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一次函数中的行程问题 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9.2 一次函数实际问题 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9.2 一次函数实际问题 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9.2 一次函数实际问题课后练习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 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500m,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s.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m)与乙出发的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a=8;②b=92;③c=123.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仅有①②C.仅有①③D.仅有②③2. 甲、乙两人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沿同一路线从A地出发前往B地,两人行驶的路程y(km)与甲出发的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到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甲的速度是60km/h B.乙比甲早1小时到达C.乙出发3小时追上甲D.乙在AB的中点处追上甲3. 一个有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4min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min内既进水又出水,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L)与时间x(单位: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8min时容器内的水量为()A.20 L B.25 L C.27L D.30 L4. 如图1为深50cm的圆柱形容器,底部放入一个长方体的铁块,现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容器内注水,图2为容器顶部离水面的距离y(cm)随时间t(分钟)的变化图象,则()A.注水的速度为每分钟注入cm高水位的水B.放人的长方体的高度为30cmC.该容器注满水所用的时间为21分钟D.此长方体的体积为此容器的体积的0.35.5. 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包括端点),过P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周长是()A.5 B.7.5 C.10 D.256. 某星期下午,小强和同学小明相约在某公共汽车站一起乘车回学校,小强从家出发步行到车站,等小明到了后两人一起乘公共汽车回到学校.图中表示小强离开家的路程y(公里)和所用的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强从家到公共汽车在步行了2公里B.小强在公共汽车站等小明用了10分钟C.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0公里/小时D.小强乘公共汽车用了20分钟7. 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辆出租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若两车之间的距离S关于客车行驶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当0≤x≤时,S=-160x+600;当≤x≤6时,S=160x﹣600;当6≤x≤10时,S=60x,设客车离甲地的距离为y1(km),出租车离甲地的距离为y2(km),y1,y2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可能是()A.B.C.D.8.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0.5,a)在直线y=2x+2与直线y=2x+4之间,则a的取值范围是()A.2<a<4 B.1<a<3 C.1<a<2 D.0<a<29. 如图,已知点A(-8,0)、B(2,0),点C在直线y=-0.75x+4上,则使△ABC是直角三角形的点C的个数为( )A.1 B.2 C.3 D.410. 如图,直线l:y =x,过点A(0,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过点B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1;过点A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1,过点B1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A2019的坐标为( )A.(0,42019)B.(0,42018)C.(0,32019)D.(0,32018)二、填空题11. 已知A地在B地的正南方3km处,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向正北方向匀速直行,他们与A地的距离S(km)与所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当他们行驶3h时,他们之间的距离为______km.12. 甲、乙两人以相同路线前往离学校12千米的地方参加植树活动.图中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行驶的路程S(千米)随时间t(分)变化的函数图象,则每分钟乙比甲多行驶千米.13.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B(﹣4,0)的直线y=kx+b与直线y=mx+2相交于点A(,-1),则不等式mx+2<kx+b<0的解集为____.14. 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6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秒.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 (米)与乙出发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b=_____.15.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 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BC-AC∣最大时,点C的坐标是________.1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1与x轴交于点A1,如图所示依次作正方形A1B1C1O、正方形A2B2C2C1、…、正方形AnBnCnCn﹣1,使得点A1、A2、A3、…在直线l上,点C1、C2、C3、…在y轴正半轴上,则点Bn的坐标是_____.三、解答题17. 某城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如果未超过20吨,按每吨1.9元收费.如果超过20吨,未超过的部分按每吨1.9元收费,超过的部分按每吨2.8元收费.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吨,应收水费为y元.(1)分别写出每月用水量未超过20吨和超过20吨,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该城市某户5月份水费平均为每吨2.2元,求该户5月份用水多少吨.18.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小明计划给朋友快递一部分物品,经了解有甲、乙两家快递公司比较合适.甲公司表示:快递物品不超过1千克的,按每千克22元收费;超过1千克,超过的部分按每千克15元收费.乙公司表示:按每千克16元收费,另加包装费3元.设小明快递物品x千克.