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骨料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是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按用途可分为三类:强度LC5.0,密度小于800kg/m3的称为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LC5.0~15,密度800~1400kg/m3的称为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LC15~60,密度1400~1900 kg/m3的称为结构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水泥

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

2.轻骨料

轻粗骨料——粒径在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

轻细骨料——粒径不大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

轻骨料按原料来源分有三类:

(1)工业废料轻集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珠、自燃煤矸石、煤渣及其轻砂。

(2)天然轻集料——如浮石、火山渣及其轻砂。

(3)人造轻集料——如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集料及其轻砂。

轻骨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轻骨料应按不同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避免混杂。

(2)轻骨料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采用自然级配时,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并应防止树叶、泥土和其他有害物质混入。

(3)轻砂在堆放和运输时,宜采取防雨措施。

在气温5℃以上的季节施工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对轻粗骨料进行预湿处理。预湿时间可根据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一般应提前半天或一天对骨料进行淋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在气温5℃以下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

3.水

一般采用自来水。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确定施工时所用的、合理的轻骨料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为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方便的要求,并使混凝土具有较为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在进行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与表观密度等级

2.满足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轻骨料混凝土在具体条件下要考虑的特殊性能;

4.在满足设计强度等级和特殊性能的条件下节能降耗满足经济性要求。

配合比基本参数的选择

(1)水泥强度和用量选择

工程实践证明适当增加水泥用量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给定骨料的强度顶点以前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时胫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可提高10%。

(2)用水量和有效水灰比的确定

轻骨料的吸水率较大与普通水泥混凝土中的骨料不同。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有效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比称为轻骨料混凝土的有效水灰比。有效水灰比要按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进行选择不能超过构件和工程环境规定的最大许可水灰比若超过要根据规定的最大许可水灰比进行选用。

(3)轻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强度的确定

用大粒级的轻骨料配制的轻混凝土其强度通常较低。为克服其缺点,可在混凝土拌和物中减小骨料的最大粒径或掺入适量的砂。此法尽管增加了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但只要混凝土表观密度在规定值以下配制高等级轻骨料混凝土能为便于掌握各种轻骨料配制成的轻骨料混凝土可能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

(4)粗细骨料总体积的确定

它是用松软表观密度法进行配合比设计的细骨料的品种以及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参数。粗细骨料总体积主要与粗骨料的粒型细骨料的品种以及混凝土的内部户结构因素相关。

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为了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具有

必要的强度保证率,混凝土试配强度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f'cu,0=f cu,k+1.645σ

式中f'cu,0——轻集料混凝土的试配抗压强度(MPa);

f cu,k——轻集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即强度等级)(MPa);

σ——轻集料混凝土强度的总体标准差(MPa)。

σ值

强度等级CL5.0~CL7.5 CL10~CL20 CL25~CL40 CL45~CL50 σ(MPa) 2.0 4.0 5.0 6.0 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砂轻混凝土宜采用绝对体积法;全轻混凝土宜采用松散体积法。配合比计算中粗细集料用量的计算以干燥状态为准。

(1)水泥

配制轻集料混凝土用的水泥品种可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当配制低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用高等级水泥时,其掺量可通过试验确定加入火山灰质的掺合料,以保证其稠度符合要求。

不同试配强度的轻集料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参照下表选用。

试配强度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

混凝土试配强度(MPa)

轻集料密度等级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5.0 260~320 250~300 230~280 220~300 240~330 260~360 250~350 5.0~7.5 280~360 260~340 240~320 240~320 270~370 310~380 300~370 7.5~10 280~370 260~350 260~340 320~390 360~430 350~420 10~15 280~350 280~380 370~440

15~20 300~400 330~400

20~25 380~450

25~30

30~40 420~500 390~490 380~480 370~470 40~50 430~530 420~520 410~510 50~60 450~550 440~540 430~530 注:1.表中横线以上为采用32.5级时的水泥用量;横线以下为采用42.5级时的水泥用量;采用其他等级水饭时,可乘以下表规定的调整系数。

2.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和普通型轻粗集料;上限值适用于碎石型粗集料及全轻混凝土。

3.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水泥用量调整系数

水泥强度等级混凝土试配强度(MPa)

5.0~15 15~30 30~50 50~60

32.5 1.00 1.00 1.10 1.15

42.5 - 0.85 1.00 1.00

52.5 - - 0.85 0.90

(2)水灰比

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灰比以净水灰比表示。配制全轻混凝土时,允许以总水灰比表示,但必须加以说明。

净水灰比系指不包括轻集料1h吸水量在内的净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比。

总水灰比系指包括轻集料1h吸水量在内的总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比。

轻集料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的限制,应符合表10-120的规定。

轻集料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3)配筋的无筋的

不受风雪影响的混凝土不作规定250 225

受风雪影响的混凝土;位于水中及水位升降范围的

混凝土和在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

0.7 275 250

寒冷地区位于水位升降范围的混凝土和在潮湿环

境中的混凝土

0.65 300 275

严寒地区位于水位升降范围的混凝土0.60 325 300 注:1.严寒地区指最寒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低于-15℃;寒冷地区指最寒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低于-5℃~-15℃。

2.水泥用量不包括掺合料。

(3)用水量

轻集料混凝土的净用水量可根据施工要求和稠度(坍落度或维勃稠度)按下表选用

轻骨料混凝土用水量

用途

稠度净用水量

(kg/m3)维勃稠度(s)坍落度(mm)

