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综合疗效观察

中医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综合疗效观察

中医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综合疗效观察
1.疼痛缓解:中医护理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来调理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
胃痛的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后常常能够感到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2.消化功能改善:中医护理通过饮食调理、草药治疗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消化不良、胃胀气等症状常常会有所改善。

3.调节情绪:中医护理注重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通过针灸、按摩等手法来缓解患者
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

4.养护胃黏膜:中医护理通过采用一些草药来养护患者的胃黏膜,提高胃黏膜的抗损
伤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胃黏膜常常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5.综合调理:中医护理注重患者整体的调理,通过采用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心理疏
导等手段来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和自我康复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整体健康
状况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中医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是综合的,包括疼痛缓解、消化功能改善、情绪调节、胃黏膜养护和整体调理等方面。

中医护理通过多种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达到综合疗
效的目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状况。

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因此
对于每个患者来说,具体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中医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表现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中医辩证类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诉、体征、病情转归等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主诉减少或消失,体征明显改善,复查胃镜检查结果与首次比较明显改善。

治疗组患者的整体情况更加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治愈 率+ 显效率 。
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西药治疗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但 并不理想。慢性胃炎属于中医 “ 胃脘痛”、 “ 痞气”等范畴,认为气 滞 血瘀是最 终的病理 产物 ,而气阴两亏 是主要病 因Ⅲ 。我院 自近年来
应用 自拟养胃化瘀汤治疗慢性 胃炎取得 了 良好疗 效 ,报道如下 。 1资 料与 方法
旋菌感染患者加用阿莫西林2 5 0 a r g ,2 次/ 日。观察组患者给予 自拟养 胃化瘀汤加减治疗 ,基础方为:黄芪1 5 g 、生山药1 5 g 、党参1 2 g 、石 斛1 2 g 、黄精 1 0 g 、炮姜1 0 g 、桂枝1 0 g 、五灵j  ̄1 0 g 、蒲黄1 0 g 、桃仁 1 0 g 、炙甘草6 g ,加减法:脘腹胀满甚者加佛手、陈皮、厚朴 ;疼痛 重者加元胡、川楝子;恶心嗳气者,加旋复花、代赭石 ,胁胀者加桔 梗、郁金t心烦易怒者加郁金、绿梅花;大便闭结、舌苔黄腻者加瓜 蒌仁、大黄;湿盛者加苍术、薏苡仁、佩兰, 脾肾寒湿者加制附子、
( 6 . 8 士5 . 1 )年 。对照J  ̄ J ] . 4 9 例 患者 中男3 3 例 ,女1 6 例 1年t  ̄ t 2 3 m6 岁 ,平 均 ( 4 2 _ 3 士9 . 8 )岁 l病程2  ̄ 1 5 年,平均 ( 6 . 5 ± 4 . 7 )年 。两组 患者从 年
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 P > 0 . 0 5 ),具有可比性。
炎的临床症状 及体征 ,且经 胃镜检查确诊 ,排 除严重肝 肾功 能不全 、
2结

2 . 1临床疗效 治疗 1 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 7 . 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 3 . 5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 比较有显著差异 ( 9 . 1 3 5 , 尸<o . 0 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 2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56例临床疗效论文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56例临床疗效论文
66
内蒙古中医药
临床研究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 56 例临床疗效观察
李晓玲 *
摘 要:目的:通过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本文将选取2009年 4月-2011年10月间我院门诊所收治的56例慢性胃 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将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采取中药治疗法,而对照组16例采用西医治疗。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50%,而对照组则为75%,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治疗组明显 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通过辩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并且选择不同的治疗慢性胃炎的特效药联合相关药方进行加减治疗,其 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药;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30g,人参 12g,炙 甘草 5g,陈 皮 10g,法 半 夏 8g,白 术 12g,大 枣 4.2 辨证论治“瘀”:一般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舌质有暗
12g,茯苓 9g,生姜 9g。如果患者是以热症为主,需添加蛇床子 沉或瘀斑、胃疼如针扎且无固定痛处,其脉象沉弦而细涩。经中
9g、半枝莲 12g、蒲公英 15g,另外可根据病情添加疏肝散辅助治 医论证其病变主要由于瘀滞不通,而不通则痛,而对于慢性胃炎 疗;如果患者以血瘀凝滞为主,需添加蜥蜴、伍丹,另外可根据病 病症,病症时间越久,其瘀滞现象就越是严重[2]。因此,临床治疗
完全消失பைடு நூலகம்且无复发。有效:在服用药物 21d 后患者的消化道 以及病邪犯胃。若采取西药治疗,其可在短时间内起到显著疗
症状基本消失且病情未加重,在治疗后 3 个月之内未复发;无 效,但是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且易于复发。而在本文的临床研究
效:患者在服用该药 3 周之后 病症仍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病 中,治疗组患者均采用纯中药治疗,且辅助使用特效药,进而有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86例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86例观察
2 0 , () 3 0 81 3 : 5 O 1
5பைடு நூலகம்小