(1)请分别写出甲、乙两家快递公司快递该物品的费用y(元)与x(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小明选择哪家快递公司更省钱?19. 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种货车的情况如下表:现租用该公司3辆甲种货车及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如果按每吨付运费30元计算,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20. 如图,直线y=4-x与两坐标轴分别相交于A、B点,点M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A、B两点除外),过M分别作MC⊥OA于点C,MD⊥OB于点A.(1)当点M在AB上运动时,四边形OCMD的周长为________;(2)当四边形OCMD为正方形时,将正方形OCMD沿着x轴的正方向移动,设平移的距离为a (0<a≤4),在平移过程中:①当平移距离a=1时, 正方形OCMD与△AO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②当平移距离a是多少时,正方形OCMD的面积被直线AB分成l:3两个部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人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专题练习题1.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 ,B ,C 三地,C 地位于A ,B 两地之间,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出发,沿这条公路匀速行驶至C 地停止.从甲车出发至甲车到达C 地的过程,甲、乙两车各自与C 地的距离y(km )与甲车行驶时间t(h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当甲车出发____h 时,两车相距350 km .2.小亮家与姥姥家相距24 km ,小亮8:00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姥姥家.妈妈8:30从家出发,乘车沿相同路线去姥姥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小亮和妈妈的行进路程s(km)与时间t(h)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出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小亮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2 km/hB .妈妈比小亮提前0.5 h 到达姥姥家C .妈妈在距家12 km 处追上小亮D .9:30妈妈追上小亮3.甲骑摩托车从A 地去B 地,乙开汽车从B 地去A 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各自到达终点后停止,设甲、乙两人间距离为s(千米),甲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出发1小时时,甲、乙在途中相遇;②出发1.5小时时,乙比甲多行驶了60千米;③出发3小时时,甲、乙同时到达终点;④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一半.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4.设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公路上匀速行驶,开始甲车在乙车的前面,当乙车追上甲车后,两车停下来,把乙车的货物转给甲车,然后甲车继续前行,乙车向原地返回.设x 秒后两车间的距离为y 米,关于y 与x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米/秒.5.周末,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从家出发1 h 后到达南亚所(景点),游玩一段时间后按原速前往湖光岩.小明离家116 h 后,妈妈驾车沿相同路线前往湖光岩.如图是他们离家的路程y(km )与小明离家时间x(h )的函数图象.(1)求小明骑车的速度和在南亚所游玩的时间;(2)若妈妈在出发后25 min时,刚好在湖光岩门口追上小明,求妈妈驾车的速度及CD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6.小明和爸爸从家步行去公园,爸爸先出发一直匀速前行,小明后出发.家到公园的距离为2500 m,如图是小明和爸爸所走的路程s(m)与步行时间t(min)的函数图象.(1)直接写出小明所走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2)小明出发多少时间与爸爸第三次相遇?(3)在速度都不变的情况下,小明希望比爸爸早20 min到达公园,则小明在步行过程中停留的时间需作怎样的调整?7.五月份,某品牌衬衣正式上市销售,5月1日的销售量为10件,5月2日的销售量为35件,以后每天的销售量比前一天多25件,直到日销售量达到最大后,销售量开始逐日下降,至此,每天的销售量比前一天少15件,直到5月31日销售量为0.设该品牌衬衣的日销售量为P(件),销售日期为n(日),P与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试求第几天销售量最大;(2)直接写出P关于n的函数关系式(注明n的取值范围);(3)经研究,该品牌衬衣的日销售量超过150件的时间为该品牌的流行期,请问:该品牌衬衣本月在市面上的流行期为多少天?8.某个体户购进一批时令水果,20天销售完毕,他将本次销售情况进行了跟踪记录,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可绘制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其中日销售量y(千克)与销售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甲所示,销售单价p(元/千克)与销售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1)直接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分别求出第10天和第15天的销售金额;(3)若日销售量不低于24千克的时间段为“最佳销售期”,则此次销售过程中“最佳销售期”共有多少天?在此期间销售单价最高为多少元?答案:1. 32 分析:根据图象可得A 与C 的距离等于B 与C 的距离,根据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得相应的速度,根据甲、乙之间的距离可得方程,解之可得答案.2. D3. B4. 205. 分析:(1)由函数图象的数据可得答案;(2)根据题意求出C 点的坐标和妈妈驾车的速度,由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CD 的解析式.解:(1)由题意得,小明骑车的速度为20÷1=20(km /h ),小明在南亚所游玩的时间为2-1=1(h ) (2)由题意得,小明从南亚所到湖光岩的时间为2560+116-2=14(h ),∴小明从家到湖光岩的路程为20×(1+14)=25(km ),∴妈妈驾车的速度为25÷2560=60(km /h ),易知C(94,25).设直线CD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由题意得⎩⎪⎨⎪⎧0=116k +b ,25=94k +b ,解得⎩⎨⎧k =60,b =-110,∴直线CD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60x -110 6. 解:(1)s =⎩⎨⎧50t (0≤t ≤20)1000(20<t ≤30)50t -500(30<t ≤60)(2)可求爸爸所走的路程与步行时间的关系式为s=30t +250,由题意得50t -500=30t +250,解得t =37.5,即t =37.5 min 时,小明与爸爸第三次相遇 (3)由题意得30t +250=2500,解得t =75,即小明的爸爸到达公园需要75 min ,∵小明到达公园需要的时间是60 min ,而小明希望比爸爸早20 min 到达公园,60+20-75=5(min ),则小明在步行过程中停留的时间需减少5 min7. 分析:(1)设第a 天销售量最大,从而得出方程10+25(a -1)=15(31-a),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3)利用不等式组的知识求解.