预制混凝土构件

振动台成型5~10 0~10 155~180 振捣捧或平板振动器振实30~50 165~200

现浇混凝土

机械振捣50~70 180~210 人工振捣或钢筋较密的60~80 200~220

注:1.表中值适用于圆球型和普通型轻粗集料,对于碎石型轻粗集料播按表中值增加10kg 左右的用水量。

2.表中值适用于砂轻混凝土,若采用轻砂时,需取轻砂1h吸水量为附加水量;若无轻

砂吸水量数据,也可适当增加用水量,最后按施工稠度的要求进行调整。

(4)砂率

轻集料混凝土的砂率应以体积砂率表示,即细集料体积与粗细集料总体积之比。体积可用密实体积或松散体积表示,其对应的砂率即密实体积砂率或松散体积砂率。砂率可按下表选用。

轻集料混凝土的砂率

用途细集料品种砂率(%)

预制混凝土构件

轻砂35~50 普通砂30~40

现浇混凝土

轻砂- 普通砂35~45

注:1.当细集料采用普通砂和轻砂混合使用时,宜取中间值,并按普通砂和轻砂混合比例进行插入计算。

2.当轻粗集料采用圆球型时,宜取表中下限值;采用碎石型时,则取上限。

(5)掺合料

当采用粉煤灰作掺合料时,粉煤灰取代水泥百分率、超量系数等参数的选择,应参照《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 28)的有关规定执行。

(6)外加剂

轻集料混凝土允许采用各种化学外加剂,外加剂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其合理掺量须通过试验确定。

2.配合比的计算和调整

(1)绝对体积法

轻砂混凝土宜采用绝对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计算,即按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绝对体积为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之和进行计算。其设计步骤为:

1)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集料的种类和粗集料的最大粒径;

2)测定粗集料的堆积密度、颗粒表观密度、筒压强度和1h吸水率,并测定细集料的堆积密度和相对密度;

3)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

4)选择水泥用量;

5)根据制品生产工艺和施工条件要求的混凝土稠度指标,确定净用水量;

6)根据轻集料混凝土的用途,选用密实体积砂率;

7)按公式计算粗细集料的用量:

8)根据净用水量和附加水量的关系,计算总用水量:

m wt=m wn+m wa

式中m wt——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用水量(kg);

m wn——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净用水量(kg);

m wa——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附加水量(kg),

9)计算混凝土干表观密度(ρcd),并与设计要求的干表观密度进行对比,如其误差大于3%,则应重新调整和计算配合比。

ρcd=1.15m c+m a+m s

(2)松散体积法

全轻混凝土宜采用松散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计算,即以给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细集料松散总体积为基础进行计算,然后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依据进行校核,最后通过试验调整得出配合比。其设计步骤为:

1)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集料的种类和粗集料的最大粒径;

2)测定粗集料的堆积密度、筒压强度和1h吸水率,并测定细集料的堆积密度;

3)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

4)选择水泥用量;

5)根据施工稠度的要求选择净用水量;

6)根据混凝土用途选取松散体积砂率;

7)根据粗细集料的类型,按表10-123选用粗细集料总体积,并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细集料用量。

粗细集料总体积

轻粗集料粒径细集料品种粗细集料总体积(m3)

圆球型

轻砂 1.25~1.15 普通砂 1.20~1.40

普通型

轻砂 1.30~1.60 普通砂 1.25~1.50

碎石型

轻砂 1.35~1.65 普通砂 1.30~1.60

注:1.当采用膨胀珍珠岩砂时,宜取表中上限值;

2.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宜取表中下限值。

V s=V t×S p(10-73)

m s=V s×ρis(10-74)

V a=V t-V s(10-75)

m a=V a×ρic(10-76)

式中V s、V a、V t——分别为细集料、粗集料和粗细集料的松散体积(m3);

m s、m a——分别为细集料和粗集料的用量(kg):

S p——松散体积砂率(%);

ρis、ρic——分别为细集料和粗集料的堆积密度(kg/m3)。

8)根据净用水量和附加水量的关系计算总用水量。

9))计算混凝土干表观密度(ρcd),并与设计要求的干表观密度进行对比,如其误差大于3%,则应重新调整和计算配合比。

附加水量应根据粗集料的预湿处理方法和细集料的品种

附加水量的计算方法

项目附加水量(m wa)

粗集料预湿,细集料为普砂m wa=0

粗集料不预湿,细集料为普砂mwa=m a·ωa

粗集料预湿,细集料为轻砂mw a=m a·ωs

粗集料不预湿,细集料为轻砂mw a=m a·ωa+m s·ωs

注:1.ωa、ωs分别为粗、细集料的1h吸水率。

2.当轻集料含水时,必须在附加水量中扣除自然含水量。

配合比设计

现设计配制轻骨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LC10,混凝土塌落度50~100mm,干表观密度≤1400 Kg/m3

通过查找相关规范并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原材料选择为:

水泥: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轻粗骨料:页岩陶粒,其堆积密度为620 Kg/m3,一小时吸水率为4.0%。

砂:普通中砂,堆积密度为1450 Kg/m3。

根据轻粗细骨料品种确定混凝土为砂轻混凝土,可以用松散体积法试配。

1.计算混凝土的试配强度:10+1.645×4.0=16.6(Mpa)

2.根据表上表分别选择水泥用量为250 Kg和砂率为40%。

3.根据上表选择粗细骨料总体积为1.20 m3。

4.计算细骨料用量:

Vs=1.20×40%=0.48 m3

=0.48×1450=696Kg

m

s

5.计算粗骨料用量:

