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二讲 社会认知-归因.
社会归因(社会心理学)

3
在社会归因的研究中,研究者还关注归 因偏差、文化因素、个体差异等对社会 归因的影响,以及社会归因在人际交往 、组织管理、心理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02
社会归因的基本原理
归因理论与模型
海德的归因理论
强调人的行为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 作用的结果。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理论
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会考虑行为者的意图、动 机等内部因素。
责任分散效应
在群体决策中,个体可能 会认为责任被分散到每个 成员身上,从而降低自己 的责任感。
群体冲突与归因分析
利益冲突
不同群体或个体之间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冲 突。
价值观冲突
因信仰、观念或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冲突。
沟通障碍
沟通不畅或误解可能导致冲突升级。
群体凝聚力与归因关系
共同目标
当群体成员认同共同目标 时,凝聚力增强,归因于 共同的努力和合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将相同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
自我服务偏见
03
人们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归因风格与个体差异
归因风格
指个体在归因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如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个体认为自身能力和努力是决定事情结果 的主要因素,而外控型个体则认为外部力量(如运气、命运等)对事情结果有更大影响。
自尊心脆弱
低自尊个体容易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 素,从而维持负面的自我形象。
心理治疗中的归因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归因模式,以建立更积 极、现实的思维方式。
归因再训练
通过教育和实践,使患者学会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和能力 ),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或可变因素(如运气或任务难度)。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一、什么是社会认知(一)社会认知的定义1、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是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心理活动,而不仅仅局限或等同于其中的某一过程。
例如,一个人对于他人在许多场合下的行为做出了相同的判断以后,就有可能把一些相对稳定的印象归结到那个人的身上,推测他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将会产生类似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在许多场合下都很兴奋、激动,就可以推测他在类似的情境中也会产生兴奋、激动的行为。
人们就是通过社会认知来推断他人的行为的。
人们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推测与判断时,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认识他人当时潜在的心理状态,即所谓“以己度人”。
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往往认为他人的心胸也是宽广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推测与判断往往会发生偏差,特别是在复杂的情况下,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与行为动机更加容易发生错误。
2、社会认知的依据:即认知者凭什么来推测判断他人的心里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一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二是依赖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与归纳,因此要正确地认知他人就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例:因为你经常与某人打交道,非常了解他,知道了他在某种情形下或在某种态度上的行为后经常会产生某种相应的行为态度。
如:某女孩一挨批评就抹眼泪,当他又犯错被老师叫去时,同学们就会推断,她肯定又会哭鼻子,或看见她红着眼睛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就会推断,她肯定又被老师批评了。
人们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推测与判断时往往根据是自身的经验与体会来认识他人当时的潜在的心理状态,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即所谓的以己度人,因此这种推测与判断往往容易发生偏差,尤其在复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例:说别人推测错误时,常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二)社会认知的特征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固有的认知结构。
因此,即使是同样的社会刺激,由于各人的认知结构不同,其社会认知也必然会表现出种种不同的特征。
社会心理学第二讲 归因

社会心理学主讲人:王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第二讲归因一、 什么是归因☐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或态度的原因的过程。
☐归因是一种需要。
☐归因是每个人的朴素的“心理学理论”,它使人对事物拥有预见性,从而对环境有所控制,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归因包括:⏹行为的归因:即根据人的行为和外部表象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心理活动的归因:即把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生归结为何原因。
⏹对人未来行为的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表现,预测他在今后有关情境产生的行为。
二、 几种归因理论(一)海德的归因理论(F. Heider,1958)☐把行为的原因基本上分为两种:内因和外因☐如果判断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个人本身的特点(人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态度、能力等),称为个人倾向的归因(归于内因);☐如果判断原因来自外界力量(外人、奖惩、运气、工作难易等),称为情境倾向的归因(归于外因)。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B. Weiner, 1986; 1995)☐成败归因取决于三个维度☐定位Locus of control :内部-外部☐稳定性Stability :稳定-不稳定☐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可控-不可控稳定不稳定稳定不稳定可控平时努力考前突击参考书水平同学帮助不可控学习能力考前压力考试难度运气好坏(三)凯利的归因理论(H. Kelley,1967)☐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对象)以及环境背景。
☐在归因时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consensus):针对行动者,即其他人对同一刺激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反应。
“其他人也如此吗?”⏹一贯性信息(consistency):针对情境,即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做相同的反应。