解:(1)设第a 天的销售量最大,所以日销售量从最大开始减小到0的天数为(31-a),依题意得10+25(a -1)=15(31-a),解得a =12,故第12天的销售量最大(2)P =⎩⎨⎧25n -15(1≤n ≤12,且n 为整数)-15n +465(12<n ≤31,且n 为整数) (3)由题意得⎩⎨⎧25n -15>150,-15n +465>150,解得635<n <21,整数n 的值可取7,8,9,…,20,共14个,所以该品牌衬衣本月在市面上的流行期为14天8. 解:(1)y =⎩⎨⎧2x (0≤x ≤15,且x 为整数)-6x +120(15<x ≤20,且x 为整数)(2)当10≤x ≤20时,p =-15x +12,当x =10时,销售单价为10元,销售金额为10×20=200(元);当x =15时,销售单价为9元,销售金额为9×30=270(元) (3)若日销售量不低于24千克,则y ≥24,当0≤x ≤15时,y =2x ,由2x ≥24得x ≥12;当15<x ≤20时,y =-6x +120,由-6x +120≥24,得x ≤16,∴12≤x ≤16,∴“最佳销售期”共有16-12+1=5(天).∵p =-15x +12(10≤x ≤20),-15<0,∴p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12≤x ≤16时,x 取12时p 有最大值,此时p =-15×12+12=9.6,即销售单价最高为9.6元。

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一次函数的是①y =x -6;②y =-3x –1;③y =-0.6x ;④y =7-x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 【答案】C【解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可知是一次函数的有①y =x -6;②y =-3x –1;③y =-0.6x ;④y =7-x ,故选C . 2.如果23(2)2my m x -=-+是一次函数,那么m 的值是 A .2B .-2C .±2D .±1 【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22031m m -≠⎧⎨-=⎩,解得m =-2,故选B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B .正比例函数不是一次函数C .不是正比例函数就不是一次函数D .不是一次函数就不是正比例函数 【答案】D【解析】A .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故本选项说法错误;B .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 .不是正比例函数,但有可能是一次函数,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 .不是一次函数就不是正比例函数,故本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4.一次函数y =-2x +1的图象经过A .第一、二、三象限B .第一、二、四象限C .第一、三、四象限D .第二、三、四象限【答案】B【解析】在一次函数y =-2x +1中,k =-2<0,b =1>0,∴一次函数y =-2x +1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B .5.把直线3y x =-+向上平移m 个单位后,与直线24y x =+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A .1<m <7B .3<m <4C .m >1D .m <4【答案】C 【解析】直线3y x =-+向上平移m 个单位后可得:3y x m =-++,联立两直线解析式得:324y x m y x =-++⎧⎨=+⎩,解得132103m x m y -⎧=⎪⎪⎨+⎪=⎪⎩,∴交点坐标为1210()33m m -+,, ∵交点在第一象限,∴10321003m m -⎧>⎪⎪⎨+⎪>⎪⎩,解得m >1,故选C . 6.如果函数y =3x +m 的图象一定经过第二象限,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A .m >0B .m ≥0C .m <0D .m ≤0【答案】A【解析】图象一定经过第二象限,则函数一定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因而0m >,故选A . 7.关于函数y =-x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图象必经过点(-1,1)B .y 随x 的减小而减小C .当x >1时,y <0D .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答案】C【解析】选项A ,∵当x =-1时,y =2,∴图象不经过点(-1,1),选项A 错误;选项B ,∵k =-1<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选项B 错误;选项C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1时,y =0,∴当x >1时,y <0,选项C 正确;选项D ,∵k =-1<0,b =1>0,∴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选项D 错误.故选C .8.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b 的值分别为A .k =−12,b =1B .k =-2,b=1C.k=12,b=1 D.k=2,b=1【答案】B【解析】由图象可知:过点(0,1),(12,0),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得:112bk b=⎧⎪⎨=+⎪⎩,解得:k=−2,b=1,故选B.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9.已知一次函数y=(m-3)x-2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答案】m>3【解析】∵y=(m-3)x-2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m-3>0,解得m>3.故答案为:m>3.10.点(-1,y1),(2,y2)是直线y=2x+1上的两点,则y1__________y2(填“>”或“=”或“<”).【答案】<【解析】∵k=2>0,y将随x的增大而增大,2>−1,∴y1<y2,故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y1<y2,故答案为:<.1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12x+3平行,并且经过点(-2,-4),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答案】y=12x-3【解析】∵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12x+3平行,∴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12x+b.∵一次函数经过点(-2,-4),∴12×(-2)+b=-4,解得b=-3,所以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y=1 2x-3.故答案为:y=12x-3.12.若点M(x1,y1)在函数y=kx+b(k≠0)的图象上,当-1≤x1≤2时,-2≤y1≤1,则这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答案】y=x-1或y=-x【解析】∵点M(x1,y1)在在直线y=kx+b上,-1≤x1≤2时,-2≤y1≤1,∴点(-1,-2)、(2,1)或(-1,1)、(2,-2)都在直线上,则有:221k bk b-+=-⎧⎨+=⎩,或122k bk b-+=⎧⎨+=-⎩,解得11kb=⎧⎨=-⎩或1kb=-⎧⎨=⎩,∴y=x-1或y=-x,故答案为:y=x-1或y=-x.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3.已知一次函数经过点A(3,5)和点B(-4,-9).(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C(m,2)是该函数上一点,求C点坐标.