Va=1.20-0.48=0.72m3

Ma=0.72×620=446.4 Kg

6.根据塌落度要求和混凝土用途选择净用水量为185Kg,再根据粗骨料的预湿处理方法

和细骨料的品种选择附加水。

如果砂为轻砂时,缺乏轻砂吸水率的数据时,在选择净用水量时应增加10 Kg水,作为考虑

轻砂吸水率的附加水。如果缺乏粗骨料一小时吸水率时,建议轻粗骨料进行预湿处理,预湿时间可按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应于施工提前半天或一天对轻粗骨料进行淋水或泡水预湿,然后过滤水分进行投料。

总用水量为185+508×0.04=205 Kg

7.核算混凝土干表观密度:

ρcd=1.15m c+m a+m s=1.15×250+446.4+696=1209.4 Kg/m3≤1400 Kg/m3。符合设计要求的干密度要求。

8.计算试模容积和试配用料量:

试模体积:0.15×0.15×0.15×2×3=0.02025 m3

试配用料体积:0.02025×1.05=0.0213 m3

试配材料重量:

水泥:250×0.0213=5.32 Kg

陶粒:446.4×0.0213=9.51 Kg

砂:696×0.0213=14.82Kg

水量:205×0.0213=4.37 Kg

试拌用水量符合和易性要求,测得湿表观密度为1578Kg/m3,一般湿表观密度比干表观密度多150~200 Kg/m3,这样干表观密度大约为1378~1428 Kg/m3,符合要求。

轻骨料混凝土的拌制

轻集料混凝土拌制时,砂轻混凝土拌合物中的各组分材料均按重量计量;全轻混凝土拌合物中的轻集料组分可采用体积计量,但宜按重量进行校核。

粗、细集料、掺合料的重量计量允许偏差为±3%,水、水泥和外加剂的重量计量允许偏差为±2%。

全轻混凝土、干硬性的砂轻混凝土和采用堆积密度在500kg/m3以下的轻粗集料配制的干硬性或塑性的砂轻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采用堆积密度在500kg/m3以上的轻粗集料配制的塑性砂轻混凝土可采用自落式搅拌机。

强度低而易破碎的轻集料,搅拌时尤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

使用外加剂时,应在轻集料吸水后加入。当用预湿粗集料时,液状外加剂可与净用水量同时加入;当用干粗集料时,液状外加剂应与剩余水同时加入。粉状外加剂可制成溶液并采用液状外加剂相同的方法加入,也可与水泥相混合同时加

入。

施工要点

1.为防止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离析,运输距离应尽量缩短。在停放或运输过程中,若产生拌合物稠度损失或离析较重者,浇筑前宜采用人工二次拌合。拌合物从搅拌机卸料起到浇筑入模止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45min。

2.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振捣成型。对流动性大、能满足强度要求的塑性拌合物以及结构保温类和保温类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可采用人工插捣成型。

3.用干硬性拌合物浇筑的配筋预制构件,宜采用振动台和表面加压(加压重力约0.2N/cm2)成型。

4.现场浇筑的竖向结构物(如大模板或滑模施工的墙体),每层浇筑高度宜控制在30~50cm。拌合物浇筑倾落高度大于2m时,应加串筒、斜槽、溜管等辅助工具,避免拌合物离析。

5.浇筑上表面积较大的构件,若厚度在20cm以下,可采用表面振动成型;厚度大于20cm,宜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后,再采用表面振捣。

6.振捣延续时间以拌合物捣实为准,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以防集料上浮。振捣时间随拌合物稠度、振捣部位等不同,宜在10~30s内选用。

7.采用自然养护,浇筑成型后应防止表面失水太快,避免由于湿差太大而出现表面网状裂纹。脱模后应及时覆盖,或喷水养护。

8.采用加热养护时,成型后静停时间不应少于2h,以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起皮、酥松等现象。

9.采用自然养护时,湿养护时间应遵守下列规定: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d;用粉煤灰水泥、火山灰水泥拌制的及在施工中掺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构件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时,要保持密封。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合比没有区分。 2、当掺和掺合料时,釆用内掺法可等量或超量取代,最大取代量应根据掺 合料性能进行强度对比实验结果而定。 3、配制流态性混凝土时,参考配比试验所采用的是减水率在15%以上的高效 减水剂。 4、参考配比试验所有砂石为丨丨区中砂,石子为5-31. 5mm的连续级配的碎 石。 水泥标号 百科名片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的指标。水泥的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后,经凝结、硬化后的坚实程度(水泥的强度与组成水泥的矿物成分、颗粒细度、硬化时的温度、湿度、以及水泥中加水的比例等因素有关)。水泥的强度是确定水泥标号的指标,也是选用水泥的主要依据。测定水泥强度的方法用前是“软练法”。目录 展开 基本信息 此法是将1: 3的水泥、(福建平潭白石英砂)及规定的水,按照规定的方法与

水泥拌制成软练胶砂,制成7. 07 X 7. 07 X 7. 07厘米的立方体抗压试块与8字形抗拉试块,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分别测定其3天、7天及28天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分组试块的28天平均抗压强度来确定水泥的标号,但3天、7天的技压强度也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 目前我国生产的水泥一般有225#、325#、425#、525#等儿种标号。生产不同标号的水泥,是为了适应制做不同标号的混凝土的需要。 水泥的标号 标准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大小的标志,测定水泥标号的抗压强度,系指水泥砂浆硬结28d后的强度。例如检测得到28d后的抗压强度为310 kg∕cm2, 则水泥的标号定为300号。抗压强度为300-400 kg∕cm2者均算为300号。普通水泥有:200、250、300、400、500> 600六种标号。200号-300号的可用于一些房屋建筑。400号以上的可用于建筑较大的桥梁或厂房,以及一些重要路面和制造预制构件。 关于水泥标号的用法,其实并没有非常精细的规定,一般来说,设计图纸中会给出明确的规定。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一般用的比较多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标号一般常用的有,。 有325的和425的325的250元一300元425的360—450元品牌,地区不一样价格就不一样 关于水泥标号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注:目前并没有计算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的准确方法,也就是没有水胶比计算公式,轻骨料砼的水泥用量、净用水量都是从表中选取,初步计算出配比后,通过试配得到目标强度等级的配比。 主要原因为:轻骨料强度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但目前尚无广泛适用的水胶比-胶材强度-轻骨料强度-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模型,故无法预算混凝土强度。 一、基本要求 1轻骨料混凝土按其干表观密度可分为十四个等级,如表4.1.3所示 2轻骨料混凝土根据其用途可按表4.1.4 分为三大类。 3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2.1采用