[ 杨 丽 平, 永 红 . 榴 皮 的研 究进 展 [ . 2 ] 杨 石 J 云南 中医 中药 杂志 , 0 , () 5 1 2 4 53: , 0 2 44

慢 性萎 缩性 胃炎是慢 性 胃炎的一种类型 ,呈局限性或广泛
【 ywo d 】 C o i g s i s T a io a c i s d c e rame t C iia r sac Ke r s r h nc at t ; rdt n l hn e r i i e me ii e t n; l c le e rh n t n
慢 性 胃 炎 是 临床 常 见 病 、 多 发 病 其 发 病 率 居 各 种 胃病 之 首 , 具 有 反 复 发 作 , 不 易 根 治 的 特 点 。2 0  ̄ 2 0 0 6 0 9年 1 2月笔 者对 8 慢 性 胃炎 胃镜 和 组 织 活 检 确 诊 。 6例 按 中 医辨 证 分 为 肝 胃 不 和 、脾 胃湿 热 、脾 虚 气 滞 、 胃 阴不 足 、 胃络 瘀 滞 5型 。采 取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疗 效 满 意 。现 报 道 如
性 的 胃粘 膜 固有 腺 体 萎缩 ( 量 减 少 ,功 能 减 低 ) 数 ,常 伴 有 肠
编 号 :E .0 0 9 0 ( 回 :2 1.10 ) R 1 1 10 修 0 0 1.3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慢 , 胃 炎 8 陡 6例 观 察
Ob e v to n te t g 8 a e fc r n cg sr i s r ai n o ai 6c s so h o i a ti si TCM r n t n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52例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52例的疗效观察
发 病原 因所 引发 的胃部粘膜 的慢性 炎 症 或者 是萎 缩 性 的病 变 , 其 发
慢性 胃炎是 胃病 当中极 为常 见 的一 种症 状 , 其 临床 表 现为 上 腹
病的实 质 , 是 胃部粘 膜之 上的上 皮在受 到了 反复 的损伤之 后 , 加 上其 部 疼痛并 且伴 随有反 酸 、 饱 胀 等现 象 。慢 性 胃炎 是 由 于不 同类 型 的 粘膜 的特异再 生能力 , 进 而导致 不可逆 的 固有 胃腺 体的萎缩 , 严 重 时 发病 原 因所 引发 的 胃部 粘膜 的慢 性 炎症 或 者是 萎缩 性 的病 变 , 其 发 甚至 会逐步 消失 。本病较 为常见 , 在接 受 胃镜 检查 的患者 当 中 , 大约 病 的实质 , 是 胃部粘膜 之上 的上皮在 受到 了反复 的损伤 之后 , 加 上 其 占到 了 8 0 以上 , 并 且男 性患者要 多 于女 性 。并且 此病 会 随着 年 龄 粘膜 的特 异再生 能力 , 进 而 导致不可 逆 的固有 胃腺 体 的萎缩 , 严 重 时 的逐渐增 长 而导致 发病枣 的升 高 。为了进一 步 的探 讨慢性 胃炎的治 甚 至 会 逐 步 消 失 。运 用 益 气 养 阴 治 疗 手 段 治 疗 本 病 , 主 要 以 理 气 止 疗方 案 , 现将 我 院近年来 收 治 的 5 2例患 者 临床 资 料进 行分 析 研究 , 痛 以 及 温 中补 虚 为 主 , 辅助 以活血 化瘀 、 清热祛 湿 、 健脾 益气 、 祛 腐 生
1 资料与 方法 1 . 1 一 般资料
选取 我院近 年来 收治 的慢性 胃炎患 者 5 2例 , 年龄 在 2 5至 6 4岁 段 , 还 可 以很 好的促 进患者 体 内气 血 畅通 , 进 而滋 养 患者 胃部 粘 膜 ,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56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56例临床疗效观察