【解析】(1)设其解析式为y=kx+b(k、b是常数,且k≠0),则5394k bk b=+⎧⎨-=-+⎩,∴k=2,b=−1.∴其解析式为y=2x-1,(2)∵点C(m,2)在y=2x-1上,∴2=2m-1,∴m=32,∴点C的坐标为(32,2).1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1),B(-1,-3).(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3)求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解析】(1)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可得出方程组213 k bk b+=⎧⎨-+=-⎩,解得4353 kb⎧=⎪⎪⎨⎪=-⎪⎩,则得到y=43x-53.(2)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43x-53,得到当y=0,x=54;当x=0时,y=-53.所以与x轴的交点坐标(54,0),与y轴的交点坐标(0,-53).(3)在y=43x-53中,令x=0,解得:y=-53,在y=43x-53中,令y=0,解得:x=54.因而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15525 23424⨯⨯=.15.已知一次函数y=(4-k)x-2k2+32.(1)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经过原点;(2)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经过点(0,-2);(3)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x;(4)k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解析】(1)∵一次函数y=(4-k)x-2k2+32的图象经过原点,∴-2k2+32=0,解得:k=±4,∵4-k≠0,∴k=-4.(2)∵一次函数y=(4-k)x-2k2+32的图象经过(0,-2),∴-2k2+32=-2,解得:k.(3)∵一次函数y=(4-k)x-2k2+32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x,∴4-k=-1,∴k=5.(4)∵一次函数y=(4-k)x-2k2+32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4-k<0,∴k>4.16.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4,-9)和(3,5)两点.(1)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求图象和坐标轴交点坐标.并画出图象.(3)求图象和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4)若点(2,a)在函数图象上,求a的值.【解析】(1)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把点(3,5),(-4,-9)分别代入解析式,则3549 k bk b+=⎧⎨-+=-⎩,解得21 kb=⎧⎨=-⎩,∴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1.(2)当x=0时,y=-1,当y=0时,2x-1=0,解得:x=0.5,∴与坐标轴的交点为A(0,-1)、B(0.5,0),图象如图,(3)S△AOB1122=⨯⨯|-1|=0.25.(4)∵点(2,a)在图象上,∴a=2×2-1=3,∴a=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专题培优练习(含答案)(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专题培优练习(含答案)(1)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专题培优练习1.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辆出租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客车离甲地的距离为1y 千米,出租车离甲地的距离为2y 千米,两车行驶的时间为x 小时,1y 、2y 关于x 的函数图像如右图所示:(1)根据图像,直接写出1y 、2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若两车之间的距离为S 千米,请写出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3)甲、乙两地间有A 、B 两个加油站,相距200千米,若客车进入A 加油站时,出租车恰好进入B 加油站,求A 加油站离甲地的距离.解:(1)160y x = (0≤10x ≤)2100600y x =-+ (0≤6x ≤)····························· (2分) (2)∴16060016060060x S x x -+⎧⎪⎪⎪=-⎨⎪⎪⎪⎩ 15(0)415(6)4(610)x x x ≤≤<≤<≤(3)由题意得:200S =①当1504x ≤≤时,160600200x -+= ∴52x = ∴160150y x ==(km )②当1564x <≤时,160600200x -= ∴5x = ∴160300y x ==(km )③当610x <≤时,60360x >(舍) ························ (3分)2.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B两地,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骑自行车从B地到A 地,到达A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如图是甲、乙两人离B地的距离y(km)与行驶时x(h)之间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解答以下问题:(1)写出A、B两地直接的距离;(2)求出点M的坐标,并解释该点坐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3)若两人之间保持的距离不超过3km时,能够用无线对讲机保持联系,请直接写出甲、乙两人能够用无线对讲机保持联系时x的取值范围.,,,表示小时后两车相遇,此时距离x=x=x=所以,当或≤3.快、慢两车分别从相距360千米路程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先相向而行,快车到达乙地后,停留1小时,然后按原路原速返回,快车比慢车晚1小时到达甲地,快、慢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出发后所用的时间x(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快、慢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2)出发多少小时,快、慢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相等?(3)直接写出在慢车到达甲地前,快、慢两车相距的路程为150千米的次数.解;(1)如图所示:快车一共行驶了7小时,中间停留了1小时,慢车一共行驶了6小时,∵由图可得出两地相距360km,∴快车速度为:360×2÷6=120(km/h),慢车速度为:360÷6=60(km/h);(2)∵快车速度为:120km/h,∴360÷120=3(h),∴A点坐标为;(3,360)∴B点坐标为(4,360),可得E点坐标为:(6,36 0),D点坐标为:(7,0),∴设BD解析式为:y=kx+b,,解得:,∴BD解析式为:y=﹣120x+840,设OE解析式为:y=ax,∴360=6a,解得:a=60,∴OE解析式为:y=60x,当快、慢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相等时:60x=﹣120x+840,解得:x=,答:出发小时,快、慢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相等;(3)根据两车第一次相遇前可以相距150km,第一次相遇后两车再次相距150km,当快车到达乙地后返回时两车可以相距150km,综上所述:在慢车到达甲地前,快、慢两车相距的路程为150千米的次数是3次.4、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h)x ,两车之间的距离.......