表中值乘以系数0.80

5.3.3 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骨料的种类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2 测定粗骨料的堆积密度、颗粒表观密度、筒压强度和1h吸水率,并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相对密度; 3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混凝土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5.1.2-1) 式中,f cu,o—轻骨料混凝土的试配配制强度,MPa; f —轻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cu,k σ—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当无统计资料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5.1.3取值。 表5.1.3 标准差σ值 (MPa) 4 按表5.2.1条选择水泥用量; 3 注:1.表中横线以上为采用32.5级水泥时水泥用量值;横线以下为采用42.5级水泥时的水泥用量值; 2.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和普通型轻粗骨料,上限值适用于碎石型轻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3.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摘要:混凝土用料对自然资源的耗费较大,开发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应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科研课题,使用废弃混凝土材料代替天然物料配置的再生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业发展中逐渐引起各方重视,本文就混凝土再生技术基本性质和重要配合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再生混凝土特征,提出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分析本次设计方案对混凝土发展的必要性,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前言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己成为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领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要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它性能及耐久性;二要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遗留隐患的工作性;三要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四要对上述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五要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设法降低成本。本文论述了再生混凝土技术的概念、再生混凝土的性质并首次提出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促进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推广再生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含义 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新混凝土的技术。把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分级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形成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recycled aggregate),而把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简称再生混凝土。相对于再生混凝土而言,把用来生产再生骨料的原始混凝土称为基体混凝土(originalconcrete),简称再生混凝土。 二、再生混凝土技术中再生骨料的特征研究 同天然砂石骨料相比,再生骨料由于含有30%左右的硬化水泥砂浆,从而导致其吸水性能、表观密度等物理性质与天然骨料不同。再生骨料表面粗糙、棱角较多,并且骨料表面还包裹着相当数量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再加上混凝土块在解体、破碎过程中由于损伤积累使再生骨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这些因素都使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增大,这对配制再生混凝土是不利的。同样由于骨料表现的水泥砂浆的存在,使再生骨料的密度和表观密度比普通骨料低。 三、再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分析 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型较低,变形较大,延性较好,这使得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抵抗动荷载的能力。另外,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大,表观密度较小,使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如水灰比为0.6的再生混凝土,当粗骨料全部使用再生骨料时,则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降低28%,若再加入引气剂,再生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可降低44%。由此可见再生混凝土适合用于维护材料和结构保温材料。但是,再生混凝土由于水泥砂浆含量多,所以其干缩值和徐变较大,这是影响其应用的最不利因素。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再生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在界面。由于再生骨料的亲水性较强,能很快被水润湿,而且再生骨料表面有许多微裂纹,会吸入新的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的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资料等。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轻骨料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色。 2.1.2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中含泥量;当混凝上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3%;混凝土强度等级

对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分析

对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分析 摘要: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下,积极探究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成 为了推动建筑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能够构建再生骨料取代率影 响水胶比计算公式,并且还可以清楚了解到再生骨料的取代率、孔隙率以及吸水 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混合比的设计参数所带来的影响比较大,为再生混凝土混合 比的设计奠定基础与保障。 关键词: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 所谓的再生骨料混凝土主要是指利用破碎加工的废弃混凝土作为骨料的混凝土,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处理问题,并且能够起到节约 骨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此外,与天然骨料相比较,再生骨料具 有较大的吸水性,其空隙也比较多,如果对其利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方式对其 设计,那么则会降低其强度以及流动性,无法提高耐久性。鉴于此,本文从再生 骨料的基本特性分析,通过试验分析,制定各项计算公式,为再生骨料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奠定基础。 一、试验分析 (一)试验材料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粗骨料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天然骨料,为石灰石碎石, 粒径为20mm以下,其二是再生粗骨料,是废弃强度为C20—C40的商品混凝土,利用破碎机将其破碎,粒径为20mm以下。其中细骨料是细度模数2.67的河砂。其中粗骨料的物理性能见表1,粗骨料的级配见表2. 在通过分析与计算,可以得知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试验所得到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 抗压强度会伴随着水灰比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变化图见图1.且根据图1还可以了解水灰比 相同的情况下,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会伴随着这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并且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会伴随着水灰比的变化规律发生变化,尤其是当 粗骨料是天然骨料的时候,会伴随着水灰比的增加其抗压强度不断减小。而当其比例增大, 为50%或者100%的时候,那么伴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其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会有 所降低,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在本次研究中所采取的再生骨料均为II级骨料, 其压碎指标比较大,尤其是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超过标准的时候,那么再生骨料混凝土会因 为再生骨料压碎而产生破坏。此外,当参数为0%、50%、100%,水灰比在0.55左右的时候,其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以及水泥强度之比与水灰比关系见图2.根据对图2的分 析得知,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及水泥强度之比与水灰比呈现出线性关系,完全 与公式相吻合。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之间的差别便是从粗骨料品质 方面进行分析,且粗骨料的性能与参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不同的再生粗骨料的取代 率不同,如果按照公式进行分析,那么可以得出不同的数值,见表3. 通过分析表3,可以了解到再生骨料品质与天然骨料相比较有所降低,并且所具备的线 性关系为 并且根据对图3 的分析得知,单方用灰量在很大程度上会伴随坍落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其中当坍落度发生变化的时候,那么单方用水量会不断增大,2而当单方用水量相同的时候,其塌落度在很大程度上会伴随着参数的增加而减小。 结语: 通过对其分析与研究,在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需要对再生骨料的孔隙率、 吸水率以及表观密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与测定,然后选择先关的参数。另外再生骨料混凝

