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管理制度
化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

化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1. 引言本制度旨在明确化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管理要求,确保废弃物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风险。
全部化验室的员工必需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废弃物的合规处理。
2. 管理标准2.1 废弃物分类1.依据废弃物的性质,分为化学废弃物、生物废弃物和试验器材废弃物三类。
2.化学废弃物包含但不限于废液、废固体化学品和废溶剂等。
3.生物废弃物包含试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活性废弃物和感染性废弃物等。
4.试验器材废弃物包含试验设备、玻璃器皿和金属器具等。
2.2 废弃物储存1.化学废弃物应置于标有“化学废弃物”标识的容器中,密封储存。
2.生物废弃物应置于标有“生物废弃物”标识的生物安全袋或容器中,密封储存。
3.试验器材废弃物应依据实在情况进行包装和储存。
2.3 废弃物运输1.废弃物运输前,必需进行分类、包装和封装,并标明废弃物的性质和对应的标识。
2.废弃物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泄漏和污染,并定期检查运输容器的完整性。
3.废弃物运输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确保安全性和合规性。
2.4 废弃物处理1.化学废弃物应依据其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化学中和、固化等。
2.生物废弃物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灭菌处理或无害化处理。
3.试验器材废弃物应进行必需的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安全处理。
2.5 废弃物记录和报告1.每位化验室员工在处理废弃物时,需填写废弃物记录表,认真记录废弃物的信息。
2.废弃物记录表应包含废弃物的名称、数量、储存时间、处理方法等信息。
3.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或事故,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并进行记录和处理。
3. 考核标准3.1 废弃物分类和储存1.废弃物分类准确无误,放置于合适的容器中,并进行正确的密封储存。
2.废弃物容器标识清楚、可辨识,符合化学废弃物、生物废弃物和试验器材废弃物的标准。
3.2 废弃物运输和处理1.废弃物运输过程中无泄漏和污染现象,容器完整无损。
化验室废液安全处理管理制度

化验室废液安全处理管理制度一、废液定义:1、过期的药品,实验废弃的高浓度溶液、标准溶液及配置不当的溶液。
2、检测仪器使用过程当中排除的废弃化学药液。
二、化验室废液处理:1.目的:为防止实验室的药液污染扩散。
2.适用范围:生产、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液。
3.责任与监督:化验操作人员执行该管理制度,主管领导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三、化验室处理废液的一般原则1.在证明废液浓度已相当小而又安全时,可以排放到排水沟中;2.尽量浓缩废液,使其体积变小,放在安全处隔离储存,处置;3.利用蒸馏、过滤、吸附等方法,将危险物分离,而只弃去安全部分;4.无论液体或固体,凡能安全燃烧的则燃烧,但数量不宜太大,燃烧时切勿残留有害气体或残余物,如不能焚烧时,要选择安全场所填埋,不能裸露在地面上。
5.一般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后排除,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附处理后才能排放。
6.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四、废液的分类处理如下:1、化学废液•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2、生物废液•生物类废液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
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
3、综合废液•用酸、碱调节废液PH为3-4、加入铁粉,搅拌30min,然后用碱调节pH为9左右,继续搅拌10min,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于废渣方式处理。
五、化验室废液的具体处理:1. 对于废酸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网纱或玻璃纤维过滤,然后加碱中和,调PH值至6-8后可排出,少量废渣埋于地下。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1、化验室废液分:用水和洗涤剂洗涤玻璃仪器产生的废液;含废酸、碱和其它化学物质的废液。
2、化验废液收集原则:及时带手套收集;分开收集、倒入专门收集桶;定期送往市工业废物处理站。
3、化验室废渣,液分类
4、汞的处理措施:含汞盐废液可先调P=8-10,加入过量硫化钠,使生成硫化汞,再加入硫酸亚铁、生成硫化铁沉,静止沉淀后收集沉淀物,再定期集中处理。
5、铬的处理措施:铬酸洗液失效和变绿,可浓缩冷却后加高锰酸钾粉末氧化,用砂芯漏斗滤去二氧化锰沉淀后再用。
含铬废洗液用废铁还原残留的六价铬为三价铬再用碱液或石灰石中和生成低毒的硫化物沉淀后集中处理。
6、有机溶剂的处理措施:有机溶剂石油醚、氯仿、甲苯等通过洗涤,进行蒸馏或分馏处理。
7、上述废液不得随意倾倒,必须集中处理,废渣按公安局指定地点处置。
废液废物的管理制度