为(km)y ,图中的折线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 信息读取(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 (2)请解释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图象理解(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4)求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问题解决(5)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出发驶往乙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30分钟后,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求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多少小时?解:(1)900;(2)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是:当慢车行驶4h 时,慢车和快车相遇. (3)由图象可知,慢车12h 行驶的路程为900km , 所以慢车的速度为90075(km /h)12=; 当慢车行驶4h 时,慢车和快车相遇,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为900km ,所以慢车和快车行驶的速度之和为900225(km /h)4=,所以快车的速度为150km/h . (4)根据题意,快车行驶900km 到达乙地,所以快车行驶9006(h)150=到达乙地,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675450(km)⨯=,所以点C 的坐标为(6450),. 设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把(40),,(6450),代入得 044506.k b k b =+⎧⎨=+⎩,解得225900.k b =⎧⎨=-⎩,所以,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25900y x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46x ≤≤.(5)慢车与第一列快车相遇30分钟后与第二列快车相遇,此时,慢车的行驶时间是4.5h . 把 4.5x =代入225900y x =-,得112.5y =.(第28题)y此时,慢车与第一列快车之间的距离等于两列快车之间的距离是112.5km,所以两列快车出÷=,即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0.75h.··· 10分发的间隔时间是112.51500.75(h)5、某物流公司的甲、乙两辆货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并以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途径配货站C,甲车先到达C地,并在C地用1小时配货,然后按原速度开往B地,乙车从B地直达A地,图16是甲、乙两车间的距离y(千米)与乙车出发x(时)的函数的部分图像(1)A、B两地的距离是千米,甲车出发小时到达C地;(2)求乙车出发2小时后直至到达A地的过程中,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x的取值范围,并在图中补全函数图像;(3)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150千米。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19.2一次函数同步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19.2一次函数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九章19.2同步测试带答案、单选题1. 一次函数y=x+i 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2. 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3.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贝U k 、b 的符号是(5.关于函数y=— 2x +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图象必经过(一2, 1) C.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A. y=-x+2B. y=x+2C. y=x-2D. y=-x-27. 已知一次函数 「-';》-lb .若 随 的增大而增大,则 的取值范围是()A.片VLB. TAIC.^<0D A>08. 下列函数关系中表示一次函数的有( )① y=2x+1 ② y= ③ y= —_ - x ④ s=60t ⑤ y=1-Q6xA. 1 个B.个C.个D. 个A. k >0 , b > 0B. k >0, b v 0 4.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C. k v 0, b >0A. (4, 0)B. (0, 4)C. (- 4, 0)D. k v 0, b v 0D. (0,- 4)6.如图,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 A ,且与正比例函数 y=-x 的图象交于点B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D.第四象限D)B.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当 x > 时,y<0C.第三象限 )9. 已知方程2'--=--- -解是,则直线..与■/ - - v- 4的交点是()A. (1, 0)10. 若函数 y= (a-5) x 1 A. a=5 且 b 工0 C. (-1, -1)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C. a 工5且b 工011. 如果弹簧的长度ycm 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kg )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弹簧不挂物体时的长 度是()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 y=2x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是()B.( 1,3)b+b 是一次函数,则B. a=5且 b=0D. (-1 , 5) ). D. a 工5且 b=0C. 10.5cmD. 11cmA.y=2x+1B.y=2x 1C.y=2x+2D. y=2213.如图,点A 的坐标为(-2, 0),点B 在直线y=x 上运动,当线段 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B. 14.如图,某电信公司提供了 法错误的是((-,-)S 两种方案的移动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函数(1)y=3πx;(2)y=8x-6;(3)y=1x;(4)y=12-8x;(5)y=5x2-4x+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A.4个 B.3个 C.2个 D.1个2.(3分)直线y=x+3与x轴的交点是()A.(﹣3,0) B.(0,﹣3) C.(0,3) D.(3,0)3.以下四点:(1,2),(2,3),(0,1),(﹣2,3)在直线y=2x+1上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4.若一次函数y=(m﹣3)x+5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A.m>0B.m<0C.m>3D.m<35.一次函数y=(m﹣3)x﹣m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A.m<0B.m<3C.0<m<3D.m>06.