再生混凝土技术与配合比设计

再生混凝土技术与配合比设计 摘要:我国的改革开发政策推行至今已经有近四十年,这这段时间我国的各行 各业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交通行业及工程建设行业,这些行业的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使用到混凝土材料,混凝土 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建设材料,因为比较廉价,性能强,深受工程建设 行业喜爱。但是一些城市改造、工程改造、道路改建等工程把以前的混凝土拆除,然后随意堆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目前我们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是 如何处理废旧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技术可以把这些旧的混凝土重新碾磨变成新 混凝土的骨料、沙子来使用,这样既可以做到工程拆下来的混凝土不污染环境, 又可以把变废为宝,节约再生混凝土经济成本。本文根据个人多年的经验来分析 再生混凝土技术和配合比设计。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技术;配合比设计 前言 目前来说人造的建筑材料使用范围和用量最大的就是混凝土材料,因为混凝 土配制的原材料砂石骨料价格便宜,可以直接开采使用,但是近年来调查发现骨 料砂石的消耗量在急剧增加,同时因为骨料砂石的开采过度,造成了一系列的环 境问题,山坡滑坡、泥石流、河床破坏严重等,同时一些工程改造、房屋拆迁等 剩下大量的废弃的混凝土块,随意堆放不加处理比较污染环境,而且还存在一些 危险,而把废弃的混凝土块回收破碎、研磨、分级在作为混凝土骨料来使用,不 断可以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原始骨料砂石的开采,减轻环境污 染问题,把废旧混凝土块变废为宝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也符合国家推行的和持 续发展的政策要求,再生混凝土技术值得大力推广,本文就来简要分析一些该技术。 1、再生混凝土技术简介 简单来说,再生混凝土技术指的是对废旧混凝土进行回收、磨碎、然后清洗、分类,然后再利用配比技术做成新的再生骨料砂石,用这种再生骨料砂石代替天 然的砂石骨料作为再生混凝土的原材料的一种技术。 1.2再生砂石骨料的主要来源及制作的全过程分析 通常来说,要生产再生砂石骨料都是以废旧的混凝土块作为主料,其主要来 源有四个方面: ①一些危房、达到使用寿命的楼房、老化的建筑物等按照国家要求需要拆除,然后就会产生很多的废旧混凝土块,这些废旧的混凝土块就是再生骨料砂石的来 源之一; ②城市改造、市政工程运迁、公共基础设施改建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废旧混凝 土块,这也是再生砂石骨料的来源之一; ③因为商品混凝土要求高,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少的废旧混 凝土。 ④工程改造、工厂改建及因为自然灾害导致工程被破坏、建筑物倒塌等需要 拆除重建,也会产生较多的废旧混凝土块,这些也是再生砂石骨料的来源之一。 再生砂石骨料的制作过程:再生砂石骨料是用废旧的混凝土块制作的,制作 的过程基本和使用天然的砂石制作技术一样,这两种骨料的制作过程相同点是: 原料—破碎—清洗—筛选—分类—配比—砂石骨料,再生砂石骨料的工序可能要复杂一点,因为再生砂石骨料制造用到的废旧混凝土中肯定混油玻璃、石膏、木块、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 轻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砂大孔混凝土三类。轻混凝土的主要特点为: 1.表观密度小。轻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表观密度一般可减小1/4~3/4,使上部结构的自重明显减轻,从而显著地减少地基处理费用,并且可减小柱子的截面尺寸。又由于构件自重产生的恒载减小,因此可减少梁板的钢筋用量。此外,还可降低材料运输费用,加快施工进度。 2.保温性能良好。材料的表观密度是决定其导热系数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轻混凝土通常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 3.耐火性能良好。轻混凝土具有保温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遇火强度损失小,故特别适用于耐火等级要求高的高层建筑和工业建筑。 4.力学性能良好。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小、受力变形较大,抗裂性较好,能有效吸收地震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故适用于有抗震要求的建筑。 5.易于加工。轻混凝土中,尤其是多孔混凝土,易于打入钉子和进行锯切加工。这对于施工中固定门窗框、安装管道和电线等带来很大方便。 轻混凝土在主体结构的中应用尚不多,主要原因是价格较高。但是,若对建筑物进行综合经济分析,则可收到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尤其是考虑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节能效益,其技术经济效益更佳。 一、轻骨料混凝土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 (一)轻骨料的种类及技术性质 1.轻骨料的种类。凡是骨料粒径为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 轻骨料按来源不同分为三类:①天然轻骨料(如浮石、火山渣及轻砂等);②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自燃煤矸石等);③人造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页岩陶粒、粘土陶粒等)。 2.轻骨料的技术性质。轻骨料的技术性质主要有松堆密度、强度、颗粒级配和吸水率等,此外,还有耐久性、体积安定性、有害成分含量等。