“这个人经常如此吗?”⏹独特性信息(distinctiveness):针对刺激物,即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他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综述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研究综述摘要: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主要有:海德的归因理论、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凯利的三维理论和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本文通过介绍以上四种代表理论,对社会认知归因理论的发展脉络、学术思想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作简要评析。
关键词:社会认知;归因理论;发展脉络Abstract:Attribu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area in social psychology. There are four representative theories of social cognition ,Heider’s Common sense psychology,Jones and Davis’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 , Kelley ‘s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attribution and Weiner’s Attribution Theory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history and academic studies via these four aspects and have a brief assessment.Keywords: social cognition; attribution theory;history一、引言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都是根据行为的原因解释行为的,这种解释在决定人们对行为的反应上发挥着重要原因。
正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来推断成绩波动的原因、社会通过了解杀人犯的成长经历来解释其丧心病狂的行为,每一个人都需要因果性解释来理解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并实行预测和控制。
归因理论研究始于20实际50年代,到70年代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从此广大社会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归因研究,归因理论及相关研究成为了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受人关注的一大焦点。
社会心理学PPT:社会认知与归因

Jane更有可能是,1,一名护士,2,一名具有强烈女权 主义者精神的护士。
15
锚定与调整法则(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 人们以一个数字或数值为起始点并依据这个起始点进行调 整,但这种调整往往并不充分。
16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
22
基础比例信息(base rate information) 总体中不同类别的成员所占的相对比例的信息。给你 一张北京大学学生的照片,让你推断是哪个系的?你 会怎样推断?
23
24
3 社会认知与健康
社会认知与寂寞:只看到生活消极方面的人,更容易感 到寂寞,把他人看成难于相处的。 社会认知与焦虑: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避免焦虑 (Zimbardo,1981)。 社会认知与疾病:对事件的乐观解释可以避免疾病 (Seligman,1987)。
Kelley (1950)的研究
10
2 认知法则
便利法则(availability heuristic) 根据一件事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作出判断。医生们在 诊断病情时会使用便利法则。不同疾病进入其脑海的容 易程度,会影响他们的诊断。
Markus (1977)的研究
11
便利法则(availability heuristic)
17
8 x 7 x 6 x 5 x 4 x 3 x 2 x 1=?
18
实验材料
你认为一学期应该在购买教材、课本方 面花费多少钱? 人民币
根据已有调查,北大本科生认为一学期 应该在购买教材、课本方面花费是500元。 请问,你自己认为应该花多少? 人民币
19
社会认知与归因

2
3
五、影响归因的因素
社会视角 自我价值保护(个人与他人成败的不同归因) 内归因,失败 外归因(自我防卫)
个人成功
他人成功 差)
外归因,失败
内归因(动机性归因偏
观察位置
时间因素
29
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任务的倾向
运气
不在乎,很少
缺乏趋向成就 羞愧、
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失败 缺乏能力
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印象形成的效应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印象管理(印象整饰)
6
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
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 知客体的形象。 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 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 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 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第三节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知觉
印象形成与整饰 归因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基本概念
指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对他人、群体或行
为原因的知觉是人际知觉。
2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讲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一)、词源上讲,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social一词源于拉丁文socius "社交",psychology源于psyche"心灵"和logy"逻辑"。
故而,social psychology 从词源上讲,是对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心理规律的研究。
(二)、西方学者的经典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周围情景力量的学科,即我们的思想、情感、行为如何受他人现实的、潜在的、想象的存在的影响。
(三)、中国人的理解:社会=世道,心理=人心,则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世道对人们心理产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对象: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三、社会心理学内部的不同取向:1、心理学取向:主要关注人格特征、心理历程等个体因素对个人行为的影响;2、社会学取向:主要关注社会互动、集群行为等社会因素对个人行为的影响;3、文化人类学取向: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研究文化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不同文化特质中的差异;4、生物学取向:主要关注人的社会行为与生物进化的密切联系;5、认知神经学取向:关注一系列社会心理机制所对应的认知加工和大脑神经反应。
四、社会心理学的解释层次:任何一个问题的解释都应该是多层次的,各个层次解释之间是互补的关系,而非相互排斥的关系。
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相关研究:探寻两个或者多个变量之间的自然(相关)关系。
一般收集资料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
采用现实情景,但是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二)、实验研究:在实验室中模拟现实情景,探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常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实验对象必须接受严格一致的处理,以保证观察到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自变量的影响。
第二讲社会认知(上)social cognition一、社会认知的基本概念:1、认知:是人们对感觉材料进行转换、简化、细化、储存、回复和利用所依赖的所有加工过程。
社会认知(二) 归因 - 欢迎光临北航经管学院!

