,仿佛他们就活在你的身边。
比如,《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他的豪爽和直率,让人印象深刻。
4. 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
一个好的主题,能让你思考人生,感悟世界。
比如,《百年孤独》里对孤独的探讨,让人深思。
方法篇文学鉴赏的方法,其实就像做菜,需要掌握火候,也需要一些小技巧。
1. 多读:多读是基础。
就像你做菜,不尝怎么知道味道?多读不同的文学作品,感受不同的风格和情感。
2. 细品:细品是关键。
就像你品酒,慢慢品,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
读文学作品时,不要急着翻页,要慢慢体会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3. 联想:联想是拓展。
就像你做菜,加点调料,味道更丰富。
读文学作品时,可以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
4. 讨论:讨论是深化。
就像你做菜,和别人交流,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和别人讨论文学作品,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
5. 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总结。
就像你做菜,做完后总结一下,下次才能做得更好。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它们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本文将以鉴赏的视角,探讨几部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一、《红楼梦》——以人性为镜《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古代贵族社会的兴衰荣辱。
作品通过宏大的框架和细腻入微的描写,将人性的善恶、欲望的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鉴赏《红楼梦》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其文学艺术的辉煌,还能从中领略到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作品中宝玉、黛玉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各种人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表现。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的人性百态,感受到人性之中的善恶和辩证法的存在。
二、《诗经》——诗意盎然《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以其简洁明了的表达和深入人心的情感,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品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有爱情的甜蜜和痛苦,有壮志豪情和离别之苦,将丰富的人生经验凝结成了艺术的珍品。
在鉴赏《诗经》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诗意。
作品中的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独特的画面,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勾勒出了生活的点滴和情感的波澜。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人们的真实感受和世界观,感悟到诗歌的力量和魅力。
三、《水浒传》——英雄豪杰的史诗《水浒传》是一个描绘英雄豪杰的史诗,它激荡着人们的热血和激情,塑造了一批勇猛无畏的英雄形象。
作品以其雄浑磅礴的叙事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眼球。
在鉴赏《水浒传》时,我们可以品味到其中展现的男儿志向和忠诚胆识。
通过对宋江、李逵等英雄人物的描写,作品展现了一幅反抗封建统治的壮美画卷,每个角色都代表着特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品中的英雄豪杰形象,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呼唤着人们对自由和公正的追求。
四、《西游记》——神话与人性的碰撞《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融合了神话传说和现实主义的描写,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世界。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作者用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形象特征,还承载着作者对于社会、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观察。
本文将选取几个高中语文中常见的外国文学作品,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
一、《简爱》中简·爱《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塑造了勃朗特对于女性地位、婚姻制度和个体自由的思考和观察。
简·爱生活在一个贫困而封闭的家庭中,受尽了家庭成员的冷落和虐待。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和追求,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赢得了一份教师的职位。
这是简·爱独立自强的一个体现,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简·爱是一个内心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她对于自己的感情和婚姻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坚定的态度。
当她爱上了罗切斯特先生时,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她不愿意成为罗切斯特先生的情妇,因为她明白这样的妥协将会伤害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简·爱的形象通过对于婚姻制度的思考和批判,展现了勃朗特对于女性地位和个体自由的关注和呼吁。
二、《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在荒岛上的生存和自救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坚强、聪明和乐观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塑造了笛福对于人类意志和智慧的赞美和探索。
鲁滨逊在一个航海事故中被困在了荒岛上,他面临着食物短缺、野兽猛兽的威胁和孤独寂寞的困境。
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和生活的意志,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努力,建造了一个小屋,种植了粮食,驯化了野兽,最终成功地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
鲁滨逊的形象展现了人类的意志和智慧的力量,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了荒岛上的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生存和自救。
文学鉴赏的角度及鉴赏写作

文学鉴赏的角度及鉴赏写作文学,宛如一座神秘而丰富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掘。