方 面 : 一是 卵 子 发育 成 熟 障碍 ; 二是 卵子 排 出 障碍 。任何 一 术 、 附 、 其 其 香 法夏 、 实 、 星 、 枳 胆 陈皮 、 苓 、 丝 子 、 茯 菟 杜仲 、 仙灵 脾 、 巴 2, 8 。服用 方法 : 以上 四方 依 次 7 水煎 , 付 每天 方 面均 会 引起 排卵 功 能 障碍 而致 不 孕 。 最新 医学 资料 显示 , 发 戟 天各 1g鹿 角胶 1g 起
胃炎 属 于多 发 病 、 常见 病 , 主要 是 由于 多种 原 因而 引 起 的 胃黏 其
膜 慢 性 炎症 。 性 胃炎 在 中医学 中被称 之 为 “ 慢 胃脘 痛 ” “ 或 胃痛 ” 。 而进 行 临床 治 疗 时若 采取 单纯 西 药进 行 治疗 ,其具 有 很 大 的副 作用 以及 复 发 率较 高 , 因此 , 采用 中药 实 施 调 理性 的治 疗 , 取 可 得 良好 疗效 。现报 道 如下 。 注 : 对 照组 比较 ,< . . 与 PO 5 0
不 同阶段 治疗 。 治疗2 个疗程 ( 个 月经周期 ) , 察主 卵泡 的大小 、 宫 内膜厚度 、 6 后 观 子 血雌二 醇( 2 、 E )孕酮 ( ) P 水平及 受孕率 。 果 : 结 与对 照组
相 比 。 组血雌 二 醇(2 、 治疗 E )孕酮( ) 、 P 水平 主卵泡直 径和子 宫 内膜厚 度均 高于对照组 。 结论 : 采用 中药周期疗 法治疗 痰湿型排 卵障碍性 不 孕, 具有较好 的促 进E 和P 常分泌 、 主 卵泡直径增 大、 2 正 使 增加子 宫 内膜 的厚度 , 高 治愈 率 , 能提 具有较 好 的临床效果 。
病率 已经 达 4%左 右 [ 0 1 ] 对 排 卵功 能 障碍 的发 生机 制 , 医促 1 , 2次服 , 。针 西 剂 分 治疗 3 月经 周期 为 l 个 疗程 , 疗程 评定 疗效 。 2 排 卵治 疗 已获得 较 高 的排 卵 率 , 妊娠 率 较低 。 者 多年 来 在治 2 但 笔 . 照 组 :月 经 周期 第 5天 开 始 服 用克 罗米 芬 5m ,每 天 1 2对 0g 疗功 能 性 无 排 卵时 采 用 辨证 论 治结 合 中药 人 工 周 期疗 法 ,根 据 次 , 续服 5 。治 疗 2 周 期仍 无 排 卵者 , 据卵 泡 监 测情 况 连 天 个 根 月经 周 期 粉 阶段 用 药 , 与 克罗 米 芬等 治 疗 作对 比观察 。 并 结果 报 增 加剂 量 至 10 g 0m 。疗 程 同治 疗组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0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00例疗效观察
床 症状 无改善)例(% , 4 8 )有效率 9% 其对 照组2例 中, 2; 5 显效2 例(0 )有效 l例(6 )无效 1例(4 )有效 率7* 观察 组的 治疗效果优 0 4% , 8 3 %, 2 2% , 60 / 。 于 对照 组 ,组 治疗 后总有 效率比 较有 统计 学差 异( 0 0)结 论 中西 医结合 治疗慢 性 胃炎不仅 症状缓 解较 快 , 不 易复发 , 治 疗 2 .5。 且 是
患者1 0 ,年龄 2 ~6 岁, 1 0 病例随机 分 为对照 组( 0 和治 疗组(0 , 0例 5 3 将 0个 5 例) S 例)对照 组仅 以西医治 疗, 治疗组则在 西医 治疗的基础上 ,
再 以中 医辨证 治疗 。 果 治疗组 5 例 中 , 效( 状较 治疗前 明显 减轻 2 例(2 )有效( 结 0 显 症 6 5%, 症状有 所减 轻)0 4% , 2 例(0 )无效( 治疗前 后临
能的效果 。
冶疗组5例中, 0 显效 ( 状 较 治 疗前 明 显减 轻 2 例(2 , 症 6 5 %)有效
( 状 有 所 减 轻 )0 (0 , 症 2 例 4 %)无效 ( 治疗 前 后 临 床 症 状 无 改 善 )例 4 (%)有 效 率 9 % ; 对 照 组 2 例 中 , 效 2 例 ( 0 , பைடு நூலகம் 1 例 8 , 2 其 5 显 0 4 %) 有 8 (6 , 3%)无效 1N (4 )有效 率 7%, 2 2% , 6 见表 l 观察 组 的 治 疗效 果 优 于 。 对 照 组 ,组 治 疗 后 总 有效 率 比较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 0 0 ) 2 .5 。
慢 性 胃炎 是 一 种 常 见病 , 与幽 门 螺旋 杆菌 感 染 有 关 , 性 胃 炎 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9-06-11T09:15:16.36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作者:成旗伟[导读]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卫生院内科湖南怀化 419400【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851,P<0.05)。