全轻混凝土施工方案

全轻砼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 二零一五年六月 鸿笙苑·秀苑华俊工程

工程名称:鸿笙苑·秀苑华俊监理表-2

全轻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2010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50-069-2007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 《全轻混凝土建筑屋面、楼地面保温隔热施工技术规程》Q/CQ-01-2011 《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J502/T-160-2013 【民用建筑底层地面、架空楼板和地下室外墙保温隔热工程应用技术要点】渝建发[2013]101号文 业主提供的施工图及各种文件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秀苑华俊·鸿笙苑项目 工程地点:重庆南岸区茶园鹿角地块 建设单位:重庆秀苑华俊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大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 工程内容: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鹿角地块,工程内容为秀苑华俊·鸿笙苑施工项目楼地面保温施工。本工程全轻混凝土主要部位是地面(功能转换处楼板)和分户楼板,保温材料全轻混凝土(1100级)的导热系数(限值λ≤0.28W/m.K、修正系数 1.20)、1051kg/m3≤表观密度≤1150kg/m3,热惰性指标D≤0.69,燃烧性能A级,强度等级LC≥15,设计厚度为40mm。 三、全轻混凝土特点 全轻混凝土是以轻粗骨料、轻细骨料、粉料、拌和用水按照一定配合比经混合搅拌、输送、浇筑成型、保湿养护而成的轻质混凝土。全轻混凝土具有轻质、保温隔热、与基面结合力强、整体性好、不起拱、干缩比小、防火性能好等独特的材性,采用现场搅拌,一次浇注成型,具有施工安全、方便、速度快、无污染等优点。 四、性能指标及主要材料 全轻混凝土根据建筑工程设计和应用要求,可灵活调整配料比,提供不同密度等级的轻质混凝 1、粉料 符合《全轻混凝土建筑屋面、楼地面保温隔热施工技术规程》Q/CQ-01-2011里的规定。 2、轻粗骨料 符合《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一部分:轻集料》(GB/T17431.1-2010)里的规定。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 ,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凡是骨料粒径为5mm 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 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 ,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 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选择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根据结构种类(保温的,结构保温的或结构的)及使用条件,使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强度和和易性,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用水量为净用水量与附加用水量两者之和;二是砂率为砂的体积占砂石总体积之比值; 三是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应满足要求。 在设计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之前应具备设计上规定的最大干表观密度和设计强度等资料,应了解配筋情况,施工条件及构件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一、水泥标号和用量 用于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水泥标号应随混凝土强度的增高相应提高,用低标号水泥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水泥用量多。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也不经济。水泥标号的选用可按照1-1 资料确定。 不同强度等级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等级和用量1-1 序号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用量(Kg/m3 )水泥标号 1 < LC 5.0 200 32.5 2 LC7.5 200-250 3 LC10 200-320 4 LC1 5 250-350 5 LC20 280-380 6 LC25 330-400 7 LC30 340-450 8 LC40 420-500 42.5 9 LC50 410-530 10 LC60 430-550 注: 1 、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如粉煤灰陶粒、粘土陶粒等)和普通型(如页岩陶粒、膨胀珍珠岩等)的粗骨料。上限适用于碎石型(浮石、膨胀矿渣等)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2、轻骨料混凝土的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 增加水泥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当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约 增高10%,但是随着水泥用量的提高,水泥用量每增加50 Kg/m3 ,容重增加约30 Kg/m3 。 水泥用量过高时,不但容重大、水化热高、收缩大,而且在经济上也不适宜。我国对高标号轻骨料混凝土的最大用量规定不宜超过550 Kg/m3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轻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00 Kg/m3 。 二、用水量和水灰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用水量减去干轻骨料一小时吸水量为净用水量。净用水量根据混凝土施工条件和稠度要求按表1-2选用。再根据表1-3选择附加水量。若缺乏轻砂吸水率的数据时,可增加10Kg 左右的水,作为轻砂吸水率的附加水。而在试拌时,可根据工作性的要求再进行适当调整。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mixe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 I

目次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符号 (2) 5 材料 (3) 5.1 胶凝材料 (3) 5.2 骨料 (3) 5.3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 (4) 5.4 外加剂 (4) 6 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 (4) 6.1 性能要求 (4) 6.2 试配强度 (4) 7 配合比计算 (5) 7.1 水胶比 (5) 7.2 用水量 (5) 7.3 砂率 (6) 7.4 粗细骨料用量 (6) 7.5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7) 8 制备和运输 (7) 9 质量验收 (7) I I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质量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34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 8075 混凝土外加剂 GB 12958 复合硅酸盐水泥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 208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DL/T 515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范 JC 473 混凝土泵送剂 JC 474 混凝土防水剂 JC 475 混凝土防冻剂 JC 476 混凝土膨胀剂 JC 500 石灰石硅酸盐水泥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63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3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水泥标号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的指标。水泥的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后,经凝结、硬化后的坚实程度(水泥的强度与组成水泥的矿物成分、颗粒细度、硬化时的温度、湿度、以及水泥中加水的比例等因素有关)。水泥的强度是确定水泥标号的指标,也是选用水泥的主要依据。测定水泥强度的方法用前是“软练法”。 目录