17
反事实思维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在心理上改变 过去的某些环节,以便想象事情可能有所不同。 功败垂成,“要是……,那我可能就会……” 在心理上对结果进行改变越容易发生,对结果的情绪 反应就越强。 银牌获得者和铜牌获得者谁更快乐? 反事实思维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心理模拟。构成了 我们幸运感的基础。绝大多数人对已做的事情的悔恨 比对没有做的事情的悔恨要小。
人们关于自己和社会世界的信念会保持下去,即使知道 支持这些信念的证据是虚假的也会如此。 先入为主信念 一旦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就很难再让他们否 定这条错误信息。
喜欢冒险的人是优秀的消防队员?
我们越是想极力证明自己的理论和解释是正确的,就对 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越封闭。纠正信念固着:解释相反 的观点。 实验:猜遗嘱
11
我们在社会认知中是如何运用图式的?
(5)图式的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人们对其他人产生一个预期,这个预期会影响 他们如何对待他人,这种对待方式又导致那个 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使得这一 预期成为现实。
12
6
社会知觉的特点
4、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善于运用图式。
自动化思维最核心的特点:运用图式(Schemas)
什么是图式?
心理模板、脚本 信息组织,认知架构 解释新情况
图式是一种类别化的信息加工 图式导致刻板印象(stereotype)
7
我们在社会知觉中是如何运用图式的?
(1)图式填充信息的空白:运用内隐人格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对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 又如何相互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社会知觉 印象形成的信息来源
外表、言谈、举止、非语言讯息
第一印象的原因
记忆、行为
整体印象形成的法则
累加、平均、加权;中心品质
印象形成中的偏差
晕轮效应、扫帚星效应;慈悲效应
3、凯利的归因理论
在归因时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
一致性信息:针对行动者,即其他人对同一刺激是否也 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反应。
“其他人也如此吗?”
一贯性信息:针对情境,即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 何时候对同一刺激做相同的反应。
“这个人经常如此吗?”
独特性信息:针对客观刺激物,即行动者是否不对同类 其他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A
B
C
D
E
2015-3-6
乐观的价值
习得无助
即便持续性地经历失控感、挫折和惩罚,还 是有大约1/3的人会拒绝屈服,避免习得性 无助;
Seligman在Met. Life保险公司的研究
◦ 乐观主义的销售员业绩比悲观主义者高得多;
◦ 乐观的心态甚至比保险的专业知识还要重要;
◦ 乐观主义得分对绩效的预测能力不低于保险业测 试得分的预测力。
酸葡萄与甜柠檬
8
2015-3-6 基本归因错误——表现
基本归因错误——归因宽容
退一步,反问自己:会不会是情境中的某些 事情导致这个行为?
基本归因偏差的原因
篮球实验 (1)注意焦点不同
当我们是行为的执行者时,环境会占据我们的 注意,而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作为行为 主体的他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 则变得相对模糊。
你是如何归 因的?
如果不正确, 你的归因是 你可以形成
否正确? 哪些积极归 因?
2
3
7
2015-3-6
请你换一个角度思考,从下列事件找出对自 己具有成长性价值和意义的地方。
1.用WORD写论文,却忘了保存,还得重写。 2.忘了带手机出门。 3.坐公交出门遇到大堵车。 4.家里停电了。
情境3
别人不打 李四[低]
张三以前不 打李四[低]
张三只打 李四[高]
张三喝多了
3、凯利的归因理论
行为信息
一致性 一贯性 独特性
低
高
低
高
高
高
低
低Leabharlann 高归因类型 行动者 刺激 情境
三、归因中的偏差
假如你与朋友定好了6点在某餐厅见面,但 现在已经快6点半了,他还没有到。你会如 何就这件事情给自己一个说法呢?