已知一次函数y=kx+1,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该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 D.第二、三、四象限7.使函数y=2x-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 C.x≤2 D.x≥28.已知y与x+1成正比,当x=2时,y=9;那么当y=﹣15时,x的值为()A.4B.﹣4C.6D.﹣6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将底边长y(cm)表示成腰长x(cm)的函数解析式为202y x=-,则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0<x<10 B.5<x<10 C.一切实数 D.x>010.已知过点(2,-3)的直线y=ax+b(a≠0)不经过第一象限,设s=a+2b,则s的取值范围是()A.-5≤s≤-32B.-6<s≤-32C.-6≤s≤-32D.-7<s≤-32二、填空题11.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强下降,空气中的含氧量也随之下降,即含氧量y(g/m3)与大气压强x(kPa)成正比例函数关系.当x=36(kPa)时,y=108(g/m3),请写出y与x 的函数关系式.12.若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经过点P1(﹣5,m)和点P2(1,n),则m n.(用“>”、“<”或“=”填空)13.将正比例函数y=3x的图象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

八年级数学下册 19.2 一次函数同步练习(二)(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9.2 一次函数同步练习(二)(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19.2一次函数同步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关于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B.C.D.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且当时,,那么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A.B.C.D.3、若在函数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在此函数图象上的是()A.B.C.D.4、已知点、都在直线上,则、的大小关系是( )A.B.C.D.5、已知一次函数和的图象都经过点,且与轴分别交于两点,那么的面积是()A.B.C.D.6、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A.B.C.D.7、若函数是一次函数,则的值是()A.B.C.D.8、若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A. 或B. 或-C.D.9、在直角坐标系中,点,在同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是()A. ,B. ,C. ,D. ,10、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A.B.C.D.11、在水管放水的过程中,放水的时间(分)与流出的水量(立方米)是两个变量.已知水管每分钟流出的水量是立方米,放水的过程共持续分钟,则关于的函数图象是()A.B.C.D.12、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凝视着冉冉上升的国旗,下列哪个函数图象能近似地刻画上升的国旗离旗杆顶端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A.B.C.D.13、若与成正比例,当时,;则当时,的值是()A.B.C.D.14、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两点,,当时,有,那么的取值范围是()A.B.C.D.15、下列关于的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为()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6、已知函数,当______时,它是一次函数,当______时,它是正比例函数.17、若点在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则此函数的表达式为.(若答案为分数,写成a/b形式,如:1/2)18、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的值为.19、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第______象限.20、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对应表达式:①,②,③,将,,从小到大排列并用“”连接为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已知是正比例函数,求的值.2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求的值.23、如图,抛物线与直线交于点和.求的值;19.2一次函数同步练习(二) 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关于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B.C.D.【答案】B【解析】解:令,则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图象与轴的交点在轴的正半轴上.故正确答案为:.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且当时,,那么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A.B.C.D.【答案】A【解析】解:把、代入中,得,,所以,,所以函数的表达式为.3、若在函数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在此函数图象上的是()A.B.C.D.【答案】D【解析】解:∵点在函数的图象上,∴,解得,∴此函数的解析式为:,把点代入解析式,∵,∴此点在函数图象上,把点代入解析式,∵,∴此点在不函数图象上,把代入解析式,∵,∴此点在不函数图象上,把点代入解析式,∵,∴此点在不函数图象上.4、已知点、都在直线上,则、的大小关系是( )A.B.C.D.【答案】D【解析】解:直线在定义域上是单调递减函数,,.5、已知一次函数和的图象都经过点,且与轴分别交于两点,那么的面积是()A.B.C.D.【答案】C【解析】解:和的图象都经过点,所以可得,,∴,,∴两函数表达式分别为,,直线与与轴的交点分别为、,.6、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A.B.C.D.【答案】A【解析】解:因为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所以直线的斜率小于零,且在轴上的截距小于零.所以且,所以。