此法是将1:3的水泥、标准砂(福建平潭白石英砂)及规定的水,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水泥拌制成软练胶砂,制成7.07 X 7.07 X 7.07厘米的立方体抗压试块与8字形抗拉试块,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分别测定其3天、7天及28天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分组试块的28天平均抗压强度来确定水泥的标号,但3天、7天的技压强度也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 目前我国生产的水泥一般有225#、325#、425#、525#等几种标号。生产不同标号的水泥,是为了适应制做不同标号的混凝土的需要。 标准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大小的标志,测定水泥标号的抗压强度,系指水泥砂浆硬结28d后的强度。例如检测得到28d后的抗压强度为310 kg/cm2,则水泥的标号定为300号。抗压强度为300-400 kg/cm2者均算为300号。普通水泥有:200、250、300、400、500、600六种标号。200号-300号的可用于一些房屋建筑。400号以上的可用于建筑较大的桥梁或厂房,以及一些重要路面和制造预制构件。 关于水泥标号的用法,其实并没有非常精细的规定,一般来说,设计图纸中会给出明确的规定。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一般用的比较多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标号一般常用的有P.O 32.5/42.5,P.S 32.5/42.5。 有325的和425的 325的250元--300元 425的360--450元品牌,地区不一样价格就不一样 关于水泥标号 通用水泥新标准是: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从200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与旧标准的区别 (1)六大水泥产品标准均引用GB/T17671-1999方法为该标准的强度检验方法,不再采用GB177-85方法。 (2)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全轻混凝土施工方案及要点

全轻混凝土施工方案及要点 1、施工准备及条件 1.1基层应清理干净,无油渍、浮尘、污垢、脱模剂、风化物、泥土等影响粘结性能的材料,并剔除表面凸出物,使基层平整。 1.2施工条件:楼地面保温层应在楼地面结构层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1.3施工现场应做到通水、通电,做好机具摆放、调试、试样模具的清理准备工作,落实原材料堆放位置。 1.4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得浇注。 2、施工方法 2.1根据设计要求,试配全轻混凝土,确定其轻粗骨料、轻细骨料、粉料、水及外加剂等的掺量。 2.2清理基层,使基层无油渍、浮尘、污垢、脱模剂、风化物、泥土等影响粘结性能的材料,并剔除表面凸出物,使基层平整,不得有积水。 2.3按照全轻混凝土层的设计厚度,用水泥砂浆贴点标高。 2.4施工前,基层作界面处理。 2.5在强立式搅拌机内按比例加入轻粗骨料、轻细骨料、粉料、水进行搅拌,搅拌一定时间后由出料口出小料,称其容重,满足要求后以推车等方式,将全轻混凝土输送到地坪上。 2.6采用分段流水作业摊铺全轻混凝土,虚铺厚度为实际厚度的 1.1~1.2倍,然后用刮杠刮平。 2.7现场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 (a)搅拌前应根据当时的气温、基层温度、水温计算所需水的用量以及全轻混凝土干混砂浆与轻骨料的配比; (b)单次搅拌量不宜超过0.5m3 (C)施工现场搅拌顺序和时间应符合如下要求: 粗轻骨料与1/2水混合后搅拌60s;再加入干混砂浆与余下的1/2水搅拌120S后形成拌合物。 2.8入模要符合下列规定: 拌合物料应在45min内完成,先采用轻型滚筒眼压提浆,根据设定的厚度再

用刮尺按定位点高度推刮平整。 2.9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a)全清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喷水养护。 (b)采用自然养护时,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2.10全清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宜采用全清混凝土干混料:陶砂(粒径≤4mm):水=1:1.5:1配合比的砂浆修补。

轻骨料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是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按用途可分为三类:强度LC5.0,密度小于800kg/m3的称为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LC5.0~15,密度800~1400kg/m3的称为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LC15~60,密度1400~1900 kg/m3的称为结构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水泥 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 2.轻骨料 轻粗骨料——粒径在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 轻细骨料——粒径不大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 轻骨料按原料来源分有三类: (1)工业废料轻集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珠、自燃煤矸石、煤渣及其轻砂。 (2)天然轻集料——如浮石、火山渣及其轻砂。 (3)人造轻集料——如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集料及其轻砂。 轻骨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轻骨料应按不同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避免混杂。 (2)轻骨料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采用自然级配时,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并应防止树叶、泥土和其他有害物质混入。 (3)轻砂在堆放和运输时,宜采取防雨措施。 在气温5℃以上的季节施工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对轻粗骨料进行预湿处理。预湿时间可根据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一般应提前半天或一天对骨料进行淋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在气温5℃以下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