废液废物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废液废物的管理,切实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生产、经营、使用、处置含有有毒有害成分的废液废物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废液废物应按照国家标准的分类、包装、标识、贮存、运输、利用或处置,并可逐级转运到处置单位,禁止乱倾倒、乱排放、乱堆放。
第四条废液废物的管理实行“谁产生、谁运输、谁处置”的责任制度,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废液废物的管理,减少废液废物产生。
第二章废液废物的分类第五条废液废物应按照其性质、组分等特点进行分类,一般分为有害废物、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
1.有害废物是指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废物,如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
2.危险废物是指具有爆炸性、腐蚀性、毒性、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废物,如医疗废弃物、化工废料等。
3.其他废物是指不属于有害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废物,但也需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类、包装、贮存、处置。
第六条有害废物、危险废物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分类,标明废物的种类、来源、危险特性等信息,便于管理和处置。
第七条有害废物、危险废物的分类应根据不同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第三章废液废物的包装、标识和贮存第八条废液废物的包装应根据废物的性质、数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确保废物不泄漏、不挥发、不外溢。
第九条废液废物应在包装、贴标、贮存时标明废物的种类、来源、数量、危险性等信息,便于管理和处置。
第十条废液废物的贮存应选择干燥、通风、防火、防水、防盗的地点,不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等物质混存。
第十一条有害废物、危险废物应设立专门的贮存场所,对废物进行分类、分桶、分仓,保证废物不会相互交叉污染。
第十二条废液废物的贮存期限应根据废物的性质和数量确定,保障废物在贮存期限内得到合理处置。
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管理制度(5篇)

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管理制度(5篇)第一篇: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管理制度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统一化验室验室废液(弃物)的处理程序,确保废弃物合理、规范、恰当处理,防止废液(弃物)处理不当对环境产生污染。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二、范围适用于化验室所产生的废液(弃物)。
1.废液类:a 低浓度(<5%)废液,样品分析残液;b 较高浓度酸、碱、盐类;2.废物类:a 废煤样,废弃化学试剂容器,废弃包装物;b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3.废气类:煤样挥发物,载气(氧气,乙炔气),分析过程中间物。
三、化验室废液(弃物)的管理1.化验室废弃物应按照相应性质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
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必须由相应责任人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
.质量管理员应对废液(弃物)的处置情况经常性监督。
3.废液(弃物)应明确标识,注明类别和收集时间。
对要处理的的情况应有废液(弃物)记录。
四、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1、一般低浓度废液(浓度小于5%),有机溶剂、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废液,低浓度可直接排放下水道。
2、较高浓度酸、碱、盐类物质的废液处理,经技术人员同意后由检测人员处理:测定煤中氮;煤中氯、砷;煤灰成分项目的化学废液集中收集于塑料桶中,用pH试纸(或pH计)检验,如果呈酸性,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或用废碱液中和,如果呈碱性,加入废酸中和,使废液的pH约等于7。
用大量水冲稀排放。
3、化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采取通风厨或专门抽风装置,经空气稀释后排入外界。
4、一般化学试剂的容器,在试剂使用完全后,用自来水冲洗,继续使用或当作一般生活垃圾处理。
5、危险化学试剂的包装物,主要有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氢氟酸、氨水,用清水反复冲洗其包装瓶后,做生活垃圾处理。
氯化锌包装桶使用完毕后,反复用清水冲洗后压扁作为废铁处理。
化验室废液管理制度

化验室废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化验室废液的管理,保护环境及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废液的定义化验室废液是指在化验室日常实验和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液体,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溶液、洗涤液、废弃试剂、废水和废液剩余物。
第三章废液的分类化验室废液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有害废液和非有害废液。
有害废液主要包括:酸性废液、碱性废液、有机废液、重金属废液等。
非有害废液主要包括:实验室洗涤水、生化废水等。
第四章废液的存储1. 有害废液和非有害废液应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容器中,以避免交叉污染。
2. 废液容器应标有清晰的标识,包括废液名称、容器编号、存储日期等信息。
3. 废液容器应放置在密闭的存储柜中,以防止泄漏和挥发。
第五章废液的处理有害废液的处理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安全规程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中和处理、焚烧处理、固化处理等。
非有害废液的处理应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包括但不限于生化处理、蒸发浓缩、过滤净化等。
第六章废液的处置1. 废液处置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安全规程进行,严禁私自倾倒或排放废液。
2. 废液应委托符合资质的环保单位进行处置,确保废液的安全处理和环境保护。
第七章废液的监测1. 实验室应定期对废液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废液性质、废液浓度和废液量的监测。
2. 废液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保存,以备查验和追溯。
第八章废液的紧急处置在发生化验室废液泄漏或意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止泄漏、清理泄漏物、通风换气等,保障实验室人员和环境安全。
第九章废液的教育和培训实验室应对全体实验室人员进行废液管理的教育和培训,包括有害废液的识别、处理和处置方法,以及紧急处置措施等。
第十章废液管理责任1. 实验室主管负责化验室废液的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执行和监督废液管理制度。
2. 实验室全体实验室人员应积极参与废液管理工作,共同保护环境和健康。
第十一章废液管理的奖惩制度对遵守废液管理制度的人员和单位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废液管理制度的人员和单位应给予相应的惩罚和处理。
化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范本