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足球比赛时,守门员大脚踢出去的球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而变化,下列各图中,能刻画h与t的关系的是A.B.C.D.【答案】A【解析】A、足球受力的作用后会升高,并向前运动,当足球动能减小后,足球不再升高,而逐渐下落.正确;B、球在飞行过程中,受重力的影响,不会一直保持同一高度,所以错误;C、球在飞行过程中,总是先上后下,不会一开始就往下,所以错误;D、受重力影响,球不会一味的上升,所以错误.故选A.2.某天,小明走路去学校,开始他以较慢的速度匀速前进,然后他越走越快走了一段时间,最后他以较快的速度匀速前进达到学校.小明走路的速度v(米/分钟)是时间t(分钟)的函数,能正确反映这一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A【解析】纵坐标表示的是速度、横坐标表示的是时间,由题意知:小明走路去学校应分为三个阶段:①匀速前进的一段时间,此时的函数是平行于横坐标的一条线段,可排除C、D选项;②加速前进的一段时间,此时的函数是一段斜率大于0的一次函数;③最后匀速前进到达学校,此时的函数是平行于横坐标的一条线段,可排除B选项,故选A.3.如图所示的是水滴入一个玻璃容器的示意图(滴水速度保持不变),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容器中水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的是A.B.C.D.【答案】C【解析】由于容器的形状是下宽上窄,所以水的深度上升是先慢后快.表现出的函数图形为先缓,后陡.故选C.4.某市春天经常刮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小明观测了4月6日连续12个小时风力变化的情况,并画出了风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8时至14时,风力不断增大B.在8时至12时,风力最大为7级C.8时风力最小D.20时风力最小【答案】D【解析】A、11时至12时风力减小,选项A错误;B、在8时至12时,风力最大不超过4级,选项B错误;C、20时风力最小,选项C错误;D、20时风力最小,选项D正确.故选D.5.今年“五一”节,小明外出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设他从山脚出发后所用时间为t(分钟),所走路程为s(米),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明中途休息用了20分钟B.小明休息前爬山的速度为每分钟60米C.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路程为7200米D.小明休息前后爬山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C【解析】A、小明中途休息的时间是:60-40=20分钟,故本选项正确;B、小明休息前爬山的速度为240040=60(米/分钟),故本选项正确;C、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路程为4800米,故本选项错误;D、因为小明休息后爬山的速度是4800240010060--=60(米/分钟),所以小明休息前后爬山的平均速度相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6.小明从家里出发到超市进行购物后返回,小明离开家的路程y(米)与所用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明家到超市的距离是1000米B.小明在超市的购物时间为30分钟C.小明离开家的时间共55分钟D.小明返回的速度比去时的速度快【答案】D【解析】A.观察图象发现:小明家距离超市1000米,故正确;B.小明在超市逗留了40−10=30分钟,故正确;C.小明离开家的时间共55分钟,故正确;D.小明去时用了10分钟,回时用了15分钟,所以小明从超市返回的速度慢,故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7.某型号汽油的数量与相应金额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这种汽油的单价是每升__________元.【答案】5.22【解析】单价=522÷100=5.22元,故答案为:5.22.8.已知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当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1<x<1或x>2【解析】y<0时,即x轴下方的部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分两个部分是−1<x<1或x>2,故答案为:-1<x<1或x>2.9.已知A、B两地相距4千米.上午8:00,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8:20乙从B地出发骑自行车到A 地,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千米)与甲所用的时间(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的信息可知,乙到达A地的时间为__________.【答案】8点40【解析】因为甲60分走完全程4千米,所以甲的速度是4千米/时,由图中看出两人在走了2千米时相遇,那么甲此时用了0.5小时,则乙用了(0.5−13)小时,所以乙的速度为:2÷16=12,所以乙走完全程需要时间为:4÷12=13(时)=20分,此时的时间应加上乙先前迟出发的20分,现在的时间为8点40,故答案为:8点40.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0.星期天,小明与小刚骑自行车去距家50千米的某地旅游,匀速行驶1.5小时的时候,其中一辆自行车出故障,因此二人在自行车修理点修车,用了半个小时,然后以原速继续前行,行驶1小时到达目的地.请在右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符合他们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图象.【解析】如图,11.如图所示是某港口从8 h到20 h的水深情况,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在8 h到20 h,这段时间内大约什么时间港口的水位最深,深度是多少米?(2)大约什么时候港口的水位最浅,是多少?(3)在这段时间里,水深是如何变化的?【解析】(1)根据函数图象可得:13时港口的水最深,深度约是7.5 m.(2)根据函数图象可得:8时港口的水最浅,深度约是2 m.(3)根据函数图象可得:8 h~13 h,水位不断上升;13 h~15 h,水位不断下降;15 h~20 h,水位又开始上升.12.一游泳池长90 m,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对边同时向所对的另一边游去,到达对边后,再返回,这样往复数次.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甲、乙与游泳池固定一边的距离随游泳时间变化的情况,根据图形回答:(1)甲、乙两人分别游了几个来回?(2)甲游了多长时间?游泳的速度是多少?(3)在整个游泳过程中,甲、乙两人相遇了几次?【解析】(1)观察图形甲游了三个来回,乙游了两个来回.(2)观察图形可得甲游了180 s,游泳的速度是90×6÷180=3米/秒.(3)在整个游泳过程中,两个图象共有5个交点,所以甲、乙两人相遇了5次.13.如图,分别表示甲步行与乙骑自行车(在同一路上)行走的路程s甲,s乙与时间t的关系,观察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乙出发时,乙与甲相距__________千米;(2)走了一段路程后,乙的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来修车的时间为__________小时;(3)乙从出发起,经过__________小时与甲相遇;(4)乙骑自行车出故障前的速度与修车后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解析】(1)由图象可知,乙出发时,乙与甲相距10千米.故答案为:10.(2)由图象可知,走了一段路程后,乙的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来修车的时间为=1.5-0.5=1小时,故答案为:1.(3)图图象可知,乙从出发起,经过3小时与甲相遇.故答案为:3.(4)乙骑自行车出故障前的速度与修车后的速度不一样,理由如下:乙骑自行车出故障前的速度7.50.5=15千米/小时.与修车后的速度22.57.53 1.5--=10千米/小时.因为15>10,所以乙骑自行车出故障前的速度与修车后的速度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函数中的行程问题
1.A,B两城相距8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城出发驶向B城,甲车到达B 城后立即返回.如图是它们离A城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 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1)求甲车返回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它们行驶10小时时,两车相遇,求乙车速度.