3.水 一般采用自来水。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确定施工时所用的、合理的轻骨料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为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方便的要求,并使混凝土具有较为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在进行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与表观密度等级 2.满足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轻骨料混凝土在具体条件下要考虑的特殊性能; 4.在满足设计强度等级和特殊性能的条件下节能降耗满足经济性要求。 配合比基本参数的选择 (1)水泥强度和用量选择 工程实践证明适当增加水泥用量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给定骨料的强度顶点以前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时胫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可提高10%。 (2)用水量和有效水灰比的确定 轻骨料的吸水率较大与普通水泥混凝土中的骨料不同。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有效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比称为轻骨料混凝土的有效水灰比。有效水灰比要按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进行选择不能超过构件和工程环境规定的最大许可水灰比若超过要根据规定的最大许可水灰比进行选用。 (3)轻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强度的确定 用大粒级的轻骨料配制的轻混凝土其强度通常较低。为克服其缺点,可在混凝土拌和物中减小骨料的最大粒径或掺入适量的砂。此法尽管增加了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但只要混凝土表观密度在规定值以下配制高等级轻骨料混凝土能为便于掌握各种轻骨料配制成的轻骨料混凝土可能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 (4)粗细骨料总体积的确定 它是用松软表观密度法进行配合比设计的细骨料的品种以及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参数。粗细骨料总体积主要与粗骨料的粒型细骨料的品种以及混凝土的内部户结构因素相关。 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为了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具有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第31卷 第7期2009年4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 .31 No .7 Apr .2009 DOI :10.3963/j .issn .1671-4431.2009.07.015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宋少民,王 林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针对再生骨料高吸水率的特点,优化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是该文主要目的,通过单因素法研究了粉煤灰、再生骨料与天然砂在再生混凝土中的掺量以及水胶比对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再生混凝土最优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水胶比和掺加优质粉煤灰对提高再生混凝土品质是有效的技术途径。并建议再生粗细骨料分仓存放、计量,要求坍落度损失小时,适当减少再生细骨料掺加比例。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骨料; 配合比优化; 材料性能中图分类号: T U 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4431(2009)07-0056-04 The Experiment Research on Concrete with Construction Rubbish Recycled Aggregate SONG Shao -m in ,W ANG Lin (School of Civil and T raffic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China ) Abstract : A ccording to hig her wa ter abso rption rate o f the recycled agg regate ,the paper 's main purpose is to optimize the recy cled concrete mix proportion .I t formed mix proportion from studying on the single factor method ,including different influ -ence on the wo rkability and strength ,such as the fly ash ,the different ratio of the recy cled aggregate to natural sand and the different W /B .T 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it can improve concrete quality with lower W /B and adding hig h quality fly ash .It suggests that the recycled coarse -fine agg reg ate should sto re and measure separately .Considering the less lose of the slump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ratio of the recy cled fine aggregate . Key words construction rubbish ; recycled aggrega te ; mix proportio n optimization ; material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08-10-12.作者简介:宋少民(1965-),男,硕士,教授.E -mail :john .song65@https://www.360docs.net/doc/0317486044.html,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经过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m 2 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t [1] 。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产量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估计其数值要达到几十亿t [2]。随之带来一系列关于自然资源、能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四川汶川地震后,建设部高度重视建筑垃圾在建筑中再生利用问题,希望尽快实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另一方面,以我国当前水泥年产量近14亿t 计,混凝土年生产量接近35亿m 3 ,需消耗天然砂石60亿t 以上。许多地区,优质的砂石资源已经开始出现难以为继的问题,同时,天然材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也造成水土流失和自然景观恶化,严重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为符合循环经济战略的要求,实现混凝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再生混凝土势在必行。当然,由于建筑垃圾的成分复杂,品质波动大,吸水率高,整体上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的下降。为今后在中低等级混凝土中应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利用现代混凝土理念和技术,对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研究。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水泥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KG/m2) 配比适用于配置的混凝土类别 水泥 水 沙子 石子 32.5 32.5R C15 300 185 730 1165 适用于配料混凝土坍落度在30mm-70mm 的塑性混凝土 C20 350 185 690 1160 C25 400 185 650 1180 C30 450 183 600 1192 C35 480 180 580 1230 C40 520 178 525 1220 C20 350 185 795 1055 掺入适当高效减水剂,适用于配置混凝土坍落 度大于80mm 流态性混凝土 C25 405 185 758 1061 C30 450 183 752 1045 C35 480 180 705 1040 C40 520 180 655 1070 42.5 42.5R C20 290 185 725 1180 适用于配料混凝土坍落度在30mm-70mm 的塑 性混凝土 C25 345 185 670 1195 C30 380 185 648 1198 C35 430 185 615 1205 C40 460 185 590 1210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C454801805701215 C505101785451220 C203001858301056 掺入适当高效减水剂,适用于配置混凝土坍落 度大于80mm流态性混凝土 C253401858001045 C303851847751050 C354201857501060 C404601837301065 C454851807001080 C505151806751085 62.5 625.R C303401856751200 适用于配料混凝土坍落度在30mm-70mm的塑 性混凝土 C353751856501205 C404051856251215 C454401855951220 C503681835601240 C605251805301250 C303501908001045 掺入适当高效减水剂,适用于配置混凝土坍落 度大于80mm流态性混凝土 C353851887801050 C404201857651055 C454501857501060

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性能的研究

第33卷第3期 2016年6月吉林建筑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Vol.33No.3Jun.2016 收稿日期:2015-08-08.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攻关项目(20130204009SF ;20150203014SF ). 作者简介:肖力光(1962 ),男,吉林省长春市人,教授,博士. 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性能的研究 肖力光1张雪1王思宇2 (1:吉林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118;2:亚泰集团长春建材有限公司,长春130000) 摘要:本文综述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合理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完全可以替代原生混凝土在建设领域的应用,再生混凝土既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又保护了环境,节省了天然骨料资源,是一种应该大力推广应用的绿色建筑材料.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 中图分类号:TU 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919(2016)03-0027-04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and its Performance Study XIAO Li -guang,ZHANG Xue,WANG Si -yu (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lin Jianzhu University,Changchun,China 130118; 2:Cahgnchun Building Materiars Co.,LTD,of Yatai Group,Changchun,China 130000) Abstract: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is reviewed in this essay,introduced the work ability,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urability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the reasona-ble replacement ratio of recycled concrete can completely replace the original concrete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the recycled concrete not only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waste processing,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save the natural aggregate resources,is a kind of application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Keywords: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work ability;mechanical properties;dura-bility 0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加重,而建筑垃圾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废弃混凝土,因此,废弃混凝土的有效再利用是建筑垃圾治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发展绿色 建筑的重要途径之一[1] ,可解决普通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产生的自然资源、能源、环境及相关社会问题,缓 解骨料供求紧张的压力,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2].1 再生骨料混凝土国内外发展现状1.1再生骨料混凝土国外发展现状 近30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欧洲地区的发达国家对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和再生骨料的研究,这些基本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结构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能.美国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企业生产产生的工业废弃物,必须由企业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