化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化验室在科教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管理对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和实验室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化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管理,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明确化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程序和要求,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并保护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实验室内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化学废弃物、生物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等。
四、废弃物分类与标识1. 化学废弃物:根据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如有机废弃物、无机废弃物等。
在废弃物容器上粘贴标签,标明废弃物名称、数量、化学性质等信息。
2. 生物废弃物:根据生物安全级别分类和处理,如生物1级废弃物、生物2级废弃物等。
在废弃物容器上粘贴标签,标明废弃物的生物安全级别和相关信息。
3. 放射性废弃物:根据放射性强度进行分类和处理,如高放射性废弃物、低放射性废弃物等。
在废弃物容器上粘贴标签,标明废弃物的放射性水平和相关信息。
五、废弃物处理流程1. 收集:实验室人员应按照废弃物分类要求,将废弃物投入相应的废弃物容器中,并将容器封闭,防止废弃物泄漏。
2. 标识:在废弃物容器上粘贴相应的标识,准确标明废弃物的分类和相关信息。
3. 暂存:暂存废弃物容器的地点应设立在专门的废弃物暂存室内,确保废弃物的安全保管。
4. 处理: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分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如化学废弃物应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理,生物废弃物应按照相应的消毒程序进行处置,放射性废弃物应交由专门的单位进行处理。
5. 记录和报告:对废弃物的收集、处理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六、应急处理措施1. 废弃物泄漏:发现废弃物泄漏时,立即按照相应的处置程序进行处理,迅速清理泄漏物,防止进一步扩散和危害。
2. 废弃物污染事故:发生废弃物污染事故时,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实验室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废液处理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废液处理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规范废液处理管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护人类健康,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废液处理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生产企业中产生的各类废液的处理与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废水、废油等。
第三条废液处理管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全面推动废液资源化再利用。
第四条生产企业应制定废液处理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废液处理管理组织机构,责任到人。
第五条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得随意排放废液,必须进行规范处理。
第六条废液处理管理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处理效果良好,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七条生产企业应定期对废液处理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维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八条废液处理管理应进行专业化操作,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废液处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废液处理管理责任第九条生产企业应设立废液处理管理责任人,全面负责废液处理工作,确保全面合规。
第十条废液处理管理责任人应具备环保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组织、指导和监督废液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废液处理管理责任人应定期组织废液处理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废液处理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生产企业应建立废液处理管理督查机制,定期对废液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废液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三条废液处理管理责任人应向生产企业领导汇报废液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第三章废液处理管理流程第十四条废液处理管理流程包括废液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环节。
第十五条废液收集: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分类、分流,并投放至指定的废液收集设施中。
第十六条废液储存:将收集到的废液进行暂时储存,确保不会泄漏或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七条废液运输:将储存好的废液按照规定的运输方式,运输至废液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废液处理:对废液进行相应的处理,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确保达到国家标准排放。
第十九条废液处理管理流程中,需建立完善的废液处理记录,包括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规范、统一化验室验室废液(弃物)的处理程序,确保废弃物合理、规范、恰当处理,防止废液(弃物)处理不当对环境产生污染。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化验室所产生的废液(弃物)。
1.废液类:a 低浓度(<5%)废液,样品分析残液;
b 较高浓度酸、碱、盐类;
2.废物类:a 废煤样,废弃化学试剂容器,废弃包装物;
b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
3.废气类:煤样挥发物,载气(氧气,乙炔气),分析过程中间物。
三、化验室废液(弃物)的管理
1.化验室废弃物应按照相应性质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
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必须由相应责任人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
2 .质量管理员应对废液(弃物)的处置情况经常性监督。
3.废液(弃物)应明确标识,注明类别和收集时间。
对要处理的的情况应有废液(弃
物)记录。
四、化验室废液(弃物)处理
1、一般低浓度废液(浓度小于5%),有机溶剂、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废液,低浓度可直接排放下水道。
2、较高浓度酸、碱、盐类物质的废液处理,经技术人员同意后由检测人员处理:测定煤中氮;煤中氯、砷;煤灰成分项目的化学废液集中收集于塑料桶中,用pH试纸(或pH计)检验,如果呈酸性,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或用废碱液中和,如果呈碱性,加入废酸中和,使废液的pH约等于7。
用大量水冲稀排放。
3、化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采取通风厨或专门抽风装置,经空气稀释后排入外界。
4、一般化学试剂的容器,在试剂使用完全后,用自来水冲洗,继续使用或当作一般生活垃圾处理。
5、危险化学试剂的包装物,主要有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氢氟酸、氨水,用清水反复冲洗其包装瓶后,做生活垃圾处理。
氯化锌包装桶使用完毕后,反复用清水冲洗后压扁作为废铁处理。
6、一般实验用品:玻璃器皿、石棉绒、滤纸等。
可重复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璃瓶等可以用洗液浸泡,然后清洗重新使用。
一般外包装材料、废弃纸品售给回收站。
木质包装箱少部分完整留用外,其余作为木材集中堆放待用。
7、废煤样运回原煤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