【答案】
(1)当8<≤16时,
设,
∵图象过(8,800),(16,0)两点,代入得到方程组
∴解得k=-100, b=1600
∴y=-100x+1600.
(2)当x=10时,y=600
y=-100×10+1600=600(千米/小时).
2.某物流公司的快递车和货车每天往返于A、B两地,快递车比货车多往返一趟.下图表示快递车距离A地的路程(单位:千米)与所用时间(单位:时)的函数图象.已知货车比快递车早2小时出发,到达B地后用2小时装卸货物,然后按原路、原速返回,结果比快递车最后一次返回A地晚2小时.
(1) 请在下图中画出货车距离A地的路程(千米)与所用时间(时)的函数图象;
(2) 求两车在途中相遇的次数(直接写出答案);
(3) 求两车最后一次相遇时,距离A地的路程和货车从A地出发了几小时.
(1)图像如图 (2)4次
(3)如图,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图象过(10,0),,
解得 y=-40x+400.①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图象过,,
.②
解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得x=20/3,y=400/3
最后一次相遇时距离地的路程为400/3km,货车从地出发26/3小时.3.一辆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辆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匀速行驶.设行驶的时间为x(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图中的折线表示从两车出发至快车到达乙地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1)根据图中信息,求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和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2)已知两车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驶40千米,若快车从甲地到达乙地所需时间为t时,求t的值;
(1.5,70)、(2,0),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解析式即可.
【答案】(1)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将(1.5,80)、(2,0)代入得:,解得:,
所以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160x+320,当x=0时,
y=320,所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320千米.
(2)设快车的速度为m千米/时,慢车的速度为n千米/时,由题意得:
,解得:,所以快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
所以.
4.已知西宁机场和玉树机场相距800千米,甲、乙两机沿同一航线各自从西宁、玉树出发,相向而行.如图,线段AB、CD分别表示甲、乙两机离玉树机场的距离S(百千米)和所用去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注:为了方便计算,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距离S的单位定为(百千米)).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乙机在甲机出发后几小时,才从玉树机场出发?甲、乙两机的飞行速度每小时各为多少千米?
(2)求甲、乙两机各自的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甲、乙两机相遇时,乙机飞行了几小时?离西宁机场多少千米?
【答案】解:(1)由图像可知乙机在甲机出发后1小时才从玉树机场出发;甲
机的速度==160千米/每小时,乙机的速度=千米/每小时;
(2)设甲机的函数关系式为S甲=k1t+b1,因图像过点A(0,8)和点B(5,0)
将两点坐标代入可得解得,得甲机的函数关系为S甲=
t+8;设乙机的函数关系式为S乙=k2t+b2,因图像过点C(2,0)和点D(5,8)
将两点坐标代入可得解得得乙机的函数关系式为S乙=8/3t-16/3;
(3)由解得所以两机相遇时,乙飞机飞行了小时;乙飞机离西宁机场为8-3=5千米。

5.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有A、B、C三个港口,甲、乙两船同时分别从A、B港口出发,沿直线匀速驶向C港,最终达到C港.设甲、乙两船行驶x(h)后,与B 港的距离分别为、(km),、与x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填空:甲乙两船的速度分别为 a=
(2)求、的表达式
(3)求图中点P的坐标,解释该点坐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答案】解:(1)60;30,,a=0.5;
(2)由点(3,90)求得,.
当<0.5时,由点(0,30),(0.5,0)求得, =-60x+30
当>0.5时,由点(0.5,0),(2,90)求得,.
(3)当时,,解得,.
此时.所以点P的坐标为(1,30)
该点坐标的意义为:两船出发1 h后,甲船追上乙船,此时两船离B港的距离为30 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