5
2015-3-6
一种变相的自我服务——自我妨碍
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
表面:破坏自我 目的:自我保护
潜台词:我并没有真的失败——要不是 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
四、积极的归因模式:情绪认知重构
事件
A
外部
情绪 C
因素
当前
情绪
内部 因素
状态
想法 B
不合理信念的特点
绝对化要求
糟糕至极 特征
失败→外因
2、维纳的归因理论
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
人们在进行归因时,原因的稳定性(原因是否具 有持久性)和可控性(原因是否受个人意志控制) 也非常重要。
内部
可控 稳定 不稳定 工作方式 努力
不可控
稳定 不稳定
能力
情绪
外部 人际关系 他人帮助 任务难度 运气
归因与抑郁
非抑郁(正常)的人
因此觉得自己做的比别人多 接受信息的差异导致我们认为自己的作用大 一种印象管理,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一些奇怪的现象……
一个学生在大考之前彻夜打游戏,而不是复 习。
一著名运动员在某场比赛中故意未尽全力。 在任务刚开始时就不好好干。 拖延……
药丸和智力测验实验 (Berglas & Jones,1978)
积极事件 消极事件
归因于 归因于
抑郁的人
积极事件
消极事件
归因于 归因于
内部稳定的原因 外部不稳定的原因
外部不稳定的原因 内部稳定的原因
2
2015-3-6
3、凯利的归因理论
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 行动者、刺激物(对象)以及环境背景。
例如,张三打李四。
行动者——张三 刺激物(对象)——李四 背景——打架时的环境
课堂练习
请将下面的句子,转换成有帮助的句子, 记得要使用正面积极的词汇。
1.没有人理睬我。 转换为: 2我没有钱。转换为: 3.这问题没法解决。转换为: 4.以前试过都不成功。转换为: 5.我没有信心。转换为: 6.时间不够。转换为: 7.我没有男朋友/女朋友。转换为:
是一种动机性的偏差,它指人们倾向于把自 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 等;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部因素。
目的是为了保持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概念。 成功-“我很优秀”;失败-“我只是运气不
好”
产生自利偏差的原因
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更容易被注意 回忆自己的作用和贡献比回忆别人的更容易,
过分概括化
换个角度,你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东西!
认知ABC
A:Activating 引发的事件
B:Belief system 想法、信念体系,对A的内部
语言
C:Emotion Consequence 情绪体验结果,即
由B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对A的情绪反应。
A
B
C
6
认知ABC
D:Dispute 驳斥想法B,质疑B; E:the effect of disputing 对A的新想法
二、归因理论
海德的内外归因理论 维纳的归因理论 凯利的归因理论
1、海德的内外归因理论
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内因和外因
如果判断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个人本身 的特点称之为个人倾向归因;
如果判断原因来自外界力量称为情境归因。
不同归因的情绪反应
成功→内因
失败→内因
成功→外因
你正在参加一个非常难的智力测验(多数题是瞎 蒙的)。
你被告知:“您是目前为止的最高分!”。你感 到无比幸运,难以置信。
要进入下一阶段测试,必须服用两种药丸中的一 种:一种有助于智力活动,另一种会干扰智力活 动。
你会如何选择? 结果:
多数被试选择了第二种,也就是会干扰智力活动的药丸。
我敢肯定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使他 不能准时过来。
这家伙这没有时间观念,他就不能上心点吗?
三、归因中的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 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3
基本归因错误——表现
即使知道讲演者的立场是指派的,人们还是 认为这是讲演者个人态度的反映。
“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它事物作 同样的反应?”
3、凯利的归因理论
一致性 一贯性
独特性
归因维度
情境1
别人不打 李四[低]
张三总打李 四[高]
张三不只 打李四[低]
张三脾气暴躁, 有暴力倾向
情境2
别人也打 李四[高]
张三总打李 四[高]
张三只打 李四[高]
李四怕是干了什 么坏事,人人喊 打
如何测量乐观?
乐观者的归因风格
乐观和悲观的归因风格差异:
暂时与永久
乐观:把消极事件归因为暂时的因素。
特例与普遍
乐观:把消极事件当成特例,是偶然发生的而不是必 然要发生的。
外在与内在
乐观:把消极事件归为在、不稳定的因素。
因此,我们可以习得乐观!!
练习:
你曾经遭 遇过的挫
折
1
(2)文化差异
北美-高内低外 印度-高外【中国—高外:成功归于运气】
想一想
请指出熊猫,猴子和香蕉三项中最近接的两 项。
你看到了什么?
4
2015-3-6
为什么会产生文化差异?
母亲
父亲
朋友
自我
兄弟姐妹
同事
母亲
父亲
朋友 自我
同事 兄弟姐妹
西方文化下的独立自我
东方文化下的相互依赖自我
2、自利偏差
印象管理
自我美化、他人美化;SOLER技术
马加爵事件
2015-3-6 第二节 归因
警察打人事件
城管打人
…… 1
2015-3-6
一、归因
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解释自己或 他人的行为或态度的原因的过程。
对自己男/女朋友的行为,你做什么归因?
今天他/她给我买礼物,是因为_______ 今天他/她对我发脾气,是因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