结论:在慢性胃炎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医;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慢性胃炎;脾胃失调;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Nine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imple western medicine,while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6.851,P < 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TCM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and has high safety,which is worthy of vigorous promotion.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omeprazole;amoxicillin;chronic gastritis;spleen and stomach disorders;clinical efficacy;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该类疾在青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慢性胃炎是由于多种致病因子侵犯胃粘膜,导致持续性的炎症病变发生,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危及身体健康,给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干扰 [1]。

经研究发现[2],在胃炎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西医治疗,只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完全根治,远期疗效不佳。

本次探讨应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病情诊断,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3]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22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42.5±3.21)岁;病程在1年至6年,平均病程为(2.65±0.52)年。

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在21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42.9±3.34)岁;病程在1年至6年,平均病程为(2.72±0.58)年,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对照组:应用西医进行治疗,给予患者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506),按照40mg/次,1次/天进行口服;对于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阿莫西林胶囊(生产厂家:阿特维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203),1g/次,2次/d,克拉霉素缓释片(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04),0.5g/次,1次/d。

观察组:应用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胃炎类型,选取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于胃阴不足患者,选取乌梅10g,白芍15g,黄连3g,玉竹10g,吴茱萸9g,石斛10g,枸杞子15g,麦冬20g,栀子9g,生地15g,丹皮10g。

对于胃络血淤型患者,选用当归15g,白术20g,丹参10g,炒蒲黄10g,赤芍10g,大黄6g,枳壳9g,香附5g,生地8g,柴胡8g。

对于肝胃气滞型患者,选取党参15g,川穹10g,佛手8g,茯苓15g,乌药8g,枳壳8g,黄连9g,白术15g。

对于脾胃湿热型患者,选取厚朴10g,佩兰8g,半夏10g,苍术8g,陈皮8g,干姜5g,黄连6g,藿香8g,黄岑8g,茯苓18g。

对于脾胃虚寒患者,选用黄芪18g,陈皮8g,半夏8g,生姜6g,甘草6g,木香9g,白术20g,吴茱萸8g,党参20g,大枣10g,木香10g。

1日1剂,用水煎至300ml分两次早晚服用,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

1.3 指标观察[4]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慢性胃炎的疗效判断标准,疗效判断:经连续两个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体征均明显改善,判断为显效;经连续1个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炎症基本上消失判断为有效;经连续1个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改善,判断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35/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894,P<0.05).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1例,出现反胃乏酸2例,口腔溃疡患者0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患者中头痛5例,出现反胃乏酸6例,出现口腔溃疡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89%(13/4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851,P<0.05)。

3. 讨论在中医学中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痞证”的范畴,多数发病与肝气郁结而失调达、横逆犯胃、胃气郁滞;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冷热无度、损伤脾胃等因素有关[5]。

典型的临床病症有胃阴不足、胃络血淤型、肝胃气滞型、脾胃湿热型等几大类型,由于胃粘膜受刺激性,长期反复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临床上治愈率较低[6]。

临床对于慢性胃炎尚未研制特效西药,临床治疗将目光逐渐转向中药治疗,从中医学角度来说,胃炎是由于饮食、气候的变化,导致胃气上逆、脾胃失调等,临床治疗以顺应脾胃和调理为主。

慢性胃炎是属于胃脘痛、痞满的范畴,由于饮食不规律,外邪侵胃,情志不畅,对脾胃均有一定的损害[7]。

西医中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能有效保护胃粘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维持正常的胃功能,但是临床上应用西医较难改善胃粘膜慢性病变,长期服用西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8]。

在中医学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该方剂的药物以活血化瘀,健脾和胃,散结止痛,降逆止吐,达到较好抑酸效果,其中佛手具有疏肝、健脾胃、止吐消胀的效果;黄连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炒蒲黄具有止血活血、消淤的效果;应用香附进行理气止淤;橘皮能调节中气,枳壳理气,香橼皮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佛手具有健脾胃的功效[9-10]。

方剂中党参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白术健脾胃;黄岑清热解毒,半夏降逆止吐,白芍具有缓中止痛,养血活血的功效[11-1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851,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胃炎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1] 杨旭峰.中医辨证论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中国民间疗法,2016,24(2):64-65[2] 田杏红.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5(17):99-100.[3] 马恒.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90-91.[4] 高景峰,宗良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85-86.[5] 姚娜,孟宪鑫,李玲玲,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18(6):674-675.[6] 曾志泉,陈燕珍.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5(20):53-54.[7] 钟安朴,常建国,周冷.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70-3272.[8] 张志刚.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6):77-78.[9]刘向阳.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5,16(4):90-91.[10] 王亚军,吕永慧,董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治疗的影响[J].山西中医,2015,31(10)13-16.[11]邓宝平.中医治疗慢性胃炎70例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6):76-77. [12] 张金环,檀继坡.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5):153-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