而文学鉴赏,就是我们打开这座宝藏的钥匙。
通过文学鉴赏,我们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领略文学的魅力。
那么,如何进行文学鉴赏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作品,并掌握一定的鉴赏写作方法。
一、文学鉴赏的角度1、从作品的主题入手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有着深刻而独特的主题。
通过对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必然灭亡的命运,表达了对人性、爱情、命运等问题的思考。
在鉴赏时,我们要思考作品的主题是如何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体现出来的,以及主题对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人物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使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
在鉴赏人物形象时,我们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语言风格等方面。
比如,在《水浒传》中,鲁智深的豪爽仗义、武松的英勇无畏、林冲的隐忍无奈,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要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以及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特点。
3、研究作品的情节结构情节是作品的骨架,它决定了作品的发展方向和吸引力。
一个好的情节应该具有合理性、连贯性和戏剧性。
在鉴赏情节时,我们要关注情节的起承转合、悬念设置、冲突解决等方面。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这一情节,通过孙刘联军与曹操大军之间的智谋较量和激烈战斗,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我们要思考情节的发展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及情节对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4、关注作品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作者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在鉴赏语言时,我们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性。
比如,在李白的诗歌中,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他的豪迈情怀;在杜甫的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文学作品鉴赏

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刘进球整理【附】常见古代论文名言名句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所引孔子语):语言没有文采,则传播不远。
强调语言表达必须讲究文采。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质,思想内容;文,语言形式。
强调形式与内容配合适当。
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诗歌应该为现实需要而写,为国计民生服务。
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强调认真观察和广泛阅读。
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清人孙洙《唐诗三百首序》):强调精读的重要性。
6、“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作者感情激发因而写出文章,读者当透过语言了解作者内心。
7、“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陆机《文赋》):放弃早晨已开过之花,促使晚上未开之花开放。
强调艺术构思必须发挥独创精神。
8、“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强调确定主题思想和发挥主旨总摄全篇作用的重要性。
9、“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也”(元人乔吉语):形象说明了文章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的结构原则。
10、“着意画资妙选材,也须结构匠心裁”(袁枚《随园诗话》):强调创作要巧妙地选材剪裁,合理地布局谋篇。
1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上》):言语浅近,意义深远,是美妙的语言。
1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扬雄《法言•问神》):言语和文字,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
13、“文露而旨直,辞妍而情实”(王充《论衡•对作篇》):文笔要浅显易懂,意义要和盘托出,语言要优美丰富,感情要真挚朴实。
14、“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文辞深沉,隐含华采,余味无穷,含而不露。
15、“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刘勰《文心雕龙•宗经》):语言简要精炼,内涵丰富充实,叙事浅近平易,喻意深远博大。
文学鉴赏与作品评论

文学鉴赏与作品评论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够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揣摩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深入地认识到文学的力量。
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以便更好地欣赏作品并进行评论。
首先,文学作品的鉴赏需要我们具备对文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架构的了解。
在读一部文学作品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该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等相关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和时代特点,进而更好地鉴赏作品。
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比如主题、结构、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等,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解读作品并进行评价。
其次,文学作品的鉴赏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在阅读作品时,我们应该关注作者的表达方式、用词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通过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细节和描写,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进一步深入鉴赏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另外,文学作品的鉴赏也需要我们客观的评述能力。
在进行作品评论时,我们要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干扰。
我们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结合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力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评。
在进行作品评价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经典的文学批评理论,如杜维明的“三重境界”理论、鲁迅的“为了无产阶级的文艺”的观点等,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评价。
总之,文学鉴赏与作品评论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同时还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只有通过深入的阅读、全面的了解和客观的评述,我们才能够真正欣赏和评价好一部文学作品。
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们应该持续锤炼自己的鉴赏能力,并不断拓展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领略到文学的魅力,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品, 戴望舒又称“雨巷诗人”,叶圣陶先生称许他“替新诗的音
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一、运用象征主义的抒情艺术方法:《雨巷》诗中撑着油纸伞的“我”,
悠长寂寥的雨巷,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般忧愁的姑娘,并不是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
而是有着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二、富于音乐美韵律和节奏:全诗七节,每节六句,每节诗尾
一句都以双音节收尾,且一韵到底(ang韵)。另外巧妙使用了词语的重叠、复沓及首尾两节内容重
复,强化了诗作营运的凄婉迷惘、冷漠的气氛和抒情主人公“我”的孤独彷徨的情绪律动。三、
对古典诗词的借鉴和创新:《雨巷》中则塑造了一个如丁香一样接着仇怨的姑娘:既包含了
作者对美的追求,也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运用了大量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个“姑
娘”;《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是因为它是诗人
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总之,全诗借雨来营造出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意
境,充满了浓重的感伤气息,给人一种美丽却不可捉摸的情调。
《荷花淀》的艺术特色:一、质朴自然的语言《荷花淀》的语言特别精炼,富于情感色彩。
作者运用质朴自然的语言,准确而鲜明地表现事物的特点,摹形状貌达到了高度的精炼。二、
人物细腻真实的情感全文突出青年妇女在革命战争年代顾大局、识大体、心甘情愿地把自己
的爱情融汇于民族解放之中的感情。三、情意隽永的白描《荷花淀》作为“荷花淀派”的代
表作,其中的白描手法令人叫绝,线条简洁却灵动如真,不施脂粉然而五光十色。正是借助
这种情意隽永的白描,孙犁把人物心理、性格特征、作者感情,甚至情节的进行,一概揉入
其中,使作品看来好像平常如话,咀嚼起来却满口生香
。
《雅舍》艺术特色:首先,本文选材以小见大.描写焦点聚集在一个小小的”雅舍”,通过对
雅舍内外简陋陈设的空间描写和雨天晴天不同时间雅舍状况的描写,暗示了抗战时期生活条
件的艰苦,但是作者仍旧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生活.其次,艺术表现手法采用状物抒情和托物
言志.作者通过描写雅舍内外的简陋,生活环境的恶劣,表达了作者豁达开朗,幽默诙谐个性
特征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操.再次,描写手法多种多样,表达方式丰富多彩.对偶和排比
贯穿全文,“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以及
“鼠子瞰灯,门窗棹角上磨牙”等显示了作者精妙绝伦的写作技巧。最后,文章结构错落有
致,风格轻松自然。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雅舍的形态构造、地理位置、夜晚、雨天时的情状,
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连缀全文,精巧有序,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还有,语言雅俗共赏,
幽默丛生。第三段描写各种声音时,几组口语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
舒婷《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
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
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
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在语言上,是“船”、“岸”、“风暴”、“灯”
等具体形象的自然组合,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地表达。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
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
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
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红高粱》的作者离开了历史教科书的立场,从民间生活方式的直接铺陈中重新构筑历史场
景。
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事为背景,突出既不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也不是国民党
领导的军队,却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一支土匪军队,演绎了以土匪和酒家女子间的姻缘为核心
的民间抗日故事。这篇小说有开拓性的意义,为1990年代以民间立场表现现代民间史的“新
历史小说”开先河。
余占鳌在戴凤莲出嫁时做轿夫,一路上试图与她调情,并率众杀了一个想劫花轿的土
匪,随后他在戴凤莲回门时埋伏在路边,把她劫进高粱地里野合,两个人由此开始了激情迷
荡的欢爱,接下来余占鳌杀死戴凤莲的麻疯病人丈夫,正式做了土匪,也正式地成为她的情
人。在红高粱地里,罗汉大爷被日军活活地凌割而死。在余占鳌和戴凤莲的带领下,他们伏
击了日寇的汽车。戴凤莲在送饼的路上中弹身亡。
《红高粱》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
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这部小说的情节是由两条
故事线索交织而成的:主干写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起因和过程;后者由余占鳌与戴凤
莲在抗战前的爱情故事串起。
人物形象:余占鳌 不受约束、除暴安良、讲军纪、识大体——刚正不阿、
嫉恶如仇、野性的爱恋、顽强的生存意识、强烈的民族精神、充满红色的激
情 戴爱莲 裹小脚,看似传统,却敢于为命运做抗争,冲破传统道德
的束缚、机智聪明、懂得自卫、会感恩、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